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一剪梅》教案及反思

高二《一剪梅》教案及反思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伴随着片片飘零的黄叶来临,萧瑟的秋风、西坠的斜阳、兼有梧桐的细雨共同铺成一张凄楚迷离的画卷,忧伤而令人神往我在每一个季节仰望秋天,我在每一个秋天沉醉怀想我总情不自禁地把李清照与秋天连在一起,与愁绪连在一起,或许她本来就是愁绪的化身吧,她的生命因有了愁绪和残缺而有了令人心悸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剪梅》,穿越历史的尘烟陪同这位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一起咀嚼她的愁情二、词作赏析1、教师范读,融入词中2、把握词的基调后,集体诵读3、师生共同想象品味三、比较阅读那么今天我们这堂课对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比较阅读课就做个尝试,搞个实验,我们反其道而行,从对两首词的细致品读,看看我们能不能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赏析去领会词内外的意蕴1、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明确:同: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李清照艺术主张:诗庄词媚,诗如《夏日绝句》)②节令上:秋天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2、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十分相近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花:《一剪梅》――“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流”“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本是秋令之花,令人伤感,虽然满院盛开,可由于自己憔悴瘦损,也没有心情去摘花赏花花向来喻女子,此处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一》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雁:《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说“谁寄”,即是无人寄也――相思之情《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一》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②《一剪梅》和《声声慢》中还有哪些意象传达了词人这种凄苦的心境?“三杯两盏淡酒”――喝酒的不经意;喝酒毫无心绪;所以感觉无味;借酒浇愁愁更愁“晚来风急”――心境的凄冷“独守窗儿”――无聊寂寞、度日如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而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淒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细雨绵密不断,而愁苦也就络绎不绝小结:所有意象,无一不是生愁、牵愁、助愁的,可以说是触处成愁:薄酒浇愁,淡而无味;晚风劲吹,心境凄冷;征雁南飞,离人伤逝;黄花憔悴,飘零沦落;独守窗儿,度日如年;雨打梧桐,更添愁苦通篇写“愁”,而除结句点明之外,全用所见抽感意象来渲染愁情,有“一重未了一重添”之势(2)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李清照《一剪梅》标准教案引导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么细腻优美的诗句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它是李清照的作品,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因战乱失散,故而有此作,这首词可谓真挚感人,历来是考试中的重点。

作为语文老师,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呢?《一剪梅》标准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步骤:一、导入:1、请大家听一首歌(《月满西楼》),请注意倾听里面的歌词。

2、这首歌大家熟悉吗歌名是什么里面的歌词来自宋代一位著名女词人的词《一剪梅》。

二、作者简介同学们对于李清照了解有多少呢?让学生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明确: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初中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还记得吗(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当年她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三、吟诵诗文,品味音韵吟诵是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第一步,到底李清照在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呢?下面就让我们先一起来齐读。

1、师生齐读词文。

正字音:簟、裳2、这首词当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相思之愁。

3、应该用怎样的一种语气语调来朗读呢?缓慢、悠长。

我们来试读。

4、教师范读,希望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读。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教案:一剪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感悟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朗读感悟(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剪梅》,品味诗文的语言和节奏。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背诵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背诵《一剪梅》,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春天的美景诗人的喜爱与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春天景色,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答案:诗中的春天景色美丽动人,有桃花、春风、绿草等。

我对春天的感受是温暖、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刻,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但在感悟诗中的意象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词,这首词是李清照创作于宋代北宋淳熙五年(1178年),以虚实相间的写法展现了女子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哀痛之情。

这首词既有清新唯美的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背景和深刻思考的社会议题。

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的特点,掌握本词的内容、艺术方法和主旨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批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内容;2.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和主题;3.培养学生以古代词作为对象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把握词的艺术方法,并能在具体词句中找到运用的实例;2.理解并总结本首词的主题思想;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文学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导入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以及他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Step 2:学习背景与内容(10分钟)讲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Step 3:词的艺术方法(20分钟)通过解析《一剪梅》的词句,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艺术方法,如意境的创设、比喻的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Step 4:词的主题思想(15分钟)分析《一剪梅》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词的内容和表达中找到主题思想的线索,并进行总结和讨论。

Step 5:欣赏与鉴赏(15分钟)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的原唱和现代演绎版本,引导学生感受词的美和艺术的魅力,加深对该词的理解与感受。

Step 6:词作创作(15分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以《一剪梅》为题材,进行个人创作。

Step 7: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分享和评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他人作品的独到见解与批评。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教案名称:《一剪梅》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一剪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提高对传统戏曲的理解和表演技能;3. 开拓学生的艺术眼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备好《一剪梅》的视频资源或音频资源;2. 准备一些梅花图片或手工制作的梅花道具;3. 准备一些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4. 准备白纸和彩色笔。

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1. 引入:播放《一剪梅》的视频片段或音频,并询问学生是否听过、看过或了解这个故事。

2. 回答问题:指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一剪梅》是哪个地方的传统戏曲?- 《一剪梅》讲述了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有哪些特色或情节?3. 解释:简要解释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一剪梅》的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学唱《一剪梅》的主题曲1. 播放《一剪梅》的主题曲,并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和音调哼唱。

2. 分组合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合唱主题曲的不同部分,然后全班一起合唱。

活动三:制作梅花道具并表演1. 分组制作梅花道具: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用白纸和彩色笔制作梅花道具。

2. 分组表演《一剪梅》的片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和编排《一剪梅》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运用梅花道具和动作来表演。

活动四:学习传统乐器演奏1. 介绍几种中国传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

2. 邀请乐器演奏家到班级进行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奏一段简单的曲子。

活动五:演唱和合奏1. 演唱《一剪梅》主题曲,并邀请部分学生以梅花道具和动作进行表演。

2. 学生自由选择传统乐器进行合奏或演奏《一剪梅》的伴奏。

活动六:欣赏和评价1. 听一段精彩的《一剪梅》演唱现场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表演的技巧和艺术表达。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讨论各个表演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戏曲演出,增加对传统戏曲的理解和了解;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戏曲的历史和发展,并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3.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戏曲相关的比赛或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才艺和表演能力。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 品味诗歌语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 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 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 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 情满怀。
在每次课堂或小组讨论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
足,提供改进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
0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
生的学习需求。
鼓励互动交流
03
鼓励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
的学习和进步。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教学经验,提炼教学智慧
1 2 3
深入解读文本 通过对《一剪梅》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词 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 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关注学生需求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对比阅读
将《一剪梅》与其他表达相思之情的 诗词进行对比阅读,如李白的《长相 思》、李商隐的《无题》等,体会不 同作者表达相思之情的异同。
仿写练习
选取一种表达相思之情的意象(如柳、 月、雁等),仿照《一剪梅》的句式和 韵脚,写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小诗。
04 学生活动设计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这是李清照《一剪梅》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供参考学习【教材分析】《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

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 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1. 生活中的李清照书香门第家庭富裕婚姻幸福美满父母呵护2. 理想中的李清照充满希望充满激情能充分享受生活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

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1. 生活中的李清照经济困顿颠沛流离家庭生活也很不幸2. 理想中的李清照看不到希望缺少生活的勇气3. 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 )中看出来: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 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

读过这些,眼前自然会出现满脸沧桑、皮肤泥黑的老妇人形象。

四、结合上面讲述,板书前期:生活优裕贵妇人形象哀愁而甜美后期:处境艰难老妇人形象哀伤而绝望五、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再来学习《一剪梅》1. 学生齐声诵读这首词并告诉学生体会词中感情。

一剪梅教案范文2

一剪梅教案范文2

一剪梅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剪梅》的基本词牌格律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如爱国情怀、爱情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

(2)诗词的意境分析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2)诗词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词,解释生僻字词。

(3)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3.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诗词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词分析和修辞手法鉴赏方面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诗词情感的认同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剪梅》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古代词牌格律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词相关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中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体会诗人的情感。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

2. 针对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领会诗人的用词巧妙。

3. 通过分析诗词的结构,让学生了解词牌的格式和特点。

2023年最新的李清照《一剪梅》全文3篇

2023年最新的李清照《一剪梅》全文3篇

2023年最新的李清照《一剪梅》全文3篇《一剪梅》教案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

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

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李清照作品清理典雅的艺术风格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把握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难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四、教学媒体设计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

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接下来显示李清照的有关材料,进一步加强认识。

第二阶段,播放朗诵视频《一剪梅》,同时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有关问题。

第三阶段,显示作品,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词句。

第四阶段,拓展阅读,总结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

第五阶段,播放《月满西楼》,在唯美的画面与歌声中结束课程。

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课时:1课时授课教师:何梦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李清照作品的意象意境,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解读文句,品味意境,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歌曲导入费玉清《一剪梅》一、交流感知作者简介1、作者:朝代:号:2、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之说,被后人称为“”。

代表作、等;著有、等。

题目解析《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

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

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二、研读共品1、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试在词中找出“词眼”以及主旨句。

3、作者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写愁绪的?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

三、互助释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这里的情指什么情2、“无计可消除”能表明情的什么程度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写法是什么化无形为有形,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才下、却上:化无形为有形––相思之情无法排遣四、总结提高上片主要写,下片为主,全词主要抒写。

五、巩固拓展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六、布置作Array业你能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吗?七、课后反思:。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品味《一剪梅》的语言艺术,体会其意境之美。

3、指导学生掌握词的诵读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赏析词的语言特色,如叠词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词人情感的含蓄与深沉。

理解词中“闲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以细腻的情感、婉约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词作,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经典词作《一剪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一剪梅》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

独守空闺的李清照,借这首词抒发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三)朗读词作,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3、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词句赏析1、“红藕香残玉簟秋”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明确:“红藕香残”写荷花凋谢,“玉簟秋”写竹席透出秋的凉意,描绘了一幅冷清、萧瑟的秋景图,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提问:词人为何要“独上兰舟”?讨论后明确:“独上兰舟”可能是想排遣心中的寂寞和思念,但结果却是“愁更愁”。

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让学生想象:词人在等待书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充满期待和焦急。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李清照《一剪梅》教案及阅读训练「篇一」教学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2、掌握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1、经典阐释法;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 作者介绍→ 词体介绍→ 字词释音、释义→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课堂小结→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

(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

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

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 李清照 教案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一剪梅》,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理解李清照的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一剪梅》的诗意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并准确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剪梅》李清照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或播放一段与梅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梅花的兴趣和好奇,为学习《一剪梅》做铺垫。

2. 欣赏诗歌(10分钟)播放朗读《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进行诗歌的解读,重点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诗意(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中的梅花是什么意象?-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4. 表达情感(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梅花的情感和体验。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以及她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一剪梅》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小组创作诗歌,评价其表达情感和文学创作能力。

六、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教案标题:一剪梅教案目标:1. 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一剪梅”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学习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了解一剪梅的起源和演变历史。

2. 学习一剪梅的基本舞蹈动作和形态。

3. 练习一剪梅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一剪梅的音乐和舞蹈录像资料。

2.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 舞蹈练习场地和镜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了解一剪梅的起源和演变历史1. 通过投影仪播放一剪梅的演出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一剪梅的形式和特点。

2. 跟学生一起讨论一剪梅的起源和演变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一剪梅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课:学习一剪梅的基本舞蹈动作和形态1.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和观摩,学习一剪梅的基本舞蹈动作,包括手势、身段和步法等。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搭档,帮助彼此纠正动作和形态。

第三课:练习一剪梅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音乐和舞蹈,理解一剪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分组练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和表演,展现出一剪梅的独特魅力。

第四课:整合和展示一剪梅的学习成果1.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准备一段一剪梅的表演。

2. 让学生在指导下彩排和完善表演,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呈现出优秀的表演水平。

3. 在班级或学校进行一次一剪梅表演展示,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舞蹈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反馈,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

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更多的一剪梅演出,增加他们对一剪梅舞蹈形式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尝试将一剪梅与不同的音乐和元素结合,展现出个人的创意和风格。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一剪梅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练习和表演一剪梅,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4.能够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教学难点:《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李清照的相关视频或者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词曲1.教师播放《一剪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曲,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3.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 学习词意1.教师让学生阅读《一剪梅》的词意,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2.教师讲解《一剪梅》的词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环节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词;2.学生可以参考《一剪梅》的词曲和意境,但不得抄袭。

5. 总结回顾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词,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艺术特点;2.学生能否掌握《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3.学生能否朗读《一剪梅》并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4.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教学过程也比较简单,但是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一剪梅》的词意和词曲。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朗读、分析等。

同时,在创作环节,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一剪梅》(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花飘水流: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一种、两处: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无计可消除:——情之深、重!}揭示主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名句)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3、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生发言,教师小结:好在关联词“才……却”:前轻后重,无法排遣比较“才……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刚……又”(刚考完数学,又要考语文):前后并举同等提示:写作一得——说话作文要力求炼字炼意小结——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4、诵读指导: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案
马文娟
教学目的: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
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

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四、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什么内容?
上阙:绘景下阙:抒情
2、这首词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写愁绪?
明确: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3、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并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愁绪的。

明确:红藕玉簟雁月花水
字空回,锦书难托。

感叹明月自满,人未团圆。

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相思之情都萦绕于词人心头。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
3、“花自飘零水自流”本是秋天常见的景物,词人为什么对此格外敏感?分析“花”与“水”两个意象。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结:“花”意象:人生、青春、年华“流水”:时光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触动了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之感。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词人在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夫妻恩爱,互相关怀、信任,两心如一,心心相印。

5、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明确:这相思,这离愁无法消除,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对“愁”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的“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

小结: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美;把握意象,想象画面,鉴赏意境美;
六、背诵本词
七、行飞花令:“愁”
八、布置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这首词扩写成350字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
境美情浓
荷陨香消图
独泛兰舟图“闲愁”
雁回满月图
落花流水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