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存论解读
[ 摘要] ?? 生态问题业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如何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文
章从生存论角度, 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进行解读与阐释。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
系思想的逻辑基点, ?? 人化的自然界 是?? 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 在实践的基础上,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存在物的关系是平
等的, ?? 现实的自然界 与?? 现实的人 互为本质;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认为自然异化是人
为造成的, 影响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核心障碍就是?? 资本逻辑 , 科技进步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理论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实现
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 且其价值取向是生存论
的。因此, 从生存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
可以为我们理解、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借鉴。
一、??人化的自然界 与人的生存意义
?? 人化的自然界 , 就是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并打上人
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界。马克思从?? 现实的 、?? 从事实
际活动的人 出发, 指出?? 人化的自然界 才是??真正的、人本
学的自然界 , 从而揭示了?? 人化的自然界 对人的生存的意
义。
实践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石, ??现实的人的 实践活动是
?? 现实的人 的生存方式。实践具有对象性特点, 马克思认为
??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 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
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 , 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对动
物来说, 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 1 ]
也正是
因为马克思看到了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 马克思把握到了人
的?? 本质力量 是自然界向人的客体生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外
部世界能否成为人的实践对象取决于它是否进入了人的实
践视野, 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 取决
于人是否具备了感觉和思维它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完善
程度: ??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 这取决于对象的性
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 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
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眼睛对对象的感
觉不同于耳朵, 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一种本质
力量的独特性, 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 因而
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 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
的存在的独特方式。 [ 2]
换句话说就是, 与人处于对象性关系之中的自然界必然是一个被人的本质力量所中介过了的
自然界, ??人化 了的自然界: 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

某种
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 而是工业和
社会状况的产物, 是历史的产物, 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
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因此通过工业% % % 尽管以异化的形
式% % % 形成的自然界, 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 [ 3 ]
真正
的、人本学的自然界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如工业活动)而形
成的,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现实的对象性关系是以?? 通过自己
同对象的关系而占有对象 为内容的。
马克思的思想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 马克思虽然承
认外部世界的先在性, 但那种?? 抽象的、孤立的、与人分离的
自然界 , 对人类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此, 马克思在&关于
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也说得非常明确: ??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
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
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
面去理解。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
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
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
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换
句话说就是, 旧唯物主义也从主客体的关系角度思考过人与
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但是, 他们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认识
论上的把握时, 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与被实践的关
系, 从而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归结为人对自然的直观关系, 把
外部世界视为外在于人、独立于人的预先给定的存在, 在人
和外部世界之间挖掘一条鸿沟。他们的自然观只能是一种?? 主体缺场 的或??荒野的 自然观。
二、??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与?? 人的自然本质 的生存实
践统一
马克思不仅主张??人化的自然界 才是??真正的、人本学
的自然界 , 而且主张??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与??人的自然本
质 的生存实践统一。
在马克思看来, 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
的过程, 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主张??自然界的人的
本质 。这是因为人是有缺陷的生灵, 人为了延续自己的生
命, 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及其他一些东西。而大自然则不是
为了人才存在的, 不需去满足人。人必须以自己的行动去实
现自己的需求( 物质的和精神的), 一切都有待人类去?? 拷
问 和改造。为了生存和发展, 人不可避免地需要雅典娜的
科学和赫斯托斯的技术, 生产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
这样, 通过实践使外部世界转变成属人的世界, 使自然界转
变成?? 人的无机的身体 , ??人化的自然

界 便成为?? 人的本质
力量的公开展示 , 正如马克思所说??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
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 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
的书, 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心理学 。
[ 4]
马克思主张??人
的自然本质 。他说: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
相联系, 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 因为人是自然的一
部分。 [ 5]
正是由于马克思看到了??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与
?? 人的自然本质 , 所以在马克思看来, 人就是人的世界, 把人
与人的世界相分裂, 人与人的世界都只能是空洞的抽象!
??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与?? 人的自然本质 统一的基础是
实践。对此, 马克思通过考察工业的历史进行了很好地说
明。??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 哪里会有自然科学? 甚至这个
#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 由于人们的感性
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材料的。这种活动、这种连续
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 正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
的基础, 只要哪怕只中断一年, 费尔巴哈就会看到, 不仅在自
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
观能力, 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 6 ]
如果把
工业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 那么自然界的人的本
质, 或者人的自然的本质, 也就可以理解了。正是?? 在实践
上, 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 % % 首先作为人的直
接的生活资料, 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 材料) 和工
具% % % 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 就它本身是人的身体
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 5]
在人的实
践中, 自然界不断人化、向人而生; 同时人的本质不断外化为
现实, 人的本质对象化、物化为??现实的自然 。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不是抽象的、居于人之外的?? 绝对 、
与人的生存价值无关的自在的自然, 离开了人的感性实践活
动的自然界, 显示不出它对人来说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因
此, 马克思说: ?? 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类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 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 (既然人和自然界的实
在性, 亦即人对于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界对人说
来作为人的存在, 已经具有实践的、感性的、直观的性质, 所
以, 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
存在物的问题, 亦即包含着对自然界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
的问题, 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 7]
三、人对自然的主体地位的恢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马克思关注的对象是??人化自
然 。旧唯物主义直观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本质逻辑
是把人作为物性化的人, 把人的世界作为纯物性的

世界, 而
人的主体性则抽身与它们的关系之外, 作为无形的精神或理
性人格起着类上帝的作用,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作用。在马克
思关注的?? 人化自然 中, 人属于主体, 自然属于客体。因此,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念, 克服了人类早期对自然的神化和崇
拜思想, 恢复了人类对自然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认为,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有意识的生命
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
点, 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 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 他才是
有意识的存在物。虽然动物也进行生产, 但是动物的生产是
片面的,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 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
的支配下生产, 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
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 动物只生
产自身, 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
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 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
来进行生产。马克思以劳动为例, 认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
到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
着, 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质发生形式变
化, 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这个目的是他所
知道的, 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 他必须
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 8]
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 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马克
思认为,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 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
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 自
然界才表现为它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 9] ?? 只有人才做到给
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 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
位置, 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 他们甚
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 使他们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
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 [ 10]
可见, 在人与自然通过生产劳
动的实践形式连接的过程中, 始终渗透着一种人的主体性。
虽然自然界构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中的一个关系
项, 但是只有人才是这一价值关系得以确立的真实的主体。
所以, 要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四、科技进步是生态和谐实现的重要途径
人类的理想社会应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今科学技术对实现生态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 对于这
一点马克思早有阐述。
马克思从人类生存合理化的实践意图出发, 认为工业化
与科学技术对于实现生态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包括以下几
点。其一, 科学技术是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诚
然, 人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但是这种能动

的创造性必须以尊
重自然规律为前提, ?? 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
划, 只会带来灾难。 [ 11]
而?? 那些特殊的属人的、感性的本质
力量( (只有在一般的关于自然界的科学中才能获得它们
的自我认识。 [ 12] ?? 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
个自然界, 结束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幼稚行
为。 [ 13]
其二, 科技进步能使自然资源充分利用, 从而减少废
物排放量。马克思指出: ??机器的改良, 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
本来不能利用的物质, 获得一种在新的生产中可以利用的形
式。 ?? 废料的减少, 部分地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的质
量。 [ 14]
马克思以工业废料的利用为例, 指出当时的毛纺织
业和丝织业都对废料进行了利用, 而利用工业废料最显著的
是化学工业, 它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
料和茜红染料, 甚至转化为药品。
[ 15 ]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马克思在他那个时代, 已经认识
到在资本主义社会, 科技进步难以成为推进生态和谐的工
具, 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新技术的运用必须服从于?? 资本
的逻辑 , 也就是服从于追求利润、让自身增殖的资本的本
性。换句话说就是, 在资本主义社会, 对自然界的认识本身
不过表现为狡猾, 其目的是使自然界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需
要, 技术只是资本获取利润和进行资本积累的手段, 技术进
步和技术革新不过是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剥削和资本积累
的进程, 科学技术的纯洁光辉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
上闪耀。对此, 马克思曾以资本主义农业为例作过进一步说
明。他说: ??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 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
的技巧的进步, 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 在一定时期
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 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
泉的进步。 [ 16]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对于理
性的人来说, 由于实践是人的?? 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 因此人
?? 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 人应该是
??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生活世界的。但是, 由于人的有限理
性, 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程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古
代, 自然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
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 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
系一样,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 17]
到了近代, 虽
然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破除了对自然界狭隘
的崇拜, 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以上解析可知, 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思想
是十分丰富的。我们虽然不能全面厘清生存论视域下

马克
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但至少可以看到以下端倪: 现
实的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逻辑
基点;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断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现
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 人们应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而不能去寻
求对自然的控制; 科学技术应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助手而
不应是征服自然的工具。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非源自
一种纯粹的学术研究的需要, 而是来自实践的需要。通过以
上探讨, 我们更加坚信马克思的理论的科学性所在。.. 不去
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 % % 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
人% % % 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 将永远都是
一个错误, 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 一个理论的、哲学的和
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 [ 18]
马克思认识到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直接地反映着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地就是人同自然界
的关系, 同时也看到了人的社会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制约
性, 因此他指出: 人对自然界的特定关系.. 是由社会形态决定
的, 反过来也是一样。这里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 自然界和
人的同一性也表现在: 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决定着他
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 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决定着他
们对自然界的狭隘的关系。 [ 19]
在马克思看来, 由于人的本
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 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仅靠人自
身的改变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
参考文献
[ 1 ] [ 17] [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4, 35, 35.
[ 2 ]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25, 127.
[ 3 ] [ 7] [ 9 ] [ 12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2000: 89, 84- 85, 58, 82.
[ 5 ]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5,
77.
[ 8 ] [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02, 552- 553.
[ 10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18.
[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上)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51.
[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241.
[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上)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17.
[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 ]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18.
[ 18 ]雅克) 德里达. 马克思的幽灵[M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