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五十步笑百步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练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要求: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雅,即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台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3月)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浙江台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3月)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三、文言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齐桓晋文之事(节选)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不识有诸?”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乙文: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

填然(14)鼓之(15),兵(16)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曰:“不可,直(24)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27)邻国也。

“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

数罟(31)不入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无憾(38)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

“五亩(40)之宅,树(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

鸡豚(44)狗彘(45)之畜(46),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

’是何异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64)岁,斯(65)天下之民至(66)焉。

”[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

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②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

③之于:复式虚词,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练习题

最新中考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

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准确通顺1分。)
译文:
赵元昊有心腹爱将,封号野利王,统帅精兵。北宋种世衡想使计谋除去野利王。有位王
嵩的人,原是清涧地方的和尚,种世衡观察他的言行,认为他坚贞朴实可以重用。种世衡召
见王嵩,说:“我将派你为使,在敌营中受到的痛苦折磨远比这还要厉害,你能遵守我的告
诫,死也不说,行吗?”王嵩哭泣着答应了。种世衡就起草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用膏蜡封
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免战,你们不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
皇威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
间,把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
多都逃离了。就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
还,而野利报死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元昊:赵元昊(公元1003-1048年)即建立西夏的景宗,宋朝赐姓赵。种世衡
(985年―1045年),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将领、种家军开
山人,官至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②蔀:bù,搭棚用的席。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 D(遗书:所送的书信)
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
【注】①凶:谷物收成不好,指荒年。②加:更,再。③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密网不入深池。④庠序:古代的乡学。⑤涂:通“途”,道路。⑥莩:同“殍”,饿死的人。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
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

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练习

文言文复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曳(yè)兵数罟(cù ɡǔ)洿(wū)池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yǎng)序C.孝悌(dì) 饿莩(piǎo) 供(ɡōnɡ)养D.衣(yī)帛王(wànɡ)天下不可胜(shēnɡ)用2.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ɡ)何可胜道(shēnɡ)B.盖音谬也(miù)窈然(yǎo)C.安上纯父(fù)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瑰怪(ɡuī)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直不百步耳D.弃甲曳兵而走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者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庠、序都是学校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道:以仁义治天下6.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年成坏,受灾)B.弃甲曳兵而走(跑)C.养生丧死无憾(保养生命)D.然而不王者(这样却)7.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或.百步而后止(或许)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及,比得上)B.请.以战喻(请您) 谷不可胜.食也(尽,完)C.申之以孝悌..(兄弟友爱)之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官仓)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班”)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9.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黎民..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不饥不寒B.养生C.七十者可以..不王者,未之有也..食肉矣D.然而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之观B.至于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余有叹焉..无悔矣D.于是E.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13.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 B. ①②⑨/③/⑤⑧/⑩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 ①②⑨⑩/③⑤/⑧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于是余有叹.焉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15.从下列各项加点词中选出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乃使从者衣.褐D.火尚足以明.也16.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余之所得.也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此世所以不传.也18.下列句子中“盖”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盖音谬也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19.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20.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其孰能讥之乎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⑥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吾其还也⑧距其院东五里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⑦D.①②④⑥⑧21.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①河东凶亦然.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①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①寡人之于.国也 23.选出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或百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河东凶亦然 A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B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C .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D .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24.对下列两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①野芳发而幽香⎩⎪⎨⎪⎧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A .①与①相同,①与①相同 B .①与①相同,①与①不同C .①与①不同,①与①相同D .①与①不同,①与①不同25.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请以战喻B .以五十步笑百步C .斧斤以时入山林D .申之以孝悌之义26.下列句中加点“以”字,都属于连词,并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⑤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 ①/②/③/④⑤B ①/⑥/②/③⑤C ①④/②/⑥/③D ①③/②/④/⑤27.选出“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③树之以桑 ④申之以孝悌之义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 .①④⑥B .②③⑦C .③④⑧D .⑤⑨⑩28.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29.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树之以桑B .申之以孝悌之义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0.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①②③⑥B .②④⑥C .②④⑤⑦D .③⑥⑦31.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 .时不我待B .兵不血刃C .莫衷一是D .自愧弗如32.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文言文教材文本翻译训练

文言文教材文本翻译训练

文言文教材文本翻译训练高三2012-03-05 16:55文言文教材文本翻译训练(二)《鸿门宴》(必修一)翻译下列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赤壁赋》(必修二)翻译下列句子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文言文教材文本翻译训练(三)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其孰能讥之乎?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三)翻译句子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阅读附答案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黄河以南)B.河东凶亦然(饥荒)C.王好战(善于)`D.填然鼓之(战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那里的,指河内的B.河东凶亦然(这样,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或百步而后止(有的)D.王知如此(这个道理,指“五十步而后止”与“百步而后止”性质相同【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小题4】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小题1】 B【小题2】 B【小题3】只不过他们逃跑不到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小题4】告诫梁惠王放弃称霸的野心,施行仁政,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A.河内凶(黄河北岸),C. 王好战(喜欢),D.填然鼓之(击鼓。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B.河东凶亦然(这样,把其它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除了要注意“直是只的'意思、耳是罢了的意思、走是逃跑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有时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句子中就应该补出“他们”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句内含的能力。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阅读理解

《五十步笑百步》寓言故事阅读理解
简洁明了
故事情节简洁,语言清晰,容易理解,使得读者能够快速抓住故事的主题。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自我反省
通过故事中“五十步”嘲笑“百步”的情 节,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反省,思考自己是 否也有过类似的自欺欺人的行为。
看待问题的角度
故事提醒人们,在看待问题时应该全面、客观地 分析,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狭隘地看待 他人。
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见自己跑得比对方少,便嘲笑跑了一 百步的士兵胆小。
自我反省
然而,这个故事中的笑点在于,五十步和一百步本质上 都是逃跑,没有本质区别。五十步笑百步,实则是自嘲 。
阅读目的与意义
警示人们不要嘲笑他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嘲笑他人之前,首先要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往往我 们在嘲笑别人的时候,却忽略了自己身上也有着同样的缺点。
《五十步笑百步》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13
目 录
• 引言 • 故事内容分析 • 阅读理解与感受 • 拓展思考与讨论 • 结语
01
引言
故事背景介绍
01
春秋战国时期
02
军事斗争频繁
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 巨大变革的时代,各个诸侯 国之间竞争激烈。
社会风气
故事的流传和普及,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 提醒人们保持谦逊、宽容的态度,共同营造 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04
拓展思考与讨论
如何看待逃跑的士兵行为
理性分析
道德评判
人性关怀
逃跑的士兵行为背后的动 机是求生自保,但在战争 中,士兵的职责是保卫国 家,逃跑可能引发士气低 落和战争失败。因此,应 从理性和职责角度对士兵 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宋人偏见 宋有富人天雨坏墙其子曰不筑必将有 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 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人偏见 宋有富人,天雨坏墙。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 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 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 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 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 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 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
皆俊才清称与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
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
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
孔文举(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李 膺)极有孔名文望举,年担十任岁司,隶随校父尉到。洛到。他时家李拜元访礼的有,盛只名有,才为子司名流和李 家的隶近校亲尉才。能诣得门以者通,报皆。俊孔才融清到称了与李中家表门亲口戚,乃对通仆。吏文说举:" 我是李 先生至的门亲,戚谓。吏"曰仆:吏“通我报是后李,府孔君融亲晋。见”就既座通。,李前元坐礼。问元道礼:" 你与 我有问什曰么:亲“戚君关与系仆?有" 何孔亲融”回。答对:曰" :我“的昔先先君君仲仲尼尼(与孔君丘先)人和你的 祖先伯伯阳阳有(师老资子之)尊有,师是生仆之与谊君,奕所世以为我通与好您也是。世”代元通礼家与之客好呀。" 李元莫礼不和奇宾之客。们太没中有大不夫惊陈诧韪孔后融至的,回人答以的其。语太语中之大,夫韪陈曰韪:后到,有 人把“孔小融时刚了才了的,答大话未告必诉佳了。他”,文陈举韪曰不:屑“道想:君" 小小时时,侯必聪当明,大了 不见了得了好。。”"韪孔大融踧答踖道。:" 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 陈 韪顿时窘迫起来。

文言文真题

文言文真题

卫懿公好禽,见觝①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

宁子谏曰:“不可。

牛之用在耕,不在觝。

觗其牛,耕必废。

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

”弗听。

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农官强能禁。

邶②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

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国必亡。

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

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

君必悔之。

”又弗听。

明年,狄④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触。

②邶(bè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

③阙(jué):犹“乃”。

④狄(dí):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正确答案: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

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

”卫懿公不听从。

名师解析:宁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牛和农耕的关系,二者与君王的关系,即君王不能只凭个人的爱好做事而动摇国家的根本。

17、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

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6分)正确答案: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觗士皆不能执弓矢名师解析:牛的天职在于耕田,卫国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却去训练牛抵角,士兵的天职在于打仗,卫国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

因此,应选择上面两项。

18、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答)(4分)正确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名师解析:该典故告诉我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物和人都应尽所长,避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碍百姓,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一《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一《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一《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含解析)*寡人之于国也阅读提示《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个经典篇章。

课文中孟子以形象的比喻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仁政”“民本"思想提出解决“民不加多”问题的具体措施。

这场对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结构严谨又富于变化,耐人寻味。

梁惠王问为何“民不加多",孟子迂回应对,说到“五十步笑百步”,又回到正面答以七条“使民加多"的仁政措施,最后回头一击,从反面批判施行虐政的恶果。

结构变化却紧扣课文的宗旨-以民为本,施行仁政。

以战设喻,讲“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实际上是暗示梁惠王“勿好战";正面指出七条措施,实际上是劝告梁惠王要施仁政;最后从反面批判虐政,实际上是进一步奉劝梁惠王勿施虐政。

“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三句,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文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显示了雄辩的艺术。

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实际是用打仗来比喻治理国家,用战败一方“弃甲曳兵而走”来比喻没有治理好的国家,用逃跑了一百步比喻邻国,用逃跑了五十步比喻梁惠王。

这样,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跳进了孟子设的圈套,承认了自己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都没能实行仁政。

课文还运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气盛辞达",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如,在阐述仁政的基本途径和根本措施时,一连三个“……不可……也”,给人以无尽之感,展现了“王道之始"的愿景;阐述“王道之成”的美好前景时,四个句子层层递进,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两组七句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排山倒海的雄辩气势跃然纸上。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7单元译文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7单元译文

【第三十七单元】五十步笑百步【原文】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加重语气作用)。

河内③凶④,则(就)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这样)。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⑤,寡人之民不加多⑥,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⑦,兵刃既接⑧,弃甲(战士穿的甲衣)曳[(yè):拖着]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10)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曰:“不可。

直(11)不百步耳(罢了),是亦走也(呀)。

”曰:“王如知此,则(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节选自《孟子》)(【原文】中(10)、(11)是注释序号)【注释】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因魏国建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魏国亦称梁国。

②寡人:国君自称;相当于“我”。

③河内:魏国的地区名称,下文“河东”也是地区名称。

④凶:荒年。

⑤加少:减少。

⑥加多:增多。

⑦填然鼓之: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填,象声词。

“之”句末音节助词,无义。

⑧兵刃既接:兵器已交锋。

⑨曳(yè):拖着。

(10)以:凭。

(11)直:仅仅【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自己的国家,尽心竭力了。

河内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一部分)居民迁移到河东,(并)把粮食运到河内(救灾)。

河东发生灾荒也这样处理。

察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然而)邻国的百姓没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没增加,什么道理呢?”孟子回答说:“您大王喜欢打仗,请用打仗来比喻。

咚咚咚地战鼓敲响了,双方兵器已经交锋,(士兵)丢弃盔甲拖着兵器而逃跑。

有的逃了一百步以后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以后停下来。

凭逃了五十步而去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你看)可以吗?”梁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逃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道理,那么不要希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1 唐玄宗宠爱安禄山【原文】唐玄宗幸(宠爱)安禄山①,呼禄山为子。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对比(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

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说理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论证B.归纳论证C.对比论证D.类比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86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86

2024年华师大版选择性必修1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8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 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 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 此五霸之伐也B. 十年春,齐师伐我C. 坎坎伐檀兮D. 平伐其功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 民之从事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 跨者不行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__________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 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

B. 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嫣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 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嫣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好笑,也当笑颜相迎。

D. 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嫣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5、下列诗句不能表现时间变化的一项是()A. 海上明月共潮生B. 皎皎空中孤月轮C. 玉户帘中卷不去D. 江潭落月复西斜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曰余食赘行B. 其脆易泮C. 生于毫末D. 起于累土7、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

B. 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

备战2023中考语文写作素材专题05 50个关于做人的文言文金句(上)+中考作文练习

备战2023中考语文写作素材专题05  50个关于做人的文言文金句(上)+中考作文练习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思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与此相反。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五十步笑百步》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

河内④凶⑤,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⑥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⑦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⑧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⑨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⑩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梁惠王上》【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

②寡人:春秋战国时诸侯国王的自称。

③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在句末连用,相当于“了”。

④河内:魏国的地区名称。

下文“河东”亦然。

⑤凶:收成不好。

⑥加:更。

⑦填:象声词,形容鼓声。

⑧弃甲曳兵:丢下盔甲,拖着兵器。

⑨直:通“只”。

⑩:无:通“毋”,不要。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了吧!河内收成不好,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

当河东荒年时也这样救灾。

看看邻国,没有那个国家的国君像我这样关心百姓、爱护百姓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如果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嘲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胆小怕死,您说对不对?”梁惠王说:“当然不对。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②王好.战:③填然.鼓之:④弃甲曳兵而走.:⑤或.百步而后止:⑥是.亦走也: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也②王好.战:喜欢③填然.鼓之:……的样子④弃甲曳兵而走.:跑,逃跑⑤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⑥是.亦走也:这2.翻译下列句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译文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先秦:孟子弟子录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

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

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及寓意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及寓意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及寓意
五十步笑百步-解释:
作战时,逃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士兵。

比喻与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却以程度较轻而嘲笑别人。

也比喻两者缺点错误的程度虽有所不同,但其性质却是一样的。

读音:[wǔshíbùxiàobǎibù]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则亦走也。


例句:他以为见解高过别人,依我看来,正是五十步笑百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形容鼓声)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鼓:2)走:3)或:4)直:
2.翻译文中划线句: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3.下列句中的“于”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于”含义相同的是:()A告之于帝B欲信大义于天下
C霜叶红于二月花D生于忧患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