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艺术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注意点:(二)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 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
——(饱满、立体)
3.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生动
——(鲜明、生动)
4.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的感情 ——(烘托心理、体现感情)
四、环境
1.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五、主旨:
1.有助于凸显(揭示)、深化、丰富小说主题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 叙述者是谁? 叙述的视角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腔调
故事是谁讲的——叙述视角
《祝福》: ——限知视角“我” ——“我”的身份:受新思潮影响的返乡的知识青年 (游子、 “异己者” ) 由“我”来讲故事的特点?若换成鲁镇的其他人不好吗? 1.“我”是一个返乡的青年,对祥林嫂有更多关注的兴趣, 如果是鲁四老爷,则不屑于关注这样的小人物。 2.我是受到新思潮影响的新派人物,对祥林嫂有一定同情, 才会有灵魂有无的关键性对话。如果是柳妈的叙述,则无 法达到这个高度。 3.我回答的模棱两可也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突出了小资产加 阶级知识分子的懦弱,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节奏 叙述的频率
:常见、特殊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一、 叙事人称(一、二、三人称) 叙事的身份(儿童、伙计、知识分子等) 叙事视角(全知、有限制)
第一板块:小说的叙述技巧
——谁来讲故事
一、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 “我”
叙事艺术知识点总结
叙事艺术知识点总结叙事艺术的基本要素叙事艺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节、角色、叙述方式、环境和主题。
情节是叙事艺术的基本骨架,它展现了故事的发展过程和结局。
角色是故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都会影响故事的走向。
叙述方式是艺术家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的。
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可以是具体的地点和时间,也可以是一种情感氛围。
主题是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叙事艺术的类型叙事艺术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
小说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描述和叙述来展现故事情节。
诗歌以抒情和对比手法来展现情感和意境。
戏剧以舞台表演为媒介,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舞台动作来展示故事情节。
电影和电视剧则通过图像和声音来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艺术的创作要素叙事艺术的创作需要考虑情节的连贯性、角色的塑造、叙述方式的选择、环境的营造和主题的深化。
情节的连贯性是指故事情节的发展应该合乎逻辑、引人入胜,不能出现突兀和破绽。
角色的塑造是指艺术家要为每一个角色赋予生动的性格、行为和命运,使之有血有肉,引人产生共鸣和情感。
叙述方式的选择是指艺术家要选择适合故事情节的叙述手法,如直接叙述、间接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等。
环境的营造是指艺术家要通过描写细致和情感表达来营造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感氛围。
主题的深化是指艺术家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深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叙事艺术的阅读要素叙事艺术的阅读需要考虑情节的把握、角色的理解、叙述方式的品味、环境的感知和主题的体悟。
情节的把握是指读者要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不能错失关键的情节和转折点。
角色的理解是指读者要深入理解每一个角色的性格、行为和命运,从而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
叙述方式的品味是指读者要欣赏艺术家的叙述手法,如精妙的描写和动人的语言,从而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张力。
环境的感知是指读者要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情感表达来感受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感氛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艺术
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古代中国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而闻名于世。
通过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古代作家们成功地传递了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展示了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叙事艺术,并通过具体例子来解析其特点。
1. 叙述手法的灵活运用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叙述手法极为多样,并有着灵活的运用。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是直接叙述,即通过作者直接陈述事件的经过和情节的发展。
这种手法简洁明了,能够直接传达信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的发展。
例如,《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直接叙述的方式,详细描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
另一种常见的叙述手法是间接叙述,即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心理描写等方式,间接地展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性格。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变化。
例如,在《西游记》中,各种妖精和神仙的对话和行为隐含着他们的意图和动机。
2. 叙述方式的鲜明特色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方式独具特色,常常通过繁琐的细节和形象描写来打造鲜明的视听效果。
这种方式使得古代文学作品更加生动、立体,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通过描写月亮的明亮和床前的寂静,使读者感受到寂寞与思念;而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江水的波涛、天际的烽火,展现了壮丽的战争场面。
此外,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艺术也注重音韵的运用。
通过运用韵律和音调的变化,古代作家们使叙事更富有韵味,给读者带来美感的享受。
例如,在辽代李冠卿的《夜泊水村》中,通过对夜晚的描述,采用平仄相间的韵律,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3. 叙事与价值观念的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叙事艺术注重传递价值观念,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传递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这使得古代文学既具有娱乐性,又能引导读者思考人生和道德的问题。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一生的叙述,展示了世俗的虚荣与人性的弱点,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
叙述艺术
小说的叙述艺术叙事艺术是指小说家讲故事的艺术,包含叙事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
一、叙事手法: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
(一)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1.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我”:真实、亲切,便于抒情;受限于一定时空。
(2)第二人称“你”:增强抒情性、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他”:便于直接、客观地展现故事,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1)有限视角: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受限于一定时空。
(2)全知视角: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能随时介入故事,发表评价。
强调(1)叙述人称不等于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指“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
(2)叙述者的选择,涉及到叙述的动机与叙述的效果。
在分析叙述者的作用与效果时,应考虑到叙述者的身份、地位、年龄、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
(3)叙述视角并不固定,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叙述视角,要注意其中的转换。
(二)叙述方式1.顺叙:按时间(空间)先后来写。
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再按顺序写下去。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4.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5.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使文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情节结构手法: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技巧。
比如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为话题等。
特殊技法重点记:双线、历史与现实相交织、与环境描写相结合等。
典例2014年高考试题叶紫《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叙事艺术特色
叙事艺术特色叙事艺术是一种通过文字、影像、音乐等媒介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特色,包括情节的连贯性、人物的形象塑造、环境的描写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叙事艺术的特色。
叙事艺术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其情节的连贯性。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起承转合的情节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一种连贯的情感变化。
叙事艺术通过设置各种情节冲突和转折点,使故事的发展更加紧凑有趣。
这种连贯性的情节安排能够引导读者的阅读节奏,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叙事艺术的另一个特色是人物的形象塑造。
一个好的故事需要有生动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叙事艺术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思想等方面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人物的形象塑造不仅仅是通过描述,还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行为和思维来展现。
这种形象塑造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故事中的人物。
叙事艺术的第三个特色是环境的描写。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有一个具体而真实的环境背景,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叙事艺术通过详细描写环境的细节,如地点、时间、气氛等,使读者感觉到故事中的环境是真实存在的。
环境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感,还可以起到烘托情绪、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这种环境描写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发展。
叙事艺术的特色还包括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入。
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并通过情感的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叙事艺术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对环境的情绪表达等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
这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入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思考上的启发。
叙事艺术具有情节的连贯性、人物的形象塑造、环境的描写以及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深入等特色。
这些特色使叙事艺术成为一种能够引导读者情感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情节、人物和环境,叙事艺术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
小说阅读《小说艺术技巧之叙事艺术》课件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 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运用铺垫 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 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 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情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一 语道破的作用。
9. 线索: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
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 (1)小说中常见的线索 人物、事物、事件、时间、空间、人物心理、情
感等 (2)线索的安排 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双线一
般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事件)分别进行的,可 分为明线和暗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 来的线索为明线。未直接描画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 接呈现出来的线索为暗线。
叙事艺术是指为使小说情节连贯、脉 络清楚、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 能,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情节结构 手法和叙述安排的情势。
(一)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技能, 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 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 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小说阅读
——小说的叙事艺术
教学目标:
1.复习常见的小说叙事艺术 2.掌握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的命题特点 3.揣摩小说叙事艺术类考题答题技能
一、小说的叙事艺术技能
小说的艺术技能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 技能更突出叙事技能、描写艺术、语言 艺术等几个方面。本讲重点讲叙事艺术。
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
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说是一种将虚构的故事情节通过文字叙述出来的文学形式,而小说中的叙事是小说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在小说中,叙事的艺术表现形式各异,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作家能够创造出多样的叙事效果,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一,直接叙事。
直接叙事是小说中最常见也最基本的一种叙事方式。
通过直接描写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活动,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直接叙事将故事以相对客观、明确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能够快速地了解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第二,间接叙事。
间接叙事是相对于直接叙事而言的。
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和反思,间接叙事不直接呈现故事情节,而是通过提供细节和背景信息来引导读者思考和推测。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运用描写手法、回忆手法等,通过复杂而具有层次感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丰满和深入,给读者一种解谜的感觉。
第三,口述叙事。
口述叙事是一种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叙事方式。
通过将故事放在人物自己的视角和口头表述中,口述叙事让读者仿佛亲身参与其中,听到讲述者亲自讲述故事,感受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绪波动。
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和投入感。
第四,多角度叙事。
多角度叙事是指通过多个不同的视角和叙述者来呈现故事。
不同的叙述者对同一个事件或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感受,通过交替叙述不同的角度,多角度叙事能够展现故事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读者在不同的叙事声音中寻找到真相和理解。
第五,无声叙事。
无声叙事是指通过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塑造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
在无声叙事中,文字所呈现的只是冰山一角,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供读者自由联想和解读。
无声叙事通过抽象的符号和隐喻表达,使故事更加富有诗意和思考性,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叙事是小说的灵魂,小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多,使得小说可以充分展示作家的创意和想象能力。
无论是直接叙事还是间接叙事,口述叙事还是多角度叙事,每种叙事方式都有其特点和优势,都能够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叙事艺术
连巴特撰写的《时装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民间故事,小说 而言,叙事学早期的是前二者,主要研究的是“故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研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 所以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这样,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 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发展史
可见,在叙事学被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提出以前,它的发展已经蔚为壮观,由神话和民间故事等初级叙事形态 的研究走向了现代文学叙事形态的研究,由“故事”层深层结构的探索发展为对“话语”层叙事结构的分析。托 多罗夫就是建议在“故事”和“话语”两个大层次上进行叙事作品的研究。他在《〈十日谈〉语法》中,从分析 文学作品的语法结构入手来研究其文学性,把叙事分为三个层面:语义,句法和词汇,把叙事问题划归时间,语 体和语式三个语法范畴。通过对《十日谈》的分析,把每个故事都简化为纯粹的句法结构,得出“命题”和“序 列”两个基本单位,试图建立一套叙事结构模式。
文学作品的叙事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的叙事艺术特点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作家通过语言的艺术创作出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叙事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作家的文学素养和技巧,而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故事世界。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时序、叙事空间、叙事方式和叙事意蕴等方面,详细探讨文学作品的叙事艺术特点。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文学作品叙事方式的重要方面,它决定了故事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读者接受信息的视角。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对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以及所处环境等都了如指掌。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叙述者能够自由地穿梭于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故事世界。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指叙述者的认知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呈现故事中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的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故事人物,体验他们的情感与思考。
3.客观视角:客观视角是指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故事,不涉及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客观。
二、叙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指故事时间的安排和叙述时间的顺序。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时序有以下几种类型:1.顺时序:顺时序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故事呈现出线性发展的趋势。
这种叙事时序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倒叙:倒叙是指从故事结局开始叙述,逐渐回溯到故事开头。
这种叙事时序能够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使读者产生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故事情节。
3.插叙:插叙是指在主线故事进行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线故事相关但发生在不同时间背景的故事。
这种叙事时序丰富了故事内容,使故事更加立体、多元。
三、叙事空间叙事空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这些地点之间的联系。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空间具有以下特点:1.现实空间:现实空间是指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地点,这些地点反映了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文言文的叙事艺术
古代文言文的叙事艺术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备受赞赏和推崇。
古代文言文的叙事艺术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文笔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言文的叙事艺术。
一、表达方式1. 直托情景:古代文言文在叙事中往往采用“直托情景”的方式,以生动有力的描写,直接展现读者面前的情景。
例如《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运用精彩的描写,直接让读者感受到贾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见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
2. 间接叙事:古代文言文常常通过“间接叙事”的方式传达情节和人物性格。
通过角色对话、人物心理描写等手法,间接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
例如《西游记》中,作者用间接叙事的方式描写了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一形象鲜明的角色。
二、修辞手法1. 对仗句式:古代文言文常常使用对仗句式,通过相对照的句子结构来达到平衡、和谐的修辞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加文章的韵律感和美感,使文言文更加富有诗意和节奏感。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就运用了对仗句式,形成了韵律和平衡感。
2. 比喻和象征:古代文言文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物和人物,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论语》中的“道之所存,虽曰未发,已有为也;人之所立,虽曰未行,已有可行也。
”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道德的重要性和人的潜力。
3. 反问句: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反问句来增强语气和表达情感。
通过反问句的运用,句子更具有表现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
例如《孟子》中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利用了反问句的手法,表达了无用的重要性。
三、文笔特色1. 简练的语言:古代文言文讲究语言的简练,通过精心选择词语和控制语句长度来达到简明扼要的效果。
这种简练的语言给人以清晰明了的感觉,使叙事更加直接、明快。
例如《资治通鉴》中的纪实性记载,言简意赅,令读者一目了然。
小说话本的叙事艺术有何特点?
小说话本的叙事艺术有何特点?
小说话本作为一种古代小说形式,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特点。
以下是对小说话本叙事艺术特点的一些解释:
1.对话为主要叙事方式:小说话本以对话为主要的叙事方式,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故事情节和发展。
对话是话本
的核心元素,它推动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
加生动和贴近读者的实际体验。
2.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小说话本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将
人物的语言表达模仿成日常口头语,使其更贴近人们的生
活实际。
这种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能够让
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故事。
3.表演性的元素:小说话本常常融入了一些表演性的元素,
如旁白、吟诗、添头等。
这些元素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
力和趣味性,使故事更富有戏剧性的效果。
4.简洁扼要的叙述:小说话本在叙述方面追求简洁扼要,力
求以简短精悍的篇幅抓住故事的核心内容。
在给读者带来
良好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
发展。
5.塑造人物形象的精细描写:尽管小说话本以对话为主要叙
事方式,但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塑造。
通过人物的
对话以及他们的行为、举止、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透露出
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动态,使其鲜活生动。
总的来说,小说话本以对话为主要叙事方式,采用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注重表演性的元素,并追求简洁扼要的叙述。
它通过对话和人物描写,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展示了古代小说话本独特的叙事艺术特点。
叙事艺术学习叙事艺术的规律与技巧
民族认同
共同的叙事元素可以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凝 聚力,促进文化传承和 发展。
文化创新
通过对传统叙事艺术的 创新和发展,可以创造 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文 化产品。
THANKS
感谢观看
知识传授
通过叙事方式,教育者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点和技能以更易于理解的 形式传授给学生。
情境模拟
叙事教育可以创造真实或虚构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和 掌握知识。
激发兴趣
有趣的故事和情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效 果。
文化传承领域中的应用与价值体现
历史传承
叙事艺术是记录和传承 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 将历史传承下去。
体现
广告营销领域中的应用与价值体现
情感共鸣
通过叙事手法,广告能够引发消费者 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品牌认同感和
购买意愿。
故事化传播
将产品或品牌信息融入有趣的故事中 ,能够吸引受众关注并易于传播。
价值观传递
广告中的叙事元素可以传递品牌或产 品的价值观,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与价值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是叙事艺术的黄金时代 ,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伟大 的叙事作家和作品。
现代与后现代叙事艺术
现代与后现代时期,随着电影、电视 等新媒体的出现,叙事艺术的形式和 技巧不断创新和发展。
02
叙事艺术的构成要素
故事情节
情节设计
01
构建引人入胜、连贯合理的故事情节,包括起始、发展、高潮
和结局。
根据情节需要,灵活调整叙事节 奏,使故事张弛有度,富有变化 。
角色塑造技巧
个性鲜明
塑造具有独特性格、行为和语言特点的角色,使其形象鲜明、生 动。
叙事艺术
金莲口中写
• 21: 这潘金莲归到房中,番来覆去,通一夜不 曾睡。将到天明,只见西门庆过来。……骂道: “好负心的贼!你昨日端的那里去来?……嗔道 昨天大白日里,我和孟三姐在花园里做生活,只 见他家那大丫头,在墙那边探头舒脑的,原来是 那淫妇使的勾使鬼,来勾你来了。你还哄我老娘! 前日他家那忘八,半夜叫了你往院里去,原来他 家就是院里!”张:骂尽瓶儿,却亦自去不远。 西门庆听了,慌的装矮子,……
• 2、十回一结说
• 浦安迪《中国叙事学》提出。有一定道理, 但并非绝对。
•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早 期版本大都是十卷本,每卷十回,形成了 “十”乘“十”的叙事节奏。
• (1)、重述了《水浒》中的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 事,第9回娶进;
• (2)、10引出李瓶儿,从与西门通奸,到19回 被娶进。
• 第一百回:且说吴月娘与吴二舅众人在永福寺住 了,那到十日光景,果然大金国立了张邦昌在东 京称帝,……康王泥马渡江,在建康即位,是为 高宗皇帝。
小说事序的流动与空间的转移, 可分三大部分:
• 1、第1—10回,楔子。
• 写西门庆私通、迎娶潘金莲,到武二被发配。
• 浦安迪分至第九回,也有人分至六、八、十二回的,说是 讲潘金莲的故事,接下去是讲李瓶儿了。
• 4、情节的预示
• 21回酒令 • 29回相面 • 46回卜卦
• 5、叙事空间的中心细化
• 主要故事在西门家里展开,这个“家”就 写得十分细致,为以前小说所未见。张竹 坡有《西门庆房屋》一文,详细描述了整 个结构与安排,如云:“上房,月娘住; 西厢房,玉楼住;东厢房,李娇儿住。堂 屋三间,孙雪娥住。后院,厨房;前院, 穿堂;……金莲、瓶儿,两院,两角门。 前又有一门,即花园门也。花园内,后有 卷棚、翡翠轩,前有山子,山顶上卧云亭。 半中间,藏春坞雪洞也。……”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
小说叙事艺术完整版小说叙事艺术是指小说作品中的故事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详细介绍小说叙事艺术。
一、情节安排情节是小说的故事线索和组成部分,是小说扣人心弦的主要原因。
情节的安排必须要有起承转合,要有紧张的节奏感,才能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情节安排需要考虑到时间、人物、事件等多方面因素,要注意悬念的营造和虚实的渲染,使得情节的发展具有合理的逻辑性和戏剧性。
二、人物刻画人物刻画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叙事技巧,是通过对人物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个三维立体的形象。
要想做好人物刻画,需要注意塑造人物的特点、气质和形象,同时要注重对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人物的真实性格和情感世界。
三、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是小说叙事的灵魂,它可以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现出来。
好的描写语言需要注意如何表达细节,如何刻画氛围,如何渲染情感,以及如何在语言上营造细节感。
通过生动的描写语言,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与小说世界产生共鸣。
四、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小说中故事叙述者的视角和身份,不同的视角和身份会对小说叙事产生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叙事视角有第一人称叙事、第二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还有万物有灵的叙事模式。
在选择叙事视角时,需要注意叙述者能够提供什么信息,什么样的视角更适合表达小说的主题等问题。
五、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为读者展现小说中的情感世界。
要做好情感表达,需要注意情感的真实性和连贯性,以及情感的转折点和高潮点的把握。
不同的情感还需要选择不同的描写手法,如用细腻的语言表达爱情、用无力的语气表达绝望等。
六、节奏和呼吸小说叙事的节奏感和呼吸感是决定故事质量的关键因素。
节奏感是指叙事的速度和节奏感的畅快程度,呼吸感是指节奏的间隔和缓冲时间。
好的节奏和呼吸可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体验,使故事更加紧凑、生动和有力。
叙事艺术的精髓
叙事艺术的精髓叙事艺术是一种通过文字、影像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情节、人物、时间和空间的组织,以及语言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将观众或读者引入到一个虚构的世界中。
本文将探讨叙事艺术的精髓,包括情节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以及语言的运用。
一、情节的结构每个好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有吸引力的情节结构。
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骨架,是整个故事发展的线索。
一个好的情节应该具备起伏迭起的高潮和低谷,以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
情节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或非线性的方式展开,这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在情节的建构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冲突。
冲突是叙事作品的驱动力,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通过适度的冲突设置,可以使故事更加紧凑引人,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人物的塑造叙事艺术需要通过人物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一个成功的人物刻画不仅能够使故事更有说服力,也能使观众或读者产生共鸣。
人物的塑造需要细致入微的刻画和丰富的内在性格。
人物的动机和目标也是塑造其形象的关键要素。
在叙事艺术中,角色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不同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加深观众或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认同。
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可以形成戏剧性的效果,吸引观众的兴趣。
三、语言的运用语言在叙事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修辞手法,艺术家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情感,创造意境,引导观众或读者的情绪。
语言可以通过描写场景、刻画人物、传达情感来丰富故事的内涵。
叙事艺术的语言也需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文化背景,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产生共鸣。
艺术家可以通过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使叙事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
除了语言,声音和画面也是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音效和视觉效果都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塑造故事的氛围。
结论叙事艺术的精髓在于情节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以及语言的运用。
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应该能够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力,产生情感共鸣。
叙事艺术作用
叙事艺术作用
叙事艺术是一种通过使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或传达特定信息或情节的方式。
它可以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中,如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等。
在许多领域中,叙事艺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叙事艺术可以用来传递特定的文化价值观。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通过故事来传达慈悲、孝敬、忠诚等价值观。
通过叙事艺术的方式,这些价值观可以更直观地传达给观众或读者,从而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并体验文化的精神。
其次,叙事艺术可以用来探索和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情感。
艺术家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刻画,让观众或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情感。
例如,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通过一个犹太工厂主的经历,揭示了二战中犹太人遭受的苦难和种族歧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叙事艺术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叙事艺术还可以用来提高观众或读者的认知和启发。
通过艺术形式的讲述,观众或读者可以学习并理解新的或复杂的概念。
例如,在科幻小说中,经常探索不同的科学和哲学概念,通过叙述这些概念的故事,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世界超越现有认知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叙事艺术在我们的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和人类情感。
叙事艺术也可以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让观众或读者通过艺术形式来学习、探索和理解新的事物。
无论在哪个领域,叙事艺术都一直是我们的文化艺术的核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启迪思想、感动心灵的独特体验。
叙事艺术的演变与创新
叙事艺术的演变与创新叙事艺术是人类创作和传播故事的方式,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而不断演变和创新。
从远古时期的壁画、口头传统到现代的电影、小说,叙事艺术在形式和技术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叙事艺术的演变与创新,以及背后的动力和意义。
首先,叙事艺术的演变是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古代的壁画和石刻以图像表现故事,通过色彩、线条和形态展现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虽然无声无息,但却能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
然而,随着文字的发展,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出现了。
文字能够将故事凝结成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通过字面上的描述和读者的想象力构建一个独特的世界。
文学叙事的兴起使得故事不再局限于一幅图画,它变得更加复杂和丰富。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叙事艺术迎来了更大范围的变革。
电影、广播和电视等新兴媒介将故事演绎呈现给观众。
通过镜头、声音和特效,电影能够在短短几十秒钟内打动观众的心弦。
电影作为一种群众娱乐方式,不仅提供了全新的观看体验,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叙事方式。
影片的剧情、人物和视觉效果的呈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
与此同时,叙事艺术在数字化时代迎来了更多的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通过博客、微博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传统媒体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此外,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叙事体验。
通过佩戴VR头盔,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与虚拟角色进行互动。
叙事艺术的演变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折射出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叙事风格和主题。
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世纪的骑士传说、现代的科幻小说,它们揭示了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
叙事艺术不仅是娱乐的一种形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叙事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艺术家们寻求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
他们通过剧情的跳跃、时间线的错位、多重视角的切换等手法来推动叙事的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的叙事艺术中国叙事文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巫史记载的卜辞,虽然卜辞所记的内容丰富,已涉及田猎、农业、祭祀、战争等许多方面,但它毕竟叙事简单,不成系统。
到了《春秋》按编年体编写历史,将不同历史时期各个重大事件串联在时间的链条上,以事件来表明历史观念。
虽然这些已使宏大的历史叙事成为可能,但其文极为简略,往往只用提纲挈领式的三言两语,记叙了各大事件的梗概,而无详情细节的描叙,好似新闻标题,又似记录的“流水帐”,故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讥之为“断烂朝报” 。
如《春秋》隐公元年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洋洋洒洒九个大字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但事件的因果、过程,人物的行为、性格,都无从知道,如后人不读“春秋三传”根本不知道其到底是咋一回事。
到了《左传》已是“叙事完整,文笔严密”。
如“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鄢一事已由《春秋》中的九个字扩展为数百余言,把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且记叙了人物的行为,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融入了作者的政治说教,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真正达到了微而显、婉而辩、精而腴、简而奥的辨证统一。
正如方苞所云:“夫纪事之文,成体者莫如《左氏》,又其后则昌黎韩子。
然其义法,皆显然可寻。
”一、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是为传述《春秋》而作,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
也有学者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成篇的著作,理由是《左传》中记事比《春秋》多了十三年。
不管这两种观点哪一种正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左传》的作者是看过《春秋》的,作为一名后起之秀的史家对前人的创作有继承也有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春秋》笔法的继承与发展上。
众所周知,《春秋》是以事件的简单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的,后人归结这一特点为“微言大义”,这一特点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这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颂的。
《左传》也继承了这一特点,如“隐公元年”发生的“郑伯克段于鄢”一事,姜氏因与其二儿子公叔段密谋篡夺长子郑庄公之王位,使她与庄公的关系白热化,公叔段失败后郑庄公置其母姜氏于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想见也。
”但后来郑庄公因怕背不孝之名而后悔,聪明的颍考叔想出“撅地及泉,隧而相见”的好主意,文中是这样写的:“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一个“初”字耐人寻味,姜氏因庄公是寤生,一直以来就讨厌他,庄公因姜氏偏心,对她也是心存怨恨,母子的关系从未融洽过。
这一“初”字无疑是对“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的解构,从而使人物阴狠、狡诈的性格特征暴露无遗。
这也可以说是一字寓褒贬,让人看到了“春秋笔法”的痕迹。
吕祖谦也说:“《左氏》序郑庄公之事,极有笔力。
写其怨端之所以萌,良心之所以回,皆可见。
始言‘亟请于武公’,‘亟’之一字,母子之相仇疾,病源在此。
后言‘姜氏欲之,焉避害’,此全无母子之心。
” 可见《左传》的作者对“春秋笔法”进行了有效的运用。
诚然,“春秋笔法”也有其局限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新闻标题”式的叙述所表达出的信息也极为有限,这无疑为后人阅读制造了障碍。
而《左传》突破了《春秋》的这一藩篱,不再单纯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
仍以“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为例,作者将《春秋》中九个字的叙述写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详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以“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寥寥几笔刻画出了姜氏的性格特征,批评了姜氏作为人母对儿子的不慈爱。
写公叔段通过记述其行为,刻画出其贪婪、愚蠢,批评其对兄不敬,对君不忠。
写庄公通过其语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子故待之”、“无庸,将自及”、“不义不、后将崩”等刻画出他阴险、毒辣的性格特点,批评其对母不孝,对弟不爱。
短短几百言作者写出了事件的详细过程,刻画出众多的人物形象,且作了道德评价,寓政治理想于其中,正可说是“文约事丰,简洁生动”,非叙事的大手笔不能如此也。
二、异彩纷呈的战争描写《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梁启超在其《要籍解题及方法》中特别强调《左传》中的五大战役曰:“《左传》文章优美,其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得极技术之能事。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如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中,对战争爆发的背景和直接原因都有交代,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楚败晋胜的原因。
如“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
鞭七人,贯三人耳。
”“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僖公二十七年)写出了子玉的残暴、无礼,为子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楚成王反对与晋军交战,而子玉却请战,君臣意见分歧使楚军失败已成必然。
而写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且遇事君臣共同商议,齐心协力,以此为前提,晋文公要么不战,战必胜矣。
城濮之战的结果也写得很全面,不仅写了晋军大获全胜,晋文公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还写了战争的余波:楚子玉战败羞愧自杀,晋文公闻之大喜,回国后赏功罚罪,对此次战役进行经验总结,并以君子之言赞扬晋文公之霸业。
城濮之战是一次大战役,文繁不能备举。
不过,对于小战役《左传》也写得有头有尾、有因有果,且叙述中富以经验教训,如长勺之战(庄公十年)中,曹刿见到鲁庄公就问:“何以战?”庄公回答的前两个前提都被曹刿否定,直到庄公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曹刿才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在三问三答中得出战争胜负是由民心向背来决定的。
战争开始后,鲁军没有贸然迎战,直到齐军三鼓之后,鲁军才发起反攻,果然获胜。
庄公想乘胜追击,曹刿曰:“未可。
”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些作战的经验都在战后让曹刿说出其道理,短短一文不仅首尾清晰,且蕴涵了战争的经验教训,与大战役一样精彩。
一场战争所牵涉的矛盾是很复杂的,而《左传》在记叙时往往能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叙事井然有序,如“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中,事件背景是秦晋两国争夺领土以图霸业,存在着潜在的矛盾,可事件却由秦偷袭郑开始,矛盾的双方是秦与郑。
秦要袭击郑必须经过晋地——殽,晋把秦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认为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将有西师或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秦国亦如此,当秦穆公去问蹇叔时,蹇叔根本不提郑国能不能抵御,只说“劳师以袭远”、“郑必知之”,却告诉儿子“晋人御师必于殽”,秦国也知道自己的主要敌人是晋国,而不是郑。
主要矛盾抓住后,作者先写秦郑之间矛盾的解决,再着重写秦晋间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中,晋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为秦只想袭郑,没想到晋会在治丧期间出兵,战争的主动权在晋而不在秦,所以作者把视角主要放在晋国。
看来矛盾纷繁复杂,但作者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个叙事也就顺藤摸瓜、信手拈来了。
《左传》对战争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如“晋楚城濮之战”一开始就写了“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僖公二十七年),作者在总结城濮之战的经验时云:“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僖公二十八年),这些不仅是在城濮之战,在整个《左传》叙事中,礼、义、信、德等道德因素,都被作者当作影响事件成败的主要原因加以叙述。
如“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中,子反问申叔时“师其如何?”申叔时说:“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
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此外,在战争叙述中往往还带有神秘因素。
《左传》中常出现的预兆有时是智者的言论,如“秦晋殽之战”(僖公三十二年)中,秦穆公欲攻打郑国,蹇叔认为不可,穆公不听从其建议,“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指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有时则是占卜、梦境、天象等神秘暗示,如“秦晋韩之战”(僖公十五年)中,秦国卜徒父占卜,说秦大吉,要一连打败晋军三次,还一定会生擒晋国国君;“僖公十四年”晋卜偃“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的预言,晋惠公不从占卜结果而兵败,自己也当了俘虏。
作者在叙述这些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这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叙事手法的多样化《左传》记事之精妙优美是有口皆碑的。
刘熙载说:“《左传》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
” 冯李骅说:“《左传》中议论之精,辞令之隽,都经妙手删润,然尚有底本,至叙事全由自己剪裁。
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序,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有预叙,有补叙,有类叙……” 足见《左传》叙事手法多姿多彩。
倒叙、插叙和补叙这三种叙事方法都是为了追叙事件的起因。
倒叙是在叙事过程中回顾事件的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
如“宣公三年”先记载了郑穆公兰之死,然后再回顾了他的出生和命名:其母梦见天使与之兰,怀孕而生穆公,故名之兰。
插叙是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事件起因或交代与事件有关背景等。
如“宣公二年”写晋灵公加害于赵盾但其身边的甲士倒戈却保护时插入一段:“初,宣子(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补叙在叙事过程中补充事件的起因或与之有关的背景等。
如“隐公元年”记叙“郑伯克段于鄢”一事之前先补充叙述了姜氏、庄公及公叔段之间的关系,交代了矛盾的根源,为下文姜氏与公叔段密谋造反、庄公克段于鄢和置姜氏于城颍埋下了伏笔。
预叙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预见事件的结果。
如秦晋崤之战中蹇叔在秦国出师伐郑时,就已预知了必然失败的结果:“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僖公三十二年)当秦师经过周都洛阳北门,王孙满又预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僖公三十三年)虽然《左传》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的编年史,但作者以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灵活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使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表达思想都运用自如,且使整个叙事不落俗套,为后世的史传文学、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想象和虚构等文学技巧的合理运用《左传》虽然是记载历史,但作者喜欢把想象和虚构等文学性因素穿插其中,大大增强其文学色彩。
贺循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