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过低处理程序

体温过低处理程序

体温过低处理程序

22体温的护理与评估

江苏盐城云科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江苏盐城云科技工学校教案纸 【复习】 晨间护理的目的 (1)促进患者清洁、舒适,预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2)护士可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诊断、治疗及调整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护士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和卫生指导,促进护患沟通 (4)护士应保持病室和床单位整洁 【新授】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异常的护理 (一)正常体温: 成人安静状态下:舌下(36.3 ~37.2℃)、直肠(36.5~37.7 ℃)、腋下(36.0 ~37.0 ℃) (二)生理性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 1.昼夜变化 2.年龄差异 3.性别差异 4.运动状态 5.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体温过高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程度判断: 低热:37.3 ~38 ℃、中度热:38.1 ~39.0 ℃、高热:39.1 ~41.0 ℃、超高热:41.0 ℃以上 2、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3、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体温过低,体温35 ℃以下称之为体温不升。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 (2)加强病情观察应每4 小时测量一次。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 4)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5)休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 %~70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 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

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低体温的危害

低体温的危害 2. 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 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释放作用,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动,减少皮肤血流量,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11 ]。Kurz 等[ 11 - 13 ] 报道,择期大肠切除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发生低体温,相对于未发生低体温的病人 伤口感染率增加3 倍,住院时间延长20 %左右。 2. 2 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聚功能受损,抑制凝血级联反应,降低凝血物质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降低凝血酶的活性,明显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2 ,3 ,14 ]。而大量库血的输入可以使“冷稀释”效应更为明显。 2. 3 对心血管的影响轻度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Frank 等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的高危心血管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体温较低的病人相对于正常体温者的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了300 %[ 15 ]。 2. 4 代谢紊乱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 体需氧量7 %[16 ]。低温会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导致术后清醒时间明显延长。当氧传送不足,甚至不能满足低温时低氧化代谢的需求,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2. 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体温 每下降1 ℃,脑血流量减少6 %~7 % ,出现意识障碍、判断力损害和模糊[17 ]。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手术方案越来越成熟,如何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已是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术中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大

低体温的急救与复苏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舌下温度36.3--37.2 直肠温度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36.0--37.0 (比口腔温度低0.3--0.5);体温如果低于35.0 称为体温过低有生命危险;体温如果低于36.0 但大于35.0 只能说明你的体温过低。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0 ̄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 0.5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 ̄38度为低热,38 ̄39度为中度发热,39 ̄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41度或低于25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罕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全身性冷伤亦称凉僵、属冻结性冷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寒冷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丧失,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正常中心体温无法维持:由于体温过低,最后意识丧失、昏迷.发生冻僵,重者冻亡。严重低温(体温低于30℃ [86篎])可以引起脑血流及氧需求显著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由于脑功能明显受抑,低温患者可出现类似临床死亡的表现。 心跳骤停时,低温可对脑和其它器官发挥保护效应。如果患者在不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快速降温,氧耗和代谢降低就发生在心跳骤停和器官缺血之前。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在低温性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完整神经系统恢复的复苏是有可能的。尽管只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强度,但也不排除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救命性治疗。一旦可能,就尽快转送患者到可监测复温程度的医疗中心。 严重的意外低温是重大的但可以避免的疾患。严重的意外低温平时不多见,较多发生在气温突然降低,暴风雷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堕入冰水中等意外事件。如在高山雪地作业的勘探队员或侦察员;于寒区遇险的飞行员;高山探险员;在海洋中遭受暴风雷意外袭击落水的海员、渔民等,时有发生。此外,在寒区野外迷路,机俄,疲劳,酗酒,精神不正常;或着单薄或身体虚弱等情况下也偶可见到冻僵。在同样的条件(气温、受冻时间等),冻僵轻易发生于低温水,这是由于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得多,机体散热量远远超过了产热量,短时间内体温即可迅速降低至冻僵。在内陆省份,低温与精神疾患、贫穷、吸毒、酗酒等密切相关。在某些乡村地区,90%以上低温引起的死亡与血中酒精浓度升高有关。低温的成功治疗需要在每个机构对急救人员进行最佳培训并建立适当的复苏方法。 1.低温的病理生理 机体对寒冷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分为机体代偿和机能衰竭两个阶段。 (1)机能代偿阶段 主要表观在人体受冻之初,一方面用增强机体代谢,产热量增加,用以维持机体的中心温度,放心跳如快、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肌肉收缩,出现寒战。另一方面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毛孔关闭,停止排汗,以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四肢皮肤温度逐渐降低,皮肤发凉,苍白,尔后中心体温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3℃时寒战停止,固肌肉内糖原缺乏,肌肉活动减少。关节和肌肉发硬,大小便失禁,血压下降。当直肠温度降至30℃时.知觉迟钝.昏迷,

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

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 文章目录*一、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1. 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2. 体温低的危害3. 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二、体温低怎么办*三、体温低应该吃什么 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 1、体温低是哪个病的前兆激素分泌失调,激素分泌失调会引起血管收缩和扩张出现异常,血液循环功能的下降,当血液循环 不能正常进行体温调节的时候,身体就开始发冷,其实这也被看 作是气血不和的表现。 缺铁,铁元素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材料,而血红蛋白又担 负着运送体内氧份的任务,特别是女性朋友,因为月经会导致铁 的流失,比较容易引起体温下降,严重的还将引起缺铁性贫血。 身体的免疫力不足,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健康的 朋友身体各项功能运转正常,都需要充足的免疫力,免疫力异常 的话,身体状态就会低下。所以免疫力不足的人,体温会偏低一点,并且特别容易生病。 2、体温低的危害体温低于36℃时,身体就会颤抖以产生热能,且伴随黑眼圈,鼻头、面色、手掌发红,嘴唇发紫等症状。现代女性中,由于压力增加、不爱锻炼、睡眠饮食不规律等因素, 畏寒症患者增多。体温下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白细胞不能正常

工作,免疫力降低,哮喘、肺炎、风湿病等疾病自然会找上门来。低于35℃:对老人最致命。体温降到35℃时,被称为低体温症, 患者自觉畏寒怕冷、皮肤湿冷、四肢冰凉、不愿起床,走路困难,当老年人的体温低于35℃超过24小时,容易出现心跳骤停。体温降至28℃时会出现室颤,最终可致心脏停搏;降至25℃时,患 者呈昏迷,反射消失,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微弱;降至20℃时,心脏将停止跳动。 3、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36℃~37℃:免疫力最强。石原结实认为,正常的体温意味着基础代谢率正常,血液中充满新鲜氧气 和养分,能提升白细胞的功能,有助于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增强免疫力。有资料显示,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 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一天中,体温最低的凌晨时段,往往也是死亡高峰期,哮喘、失眠、抑郁症患者的早醒,也容易发生在这个时段。下午体温较高,也是身心状况最佳的时候。 体温低怎么办1、洗个热水澡。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在35℃~40℃热水的浴缸中泡澡,能促进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神经放松,有助清洁皮肤,增强新陈代谢,消除疲劳。 2、经常快步走。人体的“产热大户”是肌肉,而下肢的肌肉很丰富,经常快走能锻炼下肢肌肉,让基础体温升高使身体充满

低体温

低体温 I.案例 你被呼叫到急症室内看一位体温只有32℃(89.6℉)的病人。 II.首先要了解清楚的问题 A.患者有无可能的感染灶? 败血症患者可能表现为体温低下。寻找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菌血症的证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低体温的患者中有41%的患者合并严重的感染。 B.有无其他疾病病史? 甲状腺功能减退,低血糖以及肾上腺机能低下等疾病都可以表现为低体温。酒精能促成环境诱导的低体温的发生。 C.诊室的设备如何? 患者是否有暴露在寒冷环境的病史或保暖不够?非常年幼和高龄的患者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D.患者有无服用药物? 巴比妥和吩噻嗪类药物能损伤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功能。酒精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也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因此增加了人类暴露环境后发生低体温的风险。胰岛素、甲状腺药物或类固醇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低体温。 -阻滞剂和可乐定可损害人体对低体温的代偿能力。 III.鉴别诊断 A.败血症 必需除外菌血症。 B.环境暴露 患者是否在室外或无暖气供应的房屋内发病?这些患者通常合并酗酒,药物成瘾或精神疾病。 C.代谢异常 1.黏液性水肿:体温调节异常导致的低体温通常与甲状腺机能减退有关,可以同 时伴有昏迷等精神状态的改变。通常存在诱因。

2.低血糖:很多情况都可造成低血糖(见低血糖)。低血糖也可能与严重的败血症 或慢性酒精消耗引起的糖原储备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有关。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以急性或慢性。患者通常有类固醇服用史。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可以继发于转移性肿瘤或原发。 4.尿毒症:通过检测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可容易地排除。 5.垂体功能减退: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以造成低 血糖。 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1.脑血管意外:寻找神经定位体征,如行动乏力或感觉缺失,单侧反射亢进或Babinski 试验表现为跖伸反射。 2.头部外伤:病史以及头部、眼、耳、鼻和头颈部的体检可以提示近期的任何头部外 伤 3.脊髓横断:体检时发现截瘫或四肢瘫痪这些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容易发生低体 温。他们本质上是不定温(非恒温)的。 4.Wernicke’s脑病:该疾病的特征为:眼肌麻痹,精神状态改变,共济失调。常继发 于由于进食减少引起的VitB1缺乏,后者在美国多发生于慢性酗酒的人群。 5.药物成瘾:见II.D 6.其他:其他需要考虑的诊断可归纳为红皮病,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以及神经性厌 食症。 IV.临床资料汇总 A.体格检查的关键 1.主要生命体征:通过直肠或膀胱的温度仪正确地记录中心体温;务必确认该 体温计为小刻度的体温计。标准的温度计可能无法测量低于34.4℃(93.8℉) 的数据。需牢记的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常导致低体温。 2.皮肤:寻找冻疮、弥漫性红皮病、烧伤或胰岛素注射部位等证据。色素沉着 (尤其在手掌上的皱褶处)提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心脏:心音遥远、缓慢或听不到。 4.肺:呼吸浅慢。寻找肺炎的证据。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一.低体温概念: 人体正常的体核温度介于36℃至38℃之间。虽然低体温被定义为体核温度小于36℃,但是它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这三个等级: (1)轻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4℃至35℃之间的体核温度。 (2)中度低体温是指介于30 ℃至34℃之间的体核温度。 (3)严重低体温是指低于30℃的体核温度。 二、低体温影响的原因 1、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体温略低。如果环境体温太低,则可造成体温过低。通常情况下,手术间应该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手术间相对湿度在40%~60%。 2、大量输液输血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大量的输入库血和液体,可达每分钟100~200ml,若加压可达500~600ml。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可导致低体温的加重。 3大量的冲洗在施行胸(腹)腔大手术时,体内脏器及切口直接暴露于环境温度下,术中用大量的未加温的盐水冲洗体腔,导致机体热量散失,并且覆盖在病人身体上的被单在冲洗时浸湿,进一步导致热量的散失 三.低体温的危害 1、血液系统的改变体温下降可出现多方面的血液系统异常,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凝血障碍,导致极差的预后。低体温主要是通过对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2、心血管功能改变轻度低体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液黏稠度升高,会增加心脏做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3、代谢紊乱低体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的供给,体温每降低1℃,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尽管低体温时人体可通过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对氧的需求,但低体温引起的氧传送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轻度出现意识错乱,进而出现淡漠、判断障碍、异常行为,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腋温 ~~ 口温 ~~ 肛温 ~~ (二)体温过高即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 中度热: ~~ 高热: ~~ 超高热: 41度以上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寒战。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如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升至高峰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如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渐升,见于伤寒。 (2)高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项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阙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3.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不超过1度,但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体温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根据病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体温超过39度可冷敷头部;体温超过度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已达到降温的目的。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剂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引起虚脱或休克。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病人出现寒战时应该注意保暖。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病人因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及出汗,体液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2500~~3000ml (4)补充营养: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休息:发热病人由于消耗多,进食少,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生活急救指南36条之——低温症

低温症怎么处理以及预防? 一、什么是低温症? 简单讲,低温症就是身体处在低温环境时(冷水中、雪地),由于热量流失速度快于身体产热速度,从而出现器官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的体温过低状态。低温症通常发生在体温低于 35℃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老年人,即使是在不太冷的室内也可能出现低温症。 二、发生低温症时有什么表现? 轻度的低温症可能会出现头晕、饥饿、恶心、呼吸加快、说话困难、乏力、心率加快等不适。 当体温进一步下降,身体就会进入中至重度低温症状态,出现呼吸变慢,脉搏减弱,言语不清,行动不协调,注意力无法集中、嗜睡甚至意识丧失等情况。 三、发现有人发生低温症了,该怎么办? 1. 立即拨打 120 当发现有人出现低温症的症状或在长期处在寒冷环境时,应立刻拨打 120。 2. 急救人员达到前的处理 (1)注意动作轻柔 当帮助低温症患者时,应注意动作轻柔,过多或过于剧烈的动作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2)把患者搬到温暖的地方 如果无法将患者搬到温暖的地方,应尽量为他遮挡冷风等寒冷因素。 (3)帮患者取暖 脱掉湿淋淋的衣服:如果患者身上穿有湿淋淋的衣服,应脱掉或剪掉。脱衣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 用毯子或衣服盖住患者:遮盖时注意头部保暖,仅漏出面部即可。 不要让患者睡在冰冷的地面:冰冷的地面会让热量继续丢失。 用身体帮他取暖:脱掉衣服,直接的皮肤接触最好;注意使用毯子或衣服遮盖彼此。 (4)监测呼吸 严重的低温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如果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或很微弱、即将停止时,应开始心肺复苏。 (5)喝热饮 如果患者是清醒的,还能吞咽,可以给他喝一些暖和的糖水。注意不能喝酒和喝咖啡。 (6)使用热水袋升温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热水袋装些温水,升高患者的体温。 但千万要注意,只能用热水袋对头颈、胸部、腹部加热,不能对四肢加热。对四肢加热会使低温的血液回流到心脏、大脑,使身体核心温度下降,甚至致命。 (7)温度不要太高

低体温的急救以及复苏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低体温的急救以及复苏方法 导语:全球开始降温,身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寒冷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丧失,容易导致低体温的情况,那么该如何来急救呢? 低体温的急救与复苏: 全身性冷伤亦称凉僵、属冻结性冷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低温寒冷环境引起的体内热量大量丧失,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正常中心体温无法维持:由于体温过低,最后意识丧失、昏迷。发生冻僵,重者冻亡。严重低温(体温低于30℃[86篎])可以引起脑血流及氧需求显着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由于脑功能明显受抑,低温患者可出现类似临床死亡的表现。 心跳骤停时,低温可对脑和其它器官发挥保护效应。如果患者在不出现低氧血症的情况下快速降温,氧耗和代谢降低就发生在心跳骤停和器官缺血之前。尽管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在低温性心跳骤停发生后获得完整神经系统恢复的复苏是有可能的。尽管只根据临床表现很难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强度,但也不排除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救命性治疗。一旦可能,就尽快转送患者到可监测复温程度的医疗中心。 严重的意外低温是重大的但可以避免的疾患。严重的意外低温平时不多见,较多发生在气温突然降低,暴风雷袭击,海上或高空失事,堕入冰水中等意外事件。如在高山雪地作业的勘探队员或侦察员;于寒区遇险的飞行员;高山探险员;在海洋中遭受暴风雷意外袭击落水的海员、渔民等,时有发生。此外,在寒区野外迷路,机俄,疲劳,酗酒,精神不正常;或着单薄或身体虚弱等情况下也偶可见到冻僵。在同样的条件(气温、受冻时间等),冻僵轻易发生于低温水,这是由于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得多,机体散热量远远超过了产热量,短时间内体温即可迅速降低至冻僵。在内陆省份,低温与精神疾患、贫穷、

低体温的危害及怕冷的原因

低体温危害及怕冷原因 低体温的危害 我们一直迷惑,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很high的样子?你去摸摸他们的身体就知道了,他们的体温总是比大人要高一点,只要不是病得很厉害,小孩子总是一刻不停地蹦跳玩耍。但是现在,不仅仅成年人的体温持续下降,孩子们的体温也下降了。体温下降1℃,人体抵抗疾病入侵的免疫力就会下降30%。冬季感冒的人多,就是因为到了冬天,身体会变冷,引起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事实上,免疫机能的状态就是通过体温直接表现出来的,所以体温是"免疫之镜",体温的微小波动都能关乎人的生死。人体的体温36.5℃是一个分水岭,低于这个温度,身体不适将会伴随你一生。 那么,体温低具体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以下5点足够让人心有余悸: 1.容易疲劳 每下降1℃,酶的活力便会降低50%,因此人容易疲倦。 2.免疫力降低 当体温每降低1℃,白血球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因此低体温的人,在季节更替时刻比较容易感冒。 3.自主神经功能及激素平衡受到影响 低体温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让荷尔蒙失去平衡,所以女性月经不调或有经前综合症,可能与此有关。 4.基础代谢率下降 低体温不易消耗热量,会让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肌肤变差。体温每下降1℃,基础代谢量会减少12%,消耗吃进热量的能力就会变弱,所以就算吃相同的食物,低体温的人也容易发胖。 5.血液循环变差 低体温的人,手脚等末梢血管会紧缩,血液自然不易流通,更会因为心脏输送血液的力量减弱,使得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差。

体温时高时低,但只要不发烧,就算正常,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身体乏力、偏头痛……明明不是感冒却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这通常是由体温过低引起的。另外,减肥困难、肌肤干燥等也和体温过低有关。实际上低体温是身体在发出危险警告的信号,意味着你距离生病只有“一步之遥”了。低体温让身体“大罢工” 肠胃消极怠工受低温影响,消化器官首先开始消极怠工,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引起了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甚至影响了身体的重要能量物质——三磷酸腺苷的生成。免疫大罢工免疫细胞只有在体温处于36.7摄氏度左右时才会勤奋工作,否则它将对侵犯人体的病毒和细菌“视而不见”,任其长驱直入。研究显示,体温每下降1摄氏度,基础代谢量就减少12%,免疫力下降37%。可见当体温过低时,人体对外界的抵抗力有多么脆弱。肥胖比起体重与体内脂肪的变化,体温才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因为体温上升1摄氏度,新陈代谢也会上升12%,因而不限制饮食也能够轻易瘦下去。此外,身体一旦变得更加温暖,水分也更容易排出去,因此臃肿的下半身和凸出的小腹,也很容易瘦下去。小心癌细胞当人体的器官组织都因为低温而倦怠时,只有癌细胞开始变得活跃。国外的研究显示,当人体体温低于35摄氏度、免疫力开始下降时,癌细胞会被“激活”。因此,常年处于低体温状态下的女性患癌症的可能性更高。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增加至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 倍。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区域阻滞麻醉产生的神经阻滞阻断了麻醉区域神经的传出和传入,既干扰温度感受器,又抑制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或血管收缩和寒战,体热由深部向外传导,使体温下降。 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 ,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 ℃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 ℃。由此可见,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机体散热因素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015~1 ℃。因此,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1.6 自身因素病人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病人术前禁食8 h左右,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 2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腋温~~ 口温~~ 肛温~~ 体温过高即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中度热:~~ 高热:~~ 超高热:41度以上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寒战。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如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升至高峰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如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渐升,见于伤寒。 (2)高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项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阙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3.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不超过1度,但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体温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根据病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体温超过39度可冷敷头部;体温超过度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已达到降温的目的。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剂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引起虚脱或休克。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病人出现寒战时应该注意保暖。(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病人因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及出汗,体液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2500~~3000ml (4)补充营养: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休息:发热病人由于消耗多,进食少,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6)预防并发症:发热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加之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腋温 36.0~~37.0 口温 36.3~~37.2 肛温 36.5~~37.7 (二)体温过高即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中度热: 38.0~~38.9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度以上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病人主要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寒战。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如体温在数小时内迅速升至高峰称骤升,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疟疾;如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称渐升,见于伤寒。 (2)高热持续期:病人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尿量减少。 (3)退热期: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退热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骤退时由于体温急剧下降,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

体弱和心血管病人易出项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阙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应严密观察并及时给予处理。 3.常见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不超过1度,但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体温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常见于疟疾等。 (4)不规则热: 4.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可根据病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体温超过39度可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度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已达到降温的目的。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剂量,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引起虚脱或休克。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病人出现寒战时应该注意保暖。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高热病人因呼吸加快,皮肤蒸发水分及出汗,体液大量丧失。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 2500~~3000ml

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

新生儿低体温的护理 低体温是指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6.0℃。新生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导致低体温。低体温可导致患儿缺氧,严重者可引起重要脏器组织损伤。有文献报道,当患儿体温低于32.0℃,病死率达20%~50% 保暖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比成人大2~3倍,加上他们的皮肤稚嫩,毛细血管丰富,故体温容易散失,另一方面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又不成熟,当环境温度变低,保温措施不够,热量摄入不足,或因疾病因素,如围生期窒息、感染、败血症等均易发生低体温。新生儿需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1)新生儿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24℃,早产儿或出生体重在2.5kg以下的新生儿室内温度应略高,为25~28℃,可使用空调。(2)衣物及被褥保暖,新生儿衣物及被褥应以纯棉织物为首选,在穿着及包裹前要事先在暖气或炉火上预暖。包裹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四肢活动。(3)热水袋保暖,水袋内水温应为40~60℃左右,热水袋口盖一定要拧紧。将热水袋放置在包被之外,不能直接贴于皮肤,以防止烫伤新生儿。(4)新生儿在换尿布、洗澡、喂养、医护人员检查时均应注意做好保暖。 3.2复温处理低体温最重要的是复温,尽早结束低体温对身体重

要器官的损伤,对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十分重要。复温方法主要包括:热水袋复温、远红外辐射台复温、保暖箱复温。有研究表明:保暖箱复温较远红外辐射台复温速度控制好,能达到理想的复温曲线,同时复温过程中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3]。一般认为新生儿低体温应逐渐复温,争取体温在12h内升至36.5℃为宜,复温最长一般不超过24h,否则机体寒冷损伤时间过长,预后较差[4]。但是如果复温太快,体温骤然上升,则外周血管扩张,内脏供血不足,并可致中枢缺血,也会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易发生DIC及肺出血。本组对轻度低体温患儿用缓慢复温法,对体温在30.0℃以下的重症低体温儿用快速复温法,效果良好。 3.3喂养、补液、给氧 3.3.1喂养鼓励产妇让患儿早吸吮,产后30min即开奶。对不能吸吮者,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往往吸吮无力,可用滴管、小匙或插胃管鼻饲,以母乳为佳,其次为牛奶。对入量不足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必要时可加用氨基酸、血浆等。低体温儿供给足够热卡,从50Cal/(kg·d)开始随体温上升增至100~120Cal/(kg·d)。 3.3.2补液较重低体温儿、禁食者可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或1/5张电解质液,必要时可加热输液,液量控制在60~80ml/(kg·d),且滴速勿过快,以防心衰、肺出血及高血糖。有休克、酸中毒者需纠酸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对策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的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需要行手术处理,在术中进行有效低温预防。结果:通过有效预防及护理对策,仅出现5例低温患者,经过针对性处理,均恢复正常体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标签:手术室;低体温;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5-0102-01 体温是人体主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人体正常体温在36 ℃~37 ℃,体温低于36 ℃属于低体温,在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发生率相对较高[1]。由于医疗技术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临床手术中越来越重视体温的指标。保持术中患者的体温正常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对2010年5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有效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25~65岁。其中行妇科手术5例,产科手术28例,骨科手术8例,外科手术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引起术中的低温,因此要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医务人员要以热情、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开导患者,倾听他们的心声,讲解医疗技术的先进,让患者充分了解与信任医务人员,关心体贴患者的疾苦,协助患者解除各种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 1.2.2控制室温皮肤散热是患者热量丢失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调节室温,从而减少辐射与对流,来预防患者低温。在一般情况下,室温应调节在23 ℃~25 ℃,湿度45%~65%为最佳。 1.2.3覆盖物的使用在接送患者期间要注意保温,尤其是冬天,多使用棉絮、毛毯等,尽量不要让患者的肢体暴露在外面。在手术过程中和实施麻醉后,需要减少肢体暴露,注意保暖。采用覆盖物可以降低身体的散热率,让其与冷空气隔离。有条件的术中可以使用电热毯维持患者的体温。 1.2.4输血、输液前加温处理没有经过加热处理的液体与血输入明显可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因此,在进行输液、输血前采用加热器把液体与库血进行加热,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简单的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不过有一些药物不能加温,需谨慎处理。 1.2.5防止体腔热量散失部分手术时间比较长,一些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导致体温下降,可以采用温热盐水纱布覆盖,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从而降低体热的散失。 1.2.6呼吸道加热把气体热化,取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有效的减缓呼吸道的散热率。尤其是全麻患者使用湿热交换器,从而来维持体温。 1.2.7术中严密监测采用常规的体温监测法,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若出

人体基础体温低于36度正常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人体基础体温低于36度正常吗 导语:发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病症,感冒、上火、病毒侵入都有可能引起发烧,发烧一般是指高于正常体温36度的一种现象。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还有 发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病症,感冒、上火、病毒侵入都有可能引起发烧,发烧一般是指高于正常体温36度的一种现象。除了这样的情况之外,还有基础体温低于36度的情况,当人体基础体温低于36度是不是正常现象,或是一种疾病?造成基础体温低于36度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各个部位、每日早晚及男女之间的体温均存在着差异。人体正常体温有一个较稳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人口腔温度(又称口温)为36.3℃~37.2℃,腋窝温度较口腔温度低0.3℃~0.6℃,直肠温度(也称肛温)较口腔温度高0.3℃~0.5℃。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1℃。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左右。女子体温在经期亦有些许变化。 体温的变化与年龄也有关,年轻人体温偏高,老年人体温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温有逐渐降低的倾向,大约每增加一个年龄段(10年),平均降低0.05℃。出现这些情况的部分原因可能与新陈代谢变化有关。而有些人的基础体温就是比较低的,比方说平常36度,如果升到36.5度的话,可能患者就有发热的伴随症状了。尤其是脏器机能代谢减弱的老年人、胖人,他们的体温会有偏低的现象。反之瘦人和儿童体温一般偏高。 所以当人体基础体温低于36度的时候,按照个人的体质不同和差异,要是没有病态特征,低于36度就是没有问题,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低于36度时人体感觉很不适,就要做一些血常规的检查。低温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在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 一、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因素: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在损害中枢温度调节的同时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使得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则起到了“冷稀释”作用。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硬膜外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2 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这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3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体温的另一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太稳定;老年人因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率低导致体温偏低,同时,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小时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小时以上可下降3-4℃。 4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或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水分在手术中蒸发量大,都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不可避免地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有报道,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此外,若患者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76380921.html,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基香莲孟芙兰王克玲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1期 摘要:低体温是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常常被忽略,近年来,术中低体温的造成的危害逐渐被重视,严重的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恢复,所以怎样才能预防围手术期的低体温,是我们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低体温;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130-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的手术也越来越复杂,手术难度增加的同时手术时间也在延长。在手术室的温度,手术的时间,麻醉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会引起术后的出血和感染,严重的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1]先将我院预防低体温的措施进行阐述。 1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1 环境因素 在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是恒定的,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患者入手术室,需要暴露手术视野,进行消毒,手术人员进出手术间,增加开关门的次数,造成患者体温散失,导致体温下降。 1.2 麻醉因素 药物可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因而导致体温降低。全麻药不但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而且还干扰机体随环境变化的体液转移反应;肌松药使骨骼肌麻醉,从而使骨骼肌产热的功能丧失。 1.3 手术因素 手术时视野暴露,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部位意外的地方的暴露,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冲洗腹腔,[2]冲洗管连接部位滑脱,造成被单浸湿等等都会带走大量的热量。 1.4 “冷稀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