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西游记的结构与主题
第一部分(第一回——第七回
),写孙悟空出
身和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第八回——第十二回),写西天 取经的缘起 。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第一百回),写西 天取经过程 。
解读的前提: 第一,《西游记》描写的是非现实的艺术世 界,小说里所有的内容都不可以坐实,我们 可以借以丰富自已的人生经验、体验和人生 智慧,这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西游记》是游戏之作,作者持一种 游戏的心态、幽默调侃诙谐的心态,这种心 态使之对最庄严的东西也可以进行调侃,对 最世俗的东西也可以有所同情。
《西游记》的社会意义
第一,给人一种人生智慧。使人对世事看 得更清楚、更透彻。 第二,《西游记》这种游戏型、喜剧型的 小说,是把世界上没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 人看。 1、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品质 2、具有一种道德批判性
(二)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西游记》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对重建理想的 社会秩序的向往。 《西游记》的核心故事是英雄 寻宝,一僧三徒所寻求的宝物是与宗教联系起来的 “真经”,而他们之所以寻求真经,则是因为对现 存秩序不满,想通过寻得真经,以重建理想的秩序。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 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 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 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 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 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 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第九十八回)
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 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 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 近来把三宫娘娘,六院妃子,全无正眼相觑,不分 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尪羸, 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 治。 ——第七十八回
唐僧: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 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 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 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一个喜见男身,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 一个怕逢女色,只思量即时脱网上雷音。
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神话传说——神怪小说——神魔小说 神魔象征“正邪” 神魔小说就是以邪正斗法、鬼神相争为内容, 同时也以辨清是非曲直为内容的小说。
明清时期神魔小说计有三十余部 《西游记》《封神演义》
一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 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明代小说家。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 家族,家境清贫,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 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 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 “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 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 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结论: 孙悟空一生的经历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 个体来自百度文库社会的冲突、自由和规范的冲突的过 程。但这种冲突不是最后发展到对立决裂的 地步,而是寻找一种个体和社会的融合,自 由和规范的统一,这是正常的有秩序的社会 给人们提供的最佳状态。
四 男性的“女性恐惧症”
1、美艳而放纵的女性仙怪 2、苦海茫茫的色戒之旅
(一)社会意义:现实世态的讽刺批判
《西游记》有很鲜明的社会指向性,描写了
种种世态,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种种丑恶的 东西。 祭赛国的锦衣卫 朱紫国的司礼监和会同馆 灭法国的东城兵马司和巡城总兵 宫廷里的谨身殿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西游记》中
的神魔都写得“极似世上人情”,“作《西 游记》者不过借妖魔来画个影子耳”。(第 七十六回总批)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西游记》“讽刺 揶揄则取当时世态”、“神魔皆具人情,精 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
狮陀国三大王:“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
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 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 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 爱”。 “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 (第七十四回) 如来佛:“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上次众比丘僧下山到赵长者家里念了一通 经)“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 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 贱了”。(第九十八回)
“一天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淡荡,化日丽非 常。„„介福千年过舜禹,升平万代赛尧汤”(第 十二 回)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弟子曾在化 生寺对佛说下洪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去, 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使我们法轮回转,愿圣主 皇图永固。(第十三回) 一僧三徒西行途中的杀伐除恶,既平自然灾害,又 除人间患难,其寓意同样是,通过杀伐,通过死亡, 通过除恶,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与和谐安 乐的人文秩序,这是通过神话故事表现出来的深层 的象征意义。

李贽:“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一旦有 警,则面面相觑.绝无人色,甚至互相推诿”(《焚书》卷 四《因记往事》) 猪八戒:“斯文!斯文!肚里空空!” 沙僧:“二哥,你 不晓得,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我一 般哩。” (第九十三回)
西游记里妖魔的构成: 一是天宫里的神仙下凡或者被收服以后上了天宫修成“正果” 的。比如黑松林的黄袍怪,就是天宫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 下凡,这是带着神佛身份的妖魔。圣婴大王红孩儿后来成了 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 二是天宫里的神佛无意中走失的坐骑或侍从等。如金兜山的 独角犀大王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小雷音寺的黄眉老佛是弥勒 佛的童儿,天竺国的假公主是广寒宫的玉兔等。 三是神佛有意纵放的坐骑、侍从等,用来考验唐僧师徒。如 乌鸡国全真道人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麒麟山赛太岁是 观音的坐骑金毛犼,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 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 四是与天宫神佛有瓜葛的。如东海龙王敖广的外甥是黑水河 的鼋龙,如来佛的舅父是狮驼国的云程万里鹏等。 五是与孙悟空有关系的,如牛魔王是他的结拜兄弟。 六是与天宫无关的土生土长的妖魔,如白骨精,车迟国的虎 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
1、出生 :天生地长、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 猴 。象征意义: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 。 “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 位拘束。” 生活环境:花果山没有政治关系的束缚,也 没有经济关系的束缚。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做生涯。秋收 芋粟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第一回)
2、成长
突破空间局限:学道术 突破时间局限 :勾销生死薄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三回) 触犯社会等级制度——“招安”——造反——被打压 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 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 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 得肉肥膘满。(第四回)

孙悟空形象来源: 孙悟空形象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以及道 教、佛教的故事中长期流传着的一些人物和传说有关,比如 “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 的刑天,以及一些猿猴成精的奇闻异说,等等。唐代李公佐 的《古岳渎经》,记载了一位“形若猿猴”的淮涡水怪无支 祁,他那种“神变奋迅之状”和叛逆的色彩,就与取经传说 中的猴王比较接近。从宋代《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话本和元 代《锁齐天大圣》、《西游记》杂剧以及明代宋濂的《删古 岳渎经》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从无支祁到孙悟空这一传说演 变的轨迹。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佛经 故事如《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六度集经》、《杂宝藏 经》等里面描写的求法成正果的猕猴,以及手持金刚棒,身 穿虎衣,与须菩提尊者有交情的大力明王孙那利等,可能也 对孙悟空形象的发展产生了~定影响。

2、《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 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果说“真经”象 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 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 神,以及这种精神品格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 希望与成功。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 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 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者的难,一类是取经人主观错误 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 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 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 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 寓意。

(二)成人不自在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取经的过程才最能够展
示孙悟空所有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体的最高 价值 。 紧箍,象征和代表社会对他的强制性的约束。 “紧箍儿咒”又名“定心真言”,念诵这种 “定心真言”,就是要使孙悟空“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六贼指耳、目、鼻、舌、身、 意)。
西天取经,既是孙悟空从事的正义的事业,充分发 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心猿归正” 的过程。西天取经,既是对他的人生的考验,也是 对他的人格的重塑,更是对他的信仰、意志和心性 的挑战和升华。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第十七回) 八十一难的磨炼,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 期艰苦的“渐悟”过程。 孙悟空取经成功之际,就是他“心猿归正”之时。 “紧箍儿”自然消失了,外在的社会束缚已经转化 为内在的个人自律,个人与社会终于融为一体,个 人终于取得了更大的自由。

三 斗战胜佛孙悟空 (一)自在不成人
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的英雄史,
记录了他的出生、成长、奋斗,直到“功德 圆满”成为“斗战胜佛”的全过程,探求他 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成功的人生意义。 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说,小 说以幻想的形式,把孙悟空置于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之中,描写了他从自由到不自由再到 更大的自由这一曲折的人生历程,蕴含着极 为丰富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描写了规范和自由之间的矛盾 对人一生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在成长的过 程中,一方面美猴王本身的反叛意识越来越 强烈了,另一方面美猴王的个人欲望也越来 越膨胀了,但是他终究逃不脱社会关系之网。 个人欲望是永远不可能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 的,触犯社会规范只能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个人的能力也因个人欲望的膨胀而被毁灭。 如来佛的手掌心,正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的社会规范的象征。

“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成 日“会友游宫,交朋结义”(第五回) 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 回) 他(指玉皇大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 出去,将天宫让给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 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第七回)
1、《西游记》写神的世界,就意味着写现实的世界,上到 玉皇大帝,下到天兵天将,和现实社会中的上到皇帝,下到 各级官吏,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对应的关系。 2、《西游记》写西行路上经过了许多国家“文也不贤,武 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 。 “连问数声,更无一人敢答。”“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 文官。”(第二十九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