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许多学生在高考中经常遇到的考点之一。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虽然看似简单,但涉及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黄土高原的起源、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黄土的起源黄土是由风力作用和流水冲刷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
在地质漫长的岁月中,黄土的形成经历了风蚀、流砂、冲刷等一系列过程。
这些过程中,黄土中的矿物质颗粒逐渐被风力或水力带走,而较重的粘土颗粒则被搁积下来,形成了现在的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有丘陵、低山和台地等。
由于黄土具有较强的侵蚀和侵蚀抬升能力,所以黄土高原的地势起伏较大。
丘陵由于地势较低而形成,而低山和台地,则是由于地势相对较高而形成。
这些地貌特征使黄土高原成为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三、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然而,黄土高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由于黄土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导致黄土高原的土地容易受到水、风等自然力量的侵蚀。
同时,长时间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加剧了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
土地草皮变薄、土壤疏松、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威胁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四、黄土高原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植被恢复与保护工程,重点加强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
其次是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此外,政府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黄土高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五、黄土高原的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护黄土高原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黄土高原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探索出更加科学可行的保护措施。
同时,我们也要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在黄土高原的农田中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增强土壤肥力和水质条件,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黄土高原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地理区域,在高考中经常作为知识点出现。
黄土高原地貌
黄土高原地貌一、简介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川盆地的一个地貌单位,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部,东临巴蜀山地,西隔长宁河与偏南山及宜宾低山相望,南与云南陆良、石林相连,北至四川华蓥山隔屏山。
二、形成过程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是由于亿万年以来的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大量岩石和土壤被剥离并被冲刷到了各个地方。
同时,气候变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季风的作用下,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和沉积。
三、地貌特点1. 地势平缓黄土高原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的山地和高地。
这是由于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导致的结果。
2. 黄土丘陵黄土高原地貌以黄土丘陵为主要特点,这是因为黄土在充分干燥的条件下,会形成坚硬的土体,在河流冲刷的作用下,会形成各种不同规模的丘陵。
3. 河谷地貌黄土高原地貌中还存在着一些河谷地貌,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河流冲刷和侵蚀形成的。
这些河谷地貌具有狭长而深刻的特点。
4. 沉积平原黄土高原地区还有一些较为平坦的沉积平原地貌,这是由于古代大河冲积、冰川退缩、湖泊堆积等过程形成的。
四、环境问题黄土高原地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由于长期的农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水分严重缺乏,土地退化严重。
同时,水土流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黄土被冲刷到河流中,造成了河道淤积和水域富营养化。
五、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修建防护林、植被恢复等措施。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
再次,加强农业生态建设,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等技术。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六、经济利用黄土高原地域的地貌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
首先,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盐等。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黄土高原的知识点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黄土储备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质特征、气候特征、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区系、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黄土高原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省区,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土地面积的7%。
二、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位于中国板块东段断裂、隆升和沉积活动的边缘,受三大山系和黄土高原内部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黄土丘陵、盆地和高原。
三、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旱少雪,春、秋季温差大。
气候特征影响了该地区植被分布、土壤结构等。
四、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由黄色的淤泥状黄壤和灰色的粉状灰壤组成,土壤质地松散,易被风蚀、水蚀。
该地区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水分含量不足,土地肥力差。
五、植被特征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多样,由林、草、灌丛、荒漠等不同类型组成。
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荒漠化和沙化现象。
黄土高原的植被结构也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六、生物区系黄土高原的生物区系种类较多,有大量的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而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七、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水土保持已成为该地区的头等大事。
原本缺水缺土的黄土高原如今,被称为全国最需要保护的区域之一。
水土保持突出问题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城市化的统筹协调。
以上就是关于黄土高原的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黄土高原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保护好黄土高原,减缓其生态环境的恶化,将会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要的贡献。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乌金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关中平原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北部、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中文名黄土高原外文名Loess Plateau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偏北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别称乌金高原位置北纬34°~40°东经103°~114°范围晋、陕、甘、青、宁、豫等省区矿产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1基本简介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种,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川。
气候较为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余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了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巨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
高考黄土高原知识点汇总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具有浓厚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是高考地理科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黄土高原的形成、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汇总和解析,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黄土高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土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沉积、压实、风积和水蚀等多个环节。
1. 沉积过程: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曾是一片浅海,海底的沉积物形成了厚厚的黄土层。
2. 压实过程:随着地壳的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并受到岩石和土壤的压实作用,沉积的物质逐渐变成了黄土。
3. 风积过程:黄土高原地处内陆,风力较大。
细小的黄土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翻飞和聚集,形成了黄土高原的特有地貌。
4. 水蚀过程:在某些地区,水的冲刷和侵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黄土高原的地貌更加多样化。
二、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地貌、水文和气候三个方面。
1. 地貌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貌以平缓丘陵和沟壑深切的塬地为主。
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给人一种波浪状的景观,被誉为“黄土马蹄”。
2. 水文特征: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水资源匮乏,大部分地下水属于矿泉水,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特征:黄土高原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干湿季节的对比。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均降水量较少。
三、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1. 植被覆盖:黄土高原由于历史上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植被覆盖严重破坏。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土壤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但也容易流失。
土壤保护是保障地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大力实施梯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黄土高原
水文特征
陕西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主 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洛河、延河、无定河及窟野河等。河水 主要来源于降水,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平原谷地少。 因此,径流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减少,山区大于原区谷地。陕西黄土高原 位于大陆腹地,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源短缺。由于季风气 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分配不均。因此,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大, 径流的年内分配集中,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以上,甚至集中于几 场大暴雨中,形成丰水年雨涝洪灾,少水年干旱缺水。陕西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水旱灾害频繁。陕西黄土 高原地表水的天然水质是良好的,大部分地区属重碳酸盐水,矿化度低,适 宜于工农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唯在定边西北部、芦河及大理河上游、洛河 上游等地有小范围的氯化物水及硫酸盐水,矿化度大,不宜于灌溉饮用。陕 西黄土高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高原北部边缘的风沙滩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在广大的黄土区及丘陵山区地下水非常贫乏。城市工业排放大量的污水、 废水,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源污染日趋严重。延河及渭河 某些河段的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坏,生物绝迹,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护水源、保护 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人文风俗
民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黄河儿女最通俗的 词汇和最亮丽的激 情。她是我们黄土地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陕北民歌她 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土气、大气、美气一土得掉渣、大得雄奇、美的撩人。这种 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渲泄黄钟大吕之势。 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无论是 站在重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者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 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 人们忧愁唱曲子。”实际上,陕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民歌。陕北,是民歌的世界, 民歌的海洋。 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 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 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主。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 情节,还有细节描写。信天游(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叫“顺天游”,在神木府谷一 带叫“山曲”)是广泛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篇幅比较短小,是即兴创作的产物, 可以根据不同情景自由吟唱。如村民们下地干活,上山放羊,进林子砍柴,赶毛驴 拉煤炭,心有所感,便放开嗓子歌唱起来。它语言质朴,节奏明显,韵脚多变,一 般为两句体结构,上下句押韵,不隔句押韵。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础,上句主比 兴或写景状物,下句多主点意,虚实结合,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节奏鲜明, 韵脚和谐,抒情色彩浓。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豪放性格。它两句一段,段与段之间 可分可合,也可独立为一首,类似“散曲”。
黄土高原知识点
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
这个地理区域的土地质量很差,土壤多为黄色的黏土,缺乏养分和水分,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这里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被称为“荒漠化”地区。
但是,黄土高原也有很多特殊的地理和生态条件,这些条件孕育了不少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特色,成为了中国学生地理课程中的常见知识点。
第一,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黄土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非常独特,这可以从地形图上看出来。
整个黄土高原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形势,整个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山地和南部丘陵两个地形区域。
北部山地区域的海拔相对较高,地势比较险峻,而南部丘陵区域则相对平坦,适合种植作物。
除了以上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地质现象,例如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化的红黏灰岩、白云岩、菱镁矿等矿物质颗粒物质组成的,这些矿物质颗粒物质的平均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极易随风飘散,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黄风暴”现象。
第二,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也非常独特,有“三寒一热”和“四季不分明”之称。
这里的“三寒一热”指的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和多风,而“四季不分明”则是指干旱、紫外线强度大、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些气候条件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黄土高原还存在着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例如风沙暴、短暂强降雨、山洪等,这些灾害非常危险,往往会对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巨大损失。
第三,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
这里曾经孕育了不少古代文化和文明,例如夏朝和商朝就是在这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此外,黄土高原在中国史书上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丝绸之路”。
古代的丝绸之路经过黄土高原,这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唐代和宋代,黄土高原的文化也随着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了国内外。
同时,黄土高原的民俗文化也非常丰富,例如黄土高原的鼓舞、拉丁、刁谣、山歌等,这些民俗文化代表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场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土高原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是世 界上黄土分布 最广、最厚, 黄土地形类型 最多、规模最 宏大的地区。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塬:地表平坦,塬面周边有沟谷蚕食,被流水强 烈侵蚀后成为平梁。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梁:呈长条状高地, 被平行沟谷分割,可延绵几千 米。梁边常发生崩塌、滑坡等 地质灾害。
五、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 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 气等。 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已探 明储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煤 种齐全,品质优良,被称为 “乌金高原”。
主要煤炭基地
晋北、晋中、晋东、晋西、 神府、准格尔
乌金三角——晋陕蒙接壤地区 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 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 “乌金三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空区塌陷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严重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煤矿复垦
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水土流失,有效防止自然灾 害发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
综合治理的方法
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种草、 种树,建设水土保 持防护林体系;退 耕还林、还草,改 善生态环境和农业 生产条件。
工程措施:修建水 库、灌溉渠等水利 工程;坡耕地修梯 田、沟壑区打坝淤 地。
农业措施:改变牲 畜放养方式;改变 耕作方式。
沟坡披绿装
坡地变梯田
放养变圈养
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峁:被沟谷分割成穹状或馒头状的孤立黄土丘, 顶部浑圆,斜坡处较陡。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1. 简介黄土高原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地貌单位,主要位于华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山东等六个省份,总面积约在400万平方公里左右。
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貌、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闻名于世。
2. 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地处内陆,海拔相对较低,地势平坦,起伏较小。
由于年降水量少、蒸发较大以及地表极度裸露,黄土高原表面土壤干燥并且贫瘠,其名称正是由于土壤呈现黄色而得名。
黄土高原以其壮丽的沟壑、奇特的峡谷和丘陵著称,它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黄土地带。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的峪道沟、宁夏固原市的河曲峡谷等是著名的地理景点。
3. 地质构造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由于长时间的风蚀和水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层主要由黄色或黄褐色的粘土和一些亲黏土矿物组成。
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层可分为上新世黄土、中新世黄土和下新统沟谷砂砾层。
其中,上新世黄土是黄土高原的上覆层,地层较薄,平均厚度约为10至20米,广泛分布于这一地区。
4. 资源与环境资源黄土高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丰富的土壤资源,尽管其土壤贫瘠,但在合理管理下也能够充分发挥其农业生产潜力。
环境黄土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其面临一些特殊的环境问题。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控制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如植树造林、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等。
5. 文化与旅游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秦始皇的兵马俑和著名的兰州拉面等传统文化。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壶口瀑布、峪道沟、峡谷等。
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游览和探索。
6.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土地管理和培育生态旅游等。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
高三地理黄土高原知识点黄土高原是中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资源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了解黄土高原的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点。
一、形成原因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使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东经103°~114°之间。
2. 土地类型:黄土高原主要由黄土构成,分为林黄土、耕地黄土、草地黄土和沙化黄土等几种类型。
3. 地势起伏: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000米左右,最高海拔可达3400米。
三、土地利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比较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旅游业等。
1. 农业:黄土高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为主。
2. 林业:在部分较为湿润的区域,适宜发展林业,主要种植柏树、杉树等。
3. 牧业: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适宜养殖牛、羊等牲畜。
4. 旅游业:黄土高原的奇特地貌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发展起了旅游业。
四、环境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人类开发和环境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1. 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水源短缺问题。
2. 土地退化:长期的过度人类开发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包括水土流失、沙化等问题。
3.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4. 灾害频发: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脆弱,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地貌,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等知识点对于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和应试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
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貌
地貌景观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敞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黄土塬是指黄土掩盖的较地貌景观主要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三种。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峻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敞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
黄土高原典型地貌黄土塬是指黄土掩盖的较高而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其四周为沟谷所环蚀,边缘由于受沟谷的向源侵蚀而参差不齐。
是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特有地貌。
黄土墚是黄土区长条形的黄土高地,主要是黄土掩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
黄土峁是黄土受侵蚀后所呈现出来的驼峰和馒头状的地貌形态,是黄土梁进一步受侵蚀所形成的。
主要分布在流水切割比拟猛烈的黄土地区。
黄土高原主要特点1.黄土高原河流众多,沟壑纵横,沟壑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50%。
2.黄土高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变率大,年内安排不均。
3.黄土高原地下水格外贫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资源供需冲突。
爱护水源、爱护环境已成为社会开展的重大课题。
4.黄土高原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地理词典: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概况黄土高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位于中国中部偏北(34°N~40°N,103°E~114°E),被太行山、长城、青海日月山、甘肃乌鞘岭和秦岭包围,东西绵延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跨越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等省区。
黄土高原分为陇中高原、山西高原、豫西山地和陕北高原等区。
平均海拔一般在1000米~1500米,高原覆盖有深厚的黄土层。
气候类型从东南至西北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
此外,黄土高原还藏有丰富的煤、石油、铝土等矿产资源。
黄土高原地质成因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因挤压作用喜马拉雅山区也日渐形成,青藏高原被迫抬升而隆起。
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移,久而久之,中国西北部地区日趋干旱,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与戈壁。
体积庞大的青藏高原刚好位于北半球的西风带,将西风带近地面层分成南、北两支,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
因北支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米~7000米的高空,所以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
同时,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增强了东亚季风,由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同造就了现在这个广阔的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的来源,业界有着不同的争论,其中“风成说”较被人们信服。
“风成说”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的沙漠区。
在白天,这些岩石因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日积月累,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石块和沙土。
与此同时,在西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粗大的石块留在原地形成戈壁,较细的沙粒被风带走,落在附近地区,堆积成片片沙漠,更细小的沙粒和黏土,被风带向东南,当风力减弱或遇到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而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地势地貌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六盘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海拔在2000米~3000米之间;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的陇东、陕北、晋西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吕梁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的晋中、晋东北的广大地区海拔在500米~1000米之间,小部分山岭超过1000米。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
黄土高原(中国地形区)—搜狗百科展开全文●山地区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黄河谷地之间的拉脊山、马衔山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
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白于山、唠山、子午岭、黄龙山、关中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六盘山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
白于山海拔1500-1800米,是洛河、延河、无定河、清涧河等的发源地,山体黄土厚度50-70米,岭脊起伏和缓,山坡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土石山地。
子午岭、黄龙山,岭脊和缓,受人为采伐、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重力侵蚀严重。
关中盆地北部的北山,由娄敬山、宝鉴山、碑子山、尧山等构成,海拔900-1200米,山势疏缓低矮,南陡北缓,主要由寒武、奥陶系灰岩构成,岩溶地貌发育。
黄土高原东部山地主要有吕梁山、太行山、中条山等,以石质中山为主。
吕梁山北起管浑山,南到龙门山,山体宽度30-100千米,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北高南低,山顶起伏和缓,局部保留有宽展平坦的古夷平面。
中条山位于晋豫之间,走向北东东,主脊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雪花山1994米,山势西高东低。
●丘陵区丘陵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地貌区,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6.79%。
由于丘陵区面积广大,各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甘肃临夏、和政、渭源等地为土石丘陵,海拔1900-2300米,相对高差150-250米,坡面沟谷侵蚀强烈。
甘肃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等地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黄土梁状丘陵。
陕西白于山、子午岭、唠山的外围地区,以及富县、宜君-带丘陵多呈纵长的梁状,梁面坡度和缓、梁坡陡峭、坡面沟谷侵蚀活跃。
分布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黄河沿岸,以及陕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神木、府谷等地的饰状丘陵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丘陵地区,饰顶海拔1200-1400米,呈错落的馒头状,赤坡多凸形坡,地面异常破碎,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山西省、陕西省北部中间、甘肃省中部和东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北部、河南省西北部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和河北省西北部。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大。
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为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
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基本可行;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地区,旱作农业便不稳定;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及其以下,发展旱物农业不可能,需要灌溉条件。
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
以下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1. 地理特征:黄土高原地势较为平缓,海拔较低,平均海拔在800至1,600米之间。
地表主要由黄土覆盖,土质疏松、粘性强,容易被水侵蚀,形成了众多的沟壑、丘陵和小山脉。
气候方面,黄土高原属于内陆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旱。
2. 植被: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草原和灌丛。
由于降水量少,土地贫瘠,植被生长相对较差。
大部分地区植被以短命草本植物为主,常见的植物有白刺、蒿类、藜科等。
近年来,人工林的建设导致部分地区植被得到改善。
3. 土地利用:由于土壤贫瘠,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畜牧业和旱地农业。
畜牧业方面,主要饲养牛、羊等,以及特色品种如羊肉和羊绒的生产。
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作物。
4. 自然资源:黄土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等。
此外,该地区还富含铀等稀有金属矿产。
5. 环境问题: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黄土高原受到了严重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困扰。
裸露的黄土地表容易被风蚀和水蚀,形成沙尘暴,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文献。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初中地理知识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范围为北纬32°-40°,东经105°-115°之间。
黄土高原的面积约为61.6万平方公里,属于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特征:黄土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地势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
整个地区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状,西北部海拔较高,东南部海拔较低。
2.地貌特征:黄土高原地区地貌多样,主要有黄土丘陵、黄土台地、黄土沟壑、峡谷和河流等地貌型态。
黄土丘陵地带沟壑纵横,丘陵连绵起伏,具有较强的侵蚀和崩塌现象。
黄土台地地带地势平坦,较少有陡峭的地貌。
整个地区的地貌形成主要是由于黄土的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
3.气候特征: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较少。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的土壤形成和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水系特征:黄土高原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大部分河流属于干流和支流发育不全,河流水量较少,河道悬淤比较严重。
黄河是黄土高原最重要的河流,它经过该地区并向东流入黄海。
此外,还有诸如鄱阳湖、洪泽湖等湖泊。
5.土壤特征:黄土高原的土壤主要是黄土,具有较高的肥力和保肥性。
黄土的颜色呈现出红黄色或浅紫色,质地紧实,排水性差。
由于气候原因,黄土高原的土壤受到了较大的侵蚀和崩塌,形成了丰富的沟壑和土壤流失现象。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土豆、棉花等作物。
另外,该地区还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的资料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面积最广、地势最高的黄土地区之一,也是
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丘陵高原之一。
在地貌上,黄土高原呈阶梯状,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河流扭曲,洼地低洼。
这里的土地贫瘠,透水性差,植被稀疏,土壤肥沃度较低。
地理信息
黄土高原横跨陕西、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省、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在气候上,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大,年均降水量较少。
自然资源
黄土高原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主要包括煤炭、铅、锌、石灰石等矿产
资源,以及同步发展的畜牧业。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疏松、贫瘠,水资源也较为匮乏。
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因长期的过度开垦和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力弱。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
文化遗产
黄土高原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兵马俑、古长城、岳飞故里等众
多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见证了黄土高原古老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发展前景
未来,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生态修复,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黄土高原的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历史、自然环境与文化。
黄土高原名词解释
黄土高原名词解释
黄土高原 (Yellow Earth Plateau) 是位于中国北部的高原,也称为黄土地或黄色高原。
它是由黄土状堆积物构成的,黄土是一种黄色、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具有多孔隙、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易沉陷等物理化学性质。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旱或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即现代的温带森林、草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区。
这是由于内陆干旱荒漠区、半荒漠区的强大反气旋从荒漠中部向荒漠边缘移动,把大量粉沙和尘土吹到草本灌木的草原地区逐渐堆积下来形成。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高原和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丘陵和平原则主要分布在边缘地区。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
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
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④土壤:土质疏松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④开矿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
③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④牧:改善天然草场,减少载蓄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重要方法: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青藏高原位置:80°E~95°E,40°N~30°N(28°N有雅鲁藏布江谷地)范围:横断山以西,喜玛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
地形:高原地势高。
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面积大,高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多雪山,冰川,冻土广布,高原面起伏和缓河流及水文特征: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为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黄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气候:高寒的高原气候。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植被: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资源:能源:太阳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好,太阳辐射强烈;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太阳有效辐射多)、地热能(羊八井是我国最大的地热汽田,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水能(落差大,水量大)旅游资源: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95°E,28°N)农业生产: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西藏江南”)优势:大气洁净,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河谷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制约因素:热量不足,海拔高,土壤贫瘠,冻土广布主要作物:青稞(糌粑),小麦,豌豆工业生产:工业部门:钢铁、纺织主要城市:西宁,拉萨、林芝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高寒、冻土地质灾害:地震国土整治——西南地区交通运输的建设※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拉萨,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
制约因素:自然: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冻土与湿地广布;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地处西南边疆邻国经济落后,内陆腹地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生活不便。
意义:①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
②建设青藏铁路,将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③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④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⑤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
云贵高原位置:100°E~110°E,23°N~28°N(105°E, 25°N穿过高原中部)范围: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地形:高原,海拔1000―2000米地势:地势崎岖不平,西高东低,山间有许多“坝子”。
地貌:山地被河水切割成许多峡谷,高原面不完整;山岭间散布着许多小盆地(“坝子”),是主要的农耕区;石灰岩广布,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暗河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河流及水文特征: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外流河,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无结冰期,汛期长,含沙量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集中在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
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
积温4500℃~7500℃,属于湿润地区,冬季由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存在,多雨。
生长期218~365天,日照时数1500~2500小时,东南多,西北少。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资源:矿产:贵州六盘水煤,云南个旧锡,磷。
广西平果的铝土,贵州铜仁的汞。
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
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云南动植物王国水能:二滩旅游: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石林、桂林山水、三江并流、滇池、洱海、黄果树瀑布、贵州茂兰农业生产:优势:雨热同期,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作物生长制约因素:地处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土壤较贫瘠, 河水易向下滲漏发展方向:①立体农业②特色农业——彩色农业:花卉、蔬菜、水果、优质烤烟等。
云南发展彩色农业的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低。
主要作物:水稻,油菜工业生产:主要部门: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纺织业,煤炭工业主要城市:昆明,贵阳发展方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大对传统工业的改组改造力度,巩固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西南的制造业;以食品工业为龙头,搞好农副产品加工。
在培养、支持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发展民营企业。
交通运输:宝成-成昆、内昆、南昆、成渝、川黔、贵昆、湘黔、襄渝、昆河线自然灾害:气象:洪水,干旱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国土整治――交通运输的建设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能源资源—有色金属矿、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首位、水能占70%、贵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广西北部湾油气;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滇南谷地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等大西南交通建设的障碍:自然: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样(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多峰林、溶洞、暗河),气候湿热,深居内陆。
社会经济:经济基础薄弱,沿线人口稀少,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毗邻国家经济落后。
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
交通落后,已为成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存在问题: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区际铁路运输通道不畅;公路等级低,区内联系薄弱;对外国际交往不便。
解决措施——加强交通建设:①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②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有利于西南地区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促进西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脱贫步伐。
③南昆铁路:南宁—昆明建设南昆铁路意义:1.加速区域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1)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西南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有利于加强同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带动西南经济的发展。
2.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利于加快大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巩固国防建设,保卫祖国边疆。
5.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6.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东北平原位置:40°N~50°N之间,120°E~135°(125°E,45°N穿过平原中部)。
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
地形:①我国第一大平原;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势低平地势: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地貌:山水环绕,沃野千里。
外力作用以流水为主,为流水作用下的冲积平原。
河流及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流量较大,含沙量小,外流河,结冰期长,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降水补给。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温较高,雨热同期。
北部寒温带,大部分为中温带,一年一熟。
南部辽南为暖温带。
一月均温在-30℃~-10℃之间。
东部长白山降水量800mm以上,东部和北部为湿润地区,生长期100~160天,日照时数2200~3000小时。
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亚寒带针叶林为主资源:矿产:黑龙江--大庆石油,鸡西、鹤岗的煤。
辽宁--鞍山、本溪的铁,阜新的煤,辽河油田水能:松花江上有丰满、白山水电站旅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白头山的天池、黑龙江的五大连池,丰林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
农业生产:优势:气候夏温高,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且集中连片,土地面积大,水源充足,工业力量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