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主存储器逻辑设计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4章 半导体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 第4章 半导体存储器](https://img.taocdn.com/s3/m/bdf7c95df01dc281e53af03e.png)
17
4.3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ROM)
4.3.1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ROM ROM制造厂家按用户提供的数据,在芯片制造时
写定。用户无法修改。
18
4.3.2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PROM 只能写入一次。
19
4.3.3 可编程、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EPROM
1. 紫外线擦除的EPROM 进行照射10~20min,擦除原存信息,成为全1状态。
8
2.静态RAM的结构 将多个存储单元按一定方式排列起来,就组成了一个静 态RAM存储器。
9
典型的SRAM 6116:2KB,A0~A10,D0~D7形成 128*16*8(每8列组成看作一个整体操作)的阵列
片选CS# 输出允许 OE#
读写控制 WE#
10
典型的SRAM芯片6264 (8KB)
29
存储器芯片的选用
RAM、ROM区别:
–ROM:ROM用来存放程序,为调试方便,多采用EPROM
–RAM:存储器容量不大,功耗较小时,可采用静态RAM;
系统较大,存储器容量很大,功能和价格成为主要矛盾, 要选择动态RAM,这时要考虑刷新问题。
组成存储器模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容
量、速度、负载等:
14
2. 双端口RAM举例
CY7C130/131/140/141 1K*8bit高速双端口SRAM A0~A9:地址线 I/O0~I/O7:数据线 CE#:片选 OE#:输出允许线 R/W#:读写控制 BUSY#: INT#:
15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半导体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为例
译码电路: 重合译码方式 存储体:核心。一个 基本存储电路可存入 一个二进制数码
A12 A7 A6 A5 A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Vcc WE CS 2 A8 A9 A 11 OE A 10 CS 1 D7 D6 D5 D4 D3
内存及其与CPU的连接资料
![内存及其与CPU的连接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0f55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D7
… D1D0
6116的基本地址:000H~7FFH
D7
… D1D0
6264的基本地址:0000H~1FFFH
D3 D2 D1D0
2114的基本地址是000H~3FFH
D7
… D1D0
EPROM 27128基本地址是0000H~3FFFH
3、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扩充
用两片6116芯片( 2K ×8)即可扩 展成4K ×8位,这种扩展方式就称为字扩 展。
①6116(2K×8)
②4416(16K×4)
解:
① (64K×8) ÷( 2K×8)=32(片)
② (64K×8) ÷( 16K×4)= 8 (片)
区别: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微机的存储容量
微机的存储容量 —— 由多片存储芯片 成的组总存储容量。
①微机的最大内存容量 —— 由CPU的地 总线址决定。
如:PC486,地址总线是32位, 则,内存容许最大容量是232=4G;
分为两类:
①SRAM (Static RAM — 静态RAM) — SRA—M是利用半导体触发器的两个稳定状态表 示“1”和“0”。只要电源不撤除,信息不会 消失,不需要AM — 动态 —DRRAAMM)是—利用电容端电压的高低来表示“1”
和“0”,为了弥补漏电需要定时刷新。一般
第4章 内存及其与CPU的连接
一、概述 二、典型芯片举例 三、主存储器设计
一、概述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 来存放计算机系统工作时所用的信息 — 程序和数据。 1、 内存和外存 2、 存储器的分类 3、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内存和外存
(1)内存(或主存),用于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程 序和数据,CPU可以对它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 但容量较小。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部分课后题答案(唐朔飞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部分课后题答案(唐朔飞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e7976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9.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章部分课后题答案(唐朔飞版)4.1 解释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 Memory。
主存:⽤于存放数据和指令,并能由中央处理器直接随机存取,包括存储器体M、各种逻辑部件、控制电路等辅存:辅助存储器,⼜称为外部存储器(需要通过I/O系统与之交换数据)。
存储容量⼤、成本低、存取速度慢,以及可以永久地脱机保存信息。
主要包括磁表⾯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磁带存储设备、光盘存储设备。
Cache:⾼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体积⼩但速度快,⽤于保有从主存储器得到指令的副本很可能在下⼀步为处理器所需的专⽤缓冲器。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
存储单元的内容可按需随意取出或存⼊,且存取的速度与存储单元的位置⽆关的存储器。
这种存储器在断电时将丢失其存储内容,故主要⽤于存储短时间使⽤的程序。
按照存储信息的不同,随机存储器⼜分为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RAM,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M,DRAM)。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它是⼀种具有静⽌存取功能的内存,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最为常见的系统内存。
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
为了保持数据,DRAM使⽤电容存储,所以必须隔⼀段时间刷新(refresh)⼀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存储的信息就会丢失。
(关机就会丢失数据)ROM: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的简称,是⼀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的固态半导体存储器。
其特性是⼀旦储存资料就⽆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
通常⽤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或电脑系统中,资料并且不会因为电源关闭⽽消失。
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也叫One-Time Programmable (OTP)ROM“⼀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种可以⽤程序操作的只读内存。
数字逻辑课后答案 第四章
![数字逻辑课后答案 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f5036d25c52cc58bd6be88.png)
第四章 习题答案1.设计4个寄存器堆。
解:2. 设计具有4个寄存器的队列。
解:3.设计具有4个寄存器的堆栈解:可用具有左移、右移的移位寄存器构成堆栈。
寄存器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4.SRAM 、DRAM 的区别解:DRAM 表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基本存储单元是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是一种以电荷形式进行存储的半导体存储器,充满电荷的电容器代表逻辑“1”,“空”的电容器代表逻辑“0”。
数据存储在电容器中,电容存储的电荷一般是会慢慢泄漏的,因此内存需要不时地刷新。
电容需要电流进行充电,而电流充电的过程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一般是0.2-0.18微秒(由于内存工作环境所限制,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电流的强度),在这个充电的过程中内存是不能被访问的。
DRAM 拥有更高的密度,常常用于PC 中的主存储器。
SRAM 是静态的,存储单元由4个晶体管和两个电阻器构成,只要供电它就会保持一个值,没有刷新周期,因此SRAM 比DRAM 要快。
SRAM 常常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因为它有更高的速率;5. 为什么DRAM 采用行选通和列选通解:DRAM 存储器读/写周期时,在行选通信号RAS 有效下输入行地址,在列选通信号CAS 有效下输入列地址。
如果是读周期,此位组内容被读出;如果是写周期,将总线上数据写入此位组。
由于DRAM 需要不断刷新,最常用的是“只有行地址有效”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刷新时,是在RAS 有效下输入刷新地址,存储体的列地址无效,一次选中存储体中的一行进行刷新。
每当一个行地址信号RAS 有效选中某一行时,该行的所有存储体单元进行刷新。
6. 用ROM 实现二进制码到余3码转换 解: 真值表如下:8421码 余三码B B BG G G栈顶SR 1SR 2SR 3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压入弹出3232BG0 0 00 0 0 10 0 1 00 0 1 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1 0 0 01 0 0 10 0 110 1 0 00 1 0 10 1 1 00 1 1 11 0 0 01 0 0 11 0 1 01 0 1 11 1 0 0最小项表达式为: G=G=G=G=阵列图为:7. 用ROM 实现8位二进制码到8421码转换10103∑)9,8,7,6,5(2∑)9,4,3,2,1(1∑)8,7,4,3,0(0∑)8,6,4,2,0(G 3G 2G 1G 0B 3B 2B 1B B 0解:输入为8位二进制数,输出为3位BCD码,12位二进制数,所以,所需8ROM的容量为:2*12=30728.ROM、EPROM和EEPROM的区别解:ROM 指的是“只读存储器”,即Read-Only Memory。
第4章存储器管理-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4章存储器管理-题库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a7856e482fb4daa48d4b4f.png)
第4章存储器管理-选择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11统考】在虚拟内存管理中,地址变换机构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形成该逻辑地址的阶段是()A.编辑B.编译C.链接D.装载2.下面关于存储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存储保护的目的是限制内存的分配B.在内存为M、有N个用户的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占M/N的内存空间C.在虚拟内存系统中,只要磁盘空间无限大,作业就能拥有任意大的编址空间D.实现虚拟内存管理必须有相应硬件的支持3.在使用交换技术时,若一个进程正在(),则不能交换出主存。
A.创建B.I/O操作C.处于临界段D.死锁4.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A.节省主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主存容量C.提高CPU效率D.实现主存共享5.【2009统考】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A.界地址保护B.程序代码保护C.数据保护D.保护6.【2010统考】某基于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其主存容量为.55MB(初始为空),采用最佳适配算法,分配和释放的顺序为;分配15MB,分配30MB,释放15MB,分配8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空闲分区的大小是()A.7MBB.9MBC.10MBD.15MB7.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映射表是()A.每个进程一张段表,两张页表B.每个进程的每个段一张段表,一张页表C.每个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D.每个进程一张页表,每个段一张段表8.内存保护需要由()完成,以保证进程空间不被非法访问A.操作系统B.硬件机构C.操作系统和硬件机构合作D.操作系统或者硬件机构独立完成9.存储管理方案中,()可采用覆盖技术A.单一连续存储管理B.可变分区存储管理C.段式存储管理D.段页式存储管理10.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进程完成后,系统回收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11.设内存的分配情况如图所示。
内部存储器.ppt
![内部存储器.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991bd6aeaad1f346933f87.png)
芯片地址 A10~A0 A9~A0 A9~A0
片选信号 CS0 CS1 CS1
片选逻辑 A11
A A 11 10 A A 11 10
15/71
主存储器的组织(2-8)
• 主存储器的逻辑设计
(3)连接方式
2019/1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学院
参考图
16/71
存储器模块条
2019/12/2
• 存储器通常以插槽用模块条形式供应市场。 这种模块条常称为内存条,它们是在一个条 状形的小印制电路板上,用一定数量的存储 器芯片,组成一个存储容量固定的存储模块。 如图所示。
• 地址线为单向输入,其数目与芯片容量有关。 如1K*4的芯片,则地址线有10根(1K=210)
• 数据线为双向输入,其数目与数据位数有关。 如1K*4的芯片,则数据线为4根(数据位数为 4)
• 控制线主要有读写控制线和片选线两种。读 写控制线控制芯片的读写操作(位线),片 选线用于选中该芯片(字线)
如双端口存储器IDT7133。
2019/1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学院
28/71
2019/1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学院
29/71
双端口存储器(2)
2、无冲突读写控制
当两个端口的地址不相同时,在两个端 口上进行读写操作,一定不会发生冲突。 当任一端口被选中驱动时,就可对整个存储 器进行存取,每一个端口都有自己的片选控 制(CE)和输出驱动控制(OE)。读操作时,端 口的OE(低电平有效)打开输出驱动器,由存 储矩阵读出的数据就出现在I/O线上。
RAM区: 位扩展 2片1Kx4 字扩展 2组1Kx8
(2)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1Kx8 2KB
计算机组成原理4第四章存储器PPT课件精选全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4第四章存储器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b659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6.png)
4.2
11
4.2
请问: 主机存储容量为4GB,按字节寻址,其地址线 位数应为多少位?数据线位数多少位? 按字寻址(16位为一个字),则地址线和数据线 各是多少根呢?
12
数据在主存中的存放
设存储字长为64位(8个字节),即一个存 取周期最多能够从主存读或写64位数据。
读写的数据有4种不同长度:
字节 半字 单字 双字
34
3. 动态 RAM 和静态 RAM 的比较
主存
DRAM
SRAM
存储原理
电容
触发器
集成度
高
低
芯片引脚
少
多
功耗
小
大
价格
低
高
速度
慢
快
刷新
有
无
4.2
缓存
35
内容回顾: 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基本结构 4.2
…… ……
地
译
存
读
数
址
码
储
写
据
线
驱
矩
电
线
动
阵
路
片选线
读/写控制线
地址线(单向) 数据线(双向) 芯片容量
D0
…… D 7
22
(2) 重合法(1K*1位重合法存储器芯片)
0 A4
0,00
…
0,31
0 A3
X 地
X0
32×32
… …
0址
矩阵
A2
译
0码
31,0
…
31,31
A1
器 X 31
0 A0
Y0 Y 地址译码器 Y31 A 9 0A 8 0A 7 0A 6 0A 5 0
精品课件-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
![精品课件-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https://img.taocdn.com/s3/m/f747eafd376baf1ffd4fad55.png)
第4章 存储系统
图4.2 6264全地址译码器
第4章 存储系统
图4.3 另一种译码电路
第4章 存储系统
2) 部分地址译码 部分地址译码就是只用部分地址线译码控制片选来决定 存储器地址。一种部分地址译码的连接电路原理图如图4.4 所示。
第4章 存储系统
图4.4 6264部分地址译码连接
第4章 存储系统
第4章 存储系统
2) 金属氧化物(MOS)RAM 用MOS器件构成的RAM又可分为静态读写存储器(SRAM)和 动态读写存储器(DRAM)。当前的微型计算机中均采用这种类 型的金属氧化物(MOS)RAM。 静态RAM的主要特点是,其存取时间为几到几百纳秒 (ns),集成度比较高。目前经常使用的静态存储器每片的容 量为几十字节到几十兆字节。SRAM的功耗比双极型RAM低, 价格也比较便宜。
第4章 存储系统
CS1、CS2为两条片选信号引线。当两个片选信号同时有 效时,即 C=S01、CS2=1时,才能选中该芯片。不同类型的芯 片,其片选信号多少不一,但要选中芯片,只有使芯片上所有 片选信号同时有效才行。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内存空间要比一块 芯片的容量大。在使用中,通过对高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的 译码产生(或形成)片选信号,把芯片的存储容量放在设计者所 希望的内存空间上。简言之,就是利用片选信号将芯片放在所 需要的地址范围上。这一点,在下面的叙述中将会看到。
第4章 存储系统
2.存取时间 存取时间就是存取芯片中某一个单元的数据所需要的时 间。 当拿到一块存储器芯片的时候,可以从其手册上得到它的存 取时间。CPU在读写RAM时,它所提供给RAM芯片的读写时间 必须比RAM芯片所要求的存取时间长。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点, 微型机则无法正常工作。 3.可靠性 微型计算机要正确地运行,必然要求存储器系统具有很 高的可靠性。内存的任何错误都足以使计算机无法工作。而 存储器的可靠性直接与构成它的芯片有关。目前所用的半导 体存储器芯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大概为5×106~ 1×108 h左右。
第4章 存储器管理练习答案
![第4章 存储器管理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a14f5aef8941ea76e05fc.png)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C )。
A.方便用户B.提高内存利用率C.方便用户和提高内存利用率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2、在( A)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B.请求页式管理C.段式管理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3、当程序经过编译或者汇编以后,形成了一种由机器指令组成的集合,被称为(B )。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可执行程序D.非执行程序4、可由CPU调用执行的程序所对应的地址空间为(D )。
A.符号名空间B.虚拟地址空间C.相对地址空间D.物理地址空间5、存储分配解决多道作业[1C]划分问题。
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存储分配,需采用地址重定位,即把[2C]变成[3D],静态重定位由[4D]实现,动态重定位由[5A]实现。
供选择的答案:[1]:A 地址空间 B 符号名空间 C 主存空间 D 虚存空间[2]、[3]: A 页面地址 B 段地址 C 逻辑地址 D 物理地址 E 外存地址 F 设备地址[4]、[5]: A 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B 执行程序 C 汇编程序D 连接装入程序E 调试程序F 编译程序G 解释程序6、分区管理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A )的内存单元。
A.地址连续B.若干地址不连续C.若干连续的帧D.若干不连续的帧7、(C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存储碎片多。
A.段式B.页式C.固定分区D.段页式8、处理器有32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B)字节。
A.2GBB.4GBC.100KBD.640KB9、虚拟存储技术是( A)。
A.补充内存物理空间的技术B.补充相对地址空间的技术C.扩充外存空间的技术D.扩充输入输出缓冲区的技术10、虚拟内存的容量只受( D)的限制。
A.物理内存的大小B.磁盘空间的大小C.数据存放的实际地址D.计算机地址字长11、虚拟存储技术与(A )不能配合使用。
A.分区管理B.动态分页管理C.段式管理D.段页式管理12、(B )指将作业不需要或暂时不需要的部分移到外存,让出内存空间以调入其他所需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 主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4章 主存储器](https://img.taocdn.com/s3/m/e95a3f10650e52ea5518982c.png)
4.5 读/写存储器
VDD Xi
静态存储器(SRAM)
其中T1~T4组成两个反相器,构成双稳 态触发器,可存储一位二值信息。T5、 T6两只门控管相当于模拟开关,它们 的栅极接到字线上。由字选择线(行地 址译码器输出Xi )控制该单元是否被 选中。还有两条位线连接到T5、T6 上 用来传送读写信号,T7、T8的开关状 态控制位线与输入/输出缓冲器间是否 接通,它们的开关状态受列译码器输出 Yj控制。
T3
T4
·
A
T1 T2
B
·
Bj
T8
T6
Bj
T7
D A3
Yj A1
D A2
R/W
I/O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
4.5 读/写存储器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
4.5 读/写存储器
静态存储器(SRAM)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
4.5 读/写存储器
动态存储器(DRAM)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延安大学计算机学院
4.1 主存储器处于全机中心地位
在现代计算机中,主存储器处于全机中心地位,其原 因是:
当前计算机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均存放在存储器中。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技术和输入/输出通道技术,在
存储器与输入/输出系统之间直接传送数据。
共享存储器的多处理机,利用存储器存放共享数据,
EEPROM: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
Flash Memory: 快擦型存储器(可以整块擦除,也可局部擦除)。
上述各种存储器中,RAM为“易失性存储器”,其余的 称为“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以后信息不会丢失)。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1-2)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1-2)](https://img.taocdn.com/s3/m/51c57d25ed630b1c59eeb532.png)
物理地址空间
Load A data1
100
Load A 200
1100
Load A 1200
编译 连接
data1 3456 200 3456
地址映射
1200 3456 。 。
第四章 存 储 器 管 理
地址映射的方式
静态地址映射: 1)程序被装入内存时由操作系统的连接装入程序完成 程序的逻辑地址到内存地址的转换; 2)地址转换工作是在程序执行前由装入程序集中一次 完成。 假定程序装入内存的首地址为BR,程序地址为VR,内存 地址为MR,则地址映射按下式进行:MR=BR+VR
② 便于实现对目标模块的共享:将内存中的一个模块可 以连接到多个程序中。 ③ 要运行的程序都必须在装入时,全部连接调入内存。
第四章 存 储 器 管 理
3. 运行时动态链接(Run-time Dynamic Linking) 动态链接方式:将对某些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实施, 亦即,在执行过程中,当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 入内存时,立即由OS去找到该模块并将之装入内存, 把它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特点如下: 特点:凡在执行过程中未被用到的目标模块,都不会被调 入内存和被链接到装入模块上,这样不仅可加快程序 的装入过程,而且可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硬件支持:在动态地址重定位机构中,有一个基地址寄存器BR和一 个程序地址寄存器VR,一个内存地址寄存器MR。
转换过程:MR=BR+VR
第四章 存 储 器 管 理
把程序装入起始地址为100的内存区
0 100
重定位寄存器 1000
…
MOV r1,[50]
0 1000 1100
… …
MOV r1பைடு நூலகம்[50]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f21def5915f804d2a16c1c4.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按照考生的成绩,按已肯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第一章概论一、知识要点冯.诺依曼体制;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式;存储程序工作方式;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要求一、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大体组成及各部份功能。
二、理解和掌握冯.诺依曼体制的要点和核心。
3、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式。
4、理解和掌握存储程序工作方式的进程。
五、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六、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7、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一、知识要点进位计数制概念,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机械数概念,原码、补码、真值之间的转换;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字符编码与汉字编码;指令的大体形态、操作码表示与扩展、地址结构的简化;常见寻址方式的含义、特点与应用;各类指令的特点和设置方式。
二、要求一、理解进位计数制的基数r和权值i r的概念,能实现各进位制间的彼此转换。
二、理解机械数的概念,知道原码、补码表示方式及表示范围;掌握原码、补码、真值之间的转换方式。
3、知道定点数和浮点数的表示方式、典型值和表示范围。
4、理解指令中应给出哪些大体信息,知道指令按地址结划分有哪些类指令格式,知道简化地址结构的途径,知道计算机指令中操作码怎么表示。
五、理解常见寻址方式的含义(包括当即寻址、直接寻址、寄放器寻址、间接寻址、寄放器间址及其变型、变址寻址、相对寻址),给出地址或数据信息能寻址找出操作数。
六、掌握堆栈的概念、用途、大体组成及各部份的作用。
7、理解RISC和CISC指令的大体特点。
八、理解指令分类方式,按功能划分有哪几类指令及其设置方式,掌握I/O设备的编址方式。
第三章CPU子系统一、知识要点CPU各组成部份的大体功能;同步控制方式和异步控制方式的大体概念;补码加减运算方式;溢出判断方式;原码一名乘法和补码一名乘法的运算规则;浮点加减运算流程;模型机指令类型和寻址方式;模型机数据通路结构;组合逻辑控制的大体思想;模型机组合逻辑控制器的三级时序系统和各类指令流程与操作时间表,微程序控制的大体思想;微指令的编码方式和微地址形成方式。
第4章存储器讲解解析
![第4章存储器讲解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86f3bf284ac850ad024265.png)
15. 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REQ(低 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R/W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 为读,低电平为写)。现有这些存储芯片: ROM(2K×8位,4K×4位,8K×8位), RAM(1K×4位,2K×8位,4K×8位), 及74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 试从上述规格中选用合适的芯片,画出CPU和存储芯片的 连接图。要求如下: (1)最小4K地址为系统程序区,4096~16383地址范围为 用户程序区;(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 (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由于存储器单 体的存取周期为T, 而CPU的总线访存 周期为(1/8)T, 故体内逻辑要支持 单体的独立工作速 率。因此在SRAM 芯片的外围加了地 址、数据的输入/输 出缓冲装置,以及 控制信号的扩展装 置。
-RD
A15~3
-OE A12~0
-WE
D7~0
8KB SRAM
D7~0 -CE
片选信号扩展
……
3片4K×8位
……
……
A15=1
65535
(2)选片:ROM:4K × 4位:2片; RAM:4K × 8位:3片;
(3)CPU和存储器连接逻辑图及片选逻辑:
+5V
MREQ A15 A14 A13 A12
C B A
G2A
Y0
G2B 74138(3:8)
Y1
G1
Y2 Y3
CPU
A11~0
CS0 4K× 4 ROM 4K× 4 ROM
8KB 1体
A12~0 -Y1
8KB 2体
A12~0 -Y2
8KB 7体
…
……
A12~0 -Y7
第四章主存储器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四章主存储器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6e37dda76e58fafbb0035c.png)
第四章主存储器习题一、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1.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记忆设备,它主要用来存放。
A.数据B.程序C.微程序D.程序和数据2.若存储器的存储周期250ns,每次读出16 位,则该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_ _。
A. 4×106B/秒B.4MB/秒C.8×106B/秒D.8Mb/ 秒3.按字节编址的存储器中,每个编址单元中存放信息。
A.1位B.8 位C.16 位D.64 位4.和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的特点是。
A. 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B.容量大、速度慢、成本高C.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D.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5.下列存储器中,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是。
A.RAM B.静态存储器 C.动态存储器D.ROM6.下列部件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寄存器B.Cache C.内存D.外存7.EPROM 是指。
A.读写存储器B.紫外线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闪速存储器D.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8.若某单片机的系统程序不允许用户在执行时改变,则可以选用作为存储芯片。
A.SRAM B. Cache C. EEPROM D.辅助存储器9.存储周期是指。
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B.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C.存储器的写入时间D.存储器进行连续读或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10.设某静态RAM 芯片容量为8K×8位,若由它组成32K×8的存储器,所用的芯片数及这种芯片的片内地址线的数目分别是_。
A.4 片,13 根B.4 片,12 根C.6 片,11 根D.4 片,16 根11.若SRAM 中有 4K 个存储单元,采用双译码方式时要求译码输出线为_ _根。
A. 4096 B.64 C.128 D.102412.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 能够存储信息是。
A.依靠双稳态电路B.依靠定时刷新C.依靠读后再生D.信息不再变化13.Cache 是指。
A.高速缓冲存储器 B. 主存C.ROM D. 外部存储器14.磁盘按盘片的组成材料分为软盘和。
计算机主存储器逻辑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主存储器逻辑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9013801844769eae009ede5.png)
计算机主存储器逻辑设计与实现作者:尹帮治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第32期摘要:计算机主存储器一般由若干个半导体存储芯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
该文从设计方案、芯片数计算、逻辑地址分配、片选逻辑和连接芯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计算机主存储器逻辑设计方法与实现。
关键词:主存储器;设计方案;逻辑设计;片选逻辑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243-02计算机主存储器通常由若干半导体存储芯片构成。
由于单片存储芯片的容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容量存储器所需,需要将多片存储芯片,按照常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
计算机主存储器1 主存储器的逻辑设计方案主存储器的逻辑设计过程中一般有如下两种类型的设计方案:方案1:选用的存储芯片的类型相同,容量也相同。
比如用选用2K*4位的SRAM芯片组成一个某主存容量4K*8位的半导体存储器。
方案2:选用的存储芯片的类型不相同,容量也不相同。
比如某主存容量7KB,其中ROM区4KB,选用EPROM(4K*8位),RAM区5KB,选用两种SRAM芯片(2K*4位/片,1K*4位/片)。
两种方案的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控制总线R/[W],片选低电平有效。
2 芯片数计算要根据存储器的总容量和可供选用的芯片情况,如芯片类型、芯片型号、每片芯片容量等确定所选用的芯片数量。
在方案1实例中,可以采用公式“(总容量单元数/芯片单元数)*(总容量位数/芯片位数)”来计算所需芯片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芯片数=(4K/2K)*(8/4)=4片。
在方案2实例中,可以采用“大芯优先,分级迭加”的原则进行计算,“大芯优先”也就是说在条件允许之下要尽可能多选用大容量的芯片;“分区迭加”也就是说在ROM区和RAM区中采用按字、位扩展的方法进行迭加,达到所要求的存储容量。
比如上例ROM区只需选用1片EPROM(4K*8位)的芯片就可以达到4KB的容量;在RAM区中先选用2片2K*4位的SRAM进行位扩展,达到容量2KB,再选用2片1K*4位的SRAM进行位扩展,达到容量1KB。
清华大学-VLSI设计导论课件第四章逻辑设计技术
![清华大学-VLSI设计导论课件第四章逻辑设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01d7ab8d5bbfd0a78567352.png)
2020/2/8
1
第一节 MOS管的串、并联特性
晶体管的驱动能力是用其导电因子β来表示的, β值越大,其驱动能力越强。多个管子的串、 并情况下,其等效导电因子应如何推导?
一、两管串联:
Vd
T1 β1
Vd
Vg
Vg
Vm
Ids βeff
T2 β2
Vs
Vs
2020/2/8
2
设:Vt相同,工作在线性区。
第五节 存储器 (Memory) 1. 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 2. 随机存储器(RAM):(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 第六节 交通灯
以上内容由于在《数子逻辑》课中已详细讨论过,所以 本课不作详细介绍了。
2020/2/8
22
Giga-Scale System-On-A-Chip
Technologies •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Verification
Technologies
2020/2/8
24
Enable system-on-a-chip integration
• It will be feasible to integrate a complex electronic system onto a single chip, including possibly microprocessors, embedded memories, programmable logic, and various application-specific circuit components designed by multiple teams for multiple projects.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习题讲解与讨论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章习题讲解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c793370912a216147929a8.png)
内存管理基础
• 碎片现象的存在使得() A、内存空间利用率降低 B、内存空间利用率提高 C、内存空间利用率得以改善 D、内存空间利用率不影响 • 以下解决主存碎片问题较好的存储管理方式是() A、可变式分区 B、分页管理 C、分段管理 D、单一连续管理 • ()存储管理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算法简单,但碎片较多 A、段式 B、页式 C、固定分区 D、段页式
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
内存管理基础
• 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是() A、以块(页)或段为单位 B、以字节或字为单位 C、随存储器的管理方案不同而异 D、以用户的逻辑记录为单位 • 把作业空间中使用的逻辑地址变为物理地址称为() A、加载 B、重定位 C、物理化 D、逻辑化 • 经过(),目标程序可以不经过任何改动而装入物理内存 单元 A、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编译或汇编 D、存储扩充
虚拟内存管理
• 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A、动态分区法 B、可重定位分区法 C、请求分页技术 D、对换技术 • 在请求分页系统中,()没有优先考虑最近使用过的页面 A、最佳置换算法 B、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 C、先进先出算法 D、时钟置换算法 • 以下置换算法中,()可能会产生Belady现象 A、最佳置换算法 B、最近最久未使用算法 C、先进先出算法 D、时钟置换算法
内存管理基础
• 在存储器中采用交换与覆盖,目的是() A、从物理上扩充内存 B、实现主存共享 C、节省存储空间 D、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 在以下存储管理方式中,()可以采用覆盖技术 A、单一连续分区存储管理 B、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段式存储管理 D、段页式存储管理 • 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A、界地址保护 B、程序代码保护 C、数据保护 D、栈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系统
根据各种存储器的存储 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 比的不同,将它们按照 一定的体系结构组织起 来,使所放的程序和数 据按照一定的层次分布 在各种存储器中。
16个片选信号,其中8个分别同8片芯片的片选信号连接;每片只有8位
采用字扩展法的存储器连接如图所示。
字扩展总结: 特点:
地址空间的扩展。芯片每个单元中的字长满足, 但单元数不满足。
扩展原则: 每个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并 联,仅片选端分别引出,以实现每个芯片占据不 同的地址范围。
例:用64K×1b的存储器芯片组成64K×8b(64KB)的存储器。
采用位扩展方式,需要芯片数为:
= 8片
每片芯片应有16根地址线:A0 – A15, 8片芯片的地址线A15~A0分别连在一起同CPU的地址线A15~
A0相连;每片只有一位数据线,8片芯片的8位数据线分别和CPU的
数据线D7~D0相连。
思考题:
用8K×8位的ROM芯片和8K×4位的RAM 芯片组成存储器,按字节编址,其中RAM 的地址为2000H~7FFFH,ROM的地址为 C000H~FFFFH,画出此存储器组成结构图 及与CPU的连接图。
解题提示:
ROM芯片在联机工作中是只读不写,即单向输出,无 WE线。 RAM芯片可读可写,双向连接。
解: (1)16K=214,所以地址线14根;字长8位,所以数据线8根。 14 + 8 + 1 + 1 + 1 + 1 = 26
地址线 数据线 片选 读/写 电源线 地线
(2)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为0000H~3FFFH
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 地址线从全“0‖到全“1‖的所有编码
复习(三) SRAM芯片2114(1K×4位)
思考题:
64KB A15A14A13A12……A0 0 0 1 1 0 0 1 0 …… 0 0 0 0 1 1 …… 1 0 1 1 1 1 1 1 0 0 …… 0 1 0 1 1 …… 1 8K×4 8K×4 8K×4 8K×4 8K×4 8K×4
RAM
40KB 需16位地 ROM 址寻址: A15~A0
16K×8位的RAM芯片组成一个64K×8位的存储器
10
地 址 端
CS
地 址 端
CS
地 址 端
CS
地 址 端
CS
WE
WE
WE
WE
例: 用64K×8b的存储器芯片组成512K×8b(512KB)的存储器。 采用字扩展方式,所需芯片数为:
=8片
每片芯片应有16根地址线:A0 - A15 ;计算机系统有20根地址线: A0-A19 , 8片芯片的地址线A15~A0分别连在一起同CPU的20位地址线中 A15~ A0相连; 采用全译码方式时,高4位地址线 A16 ~ A19通过译码器译码产生 数据线,8片芯片的8位数据线并联分别和CPU的数据线D7~D0相连。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4章 主存储器逻辑设计
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与控制
1. 存储器容量扩展
位扩展 字扩展 字位扩展
2. 存储控制
集中刷新 分散刷新 异步刷新
3. 存储校验线路
复习(一) RAM存储器芯片总结
RAM存储器芯片有多种型号,每一RAM存储器芯 片具有: 地址线Ai:引脚数与存储芯片的单元数有关; 数据线Di:引脚数与存储芯片的字长有关;
片选信号CS:只有CS有效时,芯片才被选中, 所连地址线才有效,才能进行读/写操作。 读/写信号WE:为0,控制写入电路进行写入; 为1,控制读出电路进行读出。 电源线、地线
复习(二)
例1:某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16K×8位,问: (1)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应为多少? (2)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范围是什么?
芯片地址 A9~A0 A9~A0 A9~A0 A9~A0
片选信号 CS0 CS1 CS2 CS3
片选逻辑 A11A10 A11A10 A11A10 A11A10
整个存储器的地址范围:000H~FFFH 共分为4组,每组的地址范围为: 第一组:000H~3FFH 第二组:400H~7FFH 第三组:800H~BFFH 第四组:C00H~FFFH
为芯片分配哪几位地址, 以便寻找片内的存储单元
存储空间分配: 4KB存储器在16位地址空间(64KB)中占据任意 连续区间。
2114(1K×4)SRAM芯片组成容量为4K×8的存储器 64KB 片选 芯片地址 A11 A10 A9 …… A0 0 0 0 …… 0 0 0 1 …… 1 0 1 0 …… 0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0 1 …… …… …… …… …… 1 0 1 0 1
分析:
①芯片位数小于存储器所要求的位数,需进行位扩 展。
②8个芯片的关系是平等的,同时工作,并联的,对 应的地址一一相连。 ③详细的连接见下图:
8K×1位RAM芯片组成8K×8位的存储器
CS WE
I/O I/O I/O
I/O
地 址 线
A0 A12 D0
8K×1 I/O
I/O
I/O
I/O
数 据 线 D7
当CPU访问该存储器时,其发出的16位地址同时传给8个芯片,选 中每个芯片的同一单元;CPU发出的 读/写控制信号同时传给8个芯片。
该存储器连接如图所示。
位扩展总结: 当构成内存的存储芯片的字长 < 内存单元的字长时, 就要进行位扩展,使每个单元的字长满足要求。 位扩展方法: 将每片的地址线、片选CS、读写控制线并联,数据 线分别引出。 位扩展特点:
芯片3:0C00~0FFF,A9~A0全部占用为地址信号,A11 始终为1, A10始终为1,故片选逻辑为A11 · A10
字扩展:片选逻辑具有排他性,确保同 一时刻只有一个芯片在工作
0000
设计结果
2K×8
芯片1使用11位地址 A10~A0, A11用于 片选
1K×4
07FF 0800
1K×4 1K×4 1K×4 1K×4 4KB 1K×4 1K×4
需12位地 址寻址:
1K×4 1K×4
A11~A0
低位地址分配给芯片,高位地址形成片选逻辑。
2114芯片为1K×4位,片内寻址需要10根地址线,为A0~A9
2114(1K×4)SRAM芯片组成容量为4K×8的存储器
芯片 1K 1K 1K 1K
先扩展位数,再扩展单元数。
2片1K×4 4组1K×8 1K×8 4K×8 8片
每组需2114(1K×4)SRAM 芯片2片,共4组。 位扩展2片芯片CS连在一起,4组字扩展CS要分开。
2114(1K×4)SRAM芯片组成容量为4K×8的存储器
2.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存储器寻址逻辑 芯片内的寻址系统(二级译码) 芯片外的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由哪几位地址形成芯 片选择逻辑,以便寻 找芯片
…
存储器容量扩展——字位扩展
实际存储器往往需要在字向、位向两个方向同时 扩展。 一个存储器的容量为M×N位,若使用L×K位的 存储芯片,则该存储器共需的芯片个数为:
M N × L K
需解决: 芯片的选用、
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信号线的连接。
…
… …
…
2114(1K×4)SRAM芯片组成容量为4K×8的存储器
存储器的单元数不变,位数增加。
…
存储器容量扩展——字扩展 例 使用16K×8位的RAM芯片组成一个 64K×8位的存储器。
分析:
①芯片的字数不够,需进行字扩展。
②共需芯片数目是64K÷16K=4。将4片RAM的地 址线、数据线、读写线一一对应并联。
③出现地址线不够问题,如何解决? 可以用高2位 地址作为选片端。 ④详细的连接见下图:
所用存储芯片。 各芯片的地址线。 片选逻辑。 注意,芯片的片选信号一般是/CS,即 低电平有效,设计往往先从逻辑命题真写出逻辑式 数据线。数据总线是双向总线,数据通路宽度8位。 ROM芯片数据为单向输出。RAM芯片为双向连接。 2114每片4位,分别连到数据线D7~D4和D3~D0, 两组拼接为8位。 读/写控制R/W。2716没有R/W输入端,R/W信号 只送至RAM芯片2114。
外特性:
地址端: A9~A0(入)
Vcc A7 A8 A9 D0 D1 D2 D3 WE 18 1
2114(1K×4)
10 9
数据端: D3~D0(入/出)
A6 A5 A4 A3 A0 A1 A2 CS GND
控制端:
片选CS 写使能WE
= 0 选中芯片 = 1 未选中芯片 = 0 写 = 1 读
电源、地
1K×4
0BFF 0C00
芯片2、3都使用并 联的10位地址A9~ A0, 并将A11、A10 用于片选
1K×4
0FFF
1K×4
D7~4
D3~0
R/W 2716 2114
2114
CS0
CS2
CS1 2114 2114
地址
A10~0 A9~0 A11
A11
A9~0
A10
A11 A10
芯片级存储器逻辑图应表示出:
2114(1K×4)SRAM芯片组成容量为4K×8的存储器
3.连接方式 (1)扩展位数
10
(2)扩展单元数 (3)连接控制线 (4)形成片选逻辑电路 11
01
00
例:某半导体存储器总容量4K×8位。其中 固化区2K字节,选用EPROM芯片2716 (2K×8位);工作区2K字节,选用SRAM芯 片2114(1K×4/片)。地址总线A15~A0 (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
0000
a. 确定芯片:1块2716,4块 2114,如图组织逻辑地址 2K×8 b. 位扩展就是并联多个芯片 的地址线,可以视为多组 8位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