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西游记第八章金角大王读后感
西游记第八章金角大王读后感《西游记第八章金角大王读后感》《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第八章“金角大王”是整个故事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一章节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与洞察力。
读完金角大王这一篇章,我不禁感慨万分。
在该章节中,金角大王是一只因果报应的动物角色,它的一生历经坎坷,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善良和贪婪的两面性。
金角大王生性善良,但因为误入邪道而背离了自己的本心,最终堕落成为了一位妖魔鬼怪。
读到这里,我深深领悟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往往是在个人利益的冲动下,背离原本的良善,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作者通过金角大王这个形象,揭示了贪婪的危害和人性中蕴含的善良。
金角大王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抢夺了别人的财物,甚至还犯下了杀人放火的罪行。
这些行为展示了贪婪之所带来的恶果,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金角大王内心的善良之处。
他曾多次被孙悟空救助,但依旧心存恶意。
通过这种描写,作者给了读者启示,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贪婪之心,否则便会像金角大王一样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更突出地展示了金角大王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他身为妖王,实力强大,但却无法摆脱自己内心的困扰。
他一直渴望重新回归人类社会,与其他人一样平凡地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一点无不让人深思,也勾起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奇特的渴望,无论是名利还是幸福,我们都在不断追求着。
而当我们得不到时,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凡人都会感到痛苦和迷茫。
这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且为之努力。
通过这一章节,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善良还是贪婪,内心的无奈还是奋斗的追求,在金角大王的身上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现。
同时,读完这一章节,我明白了人们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应保持真诚与善良,避免被世俗的诱惑迷失自我,并且要时刻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9第八章 《西游记》
2、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 地揉和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现实自然属性;神性, 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是 指神魔形象所寓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 是内在核心,据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妙 合无垠,塑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3、《四游记》。包括吴元泰撰的《东游记》(主要叙述 八仙得道成仙的故事,是八仙故事的集大成者)、余 象斗编的《南游记》(主要写华光寻母的故事)、 《北游记》(主要写真武祖师斩妖降魔、修行成道的 故事)以及杨致和编的《西游记》(一般认为是由吴 承恩的《西游记》删节改编而成),除《西游记》以 外,其他三书都是由民间流传的宗教故事演化而成的 神魔小说。
2、从孙悟空形象的内蕴来看,作品在相当程度上 体现了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强烈 肯定,显示出明代中叶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宫,主要写悟空对绝对自 由的追求,在他身上具有冲决一切束缚与羁绊、 藐视一切礼法和权威的叛逆精神。
从皈依佛门到取回真经,主要突出悟空降妖除 魔的大智大勇,他的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敢 于斗争,也善于斗争的英雄性格与为崇高理想 而献身的可贵精神,由此得到充分表现。
唐 玄 奘 西 游 图
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西游记》的故事源于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 (今印度)取经的史实。
玄奘归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写成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 域风情。
玄奘另两名弟子慧立、彦悰所撰《大慈恩寺三 藏法师传》中,对取经事迹作了夸张的描绘, 并插入一些带神话色彩的故事。如狮子王劫女 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迦湿罗国“灭坏佛法” 等。
第八章_《西游记》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本章要点•一,《西游记》故事演化与作者、版本•二,《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三,《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四,《封神演义》及其他神魔小说以“幻”出现的神怪小说•明代长篇章回小说开辟了四种类型•四种类型中,神怪小说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在于其“幻”、其“奇”,其它的则是“真”的假象。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真实的历史事件:•玄奘取经及弟子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弟子慧立、彦悰撰写《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唐西域记》记载取经路线图2.由历史向神话的转变•北宋时期出现“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3卷17段),勾画了《西游记》基本框架。
书中出现白衣秀才猴行者。
•元代,师徒四人取经故事逐渐定型。
尤其是杨景贤6本24折的《西游记杂剧》,首次出现了猪八戒的形象,猴行者也演变为“齐天大圣”孙悟空。
•至迟在元明之际出现了《西游记平话》3.西游故事的总结与写定•明代中叶有大手笔作家对流传久远的西游故事做出了创造性的总结:在艺术上整理加工,在思想上提炼升华。
作者是谁?•丘处机?吴承恩?还是其他人?•参看139、140页注释9、10吴承恩故居•江苏淮安吴承恩故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
版本情况•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通常称作世德堂本,20卷100回。
•另外还有明刊百回本3种、明刊简本2种。
•著名的清代刊本有汪象旭、黄周星编的《西游证道书》、张书绅编的《新说西游记》等。
二,《西游记》的思想内涵1,“游戏之中暗传密谛”:心学与孙悟空形象1)猴王的生成:“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2)修炼方式: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处“断魔归本合元神”;取名“悟空”的含义:“鸿蒙开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3)孙悟空故事三构架隐喻着——放心、定心、修心三过程;4)鲁迅的观点(129~130页)•“魔”是什么呢?•明人陈元之认为,“魔,以为口耳鼻舌身意恐怖颠倒幻想之障。
第八章_西游记2
二、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 定
三、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 性美
四、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 中 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 的 种种丑恶: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
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昏臣佞; 国王昏庸,道士作恶。
西 游 记
第 八 章
《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神魔小说代表作
第一节《西游记》成书、作者、版本
一、《西游记》的成书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取经本事及神异化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三)在平话和戏曲创作过程中逐步定型
(一)取经本事及 神异化
1、13岁出家,后到天竺 去取经。贞观十九年回 到长安,取回佛经657 部。后在慈恩寺译佛经 75部,创立了佛经的重 要宗派法相宗。唐高宗 麟德元(664),玄奘 圆寂。 ——《旧唐书· 方伎传》
(六)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西游记》的语言轻松诙谐、妙趣 横生。作者一支笔挥洒自如,活泼跳跃, 诙谐幽默;杂以方言俗谚,形成别具一格 的独特文风,体现作者驾驭文字的超迈能 力,他人很难模仿。
《西游记》的影响
一、《西游记》的续书、仿作、节本等,如 《 续 西游 记 》、 《 后西 游 记 》 、 《后 西 游 记 》 、《 西 游补 》 ;《 四 游记 》 (杨 志 和 《 西 游记 》 、吴 元 泰《 东 游记 》 、余 象 斗 《南游记》和《北游记》); 二、出现了大批为神仙立传的作品。如达摩、 观世音、吕纯阳、韩非子、牛郎织女等。 三、与历史故事相交融的故事。如《三遂平妖 传》、《封神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 《封神演义》最为出色。
考研文学复习65第八章《西游记》
。
第八章:《西游记》
一.解释:1、《西游记》2、神魔小说
二.填空
1、明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作者是。
2、的出现,标志着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神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孙悟空形象的原型,鲁迅认为是国产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即淮涡水怪,胡适认为是印度经典《罗摩衍那》中的神猴。
4、取经故事在趋于定型,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正式固定下来。
四.论述
1、试述《西游记》的原型精神
2、《西游记》的人物塑造有何特点
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5、《西游记》现存最早刻本是万历二十年的刊本。
6、《西游记》的人物塑造,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
7、《西游记》之后影响最大的神魔小说是。
三.简答
1、《西游记》从情节上看,可划分为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2、《西游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明代文学
《水浒传》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为英雄传奇,以有别于《三 国志演义》之类历史演义。 这两类小说有共同点,即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 据。两者又有相异点:前者一般是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 公案”、“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说铁骑儿” 之类发展而来,而后者是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前者以 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而后者着眼于全 面地描写一代兴废或见朝历史;前者的故事虚多于实,甚至 主要出于虚构,后者比较注重依傍史实。 这些不同也就使前者有可能突破历史事实的制约,跳出帝王 将相、军国大事的圈子,将目光移向民间日常的生活和普通 的人。在明代的英雄传奇小说中,继《水浒传》之后,还有 《杨家府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较有名。
人生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牡丹亭》的题材渊源 人物性格冲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化警示意义
“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四梦”之比较
汤显祖的影响
汤显祖影响下的剧作家
汤剧的社会影响
“临川四梦”的演出与传播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
《封神演义》 《西游记》等神魔小说的影响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所谓世情小说,就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 之致”(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 小说涉及世情,自可溯源到魏晋以前,但从晚明批评界开始 流行的“世情书”的概念来看,主要是指宋元以后内容世俗 化、语言通俗化的一类小说。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起, 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称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 情的长篇。于是,鲁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就 常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之后,明清两代的世情 小说,或着重写情爱婚姻,或主要叙家庭纠纷,或广阔地描 绘社会生活,或专注于讥刺儒林、官场、青楼,内容丰富, 色彩斑斓。
第八章 《西游记》
13-99回 13-99回,写取经过程所经历的灾难 经历了八十一难, 经历了八十一难, 包括四十一个故事 100回 100回,写东返成正果
西游记》 五、《西游记》 的主旨
(一)幻中有理: 幻中有理: 对人性自由向往 孙悟空: 孙悟空: 无父无母、自立为王、 无父无母、自立为王、 来去自由、 来去自由、跳脱生死 的个体绝对自由
3、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西游记》虽不是讽刺小说, 西游记》虽不是讽刺小说, 却“以戏言寓诸幻笔”,具有嬉笑 以戏言寓诸幻笔” 讽刺、幽默诙谐的风格。 讽刺、幽默诙谐的风格。
西游记》 七、《西游记》 的影响
1、董说
《西游补》 西游补》
四游记》 2、《四游记》 封神演义》 3、许仲琳 《封神演义》
2、《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成书于明初的《永乐大典》 成书于明初的《永乐大典》 中,保存了一段“梦斩泾河龙” 保存了一段“梦斩泾河龙” 的残文, 1200字 文字粗率, 的残文,约1200字,文字粗率, 其标题为“西游记” 其标题为“西游记”。
3、《朴通事谚解》 朴通事谚解》
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 朴通事谚解》 《朴通事谚解》里,选收了一段汉文 车迟国斗圣” “车迟国斗圣”,内容大抵相当于今 本 西游记》 46回的一部分 回的一部分。 《西游记》第46回的一部分。 条注释, 有8条注释,或介绍这段选文依 据的是《西游记》 或直书“ 据的是《西游记》,或直书“《西游 详见《西游记》 。 记》云”、“详见《西游记》”。
1、 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 、 孙悟空冲决羁绊, 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 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 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 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 的追求个性自由、 精神。 精神。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它与讲究“真”与“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在这类小说中,有的作品完全以宣扬宗教迷信、封建道德为主要目的,故事荒唐,文字粗鄙,很快被历史淘汰。
但其中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作品,往往能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一直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玄奘取经题材的神化与孙悟空形象的演化作者问题吴承恩《西游记》的版本《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相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
但两者演化的特征并不一致:《三国》、《水浒》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生发与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以“真”的假象问世;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玄奘(602~664)取经原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贞观三年(629),他为追求佛家真义,经历百馀国,费时17载,前往天竺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
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归国后,他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此书尽管“皆存实录,匪敢雕华”,但以宗教家的心理去描绘的种种传说故事和自然现象,难免已染上了一些神异的色彩。
后由其弟子慧立、彦 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去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
于是,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越传越神,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西游记第八章主要读书心得(精选5篇)
西游记第八章主要读书心得(精选5篇)西游记第八章主要读书心得【篇1】“又除了一个妖,又降了一个魔,难也吃过苦也吃过……”随着熟悉的电视主题曲,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骑白马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胖胖的猪八戒和挑行李的沙僧。
《西游记》主要写了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这本神魔小说中的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详。
要问我最佩服谁,却不是孙悟空,而是唐三藏。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唐僧这么胆小怕事,有时还不能明辨是非,你为什么佩服他?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品质。
唐僧乃金禅子化身,前三世取经都被妖怪吃了,但他仍坚持不懈,第四世继续取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唐三藏明明晓得一路要遇到千千万万的妖精与苦难,却仍不动摇,坚持与困难斗争到底。
为了替天下人取得真经,造福黎民,唐僧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联想自己,我脸红了,知羞了。
作业写到一半就想着玩,哪里有耐心、有决心啊!唐僧连整整九九八十一难都这样坚持过去了,难道我连这点小事也不行吗?我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年,没有决心,没有耐心怎么行?!同学们,奋斗吧!做一个坚持不懈的新时代好少年!西游记第八章主要读书心得【篇2】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一转半个月过去了,《西游记》我读了一大半,其中印像最深刻的就是《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是孙悟空向牛魔王夫妻三借法宝芭蕉扇,但牛魔王夫妻不配合,不愿供出芭蕉扇,结果他们打了起来,惊动了天兵,最后天兵把牛魔王收服了,铁扇公主也乖乖交出了芭蕉扇。
在《西游记》开篇几回中提到,孙悟空和牛魔王等结成了“七兄弟”,牛魔王当了大哥,孙悟空当了小弟。
他们两原是兄弟,那么为什么到最后他们两家就反目结仇了呢?我觉得有两种原因;一是牛魔王在不该小气的地方小气,如果我是牛魔王,当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时,直接借给他,然后等孙悟空把扇子还回来,完事!这样的话就不会发生那么大的纠纷了。
第六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ppt.Convertor
第六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主题及艺术性。
★考核要求《西游记》的主题及艺术性。
思考题孙悟空形象及其意义《封神演义》的古代民主主义思想第一节《西游记》成书、作者、版本一、《西游记》的成书《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取经本事;(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三)《西游记》成书。
(一)历史上的“唐僧取经”本事高僧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人,,13岁出家)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去研究教义,取回真经。
唐太宗贞观初年,玄奘在没取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只身离开长安,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吐鲁番,历经艰辛,到达天竺,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此行历时19年,行程五万里,取回佛经657部。
回到长安后,在慈恩寺又以19年时间译出佛经75部,创立了佛经的重要宗派法相宗。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
玄奘回京后,奉诏口述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由弟子辨机记录,并编辑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书中介绍了途径西域各国的山川地貌、政治历史、宗教文化等状况。
其后,玄奘门徒惠立、彦琮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虽称“皆存实录,非敢雕华”,但还是穿插了不少神奇传说,演绎了许多佛经故事,如狮子王劫女产子,西女国生男不举等,为后世想象取经途中光怪陆离的神魔传说开了先河。
(二)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南宋出现了“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文字粗略,情节简单,出现了“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白衣秀士)形象,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因偷了西王母池十颗蟠桃,“被王母捉下,......配在花果山紫云洞”。
他神通广大,能伏魔降妖,这标志着西游故事的主角已由唐僧向猴行者转变,也标志着取经的真人真事向神魔故事的演变。
书中还出现了一个脖挂骷髅项链的“深沙神”,但还没有猪八戒。
成书于明初的《永乐大典》中,保存了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残文,约1200字,文字粗率,其标题为“西游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第8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8.1 复习笔记一、《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1.神怪小说(1)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
这批神怪小说,是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2)神怪小说与讲究“真”与“正”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2.《西游记》的题材演化《西游记》的成书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它将历史的真实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幻”的形态定型。
(1)玄奘取经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他曾奉诏口述所见所闻,由门徒辨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一书,已有一些神异的色彩。
(2)玄奘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
(3)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
(4)“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于北宋年间,大致勾画了《西游记》的基本框架,并开始将取经的历史故事文学化。
书中出现了猴行者的形象,实际上已成了取经路上的主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雏形。
(5)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首次出现,已有的深沙神也改称了沙和尚。
至迟在元末明初,有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
原书已佚,现今只有一段残文。
(6)世德堂本《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20卷100回,刊于万历二十年。
(7)清初汪象旭、黄周星评刻的《西游证道书》引《释厄传》的故事作为第九回。
3.《西游记》版本(1)世德堂本《西游记》是现存最早的《西游记》刊本,20卷,100回,一般认为初刊于万历二十年。
西游记第八章观音收红孩儿主要内容简单
西游记第八章观音收红孩儿主要内容简单摘要:一、前言二、西游记简介三、第八章观音收红孩儿背景及主要内容四、红孩儿的来历及性格特点五、观音收红孩儿的过程六、红孩儿成为善财童子后的表现七、结论正文:一、前言《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其中,观音菩萨在第八章中收服了红孩儿,使他成为了善财童子。
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这一章节的内容。
二、西游记简介《西游记》全名《大唐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为主线,穿插了各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展现了一个神奇绚烂的神话世界。
三、第八章观音收红孩儿背景及主要内容在第八章中,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遭遇了红孩儿的阻挠。
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具有神通广大、狡猾残忍的特点。
他抓走了唐僧,孙悟空与其展开激战,却无法战胜他。
最后,观音菩萨降临,用神通收服了红孩儿,使他成为了善财童子。
四、红孩儿的来历及性格特点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具有半人半妖的血统。
他出生后便具有神通广大、狡猾残忍的特点,凭借三昧真火成为了火焰山的霸主。
红孩儿顽劣成性,不服管教,对观音菩萨的劝善也不以为意。
五、观音收红孩儿的过程观音菩萨在孙悟空的请求下,降临火焰山。
她用神通将红孩儿制服,使他无法动弹。
随后,观音菩萨对红孩儿进行教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悔过自新。
最后,观音菩萨将红孩儿收为善财童子,跟随她修行。
六、红孩儿成为善财童子后的表现红孩儿成为善财童子后,表现出了对观音菩萨的忠诚和对修行的虔诚。
他不再顽劣,而是听从观音菩萨的教诲,努力修行,逐渐摒弃了过去的恶行。
七、结论在《西游记》第八章中,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使他成为了善财童子。
这一情节表现了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也展示了红孩儿由恶转善的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整理:《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神怪小说明代后期,神怪小说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热潮。
它们是在“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西游记》为其代表作,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被读者珍视。
第一节《西游记》的艺术成就现存最早的是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一般认为刊于万历二十年(1592)。
一、《西游记》的内涵:1.《西游记》在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
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张扬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2.呼唤着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
孙悟空大智大勇,桀骛不驯,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英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呈现出独特的光彩。
3.整体性寓意与局部性象征。
小说的主要篇幅是描写孙悟空从唐僧师徒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
这八十一难的磨练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此外,在小说中多次讽刺揶揄现实。
二、营造了一个极幻与极真相结合的神幻世界。
1.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生死、以及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2.小说中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入情入理。
极幻之文含极真之情;极奇之事寓极真之理。
三、以独特的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
神魔小说《西游记》
马钰《满庭芳》:“意马牢栓,神气休叫败 坏,锁白牛常在金栏。”
王重阳:“问曰:假令白牛去时,如何擒捉。 诀曰:白牛去时,紧扣玄关,牢镇四门,白牛 自然不走
• 大白牛:真真确确的宗教符号/因此 而落墨多多
“酒色财气” 的凡人生活
• 牛魔王:被小说家世俗化、趣味化
再举几个例子
• 《心经》与心猿
佛经体
三、《西游记》现实意义
虚幻的神魔世界是真实人世的投影 ——借神魔略呈世态
讽刺了佛,也揶揄了道 ——天、地、人三界皆非净土
四、神幻世界的奇幻美和诙谐性
艺术表现的最大特色: 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
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 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1、极幻与极真 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4、戏言寓诸幻笔
明中叶神魔小说大发展的原因
1、“怪力乱神”的恒久魅力 2、明中叶文学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浪漫主义思潮
的涌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对题材的选择。 3、人们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帝王们的信仰导向—
—宗教信仰的世俗化、民间化。
*《西游秒 →15,500,000条 现在是0.001秒 →78,900,000条
车迟国
“车迟”
*此类例子说明什么?
•
《西游记》与宗教有关的文字并
非全属粗率、无意义。
•
此类内容情况不一,或系统或散
碎,或肤浅或深涵。
•
就现有文本而言,此类文字不占
有主流地位,但又联络呼应成为隐伏的
意义层次。
*此类描写意义
•
有助于理解复杂的内涵:
一、如孙悟空的形象。
二、如女妖问题,等等。
清代乾隆年间,吴玉搢在 《山阳志遗》中首先提出 吴承恩作
《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的发展
1、修道说——清代认为是修道奇书。 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 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 可成仙。——刘一明《西游原旨序》 孙悟空 猪悟能 沙悟净 2、游戏说——游戏笔墨 鲁迅:“此书实出于游戏”,游戏之中又兼以 讥 讽当时之世态。 胡适:“全书以诙谐滑稽为宗旨” 。
二、《西游记》的作者
明代刊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 清代刊本署:邱处机。实际上,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 游记》是另外一部作品。 乾隆年间,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提出《西游记》作 者为吴承恩,后得到广泛认同。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生性耿直, 晚年放浪诗酒,有《射阳先生存稿》。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 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
04《西游记》与神怪小说的发展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概况
一、《西游记》的成书——世代累积型 1、本源:玄奘西行求法 《旧唐书· 方伎传》唐僧,俗姓陈,名祎,名玄奘,法号 三藏。 2、宗教神话化阶段: 辩机《大唐西域记》 3、文学化阶段: 南宋《大唐三奘取经诗话》 元代 杨景贤 杂剧《西游记》 元末明初 平话小说《西游记》
思考题
1、名词解释:神怪小说 2、结合作品,分析《西游记》的主题。 3、简述《西游记》术成就。
三、《西游记》的版本 分为简本和繁本。差别是唐僧出身的有无。 繁本: 明万历世德堂刻本100回,现存最早刻本 明崇祯《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清代 汪象旭评刻《西游证道书》等
简本:明万历《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约相 当于繁本的四分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二、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6.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四、论述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第二章《水浒传》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二、填空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是。
三、简答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四、论述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3、台阁体4、茶陵派5、八股文二、填空1、“吴中四杰”是指、、和四位诗人,他们在明初诗坛上颇具代表性。
2、明初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最能体现其诗风的代表作是。
3.明初文名最著的作家是,最擅长创作散文。
5、有明一代最擅长八股制义的作家,前数、,后推、胡友信。
三、简答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2、概述《卖柑者言》的讽喻特色。
3、分析八股文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西游记第八章读后感200字10篇
西游记第八章读后感200字10篇西游记第八章读后感200字【篇1】近日重复《西游记》,感悟颇多,在此,对一些问题说些自我的看法。
前些时间,有人说真正的孙悟空被六耳猕猴秘密代替了。
直接原因就是在真假猴王之后,孙悟空表现的“很乖”。
其实仔细读过前后文就会发现原因。
真假猴王开始就说,师徒四人当时各怀异心,但经过假猴王一事后,师徒四人成了一心。
不仅仅孙悟空“乖”了,就连懒货八戒也主动探路、挑担了。
并且后文中,唐僧也并非没再念过紧箍咒,只可是孙悟空学会了心平气和,三言两语让唐僧对他言听计从而已。
人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西天取经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让人逐步走向成熟,从这一点看,孙悟空就是在这次真假只斗中成熟起来的。
那个假悟空其实也就代表了“心魔”罢了。
本人通读《西游》仅有两遍,略有心得,望诸位不吝赐教吧。
西游记第八章读后感200字【篇2】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
其中,令我深有感触的一个故事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唐僧师徒在路过火焰山时,看见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如同一只凶猛的巨兽喷吐着火焰,周围一片炽热,土地被烤的焦黑,村民们痛苦地呻吟着,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到地上;庄稼们一个个面无生机,脸是黑色的,个个都耷拉着脑袋……孙悟空看到这,下定决心,一定要帮村民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他又打听到,只有牛魔王的芭蕉扇才能灭掉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
于是,孙悟空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冒着生命危险与牛魔王斗智斗勇,终于在第三次才将芭蕉扇借了回来,解除了火焰山上的熊熊烈火,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有感触的是孙悟空的耐心。
孙悟空每次去借芭蕉扇的时候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可是他不放弃,坚持不懈。
用他那超凡的耐心在第三次终于借到了芭蕉扇。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有耐心,遇到困难不能急躁,要多想一想,结果肯定会出来的。
西游记第八章读后感200字【篇3】“猴哥,俺老猪啥世面没见过呀,你就带俺去吧;八戒俺老孙的师父呢;悟空,你怎么又调皮了;师兄我看这妖怪不对头,是不是装死的;从他们的对话当中,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分别是猪八戒、孙悟空、唐僧和沙和尚。
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2、《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 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果说“真经”象 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 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 神,以及这种精神品格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 希望与成功。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 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 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者的难,一类是取经人主观错误 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 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 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 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 寓意。
1、出生 :天生地长、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 猴 。象征意义: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 。 “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 位拘束。” 生活环境:花果山没有政治关系的束缚,也 没有经济关系的束缚。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做生涯。秋收 芋粟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第一回)
2、成长
突破空间局限:学道术 突破时间局限 :勾销生死薄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三回) 触犯社会等级制度——“招安”——造反——被打压 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 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 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 得肉肥由自在”,成 日“会友游宫,交朋结义”(第五回) 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 回) 他(指玉皇大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 出去,将天宫让给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 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第七回)
《西游记》描写了规范和自由之间的矛盾 对人一生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在成长的过 程中,一方面美猴王本身的反叛意识越来越 强烈了,另一方面美猴王的个人欲望也越来 越膨胀了,但是他终究逃不脱社会关系之网。 个人欲望是永远不可能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 的,触犯社会规范只能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个人的能力也因个人欲望的膨胀而被毁灭。 如来佛的手掌心,正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的社会规范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描写了规范和自由之间的矛盾 对人一生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在成长的过 程中,一方面美猴王本身的反叛意识越来越 强烈了,另一方面美猴王的个人欲望也越来 越膨胀了,但是他终究逃不脱社会关系之网。 个人欲望是永远不可能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 的,触犯社会规范只能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个人的能力也因个人欲望的膨胀而被毁灭。 如来佛的手掌心,正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的社会规范的象征。
二 西游记的结构与主题
第一部分(第一回——第七回
),写孙悟空出
身和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第八回——第十二回),写西天 取经的缘起 。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第一百回),写西 天取经过程 。
解读的前提: 第一,《西游记》描写的是非现实的艺术世 界,小说里所有的内容都不可以坐实,我们 可以借以丰富自已的人生经验、体验和人生 智慧,这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西游记》是游戏之作,作者持一种 游戏的心态、幽默调侃诙谐的心态,这种心 态使之对最庄严的东西也可以进行调侃,对 最世俗的东西也可以有所同情。
结论: 孙悟空一生的经历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 个体和社会的冲突、自由和规范的冲突的过 程。但这种冲突不是最后发展到对立决裂的 地步,而是寻找一种个体和社会的融合,自 由和规范的统一,这是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 给人们提供的最佳状态。
四 男性的“女性恐惧症”
1、美艳而放纵的女性仙怪 2、苦海茫茫的色戒之旅
《西游记》的社会意义
第一,给人一种人生智慧。使人对世事看 得更清楚、更透彻。 第二,《西游记》这种游戏型、喜剧型的 小说,是把世界上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 人看。 1、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品质 2、具有一种道德批判性
(二)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西游记》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对重建理想的 社会秩序的向往。 《西游记》的核心故事是英雄 寻宝,一僧三徒所寻求的宝物是与宗教联系起来的 “真经”,而他们之所以寻求真经,则是因为对现 存秩序不满,想通过寻得真经,以重建理想的秩序。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 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 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 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 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 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 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第九十八回)
狮陀国三大王:“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
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 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 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 爱”。 “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 (第七十四回) 如来佛:“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上次众比丘僧下山到赵长者家里念了一通 经)“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 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 贱了”。(第九十八回)
孙悟空形象来源: 孙悟空形象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以及道 教、佛教的故事中长期流传着的一些人物和传说有关,比如 “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 的刑天,以及一些猿猴成精的奇闻异说,等等。唐代李公佐 的《古岳渎经》,记载了一位“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 祁,他那种“神变奋迅之状”和叛逆的色彩,就与取经传说 中的猴王比较接近。从宋代《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话本和元 代《锁齐天大圣》、《西游记》杂剧以及明代宋濂的《删古 岳渎经》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从无支祁到孙悟空这一传说演 变的轨迹。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佛经 故事如《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六度集经》、《杂宝藏 经》等里面描写的求法成正果的猕猴,以及手持金刚棒,身 穿虎衣,与须菩提尊者有交情的大力明王孙那利等,可能也 对孙悟空形象的发展产生了~定影响。
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 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 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 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 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尪羸, 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 治。 ——第七十八回
唐僧: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 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 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 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 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
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神话传说——神怪小说——神魔小说 神魔象征“正邪” 神魔小说就是以邪正斗法、鬼神相争为内容, 同时也以辨清是非曲直为内容的小说。
明清时期神魔小说计有三十余部 《西游记》《封神演义》
一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 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明代小说家。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 家族,家境清贫,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 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 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 “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 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 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2、《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 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果说“真经”象 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 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 神,以及这种精神品格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 希望与成功。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 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 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者的难,一类是取经人主观错误 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 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 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 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 寓意。
1、出生 :天生地长、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 猴 。象征意义: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 。 “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 位拘束。” 生活环境:花果山没有政治关系的束缚,也 没有经济关系的束缚。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做生涯。秋收 芋粟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第一回)
2、成长
突破空间局限:学道术 突破时间局限 :勾销生死薄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三回) 触犯社会等级制度——“招安”——造反——被打压 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 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 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 得肉肥膘满。(第四回)
“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 常。„„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第 十二 回)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 生寺对佛说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 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 皇图永固。(第十三回) 一僧三徒西行途中的杀伐除恶,既平自然灾害,又 除人间患难,其寓意同样是,通过杀伐,通过死亡, 通过除恶,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与和谐安 乐的人文秩序,这是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深层 的象征意义。
李贽:“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一旦有 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诿”(《焚书》卷 四《因记往事》) 猪八戒:“斯文!斯文!肚里空空!” 沙僧:“二哥,你 不晓得,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 般哩。” (第九十三回)
西游记里妖魔的构成: 一是天宫里的神仙下凡或者被收服以后上了天宫修成“正果” 的。比如黑松林的黄袍怪,就是天宫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 下凡,这是带着神佛身份的妖魔。圣婴大王红孩儿后来成了 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 二是天宫里的神佛无意中走失的坐骑或侍从等。如金兜山的 独角犀大王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小雷音寺的黄眉老佛是弥勒 佛的童儿,天竺国的假公主是广寒宫的玉兔等。 三是神佛有意纵放的坐骑、侍从等,用来考验唐僧师徒。如 乌鸡国全真道人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麒麟山赛太岁是 观音的坐骑金毛犼,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 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 四是与天宫神佛有瓜葛的。如东海龙王敖广的外甥是黑水河 的鼋龙,如来佛的舅父是狮驼国的云程万里鹏等。 五是与孙悟空有关系的,如牛魔王是他的结拜兄弟。 六是与天宫无关的土生土长的妖魔,如白骨精,车迟国的虎 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成 日“会友游宫,交朋结义”(第五回) 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 回) 他(指玉皇大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 出去,将天宫让给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 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第七回)
三 斗战胜佛孙悟空 (一)自在不成人
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史,
记录了他的出生、成长、奋斗,直到“功德 圆满”成为“斗战胜佛”的全过程,探求他 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成功的人生意义。 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说,小 说以幻想的形式,把孙悟空置于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之中,描写了他从自由到不自由再到 更大的自由这一曲折的人生历程,蕴含着极 为丰富的人生哲理。
(二)成人不自在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取经的过程才最能够展
示孙悟空所有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体的最高 价值 。 紧箍,象征和代表社会对他的强制性的约束。 “紧箍儿咒”又名“定心真言”,念诵这种 “定心真言”,就是要使孙悟空“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六贼指耳、目、鼻、舌、身、 意)。
西天取经,既是孙悟空从事的正义的事业,充分发 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心猿归正” 的过程。西天取经,既是对他的人生的考验,也是 对他的人格的重塑,更是对他的信仰、意志和心性 的挑战和升华。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第十七回) 八十一难的磨炼,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 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孙悟空取经成功之际,就是他“心猿归正”之时。 “紧箍儿”自然消失了,外在的社会束缚已经转化 为内在的个人自律,个人与社会终于融为一体,个 人终于取得了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