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欣赏

合集下载

“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杂文参考→“三言”、“二拍”的思想和内容和艺术成就 2008-10-03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

“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

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

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

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

今残存二十九篇。

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

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整理进“三言”中。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

三言二拍艺术特色一.“三言”“二拍”中不少借历史故事,阐发善恶伦理观念,但主要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人情百态,商人成为时代宠儿。

(一)“三言”中,经商买卖已被视为正当职业,商人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如《杨八老越国奇遇》杨八老,《赠芝麻识破原形》马少卿小说描写这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表现了晚明时代的鲜明特点,反映新的价值取向。

(二)“三言”、“二拍”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观念不同:1.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善良、正直、纯朴,而又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市商吕玉、《施润泽滩阙遇友》小商人施复等,《卖油郎独占花魁》卖油郎秦重。

2.表现商人凭经商智慧,灵活应变而获厚利(《徐老仆义愤成家》);商业竞争和雇工剥削,但都被“好人致富”思想冲淡:“利”被蒙上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温情脉脉;“二拍”作品更重写商人逐“利”而非求“义”,更直接地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本质。

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故事源于明周元《泾林续记》;直接从经商获利的角度写商人,赞美他们囤积居奇、投机冒险、积极进取的商业活动,更贴近经商活动的本质特点。

二.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

(一)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肯定“情”对“礼”的挑战。

(二)“三言”中这种男女爱恋之情包蕴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之上,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的关系。

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突破贞节观念是晚明人文思潮影响下尊重人性、妇女解放的一种表现,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究人生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权利。

(二)“二拍”中对女性“失节”问题表现得更宽容,如《李将军错认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这种新的妇女观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三)赞颂女性为追求人格尊严而进行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名词解释 三言二拍

名词解释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一、什么是三言二拍?1.1 三言二拍的定义三言二拍,又被称为“三言二拍故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由三个故事性强的短篇小说和两个打油诗组成。

每个故事只能用三句话来叙述,每个打油诗只能用两句话,故名为“三言二拍”。

1.2 三言二拍的特点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简短精练:每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每个打油诗只有两句话,因此需要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叙述和表达情节。

- 概括抒情:三言二拍通过简短的叙述传达情感和情节,能够让读者迅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 多样性:故事情节可以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等。

二、三言二拍的起源2.1 三言二拍的历史渊源三言二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它最早出现在《古小说类苑》之中。

《古小说类苑》是一部关于古代小说的文献集成,其中收录了许多三言二拍的作品。

它们以儿童读物的形式出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2.2 三言二拍的发展和传播三言二拍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成为当时的一种主流文学形式。

不仅宫廷中的皇帝、贵族们对它青睐有加,就连百姓们也热衷于创作和传播三言二拍。

三、三言二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3.1 三言二拍的影响力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和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影子。

3.2 三言二拍的艺术价值三言二拍以其简洁的形式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

它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欢乐和娱乐,还能够引发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四、三言二拍的创作与欣赏4.1 三言二拍的创作技巧创作一篇优秀的三言二拍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才华。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创作技巧: - 突破限制:在有限的语言表达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主题设置,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 运用比喻和修辞:通过巧妙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小说中主题物的象征性与情节性(陈虎啸)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小说中主题物的象征性与情节性(陈虎啸)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小说中主题物的象征性与情节性(陈虎啸)内容提要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三言》和《二拍》就是它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可谓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时代画卷,雅俗共赏的艺术盛典。

从表面上看,《三言》和《二拍》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从《三言》和《二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复杂的思想笔触,我们可以从中分辨出《三言》和《二拍》不同“主题物”所蕴含的总体思想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和《二拍》即是明代后期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此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直接促成了自身在“主题物”上呈现出的中和之美和在思想体系上的时代特征。

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主题物”情景下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人性特征、“主题物”烘托中奔放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平民视角和“主题物”沉浮里激进与保守水火交融的资产阶级思维方式。

色彩斑斓的时代画卷雅俗共赏的艺术盛典——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小说的时代特色在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生,市民阶级不断壮大。

在此种社会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三言》和《二拍》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

一般认为,新的生产关系、新兴阶级的意识形态会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

其反映在诗文、戏曲中多是间接的、并生的、缺乏文本证据的支持。

反映在小说中则是直接的、派生的、有事件“主题物”所印证的。

这一点,在《三言》和《二拍》中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言》和《二拍》中有关主题的关键物品,如“珍珠衫”、“百宝箱”、“洞庭红”、“龙壳”,更不期然地为小说的思想属性和时代特征提供了“物证”。

说到此处,我们有必要阐述一下前文中所提到的“主题物”。

顾名思义,所谓“主题物”,即是文章中贯穿始终、引领思想脉络的特殊物件。

明代小说,尤其是《三言》和《二拍》,以物品入题,以物品立意,《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珍珠衫”、“百宝箱”、“洞庭红”和“鼍龙壳”,既是明小说“主题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析“三言”“二拍”蕴含的民族化审美心理

析“三言”“二拍”蕴含的民族化审美心理

析“三言”“二拍”蕴含的民族化审美心理作者:张伟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张伟红(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文学作品蕴含的审美心理与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小说的审美演变又与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绩斐然,作品蕴含着儒、道、释等多种思想影响下独特的大众审美心理。

其中符合儒家教化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惩恶扬善、重义轻利等;另外,尚奇的欣赏情趣、向往纯真爱情及争取婚姻自由等也都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浸染下使百姓产生的一种集体审美倾向。

关键词:“三言”;“二拍”;民族化;审美心理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0-0153-03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体现并演绎着国人传统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小说在宋元时期繁荣兴盛起来,这与最初说话的技艺特性密切相关。

说话艺人为了养家糊口,靠说故事来满足听众的好奇心。

随着说话内容的增多和转变,百姓更愿意接受融合了各种奇闻趣事的故事,大众的审美心理逐渐转变为有愉悦感的故事性要求。

同时,文人作家为了迎合大众的这种审美倾向,势必创作出更优秀更能让人娱乐、又能将教化思想寄寓其中的作品。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忠孝节义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很浓。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无形之中规定了人们做人的准则。

所以“仁、义、礼、智、信”以及后来强化的“忠、孝、节、义”思想在百姓心里早已根深蒂固,而且成为了广大百姓认同的做人标准。

符合这种思想的人物形象便成了人们赞颂的对象;反之,奸诈、歹毒、阴险的恶人和小人形象则是大众读者批判的对象。

于是劝善惩恶、善恶有报的思想成为了小说家们普遍的创作心理,寓含其中的教化思想也成为大众审美心理的一种需求。

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最为明显,最典型的莫过于明代的“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读后感

《三言二拍》读后感

《三言二拍》读后感
《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由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组成。

这些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1. 人物形象鲜明:书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从官员、商人到平民百姓,从善良正直的人到奸诈狡猾的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2. 情节曲折:小说情节曲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的冲突。

故事往往以一个意外事件为开端,然后逐渐展开,引人入胜。

其中一些故事涉及爱情、家庭、友谊等主题,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复杂。

3. 社会写实:《三言二拍》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如官场腐败、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作者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反思人性的弱点,并倡导正义、善良和道德。

4. 文学价值:这些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言二拍》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魅力。

这部作品中的故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它们所传达的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阅读《三言二拍》,不仅可以让我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三言二拍最好看的几篇
《秋海潮歌长》
春去叶,秋来雁。

江上寸寸潮水悠,捎来落日余晖。

风波微澜,一片潋滟。

夜来碧湖岸,月影弯弯记心中。

静听浪声柔,看遥远潮歌长。

潮声褪落,潮色空洒。

苍海卷地,隐约波光。

深夜苍蝇,闲游细思。

岛渔夕照,森林竹色苍暗。

月色渐暗,潮声依旧久。

早晨湾口,潮水拍碧灶。

海鸥一飞,波光点点。

涌起惊雷,浪花续续。

瞬间天明,艇影若隐若现。

曙色泄漏,金菊芳草晨馨。

秋潮吟思,潮色变缘。

枫叶漂泊,独步潮声。

去来客船,苍蝇低吟抑扬。

岸边黄尘,潮头拨扰。

鱼唱欢歌,诉说明月夜晚。

轻轻歌尽,潮色苍老。

满满意思,记忆浅浅。

无限思量,悠长梦境。

今生许情,不诉落日波光。

轮回那段,如行云海,潮歌长!。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崇尚、倡导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男子可以博通古今,无所不为;女子则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即便是名门爱女,父母让其读书识字,也只要她识些姓名,学“妇德”而已。

“三言”中的不少作品都以男女对照的方式,否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赞扬了那些在学识、才智、能力等方面堪称“巾帼英雄”的女性。

说明女性才思敏捷,聪颖机智,只要给予发挥能力的机会,就不会比男子差分毫。

《施润泽滩阙遇友》有一定典型意义。

小商品生产者施复与喻氏两人,养蚕织布,“开起三、四十张织机”,主人公喻氏看市平凡,实际上是一个市民阶层的新女性,她有一双勤劳致富的巧手,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定程度的独立经济地位争取了独立人格。

夫妻之间不存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夫妻关系,而是平等和谐、互相尊重、遇事商议,共同劳动的新型家庭关系,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反映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李秀卿义结黄贞女》(《喻世明言》卷二十八)显示女子会有打仗、做官、经商等各种能力。

作者一开篇就表明他对女性才干的欣赏,常言道,有智妇人,赛过男子,古来妇人赛过男子的也尽多。

塑造了具有经营才能,善于应付意外事变的女性形象黄善聪,她和父亲在外做生意,父亲突然去世,14岁的她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在买棺盛殓父亲后,与人合伙经营,“经过几年勤苦经营,手中颇有活动,比以前不同”,黄善聪的故事说明女子不但能办理父亲的后事,而且也很有经商的头脑,她们在能力上并不比男子逊色。

这里通过女性经营实业的才能和应变能力,塑造了聪明颖悟、才干、谋略及胆识等非同一般的女性,用以说明女子不但不落后于男性,而且她们在学识能力上可以与男子争风。

这较之“男尊女卑”、抹杀女子的聪明才智的传统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赵春儿重旺赵家庄》(《警世通言》卷三十一)中,赵春儿是个很有远见、很能隐忍的女子,她心里明白丈夫赵可成的纨绔习气和奢靡败家的作风难以改变,就埋下银子以备将来成就丈夫的大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8)三言二拍剖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8)三言二拍剖析

第三节 “三言”的艺术成就
“三言”在艺术上总的特点就是所谓 “雅俗共赏”。它由过去的不厌其俗,过度 到以市民意趣为主的雅俗共赏。它一方面将 以往话本中过于通俗乃至庸俗粗俗的东西适 当雅化,同时也在吸收文人作品的时候注意 将其俗化。
艺术成就
一、在编织故事上别具匠心
作者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一类的题 材,但主要精力是放在了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之类生活中的 常见事物之上。作者善于从生活的潜流中捕捉故事素材,并 加以合理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其情节安排的具体手段是: 较多地运用偶然和巧合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进程,加剧 矛盾冲突的紧张性(典型例证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蒋 兴哥重会珍珠衫》),使小说主体更加鲜明;善于运用各种 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百宝 箱在外化杜十娘的内在价值,耸动读者视听、赋予人物行动 自由从而增加人物悲剧特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纽结 生动曲折的故事,丰富情节,增加戏剧性;善于设置悬念伏 笔(如《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等),使情节细致有致,引人 入胜。
艺术成就 二、形象塑造颇为成功
运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 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其中如杜十娘、花魁娘子等 形象,写得流动变化,富有层次感。在具体表现手 法上,两部作品比从前的话本小说显得更为生动细 腻。写环境,写对话,写细节,时见生动的笔墨。 特别是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此外如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以展示其性格,对 比映衬等艺术手法等,都是的拟话本小说的人物塑 造较宋元话本中较为单薄的人物形象有了明显的进 步。
代表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 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闹樊楼多情周 胜仙》。当然,这是指优秀的、进步的作品而言。 实际上,“三言二拍”中也有许多趣味低级之作, 反映出的小市民的趣味以及极为有限的理解问题 看待问题的水平,都表明了作为通俗和市民文学 的弱点。如卖油郎第一次面对花魁娘子的想法 “若得这样的美人搂抱了睡上一夜,死了也甘 心”,直接而赤裸,殊少韵味。劝说男子不要破 坏人家的家庭,武器实际上就是利用果报和男人 怕吃亏的心理“我不淫人妻,人不淫我妇”,等。

三言二拍 鉴赏

三言二拍 鉴赏

第一节“三言二拍”的思想欣赏“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

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

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

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三言二拍

古代文学史   第五章 三言二拍

的宗教。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 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在他的有关 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 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 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 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 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 序》中就:
三、凌蒙初与“二拍”
1、凌濛初的生平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 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 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溕初出生后,这个家庭已步向衰 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的位臵。其 后,他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桢七年 (1634年)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 颇有政绩。崇桢十五 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 为徐州通判,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 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 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 精通戏曲。
冯梦龙勤于著述,作品总数超过五十种。他是通俗文学 的全才,在民歌、戏曲、小说都有撰作,下面略作介绍:

民歌类:《童痴一弄· 挂枝儿》、《童痴二弄· 山歌》、 《夹竹桃顶真千家诗》三种;
戏曲类:撰作的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二种; 改订的则有《新灌园》、《女丈夫》、《精忠旗》、《一 棒雪》、《占花魁》、《杀狗记》、《三报恩》等十七种;


《今古奇观》: 明末“姑苏抱瓮 老人”编,选 “三言”、“二 拍” 佳作40篇, 民间流传较广。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

《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标题:《三言二拍》中100句精彩绝伦的句子,句句都是经典!“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流传颇广的短篇小说集。

“三言”是指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

“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根据野史笔记、文言小说和当时的社会传闻创作的,主体反映了市民生活中追求财富和享乐的社会风气,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渴望爱情和平等的自由主义思想。

“三言二拍”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

《三言二拍》从中选取71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和可读性的故事,可以帮助读者去粗取精、一管窥豹。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警世通言》解释:作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男子,如果不展开自己的志向,成就一番事业,就枉费生为一个人。

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

——《警世通言》解释:烦恼的事情天天都会有,就像野花没有人种却年年都会长出来一样。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醒世恒言》解释: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挫折,要想有一千个好日子是很难的;就像花儿一样,它的美不能持久,最久也不过百日。

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

——《醒世恒言》解释:人有违背天意或天道的时候,但上天不会断绝人的活路。

痴心做处人人爱,冷眼观时个个嫌。

——《喻世明言》解释:认真踏实做事的人,走到哪都能受别人爱戴。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连周围的人都会嫌弃他。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喻世明言》解释:合口的食物吃多了终究会害病,顺心的事情太多了必定生出祸端。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初刻拍案惊奇》解释:世间上的任何事情,上天已注定,再忙来忙去也没有什么用。

《三言二拍》经典片段赏析

《三言二拍》经典片段赏析

《三言二拍》经典片段赏析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 ! ”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

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

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金。

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

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

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

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 ”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倖。

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

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

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子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皆议;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

所以女子愈加可怜,男子意加放肆。

这些也是伏不得女娘们心里的所在。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满少卿饥附饱扬焦文姬生仇死报》。

三言二拍节选

三言二拍节选

三言二拍节选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短小精炼、押韵对仗为特点。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三言二拍》的节选。

首先是《西厢记》中的《莺啼序》:红杏枝头春意闹,楼头麦柳夜萧蝉。

乱写东风无人管,初闻莺声后庭湾。

这段《西厢记》的《莺啼序》体现了春意盎然,莺啼蝉鸣,楼头红杏,显得闹中有静,清爽悠闲。

再来看一段出自《二泉映月》的《田园乐》:红炷香高开迹,清涧水自流,悠悠钟鼓向东逝,淅淅响泉初聚。

匣中戈戈,砺成坚愁,怎动忠良之谊,宁为美女之情。

这段《二泉映月》的《田园乐》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景,水流清澈,钟鼓声悠扬,寄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情感的纠结。

我们来看一段出自《庐山谣》的《赏心亭》:百年树景,慢悠悠岁月。

车马近似游人懂。

红泪绿泪太难送,誓向西风伴鬓舟。

这段《庐山谣》的《赏心亭》借景抒情,表达了岁月静好,情感深沉的主题,给人以深深的感怀和思考。

通过欣赏这几段《三言二拍》,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学的精妙之处,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愿我们能够珍惜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品味其中的情感,传承这份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再次咨询。

第二篇示例: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源于唐代的五言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更加简练、生动的表达方式。

三言即三个字的短句,二拍即每句两句对仗。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三言二拍往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表达作者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关于三言二拍节选的一些作品:1. 铁马行如风,泪滴化铁胶。

- 《木兰诗》这句诗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铁马奔腾,泪滴化铁胶,表现了木兰的坚毅和勇气。

2. 红颜弃水国,白首报天涯。

-《送别》这句诗描写了一位青年男子为国家奔波,远赴他乡,最终长大成人,报答家国。

3. 桑弧海水绿,潮川石作痕。

-《钓台》这句诗以游钓钓台为背景,描写了渔者的孤独与坚持,表现了渔者对钓台的留恋和痴迷。

三言二拍佳句

三言二拍佳句

三⾔⼆拍佳句1. 三⾔⼆拍诗词集锦《三⾔两拍》,书中的诗词很多,⼤部分通俗易懂,琅琅上⼝,拈来⼏⾸共欣赏:春,春!柳嫩,花新。

梅谢粉,草铺茵。

莺啼北⾥,燕语南邻。

郊原嘶宝马,紫陌⼴⾹轮。

⽇暖冰消⽔绿,风和⾬细烟轻。

东阁⼴排公⼦宴,锦城多少赏花⼈。

------咏春夏,夏!⾬余,亭厦。

纨扇轻,蕙风乍。

散发披襟,弹棋打马。

古⿍焚龙涎,照壁名⼈画。

当头⽵径风⽣,两⾏青松暗⽡。

最好沉李与浮⽠,对樽旋开鲜鲊。

------咏夏酒,酒!邀朋,会友。

君莫待,时长久。

名呼⾷前,礼于茶后。

临风不可⽆,对⽉须教有。

李⽩⼀饮⼀⽯,刘伶解酲五⽃。

才⼦沾唇⾯似桃,佳⼈⼊腹腰如柳。

------咏酒⼭,⼭!突兀,回环。

罗翠黛,列青蓝。

洞云飘渺,涧⽔潺湲。

峦碧千⼭外,风光⼀望间。

暗想云峰尚在,宜陪谢屐重攀。

季⼦七贤虽可爱,盛时四皓岂宜闲。

------咏⼭庄,庄!临堤,傍岗。

青⽡屋,⽩泥墙。

桑⿇映⽇,榆柳成⾏。

⼭鸡鸣⽵坞,野⽝吠村坊。

淡荡烟笼草舍,轻盈雾罩⽥桑。

家有余粮鸡⽝饱,户⽆徭役⼦孙康。

------咏村庄⽉,⽉!⽆休,⽆歇。

夜东⽣,晓西灭。

少见团圆,多见残缺。

偏宜午夜时,最称三秋节。

幽光解敌严霜,皓⾊能欺瑞雪。

穿窗深夜忽清风,曾遣离⼈情惨切。

------咏⽉⼿把青秧插野⽥,低头便见⽔中天。

六根清净⽅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农夫插秧周公恐惧流⾔⽇,王莽恭谦下⼠时。

假使当年⾝便死,⼀⽣真伪有谁知。

------⽇久见⼈⼼⽆形⽆影透⼈怀,⼆⽉桃花被绰开。

就地撮将黄叶去,⼊⼭推出⽩云来。

------咏风。

三言二拍类似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的句子

三言二拍类似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的句子

三言二拍类似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的句子1. 引言1.1 金针刺破桃花蕊金针刺破桃花蕊,这句话构思巧妙,字字深含意味。

金针,一种细小而锋利的工具,让人联想到它犀利的刺入力,如同人心受伤的那一刻,瞬间而痛。

桃花蕊,代表着花朵最为娇嫩婀娜的部分,金针刺破桃花蕊,则是一种残忍与美丽并存的对比。

这样的描绘让人心生畏惧,却又忍不住被其吸引。

金针刺破桃花蕊,仿佛在告诉我们,美丽背后也隐藏着危险与伤害。

在看似娇美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无法想象的尖锐与冷酷。

这样的比喻让人不禁思考,在纷繁世界中,美丽与残酷之间又有着怎样微妙的联系?金针刺破桃花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通过这样独特而生动的描写,让人不禁想要探寻其中的深层含义。

这是一种启示,一种对人性的触动,让我们不敢轻易忽视内心的微妙变化。

1.2 不敢高声暗皱眉当面对困扰和矛盾的时候,人们往往选择保持沉默和隐藏真实的情感。

就像不敢高声暗皱眉一样,那种压抑和忍耐的表达方式,更能够凸显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

不敢高声暗皱眉,是因为深怕一旦表露出真实的情感,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误解。

这种微妙的表达方式,让人们在痛苦和无助之间徘徊,彰显了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在三言二拍中,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更是一种深刻的描绘。

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和触动。

不敢高声暗皱眉,反而更能够凸显出内心的真实和脆弱。

这种内心的纠结和痛苦,通过简洁而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更显得真实而动人。

2. 正文2.1 金针的锋利和精准金针是一种锋利而精准的工具,它在描绘情感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针的锋利代表着对内心情感的直击,它能够准确地刺破人心中的薄弱点,揭露出隐藏在心底的真实情感。

金针的精准则体现在它的独特性和准确性上,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符号。

金针刺破桃花蕊的意象,正是通过金针的锋利和精准来形容人们内心情感的深刻和真实。

三言二拍精选故事(一)

三言二拍精选故事(一)

三言二拍精选故事(一)三言二拍精选:一次神奇的旅行前言•身在都市,大多数的人们生活忙碌而沉闷。

•来一次不一样的旅行,拥抱自然的力量。

第一站:宁静的山谷•找到一处远离尘嚣的山谷。

•山寨的建筑,古朴而精致。

•眼前绿树成荫,微风吹拂,如世外桃源。

细节1:清晨的长廊•早上,走出客房,迎接的是清新的空气。

•一条独特的长廊,两旁是百花盛开的花坛。

•仿佛穿越到古代,与自然和谐相处。

细节2:世外桃源的水池•在山谷深处,有一处山泉水池。

•水清澈见底,鱼儿悠游其中。

•走近一瞧,水底竟然有一座小小的庭院,宛如仙境。

第二站:活力的海滩•离开山谷,踏上海滩,感受阳光和海风。

细节1:浩瀚的沙滩•白色的沙滩延伸至大海之边。

•纯净的沙滩,赤脚踩在上面,感受无尽的舒适。

•沙滩上留下无数美丽的脚印,写下属于自己的故事。

细节2:欢乐的海上活动•海滩上有各种水上运动项目。

•冲浪、帆板、皮划艇,尽情释放自己的活力。

•当夕阳西下,海面泛起美丽的橘红色,成为永恒的回忆。

第三站:神秘的森林•深入森林,探索未知的秘密。

细节1:丰富多样的植被•高大的参天大树,聆听着声音。

•奇花异草,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小动物们在树间嬉戏,构成森林的一部分。

细节2:神秘的小径•在森林深处,有一条神秘的小径。

•纷繁复杂的枝叶将阳光过滤成斑斓的光影。

•走在小径上,感受到神秘力量的呼唤。

结束语•这次旅行,让我们与自然一同共舞。

•三言二拍的力量,让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美好。

•平凡的人们,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第四站:古老的城堡见证历史的城堡•踏入一座古老城堡,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

•厚重的城堡墙壁,流露出岁月的沉淀。

•沉默的石头,述说着无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细节1:巍峨的尖塔•看到城堡的主塔,高耸入云。

•随着螺旋楼梯的攀登,进入浩瀚的星空。

•感受着历史的气息,回望过去的风景。

细节2:华丽的宴会厅•进入城堡的宴会厅,仿佛走进了一个宫殿。

•红地毯,华丽的吊灯,让人心生敬畏。

“三言二拍”的悲剧性评析

“三言二拍”的悲剧性评析

“三言二拍”的悲剧性评析作者:刘珂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刘珂(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陕西西安 710062)摘要:悲剧的内涵指的是悲剧冲突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属性,它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有价值的东西的珍爱,在痛惜中感奋起来,并化悲痛为力量,获得审美快感。

本文从悲剧的判定、悲剧女性形象、社会背景与作者态度等方面对“三言二拍”中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三言二拍;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1-0105-02悲剧的内涵指的是悲剧冲突所显示出来的一种审美属性,它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有价值的东西的珍爱,在痛惜中感奋起来,并化悲痛为力量,获得审美快感。

而对“三言二拍”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分析,就是为了更好地体会这种审美价值,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悲剧以再现苦难和毁灭来突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并以让欣赏者获得认识和情感的再生为本质;以主体和客体的悲剧性冲突体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以主体的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体现历史的发展方向为特征。

大家闺秀从小生活在缺乏人性的封建家庭中,这样的家庭充满了礼的说教。

她们要获得婚姻自由,必然和渗透在自己头脑中的封建意识发生尖锐的冲突。

在她们身上“存在着明显的个性自由、恋爱自主的强烈愿望,当这种愿望与明代中叶社会的进步因素诸如平等、自由、民主等发生共鸣之时,她们便显示了以往少有的大胆抗争精神,甚至不惜以生命来维护初次尝试做人的自主权”[1]。

在《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中,万秀娘乃万员外之女,是一位不甘受人凌辱,立志为兄为己报仇雪耻的智谋女。

大难当头她临危不惊,在劫掠自己的敌人面前强颜奉承,凭自己的胆识和才智与其巧妙周旋,伺机报仇,最终惩罚了凶手。

作者对她的胆识和毅力表示了自己的称赞:“生报仇秀娘坚忍。

”《李玉英狱中诉冤》中的李玉英是锦衣卫千户之女,幼年丧母,后母焦氏在丈夫死后,对前妻未成年的一子三女百般虐待,将儿子李承祖毒死,卖次女桃英为人婢,逼三女月英沿街乞讨,告长女玉英奸淫忤逆,下在死牢。

《三言二拍》经典名句33则,句句在理,警醒世人!

《三言二拍》经典名句33则,句句在理,警醒世人!

《三言二拍》经典名句33则,句句在理,警醒世人!《喻世明言》经典句子:1. 贫家百亊百难做,富家差得鬼推磨。

(卷四)2. 兔演巷中担病害,闲云庵里偿冤债。

(卷四)3. 古今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

(卷七)4. 古人结交惟结心,今人结交惟结面。

(卷八)5. 恩爱莫忘今夜好,风光不减少年时。

(卷十)6.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卷十三)7.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卷十三)8. 五龙蛰法前人少,八卦神机后学求。

(卷十四)9. 闲向书斋阅古今,偶逢奇亊感人心。

(卷四十)《警世通言》经典句子:1、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皓月:明月。

【大意】彩云容易飘散,明月难于常圆。

2、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大意】对于树木来说,它的根是最重要的,对于水来说,源头是最重要的。

引申义是:每一样东西,它的存在必有它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便会很快消亡。

3、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大意】作为男子汉,没有实现叱咤风云的远大理想,白白的长了一副好身体啊。

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大意】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5、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大意】他人的评价,诋毁、诽谤与赞誉、荣耀都是身外之物,若过于在乎,就是对心的惊扰了。

真正的是非不在当下,待时间长久自然分晓。

6、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我们何时会皱眉?遇到困难会皱眉,遇到烦恼会皱眉,要做对不起人的事而犹豫时,也会皱眉。

一辈子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

7、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大意】野花就算是不去撒种每年都会生长,烦恼没有根但每天也都会有的,虽然野花我们无法消除,但烦恼我们是可以避免的!8、蛾眉本是婵娟刃,杀尽风流世上人指贪恋女色会损害健康危及生命。

蛾眉:美女细长而弯弯的眉毛,借指美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三言二拍”的艺术欣赏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既从话本母体中继承了“说话”艺术的特质,又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营养,形成了更适应于书面阅读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点,同时在包括情节设置、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也形成了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
一、“三言二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前因后果都交代分明,各种矛盾冲突一定当场解决,这是适应我国民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心理而形成的,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所独具的民族形式。
三、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如果说“三言”中的此类作品着重写的是商人的重义守信,反映的是商人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的精神面貌,如《施润泽滩阙遇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皆歌颂了小手工业者拾金不昧的品德和患难相助的友谊;那么“二拍”则着重写的是商人发家暴富的白日梦,表现出已经占据历史舞台的商人迅速崛起的态势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叠居奇程客得助》皆肯定了新兴市民们通过冒险经营、投机取巧来发迹变泰。
第一节 “三言二拍”的思想欣赏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作品,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多数是围绕市民生活及其兴趣点展开的,颇为全面地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情感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也就是提倡男女双方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时对男女情爱和情欲给予大力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冲决了礼教之大防,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揭露了封建势力和传统礼教的虚伪与凶残,带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节 “三言二拍”的作品欣赏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 此篇小说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由冯梦龙根据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改编而成。作者以独特的审美视角重写传统的负心薄幸题材,不仅写出了杜十娘崇高美丽的灵魂,而且写出了这美丽灵魂之被毁灭的悲剧。杜十娘美好而正常的生活愿望在暴发商人的金钱和官僚世家的礼教的联手下终遭扼杀,她以青春和生命向吞噬她的黑暗现实发出了最强烈的控诉,其人生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历史内涵,不愧为明代拟话本的扛鼎之作。
二、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此类作品有的是直接面向现实,表现朝廷内部的忠奸斗争,如时事政治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有的是描写了官吏的昏庸无能、暴虐残酷,甚至是径直为盗的丑恶行径,如《进香客莽看金刚经》;有的是暴露社会邪恶势力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如借神灵惩邪恶的神异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2)善于通过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婉转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小说最后一节写杜十娘从闻知情变至怒沉百宝箱,悲剧的设计相当成功,富有神韵,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流程,通过动作和语言层层推进,描写细腻而自然。
(3)小说采用一环套一环的连缀式结构,单线发展,依次递进,如笋之剥皮,层层剥开,层层深入;同时通篇以一“情”字贯穿,男女主人公的钟情,十娘从良后的欢情,李甲左右为难的愁情,由孙富的伪情引发的李甲的绝情,十娘的悲愤绝望之情以及李甲的无限悔恨之情,如颗颗宝珠穿在男女爱情的主线上,既使得情节浓缩紧凑,又使得矛盾集中突出。
三、“三言二拍”的语言既汲取了宋元话本“谐于里耳”的特征,又经过文化修养较高的文人的润色、创作,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合。作者将宋元话本粗具形态的白话变成了流畅生动的文学语言,较为纯净,少有杂质;叙述语言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描摹逼真,具有个性化;达到了不事雕琢而自然曲尽事物之情的境地。三言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语言树立了典范。
2. 此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各具特性。作为误落风尘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杜十娘美丽、聪明,又不乏来自生活经验的精明老练,同时对自由幸福与独立人格有着更为热切的向往。希望破灭后的悲愤投江,更显示出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性格。作为宦家子弟的李甲,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尽管这种感情的基础相当薄弱;另一方面其出身教养则决定了他必然要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尊严,在夫妇之欢的爱情与父子之伦的礼教不可得兼的情况下,他负情忘义,暴露出灵魂的卑怯自私。
二、“三言二拍”中的优秀作品已能初步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性格鲜明而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与以粗笔勾勒见长的宋元话本相比,“三言二拍”既有了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了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体现出白话小说在创作方法上的新进展。同时,作者从宋元话本那里承继了以行动表现人物的写人手法,有时把人物置于与外部世界的激烈冲突中来显示其内心矛盾,有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突出强调、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