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必修 专题2 第2讲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素能提升和考前必背) 专题1
(6)革命史观: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给亚非拉
人民带来灾难。
专题一 史观、史料、史学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2.用多元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1)革命史观: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 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 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2)近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
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
新课标版 ·历史
其二为直接与间接资料、原始和转手资料,或者是第一手 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1)第一手资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 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
专题一 史观、史料、史学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拓展] 1.用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
相对贫困化、童工问题等)。 (2)生态史观: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 度消耗。 (3)现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的历程。 (4)整体史观: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5)现代化史观: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 点。
(2)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资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资料而言
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 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专题一
史观、史料、史学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2.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 专题2
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
把握题干和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哪个是因,哪个是 果。
[ 针对训练 6](2014· 江西师大附中 )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
《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 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 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4)理论分析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和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解答。
[ 针对训练1](2014·广东B·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
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 这类官员的有( ) B.汉朝丞相 D.明朝内阁大学士 A.秦朝御史大夫 C.唐朝六部尚书
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
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积极影响与消 极影响、国内影响与世界影响、政治影响与经济文化影响等。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理解概念的含 义,任何错误的理解可能会导致错选;二是弄清历史事件之间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理论法。题干材料中中国人“一切 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封闭性
与保守性,这正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
题型7
历史比较型选择题
[特点]比较型选择题由比较对象、比较项目和比较结果三 部分构成。依据考查目的的不同,比较型选择题可分为横向型 比较与纵向型比较。其中,横向型比较选择题可分为正向型和
[ 对策 ] 解答历史组合型选择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 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关系强,所以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 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有: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1学会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问题
史(阶级斗争史)范式发展为革命史(阶级斗争史)范式、文明史范
式、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近代化)范式等多种史学范式。
一
二 三
四
五
一、文明史观
关键词 基本 范畴 传承、交流、融合 (1)人类文明史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 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 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 (1)从生产力的标准,把人类文明的历程划分为农耕文明和工业 文明两个阶段; (2)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勾勒出人类文明总体演 变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在充分肯定人类社会取得进步的 同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单位的价值取向 并不断交流融合。
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
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
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 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等方面。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突出 视角 立意 价值
史实链接
1.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等区
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在黄河流域产 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
文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奴隶制文明向封建制文明转变。
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
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配套课件+学案 (2)
作者
朝代 明
著作 明长城 明北京城 关
价值/成就 东起辽东(鸭绿江)、西至嘉峪 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构 成,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明朝形成, 清朝前期达到顶峰 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吸收 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 法,于 19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建筑
汤显祖 戏曲
明
《牡丹亭》 昆曲
清
京剧
明
类型元末明初
著作 义》
价值/成就 历史小说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 题材的长篇小说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 长篇神话小说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三国演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小说
吴承 恩 曹雪 芹
清
《红楼梦》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类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知识归纳:
类型 作者 李时 珍 科技 著作 宋应 星 徐光 启 朝代 著作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价值/成就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 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 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技术等,被称为“中国 17 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介绍欧洲水利 技术, 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 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课件24
• [解析]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提 出“知识就是道德”,即知德合一,认为道 德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德性。 他心目中的优秀人物应具备心地善良、富于 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分析选项,D项 符合题意,故应选D。
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 (3)三个发展阶段: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 制度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 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到顶峰。 • (4)四点认识: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 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 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 础;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 [解析] 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社会契约论》发表于18世纪,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皇帝的决定也具有 法律效力”可知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人 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可知C 项错误。故答案为D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 1.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苏格拉底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 张“美德即知识” 不 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同 点 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 少数人治国 智者学派 为达目的而不择手 段,忽视道德
“人是万物的尺 度”,每个人都有 判断标准
主张民主政治,所 有人都是平等的
• 2.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异同 • (1)相同 • ①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 文主义色彩。
走向高考 ·历史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Ⅰ 必修内容
基础整合
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一 第4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创新设计】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2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课件
三、思想文化上:儒学的成熟与转型和科技文化的繁荣 1 .思想: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隋唐 时期,佛道盛行,形成“三教合一 ”局面;宋代融合佛道
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南宋陆
九渊的心学,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伦理体系。 2.科技:隋唐发明 雕版印刷术 ;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火 药广泛用于军事, 指南针 用于航海。
【典例5】 (2014·课标全国Ⅰ,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 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 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 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解题思路 定位知识 解题关键 唐代“三教合一”潮流 唐代统治者尊佛与灭佛的做法 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 辨析 选项
和陆地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
存”的局面;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深刻影 线 索 文 响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方向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 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宋元时期,儒学处于转型时期,出现理学和心 学;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使
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实行 均田制 ,宋代不抑制 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2.手工业 (1)魏晋南北朝:出现 灌钢法 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 瓷。
(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 南青北白 ”
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
C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题干中无从体现,错误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 必修 专题3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第1讲
[解析]
道光帝卒于1850年,排除A项;C项扩大了一份谕
旨的影响,排除;从题干中材料第三条等信息可以看出道光帝 没有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排除D项;从“赏借”等信 息可确定B项符合题意。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
1900年春夏京津地区高潮→ 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外反 动势力联合绞杀 扶清灭洋 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 美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 殖民地的命运 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概况
纲领或口号
作用 性质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 命的要求。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1
主 干 结 构
2
考 点 突 破
3
强 化 作 业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主干结构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三 第 1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2)规律总结 ①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 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 它们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它们开拓
201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6浙江省自主命题独特关注的地方史视角
三、地方性独有的史料 1.东晋至宋齐梁陈时,三吴地区(嘉兴所在的吴郡和吴
兴、会稽三郡 ) 经济已是十分发达。历朝财政收入主要
依靠这个地区。《晋书· 王羲之传》说:“以区区吴越,
经纬天下十分之九”。南齐萧子良的文章说:“三吴奥区,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
沿海港口城市。
二、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1.黄宗羲:浙江余姚人。黄宗羲博学多才,于经史百家及天文、 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 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而在哲 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最先从“民主”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 制制度者,真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 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题点 黄宗羲君主批判思想的历史地位。
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题点
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上的重大建树。
5.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
主要领导人。
题点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及抗战结束之初的重庆谈判。
6.钱学森: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 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 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题点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重大意义。
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题点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大贡献,尤其关注《狂人日
记》。
4 .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 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是以毛泽
2.王守仁:浙江余姚人,秉承陆九渊的学说,使陆的思想得以发
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复习ppt课件
郑和下西洋
西欧开辟新航路
规模 船队庞大、人数众多 船只少、人数少
目的 性质
宣扬国威(政治目的) 发展中外友好关系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封建性政治行为的贡 赐贸易(友好方式)
掠夺财富(经济目的), 开拓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行为 的海外殖民(暴力掠夺)
积极:促进与亚洲国家
影响 友好往来,
消极:贡赐贸易无益于国 计民生,远洋航海业衰落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线
支持者
1487 第一个
迪亚士 葡萄牙 西欧-好望角
葡萄牙 王室
1492 发现新大陆
1497 东方航路
哥伦布 意大利 西欧-美洲
达伽马 葡萄牙
西欧-好望 角-印度
西班牙 王室
葡萄牙 王室
1519--1522
实现环球航行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班牙 王室
北美洲
1492-1493年
★ 早期殖民扩张的概念:
是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 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扩张活动。当时的殖 民国家主要有西、葡、荷、英、法等五个国家,其中 大多数为封建国家。
第1课时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 世界市场的拓展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航海 家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 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 义。
▲【基本线索】:
15世纪前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 历史进程与殖民扩张、市场开拓的过程。
★ 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
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既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市场,也包括资本主义 国家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课件36
[定位考点] 新思潮的萌发 [抓住题眼] 《海国图志》 [调动知识] 《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 的专著,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研析选项]
选项 A 对应度 × 自主分析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 综合性图书,并非主要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由材料中“参议院”“众议院”“总统”等信 息可知 《海国图志》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 进技术的愿望 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的是《孔子改制考》 和《新学伪经考》
近代中国进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 “ 师夷长技”的思想,并将 它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早期维新派 大多来自洋务派,洋务派成员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接触到西方 资本主义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对封建制度的尊奉发生了动 摇,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 想,另一方面侧重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主张 “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以商保国,以制度强国。
角度例说]
命题角度: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典例 ] (2014· 江苏单科 )1885 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
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 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 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定位考点] 戊戌变法 [抓住题眼] 1898 年 [获取信息]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研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A × 自主分析 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 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 B √ 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 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 社会基础
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课件 必修 专题1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2讲
误。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一
第 2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手工业的发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 业
民营手工 业 家庭手工 业
政府直接经 主要生产武器和 营,进行集中 贵族消费的日用 不投入市场 大作坊生产 品 主要生产供民间 民间私人经营 投入市场 消费的产品 农户的一种副 主要供自己消费 剩余产品投 业 和交纳赋税 放市场
走向高考 · 历史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第一部分 Ⅰ 必修内容
基础整合
专题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一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专题一
第2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一
第 2讲
(3)从生产组织形式看: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
本模式,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社会经济 中占主导地位。
第一部分
必修内容
专题一
第 2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 针对训练 1](2014· 海南 ·4)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 男子达到l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 的主要目的是( )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历史
1
主 干 结 构
2
考 点 突 破
3
强 化 作 业
第一部分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课件32
[研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A × 自主分析 戊戌政变不同于戊戌变法,是慈禧发的 破坏戊戌变法的,是反现代化的 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 B √ 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选项 对应度 C D × ×
自主分析 是晚清中国的屈辱史,不符合题意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也是反现代化的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过程:1856 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 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④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 ③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 ③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1931~1945 年: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④1945~1949 年: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 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2)双重影响 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具体表现在对人 民基本生存权以及在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 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 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 紧密地相连。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 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 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 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 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 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5)从社会史观看:影响社会习俗的变迁。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必修 专题2 第1讲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Ⅰ 必修内容
基础整合
专题二
近代西方世界
专题二 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主 干 结 构
2
考 点 突 破
3
强 化 作 业
主干结构
考点突破
新航路的开辟 从新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电力
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 紧密结合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 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重工业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工 经济结构和生 厂取代工场成为主要生产组织 产组织形式 形成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进入垄断阶段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条件、途径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 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商业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针对训练2](2014·江西4月联考)荷兰人首先冒险建造一种
为仅能运送货物、不可装置火炮的目的而专门设计的商船„„ 这种缓慢、丑陋但便宜、宽敞的大轮船是开始控制世界海洋的 荷兰商船队的主要依靠。这说明“海上马车夫”的崛起最得益 于( )
A.护卫功能从商船上分离
B.运输船装载量增大 C.商业资本的扩张催生创新 D.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答案] C
(3)近(现)代化史观: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 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是人类社会 走向近代化的新起点。 (4)社会史观: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
济生活发生了变化,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
[ 针对训练 1](2014· 天津 ·3)1500 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 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 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课件2
例3.
将小麦植株置于密闭玻璃罩内,下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小麦对氧气的吸收
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_光__合__作___用__产__生__氧___气__的__速__率__等___于__有__氧__呼__吸___消__耗__氧__气___的__速__率________。此时小麦根尖细 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__细__胞__质___基__质__和__线___粒__体__。适当提高CO2浓度后再测定,图 中的b点将向__左______移动。 (2)由图可知,影响c点变动的主要因素是__光__照___强__度__和__温__度_____。 (3)若适当提高CO2浓度,d点将向__右__下____移动。此时叶 绿体产生的O2的去向是__两___者__都__有___(填“线粒体”“细胞 外”或“两者都有”)。
例2. 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实验,图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 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 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24 h测定的温室内CO2浓度以 及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多选)( ABC)
A.图1中,当温度达到55 ℃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 B.6 h时,图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 胞质基质 C.18 h时,图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O2量 D.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4个
光照_光强_度_合_或_速C_O_2率_浓_度_降_的_低改__变,_均_呼_是_在吸__饱_速和__点率_之_增_前_。强_。
解析 (1)光照下叶肉细胞利用吸收的光能进行水的光解,根据图中曲线在遮光前后的变化, 可以确定图形B为遮光前细胞呼吸释放CO2的量,A为光照时叶片净吸收CO2的量,C 则是除细胞呼吸以外叶片释放CO2的途径,这种释放CO2的途径可能与光照有关。所 以,图形A+B+C即为光照下实际光合作用,也就是光照下固定CO2的总量。(2)影 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而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 O2浓度等。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速率,其中参与细 胞呼吸的酶对高温较敏感。原来的温度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提高温度后,光合 作用的有关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的有关酶活性提高,所以提高温度后细胞呼吸增 强,图形B面积变大,而提高温度、降低光照都会使光合作用减弱,图形A面积变小。
2015届高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课件33
[答案] B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视发展国防科技,科技为军事 服务。主要原因: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 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2)改革开放后,科技为经济发展服务,科技产品逐渐商品 化。主要原因:新时期党和政府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定位考点]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 [抓住题眼] 1958年 [获取信息] 仅半年时间,出版民歌集近800种,数月内写
下诗歌 5 300 多首
[研析选项] 选项 对应度 自主分析 1958年,中国“左”倾错误泛 C √ 滥,各行业都掀起了“大跃 进”运动,材料中的现象实际 上是文学领域的“大跃进”
[洞察命题
角度例说]
命题角度:西学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产生强大的生 命力 [典例] (2014· 海南单科)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
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 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 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 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三部分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十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及科教文化
基础记忆
思维对接
实现一二轮无缝对接
回顾一轮基础知识,迎战2015高考!
寻求规律方法,打牢夯实夺高分! 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三大理论成果与中国的革 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将必修Ⅲ与必修Ⅰ内容相结合。 2.以科技为核心: 科技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内政治、经 济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不同决定了科技发展的侧重点也有 所不同。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篇 专题十 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历程 知识整合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是资本在全球范围 内的新一轮扩张,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 差距进一步加大;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 机遇,又是挑战。
1.[2016·海南高考]据研究,从 1760 年到 1850 年间, 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 200 万磅增加到 3.66 亿磅, 增长了 180 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解析 根据“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 50%,却只有世界 人口的 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 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 式’”可知,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加强对世界金融的控制, 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这种意图的表现,故 A 项正确;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对付苏联的冷战措施,属于军事层面, 故 B 项错误;1947 年以美国为首签署了关贸总协定,反对 贸易保护主义,故 C 项错误;对欧洲经济援助是马歇尔计 划,也是冷战的组成部分,与美国保持这种优势(世界经济 霸主)的“关系模式”无关,故 D 项错误。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茶叶来自中国,也无法体现中国 茶叶产量的情况,A 项错误;17 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 条 例 》, 意 在 打 击 荷兰 的 商 业 地 位 , 这 与题 中 “一 个 世 纪 后”(即 1750 年前后)不符,B 项错误;17、18 世纪,欧洲 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贸易有了较大的 发展,大量茶叶流入欧洲,这使得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 通消费品,C 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 1765 年,属于 生产领域的革命,与茶叶普及无关,D 项错误。
(4)最终形成: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 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 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第2讲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讲义--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微讲之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讲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专题主线线索1: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中带来不同文化的交融。
以印欧人为主的游牧部落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
线索2:古代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亚欧大陆各区域文化的形成和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主要是匈奴人内迁。
在亚洲西部,是阿拉伯人进行扩张,在欧洲,日耳曼人不断南迁。
线索3: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
线索4: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而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线索5: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在大洋洲,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线索6: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也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线索7:战争、灾难、贫困等因素导致难民问题,国际社会努力为难民提供救助。
线索8: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的特质。
典型的移民国家有美国、新加坡。
二、模拟练习1.公元1—7世纪的游牧部落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地图,这种改变不包括( )A.欧洲陷于分裂,出现诸多日耳曼蛮族王国B.波斯帝国兴起C.“五胡乱华”,中国北方出现分裂混战局面D.西亚崛起阿拉伯帝国2.据如图日尔曼人迁徙过程中建立的诸多王国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3.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
这说明( )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4.“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分析可知,统一后的普鲁士皇帝为帝国皇帝,而帝国皇帝 有主宰议会之权,这最有利于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
故选D项。
强化作业
(点此链接)
3.近代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及成因
(1)异同 比较项 英国 德国 掌握最高实权,专制 主义色彩浓厚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 皇帝负责,不对议会 负责 只拥有法律和财政预 算权,对政府和皇帝 没有监督权
君主
统而不治
内阁首相是议会多数 不 内阁 党领袖,内阁对议会 同 负责 点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限制 王权
意;B项符合题意,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的超前性无
法体现故应选B。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完善
(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以来发生一大转变:邦联制转变为联
邦制。 (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其中央政府三权
分立是立法权归参众两院,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
院。关于“分权”有两类情况:一是联邦政府的内部分权;二 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分权。
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 之目的。这种设想在 1871 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 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信息“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在托克维尔看来,1787年宪法对
于美国而言是天才的发明创造,能使人“成名发财”,而对于 他人而言则只是一件装饰品而已。这说明,1787年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故应选B。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法国议会制共和制 (1)标志:1875年宪法的颁布。
国家元首的任期 国家元首的权力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方式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任期制 掌握国家实权
总统 总统任命 总统 分权制衡
终身制 “统而不治”的虚君
首相 议会产生 议会 政府对议会负责
(2)成因 ①英国有浓厚的封建传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 新贵族向封建势力妥协。
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民众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
(2)一项制度:共和制度。
(3)两大权力:行政权和立法权。 (4)运作方式:总统、参议院和众议院。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一个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2)两个核心:德意志联邦内以普鲁士邦国为核心;国家政 权中以皇帝为核心。
(3)两种方式:王朝战争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 三个特点:主导权掌握在封建地主手中 ( 容克地主阶 级 ) ;不彻底、不完善,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专制 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响,普遍厌恶欧洲的专制统治等。
[ 针对训练 2](2014· 天津 ·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
《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 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 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
B.不具有普适性
(3)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后,为了维护联邦统一,联邦政府 采用了两大方式,一是战争方式 ( 针对南部叛乱,林肯提出 “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 ) ,二是法律方式 ( 通过宪法修正
案,进一步维护联邦宪法的至上性)。
2.英美两国代议制政体的不同及成因
(1)不同
项目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美国总统共和制 总统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 世袭
走向高考 · 历史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部分 Ⅰ 必修内容
基础整合
专题二
近代西方世界
专题二
第2讲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主 干 结 构
2
考 点 突 破
3
强 化 作 业
主干结构
考点突破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把握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需关注以下几点。
君主“统而不治”、权力制衡。
[针对训练1](2014· 嘉峪关)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 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1832年 1867年 1884年 1911年 1948年 一票”制度 《议会改革法案》 第二次议会改革 第三次议会改革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 )
4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背景、实质、统一性与多样
性、基本特点和评价 (1)背景 ①经济、阶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资产阶级力量的 壮大。
②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
③历史借鉴: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法律。 (2) 实质:资产阶级专制的工具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操纵立 法权限制王权的工具)。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答案] B
[解析]
随着英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英国议会也
随之进行不断地改革,如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于是出现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在英国代议制体制下, 议会掌握立法权,行政大权掌握在内阁手中。故 A 项不合题
③加强了政党之间的监督和制约。
④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 进程。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局限性 ①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 ②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③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德法等国民主制度尚未成熟。
[针对训练3](2014·江苏·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元首是君主且世袭
(2)成因 ①从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看,英国是通过资产阶 级革命,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
式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留下较浓厚的封建残余。
②从历史因素看,英国长期以来有着议会制度的传统,革 命后保留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议会制度;分裂的德国各邦素 有专制传统,且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由 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
①一条“主线”:议会权力扩大,代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确立、发展和完善。 ②两大“趋势”: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 强。
③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 王转移到内阁;民主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资产阶级并下移到 普通公民。 (2)有关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的关键语句:议会权力至上、
(3)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
(4)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①形式上有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5)评价
1)历史作用 ①代议制的确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最重要的成果。 ②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 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