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前四十回大纲提要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
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的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悟空为尊。
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选择题1.下面有关《西游记》的章节,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心猿归正六贼无踪①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①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①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被唐僧所救,并跟随唐僧一路去西天取经。
途中孙悟空打死了六贼,被唐僧说教,一气之下撇下唐僧一走了之。
随后,观音传授了唐僧紧箍咒,并以此来控制孙悟空。
孙悟空也因龙王的劝说回到了唐僧身边,并被唐僧哄骗带上了紧箍咒,从此,死心塌地的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
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出自《西游记》第十八回:三藏师徒重拾袈裟后赶路,来到乌斯藏国界之地高老庄。
得知高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怪女婿霸占,高太公家要降妖除魔。
孙行者毛遂自荐,变作翠兰模样,戏耍妖怪,并成功套出妖怪住所,现真身,吓跑妖怪。
由此可得出,正确顺序为:①①①①。
故选C。
2.对《西游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孙悟空本领高强,爱憎分明,但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
D.这部小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励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C.“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的是猪八戒,不是孙悟空;故选C。
《西游记》读书笔记10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10篇《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它记载了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西游记》读书笔记,仅供大家参考!西游记读书笔记王翊懿今年暑假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本书吧?这本书是吴承恩写的,他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有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贪吃懒做的猪八戒,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神力无穷的弥勒佛……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很勇敢,敢作敢当,敢爱敢恨。
书中那精彩的情节令人难忘,书比较好看,让我废寝忘食。
书中有好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芭蕉扇等等。
虽然现实中不存在,但是它还是深深吸引了我。
我把这本书看完了,但我还想一直重复的看这本书。
西游记读书笔记我每年的暑假除了学习还看电视,我最喜欢《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惊彩的小说,电视西游记也是我国少年儿童最喜欢看的。
可以说百看不厌,孙悟空本领高强,有72般变化,爱恨分明,对于敌人——妖怪深恶痛绝,那怕得到师傅的惩罚也要消灭妖怪。
八戒好吃懒做,笨手笨脚,沙和尚忠厚老实,不怕吃苦。
唐僧心地善良,好坏不分,毅力坚强。
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经千山万水,经受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达佛教圣地——西天,取得真经,胜利回到长安,受到唐王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得隆重欢迎。
为我国佛教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游记》读书笔记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
其中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西游记》。
自明代吴承恩创作以来,《西游记》便作为一部妇孺皆知的文学经典,人类文明的瑰宝,流传至今。
《西游记》里的每个人物刻画都不乏生动性。
在阅读了《西游记》不下百次之后,这里面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二师兄猪八戒。
在高老庄的时候,唐僧为其取名“八戒”,其意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眼坐高等华丽之床、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不食非时食。
这是唐僧对猪八戒的初衷,对进入佛门之人的初衷。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章节目录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章节目录《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章节目录导语:《西游记》以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作为原形,是我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
全书共一百回。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章节目录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第九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第十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魏丞相遗书托冥吏第十一回游地府太宗还魂进瓜果刘全续配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一粒丹砂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禅主吞冷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迷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主乃修身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逢大厄难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孔观音现像伏妖王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体魔主还归大道真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见婴儿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顶姹女还归本性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王计吞禅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土授门人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优秀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优秀范文在这几天,我看了吴承恩先生写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它是我国的文学精粹,我看了它之后有许多感受想说,现在让我说给你听。
西游记主要写了在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它吸收日月灵气。
一天,从那块石头里蹦出一只猴子,十分英勇。
于是,石猴便四处学艺。
后来,菩提老祖封他为孙悟空,他又学会了七十二变,拿到了“定海神针”,金箍棒。
后因惹怒了玉帝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20xx年之后,唐三藏(金蝉子转世)被菩提佛祖派去天竺取经。
一路收了孙悟空、猪八戒(天蓬元帅转世)、沙悟净(卷帘大将转世)、白龙马(东海三太子)。
带他们一路向西寻找真经。
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们却全部都克服了,终于取到了真经。
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唐三藏被封为“善功德佛”,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沙悟净被封为“金身罗汉”。
其中,这里去天竺取经的四位师徒的个性也各不相同。
猪八戒十分好吃懒做,取得真经还问玉帝可否让他去人间游玩。
沙悟净任劳任怨,总是为团队着想。
孙悟空机智勇敢,经常与妖怪对战,救回师傅。
唐三藏虽然有一些啰嗦,但他教他们要慈善。
西游记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只要有耐心,肯吃苦,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相比我自己,我一碰到困难不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就是逃避,看了这本使我受益匪浅的书,我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不会退缩,争取克服它!说《西游记》大家应该觉得不陌生吧!我也不陌生。
有可能大家会觉得我很奇怪,感觉是废话。
肯定会说西游记谁不知道呀,我看电视剧版的都看无数遍了,更何况是书呢!都快看烦了。
如果你是这样想,但我可跟你不同我看多少遍都不会厌烦的。
今年寒假我翻开西游记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就简单的说说主要内容: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途中遇到白骨精火焰山金鱼精……尽力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
书中我最欣赏的是唐僧的仨徒弟,先来说说孙悟空吧:孙悟空能上天入地,还有七十二般变化是保护唐僧的大工程。
西游记各章主要内容

西游记各章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徒弟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全书共分为一百回,每回都有不同的故事情节,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西游记》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孙悟空的出生和如来佛祖的预言,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
第二回,如来神掌助行者。
孙悟空在花果山称王称霸,与如来佛祖大战五百回合,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
第三回,三藏取经大仙助阵。
唐僧被观世音菩萨点化,前往西天取经,观音派观音大士护送唐僧。
第四回,灵吉菩萨提灯送子。
观音派灵吉菩萨送宝宝给唐僧,宝宝即为孙悟空。
第五回,孙行者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天宫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被玉帝发现,被压在五行山下。
第六回,三藏反天宫诵经。
唐僧在天宫诵经,被玉帝赐予宝物,唐僧却不为所动。
第七回,定海神针降妖伏怪。
孙悟空在龙宫中借定海神针,降服龙王。
第八回,五行山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天宫大闹,被玉帝用五行山镇压。
第九回,观音赐法华经。
观音赐予唐僧法华经,唐僧师徒开始了取经之旅。
第十回,白龙马乱云飞。
唐僧师徒在路上遇到白龙马,白龙马化作白马精,欲吃唐僧。
第十一回,大圣施威降金角。
孙悟空在路上遇到金角大王,大战一场,最终降服金角。
第十二回,大圣宣言伏银角。
孙悟空在路上遇到银角大王,大战一场,最终降服银角。
第十三回,观音赐法箓。
观音赐予唐僧法箓,唐僧师徒继续取经之旅。
第十四回,唐僧大战白骨精。
唐僧师徒在路上遇到白骨精,大战一场,最终降服白骨精。
第十五回,唐僧大战黄袍怪。
唐僧师徒在路上遇到黄袍怪,大战一场,最终降服黄袍怪。
第十六回,观音赐风火轮。
观音赐予孙悟空风火轮,帮助唐僧师徒取经。
第十七回,大圣降妖拿金箍。
孙悟空在路上降服了一众妖怪,拿到了金箍。
第十八回,大圣施威降火焰山。
孙悟空在火焰山上降服了火焰山的火焰。
第十九回,大圣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在路上三次降服白骨精。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简介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简介《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在《西游记前传》中详细介绍了西游记主要人物故事的来历。
作品目录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禹正空门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观音显象化金蝉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第六十二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第六十七回拯救驼罗禅性稳脱离秽污道心清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第七十回妖魔宝放烟沙火悟空计盗紫金铃第七十一回行者假名降怪犼观音现象伏妖王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第七十五回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第七十六回心神居舍魔归性木母同降怪体真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第八十回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第八十四回难灭伽持圆大觉法王成正体天然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计吞禅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第八十八回禅到玉华施法会心猿木母授门人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第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玄英洞唐僧供状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战青龙山四星挟捉犀牛怪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后世影响文学成就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的。
西游记1至20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1至20回主要内容西游记1至20回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西游记1至20回主要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猴子。
猴子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又过三五百年,猴子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
根据一老猴指点,猴子经南赡训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孙悟空。
●第二回孙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孙悟空受众人挑唆,变为松树,引起祖师不快,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与占山妖魔厮斗取胜,带回被掳众猴与物品。
●第三回孙悟空使摄法将傲来国库馆里兵器搬进山中,操演群猴。
山中妖、兽纷纷拜孙悟空为尊。
孙悟空向龙王讨得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如意金箍棒。
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孙悟空。
●第四回孙悟空被授以“弼马温”之官,他得知此官为末等职,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与其子哪吒太子擒孙悟空。
被孙悟空打败。
金星再次招来孙悟空。
玉帝命造齐天大圣府,让孙悟空居住。
●第五回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
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葫芦内金丹。
逃回花果山。
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孙悟空。
孙悟空打退了众天神。
●第六回南海观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战败。
观音又荐二郎神。
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太上老君在天观战,丢下金刚套,击中孙悟空。
众神押其回上界。
玉帝传旨处死。
●第七回太上老君将孙悟空置入炼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孙悟空出来,大闹天宫。
玉帝请来如来佛。
孙孙悟空一路筋斗云,跳不出佛掌。
如来将五指化为大山,压住孙悟空。
命土地神用铁丸铜汁饲喂孙悟空。
●第八回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
观音率木叉,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
一路上收伏沙悟净、猪悟能和小白龙;劝化孙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作文300字(精选31篇)

《西游记》读后感精选作文300字(精选31篇)《西游记》读后感精选作文300字篇1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变。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转》这是《西游记》中的一首诗。
今天,我看了《西游记》这本书。
在傲来国花果山上,有一个仙石。
日久天长,石中蹦出了一只石猴,吸天地之灵气,收日月之精华,他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大闹天宫以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收观音菩萨的旨意,和唐僧、猪八戒、沙僧一起踏上了西天取经的路程。
悟空,神通广大。
七十二变,聪明伶俐,总是斩妖除魔,保护唐僧;唐僧,是三个徒弟之师,很容易听信八戒对悟空的胡言乱语;八戒,贪图女色,妒嫉悟空的能力;沙僧,为这个团队任劳任怨。
正因为四个人的团结,才能到西天取得真经。
看了《西游记》我想起一次和同学们玩撕名牌的游戏。
我们分好队,每个队商量好策略,便开始玩了。
我冲上去当诱饵,徐意在暗中偷袭,而木林在后面与敌人赢战。
我面对两个对手,心中不免有些寒意。
他们两人向我冲来。
我被压制在墙上,徐意鬼鬼祟祟的出来。
两手各撕一个,将两个敌人歼灭。
最后一个敌人呢?不用说,一定已经落荒而逃了,我们高兴的一起击掌。
看了《西游记》我感受到生活中、学习中,很多事都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团结一心才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更好的结果。
相信自己,相信朋友!《西游记》读后感精选作文300字篇2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它栩栩如生的描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爱抱打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生性豁达的沙僧:济世为怀的唐僧:行善济贫的观音: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孙悟空,它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人,它敢作敢当,敢爱敢恨,又不失机灵可爱,我可喜欢他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就是:第十八章,真假孙悟空。
有几个强盗,想抢钱,可唐僧没有钱,悟空看见了就去打他们,可被两个强盗挡住了,孙悟空就把他们打死了,结果悟空被唐僧赶走了,过了一会,悟空打晕了唐僧,回到了花果山,发现居然出现了两个孙悟空,于是两个人打了几场,谁也奈何不了谁,便道了佛祖哪里,想让佛祖分出真假,佛祖不服众望把假的那个孙悟空给收了。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石猴出世(1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石猴拜师(1—2回):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官封弼马温(3—4回):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大闹天宫(4—7回):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悟空。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困囚五行山(7回):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
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玄奘西天取经,观音点化唐玄奘在五行山揭去如来压帖,收悟空为徒,保护唐玄奘西天取经。
唐僧身世(8—9、12回):(观音奉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
他变化为老和尚,在长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选他去取经。
)玄奘姓陈,前世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转生东土。
父亲陈光蕊得中状元,携夫人赴仕途中被强盗所害,贼人掳去陈夫人,夫人生下遗腹子,忍痛将婴儿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
金山寺长老救起婴儿,取名江流儿。
日后,成长为高僧玄奘。
玄奘立志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结为兄弟,将观音所赠袈裟赐予玄奘。
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冥界考略

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冥界考略作者:王映予来源:《图书与情报》2013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以冥界演进为视角,以敦煌写卷中的《唐太宗入冥记》、《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宋代《玉历宝钞》、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为中心,对《西游记》中的冥界渊源进行了考察,指出《西游记》中冥界诸元素可上溯到《入冥记》、《目连变文》和《阎罗王授记经》,中间经由《玉历宝钞》和《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传承,最终沉淀在《西游记》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文献传播链条。
关键词:敦煌写卷西游记冥界地狱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136-04众所周知,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故事源于敦煌写卷S.2630《唐太宗入冥记》,以往的研究多着眼于此故事情节之演变①,而对《西游记》中冥界之渊源较少关注。
本文以敦煌文献为中心,并钩沉相关传世文献,对《西游记》中的冥界进行剖析,分析其渊源和演进,以期对《西游记》成书过程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从《唐太宗入冥记》到《西游记》唐太宗入冥故事梗概见于张鷟《朝野佥载》,涉及冥界仅有“太宗入见,冥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两句[1]。
敦煌所出S.2630《唐太宗入冥记》写本残,惟冥界审判一节较完整,故得见其冥间大致面貌。
此故事讲述太宗由通事舍人唱名,遂被使人领至阎罗王处设拜,因太宗拒拜阎罗王,阎罗王“羞见地狱”,便安排判官崔子玉推勘。
使人领太宗至判官院,太宗拿出李乾(淳)风书信递与崔子玉,崔子玉对太宗说明入冥缘由,是因为建成与元吉在冥间“频通款状,苦请追取陛下□□(对直)”,故追太宗到冥间对质,期间六曹官入见太宗。
善童子查得“太宗并无善事,亦不书写经像”,又查得太宗曾“天下大赦,三度曲恩”,判放了36553人,并就此事询问了功德使。
崔子玉命六曹官送上太宗文簿,上有太宗命禄,言“皇帝命禄归尽”,崔子玉遂再为添加十年命禄,以“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为问头,替自己在阳世求得一高官,以“大圣灭族兴国”作答,替太宗终结了这桩冥诉,萧登福[2]、卞孝萱[3]、程毅中[4]均认为此文的年代大概在武周时期。
《西游记》读书笔记(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15篇)《西游记》读书笔记1孙悟空大闹龙宫和阴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问谁去捉拿,太白金星出来说了一番道理:“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孙悟空虽然是一个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顶天履地,服露餐霞,现在既然已经修成了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那他同我们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说,不能因为出身低贱、来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认他,给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说得多好,我们谁都不兴瞧不起自己呀,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遑论人,连鸟兽都包含在内),数数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儿,只要能数够九个的,都天赋有成仙的权利!太白金星以及玉皇这边是道教的神仙,他讲修仙之道,当属道教的道,可他这个道,每一个稍稍读过旧书的人都是如此熟悉。
人人都可以经过努力修行,实现超凡入圣,这样平等、这样有为的道理,在儒释道这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里是家家都讲的,它体现着中国文化奋发有为的真精神(张岱年曾将“奋发有为”归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说的是“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在佛门,禅宗强调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当以此相互砥砺,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圣,退一步,且不说成仙成佛或者人间圣贤,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可有所建树。
《西游记》读书笔记2要看《西游记》首先要了解它的世界架构,所以《西游记》的开篇讲的就是它的世界观。
据说,天地间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会,即一万八百年为一会。
(古人对12这个数字真的是有执念,108正好为12的9倍,不仅如此,后文提到的七十二般变化、三百六十旁门、十万八千里等等都是十二的倍数。
)对于一天来说十二支可以用来表示十二个时辰,从午夜凌晨,到艳阳高照,再到夕阳西下。
同样,把时间放到大尺度上来看,戌会天地昏蒙,亥会则归于混沌,而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
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西游记各章回主要内容:石猴出世(1回):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有一块石头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忽然有一日崩开,里面出现一只石猴。
该猴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戴为王。
石猴拜师(1—2回):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悟空。
悟空从祖师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
一日,悟空变为松树,被逐出洞。
回到花果山,自称美猴王。
官封弼马温(3—4回):悟空在幽冥界勾掉猴属在生死簿上的姓名。
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玉帝知其厉害,便假意招安,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将其封为弼马温。
大闹天宫(4—7回):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旗号。
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悟空。
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太上老君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炼成火眼金睛,便一路打往天庭。
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困囚五行山(7回):玉帝请来西天的如来佛祖,如来与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来掌心。
如来将五指化作“五行山”,将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玄奘西天取经,观音点化唐玄奘在五行山揭去如来压帖,收悟空为徒,保护唐玄奘西天取经。
唐僧身世(8—9、12回):(观音奉旨到东土寻找取经人。
他变化为老和尚,在长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选他去取经。
)玄奘姓陈,前世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因不听说法,转生东土。
父亲陈光蕊得中状元,携夫人赴仕途中被强盗所害,贼人掳去陈夫人,夫人生下遗腹子,忍痛将婴儿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
金山寺长老救起婴儿,取名江流儿。
日后,成长为高僧玄奘。
玄奘立志西天取经,唐太宗李世民与他结为兄弟,将观音所赠袈裟赐予玄奘。
(玄奘只身上路,夜宿猎户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两界山,勾起思念故国之情,辗转难寐。
《西游记》读书报告

【导语】《西游记》是⼀部长篇章回体神魔⼩说,它记载了唐僧师徒⼀起去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西游记》读书报告,欢迎阅读!《西游记》读书报告篇⼀ 西游记是⼀部神话⼩说,它栩栩如⽣的描写了⼀批具有特⾊的⼈物形象:爱抱打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戒:⽣性豁达的沙僧:济世为怀的唐僧:⾏善济贫的观⾳:法⼒⽆边的如来佛祖: 其中我最喜欢⾥⾯的孙悟空,它是⼀个惊天地,泣⿁神的⼈,它敢作敢当,敢爱敢恨,⼜不失机灵可爱,我可喜欢他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章就是:第⼗⼋章,真假孙悟空。
有⼏个强盗,想抢钱,可唐僧没有钱,悟空看见了就去打他们,可被两个强盗挡住了,孙悟空把他们打死了,结果悟空被唐僧赶⾛了,过来⼀会悟空打晕了唐僧,回到了花果⼭,发现居然出现了两个孙悟空,两个⼈打了⼏场,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便道了佛祖哪⾥,想让佛祖分出真假,佛祖不服众望把假的那个孙悟空给收了。
这本书我看的⾮常⼊迷,我吃饭前看,睡觉前看,有时妈妈叫我三四遍我才过去吃饭,有次⾛路时候看还不⼩⼼撞到了头。
我家⾥有许许多多的书,可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本中国灿烂⽂化中的⼀颗明珠西游记,它充满幻想、富有传奇⾊彩,给我⼀种⾝临其境的感觉,百读不厌。
我⼀定会好好阅读的,我要好好向唐僧师徒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让我明⽩了做事要有耐⼼。
《西游记》读书报告篇⼆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他们四个⼈各有各有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唐僧的优点是取经的意志很坚定,不管路上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勇往直前,从不退缩。
他靠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徒弟们,⼀起帮助他取得真经。
但唐僧也有缺点,他不辨真假,容易轻信别⼈的话,结果总是上当受骗,如果没有孙悟空,他可能早被⽩⾻精吃了。
孙悟空的特点是本事⼤,⼀路降妖全靠他,他很忠诚,⼜嫉恶如仇。
但是他性⼦⽓,不服管教,经常闯祸,⽐如推倒⼈参果树,所以师傅给了戴了个紧箍咒。
猪⼋戒是个懒⾍,⼜贪吃⼜贪睡,⼀遇到困难就想散伙,回⾼⽼庄娶媳妇。
西游记第十八回读书笔记

西游记第十八回读书笔记
答:《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经历。
在第十八回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白骨精的故事。
白骨精是一个非常狡猾的妖怪,她能够通过变化来迷惑人。
在唐僧师徒四人遇到她的时候,白骨精先后变化成美丽的女子、年迈的老妇和年幼的小孩,试图欺骗他们。
但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看穿了她的伪装,最终将她打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同时,也要学会识别真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此外,这个故事还表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
孙悟空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调皮捣蛋,但是他非常聪明,能够迅速识破白骨精的伪装。
同时,他也很勇敢,不怕困难和危险,始终保护着唐僧师徒四人。
总之,《西游记》第十八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西游记第18回读后感

《西游记》第十八回读后感《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虚构神魔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深度的吸引,尤其是第十八回“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第十八回讲述了孙悟空为了取得真经,前往芭蕉洞借扇灭火的故事。
在这一回中,孙悟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三次借扇,最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到了芭蕉扇,体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这一回也展示了孙悟空与牛魔王、铁扇公主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从这一回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的许多优点。
首先,该小说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和不满,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例如,在这一回中,孙悟空与牛魔王、铁扇公主之间的矛盾就寓意着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尤其是孙悟空这个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他的机智、勇敢和叛逆精神,让人们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小说的语言简练明快,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作者通过《西游记》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信息和思想。
首先,他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批判。
其次,他强调了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人生成功的重要性。
最后,他提出了人性的本质是善恶并存的观点,并强调了人们需要通过自我修炼和完善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西游记》的阅读,深入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坚定和自信。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总之,《西游记》第十八回是这部经典小说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展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性格。
西游记第十八回读后感三百字5篇

西游记第十八回读后感三百字5篇西游记第十八回读后感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都耳熟能详。
从小我就对它百读不厌,爱不释手,文章中好玩的故事情节让我百看不厌,每个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西游记》里面讲了师徒四人取经,走了十万八千里,经验了八十一难,之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每当想起这部作品,我眼前仿佛出现出了师徒四人取经时的样子;唐僧坐在白龙立刻,沙和尚拿着包袱,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前面“护驾”……其实,我们的学习也像取经。
有些同学像猪八戒一样懒散:上课时睡觉,不写作业,交白卷……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
有些同学像沙和尚任劳任怨,每次大扫除都是他做的最多,乐于助人踏踏实实的做人;有些同学像孙悟空机智聪慧,擅长思索,一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是“打破砂锅问究竟”不得满足的答案就不愿罢休!有些同学像唐僧一样和善,乐于助人:同学们遇到不懂的地方,立即就会去教他…… 师徒四人取经,一步一步的走完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他们都受尽了煎熬!比起他们,我真是自愧不如!在我八岁那年,我和妈妈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滑冰场,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小芳,只要你学会滑冰,娴熟操作,妈妈就去买肯德基”一听到美食,我就坚决果断的答应了。
起初,我在教练的带领下操练自如,教练带了我几次我就要求自己滑。
我保持好状态,前脚刚迈出去就起先了打滑,“啪”的一声摔了个“狗啃冰”“。
没想到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再次尝试两脚迈进了滑冰场没摔就得意忘形的朝妈妈看去,没想到对面一个膘肥体重的小伙子撞了上来,“啪”的一声又摔了,我一气之下就离开了。
那次面对困难我做了逃兵,现在想起来,自己真内疚。
读了《西游记》,我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师徒四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你要意识到你自己的缺点,并仔细改正,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正果!#790763西游记第十八回读后感2《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的一颗绚烂的明珠。
西游记十八回的概括

西游记十八回的概括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共分为100回。
其中的十八回主要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拜观音菩萨为师,接受佛教教诲,获得法力,开始了西天取经的旅程。
在这一部分中,他们先后遇到了白骨精、黄袍怪、红孩儿等妖怪,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冒险。
在十八回中,作者吴承恩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孙悟空等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举止,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人性和情感。
这一部分也奠定了后续西天取经的情节基调,为整个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善恶、信仰等主题的思考,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一节《西游记》的作者及成书过程明代前期,乃至中晚期的许多小说都是由改编前人作品而来,《西游记》也不例外,它也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基础上,最后由天才作家吴承恩加工而成。
二、关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一)唐僧取经历史事实的发生:(二)唐僧取经故事的流传:唐僧取经事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壮举,出于世人普遍的崇敬和探奇心理,其故事便开始进行创作和流传:1、《大唐西域记》的创作2、《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上两部著作,从创作内容来讲,还基本停留于宣扬佛教故事的框架之内,创作中宣扬了佛法无边的思想,唐僧是全书所塑造的中心人物。
这两部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吴承恩《西游记》没有产生实质影响,他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幻想,主要是艺术思维方式的影响。
3、从唐五代开始于佛教寺院的“俗讲”之风的盛行,使唐僧取经故事由佛教故事发展成神魔故事。
4、到了宋、元时代,唐僧取经的故事轮廓和人物形象已基本定型。
三、关于《西游记》的版本:比较复杂,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大致有四种:一是金陵唐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二是杨致和编《西游记传》:三是《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四是《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第二节《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讲孙悟空的出身及“大闹天宫”;第八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讲述取经故事的缘起;第十三至第一百回是第三部分,讲述西天取经的经过。
关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历来众说纷纭。
清代学者一般将此书理解为“修道奇书”,到了20世纪20年代,鲁迅、胡适等人批判了这种观点,认为它过于牵强,提出“此书则出于游戏”(鲁迅),“是一部很有趣位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不过有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胡适)。
的观点。
20世纪40年代,受我国当时如火如荼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许多学者又将该书主题确定为政治斗争小说,把小说中神与魔的斗争,“联想到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与人民-------主要是农民--------之间的斗争”,。
又成为让研究者感到困惑的问题。
为此,又出现了“市民说”、“诛奸赏贤说”等理解。
对于以上观点,我们首先承认其客观性。
但同时,我们认为: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斗争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现实的影子,其间显示着作者对社会世相的暴露与批判,此为其表层内涵:另一方面,明代是心学大盛的时代,也是三教同源思想盛行的时代,又使该书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哲理意味的启示。
一、表层结构:灵魂的救赎与人格的修炼:首先,取经之与取经人而言,是一个自天贬降-------接受考验-------屡经磨难--------达成正果--------重返神界的里程。
其次,取经之于取经人而言,是一个人格修炼的过程。
二、基层结构: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理想世界的寻求:取经的缘起:(1)如来佛张开法眼一看,原来“那南赡部州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所以才让唐僧西天取经以“劝人为善。
”菩萨也对唐僧说:“你只会谈小乘佛法,可会谈大乘么?”小乘佛法是佛教早期的派别,它追求的是个人解脱,所以有人称之为“灭小苦与小利益之教”;大乘佛法是佛教后期的派别,它宣扬大慈大悲,以普救众生为目的。
(2)唐王游地府时,被枉死城中无数因他而死的冤魂纠缠,难以脱身,答应返阳后做一水陆大会超度亡灵。
做此道场的目的,一者在于赎政治之罪,二者借佛教之义理而保江山之永固。
因为道德的重建,必须要有一种宗教伦理来羁约人心,将人从现实利益的关怀中拯救出来,弥合传统断裂所造成的裂隙,并为社会提供一套超验的意义系统。
取经经过:此为全书主体。
可以说,唐僧取经的过程,也是一系列战胜妖魔鬼怪,克服重重障碍和困难的过程。
孙悟空取经途中遇到的障碍,大致说来有三种:一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幻化的妖魔,如黄风怪、大蟒蛇、火焰山、通天河等;二是由取经者意志不坚而产生的各种心魔,如“四声试禅心”一回;三是和上界神魔有着千丝万缕联系而在下界作威作福的妖魔,如红孩儿、金角大王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这些障碍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里既有庄严神圣的一面,也有腐朽混乱的一面。
(1)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如圣婴大王红孩儿把山神土地剥削得“一个个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常常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
小妖儿们又讨什么常例钱。
”“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服,搅得我们不得安生!”在这里,阻碍取经的正是那些受到宠信或冒名顶替的妖魔,这些妖魔之所以能为非作歹,大多正与这些国度朝政腐败,“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有关。
特别是国君沉迷声色,宠信道士,妄求长生,为害最烈。
如车迟国三位大仙把持朝政,四处捉拿和尚服役,比丘国国王被道士献的女妖迷惑,“不分昼夜,贪欢不已。
”弄得“命在须臾。
”道士又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作为药引,残害百姓。
这些描写,“揶揄讽刺皆取当时世态”。
我们从明世宗崇信道教的活动中,都能找到一些影子。
(2)对社会世情的批判:如在比丘国,国丈要孙悟空的“黑心”做药引,孙悟空“把肚皮剖开,那里头就骨嘟嘟的滚出一堆心来”:“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拣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妒忌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喻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这里所罗列的许多心,不是心肝之“心”,而是品性的“性”,是列举出世俗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不良心机加以暴露。
(3)对世俗礼仪,人生经验,处世哲学和社会习惯等领域的反映和批判,如人情关系和说项送礼。
(4)深入到文化领域,直接指向了那些强烈带有消极倾向和滑头主义特点的现实经验与处世哲学等“乡愿”习尚上。
所以:《西游记》一书,既体现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又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寻求。
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的行动,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正是作者为改革现实,惩治腐败,根除积弊而设计出来的,当然,在理想世界的寻求过程中,作者又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当作者把“三教合一”的宗教伦理当作一种思想课题提出时,他的态度是严肃的。
而当他面对现实感到无望与无助时,他的态度又转向了玩世不恭。
三、深层结构:人性的开启与整合:(一)、孙悟空:人性整合的典型代表:孙悟空的自由追求:1、出生: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2、自由自在地生活: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涯之下,朝游峰洞之中3、对无常的恐惧: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4、外出学道:南瞻部洲学艺:西洋大海的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个亦佛亦道的人物。
他孙悟空教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6、7年)。
又授术、流、静、动,传长生之法、72般变化及筋斗云。
5、大闹三界:战混世魔王-------使法术掳掠了大量兵器,开始练兵-------东海龙宫索宝-------大闹冥府-------太白金星招安-------两次大闹天宫。
对孙悟空非理性的规训:(1)押在五行山下:“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
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大闹天宫的结果,是被如来佛祖押在五行山下。
“五行”是一种文化秩序,就是用强迫的手段让孙悟空遵循的快乐原则接受理性秩序的制约,接受人类文明的教养,从而向现实原则转化。
(2)紧箍的规训:发出者是唐僧,其深层的含义就是要用理性来操纵和导引他身上的非理性因素,强迫他接受文明的教化,籍以断除他身上的原始野性。
促使他的“人化”和人的“社会化”。
这正如菩萨所说“你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束你,你又诓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从前撞出祸来,有谁收管?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3)侠义化的改造:其中既渗透着儒家关怀现实的情结,又隐含着佛家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的教义。
因此八十一难从内在的层次看,是灵魂救赎和成就自我的必经考验,从外在层面看,则为反映和揭露社会问题而特意设定的。
如车迟国:“他(众神)在梦寐中劝解我们,教‘不要寻死,且苦捱着,等那东土大唐圣僧,往西天取经的罗汉。
他手下有个徒弟,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抚危,恤孤念寡。
只等他来显神通,灭了道士,还敬你们沙门禅教哩。
’”(4)剪除二心:六耳猕猴是孙悟空人性深处未经整合之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性显现。
对孙悟空非理性规训的特征:《西游记》对非理性的展示与张扬,并非完全排斥理性。
它承认理性,但反对的是理性对人的异化。
小说更高明的地方则在于并没有因此而使孙悟空的个性完全消融于集体理性之中,他的原始生命力也并未就此萎缩,沙门的导引和规诫更没有让他踏上无心之路而走入超脱之地。
他的七十二变,他的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的诸般巧事,异样腾挪及广大神通就是原始生命力创造性的象征。
(二)、“大闹天宫”--------人性的揭蔽与还原:“大闹天宫”就不仅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抗,而是对人类之文明异化与文化压抑的对抗。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则展示了人类精神的成长史,展示了人类成长中由快乐原则向现实原则妥协的历史。
1、从社会政治学的角度看,隐含着农民起义的影子。
该部分中孙悟空追求自由平等,而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天庭则要镇压他的自由平等追求,因而他们的斗争是历史上压迫者与被压迫者斗争的缩影。
2、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这又是对父权制度的反叛,对外在权威的抗拒,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对个体尊严的维护。
孙悟空所走的历程,正从隐喻的层面上重演了人类的个体成长史,隐含着对文明规训的反抗。
布朗在《生与死的对抗》中说:“如果文明本质上具有压抑性,而艺术的目标则在于解除压抑,那么我们可以说艺术在这一意义上乃上一文明的颠覆者。
”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大闹天宫”又是无意识的一种现身方式,是对人性深处非理性因素和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性揭蔽与还原。
“大闹天宫”对人“心”的复活,则无疑是对人之非理性的全面敞开,对人之本性的还原性观照。
太白金星两次所献“招安”之计,在这一层面上可视为理性对非理性的招安;给非理性一个存在的地位,使之与理性相安无事,和谐共处。
但非理性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具有游牧性格。
如果说,玉帝的严厉带有父性的特征,那么,面带微笑的如来和观音菩萨则带有母性的特征。
为了做到对非理性的规训和原始生命力的整合,给他们找一个存在的“居所”,父亲和母亲都是需要的。
而把他压在五行山下,就是运用“权力”的方式(巨手是权力的象征),强迫他遵循理性的秩序(五行代表秩序)化解他的心魔,整合他的自然存在,培植他的伦理意识和犯罪意识。
(三)、猪八戒:无意识区域的敞开与多重人格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