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赵汝适在《诸蕃志》中写道:“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只有)以其为则(准则)。
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材料中“其”指的是()A.造纸术B.指南针C.活字印刷术D.火药2.“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文明成果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造纸术B.圆周率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据此推知,驿传的设置()A.扩大了元朝的疆域B.使元朝实现了统一C.推动了经济的交流D.与行省制关系密切4.宋元时期的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元朝时进入鼎盛时期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B.陆上丝绸之路C.冰上丝绸之路D.草原丝绸之路5.与前代相比,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外航程远至美洲B.海上丝路初步开辟C.陆上丝绸之路受阻D.驿站发达遍布全国6.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7.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做“砲”,而到了宋代出现了“砲”和“炮”两字并用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宋代时A.我国发明了火药B.火药广泛用于军事C.欧洲火器传入中国D.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8.宋代涌现出一大批博学善文、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把中国古代科学带到了灿烂辉煌的小顶峰。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毛诗笺》B.《齐民要术》C.《梦溪笔谈》D.《天工开物》9.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习题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答案:【示例】观点: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
论述: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它们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着世界的发展。13世纪时,
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
到波斯,后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234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造船和航 海技术有较大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促进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和商品 经济的繁荣;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任答 两点即可)
1234
[2023·合肥期末]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4.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下表①②③处应
填( C )
科技成就
传播及影响
①
13世纪时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推动了人类文
明的进步
②
14世纪传到欧洲,对其作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③
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又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
海技术的发展
1234
(2)根据图三,指出元朝对外交通路线的特点。结合所 学,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特点:海陆并进,范围广等。原因:元朝国家统一; 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1234
材料二: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 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 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陆路 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 发展起来。
期( C )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及答案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答案【自主学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刻版费工费时。
(2)毕昇、轮转排字法。
朝鲜、日本、东南亚地区、丝绸之路、蒙古人的西征。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司南。
(2)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明。
(3)唐朝、唐朝末年、(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丝绸之路、驿站、(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
(2)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
【真题演练】1.D2.B3.A4.B5.D6.A 7、D8.(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自主学习】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_______。
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_________(2)北宋的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_________。
13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______,之后传到________及__________,又经______传到波斯,后来经过________等途径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战国时,人们制成指南工具是_______(2)北宋时人们制成________,_______时期,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
指南针发明的作用是______(3)火药发明的时间是_______,到_________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火药发明的作用是: ___________三、发达的中外交通(1)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是___________。
宋朝比较发达,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________,宋代的海路可通往_______,远至_______,_____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选择题(共9⼩题)1.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时期,许多数学、⼯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使学术得到⼴泛传播。
宋代在数学、天⽂、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的探索与成就都达到了可喜的⽔平,这说明印刷术( )A.对世界产⽣了深远影响B.印刷术与造纸术相辅相成C.推动了宋代⽂化的繁荣D.印刷术有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2.这是⼀个值得⼤书特书的朝代,中国的“四⼤发明”它占三个……说起(这⼀时期)⽂⼈优雅淡定、含蓄从容的诗意⽣活,更是让⼈羡慕不已。
因此,它被⼈们誉为“⽂⼈的乐园”。
这个“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中国古代科技灿烂,⽂化昌盛。
下列⼈物与其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屈原﹣﹣《离骚》B.蔡伦﹣﹣发明造纸术C.毕昇﹣﹣活字印刷术D.关汉卿﹣﹣《窦娥冤》4.“从汗⼋⾥城(今北京市),有通往各省……的道路。
每条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四⼗或五⼗公⾥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做驿站或邮传所。
”这段材料证明( )A.唐代⽔陆交通平衡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C.元代交通四通⼋达D.明代重视民族团结5.印刷术尚未普遍应⽤的年代,⽂献的传播基本依赖⼿抄,⼿抄耗时长且较难保证与原⽂本⼀模⼀样,印刷术的普及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反映出印刷术( )A.推动了⽂化出版业的产⽣B.促进了教育⽂化事业的发展C.提升了⽂献传播的质量和效率D.产⽣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6.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明朝时仍未推⼴……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具书和儒家经史⼦集等经典(这些书籍⼀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艺)。
这反映了( )A.活字印刷术技术落后B.雕版印刷术更加灵活C.技术的推⼴有滞后性D.宋朝⼈们思想不开化7.近代欧洲很多发明影响⼈类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某项科技发明深刻地影响了近代欧洲,对欧洲作战⽅式产⽣巨⼤影响、促进欧洲社会变⾰,该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药8.《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即…若⽌印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唐朝时发明了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宋代的科技发明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顶峰,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下列发明成型于这一时期的是()A.司南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铳3.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和造纸术5.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下列科技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A.毕昇﹣﹣活字印刷术B.斯蒂芬森﹣﹣蒸汽机车C.爱迪生﹣﹣耐用白炽灯泡D.瓦特﹣﹣飞机6.李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幅历史曲线图(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内容主题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B.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宰相权力的变化D.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7.曾随郑和三下西洋的马欢在其所著《瀛崖胜览》中记载:“设遇风、水不便,舟师失针,舵损。
”曾随郑和四下西洋的费信也在其《星槎胜览》中写道:“上怕七洲,下怕昆仑。
针迷舵失,人船莫存。
”两则材料主要强调了()A.郑和船队总是遇到风浪B.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作用C.明朝航海技术领先世界D.郑和船队克服困难仍坚持远航8.现代伟大的改革开放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B.北宋时,毕昇在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C.唐朝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D.唐朝时,火药武器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了火铳9.沈括所撰《梦溪笔谈》一书记载了宋代庆历年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训练1.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发明B.印刷术的改进C.科举制的确立D.宋词的繁荣2.《梦溪笔谈》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
有人认为普通黏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经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黏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
由此可见()A.古文献资料时代久远均不可推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判断D.多种方法互证可甑别史料信度3.下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A.悠久的星象观测史B.先进的建造技术C.高超的耕作水平D.精准的测绘水平4.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的探究主题是元代火铳泥活字版司南(模型)日本书籍封面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5.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王朝。
”下列成就属于“赵宋王朝”的是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韩非子·有度》戟:“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上述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A.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B.传说中的黄帝发明战车C.鬼谷子代表道家学派D.战国时期已使用指南针7.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作出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①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的传播①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历史变革①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8.对于活字印刷术,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识点一宋元时期科技的影响1.“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B.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C.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条件D.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2.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要强调“三种发明”A.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推动了作战方式的革新D.促进远洋航海技术发展3.中国“四大发明”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普及B.北宋毕昇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C.炼丹时偶然发明的火药,唐末广泛应用于军事D.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创造条件知识点二宋元科技的发明4. 下列人物中,通过科学发明的方式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马可波罗、亚历山大大帝B.毕昇、蔡伦C.郑和、阿基米德D.玄奘、鉴真5.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B.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C.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D.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6.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这里的“物质文化”不包括A.纸币的流通B.火器的普遍使用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升篇1.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023-2024学年初中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二单元课时练《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堂作业一、选择题(共15题)1.唐朝印刷《金刚经》时能采用的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是()A.手工抄写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激光打印2.活字印刷术发明者A.沈括B.蔡伦C.毕昇D.祖冲之3.火药的发现者是()A.孙思邈B.李春C.炼丹家D.医生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印制书籍是阶梯的阶梯,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A.毕昇B.王祯C.沈括D.朱彧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图人物是北宋时期我国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发明是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6.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其中对世界远洋航海技术起促进作用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7.“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印制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C.火药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8.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的是A.活字印刷术B.火药和火器C.指南针D.造纸术9.下图所示是转轮排字法。
它减轻了排字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排字的效率。
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A.毕昇B.王祯C.沈括D.司马光10.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
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二千支,建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
这说明A.火药最先是在南宋时发明的B.南宋能够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C.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D.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11.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①战乱阻塞了陆上丝绸之路②交通范围有了更大的拓展③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进一步发展④造船航海技术有较大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
“用薄铁叶剪裁,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用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该史料论证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A.人面鱼纹盆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3. 用胶泥制成泥活字……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一板印刷,另一板排字。
第一板印完,第二板又已排好,印刷速度相当快,同时准备好几套泥活字,可以重复使用。
材料反映了这一技术()A.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B.是印刷术的集大成者C.隋唐时期已普及使用D.促进了印刷效率提高4. 《授时历》元朝时著名的天文学和水利学家________所写,比现行公历的确定早约三百年。
A.郭守敬B.饮括C.司马光D.辛弃疾5. 古代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发明是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6. 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处应为A.①秦朝②发明活字印刷术B.①秦朝②发明麻沸散C.①东汉②发明活字印刷术D.①东汉②发明麻沸散7. 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蔡伦改进了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④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 江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下面一张PPT,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文官担任中央与地方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引进高产粮食作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商业经济繁荣,经商活动的时间空间不再受限制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活字印刷问世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 七年级3班同学进行“璀璨的中国科技文化”探究式学习,整理的资料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元曲——四大徽班——皮黄戏B.文学——李清照——《窦娥冤》C.科技——毕昇——指南针D.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10.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11.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北味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 北味城市商业的繁荣B.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 “瓦子”的出现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
1460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
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B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C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D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3.“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印刷术的运用,加快了人类文化的传播B .火药武器使用极大地影响了作战方式C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D .三大发明出现,阻碍了人类历史的进步4.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大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A .罗马人B .印度人C .日本人D .阿拉伯人5.“当11至13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
”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A .造纸术的改进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 .火药的发明D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6.《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
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材料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7.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到13世纪末才被欧洲水手掌握,中国的海船开始使用指南针则是在( )A .唐朝初年B .北宋末年C .元朝末年D .明朝初年8.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2、“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3、下列是几个反映宋元时期历史的影视剧片段,其中有一个片段并没有真实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它是()A.毕昇将黏土做成泥活字,用来排版印刷B.李某乘坐装有指南针的商船南下做生意C.文天祥在竹简上给皇帝写奏折D.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火炮攻打敌营4、下图为转轮排字法的模型,发明这一排字法的科学家是()A.毕昇B.王祯C.关汉卿D.祖冲之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②行省制③活字印刷④分封制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6、我国四大发明中北宋时期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D.指南针和造纸术7、“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反映了()A.元朝建立了发达的驿站系统B.元朝城市防御设施完善C.宋朝驿站比较发达D.元朝城市设计合理,巨大美观8、古代出名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交往的严重通道。
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9、“渺小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其中提到的指南针传人欧洲与______人有关。
( )A.阿拉伯B.美国C.英国D.日本10、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以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及答案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 1 )发明:隋唐时期。
( 2 )局限: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
2.活字印刷术知识点2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3.指南针.火药4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知识点3 发达的中外交通5.概况:宋代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6.陆路( 1 )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 2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 3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7.海路( 1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 2 )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 3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8.作用: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宋太祖时刻印《大藏经》,历时12年,雕版13万块。
雕版印完后,再也派不上用场,造成巨大的人力与物力浪费。
后来谁的发明成功解决了印刷浪费这一难题( C )A.蔡伦B.沈括C.毕昇D.王祯知识点2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B )A.造纸术B.指南针C.印刷术D.火药3.宋神宗设置军器监,生产火药武器。
史书记载:“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时作业与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了解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基本情况及影响。
【知识结构】【基础练习】1.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记载与下列哪项发明有关()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2.《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
这体现了宋元时期()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由此可知元朝()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4.两宋时期,中国有三大科技发明者传播到西方,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
这三大科技发明是()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火药④指南针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B.传统农耕经济发展的反映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D.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6. 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朝时期,到广州进行买卖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明朝1368—1640年间,广州港已成为沿海地区最大的港口。
由此可见古代广州()A.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贸易中心 B.士贵商贱的观念逐渐被冲破C.长期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商帮成为了海外贸易的主体【综合应用】1.宋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据此能说明()A.活字印刷术是当时主要印刷技术 B.中国古代文化在世界领先C.学术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 D.印刷术发展促进学术传播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初一历史《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含解析)(2)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1)发明: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__司__南____”。__宋__代____制成了 ___罗__盘___。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传播:_阿__拉__伯___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__欧__洲____。 (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___远__洋__航__海__技__术___的发展。
1.右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昇,他的伟大发明是( C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2.利用磁针制成的指南针最早出现于我国的哪一时期( B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3.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它”指( D )
(4)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名称。请以火 药为例分析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 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其他言之 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 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的是( B )
A.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小说 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 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 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B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误区】四大发明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分辨不清。 警示:(1)造纸术: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 字载体革命。 (2)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刷术冲破了少数人 对知识的垄断,成为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 (3)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 活动,提供了条件。 (4)火药:火药武器的使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 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促进了近代科学和近代社会的产生,加强了 世界各地间的交流。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后练习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
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B.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D.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3.如果举办“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片展览,下列人物,应该入选“宋元篇”的是()①祖冲之②毕昇③王祯④李时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宋代经济重心南移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北宋时,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D.宋元时期,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6.“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
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了印刷术()A.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加速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C.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D.开启了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7.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指南针传入欧洲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火药的发明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8.辛弃疾在《清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练习题及答案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繁体“戰”字,在印制书籍时烧成“”。
中国发明这一技术是在( )A.东汉B.北宋C.南宋D.元朝2.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A.印刷量大为增加B.印刷时可以套色C.印刷质量明显提高D.活字可以反复使用3.“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 )A.雕版印刷术B.火药的使用C.指南针的发明D.活字印刷术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5.右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这一徽标中有最早的指南仪器图像。
这一指南仪器是()A.罗盘针B.司南C.指南针D.磁针6.根据以下四个片段判断: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
它是( )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船技术7.《宋史》记载:“又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它描绘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的应用( )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
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金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9.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
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D.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2、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应用于军事。
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金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3、如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药武器4、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A.印刷量大为增加B.印刷时可以套色C.印刷质量明显提高D.活字可以反复使用5、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6、根据以下四个片段判断:①前身称司南;②宋代时加以改进和完善;③曾在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被称为“航海的眼睛”。
它是( )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造船技术7、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可通往的地区有( )①日本②高丽③波斯湾④印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被誉为“水手的助手”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项重大发明? (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9、与中国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有关的是()A. 西域人B. 伊朗人C. 印度人D. 阿拉伯人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C.瓦子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5.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6.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7.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8.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A.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B.新的造纸技术C.高超的雕版印刷技术D.书籍装帧技术11.“四大发明”是我国对世界科技的重大贡献,其中和宋代相关的是()①指南针②火药③造纸术④活字印刷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共4小题)12.唐代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丹经》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错误:;改正:.13.指南针是由阿拉伯人传到非洲。
错误:正确:。
14.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错误:正确:。
15.火药技术出现于我国的唐朝中期,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并很快传到欧洲,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错误改正.三.解答题(共5小题)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可谈》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请回答(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yù)《萍洲可谈》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
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赵汝适《诸蕃志》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科技成果?我国最早在何时制成这类仪器?(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恩格斯曾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1)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什么时候?(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火药传入西欧后带来的影响。
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材料二:“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
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推测)南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的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所说的“指浮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3)材料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是谁?他最重大的发明是什么?20.【古代文明谱华章】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1)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与前代的雕版印刷术相比有哪些创新?它更具有什么优势?(2)CCTV《探索•发现》栏目图标创作于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
这个最早的指南仪器诞生于何时?北宋时,人们在它的基础上创制了什么?这一发明给世界带来什么重大影响?(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哪个领域?(4)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7•莒县模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A.战国B.北宋C.南宋D.明朝【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重点掌握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所作的贡献.【解答】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2.(2017•莒县模拟)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之母”.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解答】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它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印刷术被称为世界“文明之母”.故选B.【点评】知识积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的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昇为印刷术的始祖.3.(2016•滨州)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科技发明.【解答】①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毕昇;②改进造纸术是东汉的蔡伦;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宋代的科技发明.4.(2016•孝感)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纸的发明和改进;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顺序.【解答】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西汉前期,中国发明造纸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列顺序正确的是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故选D.【点评】准确识记我国四大发明出现的时间.5.(2016•巴彦淖尔)培根说过,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下列说法对“改变了整个世界”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A.确立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型其C.推动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四大发明的世界意义的理解.【解答】造纸术传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普及;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如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因而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促使西欧步入了近代社会,改变了整个世界.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重要意义.6.(2016•仁寿县校级二模)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考查唐宋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的最主要原因.掌握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的准确识记.【解答】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我国相继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由于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从而促进了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仔细理解材料便可得出正确结论.7.(2016•泰州二模)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毕升有关内容的识记.【解答】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掌握.8.(2016•仪征市一模)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解答】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所以C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A“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B“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中国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灞桥纸;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9.(2016•新泰市二模)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西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相关史实.【解答】题干中说明的时间范围是宋代,题目给出的①纸币的流通、②火器的使用、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都出现在宋朝,而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故选A.【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10.(2016春•泰山区期末)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