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介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介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介绍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之虚词用法介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
(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 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 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相同,词性不同;词性相同,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 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 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 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 比语意”。
() ()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四)乃 词性
用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肯定
⑤表示递进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⑦指示代词
16
释义 就,于是 仅仅,只 竟,竟然,却 就是,原来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1)① (2)⑫ (3)⑩ (4)② (5)⑪ (6)⑨ (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2
() () () ()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六)且 词性
用法
①表示并列
连词
②表示递进 ③表示假设
④表示让步
⑤表示将要
副词
⑥表示暂时
⑦表示将近
15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慎勿为妇死 (《孔雀东南飞》)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被”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 .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 .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 “然而”“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1]PPT教学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1]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12
综上所述,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常用比较的方式,同学们要紧紧 地抓住“词句不离,虚实相生”的原则,树立全句意识,增强句 位感,至于采用何种备考方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综合 运用上面所列出的多种推断方法来正确阅读解题。
2020/12/11
13
经典例题
【例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 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 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 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 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 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2020/12/11
7
4.结构推断法
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文句子讲究整齐、
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
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做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
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就决定了词
2020/12/11
9
6.句中位置推断法 虚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也决定了其意义和用法。 例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句中“乎”用于 句末,不可能是介词,只能是语气助词。
2020/12/11
10
7.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就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 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 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 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表示对大国 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 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 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连词,才”,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替换陌生句子中的虚词,确认意义与用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辨析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 可以将其中理解有把握的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 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反 之,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这.种.方.法.对.解.答.高.考.虚.词.题.尤.其.重.要..,因. 为.高.考.题.一.般.都.要.给.出.一.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我.们. 对.这.个.句.子.中.虚.词.的.理.解.是.正.确.的..,就.很.有.可.能.答.对.这.个.题.目.。
-3-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 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 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 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 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16-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例】辨析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与用法。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这两句,我们知道第②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①句理 解“庖丁替文惠君解牛”,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 “替”“给”讲。 总的来说,结合语境进行比较是解答文言虚词题的基本思路。
-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4.保留原词法。古文中仍有许多古今形同义同的词,这样的词就可保留原貌,直接写到译文中去,特别是官名、人名、地名、物名等。句①中的“交战”,句②中的“抗衡”,句③中的“天下”,都应保留不变。
5.拆词辨义法。所谓拆词,即把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形同义异的双音词拆开来作为两个单音词逐一翻译。
例: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例:⑩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句中的“当”可移用“螳臂当车”的“当”的词义来理解,做“抵挡”讲。
10.活用推断法。对句中的某一个实词,按其一般义项翻译,句子不通,就应该马上想到该词是不是活用了,继而运用词类活用知识辨析该词,判定它属何种活用现象,从而作出正确的翻译。
例:⑪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⑫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四、小练习
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代词)
教学要点:
1、了解考纲要求的120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实词。
2、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掌握文言实词考查主要涉及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你说说句子“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谁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你是想到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第二天)
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趣”通“促”,催促)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1、地方,处所 2、(拜访)的人 3、处所 4、(听到)的事 5、表原因 6、用来……的 7、表原因
(1)介词用法 (2)助词用法
(1)介词。 ①替、给。② 对、向。③为了、为着。④因为、由于。(wèi) ⑤当,在,到了 ⑥被(wéi)。(2)语气助词: (wéi) 呢。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
第二人称代词,你
副词,只有
副词,竟然
副词,才
副词,就是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
牛刀小试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杳不知其所之也。
1.作助词
01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⑶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用法与“与”相同。 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
1、动词,充当 2、动词,是 3、动词,演奏 4、动词,写 5、动词,治理 6、动词,成为 7、介词,替;动词,制定 8、动词,修筑 9、动词,是 10、动词,认为
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3、臣请为王言乐 4、不足为外人道也 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7、为仲卿母所遣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匈奴未灭,臣何以家为?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专题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新课标全国卷往往在翻译题中兼顾考查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式,所以我们对教材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如下整理。

热点题型一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之:代下文所唱的歌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其:他们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若:你们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而:通“尔”,你【答案】 C【提分秘籍】对于“代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分类记忆如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彼、厥;近指代词有:是、斯、此、然、兹;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奚、安、焉、孰等。

第2步,联系语境如“视之,形若土狗”“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的“若”,前者是实词,为“像,好像”之义;后者才是虚词,作第二人称代词用。

热点题型二 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②无以,则王乎B.⎩⎪⎨⎪⎧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C.⎩⎪⎨⎪⎧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至于誓天断发……何其衰也 D.⎩⎪⎨⎪⎧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答案】 D【提分秘籍】对于“副词”题,应从下面几点入手:第1步,看清位置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形容词,起着限制作用。

2018届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课件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018届语文高考文言文复习课件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结 总
书 海 扬 帆 定 自 得 。 文 言 功 夫 当 日 进 , 且 于 文 中 辨 差 别 。 若 属 先 得 识 规 则 , 因 为 所 以 与 然 而 。 之 乎 者 也 乃 焉 矣 , 常 见 虚 词 二 十 个 。 经 史 子 集 何 其 多 ,
(1)连词:并列,递进,顺承,转折,假设, 目的,修饰, 因果 难点:”而”字用作连词,连接先后结构 相似的两项,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修 饰关系还是顺承关系,是较难分辨。例句:
①空中而多窍。 ②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空中而多窍。”句“而”连接的“空中”和“多窍”
“考纲”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其一:“常见”:指《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其二:“在文中”:1、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法(非词典用法) 2、常见用
题型设计
题型比较固定,最常见的题型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采用比较的方式,就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其意义和用 法,而且往往选取文中例句与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例句 加点的虚词对比考查。
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
(1)兼词:诸、焉 (2)虚词连用:两个连用“也哉”、 三个连用“也乎哉” (3)复音虚词:于是、无论等
1.而
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 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 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 借。
(1)连词用法 (2)代词用法 (3)复合虚词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201709291125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201709291125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最新-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附录7 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④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A.危乎 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 B.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 ⑤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胡为乎 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2)介词,相当于“于”。 ①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劝学》) . ②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 ③表示比较。比。 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 (3)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A.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 B.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
③无何 :译为“不久”“没多久”。 无何 ,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 ④何乃:可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 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
3.乎 hū (1)助词。 ①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儿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 . . ②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 ③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A.日食饮得无衰乎 ?(《触龙说赵太后》) .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
(2)副词。 ①用在名词或动词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怎么。 A.何 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 . B.徐公何 能及君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忌讽齐王纳谏》) . 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很深。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 其衰也!(《<伶官传>序》) .
(3)复音虚词。 ①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 什么”。 A.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 B.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鸿门宴》) .. ②何以: 即“以何”, 介宾短语, 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A.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 异?(《齐桓晋文之事》) .. B.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 待之?(《谭嗣同传》) ..

高考语文一轮小册子3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小册子3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例 句 介词 生乎.吾前(《师说》)
解释 相当于“于”
(四)“乃”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例 句
解释
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 表转折,译为“却”“竟(然)”“反
传》)
而”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表顺承,译为“就”
副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表条件,可译为“才”
词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 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译为
借”“依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可译为“通
颇蔺相如列传》)
过”“经由”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表示时间、时机,相当于“乘”“趁着”
词性 副词 名词
例句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解释 因而,于是,就 原因,缘由,机缘
副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
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动 词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 喝问 论》)
(三)“乎”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例 句
解释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 廉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 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
志》)
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二)“何”的意义和用法
词性 例 句
解释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0周)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1.【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

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备战2018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专题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考点2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

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

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

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采用的是这种形式。

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等。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

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考向一根据词性辨析虚词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介词,替。

A项,前者为副词,却;后者为副词,才。

C项,前者为介词,依靠;后者为介词,因为。

D项,前者为介词,于;后者为语气助词,表反问,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1.【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

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2.【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B项的“若”,第一句做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做动词,“好像”之意。

A项的“与”都做介词,相当于“同”。

C项的“所”都做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

D项的“而”都做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误区警示1.实词虚词不能区分。

如“太子乃与见王”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前一个“与”是虚词,后一个“与”是实词。

2.把握词义不能结合语境。

如将“秦为知之,必不救也”“为人谋而不忠乎”两句中的“为”的语意混为一谈。

结合语境可知,前者为连词,意为“如果”,后者为介词,意为“替、给”。

3.把握虚词词义没有顾及其整体结构。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一句中的“为”便是与后边的“所”共同构成表被动的“为……所……”式结构。

4.把握虚词词义时顾此失彼。

如“西伯,伯也,拘于羑里”一句中的“也”,不能因为其在句中就误以为是在句中表停顿;这需要看整个句子。

在本句中,它实际上重在与前者发生关联。

因此,“西伯,伯也”是判断句,此处的“也”为语气词,表判断。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

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

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

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

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

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

道济时与魏军三十馀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

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馀少米散其上。

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

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

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

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

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③。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④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

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

”及至,上已间。

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

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

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馀但未任耳。

”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

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选自《南史》,有删改)【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名。

②到彦之:南朝时宋将领。

③寻阳:地名,即江州。

④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资运竭乃还以.乱易整,不武B.时人或目之.曰佯狂不知所之.者C.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D.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樊哙覆其.盾于地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英【清】蒲松龄马子才,顺天人。

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

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

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

客多方为之营求。

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渐近与语,少年自言:“陶姓。

”因问马所自来,实告之。

少年曰:“种无不佳,培溉在人。

”因.与论艺菊之法。

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

”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

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

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

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

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

”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

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马不语,陶起而.出。

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

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

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

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

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诮让。

陶出,握手曳入。

见荒庭半亩皆菊畦,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

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

陶由此日富。

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

兴作从心,更不谋诸主人。

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

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

而马妻病卒。

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

黄英微笑,意似允许。

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

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

不半岁,土木大作,马不能禁。

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

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

马不自安。

黄英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

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

床头金任君挥去之。

”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

”英曰:“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

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

马安之。

然过数日,苦念黄英。

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

隔宿辄至,以为常。

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

”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与论艺菊之法因.击沛公于坐B.则以.东篱为市井苟以.天下之大C.马不语,陶起而.出客逾庖而.宴D.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1.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