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善行善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行无疆。
是你们,用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
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 家庭的温暖; 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 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 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10月25日凌晨,在寿宁县城区巡防队担任巡防队员的托溪乡青年吴陈平交班后感到肚 中饥饿,便到解放街的一个夜宵摊点吃点东西。2时许,当他回到居所经过鳌阳镇梅溪巷 时,看见一个黑影从升平廊桥东面急急跑来,随后翻过梅溪巷筑在溪边的石栏,"通"的一 声便跳入水中。吴陈平跑到溪边东岸时,看见那个黑影慢慢地沉没水中。 "救人要紧!"吴陈平地甩掉身上的衣服,毫不犹豫跳入寒冷的水中,奋力游向那黑影沉 没处。溪水又脏又臭,寒入肌骨,吴陈平游过六七米,几次潜水摸索,终于摸到落水者的 衣服。他边拉边游,把落水者拖到岸边,用尽全力将他推到污水管道的上方。此时,冷水 冻得吴陈平下半身僵硬麻木,他倾尽全力,几次努力都无法爬上管道。没办法,他只好用 双手紧紧缠住水泥管道的边沿,危险一步步向他袭来。 正在危急时刻,闻讯赶来的城区巡防队员急忙把吴陈平拉了上来。随后,将落水者与 吴陈平一起送到县城医院。 "水深水脏,双脚无法踩到底部,又没有灯光,救人极为艰难。"吴陈平说,"在寻找中 我喝了三口臭水,幸亏水性好,不然连命也搭上了。"在救人时,吴陈平一个价植2000多 元的手机也"报销"了。 被送到医院的吴陈平全身发抖,浑身散发臭味,他换上干净衣服,盖上两床棉被仍直 打哆嗦。 跳水者刘某,系福安籍青年,在寿宁某单位工作。据了解,当晚,刘某与几个同事一 起喝酒,后遭到几个村民追打。刘某为躲避慌乱中跳水逃跑。公安局的一位民警说,当时 已沉入水中的刘某,若没有吴陈平及时营救,真是性命难保。 吴陈平是一名退伍军人。2006年8月11日凌晨,"桑美"台风给寿宁县托溪乡带来强暴雨, 洋尾村淹没,在滔滔洪水中他救起13条人命。他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见义勇为 先进分子光荣称号;福建省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功臣;宁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闽东第四 届金港名都杯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小组讨论5分钟,举手发言。






9月16日中午,福建宁德一幼儿园发生火灾。参与救援的市民刘先 生回忆,中午11点半左右,他经过事发商厦时,楼内黑色浓烟弥漫。当 时二楼幼儿园的老师隔着玻璃窗在求救,刘先生表示,当时一楼火势已 经很大,没有装备难以入内,他就顺着外墙爬到了二楼,不少群众也跟 着爬了上去。 “那个幼儿园的玻璃是全封闭的,很多还是钢化玻璃,我们就用砖 头砸开了比较薄的部分”,刘先生称,砸开玻璃后,老师把孩子递出来, 救援群众通过木梯把孩子传递下去。 “我救了大约有二十几个孩子,幼儿园很长,后来有好几组人在救 孩子,应该是某个点火势大了。”在救援过程中,刘先生和一些参与救 援者被掉落的玻璃划伤了手。 “烟雾又浓又熏,我们在外面都被熏得头晕。”距幼儿园200米的 商户李先生也参与了救援。他看到火势一起,马上从店里拿出两块红地 毯,与周围市民一起抢救孩子。 据其回忆,救援市民登梯子上了二楼,看到很多孩子,由老师把他 们带到窗户附近,随后参与救援的市民把孩子抱下来放到地毯上,“有 的已经被烟熏晕了。” 无名英雄‘龙眼哥’,在火灾发生后龙眼也不卖了,去火灾现场救 小孩,手都受了好几处伤!。” 经过大家众志成城的救援行动,最终幼儿园儿童全部获救,没有学 生死亡。


包著琼,女,1957年5月出生, 屏南县医院退休护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 震之后,包著琼拿出仅有的2万元积蓄, 女儿也捐了1500元,按照她想法,215, 这是一个与“5•12”四川人民的灾难日 相反的数字,重要的是,它代表着相反 的意义。而领养灾区的孤儿成了包著琼 最大的愿望。“看到灾区孩子那一双双 渴望的眼睛,看着他们失去挚爱的双亲, 我的心被一次次地揪疼了。”包著琼从 县民政局仅有的两个灾区儿童名额中争 取到一个,这个儿童名叫王本涛,包著 琼表示将长期资助他。



邓昌朝,男,195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福鼎市贯岭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贯 岭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邓昌朝同志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工作勤恳,乐善好施,善于为农村群众排忧解难。早在 1996年,邓昌朝在贯岭镇下村工作期间,看到落后的山区有许多贫困家庭子女因经济困难而过 早地辍学失学,严重影响农村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邓昌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繁忙的 工作之余,积极走访贫困学生家庭,联络学校和单位,为贫困生筹集或减免学费,帮助他们重返 校园,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赞扬,并从此走上了一条洒满汗水的助学路。助学伊始,邓昌朝放弃 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冬冒严寒、夏顶酷署,进单位访企业,广泛宣传贫困学子的艰难处境和资助 学的深远意义。他的执着和爱心感动了许多人,就这样你五十、我一百,大家纷纷加入了邓昌朝 的爱心助学队伍。老邓的助学取得了初步成效,捐资助学的氛围在社会逐渐浓厚,邓昌朝以此为 契机,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加大了助学力度。在他夜以继日的奔走忙碌和牵线搭桥下,许多企 业老板和部门单位积极响应加入了助学行列,促进了“爱心蛋糕”做大做实,许多贫困学生通过 “一对一”、“众帮一”的形式获得资助,重点大学、本科大专生开始在落后山区不断出现,助 学中涌现了像贯岭交通稽查站、分关交警中队、国税稽查局部门单位员工节衣宿食、全员助学的 先进事迹,以及像京生阳光慈善志业、康源乳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关注贫困、助学为先的感人佳话。 邓昌朝助学的同时,还教育受助学生要感恩。鼓励他们与资助单位个人经常书信联络,汇报学业, 抒发感恩。每逢假期,邓昌朝还带领学生积极担任家庭教师、到企业打工、从事社区服务等社会 实践活动,既能勤工俭学,回报社会,取得良好社会效应。一方面,更大范围促进社会爱心人士 自觉地投资助学;另一方面使许多曾受过资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重又加入助学行列,据统 计,这类学生已有50多人。
平凡岗位平凡人 好人好事做到底
“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50多天,你一直关心我,帮 助我,今天还来接我出院回家。”6月25日上午10时许, 福安市公安局门卫保安员林金清与同事换班后赶到医院, 帮助陈幼梅大姐办理好出院手续,叫来出租车把陈幼梅大 姐送回家,并把她背到三楼屋里。陈幼梅十分感激,要亲 属买东西答谢被林金清谢绝。林金清说:“我和陈大姐同 住一个小区,她有困难,我来帮忙这是应该的。” 据了解,5月4日晚,住在福安城北廉租房小区3号楼 303室的陈幼梅,在屋里不慎跌倒,大腿股骨骨折不能动 弹,疼痛难忍直呼救。后来是林金清把她送到闽东医院急 救。 陈幼梅中年丧偶,领低保金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陈大姐住院后,林金清带头给她捐款。陈幼梅住院期间, 林金清单位上白班就晚上到医院、单位上夜班就白天到医
陈幼梅的儿子在家身体不好,林金清怕他有困难就交 代:“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就挂我电话。”6月25日陈幼 梅要出院了,当天林金清上白班,他请好假,并与同事换 班4个小时,上午10时许赶到医院,帮助陈大姐办理出院 手续,叫来出租车把陈大姐送回家,直到把陈大姐安顿好 已是中午12时,又赶回单位上班。问他图什么,陈金清说, 帮人、做好事要有始有终做到底。 据了解,今年50岁的林金清,为人热情耿直。不论是 在部队服役期间、在闽东电机三厂工作,还是如今在福安 市公安局当保安,他都乐于助人,深受好评,2004年曾 获评“宁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包著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与 赞扬,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省学雷 锋先进个人”、“省十佳职业道德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等30 多项荣誉称号。但人们深深记住的不是社会给她的荣誉,而是她那 美丽的心灵。2006年,她被中宣部定为典型人物,《人民日报》、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20多家新闻单位集中报道她的感人事迹。
舍己为人。 是你们,面对灾难和死神,大 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 生机留给他人; 是你们,用鲜血和牺牲,将灾 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 人之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

“活着一口气,就要为家乡做一份贡献!”这是陈祖成最常提起的一句话。已经退休 的老党员陈祖成从来没停止过为解决群众困难而四处奔走的脚步。陈祖成的家乡三都 镇地处海岛,交通十分不便,岛内公路年久失修,许多地方坑坑洼洼,给群众生产生 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陈祖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刻想着怎样才能为群众解决这个 问题,平常一有空就扛着锄头去修修补补,但是补了东边缺西边,解决不了问题。在 澳门经商的儿子陈言华回家,看着老父亲风里来雨里去修路,就心痛地说“别去忙乎 了,您老就享几年清福吧”。老陈哪里听得进去,说:“我是人大代表,看着群众走 那样的路心疼哪!”他反而动员儿子捐钱修路,陈言华被老父亲的精神深深打动,毅 然决定与父亲一起筹资修建水泥路。2002年以来,父子俩自己筹款并动员群众筹资达 几十万元,先后修建了镇里的四条水泥路。
大爱无声。 是你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生活的真谛; 用人间的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 无论天荒地老,无论沧海桑田,是你们的一 颗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 相连!

Baidu Nhomakorabea

学他们的事迹,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 表扬。 这种乐于助人的事件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同学相处要 像兄弟姐妹般相亲相爱,拒绝冷漠,生活处处才 能都洋溢着和谐融洽的温暖。 我们要学会关心与帮助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生活 中的美。

2007年6月,包著琼退休了。她把有生之年全部投到慈善事业, 她成立了屏南首个民间慈善机构——慈济会,为乐善好施者提供捐 资渠道,把慈善博爱的传统发扬光大。她的爱也正在下一代中传递, 当她计划用十年时间,筹措30万元爱心款时,丈夫和女儿女婿们给 予很大支持,在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倾情支持她的爱心事业,在慈 济会成立时,共同筹措无私捐助善款30万元,促进慈济会工作启动 和发展。
陈祖成同志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获得的荣誉也很多,也是镇里 人人尊重的老前辈。他的家庭先后多次被市、区授予“五好家庭”、 “绿色家庭”荣誉称号。2007年,陈祖成被宁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 市教育局授予宁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被宁德市蕉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孩子上好学!”陈祖成非常 关心镇里的教育事业。2005年初,陈祖成代表列席参加三 都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听取“关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报 告”时,对镇里的小学中心校危房改造十分关心。同时, 他听说三都边防所在争创国务院命名,需要扩建边防所便 民服务大厅遇到征地困难的情况,就主动向镇政府提出他 负责筹资20万元征地款给中心校建校舍,旧校舍让给三都 边防所的方案,得到了区镇领导及边防干警的重视和支持。 之后,他又一次一次地顶风冒雨和村干部一起选校址、量 土地,帮助做群众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下,新学校于2005 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4月,当陈祖成得知蕉城 三中因缺乏资金无力添置电脑的消息后,二话不说就拿出 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的一万五千元。这钱可是老陈本 想预留着将来办后事用。“人死了,不过化作一团火炭, 何须在意棺材本?我已经老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 孩子上好学!”老陈略带唏嘘地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