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6 《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读懂《古对今》这篇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关键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对比和归纳。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对今》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够正确书写《古对今》中出现的关键字。
•教学难点:–能够简单对比古代和现代生活方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课件: 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播放器,图片素材。
2.教具: 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挂图、课件PPT、生词卡片。
3.其他: 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学生复印好课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呈现“古对今”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播放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讲解课文《古对今》内容,重点介绍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发音。
•带领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化传承之美。
3. 认读生字词•布置学生认读《古对今》中出现的生字词任务,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正确的发音。
4. 词语拼音与书写•练习《古对今》相关生字词的拼音和写字,巩固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让学生相互检查书写的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强化学生的书写习惯。
5.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对比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者的不同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观点和总结,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如下问题: 1. 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词义的解释和示范。
2. 学生在书写时有些马虎,下次要加强细致性,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分析“识字6 古对今”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内容主要围绕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进行对比,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对比能力。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些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和联系。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化的一些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比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标题:《识字6 古对今》•主题词:古对今•目标:了解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对比•关键词:传统、现代、变化、联系三、教学过程及反思1.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事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习内容呈现:–共同阅读课文,并进行重点解析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对比部分。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与今的不同之处,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
4.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和现代文化差异的小短文。
2.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重点是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互动。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培养了对比和分析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为他们打开了解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表达。
以上是针对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对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细、夕、李、语、香”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教学难点: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课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适合低段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开展识字。
教师可带领学生整体诵读和感知,在学生自主练读的过程中渗透“押韵”的概念,采用出示图片和追溯字理等手段,帮助学生记字形、明字义,并在游戏、课中操以及配乐朗读中,不断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识度。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6课《古对今》。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6 古对今)二、自主学习,尝试练习1、出示12个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读音不容易发准,要注意的`,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再一块儿读一读。
3、指导读词语。
指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
4、说一说。
这些对子词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或是比较了解的,能向同学们说说相关的知识就好了。
5、指导读对子歌。
(1)请小朋友们一节一节地读一读。
(2)学习第一节词语: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图片)(3)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有什么感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4)根据图片练习读第二节词语: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图片)(5)练习读第三节词语:桃—李柳—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图片)(7)自己再轻声读读全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识字6《《古对今》中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
•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古今生活差异。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这里列出具体生字词)。
•理解古今生活对比。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古今生活对比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
•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粉笔、黑板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1.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差异。
第二部分:学习新知
1.逐个教授生字词,并组织学生练习书写。
2.请学生读课文《古对今》,并进行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古今对比之处。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让学生将古代与现代的生活对比写成小段落,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各自对古今生活对比的理解。
第四部分:总结
1.整理学生的发言,总结古今生活对比的要点。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古代与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并写一篇小短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对古代与现代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提升?
•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手段?
以上为《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
《古对今》教案(精选10篇)《古对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对于识字写字的安排,依然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这样一个原则。
本单元作为一个集中识字的识字单元,识字密度高,难度大。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集中识字,或了解汉字的字理字源,或者图文关照形象识字,或同类列举归类识字,努力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高效、更快乐地识记生字。
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感受汉文字的结构魅力的同时,领略汉语言音韵节奏的和谐之美,从而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
【教材分析】《古对今》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作为一篇新增加的课文,它既是一份密度较高的识字教学的材料,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这首对韵歌由三个小节组成,内容丰富,意象宏大,包含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以及气象更替等等等等,读起来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学过《对韵歌》,对对韵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形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本课识字密度大,有12个需要认识的生字,7个需要会写的生字。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调动学生对韵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12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言的对仗美、音韵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诵读韵文的过程中识字,感受对韵歌的韵律美的同时,更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快乐识字,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对对碰”,引出新韵文。
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说一个词,请你说出和它相反或者相对的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全部都是这样对对碰的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 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语文水平。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外了解更多有关古代文字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1.本节课主要教授《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照。
2.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字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异同之处。
2.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古代文字的美感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识字6 古对今》的教材和辅助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课件或教具。
3.准备好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古代文字的介绍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 学生导入学生齐读《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读课文,呈现给全班学生。
3. 课文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识字的重要性,并与现代识字方法进行比较。
4.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探讨古代文字的特点、演变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
5. 学生表演邀请学生自愿表演《识字6 古对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古代文字的理解。
6. 总结反思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字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对古代文字和现代文字进行进一步对比。
2.要求学生调查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撰写一份关于古代文字的介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围绕《识字6 古对今》这篇课文展开,通过对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字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案五篇6.古对今一、设计说明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四、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
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
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
(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
(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
3.汇报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齐读等。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识字6+古对今(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6 古对今教学目标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李、香”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感悟法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激趣导入1、互动游戏:反义词对对碰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反义词对对碰”的小游戏,老师说出一个字,你们马上说出他的反义词。
上——下大——小左——右黑——白古——今2、引出课题:《古对今》师:同学们真棒,马上就把课题对出来了,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叫做:《古对今》。
(1)解读题目:师:“古”和“今”表示的是什么意思?预设:“古”表示古代,“今”表示现在,现代。
3、温故知新师:上个学期,我们也学过一个字对一个字,一个词对一个词的课文,你们还记得吗?(对韵歌)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背诵《对韵歌》《对韵歌》难不倒同学们,今天的《古对今》我相信同学们一起能学的更好!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齐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把画圈的生字读标准。
2、认读二类字师:我带来了一群生字宝宝,你们要会读会认,才能和他交朋友,我看看谁交的朋友最多!(1)课件展示二类字,请生一个一个带读。
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带读师教师及时纠正。
注意:圆是整体认读音节,“暑、晨、朝”是翘舌音。
(2)全班齐读。
(3)开火车读3、词语游戏:摘苹果课件展示词语,一个词语后面有一个苹果。
当学生带读词语正确时就摘下苹果。
圆形严寒酷暑凉快早晨细雨朝霞夕阳杨树(1)师:生字宝宝带来他的朋友和大家玩游戏,他们就组成了词语。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看看谁摘的最多!(2)“严寒”“酷暑”这两个词语比较难,用多种方法识记。
加一加识字法:严:亚加一撇。
酷:酉加告或者西加一横再加告。
暑:日加者。
象形字解读法:展示寒的象形字:一个人在屋子里光脚踩在地上,外面地上结了冰,这个人为了取暖在屋子里放了很多的稻草。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6.古对今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2.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人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的变化。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将古代的情景带入当代生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并比较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
2.探讨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文本《古对今》,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和现代生活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2.引导学生谈论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差异。
第二步:阅读理解
1.请学生阅读《古对今》这篇文章。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收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对比资料。
第三步:讨论交流
1.分组讨论学生所总结的古代与现代的差异。
2.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并在全班面前陈述所讨论的内容。
第四步:展示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2.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的生活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意识到古代文化对当代的影响。
反思古代智慧并使之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生活在古代,你会怎样度过一天?请以你的想法写一篇小短文。
以上为本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本节课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的思考与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识别古代与现代同名事物的异同。
2.能够在文言文鉴赏中形成初步自己的文化素养。
3.能够通过比较古今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今对比中的词语。
2.理解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
3.比较古今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今物品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古今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学习古今对比(15分钟)1.课本上展示古代物品的插图,辅助学生认识文言词汇。
2.解释古今对比中涉及的文学典故和历史背景。
3.分组讨论古今对比的异同点。
第三步:文言文阅读(20分钟)1.课堂朗读文言文,强调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朗读氛围。
3.解读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
第四步:情景描述和比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描述,展示古今之间的差异,加深对比理解。
2.引导学生总结古今对比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变迁。
第五步:讨论交流(10分钟)1.整合各组的比较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2.引导学生就古今对比中所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思考展开探讨。
四、教学方式1.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共同学习成果。
2.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文言文,增强学习氛围。
3.提问引导:教师巧妙引导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古今对比的理解能力,考察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1.撰写感想:要求学生写出对古今对比的感想和思考。
2.词语梳理:整理本课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加深记忆。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古今对比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读字词:“古”、“对”、“今”。
2.理解词语“古对今”的意义。
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联系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古”与“今”字词的认读。
2.体会“古对今”的意义和核心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图片、玩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纸笔,或草稿本。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教具向学生展示“古”和“今”字,并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两个字。
2.解释“古对今”这个词语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通过书本或课件展示“古对今”字词,帮助学生认读字词。
2.操练“古”、“对”、“今”字词的写法。
第三步:巩固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或草稿本上写“古对今”,并能够朗读出来。
2.引导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记忆。
第四步:拓展活动1.讨论“古对今”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2.利用故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体会“古对今”这个概念。
第五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古对今”字词的意义。
2.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词语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代与古代物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古对今”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古对今”这个词语,增强记忆。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古对今”这个词语?七、教学评估1.课后布置相关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对今”字词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八、教学反馈1.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需求。
2.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以上是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差异和联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对今》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写。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对今》,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吗?”2.学习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古对今》,并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含义,让学生理解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词语学习教师呈现生字词,让学生读音、书写,并加深记忆。
4.讨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觉得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相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交流。
5.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或绘本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对《古对今》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古今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五、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文《古对今》•词语学习•活动设计•课后作业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反复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古代和现代生活的不同之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
2.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6.古对今》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差异。
2.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中找到共同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表达古代和现代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和课件。
2.学生的课本和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引出本节课的话题《6.古对今》。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听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一起理解课文中对古代和现代的描述。
第三步:引导讨论1.分组讨论古代和现代的异同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和现代社会的一些变化,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
第四步:书写反思1.让学生对自己思考的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写下感想和总结。
2.学生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进步。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古代和现代的一些不同之处,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展示对古代和现代社会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和现代的差异,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2.下一步可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对今》的教学内容,希朝对您有所帮助。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识字6 古对今》是小学一年级下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事物进行认知,帮助学生扩展识字和语言能力。
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情况,拓展视野。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事物认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代事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1.2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与现代事物的对比差异。
•掌握关键词汇,提高识字水平。
1.3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与现代文化差异。
•运用对比思维进行词汇理解。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代和现代对比,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2 学习主体•步骤一: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关键词汇。
•步骤二: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古代和现代事物的看法。
•步骤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古代和现代事物的特点。
2.3 拓展延伸通过教学视频或互动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可以呈现“古代与现代”对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图像更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古代:…•现代:…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事物,引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对事物认知能力。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不偏废现代文化。
为了更好地教学效果,可以结合实物或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课文带来的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识字6 古对今》优质课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培养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基本认知
二、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基本理解
三、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生活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四、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古代生活和现代生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听读课文,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第四步:课文朗读(10分钟)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古代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六、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七、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通过阅读有关古代生活的书籍或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
本教案设计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6《古对今》》为教材依据,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认读教材中出现的生字词。
–能够理解《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
–能够通过学习识字和古对今的方式,提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学习和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拼音和意义。
–能够听、说、读、写一些生字词和句子,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理解。
难点: 1. 结合古代与当下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启发学生思考古代对当代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投影仪。
3.辅助工具: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故事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一幅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有何不同?是否存在相似之处?”2. 学习和讨论1.引导学生认读新的生字词,并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以故事《识字6 古对今》为例,讲解古代与现代的差异,引导学生探讨古代的文化如何影响到现代生活。
3. 拓展活动让学生分组,自行寻找古代与现代对比的资料、图片或故事,并在班级分享交流。
4. 总结总结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新的生字词,学习了《识字6 古对今》的故事内容,培养了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6.古对今》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6.古对今》中的文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古对今”这一主题。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简短的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古对今”主题。
•难点:理解“古对今”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情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6.古对今》的教材及课件。
2.单词卡片和图片卡片。
3.板书及彩色粉笔。
4.情景教学的小道具和模型。
5.MP3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古对今”是什么意思。
2. 学习新课•在师生互动中,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朗读。
3. 生字识记•教师精讲生词注解,学生课外拓展词语。
4.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古对今”在生活中的体现。
5. 课文活动•进行小组活动或者情景模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或绘画。
6. 归纳总结•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体会“古对今”。
五、课后拓展1.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展示他们对“古对今”这一主题的理解。
2.带着问题去实践,观察生活中的古与今之间的对比。
六、教学反思•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亮点,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古对今”的理解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八、家校联系•发放家长通知,让家长了解本次课程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古对今”情景。
以上就是本次《6.古对今》识字教学设计的范例,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请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特点。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5.填一填。
(1)“夕”是结构,共画。
(2)“李”的第五笔是,可以组词为。
[教学板书]
古圆严寒春暖
| | | |
今方酷暑秋凉
晨雪和风朝霞
| | | |
暮霜细雨夕阳
今——()
圆——()
暖——()
四、学习第2节对子
1.指名读第2节。
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
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
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
(1)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4.写出带有“雨”字头的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 古对今》优质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教学时,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字歌识字、字谜识字、故事识字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圆、严、寒”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古、凉、细”等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y圆ǔ暑l凉
ch晨āo朝x霞
2.加一加,认生字。
纟+田=
冫+京=
(2)让学生说说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①加一加识字:木+子→李禾+日→香
②加偏旁识字:纟+田→细冫+京→凉讠+吾→语
(3)猜字游戏。讠+吾=
木+子=
禾+日=
三、学习第1节对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
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4.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文中的字和词都是一对一对的。
学生乙:文中的词语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对子和词语。
5.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桃柳莺歌鸟语
| | | |
李杨燕舞花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出现的识字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孩子们在诵读对子的过程中,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对对子就是把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联的词对起来。这节课学生们收集来了很多对子,一起交流,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引起了教学共振的效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对对子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对子歌。
2.展示图片。(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景物的图片,说说画面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大自然。
5.我会说。
和风对,朝霞对。
五、学习第3节对子
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
2.齐读最后一句,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
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
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
6.一字组多词。
(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
(2)铜钱(外圆内方)。
(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
2.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
3.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
4.结合第三幅图片,四个同学合作读对子。
5.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可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3.写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
香()()()
语()()()
7.“李”可以作为姓氏,你还知道哪些姓氏?
六、整体回顾,感悟课文
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8.我会说。
桃对,柳对。
莺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