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
浅论现代诗
浅论现代诗一、浅论现代诗为赋新词强说愁,是现在许多自诩为'诗人'的年轻人的通病。
首先,不管你使用哪种文体,如果连表情达意都做不到,就只能给你个零分甚至负分。
虽然我不甚了解抽象艺术,但我还是能分辨出梵高的画和小孩涂鸦的区别。
有些所谓的'诗歌'和小孩的涂鸦并无二致,只是将一些不甚妥当的词汇和负面的情感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让人不堪卒读。
其次,现代诗不是一种毫无章法的文体,不是你在睡梦中胡乱的喃喃呓语。
一首好的现代诗在表意的同时,也要兼顾到韵律和节奏。
其他的现代文文体固然也包含了韵律和节奏,但现代诗尤其强调这两点。
现代诗之所以将句子以其特殊的形式进行分行、分段,是为了引导读者寻觅诗中的节奏和情感,而不是'诗人'为了标新立异而强行肢解文意。
最近我同事编辑了一本'诗集',我拿来翻了翻,现摘出一段:'我熟谙手指,在夏天的薄冰上轻叩/所有的酒器都醒着,内心酸楚/将流放我这位渴饮的巡夜者,雨点/灌醉了经验,赤裸的夜晚淋成竖琴。
' 我姑且能理解作者想伪装成一名雨夜中愁闷的醉客,但这稀奇古怪的断句和遣词破坏了整首诗的意境和节奏。
'手指'后面为什么要加逗号?逗号不如加在'熟谙'后面。
'夏天的薄冰'指代何物?莫非指代吧台?第二句尚可,但'内心酸楚'太过直白,不如改成'内中流淌着愁绪'。
第三句'渴饮'不妥,'渴饮'就是渴了想喝水的意思,并非渴望饮酒的意思,强行扭曲词意。
'雨点'之后断句不妥,接下来第四句'灌醉了经验'更是无厘头。
'雨点灌醉了经验',到底是想要表述什么东西?'赤裸'前面宜加'将'字,原句显然是个病句,主语不当,使读者误解文意。
'竖琴'的比喻倒是这四句诗中最为出彩之处。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差异以及传承关系
内容提要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承传关系。
一是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
现代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烙印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心理情结。
二是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特征。
主要体现为“感物起情”与“感物兴思”的传统的比兴意象思维特征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三是意境化的意象审美旨趣。
分别从意象的有机性融合、意象的虚实相生、意象的哲理化意境等方面分析了古代诗歌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同时,也分别相应地讨论了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传统承传中的现代性发展。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比较多的是受到了西方现代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的影响。
然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有力量的。
借鉴传统的自觉性与潜在性的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复杂的传承关系,在对传统的接受中又自觉地表现出现代诗人主体的个性化创造,这在诗歌意象艺术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
意象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凝聚于意象中,诗人与读者主要靠意象交流情感,沟通心灵。
古代诗歌意象与现代诗歌的意象关系是丰富复杂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在意象艺术方面的承传关系,同时也兼论承传关系中现代诗人对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
一凝合于自然的意象审美心理在中外诗学范畴中,意象是一个内涵丰富,众说纷纭的概念之一。
但是,把意象作为一种心物交感互渗的审美产物的这一观点是较普遍认可的。
客观物象是意象中的基本的要素,选择什么样的物象入诗,主体对物象取什么样的心态,或物象引发主体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因其异同透视诗人特有的文化心态与审美倾向,辨识意象艺术所蕴含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中国古代诗人与中国现代诗人在意象的经营上有着鲜明的共性。
首先,对自然物象的相亲相近,诗人心灵与自然意象的凝合,是古今诗歌意象最为突出的共性特征,其中深刻烙印着传统的文化心理情结。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遵四时以叹逝,赡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
2018年第3期 (总第272期)•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旧形式与新时代的冲突—论20世纪旧体诗词的“打油”倾向陈未鹏(《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州350116)摘要: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百年文学中,旧体诗词的写作总体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呈现出“打油”的倾向和的面貌。
“打油”写作在三千年诗歌史的审美视域之外另辟“谐趣”的新世界,从而使诗歌在题材、语 言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新变,但也存在思想性压倒艺术性、破坏有余建设不足、反映现代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 面仍显不足等弊端。
旧体诗词写作呈现出来的“打油”面貌和由此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现代社会 如何看待和对待古典诗歌传统乃至文化传统的问题。
但百年来旧体诗词始终因旧形式而饱受诟病,在保守与 革新的激进、思想与艺术的矛盾中蹒跚前行,其艺术本身的诸多问题反而被忽略。
关键词:20世纪旧体诗词;“打油诗”倾向;新文化运动;古典诗歌传统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 2018) 03-0159-10明辨序说》有“诙谐诗”条,他将“俳谐体、风人体、 诸言体、诸语体、诸意体、字谜体、禽言体”均视为 “诙谐诗”,认为此类诗“虽含讽谕,实则诙谐,盖 皆以文滑稽尔,不足取也,’[2],这同打油诗的风格 是相近的。
1917年,《新青年》相继发表胡适《文学改良 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等文章,主张文学革 命,“废文言而倡白话”。
这场革命声势浩大、影 响深远,1917年也因此被普遍视为一个鲜明的界 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 始,’[3]。
然而也应看到,一百年来,从胡适《尝试 集》第一编中的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 诗”(《尝试集.初版自序》),到大量新文学作家“勒 马回缰作旧诗”[4],再到领袖诗词风行天下,甚至 2014年鲁迅文学奖也开始给旧体诗人颁奖,旧体 诗词的写作不仅未曾中断,而且还颇为兴盛。
但 是,兴盛的同时却是“打油体”大行其道:大量打 油诗作出现,许多诗人自谦所作是打油诗,又有以 打油诗写作而蔚为大家者(如聂绀弩),也有在诗 歌写作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打油的倾向者(如郭 沫若)。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导语】诗乃⽂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是⼀种阐述⼼灵的⽂学体裁,⽽诗⼈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定的⾳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凝练的语⾔、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旧体诗 1、古体 古⼈在齐梁体以前都是算是古体诗,齐梁时期开始发现了四声与平仄,当时的永明体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诗。
这⼀时期的格律诗,⼤多缺少黏连,其他格律诗的要素⼤多具备,当然也有⽆意间完全符合格律的诗,如阴铿的排律。
古体诗不仅仅在隋唐以前,包括隋唐以后的不合律的诗都是古体诗。
2、近体 在唐朝格律诗定型,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不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
初唐和盛唐时期,都有不少不完全合律的格律诗,如李⽩⼋句完全不对仗的五律:⽜渚西江⽉;崔颢半古半律的:昔⼈已乘黄鹤去。
奠定唐朝格律诗的三个重要任务时沈佺期宋之问杜审⾔;早于他们的王绩有⼀⾸五律《野望》,常常被各种选本录⼊,最为初唐格律诗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还,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3、近体诗四要素 平仄、押韵、对仗(绝句不需要)、黏连 旧体诗各种分类 1、绝句有古绝句、律绝句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但是其他三个要求缺⼀不可。
2、⼋句诗 1)⼋句有古体诗也有格律诗,古体诗如杜甫(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2)⼋句的格律诗被称为五律(五⾔)和七律(七⾔),如王绩的《野望》是五律,杜甫的秋兴⼋⾸都是七律: ⽟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泪,孤⾈⼀系故园⼼。
寒⾐处处催⼑尺,⽩帝城⾼急暮砧。
现代诗歌的演变
现代诗歌的演变现代诗歌是一种体裁,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这些演变反映了作家和诗人对时代精神的不同理解和探索。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现代诗歌的演变。
一、形式上的演变现代诗歌在形式上的演变是显而易见的。
过去的诗歌形式,如五言、七言绝句等,逐渐被破碎、解构的形式所取代。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自由诗、长诗、散文诗等等。
这种形式上的演变让诗人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使诗歌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二、题材上的演变现代诗歌的题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以往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观、爱情和死亡等主题为中心,而现代诗歌更加关注社会和文化现象。
诗人们开始关注和表达社会问题、心理状态、政治追求等。
现代诗歌的题材更加广泛,涵盖了更多的生活领域和人类经验,因此更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三、语言上的演变现代诗歌在语言上的演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过去的诗歌以汉字为主,但现代诗歌则更加倾向于汉字、英语、拼音、口语等多种语言的混合运用。
这种语言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
四、主体性的演变现代诗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人表达和自我倾诉的元素。
相比于以往的诗歌,现代诗歌更加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诗人们勇于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更加关注个人的独特性和身份认同。
这种主体性的演变使现代诗歌更加亲近读者,使读者更能从中获得共鸣与启示。
综上所述,现代诗歌在形式、题材、语言和主体性等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演变。
这种演变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也展示了诗人们对于现实和内心世界的独特认知和表达方式。
现代诗歌既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人们审视自我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现代诗歌的演变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
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
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论文关键词: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论文摘要:现代旧体诗词在精神品格、形式以及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
在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入史问题时,不应该笼统地谈论现代旧体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而应该注意到它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特别是应该注意到它无法被定性或归入为现代性的层面。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是夹缠扭结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
现代旧体诗词自身所处语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在现代性问题上的复杂性。
对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的承认,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旧体诗词的轻视或贬低。
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在现代旧体诗词的评价以及入史等问题上的争论似乎愈演愈烈,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场论争最主要的起因是王泽龙先生发表的《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一文(《评论}2007年5期)。
王泽龙先生在文章中主张现代旧体诗词不应人史。
呼应王泽龙观点的有吕家乡等人,反驳或对王泽龙文章提出质疑的有马大勇、陈友康、刘梦芙等人。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我们必须同时注意到现代旧体诗词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我们应该看到,现代旧体诗词,的确有许多现代性的成分,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许多特征无法被归结为现代性。
笔者将其称为非现代性。
在评价现代旧体诗词的总体成就时应该考虑到它的这些非现代性成分,有必要跳出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问题本身,以更为宏阔的视野来审视与“现代性”相关的课题。
一“现代性”这一术语在西方,从马克思·韦伯、哈贝马斯,到卡林内斯库,在不同的领域,它的所指其实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
我们必须审慎地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
但是无论怎样讲,“现代性”的所指还是有一些公认的内涵与边界,比如“”、“平等”“自由”等现代公认的基本价值理念。
我们应该把这些可能会被更多人认同的“现代性”作为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现代性”的理论基础。
“现代性”的所指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或古典而言的,因而我们不能把凡是属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精神活动就都说成是现代性的。
旧体诗词艺术体制的现代转型
-1 2 3—
传统文化世俗化的图解 . 铸就 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现代
是建立在只言片语的点评基础上的 “ 只可意会 . 可言传 ” 悟、 不 感 印象 , 是以实证论和考证方法为基础的。不能像西方现代哲学理
主义是人类精神史 的重要转折点 . 切艺 术的现代起点 , 是一 回避
美 学家刘小枫 比较 中西方诗学 时一针见血 地指 出 :中国诗 “
歌充满 了人 间欢情 .然而人 间欢情 不过是对历 史王道 中不义和
恶的一种 虚幻 补偿 .因而 总带有哀婉 的情调 … … 中国诗歌没 有对人 的性命论 意义上恶和欠缺 的认识 .因而也就 不会有 神性
下, 旧体诗词必然作出反应。 以民族诗形独有的生命力在现代社 会生存发展至今。 这是符合文体演进规律的现实, 笔者试图探讨 当代诗词超越局限的可能性。
去了声 音。否定性艺术却是要否定这种对苦难的美化和遗忘 。 正 是“ ” 苦难 以及绝不美化苦难 的姿态. 使现代主义艺术具有崇高的 特点。 毫无 疑『 传 统诗词是 表层 、 向的 、 性的 艺术 . 可。 外 肯定 深入灵
了存在论。作为人的文学. 当代诗词顺应这个“ 转向”就不仅关 .
魂、 正视冲突、 倾听苦难才可能发挥古老的艺术体制的民族美学 个性, 给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潜能。 艺术视野内转、钻探灵魂是实现传统诗词现代价值转型的关
键 。或者说 。 是现实 主义 、 主义诗词与现代主义诗词的分野 . 浪漫
这与其说是诗词艺术体制转型, 不如说是时代巨变的必然结果。 时代的审美期待召唤着艺术形式的演进。比如. 盛唐精神造 就了律诗的阳刚壮美.宋代家国刨伤雕琢了小词阴柔幽怨的神
旧 体 诗 词 艺 术 体 制 的 现 代 转 型
20世纪旧体诗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的, 是新 历史 条 件下 的文 学新 品 种 。这 样 , 于它 便
名 正 言顺 地步 入 中国现 代 文学 的殿 堂 。 ” 把它 定 “ 名 为 ‘ 代 旧 体诗 词 ’ 也是 为 了求 得 研 究 现 代 文 现 . 学 的人 们 的承认 。”】 语 中透 出一种命 名 的无 奈 。 【 1 话
随后 当人 们 意 识 到 “ 中华 诗 词 ” 好 , 也 旧体 诗 词 也
好。 都属 于 “ 诗 , 非 主流 的新 诗 。很 多 研究 者 旧” 而 主张 新诗 与 旧诗 平 起平 坐 ,诗歌 评 论 界推 出了一 个 概 括 性 极 广 的新 名 词 “ 现代 汉 诗 ” 体 现 了 当下 。 诗歌 观念 、 学 观念 的不 断变 化 . 学史 正 在 慢慢 文 文 走 出过去 的阴影 。命 名 的变 化 , 意味着 旧体诗 词努
其本 位 。 不关 注现 当代 诗 词 的创 作 ; 当代 文学 研 现
究者更是 视 旧体 诗词 创作 为 “ 文学 复古 ” 认 为缺 乏 ,
文学的“ 现代性 ”这使 旧体 诗词 长 期 “ 野 ”处 于 , 在 ,
冷落弃置的境地 。实际上 , 作为潜在的文学创作和 精 神活 动 ,旧体诗 词在 整个 2 O世 纪没 有消 滞 , 0 8
2 第2 ( 第期) 0 5 总 5
ACADEM C … ’ 。/ FORUM
学 术 论 坛
NO. 2 1 4, 0 2
( u ua v l N 2 5 C m l ie O。 ) t y 5
2 纪 1 诗词 研 究 的 回顾 与 前 瞻 0世 日体
江 腊 生
代 学人 把 “ 创造 新诗 ” 为 文 学革 命 和 思想 变 革运 作 动的一 场攻 坚 硬仗 来 打 , 打破 旧格 律 、 以 引入 新文
以旧体诗词试炼大众传媒——吕碧城诗词的现代传播
以旧体诗词试炼大众传媒——吕碧城诗词的现代传播
花宏艳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4)005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学发展的轨迹,女性文学也不例外.此一时期,吕碧城特殊的生命际遇与创作经验成为了考察20世纪女性文学从闺阁书写到现代传播的典型个案.在五四女作家崛起的十年前,吕碧城已凭借新兴的传播工具,冲破闺阁书写的创作困境,建立现代传播意识.从1904年任职《大公报》时期开始,吕碧城的文学创作凸显出现代传播背景下,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转换、女性传播意识的现代建立以及文学生产方式的现代性三个重要特征.【总页数】7页(P78-84)
【作者】花宏艳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功探索--论厉以宁的旧体诗词
2.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意味——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说起
3.论旧体诗词的文学史书写问题——从李遇春《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说开去
4.文学场视域下的当代纸媒旧体诗词传播媒介透视r——以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杂志诞生为叙述背景
5.论新时期旧体诗词社会文化地位的重建——以《中华诗词的诗论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联系与发展
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联系与发展一、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定义1.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唐宋时期以及之前的诗歌和词。
它以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形式为主,注重平仄、韵律和对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
2.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诗歌创作。
它突破了古代诗词的形式限制,以自由体、散文诗、抒情诗等多种形式出现,注重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二、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联系1.文化传承:古代诗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源泉。
现代诗歌在创作中吸收、借鉴和改造了古代诗词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主题思想: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在主题思想上具有延续性。
两者都关注人的命运、自然景观、社会现实等,反映了不同时代诗人对生活、爱情、友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
3.艺术手法: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在艺术手法上相互借鉴。
如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象征、拟人等手法,在现代诗歌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三、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发展1.古代诗词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古代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丰富完善,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成为传世之作。
2.现代诗歌的发展:新诗运动以来,现代诗歌在形式上突破了古代诗词的限制,出现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人如郭沫若、胡适、徐志摩等,他们的作品推动了现代诗歌的繁荣发展。
四、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价值1.审美价值: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都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
2.文化价值: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们反映了民族的历史、风俗、道德和哲学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3.教育价值: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对培养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定义及其主要特点。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_陈友康
陈 友 康
长期以来 , 20 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 性处于 被怀疑 、 否 定或悬 置的状 态 , 致使它 被摒弃 在 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 , 从而造 成一部 分文学 精神资 源的人 为遮蔽 。 有 研究者 怀疑和 否定 旧 体诗词的合法性 , 有研究者没有对传 统文体 在古代 与现代 社会的 命运和表 现加以 区别 。 要 改变 对 旧体诗词的歧视和压迫 , 首先 需 要 理解 其 合理 性 , 也 有 必 要重 新 厘定 “ 现 代文 学” 的 范畴 , 用 “ 现代汉诗” 这一概念来整合 20 世纪中国诗 歌 , 消弭 新 、 旧诗词 的对抗 和对立 。 20 世纪 中国旧 体 诗词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 , 自足地构 成一种 新的历 史传统 。 在 新的 世纪 , 必 须打 破新 、 旧 诗 词二元对立的模式 , 把旧体诗词作为 中华民 族在新 的历史 时期创 造的文化 成果进 行研 究 , 既有 助 于旧体诗词的发展 , 又有助于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改进 。 关键词 20 世纪中国文学 旧体诗词 合法性 现 代性 超越意向 作者陈友康 , 1963 年生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昆明 650031)。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6 期
论问题时 , 只把它作为新诗对应或对立的一面进行讨论 , 根本无视旧诗自身的理论探讨和理论 建设 。 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所有新 、 旧诗词的两栖作家 , 都只讨论他们的新文学而无视旧 体诗词创作 , 显然是不承认旧体诗词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合法身份 。 由唐弢 、 严家炎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写得最为严谨也最富于代 表性的现代文学史著作 , 它的学术思想和构架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及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建设 和发展 。 它对旧体诗词的处理方式也反映了一个时代共同的学术观念 。 全书共 3 册 20 章 70 余万 字 , 每个时期的新诗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评述 , 但对旧体诗词没有任何章节进行讨论 。 同时期 的其他现代文学史也是照这样的模式编纂的 。 在编写者看来 , 旧体诗词不能入现代文学史是无 需讨论的问题 。 丁易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略》 和刘绶松的 《中国新文学史初稿》 大体上与唐弢 本属于同一个时段和同一种类型 , 只是政治倾向和文化态度更为激进 , 因而它们对旧体诗词的 态度也更为决绝 。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 中国社会开始了历史性转型 。 旧体诗词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 , 创作成 果和社会影响达到 “ 五四” 以来一个高点 。 90 年代以后 , 诗界和学界对旧体诗词的态度变得冷 静和宽容 , 新 、 旧诗的对立和对抗明显缓解 。 一些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呼吁正视 20 世纪中国文学 发展过程中旧体诗词的存在 , 并希望对之开展研究 。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也与时俱进 , 从文学 观念 、 作家作品选择乃至于行文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 , 并逐步完成了学术范式的转换 。 但 在现代文学史写作中 , 研究者对旧体诗词依然保持了高傲的沉默和拒绝 , 其态度并没有与时俱 进 。 由钱理群 、 温儒敏 、 吴福辉著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 由程光炜 、 吴晓东等主编的《中 国现代文学史》 , 由朱栋霖 、 朱晓进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可为代表 。 这些教材都没有把旧体 诗词作为研究对象 , 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唐弢本一脉相承 。 在此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看来 , 旧体诗词不能进入现代文学史仍是个自明的问题 。 这与已有的现代诗歌史 、 现代诗歌理论史著 作与现代文学史著作保持高度的一致 。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 , 早期文学史著作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 还设专章介绍毛泽东等老一 辈革命家的诗词 , 兼及赵朴初等旧体诗家 。 如郭志刚 、 董健等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设一章介绍革命家诗词 。 但旧诗入史并不是理直气壮的 , 写他们似乎不是出于文学而是政治的 考虑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 , 即使已有聂绀弩 、 启功等的诗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 认为在 旧诗中别开生面 , 而且在现代汉诗中也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成果 , 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这方面 的观念不但没有改变 , 内容不但没有增加 , 反而把原来入史的旧体诗家驱逐了 , 旧体诗词的非 法性被进一步强化 , 它的生存空间更加逼仄 。 如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两部当代文学史著作 , 一 是由洪子诚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 陈思和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都不涉及旧诗 。 这些著作突出了被主流意识形态遮蔽的非主流文学 , 将地下文学如手抄本等写入历史 , 在一定 程度上实现了对褊狭文学史观的超越并重构了当代文学史 , 但对当代诗词却保持沉默和漠视 。
再谈“现代文学”的“现代”及学科命名问题
再谈“现代文学”的“现代”及学科命名问题作者:顾宇玥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6期摘; ; 要:近年来,关于何为“现代文学”的“现代”问题的讨论日益焦灼,许多论者在论述时带有明显的先验预设,且对于“现代”内涵解读的不断扩展实际造成了对于“现代”的消解。
而学科重新命名,特别是“民国文学”的命名构想则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但这一构想在细节的阐释,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建构上仍有可以继续完善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究。
关键词:现代文学; ; 现代; ; 学科命名; ; 民国文学一、再谈“现代文学”之“现代”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汪晖先生曾向其师唐弢先生请教,如何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或“现代性”问题,唐弢先生当时回答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难一言蔽之。
[1]而事实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关于什么是“现代文学”的“现代”问题,学界展开了多次激烈的讨论,且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
季剑青先生《什么是“现代文学”的“现代”?——中国现代文学起点问题的历史考察和再思考》[2]一文,较为详细、全面地梳理了关于此问题的各方观点。
据他考证,“现代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57年教育部审定通过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中,其中第九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文学”被明确界定为“现代文学”,时限为1919至1949年。
在此后的论述和文学史编著中,“现代文学”这一表述就一直沿用今日。
而在1957年创立之初,“现代文学”的概念是在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体系下,出于服务意识形态建构、大学教育学科设置等需求,与当代文学相对应的,用来概括新民主主义阶段文学创作而设立的学科命名,显然,这一学科命名受到意识形态深刻的影响。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人们对学科反思的不断深入,对于何为“现代文学”的“现代”问题,也涌现出众多的思考。
从80年代试图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将“现代”仅仅作为时间概念;到赋予其新的“现代化”的内涵;再到90年代将“现代”进一步阐释为“现代性”。
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研究综述
另外 , 陈友 康 的《 2 论 0世纪 学 者 诗 词 》 对 学 也 者 诗 词 进行 了总 体考 察 , 为 学 者诗 词 的 特点 “ 认 可 以归纳 为 民间化 、 自娱 性 、 专业 性 和典雅 性 ” , 论 ①在
关键词 : 旧体 诗 词 : 究综 述 研 中 图分 类 号 : 2 2 12 .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6 6 ( 0 )2 0 9 . 5 1 0 。 3 5 2 1 0 0 20 1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于 旧体 诗 词研 究 , 统 计 , 据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成 立 以来有关 研究 专著 有 十余部 , 文有 三百 余篇 论
牵 连 的关 系 , 为 “ 的诗 作 能在 一个 更 广 阔的 背 认 他 景 和 更 深厚 的 层 面上 拉 近一 个 ‘ 乏 时 代 ’ 国人 贫 与
的距离,唤醒史 学对 历史 的 遗忘,人 心 向人 性 的趋
、
个 案 研 究
( ) 一 学者 型诗 人 的 旧体诗 词创 作 研 究
学 者 型诗 人 是 指 既为 学 者 又是 诗 人 的 这类 文
学 家 , 王 国维 、 语 堂 、 寅恪 、 如 林 陈 聂绀 弩 、 马一 浮 、 钱 钟 书 、 公 权 、 宓 、 梅 、 力 、 朴 初 、 文 萧 吴 吴 王 赵 翁 灏 、 祖菜 、 汝 昌等 。 旧体诗 词 的创 作 队伍 中 , 沈 周 在 学 者 型诗 人 是颇 受 研究 者 青 睐 的对 象 ,有关 这 一
摘
要 : 时期 以 来 旧体 诗 词 的研 究主 要 分为 个 案 研 究 、 论研 究及 其他 研 究 三 部 分 。 个 案研 究 包括 学 者 型 诗人 革 命 新 史
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
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比较研究诗歌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表达,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作为两个时期的代表形式,在文化传承、表达方式、主题与风格上各具特点。
本文通过比较古代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异同点,探讨其特点与价值,进而探索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的关系,以期对诗歌创作与文化传承产生一定的思考。
一、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
1、文化传承古代诗词首先是文化传承之物。
古代诗词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格律韵文为主,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
古代诗歌传统的经典作品无论是《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还是《红楼梦诗词》等作品,在流传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启示。
古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一笔奇迹和珍贵遗产。
2、表达方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以精致的韵律、巧妙的排比、极致的精炼和内化的理性思维为特点。
古代诗词具有“言之有物、意境优美、字句工整、形式严谨、修辞华丽、意境深远”的共性特征。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压缩的,往往重在表达情感、抒发感受与哲理。
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极简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生命、时代、命运的感慨,寄托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3、主题与风格古代诗歌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生活、社会与历史等,并以自然景观、季节变化、宫廷生活、人物形象等为表现手段,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和情感。
具体而言,古代诗词以描写自然为主,以抒发情感为辅,表现出其对自然的关注与热爱,对人性的探索与理解。
此外,古代诗词重视抒发人类的感情,对于爱情、友情、亲情和家国情怀等方面都有涉及。
同时,古代诗词也在表现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轼的《赤壁之战》以史为鉴,是书写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文学佳作。
告别流派叙事:当代旧体诗词刍议
告别流派叙事:当代旧体诗词刍议有一种说法我始终不太赞成,说是这些年的旧体诗坛大抵可以分为三个流派或三种类型,所谓“学院派诗人”“老干体诗人”和“网络诗人”。
其实,人为地分门别类,照例不可信,愈是有条理、有系统,就愈有可能伏藏着陷阱。
并且,在旧体诗词已然十分繁盛的今天,这种基于形式的流派叙事恐怕并无意义,反而遮蔽了当代诗词更为细腻、本真的东西。
现在不妨首先对上面几个概念作一梳理。
所谓“学院派”,其说法并不严谨。
盖民国之际,如陈寅恪、萧公权、朱自清、浦江清、郑桐荪、顾随、陈中凡、邵祖平等皆身为大学教授。
前些年,胡迎建作《民国旧体诗史稿》,专辟一章《学者、教授们的旧体诗》,似乎约略相当于我们所谓的“学院派”。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一定经得起细琢磨;这种名目的兴起,却恰恰是旧体诗学“扫地尽矣”的表现。
民国初年,传统诗学脉络还在,如中晚唐体、同光体、骚选派或汉魏六朝派等说法就是表征。
但很快,随着旧体诗学的没落,特别是“话语权”的失去,新文化全面胜出后的新一辈作诗者完全没有兴趣争什么诗家正统,而是转入了个人化的创作阶段。
所以,“学院派”的说法完全就是一种外在标签,与诗学无涉。
尽管我国古代也有“台阁体”一说,也从诗人的身份着眼,貌似与“学院派”之说类近。
但实际上,“台阁体”有着实在的诗学内容,以雍容典雅为特色与宗尚。
而所谓学院派,不幸得很,完全是个人、个体的勉强统合,没有任何纲领或宗尚可言。
学者、教授多是有文化的人,如果放在古代,写诗乃是常态,或者说,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学院派这一名目的提出与兴起,本身就是旧体诗学衰败的征兆,也是似是而非的体现。
“老干体”的兴起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五四以来,大众话语高涨。
这点点滴滴地塑造了通俗、直白、慷慨的大众文化趣味。
1958年,国家还曾提倡新民歌运动,一度流行以口头语写诗。
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人用诗来书写河山之美、国家之盛。
许多人因为自己的阅读范围、语汇习惯,将一些当时耳熟能详的作品作为范本,进而进行创作。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原刊期号】200101【原刊页号】55~62【分类号】J3【分类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104【标题】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作者】朱寿桐【作者简介】朱寿桐(1958.1—),男,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著作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上、下卷)等多种。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
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
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
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歌/古典意象/继承/改造【正文】中图分类号:T2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59(2001)01-0055-08一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同时,中国古代诗歌成就已有了两千多年的积累,作为历史沉淀,其为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精华往往都压缩在意象的光盘上,因而作为现代人唤起的对于古代诗歌乃至于古代文明的情绪记忆,便很自然地通过意象得以体现。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
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含:“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专题06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解析版)
专题06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2021·安徽滁州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朝统一后,疆域北自辽东,南到象郡,数千里滨海。
秦朝以后,大部分王朝都保持着漫长的海岸线。
如何认识海洋与陆地的关系,对于历代王朝和民众而言自然成为重要问题。
在官方建构的知识体系中,作为“天下”的地理构成,陆地与海洋是关联的整体。
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即“中国——四夷”与“九州——四海”的对应。
在“天下”秩序的解说下,海洋处于陆地的次属地位,这也体现了立足内陆的王朝是从陆地视角认识海陆关系的。
苏轼从惠州贬到海南,被视为加重处罚。
苏轼看到琼人姜唐佐好学,便以“沧海何尝断地脉”的诗句称赞之,亦可见他所具有的陆地本位思想。
先秦以来的大部分时期,王朝从海洋活动中获得的主要是盐利,而盐户和盐业的管理不过是农业和农业管理制度的延伸。
民众长期被附着于陆地,严禁出海。
唐朝虽然被视为十分开放的时代,但唐代不向本国人开放海洋,所以鉴真东渡不得不一再偷渡。
唐代从海路来华的外国商人规模不小,统治者可以从他们手中采买海外珍宝。
但并没有制度将贸易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
在“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下,单向的海陆交通中王朝国家从海洋所获得的主要是政治意义,而非经济利益。
而禁止本国民众出海兼有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臣民进入海洋,即被视为脱逸出赋役和户籍体制,不再为王朝提供支撑。
对提供赋役的人、地实行封闭管理,将海洋拒斥于陆地之外,成为大部分王朝的政策取向。
海洋被拒斥的局面,在宋元时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宋元时鼓励民众出海贸易,建立了抽解和博买制度,实现了与海商的共利分利。
在统治者眼中,海洋与陆地一样可以为国生财,可以成为王朝的统治基础。
这是汉唐所未曾有过的观念和认识。
在王朝政策中,海洋和陆地成为相互融通的整体。
明代隆庆开禁和清朝设立海关,在政策上重新开通了海陆的联系,尽管其开放度不及宋元时期。
民间的海洋经济一直潜滋暗长。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区别
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形式上的区别是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尤其是在平仄的讲究上。
计较形式,也就是说,固执地以为,写诗一定要精通格律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它,是有害的,弊大于利。
现代诗歌缘何兴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现代诗歌创作,是这个时代乃至更远的将来诗歌创作的主流,这从我们在网络与传统刊物中所发表的诗歌比例中可以看得出来。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古体格律诗主流地位的约束,只怕现代诗的水平早已超过古体诗了。
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真正反映灵魂对生活,生命,现实的体验并且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考与共鸣的诗歌,才可能成为优秀诗篇。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特别爱好,但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种类型的诗歌,或者觉得它晦涩难懂个人单方面主观认为它只是个人的东西而对不负责任地横加指责,有时直接点不到要害,或者认为诗歌创作纯粹是吃饱饭没事干的家伙们在无病呻吟,这是要不得的,最起码,那不是对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的一种尊重。
当然,在对待创作态度不严谨的诗歌上,
我们可以置之不理,或者,指出其诗歌本身存在的不足,毕竟这有利于交流与提高。
至于不同读者对某一作者的同一作品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读者层次与解读诗歌的态度,或者个人生活经验之间的差别所造成的,我记得某位诗歌大师在不同时期读自己的同一首诗歌的时候,告诉我们说,他的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诗作者本身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至于前些时日有朋友告诉我说某位获一等奖作者的作品不敢恭维,幼稚的说法,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对他获奖的作品彻底理解之后,再谈其它。
20世纪诗词理当写入文学史——兼驳王泽龙先生“旧体诗词不宜入史”论
作者: 刘梦芙[1]
作者机构: [1]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安徽合肥230053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23-136页
主题词: 旧体诗词;人文精神;现代性;新诗;殖民化心理;真善美;文化遗产
摘要:20世纪诗词继承中国优秀的人文精神,融合现代思想品质,开拓创新,取得重大的成就.理当写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五四”以来长期盛行的二元对立认识思维,给古今文化文学研究造成了误解误判。
王泽龙先生所谓诗歌语言、体式的“现代性”,追求“欧化体”,实为“殖民化心理”的表现。
判断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价值标准是真善美的统一,而不
是“新旧”、“雅俗”。
诗歌创作不能盲目迎合后现代主义思潮,沦为商业时代的消费品。
王泽龙文中论诗词格律走向“解放自由”,存在知识上的谬误。
胡适的诗体改革,使新诗误入歧途。
“旧体诗词不宜入史”的观点是错误的,需要抢救、保护20世纪诗词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从事全面深入的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增添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论文关键字: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论文摘要:现代旧体诗词在精力品质、言语方法以及写作传达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
在评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入史疑问时,不大概抽象地议论现代旧体诗词是不是具有现代性,而大概注意到它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特别是大概注意到它无法被定性或归入为现代性的层面。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是夹缠扭结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隔。
现代旧体诗词本身地点文明语境的复杂性,决议了它在现代性疑问上的复杂性。
对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的供认,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旧体诗词的小看或下降。
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在现代旧体诗词的评估以及入史等疑问上的争辩好像愈演愈烈,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
这场论争最首要的缘由是王泽龙先生宣布的《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疑问》一文(《文学评论}2007年5期)。
王泽龙先生在文章中建议现代旧体诗词不该人史。
照应王泽龙观念的有吕家园等人,辩驳或对王泽龙文章提出质疑的有马大勇、陈友康、刘梦芙等人。
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疑问现已变成一个有必要仔细研讨的疑问。
咱们有必要一起注意到现代旧体诗词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咱们大概看到,现代旧体诗词,的确有许多现代性的成分,但咱们有必要供认,它的许多特征无法被归结为现代性。
笔者将其称为非现代性。
在评估现代旧体诗词的整体成果时大概考虑到它的这些非现代性成分,有必要跳呈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疑问本身,以更为宏阔的视界来审视与“现代性”关联的课题。
一“现代性”这一术语在西方,从马克思·韦伯、哈贝马斯,到卡林内斯库,在不一样的范畴,它的所指其实有着程度不一样的差异。
咱们有必要审慎地运用“现代性”这个术语。
可是无论怎样讲,“现代性”的所指仍是有一些公认的内在与鸿沟,比方“民主”、“对等”“自在”等现代社会公认的根本价值理念。
咱们大概把这些能够会被更多人认同的“现代性”作为评论现代旧体诗词“现代性”的理论基础。
“现代性”的所指首要是相关于传统或古典而言的,因而咱们不能把但凡归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精力活动就都说成是现代性的。
详细到文学著作的“现代性”,它首要大概体现在对传统的差异、改变和逾越上。
卡林内斯库说:“现代性和对重复的批判是同义概念。
”…正是在这种含义上运用现代性一词的。
首要,咱们有必要供认,现代旧体诗词和其他新文学款式一样,许多著作是具有现代性精力品质的。
通常以为,自在、民主、科学、法治和人的现代化等现代性价值观是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重要内容和精力资源。
现代旧体诗词在这方面供给了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学中不具备的新质素。
另一方面,现代旧体诗词中体现了不少十分传统的思想豪情,在精力上有与古代文人的精力世界更为附近的一面。
刘纳说:“在旧体诗定型化的表达方法和它所对应的情感表象之间,早就树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络。
感时书愤、陈古刺今,述怀明志、复古思人、送春感秋、抒悲遣愁、说禅慕逸……构成了吸引着历代诗人的情感圈。
中国诗论注重诗人的自己个性,但在种种个性个性的覆盖下,咱们看到的却是情感内容的相似性与连贯性。
”现代旧体诗词的定型化致使它的一些情感以及情感方法对读者来说似曾相识。
它的情感世界与古人诗词的文人情怀之间的相似性并不比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小。
有专家指出:“文学的现代性不仅是文学的思想内容、精力特征的现代性,并且是包含了文学言语、文体款式、文学思想等文学本体方法的现代性特征的。
就诗篇而言,首要体现为诗篇言语、诗篇体式、诗篇音节、诗篇意象、诗篇诗思等方面的现代性特征,这些是构成现代诗篇差异于古代旧体诗篇的不一样诗质性要素。
”立异与逾越是文学现代性在方法上的应有之意。
这方面现代旧体诗词体现出了许多非现代性的特征。
现代旧体诗词在格律、用词上和古典诗词比拟,虽然有许多斗胆立异,比方用新韵,用新词乃至外语词汇人诗等。
但咱们依然不能无视现代旧体诗词在方法上十分保存的一面。
现代旧体诗词的诗形、节拍、用韵依然大体上沿用了古典诗词的一套。
比方五七言的根本句式,二三、二二三的节拍方法,偶句入韵等等。
现代人的旧体诗词中,运用的和古典诗篇一样的词语依然占有十分高的份额。
虽然现代言语现已发生了无穷的改变,现代旧体诗词在言语方面却依然多以古典的词汇、白话的句式为主,难免与现代汉语有脱节之处。
公认旧体诗写得好的几位现代诗人,如鲁迅、郁达夫、茅盾、田汉、邓拓等,他们最见功力的著作大都古色古香,从用词、用典上乃至整个的情调上,都更近于古人的著作。
现代旧体诗词学古摹古之风有时还很盛行。
一些人以能似古、能乱古作为最高境地。
这种模仿的风习,与文学现代性所需求的立异精力是不符合的。
二文学现代性不仅指文学的精力、方法,更与文学的出产、出书、传达等文学环境有联系。
大家在论说中国现代文学或20世纪中国文学时比拟公认的观点是现代文学在文学的运行机制、传达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无穷的不一样于古代文学的改变。
如现代报刊杂志的出书发行、稿酬准则与工作作家的呈现,等等。
和古典诗词比拟,现代旧体诗词的出产方法和传达方法,虽然现已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也有凭借现代群众传达媒介宣布、出书旧体诗词的状况。
但现当代期刊杂志上宣布的旧体诗词,和新文学款式比拟,数量能够说是微乎其微。
适当长的一个时期以内,大家写作旧体诗词的首要意图也不是宣布或出书。
他们的旧体诗词多写在日记、信件里、乃至写在书报的边角上。
许多人写作旧体诗词,仅仅为了抒遣一时的情怀,作为一种留念,顶多会在几个老友或至交之间撒播。
谈到现代旧体诗词与新诗不一样之处,王建平说:“诗大家写旧体诗词首要以寄寓自己情怀为根本目的。
他们创造旧体诗词,或是作为发泄情感,脱节苦楚,调理心思的方法;或是当作自娱、自赏、自珍、自怜、自省、自勉的方法;或是在友人世彼此应对唱和,叙旧告别,感叹世事,商讨艺术。
因而这些诗词大多不是为宣布而作,有些作者乃至不肯将它们揭露示众。
”现代旧体诗词首要是私家生活空间的产品。
现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传达首要仍是局限于亲朋之间。
现代旧体诗词首要是一种私家写作,传达的方法也首要是私家之间的赠答、唱和,具有圈子文学的性质。
这一点与占代诗篇的载体常常是信件、画卷、墙面,首要靠大家的口耳相传一样。
从文学的本体论视点讲,现代旧体诗词的首要效果,如自娱、外交等功用仍和古典诗词一样。
刘纳指出:“关于受过中国老式教学的知识分子来说,写诗现已变成他们人生方法和豪情方法的一部分。
吟诗弄文这件事本身,就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安慰。
况且,写诗不光有明志和自娱的效果,它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外交与应付的东西,是一种显现才具的手法,也常常变成一种精致的游戏。
”旧体诗词的有用以及消遣功用在现代仍为诗人所垂青,这也是他们选用旧体诗词的缘由之一。
现代旧体诗词有不少的赠答应付之作。
鲁迅说:“我往常并不做诗,只在有人要我写字时,胡诌几句塞责,并不存稿。
”鲁迅的大多旧体诗都是为了应付。
现代文人之间的唱和之作也不在少数。
翻开大多数现代旧体诗词集,很简单发现为数不少的唱和之作。
有时旧体诗词依然被当作一种别有情调的方法,充作信件或请柬。
大家借旧体诗词互致问候、表达怀念。
这些诗往往被题以“寄某某”等字样。
除此之外,各种被冠以“怀”、“悼”、“忆”、“赠”、“咏”等字的旧体诗词以及贺寿、贺婚、悼挽、纪行的旧体诗词更是不在少数。
这些十分传统的文体功用背面,是现代文人生活中无法被归入现代性的一面。
//现代旧体诗词的运作上,十分传统的结社、雅集等依然占有适当比重。
比方,1920-1930时代南京各大学中师生们有过各种频频的禊集雅聚活动,在郊游、集会之时写作旧体诗词。
1941年,在延安由林伯渠建议成立了“怀安诗社”,诗社的成员包含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谢觉哉、吴玉章、陶铸等。
他们写作的也首要是旧体诗词。
这个诗社的成员解放后彼此之问还有唱和、商讨。
现代文人集会时的限题、限韵、分韵、联句等旧体诗词写作、出产方法,更近于古典诗篇,这也是现代旧体诗非现代性的体现之一。
三在议论现代旧体诗词时,其现代性不大概被无视或否定,一起,它的非现代性也应被注意到,这样才能对现代旧体诗词有一个全部客观的知道。
供认现代旧体诗词传统或非现代的一面,并不会下降对现代旧体诗词价值的确定。
咱们也不该由于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而否定它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合法性与必要性。
应当看到,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本身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既是现代旧体诗词与其他新文学体裁比拟保存的一面,另一方面,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也恰恰是它在文学史上的共同价值之地点,这一点好像更为重要。
现代旧体诗词有助于现当代文学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它为新文学,尤其是新诗,供给了一个开展的参照系,能够对新诗的某些偏颇起到制衡与纠正的效果。
对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的确定,不能被作为贬低压制现代旧体诗词文学史价值的理由,也不能被当作评判其前进与否的根据。
在评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人史疑问时,除了重视它的现代性的有无之外,还大概注意到它无法被定性或归入现代性的层面。
跳出“现代性”的框框之后,咱们能够看到现代旧体诗词更为丰厚的一面,而不再仅仅为它的现代性做意气之争。
咱们不能为了争夺现代旧体诗词的文学史位置而把它的一切方面都说成现代性的。
事实上,现代旧体诗词在文学史上是不是有一席之地,一方面取决所以啥样的文学史,另一方面也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有关。
旧体诗词不用在新文学史中去争啥位置。
在仅仅从时刻概念上限制入史规模的综合性文学史以及专门的旧体文学史或旧体诗词史中,咱们能够使旧体诗词登堂人室乃至对其大书特书。
这一点恐怕是当时争辩各派都无视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若是一方所指的文学史是狭义的新文学史,另一方所指的文学史又是综合性的、新旧兼容的文学史,各人心目中的文学史并不一样,这样的争辩含义不会很大。
另一方面,现代旧体诗词应否或能否人史取决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现代性疑问不大概变成它是不是人史的首要评判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