构建活力课堂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活力课堂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传统的教学观把简单地学习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教学就是要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理解了,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它提倡在教师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已知的事物相关联,并对这种关联加以认真思考。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自主性的特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形式
探究式学习可以是发现式的,也可以是接受式的。授受式学习一定属于属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一定属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式的学习不一定是发现式的,接受式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的。目前我们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并非仅仅大力倡导发现式学习。
1、发现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实验操作——讨论、归纳与反思。它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的学习。
2、接受式探究,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它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
3、混合式探究,它是指在某些环节是接受式探究,在某些环节进行发现式探究。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1、欲望——动力之源
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问题空间——探究之源
就教学内容而言,并非所教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采用探究性教学或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而哪些可以用来探究的问题,也要注意问题的空间,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把孩子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综合考虑。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在教师引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潜在水平。在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最近发
展区。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为是“跳一跳,能摘桃”。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太难或太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3、自主时间——思维之源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
(1)、教师要少讲、精讲。
(2)、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而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4、合作交流——腾飞之源
一个人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建构主义把协作交流作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因为,从理论上说作为每个“个体”的人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个体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的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哪还有什么探究可言。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
5、探究过程——体验之源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去验证、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