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表达道德、哲理或者社会问题。
在中国古代,寓言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和启发人们的思考。
本次导学案将以《寓言四则》为例,通过学习四则寓言,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智慧。
二、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理解《寓言四则》中的道德寓意;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辨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导学内容1.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为载体,表达道德、哲理或社会问题的文学体裁。
寓言通常通过动物、植物或其他非人类形象来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并通过这些形象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2. 为什么要学习寓言?学习寓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智慧。
通过寓言,我们可以在愉快的阅读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3. 《寓言四则》的内容《寓言四则》包括四则寓言:《乌鸦和狐狸》、《老鼠与猫》、《狼与羊》和《蚂蚁与蝗虫》。
每则寓言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教训,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道德和智慧。
4. 寓言的启示通过学习《寓言四则》,我们可以领悟到以下几点启示:- 诚实守信,不可贪心;- 弱者应当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勤劳和节俭是成功的关键;- 要有远见和智慧,不要被短期利益蒙蔽。
四、导学活动1. 阅读《寓言四则》,理解每则寓言的寓意和教训。
2. 分组讨论每则寓言中的道德准则,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以小组形式创作一则寓言,表达自己对道德和智慧的理解。
4. 小结学习成果,总结寓言的启示和教训。
五、总结通过学习《寓言四则》,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德和智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思维能力,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智慧的人。
愿我们都能从寓言中汲取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课时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导学重点: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导学难点:1.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导学方法:1.诵读法。
2.自读与点拨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导学课时:3课时导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93课时)导学要点:1. 自主预习,检查预习;2. 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听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解寓言的寓意;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1、文常填空。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多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是人或非生物。
篇幅大多短小,情节具有虚构性,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具有劝谕性和讽谏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比喻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集是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淮南子》保存了一些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雕像(xiàng )赫(hè)拉宙斯(zhòu sī)庇( bì)护饶( ráo )头爱慕(mù)较量(jiào liàng)喇(lǎ)叭凯歌粘(zhān)住智子疑邻天雨(yù)塞(sài)翁失马其父( fǔ)曰父(fù)子何遽(jù)好(hào)骑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跛(bǒ)3、看注释,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寓言四则》中的每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导学重点:1. 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故事。
导学难点:1. 理解寓言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道德观念。
导学准备:1. 《寓言四则》文本;2. 笔记本和笔。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表达道德、哲理或政治寓意的文学形式。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知道哪些闻名的寓言作品?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进修《寓言四则》(30分钟)1. 请阅读《寓言四则》中的第一个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代表了什么?- 故事想要传达的道德是什么?2. 阅读第二个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回答以下问题:- 乌龟和兔子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的赛跑结果给我们什么启迪?3. 阅读第三个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回答以下问题:- 狼和小羊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的结局有何寓意?4. 阅读第四个寓言故事《蚂蚁和蝉》,回答以下问题:- 蚂蚁和蝉分别代表了什么?- 故事中蚂蚁和蝉的不同态度给我们什么启迪?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请同砚们就每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 思考一下,作者通过这四个寓言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四、作业安置(5分钟)1. 思考并写下《寓言四则》中每个故事的寓意;2.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寓言的理解和进修《寓言四则》的收获。
导学案总结:通过进修《寓言四则》,我们不仅了解了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深入理解了每个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阅读中培养思辨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愿大家在接下来的进修中,不息探索文学世界,汲取智慧和力量。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一、导入寓言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来表达道理或教训的文学形式。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也常常可以通过寓言来传达思想和价值观。
今天我们将进修四则寓言,通过这些故事来思考人生道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3. 思考寓言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
三、进修内容1. 《乌鸦喝水》2. 《狐狸与乌鸦》3. 《老狼的教训》4. 《乌龟和兔子》四、进修过程1. 介绍寓言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作用;2. 分别讲解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让学生逐一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3. 分组讨论每则寓言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寓言在现实中的应用和意义;5.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寓言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五、教室延伸1.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则寓言,进行改编或创作,展示他们对寓言的理解和想象力;2. 观看相关寓言改编的动画片或短片,加深学生对寓言的印象和理解;3.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寓言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
六、教室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是否理解了寓言的含义和作用?是否能够分析和思考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是否能够将寓言的教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七、作业安置1. 写一篇读后感,总结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和感悟;2. 选择一则寓言,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一遍,展示对寓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收集更多寓言故事,拓展对寓言的了解和认识。
八、教学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对寓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智慧,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我们的学生在寓言的世界里,汲取智慧,感悟人生,成为品德高尚、思维急迅的新时代少年!。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进修案以《寓言四则》为主要内容,通过进修这四则寓言故事,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道德与生活的干系,培育同砚的沉思能力和责任性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四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 培育同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3. 培育同砚的沉思能力和裁定力。
三、教学过程1. 神箭手老师先向同砚简要介绍神箭手故事的情节,让同砚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然后让同砚听故事并观看相关图片,引导同砚沉思神箭手为何要在自己的箭上写上“必中”两字,从中引导同砚熟识到自大和尽力的重要性。
2. 卖火柴的小女孩老师向同砚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的情节,提示同砚寓意中的主题:珍惜此刻、不息尽力。
然后让同砚谈论小女孩的遭遇和她的心态,引导同砚明白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去争取。
3. 乌鸦和狐狸老师简要介绍乌鸦和狐狸故事的情节,告知同砚这是一则关于谎言和虚伪的故事。
然后让同砚分析狐狸和乌鸦的行为,并谈论对于诚信与虚伪的看法。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同砚明白竭诚的重要性。
4. 骑马找马老师向同砚介绍骑马找马故事的情节,告知同砚这是一则关于勤勉细心的故事。
然后让同砚沉思为什么人们要勤勉细心地对待每一件小事,以及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从而引导同砚培育细心的习惯。
四、教室谈论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让同砚自由发言,分享对于每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体会。
鼓舞同砚表达对于道德与生活的理解,激发同砚的沉思和创设力。
五、作业安置1.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2. 沉思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沉思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不仅对道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育了他们的沉思能力和责任性识。
期望同砚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尽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经受的人。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精通《寓言四则》中每则寓言的主题和寓意。
3.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重点难点】1.自主阅读这这四则寓言,了解不同的寓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识文体、知出处1.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
作者把所要说明的道理利用故事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寓”是寄托的意思,具体说,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的哲理或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寓言一般由“身体”(故事) 和“灵魂”(寓意) 两部分组成。
2.伊索和《伊索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吕不韦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4.《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5.列子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6.《列子》《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天瑞》共由十四章组成,“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出自第十二章的节选。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寓言四则 导学案1-4课时_共6页
24.《寓言四则》第一课时导学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了解寓言的文学常识;了解伊索、《伊索寓言》和古代希腊的神灵;2.通过阅读,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3.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感悟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理清文中字词;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2.赏读文章,体会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1.寓言是:用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给人以启示。
寓言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或者,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耳墨斯雕()像庇()护爱慕()3.解释下列词语饶头:庇护:爱慕:【设问导读】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他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
为什么“笑”?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4.提问:当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拓展提升】1.发挥想象,续写文章: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续写文章。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知识能力的获得;情感价值观)24.《寓言四则》第二课时导学案《蚊子和狮子》【学习目标】1.读懂故事,领会寓意;2.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3.了解寓言特点,尝试创作寓言。
【学习重难点】能抓住情节、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疑难字词的意思,正确流畅翻译本文。
【设问导读】1.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又会败给蜘蛛?从中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3.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4.比较这则寓言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当堂检测】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寓言四则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寓言四则》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以《寓言四则》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故事,并理解其中的寓意;3. 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表达道德、哲理或社会现象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通过人物、动物或其他形象来传达一种道理或寓意。
2. 《寓言四则》故事简介(1)《狐狸和葡萄》:描述了狐狸因为够不到葡萄而自欺欺人的故事,寓意是不要因为得不到而贬低它。
(2)《乌鸦和狐狸》:讲述了狐狸用谄媚的话语哄骗乌鸦,使其落入陷阱的故事,寓意是不要轻易置信别人的花言巧语。
(3)《蝙蝠和鸽子》:描绘了蝙蝠因为外表与鸽子不同而被排斥的故事,寓意是不要因为外表不同而歧视他人。
(4)《乌龟和兔子》:讲述了乌龟通过坚持不懈最终战胜自负的兔子的故事,寓意是勤奋才能战胜懒惰。
四、进修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并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见解。
2. 朗读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寓言四则》中的故事,通过表演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 创作续篇: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寓言四则》故事的续篇,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节,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讨论,分享对《寓言四则》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还能够理解《寓言四则》中的故事背后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通过分析、讨论和表演,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运用寓言中的智慧和道理,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稿第二课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一、课前预习: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二、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熟记解词和句子翻译。
④组内小测,加以巩固。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乎?”..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堕.而折其髀...马其子好骑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④复述课文大意三、熟悉情节(略)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①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④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五、成果展示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适当指导六、拓展延伸:阅读寓言故事,扫清文言障碍,分析蕴含哲理。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①,先自度(duó)②其足,而置③之其坐④,至之市,而忘操⑤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⑥。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⑦,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①欲买履者:想买鞋子的人②度(duó):量尺寸③置:放在④坐,通“座”,座位⑤操:拿⑥度(dù):尺码⑦罢:散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导学案【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文体的特点和寓言的功能。
2. 掌握本课四则寓言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寓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寓言背后蕴含的道理和哲理。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基本意义和寓言文体的特点。
2. 掌握本课四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及蕴含的寓意。
3. 发展学生的寓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思辨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
2.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准备】1. 寓言文体特点的PPT。
2. 寓言故事的图书或网络资源。
3. 学生的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PPT展示寓言文体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寓言?寓言文体有什么特点?Step 2 学习本课故事情节1. 分段导读本课四则寓言,并鼓励学生对寓言故事进行预测。
2. 学生跟读并阅读完第一则寓言之后,回答问题:寓言里分别有哪些动物?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3. 继续学习并阅读完剩下三则寓言,师生共同探讨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哲理。
Step 3 思辨寓言的道理和哲理1. 小组合作,分析每则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并用言简意赅的话总结出来。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Step 4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本课四则寓言分别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教育和启示?2.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将寓言的教育和启示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并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呈现。
Step 5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将小组讨论中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总结成篇,写在作业本上。
2. 搜集一则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寓言四则1. 寓言文体的特点2. 寓言故事及蕴含的寓意3. 运用寓言的学习和生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寓言文体的特点和寓言的功能。
通过阅读寓言故事,学生思考寓言背后的道理和哲理,并展示了自己理解的结果。
30寓言四则 导学案
30《寓言四则》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引领学生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导学重点】1.分析故事情节。
2.多角度概括寓意。
【导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两课时【预习导引】1.查找资料,了解寓言的知识及本文涉及到的重要作家和作品⑴寓言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⑵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⑶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⑷《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学习重点】重点是分析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多角度概括寓意,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1)伊索生平介绍《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得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智救过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虐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
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寓言四则导学案
《寓言四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寓意。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积累常见文言实词。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①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寓言以________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③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④《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斯.()庇.护()凯.歌()遽.()髀.()跛.()溉汲..()舍.然()..()杞.人()崩坠.()躇.步()跐蹈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伊索寓言、伊索(2)《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
七年级寓言四则导学案
七年级寓言四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等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通过情节和形象分析寓言的方法,从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的寓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寓言,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
(2)如何将寓言中的道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三、知识链接1、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2、《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作家伊索创作的寓言集,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四、自主学习1、初读寓言四则,标注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字形问题。
2、再读寓言,概括四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2)《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3)《穿井得一人》: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学会从故事寓意感知深刻的道理。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祸福观。
【学习重点】
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
【学习难点】
1、四则寓言写法的异同之处。
2、理解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合理的想象。
【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赫.拉()跛.()张牙舞爪.()
何遽.()边塞.( ) 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_________ (2)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
(3)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 (4)居.数月________
(5)人皆吊.之_______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________
(7)死者十九
.._________
3、文学常识。
(1)、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做__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均选自《伊索寓言》,作者相传是 ___ 的___ 。
(2)、《智子疑邻》选自《____ 》,作者__ 末期著名思想家__ _ ,是“诸子百家”家中法家思想的代表。
(3)、《塞翁失马》选自《__ _ _ 》,此书为西汉淮南___ _ 编著的。
4、下列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予深刻的道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它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寓言故事传达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四则》,看看我们能获得哪些人生经验。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一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画出疑难词句。
3、学生诵读,读通读准。
4、学生译读,根据注释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相互补充、订正。
个别问题有老
师点拨。
(二)、议一议
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蚊子和狮子》中学到了什么?
(三)、说一说
用自己的话复述《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的故事情节,并说一说你从中得到
了什么人生启示?
(四)、辩一辩
1、通过学《智子疑邻》一文,你认为我们对于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2、通过学《塞翁失马》一文,你觉得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请举例
说明。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文的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_____ 《蚊子和狮子》:_________ 2、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守株待兔狗仗人势雪中送炭愚公移山
(备选:A、精卫填海 B、锦上添花 C、狐假虎威 D、缘木求鱼)
【训练案】
一、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
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天雨.墙坏()而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筑:_____ 亦:_____ 而:_____ 智: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
4、课文开头八个字写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5、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 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7、试想,若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请发挥想像给
予续写。
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塞翁失马》,完成文后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
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
子相保。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善.术者()亡.而入胡()
将.胡骏马而归()以.跛之故()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蕴含的道理是______ 成语________ 就出自于这个故事。
三、读下面这则寓言,完成文后的问题。
猫头鹰搬家
一只猫头鹰一直向东方飞去。
它飞得很疲乏了,便停在树林里面歇息。
一只
斑鸠也在那里休息。
斑鸠看见猫头鹰气喘吁吁的样子,便问它:“你这么匆匆忙忙
地赶路,上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想搬到东方去住。
”斑鸠问:“那是为什么?”
猫头鹰说;“西边的人都说我的声音难听,都讨厌我。
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
不可了!”斑鸠说:“搬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依我看,如果
_______ ,那么不管你搬到哪
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
1、在文中找出“休息”的同义词:_____ _
2、说说下面句子中的“那里”和“那儿”分别指代什么地方。
(1)、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说明下面句子中两个“哪儿”的意思。
(1)、上哪儿去呀?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不管你搬到哪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_
6、在生活中,我们也曾犯过猫头鹰式的错误,请你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谈
谈自己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