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指导方法

合集下载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是通过测定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含量来评价制剂的质量和性能。

这个试验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从而指导制剂的优化和改进。

以下是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的技术指导原则:1.药物选取:选择溶出介质和试验条件时,应考虑药物的溶解性和性质。

药物的溶解度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或初步试验来确定。

2.溶出介质: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一般选用仿生体液模拟消化道环境,如pH1.2酸性液体、pH4.5醋酸缓冲液或pH6.8磷酸盐缓冲液。

如果药物在上述介质中溶解度较低,可以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

3.试验仪器:常见的溶出度试验仪器有旋转篮法、双槽法、胶囊法等。

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试验仪器。

4.试验条件:试验温度和搅拌速度是影响溶出度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一般可选择37℃恒温水浴,并设置适当的搅拌速度,通常为50-100转/分钟。

5.取样与检测:根据试验要求和所测药物的特性,确定取样时间和方法。

离线法和在线法都可以用于取样与测定。

离线法通常是取制剂各个时间点的溶液样品,通过适当的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

在线法则是实时测定溶解度。

可通过利用紫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检测。

6.数据处理:溶出度试验通常得到的是药物释放曲线,对于不同制剂的溶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如计算平均溶出度和标准差等。

7.结果评价: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要求,对于结果可以进行合理的评价。

可以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也可以将实验数据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如中国药典中对于溶出度的规定。

总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包括药物选取、溶出介质选择、试验仪器选择、试验条件确定、取样与检测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等。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进行准确、可靠地评价固体制剂的溶出度,为制剂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基础依据。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

溶出度实验报告溶出度实验报告一、引言溶出度是指固体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的程度,是药物制剂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之一。

溶出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溶解特性,从而指导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溶出度的变化,探究影响溶出度的因素。

二、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试剂:使用溶出度仪、磁力搅拌器、玻璃容器等实验仪器,选择待测药物及其溶剂。

2. 实验步骤:a. 准备药物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药物加入溶剂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b. 装填样品:将药物溶液倒入溶出度仪的样品槽中,确保样品的均匀性。

c. 开始实验:启动溶出度仪,设定合适的温度和转速,记录时间。

d. 取样测定: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样品,用适当方法进行分析测定。

e. 数据处理: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出溶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药物溶出度的数据,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分析。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1. 温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条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药物的溶出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溶剂的分子动能,加速药物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2. 搅拌速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对比了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溶出度实验结果,发现搅拌速度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这是因为搅拌速度的增加可以增加溶剂与药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率。

3. 药物粒度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不同粒度的药物进行实验,发现药物粒度的减小可以显著提高溶出度。

这是因为药物粒度的减小可以增加药物与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溶解速率。

4. pH值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调整了不同pH值的溶液进行实验,发现药物的溶出度与溶液的pH值有一定的关联。

不同药物对pH值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药物在酸性环境下溶出度较高,而有些药物在碱性环境下溶出度较高。

综上所述,温度、搅拌速度、药物粒度和pH值等因素都对药物的溶出度有一定的影响。

溶出度

溶出度

溶出度总结一、溶出度方法得确立1、溶出方法得选择(1)篮法(B)/浆法(P),不提首选浆法或蓝法非崩解型药物(B)崩解型药物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得成分(P)主药或辅料为一定胶性物质(P)悬浮得制剂(B),如辅料易堵塞网孔(P,使用沉降篮)(2)小杯法:≥500ml浓度过低,较灵敏得方法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不能使用沉降篮,测定不能再稀释测定)。

2、溶出介质得选择(1)水:不提以水为主(pH 值无法控制,在试验过程中易发生改变,适合非pH 依赖释药)(2)人工胃液(0、01~0、1mol/L盐酸溶液, 必要时可加胃蛋白酶)(3)人工肠液(必要时可加胰蛋白酶)(4)其她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范围pH7、0~9、5,低离子强度(二氟尼柳胶囊)(5)其她: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醇溶液(一般<5%)人体生理pH值在胃内为1~3、5,小肠内约为7,结肠内约为7、5(6)表面活性剂----尽量避免使用,种类与浓度需通过多个试验来验证。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提倡使用有机溶剂,推荐SDS,但必须证明表面活性剂得选择与用量得合理性。

即应考察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得增溶量,以确定最少且最佳得使用浓度。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sulfate SLS或SDS) —纯度;pH≮2、5聚山梨酯(吐温)20-80 (Tween20-80 ) —茴三硫片/吉非替尼片/盐酸雷洛昔芬片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粘度大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替代SDS 用于胶囊剂(可以与酶配伍)3、溶出介质体积得选择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小规格品种一般不提倡将2粒/片投入1个溶出杯中来满足测定得灵敏度需要。

常用:大杯法:500 ~1000ml ,900ml为最普遍小杯法:100~250ml。

漏槽条件:即所用介质得体积应达到被测物质在37℃时在此介质中达到饱与溶液浓度得体积得3~10倍。

溶出度指导原则范文

溶出度指导原则范文

溶出度指导原则范文
一、溶出度概念
溶出度是指溶剂中溶解的物质的物质在指定条件下,按质量计结果在
份数计算的百分比。

它是用来衡量溶样中物质的数量,反映溶样的质量及
可溶性。

溶出度主要包括离子溶出度和游离溶出度。

二、溶出度指导原则
1、避免采用过多的溶剂。

溶液浓度过大可能会溶解容器,导致样品
损失。

2、避免掺加太多溶剂改变产品的浓度,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避免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溶解,以免减缓溶解过程,以节省
溶解时间及节约能源。

4、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溶解,以避免反应产物的挥发、氧化,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避免采用溶剂和样品之间有反应的溶剂,如过氧化氢对苯基物质
有氧化作用。

6、避免在无容器的情况下单独溶解样品。

溶解容器可以防止样品挥
发及污染,保持溶解剂的稳定性。

7、避免使用过多的溶剂,以免影响溶出度,增加费用支出。

8、不要在溶解过程中直接加热,而是使用间歇加热的方法,以保证
溶解和溶出度的一致性。

9、使用恒功率加热,以节省加热时间,加快溶解速率,提高溶出度。

10、控制溶剂、溶解温度、溶解剂量,以优化溶出度。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

fda 溶出度指导原则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FDA进行药品审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指导原则旨在提供关于溶出度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溶出度试验的目的溶出度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药品在体内吸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溶出度试验,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行为,预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学性质。

此外,溶出度试验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制剂的差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溶出度试验的方法1. 仪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溶出度测定仪,能够准确地测量药物的溶出度。

2. 溶剂:使用规定的溶剂,如水、缓冲液或模拟胃液等。

3. 样品:取适量的药品制剂,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试验。

4.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应符合药品审评的相关规定,如转速、温度、介质等。

5. 分析方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溶出度试验的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药物的溶出度数据。

2. 结果评估:根据溶出度数据评估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如果药物的溶出度不符合规定,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或改进。

3. 文件记录:对试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成完整的报告,以便于药品审评和管理。

溶出度试验的注意事项1. 试验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严格遵守试验条件,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

3.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记录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报告。

4. 试验结束后应对样品进行妥善处理和保存,以便于后续分析和研究。

溶出度试验是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导原则提供了关于溶出度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旨在帮助制药企业进行药品研发和质量控制。

在进行溶出度试验时,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关注试验过程中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目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为评价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有效成分溶出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口服药物的质量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导原则适用于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包括片剂、丸剂、胶囊剂等,以及其他以饮片、胶囊、胶丸剂开发的普通口服固体制剂。

三、检验质量指标1、溶出度:采用USPⅢ 样品水中的溶出得率(RSD)检测溶出度,允许范围为:(1)小于等于 75 %的药物的RSD的大小不超过15 %,2、溶出条件:将样品测试在37 ± 2 ℃的USPⅢ样品水中,用100rpm搅拌,30min 或按药物特性调整试验时间,RSD计算时用同一批样品测试三次以上。

3、测定精密度:测试结果须符合 USP 31标准二项,在RSD 重复性辨别水平即中位数/平均值(Mean/MED)大于等于 0.8 ,重复性至少在 0.8 与 1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重复性应往低偏。

四、试验器具1、试验仪器:微电脑控温计,振荡乳化机,内置搅拌器。

2、试验用具:自动搅拌分析仪(型号),溶出度取样器,浓度流量计,25 mL 水分析比色杯,pH 测定仪。

五、试验步骤1、准备材料:按照规定量,制备测试用样品及样品水,称取称量试样的量取大小应一致,称量的准确性不低于百分之二。

2、无菌操作:在室温条件下,用酒精对仪器、试具进行消毒,样品用无菌的玻璃容器装好,若有要求,用无菌取样器取样,防止样品污染。

3、样品稳定性检验:不少于20.0g样品放入25mL样品水中,用内置搅拌器取速度100rpm,温度37 ± 2 ℃,持续搅拌 30min ,每 5min取样,检查样品质量和变异程度。

4、样品测试:将检测仪设定搅拌器取速度100rpm,温度37±2 ℃,取样时间30min,把样品放入样品量取比,测试质量指标,计算RSD,测试结果不应低于技术指标要求的范围。

5、统计结果:检测结果由试验室负责人统计,并签字确认,结果存放在文件库中。

溶出度指导方法

溶出度指导方法




例2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二 法),以 0.1mol/L 盐酸溶液 500ml 为溶出介质, 转速为每分钟 75 转,依法操作,经 45 分钟时, 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照含量测定项下 的方法,自“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起, 依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 量的75%,应符合规定。 (乙胺嘧啶片)



除另有规定外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体 外药物释放度试验可采用溶出度测定仪进行。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试验时的模拟体温应控 制在37℃±0.5℃,但透皮贴剂的模拟表皮温度应 控制在32℃±0.5℃。


1. 缓释与控释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一法 检查。 2. 肠溶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二法检查。
溶出度与释放度 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用于检查药物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口服 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 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 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其制剂崩解时限合格并 不一定能保证药物完全地溶解出来,也就不能保 证具有可靠的疗效,因此崩解时限检查并不能完 全正确地反映主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以及肌 体的吸收情况。

3. 透皮贴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三 法检查。

4. 释放度检查用释放介质,原则上与 溶出度相同,但可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 处方要求、吸收部位等作相应调整, 释放介质的体积应符合漏槽条件。



5. 释放度取样时间点 体外释放速率 试验应能反映出受试制剂释药速率的变 化特征,且能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 释药全过程的时间应不低于给药的时间 间隔,且累积释放百分率要求达到 90% 以上。 除另有规定外,通常将释药全过程的 数据作累积释放百分率 —时间的释药曲 线图,制订合理的释放度检查方法和限 度。

2024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24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24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
溶出度测定是对固体制剂口服表征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也是检测其合格性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溶出度测定是评价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是了解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质量的重要依据。

溶出度测定主要是采用溶出试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机械和化学方法,一定条件下观察颗粒样品的溶出情况,用来研究口服固体制剂在表征性能的有效性。

二、溶出度试验方法
1.溶出度试验仪选择
溶出度测定仪要考虑口服固体制剂的粒径、溶解性、溶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根据国家药品检验检测标准,溶出度测定采用静态法,溶出度测定仪主要是由微处理器控制,有控温、搅拌、温度控制和液阻洗器等组成。

2.溶出度测试介质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所采用的溶出介质要求稳定,不含有有机溶剂和离子。

普通固态制剂溶出度测试采用的溶出介质主要有蒸馏水、乙醇、正己烷,其对普通固体制剂溶出度有一定的影响。

3.测试条件的确定
测定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时,除必要的仪器条件外,还要求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温度一般选取37℃,搅拌速度为50rpm,搅拌时间为30min。

4.样品的准备
根据测试试验中选择的溶出介质的不同。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

溶出度指导原则001讲解溶出度指导原则是药物溶出度测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可用于评价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溶出特性。

溶出度指导原则是在确保药物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药物溶出度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溶出度指导原则001的详细讲解。

1.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介质的选择对于药物溶出度测定非常重要。

通常情况下,溶出介质应选择仿真胃液、仿真肠液、模拟粪便液等与人体胃肠环境相似的介质。

同时,还需考虑药物的性质,如酸性药物应使用酸性介质进行溶出度测试。

2.溶出速度的控制:溶出速度的控制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

溶出速度的选择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制剂的缓释性质以及治疗需求。

一般来说,药物的溶出速度应当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一定的百分比,以确保药物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

3.溶出曲线的评价:溶出曲线是描述药物溶出度的重要指标,常用来评价溶出速度和药物释放的特征。

评价溶出曲线时需要注意评估药物的初始溶出速度、溶出平台的稳定性以及药物的溶出度。

溶出曲线通常以药物溶出百分比(如累积溶出百分比)作为纵坐标,以时间作为横坐标。

4.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对于药物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初始溶出速度、溶出百分比、溶出平台的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和评价。

同时,还需要结合药物的性质、制剂的特点以及治疗需求来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药物的溶出度符合药物的治疗需要。

5.溶出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关系评估:药物的溶出度与其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需要通过溶出度测试来评估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一般来说,如果两种制剂的溶出度在一定时间段内相似,并且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生物等效性。

总结起来,溶出度指导原则001主要包括了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速度的控制、溶出曲线的评价、溶出度的合理性评价以及溶出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关系评估。

这些原则的制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药物溶出度测定时更加科学、准确地进行实验,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溶出度指导建议建议方法

溶出度指导建议建议方法

溶出度指导建议建议方法溶出度是指化学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溶出度的测定对于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药效和副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指导建议和建议方法,用于测定和研究药物的溶出度。

1.确定溶剂选择:选择适当的溶剂对于准确测定药物的溶出度至关重要。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以及所需的测定结果来考虑。

常见的溶剂包括水、乙醇、丙酮、甘油等。

对于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溶出度测定。

2.确定溶出度测定方法:溶出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方法包括旋转桨法、磁力驱动器法、固定式漏斗法等。

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还需要确定测定条件,如温度、pH值等。

3.确定样品制备方法:样品制备方法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通常,样品应先粉碎,并通过筛网进行均匀分散。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样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4.考虑溶出度的影响因素:溶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溶解度、晶型、酸度和温度等。

在进行溶出度测定时,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5.使用适当的设备和仪器:溶出度的测定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如溶出度仪、旋转桨仪器等。

使用合适的仪器和设备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6.多次测定和平均值计算:为了增加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定,并计算平均值。

多次测定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并提供更可信的结果。

7.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获得测定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使用适当的图表和图形直观地表达结果。

8.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进行溶出度研究时,应该进行文献调研,并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这有助于验证和解释实验结果,并提供更全面和可靠的结论。

总之,测定和研究药物的溶出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为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遵循上述指导建议和建议方法,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溶出度数据,为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的进展提供有力支持。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溶出度的合理设置:根据制剂的特点和治疗需要,确定合理的溶出度指标。

一般来说,溶出度应能够满足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要求,但不能过高,避免过快释放导致药物过量。

2. 溶出介质的选择: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

常用的溶出介质包括模拟胃肠液、模拟溶液等。

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可以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提高溶出度测试的可靠性。

3. 溶出条件的确定: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国家规定,确定合适的溶出条件。

溶出条件包括溶出介质的体积、溶解温度、搅拌速度等。

这些条件应能够准确反映制剂在体内的行为,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4. 溶出度的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如动力法、静态法等。

测试方法应能够准确、可重复地测定溶出度,同时保证测试成本的控制。

5. 溶出度的评价和比较:根据溶出度数据对不同制剂进行评价和比较。

评价溶出度的主要指标包括溶出度曲线的形态、溶出速度和溶出度平均值等。

比较不同制剂的溶出度可以为制剂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总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旨在通过合理设置溶出度指标、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确定合适的溶出条件、采用
合适的测试方法以及进行溶出度的评价和比较,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溶出度方法验证指导原则一、引言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量。

它是评价药物制剂溶解度和释放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溶出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根据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变化来评估溶出度。

溶出度方法在药物研究和制剂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溶出度方法的基本原理溶出度方法基于药物在给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速度和量,通过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溶出度。

常用的溶出度方法有体外溶出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将药物制剂称取一定量,根据需要进行粉碎或筛分处理,使其颗粒大小均匀。

同时准备适量的溶媒,如水、生理盐水或其他缓冲液。

2. 设置实验条件:根据要测定的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确定溶出度实验的温度、转速、溶液体积等参数。

3. 装填样品:将样品放置于溶出度仪器中的样品室中,固定好样品舱,使样品与溶液充分接触。

4. 开始实验:根据实验条件设定好溶出度仪器,启动实验。

溶出度仪器会自动维持设定的温度和转速,并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样品溶出液。

5. 采集样品:根据设定的时间间隔,及时采集样品溶出液。

注意避免采样时对样品舱的干扰,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6. 分析样品:采集的样品溶出液可以通过光谱法、色谱法、滴定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浓度或溶出度。

7.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曲线和溶出度指标,如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

四、数据分析方法1. 溶出度曲线分析: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绘制溶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形状、斜率和稳定性,评估药物溶出的特性。

2. 溶出度指标计算:根据实验测得的溶出度数据,计算溶出度百分比、溶出度速率等指标,与已知的药物溶出度标准进行比较,评价药物制剂的溶解性能。

五、验证药物溶出度的指导原则1. 选择适当的溶出度方法:根据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溶出度测试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溶出测定法、颗粒浸泡测定法、置换测定法等。

根据制剂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2. 溶出介质: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一般选择符合制剂特性的模拟消化液、生理盐水、缓冲溶液等。

要根据制剂的具体要求和药物的特性进行选择。

3. 溶出速度:根据制剂的特性和需要,确定合适的溶出速度,一般可以参考溶出曲线上的80%溶出时间。

4. 方法验证:建立合适的溶出度测试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溶出度数据分析:根据溶出度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溶出度曲线、溶出度速率和溶出度度的计算和统计处理。

6. 稳定性研究:对制剂的溶出度进行稳定性研究,了解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溶出度变化情况,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总之,普通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指导原则主要是根据制剂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溶出介质,并确定合适的溶出速度,同时进行方法验证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制剂的溶出度结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溶出度与释放度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溶出度与释放度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溶出度与释放度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1、选择合适的模拟液:模拟液的pH值必须与受试药物的最终用药体
内溶液的pH值相近,如非用pH不可掌握,可以选用普通pH值为7.4的
生理盐水为模拟液;受试药物在模拟液中的溶解度与其在体内溶液中的溶
解度有一定的关系,模拟液中溶解度越高,在体内溶液中的溶解度就越高,反之亦然。

2、选择合适的受试药物:受试药物的浓度应尽量接近受试药物的最
终用药体内释放浓度,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被模拟。

3、确定相容性: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实验中,容器的材料对实验
结果有很大影响,要评估容器材料对受试药物的溶出度及释放度的影响,
可以采用相容性试验法;若实验结果表明容器材料与受试药物相容,则可
以安全地使用该容器材料进行实验。

4、确定所需实验时间:由于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实验的耗时较长,
考虑到受试药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验的
时长是很重要的。

5、确定所需实验温度: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实验中,由于温度会影
响受试药物的溶解度,因此,实验温度应尽量靠近体内释放温度。

溶出度和释放度指导方法

溶出度和释放度指导方法

溶出度和释放度指导方法溶出度和释放度是药学领域中对药物溶解和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溶出度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固体药物溶解成溶液中的可溶性药物的能力;释放度则是药物从固体制剂中迅速或逐渐释放的程度,并在生理环境中可用于吸收的方式。

在新药研发、药物质量控制和制剂设计中,准确评价药物的溶出度和释放度对于保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溶出度和释放度的基本原理、评价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指导。

首先,溶出度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离线法和在线法两种。

离线法是指将固体药物溶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分析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计算溶出度。

常见的离线法有体外流散器法、漏斗法和取样分析法等。

在线法是指通过测量固体药物溶解的速度或离子浓度来评价溶出度,常见的在线法有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超过饱和法等。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选择,并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其次,释放度的评价方法则包括离线法和在线法以及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

离线法是指将固体制剂放入溶液中,然后通过分析溶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计算释放度。

离线法常用的方法有振荡器法、滚筒法和静态曲线法等。

在线法是指通过测量药物的溶解速度或药物在释放过程中相关参数的变化来评价释放度,常见的在线法有闪光法、荧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体外-体内相关性评价是指通过体外释放度和体内药物吸收性能的相关性来评价释放度。

该评价方法包括体外结构亲和法、体外模型预测法和体外-体内连用法等。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要求进行选择,并综合考虑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为能够准确评价溶出度和释放度,需要注意以下指导原则:1.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出或释放介质,根据药物的溶解性质和释放机制进行选择。

例如,根据药物的疏水性或亲水性选择适当的溶剂和pH值。

2.控制测试条件的一致性,例如温度、搅拌速度和介质的体积等。

确保在不同批次或不同实验中的条件一致,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评价其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的关键试验。

以下是一份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详细介绍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试验条件:根据制剂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确定试验条件,包括溶出介质的种类和体积、搅拌速度、温度等。

2.溶出介质的准备:按照相应的药典要求配制适当的溶出介质,确保其质量和组分的一致性,取样进行检查和分析。

3.试验设备和仪器的准备:根据试验要求准备好试验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清洁、准确和可靠。

4.校准和验证:对试验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操作步骤:1.药物制剂的准备:按照试验要求称取足够数量的样品,避免氧化、湿度和其他不良影响,保护其物理和化学稳定性。

2.准备试验容器:准备好试验容器,如溶出器、样品舱等,确保其干净、干燥和适当密封。

3.加入溶出介质:将预先配制好的溶出介质加入试验容器,根据试验要求控制好体积,确保溶出介质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4.加入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加入试验容器,根据试验要求控制好样品的质量和位置,确保样品与溶出介质充分接触。

5.启动试验:根据试验要求,启动试验设备,开始试验,确保搅拌速度、温度等试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合适性。

6.试验时间控制:根据试验要求,控制好试验时间,定期取样,确保测量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7.取样分析:在各个试验时间点,按照试验要求取样,然后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活性成分溶出量。

8.试验报告:记录试验的全部操作步骤和所获数据,包括试验的开始时间、试验的时间点、每个时间点的样品编号、溶出介质的温度和搅拌速度、样品的测定结果等。

三、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的计算:根据试验数据,按照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计算样品中的活性成分溶出度,包括初始溶出率、溶出曲线的斜率和溶出量等。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溶出度是指药物在给定时间内从固体制剂中溶解出来的百分比,是评价固体制剂溶解性能的重要指标。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对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一、固体制剂的离体溶出度测定方法。

1. 旋转桨溶出度法。

将固体制剂放入溶出度试验仪中,加入模拟体液,通过旋转桨的旋转使模拟体液中的药物溶解,并通过取样分析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2. 流通池溶出度法。

将固体制剂放入流通池中,通过流通池中的模拟体液对固体制剂进行溶解,然后通过取样分析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3. 离体扩散池溶出度法。

将固体制剂放入离体扩散池中,通过模拟体液对固体制剂进行溶解,然后通过取样分析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二、固体制剂的体内溶出度测定方法。

1. 肠道袋法。

将固体制剂放入肠道袋中,通过置入动物体内使固体制剂与模拟体液接触,然后通过取样分析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2. 肠道灌流法。

将固体制剂置入动物体内,通过肠道灌流的方式使模拟体液与固体制剂接触,然后通过取样分析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度。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操作步骤,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对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生物利用度评价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溶出度指导原则解读

溶出度指导原则解读

溶出度指导原则解读1.溶出度测试方法:溶出度测试方法应符合标准,如美国药典(USP)或欧洲药典(EP)中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了合适的试剂、溶液条件和标准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试剂选择:在溶出度测试中,使用的试剂应与实际使用条件相似,以确保测试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溶解性能。

试剂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特性,如溶解度、酸碱性等。

3.测试时间:溶解度测试中,测试时间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溶解特性。

一般来说,测试时间应足够长,以获取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溶解率数据。

测试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剂的设计要求,如缓释剂型可能需要较长的测试时间。

4.溶液条件:溶出度测试中,溶液条件的选择应考虑药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生理环境。

溶液的pH值、温度和流动条件应符合实际使用条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5.结果解释:根据溶出度测试的结果,可以评估药物制剂的溶解性能和生物等效性,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药效。

溶出度测试结果可以与相应的参考品相比较,以判断药物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溶出度指导原则的目的是确保药物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它有助于制药企业确定适当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药物制剂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同时,溶出度指导原则也有助于监测市场上的药物产品质量,从而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溶出度指导原则是一项重要的药物质量评估指标,它对于确保药物制剂的有效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

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遵循溶出度指导原则可以确保药物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从而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引言:固体制剂的溶出度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评估固体制剂中活性成分的速度和程度在给定条件下从固体制剂中释放出来的能力。

溶出度试验的结果对于评估固体制剂的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一、试验设备1.溶出度试验仪:应选择适用于试剂类型和试验要求的合适的溶出度试验仪,如USP类型I、II和III溶出度试验仪。

2.心理固体样品接触容器:使用合适的样品接触容器,如固体样品斜角容器、网篮或旋转式容器等。

3.溶出媒介:选择适当的媒介,如纯化水、缓冲液或仿生液等。

媒介的选择应基于所研究的药物化学特性和理化性质。

二、实验条件1.温度:选择与给定制剂的使用条件相匹配的温度。

应标明试验温度并加以控制。

2.溶剂:溶剂的选择应基于试剂的溶解特性和化学稳定性。

溶剂的选择应在证明其背景干扰程度的情况下进行。

3.转速:选择适当的搅拌速度以保证试剂在溶液中均匀分散。

根据试剂的特性和溶出度要求,选择适当的转速。

4.pH值:若药物对pH敏感,应在溶液中添加适当的缓冲剂以维持给定pH值。

三、样品准备1.样品量:根据试剂的溶解性和所选择的样品接触容器容量,在样品接触容器中放置适量的固体制剂。

2.样品处理:按照药物特性和制剂类型的要求进行样品的预处理,例如粉碎、筛选和固定等。

3.样品放置:样品应正确放置在样品接触容器中,以便于试剂能够均匀地接触样品表面。

4.环境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风、光和湿度等对样品的影响。

四、试验操作1.前处理:在试验前,应校准试验仪器并与未添加样品的试剂进行空白试验。

确保试剂和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2.试验条件: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进行试验。

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一致性以及所记录的数据的准确性。

3.试剂添加:在试剂加入样品接触容器前,密闭容器以确保试剂不会溢出。

4.试剂替换:如果试剂转换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则可以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更换试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主药本身的溶解性能外,制剂处方和生产工 艺也影响主药的体外溶出及其生物利用度。因此, 在药物制剂研制阶段,就应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 出曲线或释放曲线的相关性研究,

仿制药应与原研药在相同的多种溶出条件下进行 溶出曲线或释放曲线对比试验,两者应基本一致。

制剂溶出曲线的累积溶出量一般应大于标示 量的90%。 1. 在水中微溶至不溶的难溶性药物制剂应进行 溶出度检查。 2. 因处方与生产工艺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的制 剂、治疗量与中毒量相接近或不宜释放过快的 口服固体制剂(包括易溶性药物),应控制多 点溶出量(第一点不应溶出过多,以控制其突 释)。
应用:

溶出度 用于检查药物从片剂(例1~11)、 胶囊剂(例 12~16 )或颗粒剂(例 17~18 )等 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测定装置应选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中的 第一法(例 1 、 4 、 5 、 9 、 11 、 12 、 13 、 17 )、 第二法(例 2、 6、8、 10、14、 16、 18)或第 三法(例 3 、 7 、 15 ),并注明溶出介质及其 用量、转速、取样时间、测定方法与限度等。 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 45 分钟,限度为 标示量的70%。

6. 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


7. 应注意胶囊壳对测定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应 取同批不少于6粒的空胶囊(或尽可能完全除尽 内容物的空胶囊),置同一溶出杯内,用溶出条 件下同样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溶 出试验同样的分析方法测定,折合成每个空胶囊 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校正值不得大于标示 量的25%。如校正值不大于 1.标示量的2%,可 忽略不计。 拟用加酶法测定溶出度时,首先应有符合溶出 度测定要求的试剂酶,对试剂酶应有活力和纯度 要求,其空白校正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缓释制剂释药曲线的累积释放量一般应大 于标示量的90%, 从释药曲线图中至少选出 5 个取样时间点, 同时应根据给药时间间隔不同,适当增加取 样点。 一般第一个取样点为 0.5~1 小时,用于考察 药物是否有突释,中间取样时间点,用于确 定释药特性,最后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察 释药是否基本完全。控释制剂,较全面地考 察体外药物恒速或几乎恒速释放情况。

例4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一法),以醋酸盐缓冲液(pH5.0) (取0.1mol/L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 节pH值至5.0)900ml为溶出介质 (50mg规格,溶出介质量为600ml), 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30 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精密量取续 滤液适量,用溶出介质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80μ 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样时间为 45 分钟, 限度(Q)为标示量的70%。
释放度:

释放度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 拟体内消化道的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 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进行药 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检测产品的生产工艺, 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用于检查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迟释 制剂(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释 放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释放度取样时间及限度应首先考虑临床用药 要求,结合制剂特点,并考察释放曲线再订 出。
溶出度与释放度 方法应用指导原则

用于检查药物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口服 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它是评价药物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 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 出剂崩解时限合格并 不一定能保证药物完全地溶解出来,也就不能保 证具有可靠的疗效,因此崩解时限检查并不能完 全正确地反映主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以及肌 体的吸收情况。





释制剂的释放度取样时间及限度应首先考虑 临床用药要求,结合制剂特点,并考察释放 曲线再订。 如果有生物利用度的实验或文献资料,应 根据已有数据设计释放度检查方法及取样时 间。 多于一个活性成分的产品,对缓释的活性 成分应按以上要求进行释放度测定,对非缓 释的活性成分按溶出度要求进行测定。

例7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三 法),以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200ml为溶出 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60分 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 条件,精密量取续滤液20μ l ,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另取炔诺酮对照品约12mg,精密 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乙醇10ml使溶解,加 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 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同一溶剂稀释至 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 l ,同法测定。按外 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每片中炔诺酮的溶出量。限度 为标示量的60%,应符合规定。 (复方炔诺酮片)


另取本品 10 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平均片重),加甲醇适量使溶解(每 1mg克拉霉素约加甲醇1ml),按标示量加溶出介 质稀释制成每 1ml 中约含克拉霉素 80μ g 的溶液, 作为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8ml,分 别置25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4ml,摇匀,再精密 加入硫酸溶液( 75-100 ) 10ml ,混匀,放置 30 分 钟,冷却后,用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482nm的 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 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克拉霉素片)


例6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二 法),以磷酸盐缓冲液( pH5.8 ) 900ml 为溶 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 50 转,依法操作,经 30 分钟时,取溶液适量,滤过,取续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含量测定项下的对 照品溶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 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上述 两种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 分别计算每片呋塞米与盐酸阿米洛利的溶出 量。限度均为标示量的75%,应符合规定。 (复方呋塞米片)


另取尼莫地平对照品约 10mg ,精密称定,置 100ml量瓶中,加乙醇10ml,振摇使溶解,加 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 置 50ml 量瓶中,加溶出介质稀释至刻度,摇 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供试品溶液与 对照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 录Ⅳ A),在23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 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 85% , 应符合规定。 (尼莫地平分散片)


例5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一 法),以磷酸盐缓冲液( pH7.2 ) 900ml 为溶 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 120转,依法操作,经 30 分钟时,取溶液 10ml ,滤过,取续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 计算每片中布洛芬与盐酸伪麻黄碱的溶出量。 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布洛伪麻片)


总之,对于不同药物不同处方的口服 固体制剂,在制订溶出度检查的方法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建立 一种科学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既保证溶 出结果的准确、可靠,又对质量不同的 制剂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通常在制订方法时,若使用转篮法和 桨法所得结果差异不大,应首先考虑使 用转篮法。






3. 溶出方法的选择;主要有第一法 (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和第三法 (小杯法)。 小杯法主要用于在转篮法和桨法条件 下,溶出液的浓度过稀,即使采用较灵 敏的方法(如UV法使用长光路吸收池等) 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的品种。 转篮法和桨法的选择,一般可参照下 列原则:
(1) 对于非崩解型药物,用转篮法较好。 ( 2 ) 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过 程中,确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 处方中辅料或主药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 一般采用桨法。同理,制剂中若含有一定的胶 性物质,一般不宜用转篮法。 ( 3 ) 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选 桨法比转篮法好。 ( 4 ) 对于漂浮于液面的制剂,如果辅料不堵塞 网孔,应选用转篮法。否则,选用桨法并将供 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中加以规定。但 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


4. 转速的选择: 转速通常为50、75或100转/分。转篮法,以 不超过 100 转 / 分为宜;桨法,以不超过 75 转 / 分为宜;小杯法,以不超过50转/分为宜。 5. 溶出介质应以水为主,亦可根据制剂的 特性选用 0.01~0.1mol/L 盐酸溶液或适宜的缓 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 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对于极难溶出 的品种,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 硫酸钠( 0.5% 以下)和聚山梨酯 80 ( 1% 以 下),或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乙醇 等(通常浓度在 5%以下),但应有依据,并 尽量选用低浓度。

书写格式举例如下。 例1 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X C第一 法),以水 1000ml 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 钟 100 转,依法操作,经 30 分钟时,取溶液 5ml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适量,用水定量稀 释制成每 1ml中含10~20 μ g的溶液,照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3nm的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按 C6H7N3O 的吸收系数 ( E1%1cm )为307计算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 标示量的60%,应符合规定。 (异烟肼片)



除另有规定外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体 外药物释放度试验可采用溶出度测定仪进行。 缓释、控释、迟释制剂试验时的模拟体温应控 制在37℃±0.5℃,但透皮贴剂的模拟表皮温度应 控制在32℃±0.5℃。


1. 缓释与控释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一法 检查。 2. 肠溶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二法检查。

8. 溶出液的测定采用自身对照法仅限于 没有化学对照品的多组分药品,在制定方 法时,应对对照溶液的制备方法进行验证, 以保证其完全溶出,限度一般规定为 75%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