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光现象二复习教案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光现象的章节,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详细内容涉及: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视深与视距。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幻灯片等。
2. 学具:学生用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透镜成像等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传播: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多少?(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3)光的折射:透镜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光的色散:彩虹是如何形成的?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学生讨论:针对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速、影的形成。
2.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种类及作用。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
5.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3)分析透镜成像规律,并解释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中考物理 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光现象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复习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3)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三、复习难点:与光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四、学习过程:【知识梳理】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 ),月亮不是光源,理由:(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激光准直等均可用( )来解释。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4.人们把( )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把( )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把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光,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得到的是( )色。
5.光的反射定律包括的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存法线的( );③反射角( )入射角。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7.通常把反射分为( )反射和( )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眼睛的缘故。
8.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立()大的()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光谱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可见光的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
这两种不可见光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很多应用,例如电视机遥控器通常利用()来控制电视;验钞器利用()能够使荧火物发光来检验钞票。
【典型例题】【例1】画由图2—1中光源A点发出的被平面镜 L反射后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
解析:如图2—2所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用对称法画出A 点的像点A′,连接A′B(提示:镜前是反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镜后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表示),A′B与L的交点就是入射点O,OB就是所求的反射光线.连接OA,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初中物理中考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光现象(一)南京民办旭东中学吴永余[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教具和学具]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课前准备]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
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设计本节复习课,旨在让学生归纳出初中光学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解决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续复习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知识做好准备。
参考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建议在使用本节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复习的主体,结合一些简单的活动演示,提高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光现象(二)[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和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本章内容中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实物的探究活动过程的重现,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复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解释平面镜应用的问题。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进行《光现象》的总复习,内容涉及教材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全章,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用光学器材、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光学演示仪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通过平面镜反射实验进行演示。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通过凸透镜、三棱镜等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针对所学内容,设计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5. 课后作业布置与解答布置课后作业,对作业进行讲解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与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2. 光学定律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现象。
(2)画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1)如:水中筷子变弯、阳光透过树叶产生的光斑等。
(2)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光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光现象》总复习中,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至关重要。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光现象”章节。
具体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通过对光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1)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反射光线,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将凸透镜、凹透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的变化,引导学生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3)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4. 例题讲解:针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等知识点,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一个光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给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图。
(3)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下列情况中,成像的性质是什么?a. 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b. 凹透镜,物距小于二倍焦距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涉及第十二章《光与眼睛》和第十三章《光的性质》两章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光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2. 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透镜成像。
难点:光的色散现象,透镜成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教室内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回顾光的传播规律。
2. 知识点回顾(15分钟)(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5)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透镜成像的计算题,强化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透镜成像等知识点。
2.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2)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并根据成像规律判断物体与像的关系。
2. 答案:(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日月食等。
(2)凸透镜焦距为正值,成像为实像;凹透镜焦距为负值,成像为虚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光现象(4课时)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平均介质中沿直线流传。
2、利用光的直线流传解说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1、培育理论联系实质,进行自主学习,研究研究的能力。
2、培育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实用信息的能力。
(3)、感情目标加强学生集体间的合作、沟通意识。
二、教课要点:理论联系实质,解说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本章叙述光现象。
要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本章内容包含光的直线流传、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五、教课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的要点和难点经过光的直线流传的学习,应认识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米 / 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边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 光在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录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流传。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 3×10 5千米 / 秒,光在其余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 、光的直线流传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平均介质中是沿直线流传的。
13 3、应用:2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流传过程中,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边形成黑色地区即影子。
③日蚀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 的地点可看到日全食,在 2 的地点看到日偏食,在 3 的地点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录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九年级物理 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章光现象●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复习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4 月 5 日一、基础知识(一)光的直线传播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
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
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优质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涉及《光现象》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等子章节的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 使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及其成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对色彩形成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运用;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色彩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激光准直、镜子反射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具有哪些性质。
2. 例题讲解(1)光的直线传播: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激光穿过烟雾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
(2)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成像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了解折射现象。
(4)透镜及其应用:讲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眼镜、照相机等实际应用。
(5)光与色彩:通过三棱镜分解白光,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镜子扩大空间感?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等。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成像规律。
5. 光与色彩:三原色、色彩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性质。
(2)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A. 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凹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眼镜的度数与透镜的焦距成反比。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速度为3×10^8 m/s。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2024年《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光现象》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成像等基础知识,着重对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光的折射现象、透镜成像规律。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练习册、草稿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的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点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解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光学现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3. 透镜成像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学现象相关的实例。
(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如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如透镜成像。
(2)实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虹。
(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中考物理 光现象(二)复习教案(2021年整理)
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光现象(二)复习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光现象(二)复习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武威市中考物理光现象(二)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
光现象章节(课题)名称光现象(二)学时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过程方法1.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理解成像的规律会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探究加深认识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探究加深认识关键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放大、缩小)三个范围: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2f>v>f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v>2ff>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像大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①凹透镜的结构特点?②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怎样正确理解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三、凹透镜③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①凸透镜和凹透镜又是怎样矫正人眼睛的视力仔细研究实验步骤,考虑如何做实验的?四、视力的矫正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教学案学案 光现象复习学案
第三章光现象复习一、复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5.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7.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物体的颜色之谜.8.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二、全章知识框架三、知识梳理1.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_________m/s,光在水中和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真空中_______.2.光年是光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路程,它是一个__________单位.3.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在同一个平面内;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居法线两侧;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这就是反射定律.4.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_________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5.阳光射到镜子上会发生_________反射,阳光射到白纸上会发生______反射.6.平面镜成像特点是:(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2)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3)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4)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 像7.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常见到的球面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凸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凹面镜能使平行光_________.8.当光从空气中______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此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光从其它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折射角与入射角_______,且等于____度.9.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这就是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10.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__________,白色物体能_______所有色光,黑色物体_______任何色光.有色物体只通过或反射与物体本身颜色_______的色光,如果色光与物体的颜色不相同,则物体看上去呈________.11.把红、橙、黄、绿、蓝、靛、紫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_______,它们属于可见光,在红光和紫光以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本章专题讲解【专题一、光现象的应用】例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发散思维: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除了影子的形成外,还有哪些?你能试着说出相关的成语吗?例2.请你将下列诗句中所涉及物理光学中的知识指出:③“潭清疑水浅”__________________②“湖静映彩霞”__________________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___________④“水中月,镜中花”_______________⑤“海市蜃楼”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发散思维:古代诗人对光充满了虔诚的赞叹,并写下了赞美的诗句,你还能列举哪些美丽的诗句是赞美神奇的光现象的?例3、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D、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专题二、作图专题】例4.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例5、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出图a中由A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B点的光线,b 图是两条反射光线,请找出光源S,并补充光路。
中考物理复习教学案第二章 光现象复习
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案第二章光现象复习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主备人:授课人:课型:复习课教具基础知识回顾1.利用激光准直表明光是沿__________传播的.举一应用这个原理的实例:______________.2.画出形成日食、月食的大致示意图,它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解释.3.光年是________物理量的单位,它等于光在_________内传播的距离.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_________m/s=_________km/s5.图2.2-3是研究_____________的装置,在图中,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6.如右图,从A点射向O点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通过B点,则从B点射向O点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会不会通过A点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_________的缘故,它_________(是,否)遵循光的反向定律.另一类反射称为_________,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8.图2.3-1是探究_______________的装置,怎样验证蜡烛的像与蜡烛等大________________.记下玻璃板前后两只蜡烛的位置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3-2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10.讨论P44中的”想想议议”,请你画图说明其中的道理.11.凸面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凹面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各举一应用: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的折射.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_______偏折.池水”变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色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14.电视机的遥控是用__________来控制的,用____________可以识别伪钞.归纳总结(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九年级第2学期物理教案-中考复习第二章光现象(二)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B
湖边夜景
C
筷子变弯折
D
汽车观后镜
日偏食
A
(4)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教
学
反
思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完整版)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4.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复习第4章《光现象》,本章在中考中基本上是送分题,相对简单,中考中分值占比3%左右。
题型大多是选择题。
我们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并且会运用到题目中去。
首先一起来看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空气中)的速度为3×108m/s。
2.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3.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让我们带着目标进行复习,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
二、先学环节(23分钟)(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5分钟)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主复习第2章基础知识,构建本章知识体系。
1(二)质疑问难首先让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让其他小组给予解答,教师做补充、点评、讲解。
点拨:本章内容,我们还应着重关注:①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②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③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举例。
过渡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知识体系,“学以致用”,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题目来检测一下。
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三)检测环节(8分钟)要求:8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9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
书写认真和题目正确情况记入小组量化。
组织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光现象》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光现象”。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镜子、玻璃棒、三棱镜等)。
学具:学生物理课本、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太阳光、镜子反射、水中的鱼反射等,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色散的规律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答案:光的传播是指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以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通过棱镜等介质时,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基础复习 第二讲 光现象
母题4 (跨学科实践)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
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
识分析正确的是( C )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示
①反射面平整光滑
①反射面凹凸不平
特点
②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 ②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四面八方
③只能从反射光的方向看到物体, 且明亮、刺眼
③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相同点
①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②光路可逆
现象举例
镜子、车尾灯、玻璃墙面的光污 染、反光的黑板
电影屏幕、看到黑上的字
母题2 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自__行__发__光_____的物体,如太阳、电灯、萤火虫等。月亮不是光源。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径迹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理想模型) 3.光的传播条件:光可以在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光可__以_____在真 空中传播。 4.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沿__直__线_____传播。 5.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光年是长度单位。 6.小孔成像与影子的区别:小孔成像成的是倒____立的实____像,像的形状与孔的 形无状关____;影子不是像。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不__点__燃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 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原理,能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基本原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反射原理。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光的传播:讲解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举例说明日食、月食等现象。
(2)光的反射:讲解反射定律,引导学生运用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等现象。
(3)光的折射:讲解折射定律,解释凸透镜成像、近视眼、远视眼等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4. 平面镜成像: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
5. 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物体和像的位置。
(3)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
2. 答案(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
《光现象》总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初中物理《光现象》总复习,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内容进行。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如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透镜的应用、色彩的形成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透镜及其应用、光与色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直尺、铅笔、白纸、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镜子、透镜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回顾:带领学生回顾第四章的光现象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等,激发学习兴趣。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光的反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等,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2.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凹透镜、透镜成像规律。
3. 光与色彩:光的色散、色彩的形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举例说明。
(2)简述光的反射定律,并画出示意图。
(3)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说明其应用。
(4)阐述光的色散现象,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难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光学实验,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显微镜等,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学科技的发展,了解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光现象复习教案二
第四章复习教案一、基本概念二、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1)摸(形状)(2)看(放大还是缩小)(3)照(对光线的作用)2、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例1作图训练指南66页13题例2. A下图中a为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b为点光源S发出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B.如图,A为发光点,A/是A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横线是主光轴,利用作图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和焦点位置。
C如图所示,已知一入射光线经过某镜后的光线传播情况,试通过作图确定三种不同镜子的类型及镜子所处的位置.例3.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A.只能是凸透镜B.只能是平板玻璃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3、光的折射定律例1.如图所示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
一束光线以人射角50°从空气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线进人玻璃的折射角为30°。
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发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
(注意标明法线)例2.如图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中,反射角_______度,折射角_______度.例3.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
则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
例4.如右图所示,为什么池塘底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若要用竹竿去击中它,应瞄准哪一点?若要用一束光线去击中它,又应瞄准哪一点?4、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探究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应用u>2ff<u<2fu<f焦点和的分界点,2倍焦距处是和的分界点。
例1.某同学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数据记录的表格如下,请根据实验情况,补充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
章节(课题)名称光现象(二)学时 1 总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过程
方法
1.体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运用具体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物理道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学生
特征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理解成像的规律会有一定困难可通过探究加深认识
项
目
内容解决措施教
学
重
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探究加深认识
教
学难点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像的性质
启发诱导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教学札
记
凸透镜
②凸透镜的结构特点?
③凸透镜的光学性质?怎样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④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思考并讨论
老师提出的
问题解决问
题
(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⑤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凸透镜?
⑥凸透镜成像有哪些规律?
成像性质: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
正立←→虚像倒立←→实像
关键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放大、缩小)三个范围: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2f>v >f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v>2f f>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像大小的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①凹透镜的结构特点?
②凹透镜的光学性质?怎样正确理解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三、凹透镜
③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
(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①凸透镜和凹透镜又是怎样矫正人眼睛的视力的?
四、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远视眼: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
五、透镜的组合
1.望远镜(物镜、目镜)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仔细研究实验步骤,考虑如何做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7.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在像的位置,有光_________在那里,如果将底片或屏幕放在此处,可显示出像,这样的像叫__________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
二、选择题
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学生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
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
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
11.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C.30 cm D.15 cm
1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
B.焦距小于30 cm的
C.焦距等于30 cm的
D.焦距等于15 cm的
13.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 B.7cm
C.10 cm D.20 cm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
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
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
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
三、实验题
1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16.某同学先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下图所示的各点,分别
调整光屏的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把蜡烛放在A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把蜡烛放在B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3)把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4)把蜡烛放在D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5)把蜡烛放在E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2f>v>f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v>2f
f>u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