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6b323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7.png)
(2)掌握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假说,能对其进行简要阐述;
(3)理解生命起源与生物圈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生命起源的科普文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生命起源为中心,辐射出化学进化过程、生命起源假说、生物圈关系等主要知识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以图形、箭头等符号表示知识间的联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关键信息。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3.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地球早期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化学进化过程:通过PPT展示,讲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原始生命的诞生条件。
2.生命起源假说:介绍原始汤假说、热液喷口假说等,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假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7341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a33d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3.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教学重点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教学难点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呢?其实这些问题我们虽然无法通过亲眼观察或模拟实验得到答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或现有的资料来了解几亿年前的地球。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新的一章——生物的进化。
我们先来一起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出示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理解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学生阅读教材51页的科学方法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推测?2、推测需要哪些要求?二、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的资料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地球上生命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2、你能总结出生命的起源有几种说法?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4、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米勒的实验装置几个部分各模仿了原始地球的哪些条件?5、根据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样的推测?6、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部分有机物,可以作出什么推测?三、学生展示,教师点拨讲解四、学生阅读教材53页的内容,了解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以及原始生命的形成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3、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4、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5、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A、氨B、水C、氧气D、氢6 、生命起源的过程是()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7、米勒的实验证明了()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B、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D、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六)作业布置完成绩优学案55页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二、原始地球三、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2知识目标1、分析资料,认知原始大气的组成成分;2、讨论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的成分有什么区别;能力目标1、分析资料,了解生命起源的几种推测,概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学说)的大致过程;2、分析有关科学证据,作出科学的推测判断;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科学评价与推测判断。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973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3.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d34ff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c.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c702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a.png)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理解,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解释其价值,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存的依赖性。对于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答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起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5.创新与实践: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6.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生将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内容逻辑关系
2.生物的进化②:学生将学习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和生物遗传学。他们将了解到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关键的词汇,如“进化”、“化石”和“遗传学”。
2.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生物进化树,展示生物的进化过程;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8353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b.png)
1.物质中,在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是( )
A 烷 B氨 C 氧气 D 水蒸气
2.根据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实验获得的证据,可以推测( )
A 原始地球条件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 甲烷、氨、氢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D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中,下列各阶段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证实的是( )
本节内容对生命起源的观点介绍较少,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使学生体验到自我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比较感兴趣,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和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地球上生物的起源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学习本节的优势。然而,学生的推测和想象能力还不够,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分析”,楷体字及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推测和想象能力,明确合理的推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生:化学起源学说。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生命的起源是从无机物开始的这一说法就被证实了。在化学起源学说中提出了生命进化的大致过程是: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
(达成教学目标1、3)
巩固练习:(5’)
课后的技能训练:运用证据进行逻辑推测。
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具
流程
新课引入:(2 ’)
师:同学们,我们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e270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7.png)
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方面1.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2.尝试比较“神创论”“海洋发生论”和“宇生论”等几种生命起源观点,了解每一种观点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提高比较、甄别各种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认同敢于质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三、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四、课前准备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反思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的争论的焦点之一。
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
本课我觉得可抛出一些基本的观点,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较为丰富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授课中最好作些必要的知识和逻辑方面的铺垫。
课堂中我为学生介绍了目前有争议的四种唯物主义生命起源说: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化学起源说。
介绍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依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也印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分别支持着化学起源说(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奥巴林模拟的有机大分子演变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宇生说和自然发生说。
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9207b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环节三
拓展延伸
【中国天眼探索地外文明】
阅读相关资料。
知识拓展。
环节四
总结
【概念图】请同学们以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总结主要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绘制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能力。
环节五
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讲解两道课堂练习。
完成随堂练习。
对主要内容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1.沸水所在装置模拟了什么?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装气体的球型瓶模拟了什么?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凝器冷却水模拟了什么?
冷凝器模拟降雨。
为什么要加放电装置?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2.科学家在装置的哪个部分发现了哪种有机物?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装气体的球型瓶装置中发现了小分子有机物。
说明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
3.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吗?为什么?
没有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生存的环境条件。
【过渡】原始地球虽然没有氧气,但科学家推测在原始地球的恶劣环境下,生命正在一点点孕育。为此,科学家们不断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勒的脚步,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
【展示图片】展示米勒及其实验装置,请同学们思考分析:
3.从实验结果看,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学生认真观察米勒实验装置示意图,分析各部分模拟的原始地球条件。
让学生逐渐明确化学进化的过程。
【分析归纳】
【提出问题】米勒实验能证明哪个过程?
虽然这一学说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能的,但有机物生成原始生命仍然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尚未有充足的证据。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4e8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6728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 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4.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5.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6.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教学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和教学录像短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为什么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二、新课学习:1.科学推测科学推测不是主观的臆断和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2.科学推测的要求科学推测和一般的推测不同,科学推测有一定的要求:(1)需要有一定的证据作基础;(2)需要有严密的逻辑;(3)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推测判断一:“神创论”你们相信这种说法吗?理由是什么?不相信。
因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只是神话传说。
人类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结论:神创论的观点是完全不正确的。
推测判断二:自然发生说有的科学家认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
我国古代认为有: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等.这个观点能证明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并提问:“肉汤中的微生物是不是肉汤自己产生的?推测判断三:宇生说同学们,通过分析陨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对宇生说作出什么推测?介绍宇生说资料分析陨石成分,作出推测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
结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地球外天体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
推测判断三:热泉生态系统有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海底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地球外物体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
7.3.1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7.3.1教学设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0ab6166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e.png)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的图片,讲解:大约几百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在莽莽森林中风餐露宿,与兽共舞。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的?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50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图文资料,讲解:月球上的环境条件与地球上的相差很大。
例如,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昼夜气温变化非常大……你认为月球上有生命存在吗?生命的存在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
新知探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地球上关于生命起源的传说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关于生命的起源,不可以凭空想象,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
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推测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推测要有确凿的证据、严密的逻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的推测。
展示腐肉生蛆的图片,对其进行介绍: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展示斯帕兰扎尼实验的图片及其进行的推测: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为科学家进一步否定“自然发生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示巴斯德实验的图片及其进行的推测: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瓶外。
他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要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eae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5.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定义和特征2.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3. 生命的起源过程4. 生命的进化过程5. 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生命的起源过程,生命的进化过程,生命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进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过程中的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3. 生物进化案例的相关资料4.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课题。
2. 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讲解生命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基本属性。
3. 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如原始汤理论、深海热液理论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可能有多种解释。
4. 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如有机分子的合成、生命的化学进化等,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命的进化过程和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组织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模拟,如原始汤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生命的起源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61e0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6.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主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人教版生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实施思路1、PPT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蔚蓝的地球从而创设情景并设疑导入。
2、提出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其可能性。
3、用米勒的模拟实验证明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可能性。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推测一:“神造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是上帝、女娲或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创造的,一经形成,就不再发生变化。
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用化石证据否定神创论。
推测二:自然发生论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如: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
用雷迪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推测三:宇生论人们发现陨石中含有构成生命的元素,因此有人说生命来自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这个学说仍然不能解释宇宙最初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
此外,宇宙空间的物理因素,如紫外线、温度等对生命是致死的,生命又是怎样穿过宇宙空间而不会死亡呢?推测四:海洋化学起源说海洋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具体阐述这一学说。
三、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索米勒的模拟实验结果支持了生命起源的最初阶段:无机物合成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五、总结有关生命起源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更多的证据消除我们心中的疑惑,看清最初生命的由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542dbb87c24028905fc356.png)
课题: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的意识。
4、测?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取长补短
老师还有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问题:例如课本54页“技能训练
探究质疑与解惑提升
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堂检测
必做:《同步解析与检测》34页1-5题
选做:《同步解析与检测》37页1-3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学生为主
学生自学,讨论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并能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是怎样的
知道关于生命起源有哪些证据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找出最快最对同学,并兼顾全班
温故导学
1、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构成细胞最主要的物质是__________。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们学习了前几章的基础上给学生们介绍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关注生物进化的历程及生物进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但又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平品质,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学情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物优秀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物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67ffe09ec3d5bbfd0a748d.png)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学习“生物的进化”,当然应该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因此,本节内容既是生物进化的起点,也是本章学习内容的起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供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在生理方面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都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心理方面又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和乐于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奥妙,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1针对我区学生不善主动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结合本节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2、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1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ed9e9e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b.png)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
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
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化学演化学说的观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684c420975f46526d3e1a9.png)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3.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难点: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动画、图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
四、相关资源《【情境素材】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视频资源,《【情境素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视频资源,《【活动设计】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吗?》活动卡片资源,《【知识解析】米勒的实验》视频资源,《【生物世界】生命的起源》视频资源,《【知识探究】巴斯德的实验》动画资源,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地球原始大气和海洋成分想象图、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播放视频:【情境素材】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介绍原始地球恶劣的环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继而设问“生命是如何产生的”“产生的过程和条件又是怎样的”。
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他生物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今天我们就来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进行研究。
【新知讲解】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我们无法亲自观察,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
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一下?介绍推测的概念: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
科学的推测需要有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结论的获得就有许多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在这些证据面前,“神创论”不攻自破。
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吧!总结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1.神创论:生命是由上帝(神)创造的;2.自然发生说:生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3.海洋化学起源学说:生命是通过化学途径进化而来的;4.宇生论:生命来自于其他星球;……依次介绍生命起源的各个观点并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判断。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a6835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9.png)
在推测中生成,在交流中建构——《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概述生命起源的过程教材分析:《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多样性”“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两个二级主题。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
教学目标:1.关注并探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
2.描述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证据进行推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关注并探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教学难点“海洋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2.根据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学生讨论完后,PPT展示海洋化学起源说的一整个过程,让学生对这个学说获得整体直观的认识。
海洋化学起源说虽然被很多学者所1860年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通过介绍以上两个实验,推翻自然发生说。
一些学者根据宇宙空间中物质的研究,认为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其他星球。
课件出示“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和“地球上陨石坑”的图片资料。
提出问题: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外物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除了上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假说和推测,还有许多的假说,但都缺乏充足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几种主要观点。
2.描述生命起源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方面
1.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2.尝试比较“神创论”“海洋发生论”和“宇生论”等几种生命起源观点,了解每一种观点形成的背景和原因,提高比较、甄别各种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认同敢于质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三、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相关的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的争论的焦点之一。
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
本课我觉得可抛出一些基本的观点,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较为
丰富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授课中最好作些必要的知识和逻辑方面的铺垫。
课堂中我为学生介绍了目前有争议的四种唯物主
义生命起源说: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化学起源说。
介绍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依然存在着
不同的看法,这也印证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课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而且内容较新的证据,分别支持着化学起源说(包括米勒模拟无机小分子演变为有机小分子阶段和奥巴林模
拟的有机大分子演变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宇生说和自然发生说。
这样的介绍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视野,需要老师注意的是将科学推
测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可以将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做到“形散而
神不散”。
这样可以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联想能力和想像力。
至于学生认同哪一种学说,这倒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科
学推测,对生命的起源要有自己的看法。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