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光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 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_光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doc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_光现象》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讲义.doc

光现象一、光的传播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屯灯、蜡烛等。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肓线传播。

(影子、ri食、小孔成像等)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逅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排队、射击、激光准直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鱼线是由一小束光抽彖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绘快的速度,02.99792X 1(/ m/s,计算中取C=3X108 m/s。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9. 4608 X 1012 km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而,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彖。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彖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而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种反射:k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如:平静的水而、抛光的金属面、平而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而会把光线向四而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N(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探究平面镜成像:1. 将玻璃板利桌面垂玄放置(若不垂直,蜡烛的像没冇成在桌而上,会造成放到B 位置的蜡烛和A 蜡烛成 的像无法重合)2.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询(A ),观察蜡烛成的像(B )(正立、等大、虚像)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冇无像(无像,因为成的是虚像)4. 将另一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点燃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人小关系(大小相等)5. 用直尺测屋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距离相等)6. 改变蜡烛A 的位置再重做2次(多次实验,扌IF 除实验的偶然性)注:(1)实验屮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2) 实验屮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3) 实验时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案

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颜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4.了解色散现象。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挂图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人的影子为什么早晚长中午短呢?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用什么办法才能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呢?神话中传说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幸福家庭,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他们能否每年相会一次呢?大家想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

教师紧接着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一)光源[师]生活、生产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油灯、萤火虫。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它们都能发光)[师]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师生共同活动后教师板书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光现象 光的反射整理好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光现象 光的反射整理好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 我们之所以看的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 出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探究思考:
1.从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见 了这个物体.但是对于那些本身不能发光的物体,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它们?
回 因为有其它的光照到这些物体上面,然后 答: 再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它.
比如月亮本身不是光源,它靠反射太阳光 才让自已变得明亮.
450
3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
练习
作出反射光线
1200
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入射到物体的表面,其反射 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漫反射: 平行光入射后,经反射后不再平行,而是 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能在不同方 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意 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1m=31k=0.0m/083s5./0s
空气中的光速:
C1m=31k=0.0m/083s5./0s
水中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3__/4_;玻璃中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2_/_3_.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 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字 C.夏天树阴下的圆光斑 D.月食的形成
第二节 光的反射
光在__同__一__种__均__匀__介__质__中___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 线:_用__带__箭__头__的__直__线__表__示__光__的__传__播__方__向__和__路__径__.______________
注意: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仅仅是一种符号
真空中的光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知识点汇总与详解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相同点:不论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它们的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不同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不同,是由于反射面的不同,漫反射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如纸张、墙壁等;镜面反射表面是光滑的,如镜子,玻璃等。当平行光照射时,镜面反射是所有发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而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是杂乱无章的,向各个方向的都有。
☆光污染: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等反射太阳光,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
☆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梳妆台用的镜子等都可看成平面镜。
☆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2.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1)镜面反射:即物体的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光线平行反射,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
(2)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所以入射线虽然互相平行,由于各点的法线方向不一致,造成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无规则地反射,这种反射称之为“漫反射”。很多物体,如植物、墙壁、衣服等,其表面粗看起来似乎是平滑,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看到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本来是平行的太阳光被这些表面反射后,弥漫地射向不同方向。如图()所示。
☆小孔成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传播的过程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
☆光的反射现象象,人们之所以能看,为物体反射的光线射的黑色物体,是因为U
我们眼睛,或者是此
时也需要应用到光路可逆性),并且它在处理光学问题时有着独特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

第二章:光现象笔记整理一光的传播: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也称为发光体。

(2)分类:A 根据生成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 B 按光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太阳、亮着的白炽灯)、“平行光源”(电筒射出的光) C 根据发热程度分为:“热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冷光源”注意: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或其他光源射出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误以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中所指的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明:在暗室中,用激光笔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现象:(1)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形成影子,如手影。

(2)日食: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在地球阴影区的位置就发生了日食。

月食:当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在同一直线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的月球则不能反射太阳光,这就形成了月食。

(3)小孔成像:A 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B 像的形状: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相似,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C 像的大小决定因素: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

D 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近像越小,反之,则越大。

4、光沿直线传播的利用:(1)激光准直。

(2)站队成直线。

(3)射击时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

(4)木工检测木料的表面是否平滑。

5、光线:(1)定义: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2)表示方法: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建模法:在物理学中,为了简单、形象的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规律,常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光现象(共5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光现象(共55张PPT)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由图乙可得到的信息是:
__反__射__光__线__、__入__射__光__线__和__法__线__在_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__
图甲
图乙
3.光的反射定律
⑴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⑵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比较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原因) 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结果)
有反射光束,
反射光方向 其他方位则没有
不同

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
同 (现象)
常说反光;

人的感觉不 同
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 明显.
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 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实例
•黑板反光 •灯下看书反光 •平静的水面
2.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看不见的光
• 太阳光谱——彩色光带,分成红、橙、 • 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
•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在红光之外 紫外线:在紫光之外
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 图中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
红外线摇控
红外线有很强的热作用和穿透能力
紫外线使钞票上的 荧光物质发光 ,用于 检验钞票的真伪.
相等) •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 潜望镜 平面镜的作用: 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实验探究 替代法
B
S2
S1 A

光的反射ppt课件

光的反射ppt课件

9.雨后晴朗的夜晚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迎着月光走,看到较亮的是 __水__坑_____(选填“水坑”或“泥泞的路面”);背着月光走,看到较亮的是
__泥__泞__的__路__面___。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作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 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_镜__面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2)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光EO贴着左侧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右侧纸板上会看 到反射光线OF。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粗__糙__ (选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__存__在___(选填“存在”或 “不存在”)的。该现象表明: ____反__射__光__线__、__入__射__光__线__、__法__线__在__同__一__平__面__内________。
12.(多选)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和上升或下降速度的测量仪器,它是通过 激光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照射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和上升或下降的速度, 光路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液面下降,S 点向左移动 B.液面上升,S 点向左移动 C.此仪器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D.如果液面下降的速度为 1 m/s,则 S 点移动速度为 4 m/s
(4)图1中,若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__O_A_方向射出。
3.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A点表示被 “晃”人的眼睛,OA是发生这种现象时的一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OA的入 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解:
知识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线照在反射面上的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在图甲中,如果入射光线沿FO的路径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会__(选填 “会”或“不会”)与OE重合,说明了__在__光__的__反__射__现__象__中__,__光__路__是__可__逆__的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案新人教版

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重难点 课时安排 教学实施建 议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 难点:探究各规律的过程及光知识的构建。 7 课时 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必须的。因此,建议实施新课程教材 的教师,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身临其境,身先士卒。教师应对新的教学形式了解多一些,把握多一些, 驾驭好一些。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骨干学生,有时亦可是一个落后的学生,目的 是把握探究的方向。 2.教师不是法官,也不是家长、阿姨,而是共同学习的可靠的战友。 3.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是教师说了算,决不能教师参与不足,而控制却严。 4.切记需要是欲望与兴趣的源泉。所谓的需要,包括知识、技能、生活、维持生命、情 感等等。需要不是强加的,或者是恩赐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需要,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课件、挂图,光学实验盒等
资源整合 备注
第二章
第二章 光现象 教学预案 内容 教材分析 光现象
光现象
(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本章对光的规律性知识,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这些探究活动是根据实验、演示实验或 者小实验演化而来,老师们都熟悉。探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先不给实验结论,要 求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得结论。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中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好实验的关键问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 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章安排的探究活动,具有 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能使学生体验科学 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 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学习自信心。 (二)不过分强调科学自身的逻辑性和规律的严密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主动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吻合,有 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会学习打基础。学生在探究“光 反射时的规律”时,获得的事实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关系。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法,教材中不强调。这样虽不很严密,但不 会在学生认识实际问题时产生障碍。 折射定律历来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 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 线方向偏折”的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就可以了,以减轻 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强调实验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一如既往,本章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 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直接获得生动的实验事实,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 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 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 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 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 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本章的一些栏目中的内容是 需要教学处理的。学生要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成长。 初二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学,对于物理学习的方法很不适应。通过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重要的任务。这些习惯应包括: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的习惯;独立思考、 不盲从的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构筑思路、不断探究的习惯;与人交流、取长补短的 合作习惯。培植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把学习、研究当作像自己呼吸那样的需要、自然;培 植学生具有不怕困难,从实践中找方法,更不怕失败,坚信成功的气质;培植学生严谨的精 神。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重点讲解(全章)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重点讲解(全章) 新人教版

第二章 光现象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

这时塑料薄膜上就出现了烛焰的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如图1所示。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论述一下这种现象。

一、从光线方面说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直接证明,因为烛焰上某点发出的光射向四面八方,其中肯定有射向小孔的光线,这条光线会穿过小孔,射向光屏,从而在光屏上落下一个光斑,这个光斑的明暗、颜色都和烛焰上那个发光点相像。

于是照在光屏上的许许多多光斑就组成了烛焰的像,如图1所示,这是个倒立的实像。

但是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呢?这就要看光屏离小孔的距离了,光屏与物体离小孔距离相等时,成等大的像,光屏离小孔越远,成的像就越大,离小孔越近,成的像就越小。

二、从孔的大小方面说如果孔开得比较大,如图2所示,烛焰上某点发出的光就不止一束穿过小孔,这样在光屏上会留下若干个小光斑组成的较大光斑,许多大光斑组成的物体的像就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小孔成像的孔不能开得太大。

三、从孔的形状方面说小孔成像中小孔的形状是不是非要圆形,其它的形状行吗?如方形、三角形,由于小孔成像主要是利用一个让光线通过的小孔,能让光线通过且“小”就行,所以其它形状的小孔也是可以的。

四、从能量方面说小孔所成像的能量全部来源来小孔中通过的光的能量,对于烛焰上的某一点来说,它的能量沿球状表面向外扩散,小孔中通过的只是烛焰上能量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要想这个像能被人看到,应该让光屏这一侧处于暗处。

所以自制的“针孔照相机”的光屏总是处于一个黑暗的盒子里以便观察,如图3所示。

有人说,不会让进入小孔的光增加吗?如果你让进入小孔的光增加,只能把小孔开得大一些,这样,像又不清晰了。

有时为了让像明亮些,我们通常采用让像小一些的方法,使微弱的光能不太分散,以提高亮度。

五、从生活方面说小孔成像不止出现在特定的小制作上,生活中我们也有小孔成像的例子。

如浓密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经树叶缝隙而在地面上形成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师用书(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光现象教师用书(纯)

第二章光现象〔全章概述和课时要求〕全章概述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非常亲密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本章力图表达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突出以下特点: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章对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光反射时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跟知识的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那么。

本章安排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具有知识浅、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由于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学生探究。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进展全过程的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搜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信心的建立打根底。

2、不过分强调科学自身的逻辑性和规律的严密性与传统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章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编写做了较大的修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程度。

这个降低,跟学生的认识程度是吻合的。

在学生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活动中,获得的最显现的实验证据,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的角度关系。

角度的大小关系是学生最关注的信息,因此最容易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跟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法,由于学生在初中根本上不会碰到“共面〞与否的物理情境,故教材中不做强调,使教材中的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表述跟学生探究的结论一致。

这个不很严密的规律,对于初中生应用它认识实际问题不会产生障碍。

与传统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

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的根底是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历来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难点。

由于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教材未交待折射角跟入射角,也未研究与折射率相关的问题,而是从详细问题入手,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的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的结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 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 课件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声与光的比较: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340米/秒
在真空中最快:c=3×108 米/秒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
练习:
1、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直线 传播的,影、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日食都是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合
3×105 km/s 3×108 m/s 。
4、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为B、C )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6、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 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 光沿直线传播 来解释。 用 7、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 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D)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思考题:天文学上常用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 的距离)作长度单位,已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7 光年,求织女星距地球多少千米?
5 km/s 3 × 10 解:1光年 =
×365 ×24 ×3600s
=9.46× 1012km 2.7光年=2.7 × 9.46 × 1012km
=2.55× 1013km
答:织女星距地球 2.55 × 1013km
第二章 光现象
喷薄而出的太阳
燃烧的蜡烛
美丽的水母
可爱的萤火虫
一、光源: 1、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 太阳、恒星、萤火虫、 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等
2、分类
人造光源:日光灯、霓虹灯、 蜡烛、火把等等

+第二章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光现象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纳出规律性的知识,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章章首图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关于彩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3.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会用反射定律分析问题。

5.探究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7.知道光的色散,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

单元实施本章内容的学习,需要依托多媒体课件完成。

多媒体的运用既能放大一些光现象的特点,又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光现象的规律,还能利用实验体会到光现象的具体本质。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单元课程,还准备了激光灯、三棱镜和平面镜等实验教具,配合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方便、高效。

三、各课时学习目标第1课时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课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环节二:明标与反馈教师活动2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

出示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学生活动6.板书设计4.1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三.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四.光的传播速度光速:c=3×108 m/s(在真空中)基础性作业:总结区分光和声的不同。

拓展性作业: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并回答问题。

提高性作业:思考光在不同种介质中如何传播?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并用实例证明。

8.教学反思与改进第二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在遇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般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反射。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光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光现象知识点

知识点1 光源的概念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火把,电灯,电视屏幕,夜明珠,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月亮,自行车尾灯,猫的眼睛,交警穿的荧光服,电影屏幕灯不是光源。

知识点2 光的直线传播1. 条件: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如果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光要发生折射。

例如:太阳光在地球周围大气层中传播路线是弯曲的。

(地球周围大气层介质不均匀)2.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8310m/s c =⨯,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这个值。

3.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为8310m/s ⨯或3×105km/s 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远小于光速,所以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我们却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159.460810m ⨯).4. 影的形成:影是自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物体背光面的后方形成的光所达不到的区域。

5. 光沿直线传播的常见实例: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

6.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三点一线,站队,皮影戏等等。

7.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倒立的。

注意:(1)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大小并不确定,会受到物距(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像距(像到小孔的距离)影响。

当光屏和小孔位置保持不变时候:物体距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越远,像越小。

当物体和小孔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时候:光屏远离小孔,像变大。

靠近小孔,像变小。

知识点3.光的反射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注意:①反射角、入射角均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非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②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即逆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反射光线将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③只能说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的大小,而不能颠倒因果关系,注意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
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师生共同分析得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应用知识
练习一:身高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1.6 m,像离镜0.5 m.
(2)人后退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0.5 m.
练习二:图中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2.3—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边板画边讲授,进行解疑,这样既巩固了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①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
②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
答:①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
②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提出启发问题: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师生共同分析得: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4.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2.3—2随即指出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紧接着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
思考题: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①平静的水面可看做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虚像.②对物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③由于树木和房屋上的各点与水平面距离不同,越接近水平的点,所成的像也距水面越近,所以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立的了.
(三)平面镜的应用
1.平面镜成像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在其他方面应用甚广.
同学们想一下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
(练功房里,演员用它来观察自己的姿势和动作.牙科医生用小平面镜来观察患者的病牙?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通过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讲一段故事:公元前215~212年间,罗马人大举入侵希腊,派出一支船队,满载精兵,准备攻打阿基米德的家乡——叙拉古城,面临来势凶猛的强敌,阿基米德求见国王,献出破敌妙计,他动员全乡的妇女和守城的人在海岸边列队.每人各执一面平面镜,把太阳光集中向罗马战船反射,不一会,罗马战船上的士兵被照得头晕目眩,丧失战斗力被迫而退.阿基米德利用平面镜把光反射的原理,击退了敌人,拯救了他的家乡.
(2)教师画一个潜望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图甲潜望镜
图乙潜水艇上的潜望镜
如图甲那样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成像原理.
2.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和改变传播的方向.
3.球面镜的分类.
4.球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2.P
45
3.预习第四节“光的折射”.
五、板书设计
一、平面镜成

二、平面镜的应用
1.特

1.成像.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
等. 2.改变光路.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2.原理
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