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谚语是在戏曲表演中流传的口头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谚语是在戏曲表演中流传的口头语

关于戏曲的谚语

话题:关于戏曲的谚语心理活动主要表现戏曲

戏曲谚诀是在戏曲艺人中流传的口头语,都是艺人在自己积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之谈,有褒有贬,把演戏方面一些诀窍、心得编成好记的顺口溜,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交流。这些谚诀听来悦耳,念来顺嘴,词简意深,见解精辟,哲理性强,用简单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使从艺的人从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指导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实践的金玉良言。这些谚诀是有些艺人一辈子,甚至是师徒相传,几辈人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遗产中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谚诀对探讨中国民族艺术的表演方法和技巧运用规律,探索和认识戏曲舞台艺术的美学原理和法则也是很有价值的资料。许多的梨园谚诀以前是不传之秘,有“宁给一亩田,不指一条路”的说法,要搜集这些谚诀很费功夫,这些实践经验多年来一直属于艺术家个人所有,不为世人所知,散见于广大艺人的心中和身上,于是集艺人一生的努力摸索出的经

验只得自生自灭,传存寥寥,的确是件遗憾的事。总纲:1一台锣鼓半台戏2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3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4救场如救火5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6艺不轻发7宁穿破,不穿错8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9千斤话白四两唱10真嗓唱得工,小嗓韵味丰,没有真嗓底,小嗓不显功11砌末旗包,剑棍枪刀,皆为我用,增式添招12高音气要足,低音气收敛,高放低收,尖浊不显13唱戏要嗓子,拉弓靠膀子十四大幅大片,四门见线,打得不慌,有紧有慢15说开口必开,齿叩齐必来,撮字音在颚,唇啊合必谐16按文断理其理自明,依理而行其行必准17武戏文唱18寓奇于正,寓谐于庄19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20演唱忌土,须分阴阳,有冷有热,能放能收21字、气、劲、味为四技,没有四技不成艺22音调要融情而出,音变为心变23少到多,多到少,少到好,演活了24要邋遢的干净,不要干净的邋遢25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26一套程式,万千性格27变口唱为心唱,化歌者为文人28腔无情,不见人,腔不巧,不见好,腔不美,淡如水29上去1个蛋,下来一条线30鼓打形,琴拉意31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1戏曲谚诀:一台锣鼓半台戏锣鼓经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骼,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演员

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伴奏,就如同哑巴一样黯然失色。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在舞台演出中,锣鼓伴奏有如下作用:第一,渲染感情。即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感情节奏,强烈的传达出来。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这这这……”这时锣鼓奏“乱锤”点子,把诸葛亮此时寻思、焦急、纷乱的情绪和动作鲜明地烘托了出来。第二,第二,加强表演的夸张、集中,配合动作制造气氛。第三,暗示环境,摹拟效果。如表现夜深人静的环境,就轻击堂鼓;表现水声就轻击大锣、铙钹;用小锣奏出门环声,箭声等,使效果逼真,意境深沉,达到令人折服的艺术真实。第四,强化表演的节奏感,完成动作舞蹈化和舞蹈的音乐化、韵律化。如“起霸”、“趟马”、“走边”之类程式动作,是由繁简不同的成套动作组合而成,为了达到节奏多变,使舞蹈富于音乐化,就需用一系列不同的锣鼓组合一起使用。比如“起霸”就用“四击头”、“长尖”、“冲头”、“撕边一击”、“归位”等点子。由以上四点可看出,戏曲锣鼓伴奏对于演员的表演,是何等的重要。真可谓“一台锣鼓半台戏”了。2戏曲谚诀: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主观的反映。“……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

活动的东西。”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一切,不可能离开外界,必须以客观生活为艺术反映的源泉。舞台艺术的真实,是由社会的真实及生活的真实决定的。“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当生活的真实,创造成艺术的真实,变为1种艺术形式,成为1种意识形态出现时,又反转来影响生活,促进生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天地”(即社会)比做演戏的“大舞台”,同时也可以把“舞台”比喻是“小天地”(即社会的缩影)。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广和楼的舞台左右抱柱上,有一副黑底金字的木刻对联,就形象地讲出了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下联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这明确告诉人们,舞台上反映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事,都是历代人民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产物。只不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3戏曲谚决: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等)是真与美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应注意其优美、完善、纯真、准确的特性。比如1个身段动作,有时就能使演员富有说服力地表达1种概念,使身段动作能成为言语的代替品。有时一句唱腔、1个眼神、1个亮相……运

用得恰切,就能为舞台人物美好的性格涂抹上浓丽强烈的色彩,而同时这些不同的表现手段,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闪耀着光彩,被观众所喜爱。中国戏曲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表现形式,精确、简练、概括、夸张,富有强大的表现力。任何1种表现形式,除了给人高度的美感以外,同时要十分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尤其要能使具体人物在特定情景中表现出特殊的心理活动。“做忌数见,叠见生厌”,演员在运用许多艺术手段时,要使人找不到1种表现形式是游离于人物思想感情之外,而专事博得掌声的技巧炫弄。比如身段动作,不动则己,一动就能让人得到1个极强烈、极深刻的印象,要使剧场上千的观众都能看到和感觉到角色细致的精神活动,这就要求演员在调动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时,要简洁、恰切。艺人常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再美的表演程式,演员如果一味无目的地卖弄。观众也会讨厌腻烦的。同时会由于表现形式的不洗炼,而削弱了其自身的表现力(要说明的是,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有对称、重复的特色,那是由三面观众的旧的演出形式决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看清,这与本文所提的卖弄、滥施不同,应做别论)。艺人说“表演法门,最忌滥施”,演员在使用艺术手段刻划、表现人物时,不当做的做了,当做的没做,该做够的没做够,该少做的却又做多了、做过了……凡此种种都叫滥施。无论唱、念、做、打,多则庞杂臃肿,少则偷工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