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沁园春 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9cd6d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1.png)
简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诗歌
介 的一种情势,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以两宋成绩最高。
分
词大致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
类
长调(90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成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成双调;有的分三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 流
词基本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风格特点:结构缜密,清新绮丽。代表人物:
作者词中很注意炼字,想一想,“顿失滔滔”能不能 改为“渐失滔滔”?
不能,“顿”意为顿时、突然,准确地写出了天寒地 冻,结冰速度之快。换成“渐”则无此效果。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用词颇 为精彩,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a.“舞”“驰”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群山、高原以动 感,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 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 b.“欲”字将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 心勃勃。
有人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得太狂、太自 大了,你同意吗?
不同意。 作者第一将这些封建帝王置于“无数英雄”之列,是对 他们的褒扬。 其次,“略”“稍”都是稍微之意,“略输”“稍逊” 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杀,用词很有分寸。 另外,“风流人物”即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无产 阶级,不是壮丽雪景,下片由纵论历代英雄 转而赞扬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体现了词人远大的抱 负与坚定的信念。
拓展延伸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 雪》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911fcd2f60ddccdb38a0aa.png)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 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重点) 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 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 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堂导入
请说说几个含“雪”字 的成语:
冰雪聪明 雪中送炭 风雪交加 雪上加霜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囊萤映雪 阳春白雪 报仇雪恨 风花雪月 傲霜斗雪 白雪皑皑 饱经霜雪 报仇雪耻 程门立雪
动静结合。“千里冰封” 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万 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 “冰封”是静态,“封”字显 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
语言赏析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 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 “惟余”和“顿失”的作用 范围并 么“之说 ?惟广出余、所”景用体象的现之修白壮辞雪阔方覆,法盖是的什
题解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曲词”,是配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 阕(què);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 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沁园春”是 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写景咏怀 词、古典词。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 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 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 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 导地位。他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又领导全党全军开展抗日战 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 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豪放之词 。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 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气势磅礴,旷达 豪迈;议论,纵贯古今,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06122c10a6f524cdbf8525.png)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文注音及解释归纳汇总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 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 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 鲜艳。
冠冕guān miǎn: 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 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 (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cbc5769eae009581bec64.png)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
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 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 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引 无 数 英 雄 竞 折 腰
惜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
看
今朝风流人物
文韬
武略
政治抱负:改造社会,引领时代风流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 对比,“英雄”与“风流 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折
妖
腰: 鞠躬,倾倒。
娆: 娇艳美好。
词的上下两片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阅读词的上阕,说说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 壮丽雪景的?抒发了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词的下阕,想一想下阕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
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的自况。这是词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决心登上历史舞台
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三、品析语言 1.上阕中“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 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 跑?
2.“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
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3.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 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 “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9f9f7125ef7ba0d4b733b62.png)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 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 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25张PPT)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4e1b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f.png)
借代:“文采”“风骚”本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❸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这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词作。上阕写景,气势磅礴、气 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 下阕议论,由评论历史人物转到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抒发词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 使主题鲜明突出,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巧评英雄:一代代英雄皆短于“文治”。“俱往矣”宣告了 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为下文蓄势。
豪迈论今: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中国人民, 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表现了毛泽东 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1 沁园春·雪
评 古 论 今
由景生“议”(承上启下)
抒纵
发论
评价五位帝王——“惜”(做铺垫)
失滔滔”,动景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
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
景。这样动静结合,虚实相映,描写出了北国壮丽
的风光,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写作特色
1 沁园春·雪
❷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 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 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的美。
1 沁园春·雪
登高远眺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实中有虚 景象雄奇
胸怀万里江山:博大豪迈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比喻,化静为动 充满生机活力
欲与天公试比高。 “试比高”拟人 斗争精神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26ae33203d8ce2f01662316.png)
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
《沁园春雪》是一篇重点课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九年级人教版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余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原驰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小练习
原文填写:
⑴《沁园春雪》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沁园春雪》中过渡句是。
⑶《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按要求写出《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
![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896a0faef8941ea66e0580.png)
总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望
万里雪飘
写景顺序: 分
长城—莽莽
大河—顿失
静 想象
山—舞 动
原—驰
从总到分
从静到动
由实到虚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实
虚
过渡
评古
颂今
江山如此多娇 惜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
还看今朝
议论、抒情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 些美?
•由“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 群山、高原等景观。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 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 山、原等,表达了词人领略祖国大 好河山时的豪迈情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冰封雪盖的北国雪景以及这些景 物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势,且化静为 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请结合补充材料及上下词句仔细体味。 后句总领下文议论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沁园春( ) 莽莽( ) 分外( )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上示阕例写 :北望以方/长的为城雪内景中外,,先国惟写余眼有莽前莽实词景(以写实来景先第总,一后具作体描手述),,视虽野开苏阔,、气势辛宏大未。 能抗,况余子乎?” 连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也曾评价这首词“气度非凡,气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
“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突出江山之美,英雄争先恐后为之折腰,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颂扬。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 雪》课件(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19cc61a26925c52cc5bfc7.png)
• 诗人是怎样由上阕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 的评点的?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的 过渡句。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竞”字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斗争,写尽英雄之间的相继崛 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奋 斗动机和奋斗姿态。
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 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 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因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 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 作者精神振奋,视大地也生动活泼;第三, 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 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群山高原的 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
诵读贴士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 了什么? 3、上阕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 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在结构上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各用了什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河山。(描写) 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下片:评论古代帝王,赞美当代英雄。(议论)
“一切景语皆情语”,毛泽东选用这些 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阕
降雪冰冻地 区之广
寒冷程度之 烈
千里万里 冰封雪飘
望
(描写)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山--舞—银 原--驰—蜡
对偶夸 张
静态
须
比喻拟 人
动态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对偶比 喻
总
分
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e5919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e.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沁园春·雪》课文详细解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段析】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伞,世界。
【语言品味】“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
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段析】具体写冰封雪飘。
【语言品味】“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由“望”字统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①“望长城内外”中的“望”字与“看红装素裹”中的“看”字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语言品味】在雪中想像到雪后,更见作者内心的兴奋。
分外妖娆。
【段析】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前十句写了眼前实景,这里又用三个虚写句子,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词的上片,具体描绘北国风光,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语言品味】“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段析】这两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议论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以承上为主,总括了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启下为主,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语言品味】“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折腰”又与“娇”相呼应。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段析】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论。
【语言品味】“惜”字领起以下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全无文采…‘全无风骚”,批评的措辞很有分寸。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23c41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2.png)
描写 ,下阕
3.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过渡句是 江山如此多娇_,__引__无__数__英__雄__竞_折腰。
小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 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 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 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主旨归纳
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 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
“数”与“看”两个动词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历代英 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 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
问题探究
12.下阕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 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 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 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 和抱负。
问题探究
11.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古代那些帝王都过去了,要看叱咤风云的人物,还得看现在,看 人民群众。这三句为词眼,是本词的主旨所在。作者用“往昔”与 “今朝”对比,用过去的“英雄”与当今的“风流人物”对比,突出 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定能不负历史使命,超越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创造空前的伟大业绩。
写法探究
3.手法多样,生动形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想象 十分奇特,使本来沉静的景物充满活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一 句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 和昂扬奋发的气概;此外,文中多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韵味十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ba8c1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2.png)
第一课沁园春雪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融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本课被安排在第一单元第一课,位居单元之首,对本单元的教学有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
二、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妆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理清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4、充分调动联想和想象,领会诗人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5、背诵并默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反复朗读,品味本词的语言,领悟语言的深层意蕴。
难点:品味语言,理解文中内涵深刻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2、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3、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搜集咏雪的诗句或佳作,完成《同步探究》部分内容。
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背诵。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明确学习目标。
师:古诗词中咏雪的诗句很多,同学们搜集到哪些?请把你的收获展示给大家。
学生交流展示咏雪的诗句,教师提示大家整理并积累。
师:我们欣赏过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高孤傲,我们也领略过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色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壮阔。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习诗歌都会关注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明确:积累词语;明白诗歌的内容;理清诗人的思路以及诗歌的主旨;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以《同步探究》为主。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并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
3、指名朗读并评价: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如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各抒己见,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后明确: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英雄。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cefc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3.png)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①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创办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经过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②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认识文体
词
词是诗歌的一种,兴于隋唐,盛于宋,句式长短不齐,也称
概念 “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跟乐
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也称“诗余”。
分类
豪放派 婉约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代表词人有 李清照、柳永等。
第1课 沁园春·雪
毛 泽 东
课时目标
0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妖娆”“风骚”“风流”等词语。 02 反复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重点)
理解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
03
和豪迈的情怀。(难点)
导入
诗词抢答 请说出带有“雪”字或描写雪的诗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盛行》
2.本词是一首雄浑的作品,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主题鲜明突出,运用多种修 辞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仿照这首词,以校园生活为题材,发挥想象,抒 发情感,尝试创作一首《沁园春》。
(示例)
沁园春·校园
独立校园,金秋送爽,桂花飘香。看飞鸟繁忙,花草漂亮;操场宽阔,健儿奔 忙。设备齐全,窗明几净,莘莘学子争向上。传六经,承仲尼孟轲,无限荣光。
(1)“风流人物”指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共产党领导下的 人民群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362440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7.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 沁园春 雪 (共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 沁园春 雪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f0b1f2a2161479161128ab.png)
此词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上片描写雄伟壮阔又 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表达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 爱。下片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全词将写景、议论、 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 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意境壮美,感情奔放,胸 襟豪迈,格调高昂。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 民。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上片
总写:北国雪景—— 冰:封(静态);雪:飘(动态)
长城:惟余莽莽。大河:顿失滔滔
描写北方壮 具体写:“望”——
群山:山舞银蛇。高原:原驰蜡象
丽雪景,赞
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 美祖国大好
园 春
河山。
想象:晴日景象——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雪
下片
承上启下引入议论: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折腰
评论历史人 惜
物,歌颂无
上片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总写。互文、对偶修辞,“封” 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 空,雪姿轻盈。动静结合营造了 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
总写:北国雪景—— 冰:封(静态)雪:飘(动态)
上片
沁 园 春 雪
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对雪景的具体描写 由哪个词领起?这个词所领宾语有哪些?
作者认为,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缺少治国的策略和文学才华,他为何要 评说古代帝王?
引出主旨句“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古落到颂今,点明主题。
谁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在 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 才能,有着文韬武略。有更伟大 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 应该是无产阶级英雄,还应该是 诗人的自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课件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a15450ddccda38376bafb6.png)
毛泽东
篇名解释
《沁园春·雪》: “沁园春”是词 牌名。“雪”是标题。词牌是词的 格式的名称,它决定了这首词的字 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标题是词的 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 要内容。《沁园春·雪》意为:一 首用“沁园春”的词牌写成的关于 雪的词。
毛主席亲笔书写《沁园春·雪》
毛泽东(1893-1976)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 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
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
士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
这首词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
公
开
发
表
.
感悟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毛泽东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妆素裹,分
须晴外日妖,娆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三句意义 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 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 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 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 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 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 雄豪情。
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 太 宗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笔记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ce8f5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7.png)
人教版_九年级(上册)语文_第一单元_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笔记一、生字生词:1. 字音:沁(qìn)园春、雪(xuě)2. 词义:沁园春:词牌名,得名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建立的沁园。
顿:顿时,立刻。
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表示谦恭、钦佩。
风骚:这里借指文学才华。
骚,指《楚辞》。
逊(xùn):差,不及。
一代天骄(jiāo):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
汉时匈奴用以自称。
后来泛称强大的民族或国家。
成吉思汗(hán):即铁木真,蒙古族的英雄人物,1206年建立了蒙古汗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猛禽,常高飞而嘲笑他人不能及己。
这句是说只知一味骑马射箭。
二、重点句子:1. 内容上,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山河;下片议论、抒情,评古论今,赞美了当今英雄人物。
2. 修辞手法上,“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群山、高原的动态美。
“舞”“驰”以动写静,使群山和高原富有动感,充满生机。
3. 表达方式上,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4. 结构上,“俱往矣”承上,“数风流人物”启下,充分肯定历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之情。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本词提到的五位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属于偏正结构短语,“汉武帝”属于专有名词。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均属于专有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授课时间
1、沁园春 雪
第 课时
编写教师 喻立华 总序第 1 课时
三维 1、会说出诗歌大意。 目标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会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点 理解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难点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朗பைடு நூலகம்音频材料、PPT 课件 教学流程 学习要求和方法
学习要求和方法
教学 反思
教学流程
整体感知 1、 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 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精读品析上阕 : 1、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 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 “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 的辽阔。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 “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 结合,相映成趣。 3、 “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 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 “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 “长城” 、 “黄 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 、 “万里”相 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 、 “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 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 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 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 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 娇艳多姿!
预习导学 1.正音: 分 外( . 稍逊 ( . 2、解词: 惟余 红装素裹 3、题解: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 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 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 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 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沁园春 雪》的体裁是________,其中“沁园春”叫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4、写作背景: 1936 年 2 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 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 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 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 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 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 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 折腰 风骚 ) ) 妖娆 ( . ) ) 竞 折腰( . ) ) 成吉思汗 ( . 数 风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