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合集下载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了解其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

3.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主要分支。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的整体性、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有何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师生关系、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四、教育评价和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手段,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量十分重要。

1. 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各个方面。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等多个方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必背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教育综合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4、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5、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的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6、教学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教学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7、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2. 教育学的学科分类: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等。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宗教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国家教育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4.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评价论等。

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二、教育教学理论1.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点: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特点。

2. 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任务导向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等。

5. 教学评价方法和标准:包括定量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自评、互评等。

三、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 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等,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2. 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

3.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 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分类: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成就动机等。

5.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包括心理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咨询等。

四、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 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学校教育政策等。

3. 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管理等。

4. 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和监督: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教育监督机构的职责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的栋梁,担负着培养和引导下一代的重要任务。

为了选拔和培养合格的教师,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了重要的选拔机制。

其中,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以帮助广大考生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在教育综合知识中,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及现代的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道家教育等。

此外,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也需要有所了解。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行政管理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综合知识中,教育心理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四、教育评价与考试教育评价与考试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格式化评价、综合评价等。

此外,还需要熟悉我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包括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办法。

五、教育管理教育管理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必备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掌握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理论,如权威管理理论、民主管理理论等。

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领域的新热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七、教育事业与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与教育改革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一、教育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章节名称查找第一章: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第六章:教学第七章:德育第八章:班主任工作第九章:学生第十章:教师二、心理学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2.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二节:感知觉)3.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三节:记忆)4.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5.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五节:想象)6.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六节:问题解决)7.第二章: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第二节:意志)8.第三章:中学生个性发展(第一节:需要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气质,第四节:性格)9.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动动机)(第四节:学习迁移,第五节:知识的学习,第六节:技能的形成)10.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三、其他相关知识点:根据目录,回复序号查找11.新课程理论12.教师职业道德13.教育法律法规四、资源渠道:大明村长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第一节:注意特征:1.指向性(选择性,逐鹿者不见山)2.集中性(保持和深入,排除干扰)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分类:无意注意:无目的、不努力、自主产生(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性、与背景的差异)有意注意:有目的、要努力、主动产生(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

)有意后注意:从有意注意转化和延伸出来,是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发挥意志努力与困难干扰作斗争、3.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4.保持稳定的情绪、5.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6.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关系1.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会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工作无法进行。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的49个必背考点1. 教育的定义与目标: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促使个体发展和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

2.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3.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实验法等。

4. 教育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以帮助学生和教师了解学习效果并进行改进。

5. 学生发展理论:包括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和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6. 教育心理学:涵盖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人格理论和动机学等。

7. 教育行政管理:包括学校组织与管理、领导力和教育政策等。

8.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学校规章制度和学生权益保护法等。

9.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和教育成本等问题。

10. 教育伦理学:探讨教育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培养等。

11.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管理水平。

1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机会等问题。

13. 教育史: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

14. 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

15. 高等教育:大学和专科学校的教育阶段。

16. 留学:指学生赴国外接受教育的行为和过程。

17. 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对不同行业就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教育形式。

18. 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运动技能的教育内容。

19. 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内容。

20. 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内容。

21. 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内容。

22. 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知识是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技能是应用知识的能力。

23. 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及时的评价和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方向。

24. 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目录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3. 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二、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1. 古代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关系2.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3. 杜威的教育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三、学习与教学1. 学习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学习阶段与学习方法3. 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四、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1.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功能2.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3.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五、教育管理与领导1. 教育管理的概念和职责2. 学校组织与管理模式3. 教育领导力与教育管理的关系六、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1. 教育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2. 教师职业伦理与道德规范3. 学生权益保护与校园安全七、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1.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分类2.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八、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1.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2.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3.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3.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十、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路径2. 教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结语:教师招聘考试中的《教育综合知识》知识点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教育伦理、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教师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寓教于乐,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

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摘要:1.教综考试概述2.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概述3.教综考试备考策略4.结论正文:一、教综考试概述教综考试,全称为教育综合知识测试,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考察考生对教育理论、心理学、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领域的掌握程度。

通过教综考试,选拔出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概述1.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及国际教育法律法规。

了解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2.教育理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3.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

4.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指标。

5.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动机、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综考试备考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效果。

2.系统学习:针对教综考试的必考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3.做题巩固: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知识盲点,及时查漏补缺。

4.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5.交流与合作: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四、结论教综考试是对考生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考察。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系统学习、全面掌握教综考试必考知识点,并运用有效的备考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500题经典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500题经典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500题经典知识点汇总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1. 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1 教育理论•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目标和任务•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评价和监督1.2 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和学习过程•认知发展和智力理论•个体差异与教育•学习动机和兴趣•教育评价和测量2. 教育法律法规2.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教育法律法规的层级和体系•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2.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义务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法律法规•学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3. 教育经济学3.1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资源配置和利用•教育投入和产出的衡量•教育经济学的政策和实践3.2 教育经济学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经费的筹措和管理4. 教育管理学4.1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育管理学的定义和发展•教育管理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教育管理的决策和评价4.2 教育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统一•教育管理的权力与责任的平衡•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教育管理的合作与共享5. 教育统计学5.1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育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教育统计学的应用和发展5.2 教育统计学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教育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教育统计指标的选择和解释•教育统计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教育统计学的国际比较和合作6. 教育测量与评价6.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析和解释•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公平和客观性•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和反馈•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保障和改进7. 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7.1 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趋势•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应用和效果•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管理和支持7.2 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资源开发和共享•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发展•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和支持8. 教育心理学8.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和流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8.2 教育心理学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和教育适应•教育心理学的情感发展和教育引导•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9. 教师专业发展9.1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反馈•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社群和合作以上是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的概要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点。

个教师招聘综合知识之必考知识点

个教师招聘综合知识之必考知识点

100个教育综合知识之必考知识点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考教师到师.出.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67、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着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形成人的知识、技能、品德的活动,是借助语言、文字、符号来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中可推断出,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即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就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理论有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就要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教育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不同社会制度的教育目的不同,这是教育的阶级性。

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其反作用。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决定的,体现社会主义的平等、民主、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教育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其反作用。

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的,供交易双方认定、买卖的标准化合约。

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期货交易所内按照规定的规则进行钱货交割的活动。

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套期工具,是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一种或多种相似的风险。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商品或资产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或资产的某一特定期货合约价格之间的差额。

保证金制度是指在期货交易中,交易者必须按照所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缴纳资金,作为其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

每日结算制度是指每日交易结束时,交易所按当日结算价对结算会员的保证金账户进行清算划转,对其代理客户进行当日无负债结算。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1、教育的概念(广义)是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而教育的概念(狭义)则主要指学校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2、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属性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教育的社会属性则是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4、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5、学校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和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包括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和教育具有科学性。

8、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9、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在教育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研究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

10、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等方面。

11、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决定着教育体制等方面。

1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包括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和成为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14、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目的地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

15、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包括传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人才和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汇总教师招聘的综合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关于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的一些汇总,供参考。

首先,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以及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关系等。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会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原则、学习的过程和特点等。

其次,心理学也是教师招聘中常见的考察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这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心理学的考试中,会涉及到儿童心理发展、学习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教师招聘考试还会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法律地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教师的权益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此外,教师的教育伦理也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伦理是规范教师行为的道德原则和准则。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操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会考察教师的教育伦理意识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的教育综合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教师招聘考试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全面考察。

希望以上内容对教师招聘的教育综合知识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教学知识1.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包括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个体差异和群体心理特点等。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重点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心理咨询与辅导等。

2.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知识,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能力。

重点知识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法规等。

3. 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特点,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具备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

重点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知识。

4.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科。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技能,能够运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知识包括:教学设计与评价、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技术与教学、教育信息化等。

5.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人文素养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人文素质的理论知识。

教师应秉持教书育人的宗旨,尊重学生的人格,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重点知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人文素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分类、设计原则和实施要求等。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考生需要对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变革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

考生需要对教学理论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

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尊敬的读者:以下是关于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的文章: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24题 (精编版)教师考编是对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的重要环节之一。

了解教育综合知识考点,对于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教师考编教育综合知识124个必背考点。

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理论、教育法则和教育原则的学科。

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希腊和印度等文明起源。

现代教育学主要分为西方教育学和中国教育学两个传统。

3.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

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任务是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育实践。

5.教育与培养的关系教育是培养的一种手段,培养是教育的目标。

教育与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6.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心理发展原理和教学原理等。

7.学习理论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8.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规律性。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9.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规律的学科。

10.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教育心理学主要经历了实用主义阶段、实验心理学阶段和社会文化学派阶段等历史发展阶段。

11.教育心理学的分类教育心理学按研究内容可分为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等学科。

12.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

1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4.学习成就动机学习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自己学习绩效的期望和对学习任务的投入程度。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

教师招聘必背的800个考点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2.学科教育学的基本概念3.教育学的独立性和全面性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5.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学习与教学的心理机制4.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5.心理健康与教育三、教学设计与评价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分类3.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4.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5.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3.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素质教育与综合评价5.素质教育与学校管理五、教育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六、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3.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4.教育财务管理与预算5.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七、教育统计与测量1.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释3.教育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教育测量的应用与分析5.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前沿领域与趋势八、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1.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教育信息化对教师角色的影响5.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九、课程与教材1.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课堂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技巧4.教材的基本要求和编写原则5.教材选择和使用的注意事项十、学校文化建设1.学校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学校文化建设与校园管理4.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关系5.特色学校文化的打造与传播这800个考点涵盖了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与评价、素质教育、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课程与教材、学校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de)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de)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de)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de)论演况家(de)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de)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de)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de)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de)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de)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de)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de)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de)教学与发展把学生(de)“一般发展”作为教学(de)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de)教育过程(de)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de)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de)给教师(de)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de)教育学”和“学校生活(de)百科全书”.8、教育(de)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de)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0、遗传素质对人(de)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de)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de),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de)、被动(de),而是积极(de)能动(de)实践过程.11、我国普通中学(de)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de)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de)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3、“双基”是指系统(de)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4、智育(de)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de)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de)因素.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de)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3、美育(de)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de)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de)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de)能力;(3)培养学生(de)心灵美和行为美.4、劳动技术教育(de)任务:(1)培养学生(de)劳动观点,养成正确(de)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de)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6、教师是教育工作(de)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教书育人是教师(de)根本任务.8、教师劳动(de)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de)连续性、空间上(de)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9、教师(de)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10、学生是教育(de)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de)主体、是发展中(de)人.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de)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de)建立取决于教师(de)教育水平.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de)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de)双边活动.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de)(de)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de)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de)原则.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de)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de)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15、课程是学校教育(de)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de)蓝图.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1、两种对立(de)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2、教学(de)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常用(de)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de)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de)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de)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de)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de)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4、教学工作(de)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de)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de)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de)检查与评定.5、一节好课(de)基本要求:(1)教学目(de)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de)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de)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de)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de)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de)/顷序发展(de),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de)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de)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de)源泉和基础.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de)原则;知行统一(de)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e)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e)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de)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de)原则;教育影响(de)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0、马卡连柯(de)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e)原则.11、德育(de)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de)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13、班主任工作(de)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de)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de)了解方法.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de)中心环节.培养正确(de)集体舆论和优良(de)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de)重要标志之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e)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是人脑(de)机能,脑是心理(de)器官.人(de)心理(de)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de)映象.5、神经系统(de)基本活动方式——反射.6、意识是人(de)心理反映(de)最高形式.意识(de)基本特性:自觉(de)目(de)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de)两种信号系统(de)协同性.7、心理学科(de)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de)交叉学科.8、需要(de)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9、马斯洛(de)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de)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0、动机产生(de)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de)心理倾向.12、兴趣(de)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13、学习动机(de)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de)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de)积极性.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2、创设问题情境(de)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de)客观事物(de)个别属性(de)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de)客观事物(de)综合整体(de)反映.感觉是知觉(de)基础,知觉是感觉(de)整合.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de)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de),这些节律性(de)变化就是所谓(de)“生物钟”(de)机制.5、知觉(de)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6、注意(de)(de)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de)组织特性.7、注意(de)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de)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de)间接、概括(de)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de)两大基本特征.9、思维(de)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10、思维(de)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de)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de)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de)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de)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de)创新,每门学科(de)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de)创新,强调课程(de)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de)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de)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de)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de)整合,注重科学探究(de)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de)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de)应用.(5)课程评价(de)创新,提出了发展性(de)评价观,侧重学生(de)全面发展,关注教师(de)成长.(6)课程管理(de)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基础教育(de)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de)核心环节.4、为了学生(de)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de)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de)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de)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de)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de)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de)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de)个性发展,尊重学生(de)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de)价值观.新课程(de)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de)发展.5、新课程(de)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de)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de)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de)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de)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de)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de)三个原则.6、新课程(de)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de)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de)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de)比重,将10%一12%(de)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de)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de)类型结构.7、新课程(de)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de)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de)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de)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de)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de)合理应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七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de)主角转向“平等中(de)首席”.交往(de)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de)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2、新课程提倡(de)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de)那种单纯接受式(de)学习方式.3、新课程(de)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de)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de)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4、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de)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de)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de)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de)原则.5、教师要成为课程(de)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6、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de)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e)培养.7、新课程(de)核心理念:以学生(de)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de)发展,为了中华民族(de)振兴.8、素质教育(de)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9、新课程(de)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11、新型(de)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de)途径——师生间(de)双向交流.12、改变原有单一、被动(de)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de)多样化(de)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de)核心任务.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de)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1、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5、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6、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9、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10、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