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建设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两种资源浪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态建设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两种资源浪费

——漫谈中国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在生态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

朱辛钧

2007年5月23日

一、生态危机与土地资源的浪费

今日的中国大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到处都是经济开发的氛围,市场经济让我们更加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所有的自然资源,一切都可以成为钱的来源,而没有钱一切事情都干不成。生态开发建设也是如此,绿化是市政建设投资的范围,没有钱就搞不了绿化,城市绿化一旦有了钱,就伐掉老树栽新树,有了钱就把深山老林里的大树挪到城里来,这边栽了那边砍,这边绿了那边秃,但是这样一来,卖树的挣了钱、买树的付了钱,就生出了一块GDP,叫做绿色生态产业。

生态建设对于中国是相当紧迫的事情,原因就是我们的生态资源被破坏得太多。有历史的破坏,有现在经济开发的破坏,森林植被资源日趋萎缩,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寸草不生、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多,沙尘暴日趋频繁,沙漠离北京越来越近,风刮起来越来越没有遮拦,吹得人男人睁不开眼,吹得女人长发横飞。阳光直射的土地越来越多,空气的热度和干度吹黑了女人的皮肤,干裂了女人的嘴角。

每次到杭州,总是流连这座城市里的绿色,竹林、樟树、垂柳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绿草地、灌木丛,植被丛生的山坡,绿衣婆娑的山头,马路两侧的大树合起手来为你遮阳,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没有树木的地方也是一片绿色,那就是西湖的水,象是一片流动的广阔森林。杭州给人的感受就是,空气清新、气候温润、环境整洁,想晒会儿太阳也得好好找个地方才行。这样的环境让人羡慕,越女的白和美丽,跟这里丰盛的树木和洁净的水土有着天然的关系。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土地,中国家庭的宅院大部分是不喜欢被绿色覆盖的。

农村的住宅一般院子里象征性地种上几棵树,院子四周种上零星的几棵树,就很满足了,好像不露点土地出来就不是正规的宅院似的,把自己宅院彻底硬化成水泥地或者拍实到寸草不生的情况就更普遍了。似乎长满绿色就不成其为院落,院落四周若有太多的树木就会令人恐怖似的。这是北方居住文化的不良传统,是一种排斥生态和谐的不好的文化传统。

城市里的情况更有意思,一般城市人都住楼房,旧式的住宅楼一楼还是有宅院的,这种宅院在今天的城市里对喜欢种点什么的人来说是相当抢手的,就是配套的居住面积小点。即使这种宅院也很少有人整体绿化,一般只是在半个院子里种上几行韭菜大葱什么的,图个吃菜实惠而已,并没有西方人那种生态宅院的意思。至于城市里零星的裸露土地,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值得商榷,住宅楼间的公共绿化带,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的就不必考虑了,我们只说那露土的未绿化部分。这些裸露的土地原则上是属于物业管理范围,种不种东西业主似乎没有权利,准确地说是没有种的权利但有观看土地裸露的权利,土地可以裸露几年没人管,但你要是随便种上什么,物业公司未必就不管,甚至会让你限期处理掉的。物业公司的理由嘛,就是没有规划、影响小区景观,还要迎接检查之类。我所在的城市东营,还发生过比这还可笑的事情,好像是一个俗称“二组团”的小区,一些“好事”的居民在露土的绿化带里种了些自己喜好的花花草草和树木,可是物业部门突然来了通知,限期拔掉,理由是这些树木与小区的绿化规划构成冲突!

上面是业主不能在共用土地上随便种植的情况,那么有幸赶上开明的物业公司情况又是怎

样呢?业主可以在未绿化的公共土地上自主种植绿化了,但问题又来了,仅有的一小块地,你想种、我也想种,你种无花果、老人葵,我种大葱、蒜苗,再怎么协调也形不成统一的景观,毕竟这些土地只是临时使用,谁也没必要象自己的院落一样尽心尽力投入的。这倒让我想起我们国家尚存的各类园林景观和古城古宅,它们当初一般都是私人府邸和私人花园,而且是相当富庶或有权势的人所有,象苏州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宏寺,明朝正德年间当朝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大宏寺的地产,改建成私人宅园;扬州的瘦西湖则是历史上大盐商的杰作,象杭州西湖这样的靠古代市政建设形成的景观还是比较少的。时至今日,这些私人府邸和园林都成了我们共同的的自然文化财产,正因为是私人建设和私人所有才有幸保存至今。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到底有多大差距,我没有去过这些国家说不上来,而纷纷去考察回来的政府和企业的大小官员们又不肯详细透露,我只好道听途说。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三年前定居英国威尔士,她给我来了很多邮件罗嗦了好多英国的事情,但其中两件让我最吃惊:一是,她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天,回到家把自行车往门厅里一放,乳白色的地毯上居然没有一点轮胎的痕迹,英国的城市环境竟干净如此。第二件事,她说不仅英国女王自己种菜,好多英国人都喜欢种点什么,她的洋丈夫就喜欢栽培仙人掌,还拿到市场上去买,因为英国地方法规有规定,任何人的宅地范围内不能有长期裸露的土地,你可以栽花、种树、植草皮,种菜也行,就是不能见土,否则就会有人来罚你的款。

原来,庭院附近种植绿化这种西方人良好的生态习惯也是在法律约束下形成的。记得15年前读过一篇介绍德国家庭绿化种植的文章,说德国人也喜欢在宅地上种菜,据说德国市场上30%的蔬菜是来自家庭种植,不知可信度有多大,反正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这么感受的。

说这些的目的,是说我们的土地国家垄断所有制大有改进必要。这种改进当然不是实行土地私有制,象中国土地革命之前就是因为少数人垄断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弄得广大农民无法生存,这才有了土地公有制。我们今天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国家所有,本质上应该是全民共有,国家对土地的垄断是为了保证国民生计的公平发展,这个根本制度不能改。但是,对公有的土地资源,公民也有依法开发利用的权利,国家垄断不能成为任由土地荒废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也不能一刀切,如果土地用于经济开发目的,则必须收费。如果是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利用,则应该无偿使用。尤其是对于北方地区大面积的不宜耕种、国家又没有能力进行生态恢复、短期内又没有开发规划的荒山秃岭、边角碎地、以及因缺乏资金而没有充分绿化的公共用地,完全可以无偿划归临近居民实行一定期限的归属管理,实行以绿化种植为目的的生态利用。就像农民对耕地的长期承包使用一样,归属明确,国家终极所有。一旦国家开发需要,只对这些土地上的林木资源给承包人以有限的补偿,就可以收回利用。并不会构成对土地国家所有的威胁,也不会影响国家对土地增值的收益权。对于承包人可能出现的随意行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用细致的法规条例予以约束。这种土地的生态开发无偿使用制度,应该与国家的国土资源生态恢复建设大纲结合起来,与地区性的生态恢复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在国家、地方投资进行生态建设之外另辟一条公民义务自发进行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许多土地相对过剩的地区,为解决土地闲臵荒废问题也进行过一些有限的租赁尝试。例如,把土地出租给个人进行种植,每亩地年费在800元左右。但这些土地一般远离居民区,个人如果没有汽车类的交通工具,相当不方便,所以租用这些土地的人一般也是用土地进行经济类种植的居多,用于生态恢复建设的极少。

还有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就是乡村公共土地的闲臵。这种情况对于土地紧张的乡村和适宜耕种、养殖、经济林种植的土地来说,情况并不严重,主要还是发生在土地贫瘠或土地较为宽松的地区。这些地区适宜耕种的良田基本上完全承包到户,而对于其余的公共用地则处于闲臵状态。准确地讲,这些土地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闲臵,而是在等待寻租的机会,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