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操作标准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儿的临床诊断及一般状况、局部有无脐轮肿胀、红斑、触痛、颜色发黑、脓性分泌物并伴臭味等、患儿有无脓毒败血症及腹膜炎症状
用物准备:治疗托盘内盛外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皮肤消毒液、10%硝酸银溶液、棉签、弯盘。局部需要药者按医嘱备药,局部化脓者按需要备细菌培养管及消毒方纱、胶布。
用2%碘酊从脐根部向外环状消毒直径>6cm
以75%乙醇溶液脱碘消毒1次
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脐部分泌物,继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用2%碘酊消毒脐部向外消毒至超过红肿范围2cm
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消毒1次,最后按医嘱局部滴入抗生素2~3滴,严重者用红外线灯照射局部或吹氧20min后再滴入抗生素,取无菌方纱覆盖,外加胶布固定
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ຫໍສະໝຸດ 部并拭干用棉签蘸10%硝酸银溶液烧灼2~3次,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用2%碘酊消毒脐根部,75%乙醇溶液脱碘及环形向外消毒周围皮肤,直径>6cm
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注意有无败血症征象
观察脐部情况,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记录异常情况
患儿:保暖
病床单位:整洁
用物:分类处理
护士:洗手
核对姓名、床号
告知家属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技巧
患儿平卧,暴露腹部,检查脐部
用蘸有2%碘酊棉签,由脐切面消毒至脐根部,继以脐根部为中心,环状向外调度,直径达6cm
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一次
用蘸有75%乙醇溶液棉签由脐根部向外环状消毒,直径>6cm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根部,继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一、护理准备
1、认真核查护理记录是否正确,确认新生儿脐部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把脐带固定在床上,不能拧紧,确认脐带处理状况。
2、了解新生儿脐部的护理需求,并携带必备的物品进行护理,包括
棉签、护士帽、消毒棉球、血缘管、湿纱布等。
3、预先进行手消毒,洗后消毒,以防脐部感染。
4、护理的时候,应当尽量放宽新生儿的裤袜,准备纱布和药水,融
洽的给予新生儿称呼,在护理过程中轻声说话、轻柔进行触摸,以便于保
持新生儿护理的温馨及舒适。
二、新生儿脐部的护理
1、清洁脐部
(1)在新生儿脐部护理前,要将整块活动部位用温水浸湿,然后抹干。
(2)从脐部的起点向下擦洗,用护士帽浸湿的棉签沾洗液,由上往
下擦洗,不要频繁拧紧,尤其不能太紧,细致擦洗每一个皱褶,并用湿棉
签或者湿护理布抹干。
(3)护理完成后,用棉签蘸取消毒液,从脐部起点向下擦洗,最后
用清水冲洗滋润,抹干下部,最后涂抹抗菌药膏。
2、脐带处理
(1)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会闭合,但是不能太快完全截断,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期。
新生儿脐带护理服务提供规范
新生儿脐带护理服务提供规范1服务流程1.1准备婴儿脐敷料棉花棒数支、浓度75%的酒精或碘伏一瓶、纱布一包。
1.2“七步洗手”洗手1.2.1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1.2.2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1.2.3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1.2.4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1.2.5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1.2.6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1.2.7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1.3拿一根棉花棒,先用75%的酒精将棉花棒必须完全浸湿,消毒才更有效,打开的酒精一般保存10天就要更换新的。
1.4用手指撑开宝宝的脐部,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
撑开脐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二是用食指和中指撑开脐部周围的皮肤。
一般来说,第一种方法的效果较好。
1.5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后,先用75%酒精浸湿的棉棒,从脐带根部到脐带再到周围皮肤的先后顺序来擦拭。
然后再以75%酒精,依同样的程序重新操作一次。
1.6如果宝宝脐部的干燥状况良好,则完成步骤5之后,包上尿布即可,但如果宝宝的脐部显得有些潮湿,则可以包上纱布以防感染。
1.7先以被裁切过的纱布,环状包住宝宝的脐带,让宝宝的脐部露出来。
1.8然后将下方的纱布向上反折,再将上方的纱布向下反折,使其完全包住宝宝的脐部。
1.9最后,用另一张完整正方形的纱布覆于其上,再用胶带固定,即可。
2注意事项脐带护理的频率:在护理次数方面,原则上宝宝沐浴后一定要护理一次,但如果宝宝脐部显得较潮湿或有发炎状况,则必须增加次数,一天2~3次都可以。
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当脐部被尿液或粪便弄脏时,也必须在清理尿液或粪便后做脐带护理。
脐带标准操作流程
酶消化法培养:
1.在250mL烧杯中,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脐带3次;
2.将脐带剪成约3cm的小段;
3.将脐带纵向剖开;
4.剥离3根血管;
5.剩余华通胶部分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脐带3次;
6.剩余华通胶部分剪碎至约1mm3大小;
7.加入1mg/mL的II型胶原酶液(3cm脐带加入30mL酶液),37℃消化2小时;
8.2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9.沉淀加入30mL0.25%胰蛋白酶液,37℃消化20min;
10.将吸管头部去除,注意无菌,充分吹打消化体系
11.体系25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12.体系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13.离心后的组织块移入175cm2培养瓶中,并使其均匀分布;
14.滤入适量完全培养基;
15.5天后换液
组织块培养:
1.在250mL烧杯中,使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脐带3次;
2.将脐带剪成约3cm的小段;
3.将脐带纵向剖开;
4.剥离3根血管;
5.剩余华通胶部分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3次;
6.剩余华通胶部分剪碎至约1mm3大小;
7.将组织块移入(0.5g/瓶)175cm2培养瓶中,并使其均匀分布;
8.缓慢翻转培养瓶,滤入适量完全培养基;
9.小心将倒置的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
10.细胞贴壁2-3小时后,小心翻转培养瓶,注意不要冲起组织块;
11.5天后换液;。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流程英文回答:Newborn Umbilical Cord Care.Introduction.The umbilical cord is a vital lifeline that connects the developing fetus to the mother during pregnancy. It provides oxygen and nutrients to the baby and removes waste products. After birth, the umbilical cord is cut and the stump remains attached to the baby's abdomen. This stump will eventually dry up and fall off on its own.Umbilical Cord Care.Proper care of the umbilical cord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infection and promote healing. The following steps should be followed:1. Keep the cord clean and dry.Gently clean the cord with a cotton ball dipped in warm water or rubbing alcohol.Avoid using soap or harsh chemicals, as these can irritate the cord.Allow the cord to air dry completely.2. Avoid covering the cord.Do not cover the cord with diapers or clothing.This will help the cord to stay dry and prevent infection.3. Monitor the cord for signs of infection.Redness, swelling, or drainage from the cord are signs of infection.If you notice any of these signs, contact your doctor immediately.4. Allow the cord to fall off naturally.The umbilical cord will typically fall off on its own within 10-14 days.Do not attempt to pull or cut the cord, as this could cause bleeding or infection.Special Considerations.If the umbilical cord is not drying up or falling off within 3 weeks, it may be a sign of an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If your baby has any other symptoms, such as a feveror difficulty breathing, seek medical attention immediately.Conclusion.Proper care of the umbilical cord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infection and promote healing. By following these simple steps, you can help your baby stay healthy.中文回答:新生儿脐带护理流程。
【实用】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实用】护理操作规范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一)目的:
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儿:
查看脐带有无红肿、有无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2、操作要点:
(1)暴露脐部,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2)一般情况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
(3)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
(三)注意事项:
1、脐部护理时,应严密观察脐带有无特殊气味及脓性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3、脐带应每日护理一次,直至脱落。
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
1. 新生儿出生后,将脐带用消毒剂消毒处理干净。
2. 用消毒剪子将脐带剪断,剪断位置距离肚脐1-2厘米处,不要用手撕。
3. 使用消毒纱布包裹住新生儿的脐带残端,确保其保持清洁干燥。
4. 检查新生儿脐部是否有出血或渗出物,如果有需要及时处理。
5. 每天清洗新生儿脐部,并使用消毒纱布敷住。
注意勿用酒精,以免刺激皮肤。
6. 保持新生儿身体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污水和脱落的皮屑等。
7. 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味、红肿、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生儿脐部护理(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四十四新生儿脐部护理
(一)目的
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
(三)操作要点
1.暴露脐部,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2.如脐轮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加强换药,必要时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四)指导要点
告知家属保持脐部干燥,勿强行剥脱脐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五)注意事项
1. 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结扎线如有脱落应当重新结扎。
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彻底清洁消毒脐部1-2次,直至脱落。
3.沐浴时注意保护好脐部,沐浴后及时擦干。
(44)新生儿脐部护理考核标准(100分)。
月嫂培训之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导(标准范本)
月嫂培训之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导
【总操作程序】
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脐带未脱前的护理、脐带脱落后处理
一、脐带未脱前的护理
1.洗澡时的护理:洗澡时可于新生儿脐部盖一干毛巾,洗时尽量避免脐部淋水,应保持脐部干燥。
2.洗澡后的护理:先将脐部保持干燥,然后用棉签醮75%的酒精由脐根到脐轮依次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擦拭消毒,用同样的方法消毒2-3次,然后穿衣服及纸尿裤。
二、脐带脱落后处理
1.洗澡时处理:如脐部仍有少量分泌物或仍稍湿时,则洗澡时仍应注意避免淋水,保持其干燥;如愈合良好并且干燥,则不需刻意避免淋水。
2.洗澡后护理:仍用酒精常规清洁消毒(方法同上)。
【达标标准】
脐部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脐带干燥,一般能于3——14天自然干燥脱落。
【注意事项】
1.保持脐带干燥,避免摩擦,适时消毒,保持清洁。
2.脐带未脱或刚脱但仍不干燥时,洗澡应尽量避免沾水,应保持脐部干燥。
3.用酒精棉签消毒时应由脐根到脐轮从内向外依次消毒,切忌无规律乱擦,以免污染其他部位,引起感染。
【工具与材料】
75%酒精、棉签、干毛巾。
【相关知识】
1.脐带脱落一般在3-14天,但因结扎手法不同也有20多天才脱落的,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有无红肿、分泌物等现象发生,如有,则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就医。
如脐部干燥,即使脐带脱落较晚也无大碍。
2.脐带未脱前一般用75%酒精清洁消毒2-3次/天,如脐带脱后则可改为l-2次/天,起到清洁脐部的作用。
3.如新生儿穿纸尿裤,应尽量避免尿裤边儿摩擦新生儿脐部。
妇产科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
妇产科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护士准备婴儿用的相关护理用品和用药用品;
2、检查母亲的黄色护照,查看婴儿出生日期、体重等情况,以及婴
儿出生的几维脊柱等情况;
3、查阅与婴儿和母亲情况相关的一些医学文献;
4、查看婴儿的随访卡,如果是第一次护理,要准备婴儿的护理记录卡,记录婴儿的情况,便于日后护理;
5、准备护理场所,注意保持护理环境清洁;
二、护理步骤
1、婴儿脐部清洁
(1)将婴儿轻轻取出,将婴儿放在母亲的肩上,准备清洗婴儿脐部;
(2)用刷子、清水和纱布,将婴儿的脐部清洁;
(3)用棉球蘸取维生素K液,在婴儿脐部处涂抹;
(4)将婴儿装回原处,并用纱布绑住脱衣服。
2、脐部绑扎
(1)将婴儿轻轻取出,让婴儿舒适地坐在母亲的肩上;
(2)用医用纱布将婴儿脐部的表皮及内皮夹住,以防止表皮及内皮
空隙,确保婴儿脐部的正常发育,防止感染;
(3)绑扎时须注意,不能太紧以免损伤婴儿脐部,以及不能太松,否则可能造成失效;
(4)当绑好时,将婴儿装回原处,和绑扎一起,拉扯一下,观察是否牢固;
3、脐带处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指引
、医嘱。
、患儿姓名、床号.
、脐带残端是否脱落。
、脐部有无红肿。
、尿布是否尿湿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脐部有无渗液、渗血及异常气味.
、脐部有感染或出血,遵医嘱准备局部用药.
、操作者
:洗手戴口罩。
:室温
24-26℃.
、用物:弯盘、棉枝、3%双氧水、0。
9%NS 、0.5%安尔碘(II 型皮肤消毒剂)、
治疗盘。
1、暴露脐部,脐部无红肿及分泌物者用0。
5%安尔碘(II 型皮
肤消毒剂)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脐部有渗液或渗血者先用
3%双氧水清洗,再用0.9%NS 清洗后再用0。
5%安尔碘消毒
脱水。
2、脐部无感染者,按无感染伤口处理,消毒时由内向外,脐部
有感染者,按感染伤口处理,消毒由外到内。
3、清洗脐端不能只洗表面,应将脐带根部彻底清除,脐带未脱落前,勿强行剥落,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4、脐带应每天护理1次,直至脱落,沐浴后必须要进行脐部护
理,脐部感染者应每天行脐部护理2次.
5、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0.5%安尔碘消毒脐轮,直至脐轮无分
泌物。
6、包被包裹保暖。
1、脐部有无红肿、渗液、渗血及气味。
2、患儿的精神反应、体温、吮允奶情况。
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并做好记录。
1、整理床单位用物分类放置。
2、洗手.。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评分标准
操
作
后
终末处理
2
洗手
1
记录
2
整体评价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3
操作熟练,规范,符合操作原则
3
及时发现脐部异常情况并正确处理
2
动作轻柔,体现对患儿的关爱2理论提问5总分
100
签名
20
脐圈取下后一般包裹24h,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
5
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对脐部红肿有分泌物者,局部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75%乙醇洗涤
5
脐部脱落处,如有肉芽组织增生,轻者用75%乙醇擦拭,重者用10%氯化钠纱布覆盖
5
有脐轮红肿的新生儿,用75%乙醇消毒后,覆盖75%乙醇纱布
5
将新生儿衣着整理舒适,处于安全、舒适卧位
1
操
作
前
洗手,戴口罩
2
准备用物;治疗盘内容:2%碘酊、75%乙醇、无菌棉签、生理盐水、无菌纱布
1
治疗卡、笔
1
必要时准备10%氯化钠,3%过氧化氢溶液
1
操
作
中
携用物至新生儿床边,再次核对新生儿身份
5
于每日沐浴后暴露脐部,用75%乙醇棉签先擦净脐带残端,再提起脐带的结扎线,用75%乙醇棉签环形擦拭脐带根部(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干净后再将提过的结扎线进行消毒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目的:保持脐部清洁,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姓名
仪表
着装整洁,符合规范
2
医嘱处理
核对医嘱
3
评估
洗手
2
核对新生儿信息
3
评估新生儿家属的合作程度,告知家属脐部护理目的、方法、取得家属配合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如下:
1. 洗手:在处理婴儿脐带之前,请务必先洗净双手,保持双手的清洁。
2. 清洁:用清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或清洁棉球轻轻清洁脐带基部,以去除任何残留物。
注意不要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物质清洁脐带。
3. 干燥:清洁脐带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脐带基部,确保其保持干燥。
干燥有助于脐带及时脱落。
4. 避免碰撞:避免使用紧身的尿布或裤子,这样可以减少脐带擦伤的风险。
为婴儿选择宽松的衣物,并确保衣物不会触碰到脐带。
5. 风干和露风:让婴儿的脐带暴露在空气中,这有助于干燥和愈合。
尽量避免将脐带覆盖在尿布或衣物下面。
6. 检查:每天检查婴儿的脐带是否有红肿、渗出物或异味。
如果发现异常,应尽快咨询医生。
7. 避免浸泡:避免让婴儿浸泡在水中,比如洗澡时,将脐带部分避开水源。
8. 培养好的卫生习惯:在婴儿的脐带愈合以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避免触摸脐带,以及勿用封闭式绑带或拉带。
总之,对于新生儿脐带的护理,主要是保持清洁、干燥和避免刺激,定期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医院护理部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分数——日期——
项目
操作要领
评
分
扣分标准
扣
分
操作前
准备
15分
1.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洗手,剪指甲,戴口罩
3.核对医嘱、执行单
4.备齐用物,放置合理、有序
治疗车上层:执行单、清洁治疗盘内置安
尔典消毒液、棉签、弯盘、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袋
操作
步骤
50分
1.携用物至患儿床前,核对患儿姓名、床
号床头卡、附卡、手腕带,向家长解释,
取得合作
2.调节室温
3.查看有无大小便
4.将弯盘置于治疗车上层
5.打开包被,暴露脐部,其他部位注意遮
挡、保暖
6.再次核对执行单
7.观察脐部情况后,先用75%乙醇沿脐带
根部由内向外做环形消毒,消毒范围包
括脐带残端,脐带根部及脐部周围
8.再以相同方法用安尔碘消毒一遍
9.消毒过程中注意观察脐带情况,没脱落
之前不可强行剥脱
10.消毒待干后将患儿衣服穿好,包好包被
11.检查有无大小便,必要时给予更换尿裤
12.口述: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5
3
2
1
5
3
10
5
5
335未核 Nhomakorabea扣3分核对方法不正确扣2分
污染一次扣3分
其余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5分
1.脐部护理的目的是什么
脐部护理的目的是保持脐部清洁,预防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
2.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脐带护理_张志霞
•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
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
新生儿免疫
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
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
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
方法是:
•暴露新生儿脐部,消毒时左手食指和拇指暴露脐孔,右手用蘸有消毒液的小棉签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由内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直径约3cm左右,同时注意脐轮下缘凹陷部分的消毒。
如果结痂未掉,要注意痂下有无分泌物,有分泌物要擦拭干净,消毒棉签要深入硬痂下面。
如结痂已掉,消毒要深入脐窝内。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
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碘伏棉签消毒。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
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周脱落。
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
另外,可以用碘伏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
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
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碘伏轻轻擦干净即可。
一般一天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
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
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
6)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
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
脐部感染的处理方法:
•先用双氧水擦洗脐部2-3次,然后用碘伏消毒每日两次,直至脐部没有红肿渗出。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
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
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
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
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
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