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建设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两种资源浪费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王培先(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一中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农业生产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与制约,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解放后,在中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沙漠化面积每年以 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被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沙漠化成因中,过度农垦的作用占25.4%,过度放牧占28.3%,过度采樵占31.8%,这里的过度均与农业生产和农民行为直接有关。
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生态资源的退化(因农业生产中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森林减少、地力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引起了中国生态资源存量的减少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的下降);二是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由于农药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给大气、水体等环境带来的污染,给农产品品质的污染,以及通过食物链给畜禽、人体等的危害)。
这两种环境问题在中国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等生态脆弱区,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生态退化问题;而在比较发达的湿润平原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生产进而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退化和农业环境污染主要由以下因素有关:•贫困、农业生产的落后和人口压力是造成中国自然资源退化的根本原因中国生态退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区、山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同时这些地区又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农业生产的落后、工业的不发达,使这些地区的大量人口仍处于贫困之中,生活的贫困和经济、就业机会的缺乏,使人们的生存只能强烈地依赖于自然资源,从土中刨食,与山地、森林、草原等争地、争水,而不断增加的人口,更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
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现状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13. 8×108km3,其中97%为海水。
而占地球总水量2. 53%的淡水中70%分布在南北两极及高山高原地带以冰川、冰帽状态存在,30%以地下水或土壤水形式存在,湖泊、沼泽水占0. 29%,河水占0. 01%,大气水占0. 04%。
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水、淡水湖水和浅层地下水,其量估计约3×106km3,占地球总水量的0. 2%左右,为人类和生物生存的淡水是一种珍贵、极为有限的资源。
中国的河川众多,流域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有50 000多条,流域面积10 000 km2的河流约5 800多条,总径流量2 600 km3,外流河区域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5%,内河区域占35%。
湖泊面积1km2以上的有2 800多个,湖泊面积为75 000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0. 8%,全国湖泊储水总量为750 km3,其中淡水储量仅为28. 7%。
中国的淡水资源、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 800 km3,折合水深295mm,占全国降水量的45%,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108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 8×1012m3/a(实际可利用量约8 000×108~98 500×108m3/a),但中国目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2 300×108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 000×108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从人口、土地面积、耕地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图1)。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报告。
(文章一):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一: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1)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
据xx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
(2)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
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
(3)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
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xxx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4)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
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呈森林赤字。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
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
(6)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xx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7)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据xx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问题有两类,一类是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另一类是经济较为落后,过度垦殖造成生态退化。
本文主要研究农村贫困引起的生态退化。
作者认为贫困地区的生态修复应当遵循历史的阶段性,实现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统筹和谐。
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对植被适度利用,通过森林抚育、灌木和草地的刈割和适度放牧促进植被的健康发育。
林草植被的保护、利用和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生态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把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
要把各部门的治理结合起来,把财政力量和群众力量结合起来。
一、从生态环境建设的讨论谈起2005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遵照国务院要求组织讨论会,讨论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院士关于逐步改正“生态环境建设”一词的建议[1]。
1. 全国科技名词委讨论会的发言(1)中国工程院钱正英、沈国舫、刘昌明院士认为应将“生态环境”一词逐步改正为“生态和环境”或严格一点用“环境与生态”;应将“生态环境建设”一词逐步改正为“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或“环境与生态的保护、修复与改善”。
在全国五届人大讨论宪法草案时,中科院院士黄秉维提出“生态环境”,被采纳写入宪法。
但是黄秉维院士后来写文章表示这是一个错误,希望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改正过来。
钱正英等院士说“生态”是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客体,而环境则是一个客体,将环境与生态叠加使用是不妥的。
“生态环境”的准确表达应当是“自然环境”,是广义环境的一部分,还不能包括全部环境问题,例如,不能包含人类活动造成的某些污染问题。
因此应改为“生态与环境”。
我们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当用“环境与生态”,或归总为“环境”。
1987年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它的原意是:应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在高效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应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
我国目前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摘要: 目前,随着我过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和便利。
但与此同时,光鲜耀眼的发展成果后,也有雾霾般灰色的问题的存在,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存在的生态问题,运用科学的解决措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目前主要问题解决建议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技术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了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
在我国,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城镇化水平逐渐提升。
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问题也逐渐凸现,这使得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生态建设实践方面我国正在经行积极探索以下是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建议(一)、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度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人们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垃圾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日趋严重,甚至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尤其是空气污染,近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严重的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013年12月伊始,我国的中东部城市的天空被蒙上一层厚厚“面纱”。
空气质量较差,能见度较低,天气污染较重。
其主要原因人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增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存在资源大量消耗,并且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而这些对资源的不合理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也使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尤其是北京,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雾都”. 对于这类的空气污染,我的建议是首先制定出台治理雾霾的相关法律。
法律是规范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有了法律制度的约束,人们的行为便会依法而行,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专业技术人员-生态文明建设教育-5分-6分-答案
1.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填空)1.?不属于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的是()。
?(单选)A日光B温度C土壤D植物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
?(单选)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B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其生产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D以上都是3.?()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单选)A低碳经济B农业革命C新能源D绿色产品4.?(),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永续发展。
?(单选)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5.?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
?(多选)A人类的审美感情B人类的创造活力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6.?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A生命元素B营养物质C环境资源D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多选)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8.?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
?(判断)正确错误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重在建设,需要全社会的较长时正确错误10.?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正错11.?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不正确错误12.?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13.?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确保生态环境安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中国的自然资源
【练习3】读下列我国部分在建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回答: 1)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 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保障国内原油供给, 平 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2)一期的四个储备基地 中,附近已建有大油田 的是哪些?是何油田? 大连---辽河油田 黄岛---胜利油田 3)从1996年起,我国就已 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 进口国。目前我国的石油及产品进口已西占亚全部中供亚应量的非1洲/3。因 此,上述基地储备的石油将主要来自 、 、 等地区。
砍滥伐; 建设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等);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
根本性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长江上游、黄河中上
游)。
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 农业的主体。地形平坦;
1、影响条件 (自然)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思考:农业生产特点是什么?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特色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南疆地区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
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
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
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
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
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噪声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一)关于水污染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污染”具有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废水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据不同来源分为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据污染物的化学类别又可分无机废水与有机废水;也有按工业部门或产生废水的生产工艺分类的,如焦化废水、冶金废水、制药废水、食品废水等。
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
(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
(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
(6)因过度开采,产生矿山污水。
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超标排放工业废水,二是城市化中由于城市污水排放和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二是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汇总情况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
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1. 引言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
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
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
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
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
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
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
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
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
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
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
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
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概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含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2008年11月总第60期第6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 O UR NA L OF H AR BIN C OMMITTEE S CHOO L OF THE C CPN ov.,2008Ser ial N o.60N o.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胡术阁(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常重大。
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有些区域已带有毁灭性,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修复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良性循环。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X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08)06-0084-03 收稿日期:2008-09-05 作者简介胡术阁(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经济(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天然林锐减,功能明显弱化。
据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尽管我国林木覆盖率已达18.21%,但天然林仅占国土面积不到10%,人工林占很大比重,同原始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态防护功能相当低下,很难形成生态防护功能的大气候。
而且2005年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6公顷的1Π6。
2.草原大面积退化,功能减弱,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现有草原3.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41.7%,是世界上第二草原大国。
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的功能价值认识不足,长期实行毁草垦荒、超载放牧以及乱采滥挖等非理性开发,致使草原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处于退化状态。
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程度不同地退化,天然草地还以每年六七十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农业部有关资料显示,自1950年以来,经过四次大垦荒,全国近2000万公顷的草甸、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其中近50%已被撂荒成为裸地或沙地。
公需课-生态文明标准题库
D
83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 )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B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年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强
84 调,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
C
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85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什么?
A
86
在( ),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14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A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15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 )而采取 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D
16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序号
*题干
*答案
1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打好( )时间紧、任务 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 )。
A
2
(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C
3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D
4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不包括( )。
D
5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方面彻底转型?
B
75
( )导致污染企业缺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C
76
公益损害是指污染对( )造成的影响。
A
77
国家对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规定是( )。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建设“中国之美丽”打造“美丽在中国”摘要:⼗⼋⼤报告指出:要把⽣态⽂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各⽅⾯和全过程,努⼒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之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其内涵是对⼗六⼤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新型⼯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态⽂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报告美丽中国建设⽣态⽂明⼀、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句简单美丽的⼝号,⽽是有深刻丰富的内涵。
美丽中国,是⼭青⽔秀⼈美的中国,是经济、政治、⽂化、社会与⽣态“五位⼀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是“既要⾦⼭银⼭,也要绿⽔青⼭”的中国。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号代表着“⼭要绿起来,民要富起来,家要美起来,国要强起来”的美好愿望。
同时“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代表着融政治经济、环境于⼀体的治国理念。
因为美丽中国代表的不仅仅是环境之美丽,其经济与社会意义也是积极⽽⼴泛的,同时也代表着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另⼀种美丽。
纵观当前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必然的:1、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态环境的⾓度⽽⾔,中国过去⼏⼗年,长久以来其发展的经济模式,都是以⾼度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经济虽然快速地发展着,但是环境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经济发展的部分得益于⼤量廉价低效的资源消耗,资源浪费情况⼗分严重,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令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的局⾯。
从社会的⾓度出发,历史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美”的发展,美的建设代表着国家体制的完善,社会公共设施的健全,从国家⼀步⼀步的发展当中,更能代表⼈民的利益。
2、“美丽中国”建设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
经济社会的⾼速发展为⼈民带来了许多财富,但是仅仅是财富已经不能满⾜⼈民⾼质量的⽣活⽔平了,⼈民更加追求的是⼀个良好的⽣态环境。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性的资源浪费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性的资源浪费的辩论辩题正方:我认为应该废除全球性的资源浪费。
首先,资源是有限的,全球性的资源浪费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还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例如,过度开采石油和煤炭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其次,资源浪费也会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剧。
富裕国家的资源浪费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匮乏,加剧全球南北差距。
因此,废除全球性的资源浪费是保护环境、维护全球公平的必要举措。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说过,“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经典案例,近年来,全球性的资源浪费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比如塑料污染、水资源匮乏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足以证明全球性的资源浪费必须被废除。
反方:我认为不应该废除全球性的资源浪费。
首先,资源浪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许多行业依赖于资源的消耗,比如石油、煤炭等,废除资源浪费将导致这些行业的衰退,增加失业人数。
其次,资源浪费也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在资源浪费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寻求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方式,促进科技的进步。
因此,资源浪费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名人名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过,“只有在资源的浪费中,人们才能找到更好的利用方式。
”这句话表明了资源浪费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经典案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资源浪费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比如美国、日本等。
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都得益于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也证明了资源浪费并非完全是负面的。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陶晓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1期陶晓娟(合肥市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室,安徽合肥 238000)摘要: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并分别从科技以及经济等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
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信念,从全局着手,多管齐下,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我国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人与自然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108-03一、概述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尤显突出。
我国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GDP年均增长高达9.5%,已位列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党和国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诸多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在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上有所作为。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中国固体废物的“二重性”现状与反思--以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例
第46卷第4期2021年4月Vol. 46 No. 4Apr. 2021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XX-—*—刖言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各个方面都有大幅提升。
科学技术取得了收稿日期:2021 -02-19作者简介:李如意(2000 -),女,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文章编号:1674 - 6139(2021)04 - 0014 - 05中国固体废物的“二重性”现状与反思——以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例李如意(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084)摘 要: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废物和资源的“二重性”。
合理地利用垃圾,充分发挥其资源属性对 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目前中国的固体废物中的一类——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而利用程度较低。
生活垃圾的不充分处理与处置一方面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
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提升、处理能力低、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城市垃圾管理制度不完善都是造成生活垃圾资 源化利用率低的关键原因。
中国应通过贯彻落实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为“无废城市”的建设 打好基础。
关键词: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二重性;反思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志码:AStatus Quo and Reflection of "Duality ” of Solid Waste in China-----Case Study of Domestic Garbage Impact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Li Ruyi(School of Environment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 :Solid waste is a misplaced resource , which has the "duality ” of waste and resource. It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ec 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uman health to utilize the waste reasonably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resource attribute. At present , domestic garbage , one of the solid wastes in China , is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y but scarcely used. On the one hand ,the inadequa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domestic waste may cause greater pollution , on the other hand , it also wastes the poten tial utilization value of resources. The key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domestic garbage are that the garbage treat ment mode , treatment capacity , the residents 5 consciousness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 and the urban garbage management system all need improvements. China should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actively implement clean production to lay a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o — waste cilies".Key words : solid waste ; household garbage ; duality ; reflection重大突破,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更多的物质需求,促进了制造业的大力发展。
中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中国水资源污染现状篇一: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摘要: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一、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废水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
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
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
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
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
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
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
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
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
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特征及对策思考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特征及对策思考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特征及对策思考我国是矿业大国,长期大规模和超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因忽视环境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生态失衡。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实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由此所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唯一的正确策略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此形势下应足够重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现状及其特征我国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类型较为复杂,依据问题性质将矿山环境问题划分为:“三废”问题、地面变形问题、矿山排(突)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表现出如下特征:1.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态势仍没有得到扭转,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突出当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国家所不曾遇到过的。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9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强化了污染预防和环境整治工作,并积极修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
但由于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规模的大幅度增加,粗放式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加上历史欠帐太多,生态与环境的总体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目前仍然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发展态势。
XX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120万吨,居世界第一,酸雨影响区占国土面积的30%,酸雨污染有加重趋势,pH 值最低的江西萍乡地区达3.67。
煤炭燃烧和水泥生产的碳排放超过10亿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每年矿业生产排放的废液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10%,采选煤、铁和有色金属所排放的固体废料8亿吨左右,约占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85%。
建国以来,废石、尾矿、煤矸石和粉煤灰累积总和超过225亿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态建设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两种资源浪费——漫谈中国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在生态开发方面的巨大潜力朱辛钧2007年5月23日一、生态危机与土地资源的浪费今日的中国大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到处都是经济开发的氛围,市场经济让我们更加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所有的自然资源,一切都可以成为钱的来源,而没有钱一切事情都干不成。
生态开发建设也是如此,绿化是市政建设投资的范围,没有钱就搞不了绿化,城市绿化一旦有了钱,就伐掉老树栽新树,有了钱就把深山老林里的大树挪到城里来,这边栽了那边砍,这边绿了那边秃,但是这样一来,卖树的挣了钱、买树的付了钱,就生出了一块GDP,叫做绿色生态产业。
生态建设对于中国是相当紧迫的事情,原因就是我们的生态资源被破坏得太多。
有历史的破坏,有现在经济开发的破坏,森林植被资源日趋萎缩,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寸草不生、裸露的土地越来越多,沙尘暴日趋频繁,沙漠离北京越来越近,风刮起来越来越没有遮拦,吹得人男人睁不开眼,吹得女人长发横飞。
阳光直射的土地越来越多,空气的热度和干度吹黑了女人的皮肤,干裂了女人的嘴角。
每次到杭州,总是流连这座城市里的绿色,竹林、樟树、垂柳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绿草地、灌木丛,植被丛生的山坡,绿衣婆娑的山头,马路两侧的大树合起手来为你遮阳,几乎见不到裸露的土地,没有树木的地方也是一片绿色,那就是西湖的水,象是一片流动的广阔森林。
杭州给人的感受就是,空气清新、气候温润、环境整洁,想晒会儿太阳也得好好找个地方才行。
这样的环境让人羡慕,越女的白和美丽,跟这里丰盛的树木和洁净的水土有着天然的关系。
再说说我们身边的土地,中国家庭的宅院大部分是不喜欢被绿色覆盖的。
农村的住宅一般院子里象征性地种上几棵树,院子四周种上零星的几棵树,就很满足了,好像不露点土地出来就不是正规的宅院似的,把自己宅院彻底硬化成水泥地或者拍实到寸草不生的情况就更普遍了。
似乎长满绿色就不成其为院落,院落四周若有太多的树木就会令人恐怖似的。
这是北方居住文化的不良传统,是一种排斥生态和谐的不好的文化传统。
城市里的情况更有意思,一般城市人都住楼房,旧式的住宅楼一楼还是有宅院的,这种宅院在今天的城市里对喜欢种点什么的人来说是相当抢手的,就是配套的居住面积小点。
即使这种宅院也很少有人整体绿化,一般只是在半个院子里种上几行韭菜大葱什么的,图个吃菜实惠而已,并没有西方人那种生态宅院的意思。
至于城市里零星的裸露土地,现有的管理制度最值得商榷,住宅楼间的公共绿化带,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的就不必考虑了,我们只说那露土的未绿化部分。
这些裸露的土地原则上是属于物业管理范围,种不种东西业主似乎没有权利,准确地说是没有种的权利但有观看土地裸露的权利,土地可以裸露几年没人管,但你要是随便种上什么,物业公司未必就不管,甚至会让你限期处理掉的。
物业公司的理由嘛,就是没有规划、影响小区景观,还要迎接检查之类。
我所在的城市东营,还发生过比这还可笑的事情,好像是一个俗称“二组团”的小区,一些“好事”的居民在露土的绿化带里种了些自己喜好的花花草草和树木,可是物业部门突然来了通知,限期拔掉,理由是这些树木与小区的绿化规划构成冲突!上面是业主不能在共用土地上随便种植的情况,那么有幸赶上开明的物业公司情况又是怎样呢?业主可以在未绿化的公共土地上自主种植绿化了,但问题又来了,仅有的一小块地,你想种、我也想种,你种无花果、老人葵,我种大葱、蒜苗,再怎么协调也形不成统一的景观,毕竟这些土地只是临时使用,谁也没必要象自己的院落一样尽心尽力投入的。
这倒让我想起我们国家尚存的各类园林景观和古城古宅,它们当初一般都是私人府邸和私人花园,而且是相当富庶或有权势的人所有,象苏州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宏寺,明朝正德年间当朝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大宏寺的地产,改建成私人宅园;扬州的瘦西湖则是历史上大盐商的杰作,象杭州西湖这样的靠古代市政建设形成的景观还是比较少的。
时至今日,这些私人府邸和园林都成了我们共同的的自然文化财产,正因为是私人建设和私人所有才有幸保存至今。
中国的生态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到底有多大差距,我没有去过这些国家说不上来,而纷纷去考察回来的政府和企业的大小官员们又不肯详细透露,我只好道听途说。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三年前定居英国威尔士,她给我来了很多邮件罗嗦了好多英国的事情,但其中两件让我最吃惊:一是,她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天,回到家把自行车往门厅里一放,乳白色的地毯上居然没有一点轮胎的痕迹,英国的城市环境竟干净如此。
第二件事,她说不仅英国女王自己种菜,好多英国人都喜欢种点什么,她的洋丈夫就喜欢栽培仙人掌,还拿到市场上去买,因为英国地方法规有规定,任何人的宅地范围内不能有长期裸露的土地,你可以栽花、种树、植草皮,种菜也行,就是不能见土,否则就会有人来罚你的款。
原来,庭院附近种植绿化这种西方人良好的生态习惯也是在法律约束下形成的。
记得15年前读过一篇介绍德国家庭绿化种植的文章,说德国人也喜欢在宅地上种菜,据说德国市场上30%的蔬菜是来自家庭种植,不知可信度有多大,反正那篇文章的作者是这么感受的。
说这些的目的,是说我们的土地国家垄断所有制大有改进必要。
这种改进当然不是实行土地私有制,象中国土地革命之前就是因为少数人垄断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弄得广大农民无法生存,这才有了土地公有制。
我们今天中国的土地资源是国家所有,本质上应该是全民共有,国家对土地的垄断是为了保证国民生计的公平发展,这个根本制度不能改。
但是,对公有的土地资源,公民也有依法开发利用的权利,国家垄断不能成为任由土地荒废的理由。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也不能一刀切,如果土地用于经济开发目的,则必须收费。
如果是以生态恢复为目的的利用,则应该无偿使用。
尤其是对于北方地区大面积的不宜耕种、国家又没有能力进行生态恢复、短期内又没有开发规划的荒山秃岭、边角碎地、以及因缺乏资金而没有充分绿化的公共用地,完全可以无偿划归临近居民实行一定期限的归属管理,实行以绿化种植为目的的生态利用。
就像农民对耕地的长期承包使用一样,归属明确,国家终极所有。
一旦国家开发需要,只对这些土地上的林木资源给承包人以有限的补偿,就可以收回利用。
并不会构成对土地国家所有的威胁,也不会影响国家对土地增值的收益权。
对于承包人可能出现的随意行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完全可以用细致的法规条例予以约束。
这种土地的生态开发无偿使用制度,应该与国家的国土资源生态恢复建设大纲结合起来,与地区性的生态恢复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在国家、地方投资进行生态建设之外另辟一条公民义务自发进行生态建设的新路子。
许多土地相对过剩的地区,为解决土地闲臵荒废问题也进行过一些有限的租赁尝试。
例如,把土地出租给个人进行种植,每亩地年费在800元左右。
但这些土地一般远离居民区,个人如果没有汽车类的交通工具,相当不方便,所以租用这些土地的人一般也是用土地进行经济类种植的居多,用于生态恢复建设的极少。
还有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就是乡村公共土地的闲臵。
这种情况对于土地紧张的乡村和适宜耕种、养殖、经济林种植的土地来说,情况并不严重,主要还是发生在土地贫瘠或土地较为宽松的地区。
这些地区适宜耕种的良田基本上完全承包到户,而对于其余的公共用地则处于闲臵状态。
准确地讲,这些土地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闲臵,而是在等待寻租的机会,这些土地可以闲臵,但如果你要无偿使用用于生态恢复,就会遇到来自乡村政府和村民的阻力。
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是涉及到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林木资源的重视态度问题。
目前,我国的行政考核体制仍然是以GDP为主,绿色GDP体系的推行比预想的要慢得多,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期。
国家生态恢复建设大纲也尚未出台,各级政府和乡镇机构更没有成形的生态恢复和发展建设规划。
在这种大形势下,城市、农村宜林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就很难大规模开展。
眼下农村城乡时兴对公共墓地的改造,富裕起来的人们为了表达对亡故亲人的怀念,把更多的财力投入在墓碑、墓穴的建设上,这是人之常情。
但很少有人在肃穆气派的墓穴旁种植几行松柏绿树,增添一份对死者更高层次的追思,这也是眼下悼念文化相对浅薄使然。
似乎一旦墓地增加了绿树的衬托,墓地就不成其为墓地了,似乎让故去的亲人暴晒在烈日下面、饱受风雨的折磨不是一种不敬的习惯。
其实,一株苍翠的松柏,远比冰冷的大理石更能体现活着的人对故去的人的怀念。
按照中国传统,坟头长草是绝对不可的,那是没有后人祭奠的表现,但是墓地旁边种植苍松翠柏却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历史上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都遵从这个传统,为何到了今天就明目张胆地违反祖上的规矩了呢?对这一点,有一种解释很刻薄,但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今人为故去的亲人修墓是给别人看的,在公共墓地鸣炮焚香有比高低的味道,谁的爆竹最响谁就是最孝敬的一个,谁的排场最大,谁心里的哀思就最多。
静静地守在墓前内心充满追思或哀伤、不容一丝干扰的扫墓人又有几个?有些人心中只在乎别人看没看到自己来扫墓,而不在乎自己内心的哀思和追念有多少,仪式大于内容已经成为时弊。
中国的生态恢复建设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
人人都需要森林资源,但森林的维持需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需要占去一块可以挣钱的土地,事情具体落到哪个人头上就不好协调了。
对土地的使用和占有者(不论是国家、各级政府、乡村或个人)来说,土地荒废着没关系,总有可以利用开发的一天,到那时土地持有人就有机会发上一笔钱财,但是如果放弃对土地资源的支配权则是万万不行的,那等于放弃了卖钱的机会,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少了一块土地增值的储备。
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个矛盾还得国家和各级政府在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作出平衡或者对经济利益有所舍弃才行。
我们习惯上把没有充分发挥事物的真正价值的使用行为称之为浪费,含有过量使用的意思和不珍惜的意思。
10个苹果,我们每个只咬一口就丢掉,肯定是浪费;10个苹果我们丢在地上任由其烂掉也是浪费。
我有10个苹果,但我只能吃掉1个,坏掉9个是浪费;如果我吃掉一个,把吃不了的9个送给别人吃,对苹果的价值来说是得到了利用,但从经济角度对我来说就是浪费。
如果我把吃不掉的9个苹果与别人交换成20个核桃,则对我、对苹果都没有构成浪费。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土地就如同你手中的苹果,森林植被就如同别人手里的核桃,是让土地在你手里继续荒废下去,还是用其换来森林植被,谁都会算这笔帐。
二、生态危机与人力资源的浪费从生态恢复建设的迫切性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有两大浪费,就是荒漠土地的闲臵和大量人力资源的无所作为。
土地闲臵荒漠化的浪费上面已经说了,接下来说一下第二个浪费——人力资源的浪费。
市场经济时代似乎没有人愿意无偿劳动甚至是向外掏钱无私地去干活了,但是事情也没有这样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