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见的6大“浪费”!

合集下载

精益生产现场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现场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现场八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最小化浪费资源的生产方式。

在精益生产中,有八大浪费被广泛认可为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浪费。

这些浪费分别是:过多生产、等待、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库存、运动、不合格产品和不合理人力分配。

下面将详细解释每种浪费,并提供如何减少这些浪费的方法。

1. 过多生产:过多生产指的是在没有确切需求的情况下,生产了超过标准的产品数量。

这会导致大量的库存积压,占用生产线和仓储空间,并增加了产品报废的风险。

为了减少过多生产的浪费,可以通过及时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过多的产品。

2. 等待:等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的停工和等待的时间。

例如,等待原材料到达、等待机器维修或调试等。

等待不仅浪费了生产线的时间和资源,还导致了生产周期的延长。

为了减少等待的浪费,可以通过更好的供应链管理,提前准备好原材料和零部件,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确保生产线平稳运转。

3. 运输:运输浪费是指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移动和搬运造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人力和时间,还增加了物料丢失和损坏的风险。

为了减少运输浪费,应当优化物料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距离和不必要的搬运。

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生产现场设置物料存放区域,方便员工取料,减少搬运和移动。

4. 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包括很多方面,例如,不必要的额外加工、过度加工、加工错误等。

这些都会增加生产时间和成本,同时也会造成不合格品和废品。

为了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工艺和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水平,减少加工错误和废品产生。

5. 库存:库存浪费是指过多的产品、物料或半成品的库存。

这不仅占用了生产线和仓储空间,还增加了物料报废和货物滞销的风险。

为了减少库存浪费,应当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避免生产过多的产品。

另外,也可以采取Just-in-Time (JIT)生产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时生产和交付产品,减少库存积压。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小化浪费为目标,通过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大浪费被认为是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它们是:过产、等待、运输、不合格、运动、库存和过程错误。

1. 过产(Overproduction):过产是指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活动,导致产品过度积压和资源浪费。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高成本,还会增加库存量和缩短产品寿命。

2. 等待(Waiting):等待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停顿和延迟。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物料不足、工人缺席等原因导致的。

等待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周期,延迟产品交付。

3. 运输(Transportation):运输是指不必要的材料和产品的长距离运输。

这使得运输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过程,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

这些额外的步骤可能会导致物料的损坏、遗失和延迟,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4. 不合格(Defects):不合格是指生产中出现的错误、缺陷和质量问题。

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修正、重新制造或报废,这增加了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这不仅会导致生产延误,还会降低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5. 运动(Motion):运动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移动和动作。

这可能是由于生产线布局不合理、工具和设备摆放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这增加了工人的体力消耗,降低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

6. 库存(Inventory):库存是指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储存量。

过多的库存可能会导致资金占用、过期损失、储存空间浪费等问题。

此外,库存过多也会隐藏潜在的问题,如质量问题和需求变化的风险。

7. 过程错误(Processing):过程错误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重复、增补和调整。

这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工艺流程、工具和设备的不良设计等原因导致的。

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和时间,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有效管理和消除以上七大浪费是精益生产的关键。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减少浪费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彻底的优化,减少非价值增加的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精益生产中,有七大浪费被视为需要被消除的主要问题,它们是:超产、等待、运输、过度加工、库存、动作和不良品。

1. 超产:即生产过多的产品,超出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这会造成产品堆积,增加了库存和缺陷的风险。

2. 等待: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非常常见,比如等待原材料、机器设备和人员等。

等待会导致效率低下,产生闲置成本。

3. 运输:在生产过程中,产品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和区域之间的物料流动。

运输过程中的时间和距离越大,浪费就越多。

4. 过度加工:过度加工是指为了达到产品质量标准而进行多余操作的情况。

这些操作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还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5. 库存:库存超出需求量会带来多种问题,比如资金占用、储存和管理成本等。

同时,库存过多也增加了过期和损坏的风险。

6. 动作:指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动作。

比如工人在取材料时需要多次弯腰、转身等不必要的动作。

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增加了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

7. 不良品:生产出的不良产品无法被销售,这会导致浪费资源和劳动力。

为了减少这些浪费,精益生产倡导使用5S管理方法。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

- 整理:将工作场所中无用的东西清除出去,只保留必要的物品。

- 整顿:将工作场所中的物品有序地摆放,方便取用。

为每个物品设立明确的标识。

- 清扫: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清除尘土和垃圾。

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 清洁:对设备、工具和工作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 素养: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态度,培养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5S管理,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它强调提高工作环境和员工意识,促进生产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律化。

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四个误区、五大工具、六种浪费

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四个误区、五大工具、六种浪费

坚持三不原则1、不接受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之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

前道工序人员需要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

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

只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不流出不合格品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

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客户”拒收。

防止四个误区误区一:万能论“获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就是取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句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广泛传播。

一时间,企业导入GB/T1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成为时尚,宣传广告一定要用“荣获证书”的字眼。

舆论的渲染使得各方面将质量体系的功能放大了,使其成为一个万能的工具,将原本仅关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工作提升为关系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作,加大了对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压力。

这种过高的期望也为后来产生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用论”埋下了伏笔。

误区二:唯证书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思想的解放与对财富的追逐使人们更乐于抓住眼前的机会获得即时的收益。

在企业管理上,人们更关注立竿见影的结果而忽视基础管理工作,这种浮躁心理在很多企业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管理风格,反映在对待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上,就是“唯证书论”。

误区三:无用论经常听到有人批评质量管理体系,说这个体系是没有用处的、劳民伤财的;还有人批评GB/T19001标准,说这个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个空洞的标准。

精益生产之如何改善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之如何改善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之如何改善八大浪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追求效益和竞争力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减少浪费。

在精益生产中,有八大浪费被认为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因素。

这八大浪费分别是:运输浪费、库存浪费、运动浪费、待料浪费、过程浪费、人才浪费、产品缺陷和非必要的代工。

要改善这八大浪费,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运输浪费: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物流系统和生产布局来减少运输环节,尽量将工作站安排在相邻位置,减少运输距离。

2. 库存浪费:企业可以采用“Just-in-Time”(即时生产)的原则,定期评估和调整库存水平,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库存。

3. 运动浪费:企业可以通过重新设计工作站,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人的移动和不必要的动作。

4. 待料浪费:企业可以通过提前做好生产准备工作,确保所需物料的及时提供,避免生产线的停滞。

5. 过程浪费:企业可以通过精细分析生产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6. 人才浪费:企业应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生产中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7. 产品缺陷:企业应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通过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和严格的检测流程,尽量避免产品缺陷。

8. 非必要的代工:企业应充分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和需求,减少对外包和代工的依赖,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精益生产是一种全面优化生产过程的方法,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帮助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改善八大浪费,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以减少浪费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八大浪费是精益生产中常见的生产过程中的破坏性因素,包括运输浪费、库存浪费、运动浪费、待料浪费、过程浪费、人才浪费、产品缺陷和非必要的代工。

常见八大浪费和消除方法

常见八大浪费和消除方法

常见八大浪费和消除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各种浪费现象,这些浪费不仅消耗了资源和时间,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常见的八大浪费和相应的消除方法。

1.非必要生产浪费:这种浪费包括过度生产、生产次品或废品、生产多余工作和指令等。

消除该浪费的方法是实施精益生产原则,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步骤和环节,优化生产流程,并监控和控制生产指令的发布。

2.库存浪费:库存浪费指储存成品、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费用。

库存浪费的消除方法包括实施小批次生产,提高生产柔性和响应能力,通过供应链管理减少库存,并将库存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运输浪费:运输浪费包括物料在生产、仓库和供应链中的多次搬运。

减少运输浪费的方法包括优化生产布局,减少生产线上的传送带长度,提高运输设备的效率,以及优化仓储管理和运输路线规划。

4.过度加工浪费:过度加工浪费指超过产品规格或顾客需求的加工。

减少过度加工浪费的方法包括明确产品规格和顾客需求,设立合理的加工标准,避免不必要的加工步骤和环节,以及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

5.等待浪费:等待浪费指产品或工作在生产或供应链中等待的时间延误。

减少等待浪费的方法包括优化生产调度和物流流程,减少生产环节的停机时间和设备故障,以及提高生产和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6.移动浪费:移动浪费指不必要的物料和人员移动。

减少移动浪费的方法包括优化工作布局,减少不必要的移动距离,提高物料存放和工具的易取性,以及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7.不必要的工艺浪费:不必要的工艺浪费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步骤和工艺。

消除不必要的工艺浪费的方法包括分析生产环节,识别和优化不必要的工艺和步骤,以及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冗余操作。

8.缺陷浪费:缺陷浪费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和返工造成的资源和时间浪费。

减少缺陷浪费的方法包括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以及设立合理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流程。

总结起来,消除浪费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优化生产流程、改善供应链管理、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加强质量控制等。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的改善方法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的改善方法

精益生产八大浪费的改善方法
精益生产是一种精益化生产方式,通过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和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八大浪费是精益生产中常见的浪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等待、过剩、运输、不良品、过度加工、库存、不必要的动作和无用的人才。

下面是八大浪费的改善方法:
1、等待浪费: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减少等待时间,增加生产出货量。

2、过剩浪费: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避免过剩的产出,减少生产成本。

3、运输浪费: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运输距离和运输次数,降低物流成本。

4、不良品浪费:通过加强生产质量管理和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减少不良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

5、过度加工浪费: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工序和精简生产工艺,降低加工成本。

6、库存浪费:通过精确的库存管理和优化供应链,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

7、不必要的动作浪费: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人员培训,减少不必要的动作和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8、无用的人才浪费:通过设置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培训计划,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八大浪费进行相关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生产过程中的7大浪费

生产过程中的7大浪费

生产过程中的7大浪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七大浪费,它们是:过度生产、等待、运输、过度加工、库存、动作、次品。

这些浪费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对这七大浪费进行详细介绍。

1.过度生产(Overproduction):过度生产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浪费形式之一、它指的是在没有按需求生产的情况下,生产了超过需求量的产品。

过度生产会导致库存增加,同时也会增加工艺、管理和运输等成本。

此外,过度生产还会增加产品的陈旧和过时的风险。

2.等待(Waiting):等待是生产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浪费形式。

它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故障、缺乏原材料等)而导致的停工和停滞时间。

等待不仅会增加生产周期,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和交付时间。

因此,减少等待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3.运输(Transportation):运输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物料、产品或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的搬运或转移。

运输浪费不仅会增加物料和产品的损耗,还会增加生产周期和成本。

为了减少运输浪费,可以采取优化物流、减少运输距离和次数等措施。

4.过度加工(Overprocessing):过度加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不必要的处理或加工。

这些处理或加工往往没有提供额外的价值,却增加了生产成本。

过度加工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生产周期延长。

因此,要减少过度加工,需要进行工艺分析和提高工艺精度。

5.库存(Inventory):库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未完成或已完成产品。

过多的库存不仅会占用空间,还会导致资金积压和产品损耗。

此外,库存还会增加产品过时和陈旧的风险。

因此,要减少库存,需要进行精确的需求预测和优化供应链管理。

6.动作(Motion):动作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员和设备运动。

这些不必要的动作会增加工作强度和疲劳,降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减少动作浪费,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和操作。

7.次品(Defects):次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

质量管理五要素

质量管理五要素

第五讲:质量管理五要素/现场管理五因素4M1E一、生产现场常见异常概况一、表现1、生产效率低2、工时浪费大3、流程不良多4、现场秩序乱①、物品乱丢、现场乱②、藏污纳垢、垃圾多③、标示缺失、危害重④、员工懒散、状态差二、原因1、心态①管理人员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随波逐流、不思进取.②员工思想盲目、虚度光阴.2、能力①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差②员工操作和检验能力差3、力度①管理人员执行监控力度不够②员工对工作的身心投入力度不够4、环境①人文环境影响②现场环境影响因此,对于生产性岗位以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我们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五因素4M1E方法.即“人、机、料、法、环”.一、人: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你如何从“人”的角度思考来管理员工1、明确的岗位职责,确定了岗位要求,包括专业、经验、经理、相关素质等.2、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招聘3、如何进行培训,体系相关知识是否纳入培训范畴.4、培训达到效果了吗对岗位能力进行评估.5、大家具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意识了吗6、职责权限沟通、人力资源、培训控制程序、新员工培训制度、技能考试、日常考核等.7、生产人员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经过相关培训考核.8、对关键工序应明确规定关键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9、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10、操作人员能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严格按工艺文件操作,对工作和质量认真负责.11、检验人员能严格按工艺规程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做好检验原始记录,并按规定报送.◆解决办法:精心组织,抓好“人”的管理解决三大问题:1、有人做事:一是以诚相待关心人,二是规章制度约束人.2、能够做事:员工会操作检验,管理人员会管理、执行.一是教育训练塑造人,二是考核机制评价人.3、愿意做事:一是企业文化引导人,二是以身作则带动人,三是发挥所长激励人,四是合理报酬诱导人.二、机:你了解你所在岗位的设备吗监测设备按照国家/企业规定做校准了吗1、根据工艺、生产要求获取适宜的设备、工具.2、设备的选型采购、调试验收、维护保养、调拨保报废等.3、监测设备的特殊要求,鉴定、校准、降级的呢过,计量管理的要求.4、是否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配置5、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包括设备的购置、流转、维护、保养、鉴定等均有明确的规定.6、设备管理办法各项规定均有效实施,有设备台账、设备技能档案、维修鉴定计划、有相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7、生产设备、检验设备、工装工具、计量器具等均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能满足工序能力的要求,加工条件若随时间变化能及时采取调整和补偿,保证质量要求.并都处于完好状态和受控状态.◆解决办法:精细维护,抓好“机”的管理1、专处存放2、专人使用3、专门维护三、料:你了解岗位相关物料的详细信息吗产品储存、检验是否严格实施效果如何1、根据工艺要求为生产提供物料,包括原辅料、半成品等.2、掌握物料属性并予以相应的管理,包括产品防护,如化学品.3、建立物料的监视和测量规则并实施.4、有明确可行的物料采购、仓储、运输、质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5、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识、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控制质量.6、转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7、所加工出半成品、成品符合质量要求,有批次或序列号标识.8、对不合格品有控制办法,职责分明,能对不合格品有效隔离、标识、记录和处理.9、生产物料信息管理有效,质量问题可追溯.◆解决办法:精打细算,抓好“料”的管理物料管理精髓: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不错料.物料管理抓五个方面:省、量、质、时、位.1、“省”——节省.2、“量”——数量准:帐、物相符.产量高:①好的生产管理的前提:运作系统、销售计划、产能分析、生产计划、物料供应、进度跟踪.②好的现场控制的要点:员工操作熟练性、生产工位稳定性、工序编排合理性、设备运行稳定性.3、“质”——产品质量:品质意识的认知性、管理人员的带头性、员工操作的熟练性.清单结尾的及时性、现场控制的有效性、异常改善的持续性.4、“时”——时效、快捷.5、“位”——位置,即各就各位.四、法:你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建立了吗指导性强不强1、建立工序流程,区分关键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确立工序质控点,对工序和控制点能标识清楚.2、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和工艺操作文件.3、主要工序都有工艺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4、工艺文件重要的过程参数和特性值经过工艺评定或工艺验证;对每个质量控制点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和接受准则,并规定相关处理办法.5、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工艺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现场能取得现行有效版本的工艺文件.6、各项文件能严格执行,记录资料能及时按要求填报.7、大多数重要的生产过程采用了控制图或其他的控制办法.◆解决办法:精益求精,抓好“法”的管理1、实施管理手法2、严格工作流程3、遵守工艺要求五、环:你所在岗位的环境要求是什么1、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完井,包括噪音、温度、湿度、照片、天气等.2、获取适宜的设备或采用相应方法控制环境.3、环的要求更多的还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关联,在环境管理体系中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控制方法.4、有生产现场环境方面的制度,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线等符合生产技术文件的要求.5、生产环境中有相关安全环保设备和措施,职工健康安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6、生产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有序,无与生产无关的杂物,可借鉴5S 管理相关要求.7、材料、工装、夹具等均定置整齐存放.8、相关环境记录能有效填报或取得.◆解决办法:精雕细刻,抓好“环”的管理“环”即指生产环境,也就是“6S”工作1、领导重视,带头冲锋陷阵——关键2、提高认识,消除意识障碍——态度3、全员参与,增强活动氛围——共识4、统一规划,整齐有序定位——标准①、制订“6S”稽查评比规则和“6S”稽查评分表②、“6S”两个关键A、定置管理.就是分开存放,随手可拿.B、目视管理.就是分门别类,一看便知.5、奖惩结合,强化责任落实——措施6、循序渐进,持续追求完美——目标就生产岗位来说,质量体系的要求和4M1E方法的要求是相通的.我们不必拘泥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条框框,而应关注如何才能有效进行质量控制.很多时候,我们所想到的“合理”,我们所提出的“改进”,就暗合了体系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是做到了体系的要求。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精益生产七大浪费
过早(过度)制造浪费的后果主要有三种。
1.直接的财务问题。说明库存和在制品增加,资金周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资金和利息被占用, 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这在现金流量表中是很明显的。
2.产生次要问题。搬运和堆积会产生废物;先进先出的工作造成困难;产品积压导致不良品的发生, 物流阻断过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存在滞留仓库的风险和不良品的风险。
1. 优化工艺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 采用更高效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减少加工时间和工序。 2. 减少调整时间,通过标准化作业、快速换模等技术手段,减少设备调整和准备时间,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 3. 提高加工精度,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废品和返工,降低加工成本。 4.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干预, 降低加工误差和浪费。 5. 加强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 量符合标准,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加工浪费。 6.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加工工艺和操 作方法,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浪费。 7.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
5.建立持续改进文化
建立持续改进文化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关键之一。通过建立持续改进文化,可以使员工充分认识到 浪费的危害和价值,从而积极参与到消除浪费的行动中来。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交流和 分享经验,以提高员工对精益生产的认识和实践水平。
(三)不良品的浪费
(1)不良品浪费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2)成本增加:不良品的产生会增加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的 增加。 (3)产能降低: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生产线停机、返工时间增加,进而降低了企业的产能。 (4)产品质量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顾客满意度下降:不良品的产生会导致交货延迟、产品质量问题等,降低了顾客的满 意度。

如何消除八大浪费

如何消除八大浪费
4﹑降低等级原则 消除转身取胶带无效动作 5﹑免限制性原则 在工作现场应尽量创造条 件使作业者的动作没有限制, 这样在作业时,心理才会处于 较为放松的状态。
更关人体动作方面基础知识
人体各部分动作等级分类
级别
运动枢轴 运动部份 动作范围 速度 体力消耗

指节 手指 手指节之长 度 1 最少

手腕 +手掌 手掌之张度 2 少
动作也必须保持轻松的 节奏,让作业者在不太需要判断的环境下进行作业。 动辄必须停下来进行判断的作业,实际上更容易令 人疲乏。顺着动作的次序,把材料和工具摆放在合 适的位置,是保持动作节奏的关键。
7﹑节奏轻松原则
更关人体动作方面基础知识
8﹑利用惯性原则
上下型挥动:最佳效果的效率为9.4%.动能未得到利用, 为肌肉所制止. 圆弧型挥动:后面挥上,前面打下,效率可达为20.2%, 不易疲劳.

肘 +前臂 前臂之长度 3 中

肩 +上臂 上臂之长度 4 多

身躯 +肩 上臂+身躯弯 曲 5 最多
动作力量
疲劳度
最弱
最小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强
最大
更关人体动作方面基础知识
6﹑避免突变原则 动作的过程中,如果有 突然改变方向或急剧停止必然使动作节奏发生停顿, 动作效率随之降低。因此,安排动作时应使动作路 线尽量保持为直线或圆滑曲线。
(二)﹑等待的浪费现象
消除等待浪费
1﹑单元制生产方式(cell式生产方式)﹔ 2﹑生产线帄衡法(line balance)﹔ 3﹑人机工作分离﹔ 4﹑全员生产性维护(TPM)﹔ 5﹑切换的改善(SMED)﹔ 6﹑嫁动率,可动率的持续提升

工作实际当中的7大浪费

工作实际当中的7大浪费

工作实际当中的“七种浪费”七种浪费之一:等待的浪费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动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无庸置疑的。

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作业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

以性能试验课等待电控盘为例,由于电控盘不能按要求及时入厂,有可能无法按期交货,而当电控盘入厂后,又需要抢进度,可能会出现加班、质量问题等。

另有一种就是“监视机器”的浪费,有些工厂买了一些速度快、价格高的自动化机器,为了使其能正常运转或其他原因,例如:排除小故障、补充材料等等,通常还会另外安排人员站在旁边监视。

所以,虽然是自动设备,但仍需人员在旁照顾,特称之为“闲视”的浪费。

例如在产品检测过程中,调试人员和氦检人员站在产品旁边等待,这种情况是否还有?除了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有等待外,其他管理工作中就没有等待这种浪费发生吗?当制造部在生产新产品发生一些问题时,技术部和品质保证部是否能立即解决而不需要现场人员长时间等待?如何减少这种等待?七种浪费之二:搬运的浪费大部分人皆会认同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会认为搬运是必须的动作,因为没有搬运,如何做下一个动作?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默认它的存在,而不设法消除它。

有些人想到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这种方式仅能称之为花大钱减少体力的消耗,但搬运本身的浪费并没有消除,反而被隐藏了起来。

搬运的浪费若分解开来,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

今年以来,生产管理部和制造部每月均对总生产工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在实际作业时间减少的同时,总工时却在增加,经仔细分析后发现,是两个工厂间的运输工时居高不下,特别是由二工厂向一工厂搬运原材料的工时占大多数。

怎么样克服?日本三洋大型课为减少搬运,把四个车间合并成两个,一些零部件的加工由原来在别处加工变成在生产线旁进行加工,从而减少搬运。

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运的情况下,应重新调整生产布局,尽量减少搬运的距离。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本公司的生产布局应该怎样变更?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搬运?七种浪费之三:不良品的浪费产品制造过程中,任何的不良品产生,皆造成材料、机器、人工等的浪费。

八大浪费及IE七大手法概述

八大浪费及IE七大手法概述

八大浪费及IE七大手法概述引言在管理学中,八大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竞争力。

IE(工业工程)是一种综合了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科,通过优化生产环节和流程,以降低浪费和提高效率。

本文将从八大浪费和IE七大手法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概述,并介绍如何通过IE的手法来解决八大浪费现象。

八大浪费概述八大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浪费现象,分别是:1.运输浪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频繁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和运输时间。

2.库存浪费:过多的原材料和产品库存,导致资金占用和库存积压。

3.过剩生产浪费:生产过多的产品,导致产品滞销和资金浪费。

4.等待浪费:生产线上存在等待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5.不合格品浪费: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需要重新加工或者报废。

6.过度加工浪费:对产品进行过多的加工和处理,增加了生产成本。

7.动作浪费: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不必要的运动,造成了时间和能源的浪费。

8.设计浪费:产品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浪费现象。

这些浪费现象不仅仅是生产环节中的问题,也涉及到生产计划、物流、人员管理等方面。

IE七大手法概述为了解决八大浪费问题,IE提出了七大手法,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浪费。

1.方法研究:通过研究和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2.作业分析:对作业进行详细的分解和分析,找出不必要的动作和浪费,以优化作业流程。

3.工艺改进:通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4.均衡生产:合理安排工序和作业时间,避免某个环节过于繁忙而引起其他环节的等待浪费。

5.设备改进:通过改进设备和工具的设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6.物料管理:合理安排原材料的供应和使用,减少库存积压和材料的浪费。

7.品质控制:建立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减少废品率和不合格品的产生。

通过这些手法的综合应用,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并且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

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及5S管理精益生产是一种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法,旨在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

其中,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为产品或服务增加价值的任何活动或资源。

根据精益生产的原则,有七大浪费需要避免,同时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现场,使用5S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七大浪费包括:1. 过产:过产是指生产过程中产量超过需求量所造成的浪费。

这会导致生产过剩,占用了不必要的资源和库存空间。

2. 等待: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停滞不前所造成的等待时间。

这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 运输:产品或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来回运输所造成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合理规划生产过程和生产线布局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4. 过加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超出需求范围的加工,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时间浪费。

5. 库存:过多的库存会占用大量资源,并造成资金和管理上的浪费。

6. 过运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不必要的移动或重复移动所造成的浪费。

此外,工作场所的布局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运动。

7. 失效:产品或设备因为质量问题或故障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所带来的浪费。

这包括废品、次品和修理等。

为了管理生产现场,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S分别代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遵守。

1. 整理:整理工作场地,确定需要的物品和设备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2. 整顿: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布局,确保工作区域的物品和设备放置得井井有条。

3. 清扫: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舒适。

4. 清洁:定期进行清洁工作,包括设备和机器的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5. 遵守:遵守标准和规定,执行工作流程,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而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现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企业可以提升竞争力,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精益生产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来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

七大浪费的总结和心得
七大浪费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以下是关于它们的总结和心得:
1. 生产过剩:过早或过度生产导致库存积压、增加管理成本和降低资产周转率。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施准时制生产,按需生产。

2. 等待时间:生产过程中的停顿和等待,会导致效率低下。

通过优化流程、提高设备维护和实施精益生产,可以减少等待时间。

3. 搬运:过多的搬运和重复的搬运过程会增加成本和时间。

实现生产线平衡和减少重复搬运是关键。

4. 过度处理: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不必要的处理会消耗资源并增加成本。

通过识别并消除不必要的工作,可以提高效率。

5. 库存:库存积压不仅占用空间,还可能导致资金占用和增加管理成本。

实施精益库存管理和实时库存控制可以解决此问题。

6. 瑕疵和不良品:产品瑕疵会导致质量下降并增加售后成本。

通过质量检查、预防措施和员工培训,可以降低不良品率。

7. 人力资源浪费:员工技能不足、工作方法不当或工作动力不足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提供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效率。

要识别和消除浪费,企业需要对整个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通过不断优化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强竞争力。

如何在精益管理中有效识别并消除浪费

如何在精益管理中有效识别并消除浪费

如何在精益管理中有效识别并消除浪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都在寻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质量的方法。

精益管理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目标就是消除浪费,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有效地识别各种浪费形式。

一、什么是精益管理中的浪费精益管理中的浪费,并非仅仅指物质的浪费,而是涵盖了一系列不增值的活动和流程。

常见的浪费类型包括:1、过度生产这是指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超过了客户的即时需求。

过度生产不仅占用了资源,还可能导致库存积压、增加成本以及产品过时的风险。

2、库存浪费过多的库存占用了资金、空间和管理成本,同时也掩盖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如质量缺陷、供应不稳定等。

3、等待浪费人员、设备或流程因为等待其他环节的完成而闲置,造成时间和效率的损失。

4、运输浪费不必要的物料、产品搬运和运输,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还可能导致产品损坏。

5、过度加工在产品或服务中添加了客户不需要的功能或特性,增加了成本却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

6、动作浪费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必要动作,如寻找工具、物品摆放不合理导致的重复动作等。

7、缺陷浪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缺陷导致的返工、报废和客户不满,增加了成本和时间。

8、未充分利用员工的才智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是一种潜在的浪费。

二、如何识别浪费1、价值流分析绘制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交付给客户的整个价值流图,清晰地展示每个环节的信息流和物流。

通过价值流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流程中的停滞、迂回和浪费现象。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通过价值流分析发现,在零部件加工环节与组装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周期延长,这就是明显的库存浪费。

2、现场观察深入工作现场,观察员工的实际操作和流程运行情况。

注意员工的动作、物料的流动、设备的使用等细节,往往能发现隐藏的浪费。

比如,在一个车间中,观察到工人需要频繁地走动去拿取工具,这就揭示了工具摆放不合理导致的动作浪费。

精益生产及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及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及八大浪费概述精益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优化价值流程为目标的生产管理方法。

通过消除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精益生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过程。

八大浪费是精益生产中经常提到的概念,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资源浪费的八种常见情况。

1. 过度生产过度生产是指在没有需求或超出需求范围的情况下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

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浪费资源,并使产品库存积压。

为了避免过度生产,企业需要实施精确的需求计划和生产计划,确保生产和交付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2. 在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品或服务受阻等待的时间。

这种情况下,生产线会出现停滞,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减少等待时间的方法包括改善生产布局,提高工作流程和协调供应链。

3. 运输和物流延迟物流延迟是指产品或物料在供应链中被停留或搁置的时间。

这会导致生产线停滞并浪费时间和资源。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运输距离和加强供应链合作可以减少物流延迟。

4. 过度加工过度加工是指为了满足产品或服务要求进行的不必要的处理或制造工作。

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并浪费资源。

企业应该审查生产流程,消除不必要的加工步骤,并简化工艺流程。

5. 库存过剩库存过剩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压的产品库存。

过多的库存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活,并增加仓储和管理成本。

通过减少生产批次,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实施精确的需求预测可以减少库存过剩。

6. 次品及瑕疵品次品及瑕疵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或者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这会增加废物处理成本以及返工和处理时间。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系统,加强质量控制和培训员工可以降低次品率。

7. 动作过程中的不必要移动动作过程中的不必要移动是指在生产或作业过程中工人需不必要地移动和走动的情况。

这不仅消耗时间和资源,还会增加工作量。

通过优化生产布局,精确安排工作站位置以及改进工作流程来减少动作过程中的不必要移动。

8. 人力浪费人力浪费是指员工在操作和工作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

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

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质量管理常见的六种浪费一、等待的浪费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工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毋庸置疑的。

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

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

等待外部的回复。

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2、等待下级的汇报。

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

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做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一推。

3、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严重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协调不力的浪费质量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

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力、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不主动联系。

2、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

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

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三、无序的浪费缺乏明确的质量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

精益生产和工厂常见的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和工厂常见的八大浪费

精益生产和工厂常见的八大浪费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和生产理念,其目标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浪费现象,这些浪费对工厂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八大常见浪费,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1. 过产量:过产量是指生产超过了需求,导致产品积压和库存增加的现象。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引发其他浪费,如缺料和过程中断。

解决该浪费的关键在于改善生产计划和调整产能,在确保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减少过度生产。

2. 库存:过多的库存会占据资源,增加储存和管理成本,并且存在过期和损坏的风险。

通过优化供应链、实施“Just-in-Time”生产和采购管理,可以减少库存,实现及时交付。

3. 运输:不必要的物料、产品和零部件的移动和运输会消耗时间、能源和资源,并增加风险。

采取工作站的合理布局、材料配送的优化以及内部运输的精简等措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提高生产效率。

4. 过度加工:过度加工是指超过产品质量要求的制造工序和操作。

这会导致不必要的工序、材料消耗和能源浪费。

通过优化制程、标准化工艺和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过度加工。

5. 等待:等待包括员工和设备因为缺乏材料、问题解决或其他原因而处于闲置状态。

这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浪费资源和影响员工动力。

通过改进生产计划、提高设备维护和加强人员培训,可以缩短等待时间。

6. 不良品:不良品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为质量问题而被废弃或需要返工的产品。

不良品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和劳动力,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质量风险。

通过提供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控制和强化质量管理可以减少不良品数量。

7. 运动:运动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没有价值的移动和动作。

这会导致体力和精力的浪费,影响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通过优化工作站布局、提供足够工具和培训以及简化工艺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运动。

8. 不正确的生产计划:不正确的生产计划会导致过量或不足的生产,增加库存、运输和等待时间。

通过改善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工作中常见的6大“浪费”!
1
2
一、等待的浪费
3
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工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毋庸置疑的。

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4
不平衡、安排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

5
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6
1、等待上级的指示
7
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

等待外8
部的回复。

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9
责,我只能等。

10
11
2、等待下级的汇报。

12
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

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13
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做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14
上一推。

15
3、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

16
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严重影响生17
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

18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19
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20
21
二、协调不力的浪费
22
质量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23
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

24
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力、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不主动联系。

25
2、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

26
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27
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28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

29
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30
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

31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32
工作效率的低下。

33
34
三、无序的浪费
35
缺乏明确的质量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

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36
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37
1、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无序。

38
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造成工作的无序。

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质管人员,以不会干等为39
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序的浪费。

40
2、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

41
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质量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威信下降,不按制度进42
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攀比,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43
量。

44
45
四、失职的浪费
46
失职的浪费是质量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

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47
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48
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在许多已通过IS0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质量49
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监督审核前突击进行表面工作,50
来应付监督审核,则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51
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低下和工作质量差等失误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52
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53
54
五、低效的浪费
55
低效的含义包括: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

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56
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57
期。

58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

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59
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

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

更可60
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61
成类似的浪费。

62
63
六、质量管理成本的浪费
64
质量管理成本是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必须依“理”行事,“理”在企业65
质量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66
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67
1、计划编制无依据。

68
公司没有下达指标,部门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

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却不知道怎么分解。

部69
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不知编制计划。

综合部门不催不报计划或忘记申报计划,没有日常工作的积70
累和统计基础,没有定额标准无法编制计划等。

没有计划工作概念,没有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71
为完成综合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需要计划综合部门另72
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析和查找错误,重新修改和调整,造成极大的浪费。

73
74
2、计划查核不认真。

75
计划考核反正由公司的统一部门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比照了。

计划出现了偏差,理由要么是计76
划报大了,要么是计划漏报了,而没有从问题的现象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正措施。

77
3、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

78
计划执行情况由于没有认真地分析,自然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

即便通过79
别的部门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找出改善措施。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