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公开课 教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诗词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
2.理解《一剪梅》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电子媒体设备2.《一剪梅》的诗词原文3.背景介绍材料4.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5.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材料三、教学过程:引入:1.展示一幅描绘梅花的图画,并引导学生谈论梅花的特点和意象。
2.播放《一剪梅》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3.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一剪梅》的兴趣。
主体:1.教师朗读《一剪梅》的诗词原文,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对于梅花和李清照的理解。
3.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于梅花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4.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一剪梅》,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5.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分组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并表达《一剪梅》中的情感和意境。
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中对于梅花意象的运用,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2.展示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梅花形象,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论。
3.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绘画作品,表达对于梅花的理解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2.评估学生的自由朗读和表演情感表达是否能贴切地传达《一剪梅》的意境。
3.评价学生创作作品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加深对于她的了解和欣赏。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相似意境的古典诗词作品,扩展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欣赏《一剪梅》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并通过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拓展学生对于梅花意象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一剪梅》教案范例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范例引言: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一剪梅》教案范例(一)【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文学创作的密切关系。
2、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通过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探究【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当我们偶然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二、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
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词风大变,转为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三、吟咏词韵:明确:《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
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公开课说课稿
《一剪梅》公开课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桃花、李花和春风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一剪梅》。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 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一剪梅》。
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学会通过诗文描绘画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画笔和颜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
提问: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特点吗?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一剪梅》,注意停顿和语气。
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3. 诗文解析:解释诗文中的生字词,解析诗句的含义。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 画面描绘: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描绘诗中的画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5.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一剪梅》,提醒学生注意语气和表情。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默写《一剪梅》并阐述自己喜欢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板书诗句《一剪梅》,并在旁边标注重点字词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向家人和朋友介绍《一剪梅》的诗意。
2. 作业答案:《一剪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桃花、李花和春风等自然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一剪梅》的诗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在画面描绘环节,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该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挚爱的深厚情感。
教学时,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的意境美。
2. 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学习词的格律知识,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中的意境美。
难点: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相关资料图片、词谱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宋代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古代生活的景象,为学习李清照的词作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词中的意境美。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词人的情感。
4. 讲解词谱:讲解词的格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背诵课文,进行词的创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一剪梅梅花象征思念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一剪梅》的意境,创作一首小词。
答案:略2. 题目:请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挑选一首进行鉴赏。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程度较高,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较好地体会了词中的意境美。
但在词的创作练习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邀请专家进行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剪梅》。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一剪梅》。
课文描绘了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次别离,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离别时的哀愁。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念。
6.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课文朗读录音,模仿语气、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梅花爱情离别哀愁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和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邀请家长参与课后阅读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李清照《一剪梅》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李清照《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分析诗歌的结构及意象;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4.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李清照的简介、《一剪梅》的诗歌原文和翻译;2.学习资料:相关文学批评材料和解读,以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笔记本或复印机:用于分发相关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为学生介绍李清照,并简要介绍了《一剪梅》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李清照了解多少?你对《一剪梅》有什么了解或感受?2.解析诗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析《一剪梅》的结构和意象。
教师可给学生一些引导问题,例如:诗歌的行数和押韵方式是什么?诗歌中有哪些关键词和意象?这些意象为什么重要?3.分组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的解析和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一剪梅》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学习扩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解读。
可以使用课件展示相关资料,或者分发相关文章给学生阅读。
学生借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一剪梅》诗歌的内涵,并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个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总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学习,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独立查找其他作品,并进行类似的分析与讨论。
可以选择其他李清照的作品,或者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
2.通过背诵和朗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学生写作比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或者短文。
4.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比较分析《一剪梅》的风格和主题。
《一剪梅》教案三篇
《一剪梅》教案三篇《一剪梅》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剪梅》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体会和理解《一剪梅》中的情感。
3.能够初步感受古典戏曲艺术的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剪梅》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辨识并感受《一剪梅》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古典戏曲的美之所在。
四、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2.相应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学生需要一些纸笔,用于写下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导入 (10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片段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故事的氛围,激发学生对《一剪梅》的好奇心和兴趣。
Step 2: 欣赏《一剪梅》 (25分钟)1.播放录制好的《一剪梅》音视频材料。
让学生仔细聆听、观看。
2.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剧情、角色关系以及情感表达。
Step 3: 分组讨论 (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从剧情、人物、意义等方面讨论《一剪梅》。
2.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让全班进行分享。
Step 4: 思考问题 (10分钟)教师提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加深对《一剪梅》的理解:1.《一剪梅》的主题是什么?2.你认为《一剪梅》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题?3.你对《一剪梅》中的人物角色有什么感受?Step 5: 表达感受 (15分钟)1.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对《一剪梅》的感受,可以是文字、画面或简短的诗句。
2.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Step 6: 总结反思 (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择其他古典戏曲进行欣赏,扩展对古典戏曲艺术的认知。
2.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剧本创作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收集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一剪梅》的剧情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对古典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授课
《一剪梅》是一首中国古典民歌,曲调悠,歌词优美动人,流传至今,广受人们喜爱。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们常常选择这首歌曲进行教学,通过学习从中体味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
而在这次授课中,我们采用了《一剪梅》优质课教案,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教师备课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准备的内容有很多,包括歌曲本身的资料、教案的制定、教学辅助资料等。
在准备歌曲资料时,教师需要了解歌曲的来源、演唱者、演唱情况等,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将学习顺序和步骤合理安排,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资料,如图片、动图、视频等,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说明学习内容。
二、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将学生分组,每组将有一名代表来表演《一剪梅》歌曲,其他成员需要在课前进行歌曲的预习,了解歌曲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识。
2.引入环节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一剪梅》这首歌曲,并向学生介绍它的特点、来源、趣味等。
3.歌曲演唱教师将《一剪梅》这首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民歌的魅力。
4.深入分析歌曲在学生们完成歌曲初步学习之后,教师会深入分析歌曲,为学生讲解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从中感受和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髓。
5.唐诗赏析在课程中,教师会介绍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与学生们分享《一剪梅》中的唐诗原文以及其翻译。
从中体会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6.分组展示与评价在学生完成歌曲学习和文化知识传授之后,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将在课堂上表演们所学会的歌曲,并陈述自己的学习收获。
同时,学生们也要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
三、教学实践在这次授课中,师生们积极参与,互动性强,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如唱、说、听和理解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大量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也得到了极大地调动。
从学习效果上看,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剪梅》这首歌曲,还通过深入分析歌词,领悟到了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
《一剪梅》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生自我背景、意象、意境及语言艺术有
了较深入的理解。
学习困难与问题
部分学生反映对词中某些意象和 表达技巧的理解不够透彻,需要
进一步加强阅读和鉴赏训练。
学习收获与感悟
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本课学习, 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还提升 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一剪梅》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介绍了词牌名“一剪梅”的来源及李清照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创作背景。
词的意象与意境
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红藕”“玉簟”等,引导学生体会词中表达的孤独、寂寞之情 及相思之苦。
词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讲解了李清照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叠词、押韵等表现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 感染力。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受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讨论对《一剪梅》这首词的理解和感 受。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体会。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对其 发言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形成 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讨论。
朗诵分享
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或朗诵 作品。可以邀请若干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或者将 学生的作品制作成课件或展板进行展示。
互动交流
在分享交流环节,鼓励学生们相互点评、讨论和提问。通 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们对彼此作品的了解和欣赏,同时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05
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过程,体验诗歌意境
01
选定角色
学生自愿报名或由教师指定,分别扮演李清照等诗人。其他学生作为观
《一剪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一剪梅》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剪梅》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验;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词汇;4.能够正确朗读和解析诗歌,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背景知识:介绍明代文学,以及著名文学家杨慎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鉴赏《一剪梅》:进行整首诗的分析,从词语及用词的精准、形象、富有变化的语言、清新脱俗的风格等方面讲述。
3.诗歌知识:介绍诗歌的特点及韵律,学习知识点比如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
4.表达技巧:学习如何选择词汇、造句并进行正确朗读和解析,运用所学的诗歌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交流、讨论、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兴趣。
2.归纳总结法:针对诗歌的韵律、词汇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3.听说读写并重法: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提高,既要注重朗读和写作的技巧,也要注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步骤1.导入课程:通过问答或分享绕开杨慎生平及明代文学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此的兴趣。
2.学习诗歌:模拟学生的理解和解析《一剪梅》的过程,并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答案,从而准确解析全诗。
3.学习诗歌知识:通过比较,总结、归纳诗歌韵律、起名法、偏正关系、象征等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运用诗歌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词语选择、造句、发音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诗歌,如有效听朗读对的地正,平仄感等。
5.课程总结:总结全课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和课程目标。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自主完成作业并分享自己对于《一剪梅》的理解。
2.作业评价:课后练习占评价的一定比例,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学生情况,并对行为和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通过对《一剪梅》的教学,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汉语语言的技巧。
一剪梅 教案
一剪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一剪梅》这首古琴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通过演奏《一剪梅》,提高学生对古琴音韵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一剪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一剪梅》的曲调和曲谱。
3.演奏《一剪梅》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一剪梅》的出处和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曲调和曲谱(15分钟)让学生听一段《一剪梅》的录音,引导他们感受曲调的美妙。
教授学生基本的琴弦按法和琴符表示方法,让他们理解曲谱中的音符及其含义。
逐步指导学生乐器演奏技巧,帮助他们掌握曲谱的演奏要点。
3.教学练习(15分钟)让学生按照曲谱练习演奏《一剪梅》,注意琴弦按法和琴指的正确位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辅助练习和技巧建议。
4.表演与欣赏(15分钟)让学生在全班面前轮流表演《一剪梅》,并鼓励其他同学用掌声鼓励和赞赏。
组织学生们共同欣赏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演奏表演,提供对音乐表现的反馈和评价。
5.拓展延伸(10分钟)邀请学生展示其他古琴歌曲或其他乐器的表演,扩大学生对古琴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古琴爱好者群体,探索和分享更多的古琴音乐资源和经验。
四、教学资源1.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2.古琴曲《一剪梅》的录音。
3.古琴乐谱《一剪梅》。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听取学生对《一剪梅》曲调和演奏技巧的理解和意见。
3.评价学生的演奏表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激发他们对古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在演奏中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欣赏和赞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剪梅》教案5篇
《一剪梅》教案《一剪梅》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剪梅》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剪梅》教案篇1教学目的: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诗豪等一大批杰出诗人的存在,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它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它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二、知人论世: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述说他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包括生平及有关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小结明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
擅用白描,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后人对她的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清照已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轶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2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一剪梅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一剪梅优秀教案一剪梅是中国传统戏曲曲子,也是中国传统古筝曲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演绎而广受喜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优秀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奏这首曲子。
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设计。
教案名称:一剪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2.掌握一剪梅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音乐基本知识: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特点。
2.演奏技巧: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
3.演奏表现: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4.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设计合适的合奏编排。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一剪梅的音频,并提问学生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然后简要介绍一剪梅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学习:教师讲解一剪梅的曲调结构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曲子的整体结构和乐曲形态。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的命名、音程的概念等,以便后续的演奏技巧训练。
3.技巧训练:教师示范手指的正确运动和琴弦的轻拨技巧,并提醒学生注意手部姿势的正确性和手指的灵活性。
随后,教师通过多次练习,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帮助学生解决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表现训练:教师以情感传递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音色和节奏的变化,表达曲子中的情感。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听辨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
5.合奏编排:根据学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构思,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合奏编排。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奏练习,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完善合奏演奏的技巧和表现。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和听辨训练的反馈,评估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剪梅》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剪梅》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剪梅》公开课教学设计引导语:《一剪梅》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公开课《一剪梅》教学设计,希望对备课的老师们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1、体会李清照词中思想感情2、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3、背诵李清照的主要诗作二、教学设想1、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个作家的诗词,总结出诗人的艺术风格2、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3、要让学生快速背诵,尤其要在课堂上完成背诵要求,养成良好的背诵习惯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音乐MTV安雯唱的《月满西楼》,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本词的情感。
淡淡的忧伤二、背诵这首词三、赏析这首词1、让学生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的相思之情2、引导学生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先借意象:秋季,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云中锦书,飘零的花,自流的水,最后直接抒情:无计可消除四、扩展阅读1.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两首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补充阅读: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 总结词风真挚细腻,深婉动人,语言清新典雅,浅易自然。
多写个人遭遇,心灵深处的“愁”,而这些愁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的。
一剪梅教案公开课(2024)
分享自己阅读《一剪梅》的心 得体会,包括对该诗的理解、 感受、启发等方面的分享。
2024/1/29
交流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经验 和体会,如如何寻找灵感、如 何锤炼语言、如何塑造人物形 象等。
互相点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促进彼此的创作水平 和能力的提高。
26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Chapter
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一 剪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等,如何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表达。
讨论如何将《一剪梅》的意境和情感 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提升自己的文 学创作水平。
分享个人对诗中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更好地欣赏 该诗。
2024/1/29
25
分享交流:我的阅读心得和创作体验
点评与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 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朗诵水平。
14
04
诗词创作实践指导
Chapter
2024/1/29
15
创作灵感来源探讨
01
02
03
自然景观
引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 灵感,如观察季节变化、 山水风光等。
2024/1/29
一剪梅教案公开课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 诗词创作实践指导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观探讨 • 课堂互动环节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2024/1/29
3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一剪梅》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过程 。 帮助学生掌握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一剪梅教案设计
一剪梅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一剪梅》诗词的理解和朗读•教学目标:–理解《一剪梅》诗词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一剪梅》诗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时间:2个课时二、教学准备•课文:《一剪梅》•多媒体设备:电子屏幕或投影仪•音频设备:音响或音箱•教具:课件、黑板、彩色粉笔、画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与导入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梅花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梅花的认识和感受。
2. 诗词介绍•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一剪梅》的诗词,指导学生阅读,并解释生字词。
3. 诗词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与他们一起讨论:–诗词中的“一剪梅”指的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义?–诗人通过描述“一剪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分组讨论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解释和辩证。
4. 诗词朗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引导学生跟读。
•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问题,复习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模仿创作•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一剪梅》的格调和味道,组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创作类似的诗词。
3. 诗词评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诗词,并帮助他们分析和改进。
•同学们可以相互评析,激发彼此的创意和灵感。
4. 总结与展示•教师进行课程总结,强调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的重要性。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习《一剪梅》诗词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相关的诗词或画梅花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一剪梅》诗词为核心,通过导入课、诗词介绍、理解解读、朗读、模仿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剪梅教案
一剪梅教案教案:一剪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一剪梅》。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
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感悟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一剪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4. 朗读感悟(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剪梅》,品味诗文的语言和节奏。
学生体会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背诵练习(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背诵《一剪梅》,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剪梅春天的美景诗人的喜爱与赞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春天景色,并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 答案:诗中的春天景色美丽动人,有桃花、春风、绿草等。
我对春天的感受是温暖、生机勃勃,让人心情愉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一剪梅》的理解和感悟较为深刻,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但在感悟诗中的意象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评意象,感受意境,感受李清照词作细腻深婉的风格
2、背诵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
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感受诗歌作品的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借物抒情、融情入景等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词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词人炼字炼句技巧及诗歌意境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为有诗仙、诗圣、诗鬼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出现,中国的诗歌到唐代已经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于是宋代文人独辟蹊径,创制、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使得诗人的情感抒发有了更多的空间。
提到宋词,我们会想到苏轼、辛弃疾,但我们也不得不想到一位杰出的女性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她以其细腻深婉的词风给被男性话语占据的中国诗歌史带来了一份女子独有的细腻与灵气。
在初高中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李清照的诗词,请大家回顾一下。
(生:《如梦令》二首、《醉花阴》、《武陵春》、《声声慢》、《夏日绝句》等)在这些词作中,我们发现,李清照工于造语,善于推陈出新,善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来表达情感、营造意境,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俗、
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另一首婉约词作《一剪梅》,感受李清照的女儿情怀。
二、知人论世
1.知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闺中生活,风格婉转轻快,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痛后,后期词作常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凄凉。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2.论世:元代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缡(lí,古代妇女出嫁时所系的佩巾)未久,明诚即负笈(jí,书箱)远游。
易安殊(很、特别)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从这里看,这首词是一首闺情词,主要表达的就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三、深情吟咏,感受词作的音韵美
1.请一位学生范读,教师点拨:单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应读得轻快短促,这样音韵美就更突出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学生齐读
问题设计:在朗读过程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大家想想,这首词的音韵美得益于哪些方面呢?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四、理解诗意,赏析意象,感受意境美
1.诗意解读,学生展示预习时根据预习修改的短文。
2.概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
明确:
词眼:闲愁——甜蜜的相思之愁
①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抒胸臆
3.赏析上阕
①《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这一句“精秀绝伦”在哪里?请大家结合意象和诗歌主旨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
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花落也有红颜易老,青春易逝之意。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看似平淡无奇,却有一股吞梅嚼雪的不食人间烟火之气。
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然天寒,为何还要解去“罗裳”?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情调欢快,这里的一个“独”字,你能品出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心中愁重,哪怕轻如蝉翼的罗衣都显得沉重,易安有词为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尽管天气寒凉,但词人只恐“兰舟”承载不了这份浓愁吧。
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愁上加愁。
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桨,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回忆,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你在这句中见到哪些我们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一句营造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明确:意象分析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
象征思念。
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
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回雁——鸿雁传书
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月满——千里明月寄相思(反衬、乐景写哀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此句中运用的所有意象都与相思有关,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看似处处写景,实则字字言情。
4.小结上阕
上阕侧重写闺中独居生活,夏末秋初,易安欲泛舟解愁,却见残荷雁字,月满西楼,心中倍加愁闷。
寂寞相思苦,可知一二矣。
5.赏析下阕
①你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能感受怎样的情感?这一句你觉得用的最妙的是哪个字?明确: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
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
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花、流水以自在之态,显出词人的孤单与无奈。
在这里,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
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②既然是“一种相思”,为何又说“两处闲愁”?
明确:这两句直接抒发相思之情。
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
这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所以,尽管有“愁”,仍带着丝丝的甜蜜。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都说李清照工于造语,这样的化用是否合理?请尝试分析李清照的匠心独运之处。
明确: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
也可见之前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解愁。
可是最后却愈加深重。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下——”:李清照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才——却——”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不可见的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遐想。
6.小结下阕
“斩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词人越是想要纾解这份相思的愁苦,就越深陷其中,但词人自知与夫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这份愁语总带着些甜蜜,语浅情深,令人动容。
五、总结全词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
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李清照不愧为婉约词之正宗!
六、背诵全词,再品深情。
七、聆听《月满西楼》,结束课程。
八、布置作业结合李清照的生平遭际及创作,写一篇题为“乱世中的美神”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