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上册《7.1 短歌行》名师优质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短歌行》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短歌行》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知识目标:1.了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写作背景。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理解诗歌的主旨。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5. 积累曹操名句。

素养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曹操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了解曹操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二、了解建安风骨及歌行体:1.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导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课前预习案】【知人论世•知识链接】1.关于题目《短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作为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

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

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风格苍劲悲凉。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

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3.建安文学:建安,汉建帝年号。

此期间出现的以曹氏三父子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首的文学创作,称之为建安文学。

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短歌行》教学设计杜雪腾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作品,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明晰内容层次;2.品味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达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3.准确评价作者的英雄观,力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设计理念:1.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学生真正的学习2.以有效的活动来承载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东汉末年,士人的生命意识在严峻的生存状态面前显得格外强烈。

曹操的诗一扫弥漫于汉末的颓废消沉气息,开创了一个文学领域的新时代。

那么,曹操的诗表现出来怎样的生命体验呢?他又向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的士人诉说着怎样的人生哲学?我们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

二、初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对应目标1)1.听鲍国安的《短歌行》诵读音频(正音,圈画不懂的词句)2.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朗读全文,请注意读读准句读,读出情感。

(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巡视。

)3.哪位同学主动给大家展示朗读成果?(推荐一下,大家边听边积累字词。

)4.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再次通读诗歌,找出你认为需要积累的重要文言词语。

过渡:积累字词是疏通文意第一步。

《短歌行》景、情、理互见,引人深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

三、再读文本,揣摩思想感情(对应目标2)1.除了应该掌握这些字音,重点字词、重点句式之外,我们还要读出了这篇文章中的作者思想和情感。

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忧在何处———梳理诗文的结构线索。

紧扣诗眼“忧”,引导学生对诗文四节分组概括,以“忧”字统领,进行诗文结构梳理,进而梳理本诗的线索:忧思难忘—所忧为何—何以解忧—归心解忧。

3.忧从何来———分析诗文的三层内容。

上一个环节重在梳理诗文四节的线索,只是浮光掠影,挈领其要,没有对诗文的主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环节重在寻找线索,细化、深化、活化诗人诗文之“忧”。

作者这“忧从中来”的“忧”有三层含义:①心忧人生:重点体现在第一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导学案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短歌行》导学案 (1)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做到正读、情读,并完成全诗背诵。

2、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理解人物形象。

3、感受曹操的“忧”的内涵,从历史和人生的高度认识曹操,并能积极对待人生理想。

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把握诗歌情感,并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在诵读中准确把握全诗内容和情感。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积累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

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其中,“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一种体裁4、背景介绍: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皓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二、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

朝露()子衿()何时可掇()契()阔谈讌()三匝()阡陌()呦呦()吐哺()慷慨()2.注意课文的重点字词,①通假字——契阔谈䜩。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

曹操《短歌行》导学案曹操《短歌行》导学案引导语:曹操的《短歌行》本色质朴,是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为大家分享两篇曹操《短歌行》导学案,供各位老师参考。

篇一:《短歌行》导学案一、自主预习案:加强识记,注重积累。

抢答① 解题:请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题目“短歌行”的相关知识,简要记录,在班上交流。

抢答② 知人:请查阅资料,介绍曹操给同学们。

曹操,生于,卒于,即帝,字,末年杰出的家、家,家,你学过他的作品有:他的主要贡献有:抢答③ 政治方面:抢答④ 军事方面:抢答⑤ 文学方面:建安风骨抢答⑥ 论世:请查阅资料,介绍短歌行的写作背景。

抢答⑦ 察人:结合《观沧海》概括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抢答⑧ 结合《龟虽寿》概括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文本研读案:正确理解,深刻感悟。

必答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②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译文:哲理或感情:必答⑧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哲理或感情:三、合作探究案:独立思考,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① 请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加上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感情基调:思想感情:小组讨论② 举例说说你对下列修辞或手法的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3.7.1短歌行导学案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3.7.1短歌行导学案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3.7.1《短歌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

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短歌行》导学案

2023-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公开课《短歌行》导学案
教学案
课题
《短歌行》曹操
目标
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3、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鉴赏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4、体悟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知识链接
1、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文学背景:《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3、知人论世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评】
堂清日清任务梳理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写句子,要求与原句构成排比。
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马丁·路德金毛泽东
行是古代诗歌体裁。
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
区别: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
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本词属第一首。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曹操《短歌行》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理解诗中的生命观和人生哲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短歌行》全文。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2.2 教学重点:诗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诗的哲理和人生观。

2.3 教学难点:诗的深层含义和文学批评方法。

学生对诗中情感和意境的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的意义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3.3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诗进行深入解读。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探讨诗的主题和意义。

3.4 写作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与诗相关的短文或画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短歌行》文本。

相关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幻灯片。

朗读和音乐设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短歌行》,了解曹操的历史背景。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资料。

6.2 课堂活动:朗读与讨论:学生分组朗读诗的不同部分,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短歌行》精品导学案设计(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一首咏史长诗,通过描绘楚国春秋末期的战争、天灾人祸,表现了人民百姓在屈辱和苦难中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本文将以《短歌行》为素材,设计精品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古代绝唱。

一、教学目标1.了解《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理解《短歌行》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3.掌握《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短歌行》的文学意义和艺术特点。

难点:把握《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讲授结合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演讲、课外阅读。

四、教学过程1.了解《短歌行》的历史背景通过课文《短歌行》及其他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楚国春秋末期的社会状况及战争原因,导入以下思考问题:(1)楚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内矛盾是什么?(2)楚、秦之间的军事对抗和资源争夺是如何导致战争的?(3)楚国百姓在战争中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2.学习《短歌行》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短歌行》的语言艺术、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1)语言艺术欣赏指导学生发现《短歌行》中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技巧,如使用庄严肃穆的诗体、运用对仗、顿挫、穿插音乐比喻等手法。

(2)叙事结构解析讨论《短歌行》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如“昔我往矣”和“杨柳依依”两个插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转折,探究为什么诗人要这样安排。

(3)象征意义剖析解读《短歌行》中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马嵬”、“边走”、“九重城阙”等,探究各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

3.梳理《短歌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言行和情感描写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

(1)角色情感推测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推测《短歌行》中不同人物的情感状态,如百姓、士兵、国君、将领等,分析他们面对战争、灾难和屈辱的感受和表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1短歌行教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7.1短歌行教案(1)部编版必修上册
-参加线上或线下的诗歌朗诵会,与其他诗歌爱好者一起分享和交流诗歌的魅力和创作经验。
(五)研究拓展
-研究《短歌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研究曹操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了解他是如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短歌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虽然我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小组讨论等,但仍然感觉有些环节过于单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其次,在教学策略上,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最后,在课堂管理上,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课堂纪律和秩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首《短歌行》,学生可能会对诗歌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感兴趣。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容。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诗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短歌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解读和解释。其次,学生可能对诗歌中所表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和解读诗歌时,可能会缺乏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
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诗中的词句,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在文本分析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深入理解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在文化背景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短歌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地位,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1短歌行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1短歌行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短歌行超然魏晋魏晋没有“寿阳公主嫁时妆”,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魏晋只有一抹斜阳、一朵流云、一江春水和一群超逸的风流人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那一方天地哺育了那一批坦诚潇洒的风流人物。

魏晋时人用飘逸阐释了教养。

教养不是虚伪做作,而是真诚坦直;教养不是勾心斗角,而是光明正大;教养不是恣意放任,而是自由潇洒。

教养就是静静地生活,淡淡地思索,轻松地驾驭心灵,直到才智的高地,而永葆一种理性的漂亮。

假如选择,我最愿生活在魏晋时代。

你可以陪伴嵇康在火炉边打铁,听着他高深的说教,对不远千里来探望自己的人报以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不慕名利的质朴中透着至真至纯。

他会使你相识到,教养就是心胸宽广,不为世俗所绊。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问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开启并旺盛建安文学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闻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行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经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志向的《短歌行》,也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很多闻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途和写作看法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详细的领导和提倡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旺盛。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靠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2.写作背景明月当空,横槊赋诗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7.1 短歌行(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7.1 短歌行(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深入理解并阐明诗歌的思想内涵。

2.学会鉴赏运用用典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3.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所流露出来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人物。

【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学会鉴赏运用用典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学习要求】自主预习,自我归纳,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预习案】一、.积累整合1.“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2.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

《短歌行》导学案设计《短歌行》导学案设计4、赏析课文《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教学重点:曹操深沉复杂之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教学设想: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思想情感的理解;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1、关于曹操: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投影展示)三、全诗整体赏析: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投影展示)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曹植《赠白马王彪》)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

7-1《短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7-1《短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7-1《短歌行》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短歌行》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1《短歌行》导学案

7.1 短歌行重难点:一、文学知识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作时期各说不一,归之有两种说法:一是赤壁之战之前。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二是赤壁之战之后。

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

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

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三、作者介绍曹操(155~220),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

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品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

四、文言知识1.词语释义几何:多少。

掇:拾取,摘取。

一说同“辍”,停止。

7短歌行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7短歌行导学案-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

《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中出现的艺术手法,并通过手法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2、背诵诗歌。

【知识链接】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是根据歌唱时音节长短不同而区别的。

“长歌”慷慨激烈,“短歌”微吟低回。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大量的作家,“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诗人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文清俊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清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

统一天下。

在赤壁大战前夕,摆酒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五十七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比喻:打比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例、她像花一样美。

本体:她喻体:花借代:借一物代替另一物。

例: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

借红领巾....。

...代替少先队员用典:多用于诗歌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表达思想感情。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诗人借“归雁”这个典故表达了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课前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譬.(pì)如子衿.(jīn)呦.(yōu)鼓瑟.(sè)掇.(duō)匝. (zā) 契.(qì)阔谈. (yàn) 哺. ( bǔ)2.解释加点词语:对酒当.歌:(对着)青青子.衿:(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食野之苹.:(艾蒿)契阔..:(久别重逢)几何..:(多少)悠.悠.我心:(思虑连绵不断)何时可掇.:(拾取、采取)乌鹊南.飞:(向南)去日苦多....:(逝去时光太多)但.为君故.:(只是;缘故)忧从中.来:(内心)绕树三匝..:(三,泛指多次;匝,圈)何以..至今:(沉思)枉.用相存.:(枉驾;问候)山不..解忧:(用什么)沉吟厌.高:(满足)3.熟读全诗,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意。

短歌行导学案.doc

短歌行导学案.doc

《短歌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 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 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 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 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一、知识补充,检查自主阅读:“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 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

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体的代表作:以“歌”命名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以“行”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等;以“歌行”命名的:高适的《燕歌行》。

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

(知人论世)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1《短歌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一、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

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

字孟德,东汉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

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

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

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

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补充:这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掌握文化知识--“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

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四句用典,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

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

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

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

三、朗读诗词,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3、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忧情。

四、品读鉴赏,深入探究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

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学习,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

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

补充: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

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

(交流)。

六、课后提升,迁移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三、1、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2提示:“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3一、忧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二、忧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三、忧功业未就。

(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油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海纳百川,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

)小结:本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

三、课堂学习,深入探究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B级)以乌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建议当堂生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以“朝露”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高空的明月比喻为贤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的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阔大胸怀,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同时表明自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

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

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B级)(提示:共4个。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出自《诗经。

郑风。

子衿》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思慕。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

小雅。

鹿鸣》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贤臣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款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自《管子。

形势解》表明了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周公一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