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课件

企业管理领域的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领域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案例,探讨如何通过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感疗法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操作条件理论
03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
教学策略
01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策略上强调奖励和惩罚的应用,以激励学生表现出所期望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或按时完成作业。
特殊教育
02
对于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应用行为分析(ABA)已被广泛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和提高社交技能。
绩效评估与管理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企业可以通过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奖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绩效。同时,对表现不佳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辅导也有助于提高整体工作表现。
团队建设与沟通
通过观察和强化团队成员的积极行为,企业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例如,对于表现出良好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给予公开表扬或奖励,以激励其他成员效仿。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自由意志和责任感的忽视
05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前景与未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在某些方面存在互补性,未来发展将更注重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而人本心理学关注个体内在动机和自我实现,两者结合将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人类行为。
详细描述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研究无法观察的内心过程或意识。该学派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通过实验控制和操作条件变量,可以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 操作及强化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 有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 量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 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 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Edward L.Thorndike,1874-1949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一)迷箱实验
(二)学习的联结说(试误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
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人与动物遵循 同样的学习律;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一)准备律
间 隔 强 化
买彩票、 建立速度快,强化后 老虎机 几乎不会暂停
强化程式的不同效果 连续强化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联系更明确,也增强了反馈信 息的价值。间隔式强化则比连续强化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 低的消退率。
约翰· 华生(1878—1958)
(一)恐惧形成实验
华生认为,有机体学习的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 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结合,使得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替代无条 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联系。
(二)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1、心理学之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个体表现于外的行为。 2、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所得出的行为原则不但可用以解释 动物的行为,也可用以解释人的行为。 3、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反应,一切行为表现只 是反应的组合。 4、只要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就可以设计并控制刺 激,通过条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所要建立的反应。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二、强化理论
三、新行为的塑造 四、评价
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 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 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 学贡献奖 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 誉――国家科学奖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2.4 行为主义的习惯
• 1、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 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人处在内外环境 的不断刺激之中,刺激必然引起人的活动。其中外部环境 指人周围可以产生视觉、听觉、触觉、温觉、嗅觉、味觉 刺激的外在世界的物体,内部环境指人体内所有内脏的、 体温的、肌肉的和腺体所发生的刺激。当人的内外刺激所 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 则、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换句话说,当人所处的情 境与先前曾经发生过的情境相同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整 合,能更为迅速和更多地活动起来达到目的,于是,我们 可以认为他已“学会”或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 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 位。“当一个复杂的习惯被完全分解之后,这个习惯的每个 单位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习惯的作用就是为了使动作更简 便。



在人格的习惯系统中,有一些习惯系统占主导地位,很容易被观 察到,有些习惯系统则不易被观察。至于哪一种习惯系统如何支配人 的行为,则取决于环境的影响。
例如: 人格中的各习惯系统既有相互协调的,也有相互冲突的。当相互冲突 的习惯系统同时发动时,行为就发生冲突,导致肌肉、腺体在不同活动中发 生冲突。这种状况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便导致心理失调。华生认 为儿童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人格具有长远的影响,早期形成的行为在 适当的情境中会重新表现出现。在华生看来,人格既然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 惯形成的,自然也可以由改变环境来改变人格。

1.3、神经生理学背景
• • (一)谢切诺夫的研究 强调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谢切诺夫,他认为心理 学研究应该采用生理学的客观方法。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反射”是一个关键性的概念, 它指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在1863年出版的《脑的反射》一书中,他把意识现 象看作是神经反射的特例,认为诸如学习、记忆和思维这样的心理过程其实就是复杂的 反射行为链。通过对自然科学应该建立在可公开观察的事实基础上的论证,谢切诺夫坚 持认为心理学也必须采用同样的客观程序。这些观点显然影响了华生对心理学性质的看 法。 (二)巴甫洛夫的研究 如果没有巴甫洛夫的研究,华生的行为主义也许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巴甫洛 夫为华生的心理学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材料。他首创并运用条件反射法对人的高 级神经活动进行了严格而客观的实验研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学说为核心的高级神经活 动规律理论。受巴甫洛夫的影响,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 形成的条件反射,既然如此,就可以利用生理学中的刺激、反应、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等客观术语来取代主观的心理、意识等概念,这样就为心理学走向自然科学的行列扫清 了概念术语的障碍;而且他还进一步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客观方法,并借此达到 行为研究和控制的目的。 (三)别赫切列夫的研究 别赫切列夫是俄国另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他发展了一种运动条件作用的方法。他 认为,条件反应指的是肌肉反应,而不是巴甫洛夫所谓的腺体分泌。别赫切列夫“通过 否认对心理事件的主观解释而鼓励行为主义的取向” ,如条件性手指收缩并不是由于 心理联想的结果,而是在条件性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神经联结。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3)訓練遷移或學習遷移 個體在某種刺激情境中學到的S-R 聯結,有助於在其他類似的情境中 學習新的S-R聯結。 只有在前後兩 次所學材料(刺激情境)有共同元素時, 遷移才會發生。
2.Skinner操作制約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Q:操作型制約與古典制約的差異為何? Pavlov的古典制約 反應型制約作用 (respondent conditioning): 個體行為中本已具有之刺激 反應聯結 (UCS UCR),經過刺激替代 (UCS CS)的方式,建立新的刺激 反應聯結(CS CR),制約反應CR是 由CS所引起,個體反應是被動的。
如何適當地讚美
• • • • • 給予讚美時應清晰且有系統 對真實的成就給予讚美 根據個人的能力和限制設定讚美的標準 將學生的成功歸因於努力與能力以建立 他們的信心 讓讚美真正能成為增強
如何使用正增強
• • • • • 搞清楚學生看重的增強物 當學生在學習新功課與新技能時,給予 大量的增強 當新的行為逐漸形成時,給予不能預期 何時會發生的增強,以鼓勵行為的持續 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到增強 使用不同種類之增強物
古典制約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
• • 將學習活動與正面、愉快的事物連結起來 幫助學生志願且成功地度過容易引發焦慮 的情境
增強與懲罰
鼓勵行為的發生 壓抑行為的發生 正增強(獎勵) ( ) 例:給獎品 施予式懲罰 例:罰寫作業
給予刺激
拿掉刺激
負增強 剝奪式懲罰 例:免除勞役 例:一週不准看電 視
Q:什麼是〝後效增強〞? 正增強物的出現與負增強物的消失均 與個體的反應有因果關係,個體自己 行為的後果決定以後的行為。 e.g. Skinner box實驗:因白鼠壓桿反應而 出現的食物(增強物)對白鼠的反應(操 作性反應)產生後效強化作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 美国 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操作 行为主义创始人,行为矫正 术开创者。
一、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 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反对以往心理学家采取间接方式研究行为、把行为的 一切特性都归因于不证自明的内部实体的做法。认为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其任务就是要对行为 进行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 • ㈡、心理学的性质: • 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理论性的,主张心理学是完全实 证性的实验研究,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学科。 • 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 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 分化:运用渐进的方法,强化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的 某一特征以使动物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 • ㈢、强化的种类: • 1、积极强化物与消极强化物: • 积极强化物: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可以增 加操作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如水、食物、奖赏等 • 消极强化物:当这类与操作性行为相伴随的刺激物从 情境中被排除时,可以增加反应发生的频率,如电击 。 • 2、条件强化物与概括强化物:
• 局限 首先,华生行为主义源于动物心理的研究,一方面华 生强调动物心理研究的客观化,但过于极端难免走 向人性生物学化的道路。 其次,华生行为主义否认意识、心理、内省及相关 的概念,竭力主张运用客观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的客 观行为,强化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但是极端发 展又格使心理学犯客观主义的错误,缩小了心理学 的研究范围。 再次,行为主义否认生理和遗传对心理的作用,忽 视刺激反应间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把人看成是一架 机器,只要给定适宜的环境刺激就可以塑造人的相 应的行为反应。这样,行为主义在解释人的行为时 又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而且,行为主义否 认人的心理,把刺激、反应分析还原为肌肉收缩和 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也就是,行为主义坚持人的 行为都可以用生理学的术语加以解释,把人的心理 现象还原为人的生理现象,从而走向了还原论的道 路。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9页

B=fx(S,P,H,T,A)
• 他假定:有一系列猜测、不能观察到因 子——中间变量,它们是行为实际决定因子。 中间变量就是在O内正在进行东西,从而它就 引发一定反应去回答一定刺激:S—O—R。如 饥饿就是一个经典中间变量。
• 起初,他提出两种中间变量:
• (1)需要变量:本质上是动机,包含性、饥 饿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要求。
• 情绪能用“客观刺激情境”、“外显身体 反应”和“内部内脏改变”来解释。
• 关于“ALBERT”条件性恐怖著名研究发觉, 有三种基础情绪: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2页
• (1)恐怖:是由高声和突然失去支持引发。 • (2)愤恨:由身体运动受阻引发。 • (3)爱:由抚摩皮肤、摇动和轻拍引发。 • 成人恐怖、厌恶和焦虑都是童年早期那种
• 华生改变了试验室中人类被试者性质和作 用:刺激反应机器。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19页
• (3)理论观点:
• A、本能理论:
• 1925年否定本能存在。拒绝认可人类有任 何种类遗传能力、气质或才能。“那些看起 来像遗传东西,大抵都依赖于在摇篮中就进 行训练。”
• B、学习理论:
• 成年人完全是儿童时期“条件作用”产物。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27页
第3节 新行为主义者
一、托尔曼
• 1、生平与著作:
• Edward Chace Tolman (1886—1959),新行 为主义主要代表,“目 标行为主义”创始人, 认知心理学先驱,“认 知地图”理论建构者。
• 著作:《目标行为》 (1932),《动物和人 目标行为》(1932), 《趋向战争驱力》 (1942)。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练习律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 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行为都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相应地,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 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从而形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遵从频因律和近因律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
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
二、观察学习
观察者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
直接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 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 强化。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自我管理 (1)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决定他们是否已经完成了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行为塑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选择目标。(终点行为)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起点行为)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化物) 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 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 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即时反馈)
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 方面。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17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 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 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是联想主义的观念之间 的联想或联结,联结的形成无须观念为媒介,人生来就具有 许多联结的“原本趋向”,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 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
学习的过程: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
18
(三)基本观点
学习的规律: 早期观点:
三条主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 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 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 次。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 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训练前:US -UR 训练中:CS- 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 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 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 的条件反射。
6
7
巴甫洛夫的程序
8
9
(三)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应用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 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4
(一)人物简介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 (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 心理学导论》、《行为主 义心理学》、《行为主 义》、《婴幼儿心理教 养》。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Pavlov s 古典制约作用) (古典制约作用)(续) (二)内涵 • UCS (unconditioned stimulus) 非制约刺激/无条件刺激 • UCR (unconditioned response) 非制约反应/无条件反应 • CS (conditioned stimulus) 制约刺激/条件刺激 • CR (conditioned response) 制约反应/条件反应
一、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 Pavlov s Conditioning( 甫洛夫古典制 作用) 古典制约 甫洛夫古典制约作用) (一)定义: 一个容易导致某种反应的刺激,与一个中性 容易导致某 导致 的刺激,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 使中性刺激产 刺激重复相伴出现,使中性刺激产生相同的 反应。 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学习」 反应。又称之为「透过刺激替代物的学习」 substitution)。 (learning through stimulus substitution)。
二、Watson’s Behaviorism Watson s 其主要的论点 论点( (environmentalism) 其主要的论点(续)
5. 天生具有一些有限的反射本能,学习就是涉及这些反射 本能的古典制约。 6、采用Pavlov理论解释动物的学习行为──>人的行为 ──>人性。 5. 教学的启示:例如学生对学科本是全新的刺激,然而制 约的刺激(如凶老师、不好的环境)──>厌恶。 Watson的相同 的相同处 6. Pavlov 与 Watson的相同处: 都是以时近率contiguity 来解释S──>R的联结; 由事件(非制约刺激与中性刺激)的同时重复出现带来学习。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图文-2024鲜版

行为心理学超全完整版图文-2024鲜版

教育评估
行为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024/3/28
30
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社会适应
行为心理学可以帮助人 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如 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 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 文化背景。
2024/3/28
社会问题
行为心理学可以研究社 会问题背后的心理和行 为因素,如犯罪、暴力 、偏见等,并提出相应 的解决方案。
率、持续时间等。
参与观察
02
研究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以更深入地了解行为背后的
动机和情境。
案例研究
03
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以揭示行为的
一般规律。
13
实验法
2024/3/28
实验室实验
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 化,以探究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现场实验
7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024/3/28
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
指天生的、不需要学习就能引发的反应。
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
指通过后天学习,将原本不会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与无条 件刺激配对呈现,使得条件刺激也能引发类似的无条件反 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
如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通过反复将铃声(条件刺激)与 食物(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使得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 唾液(条件反应)。
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心理学分支,它关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与环境刺激和个 体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行为心理学的发展
行为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 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随着研究的深入,行为心理学逐渐发展出多个分支,包括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等。

2024版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2024版行为主义心理学ppt课件

行为主义心理学ppt 课件目录•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行为主义心理学基本原理•行为塑造与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比较•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01行为主义心理学概述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称为行为学派或行为科学。

它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等人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修正和发展,引入中介变量等概念,使行为主义更加完善。

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等人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早期行为主义以华生为代表,主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定义与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约翰·华生(John B. Watson):提出刺激-反应(S-R)理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并对所有人都清楚的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主张通过控制环境来研究行为,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之后出现的后果(强化或惩罚)会影响该行为在将来的发生频率。

他主张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行为。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行为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别比较与构造主义比较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和元素,而行为主义则主张研究可被客观观察的行为。

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与机能主义比较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功能和目的,关注心理与行为的适应性和有用性。

而行为主义则更加关注行为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与人本主义比较人本主义关注人的内在体验和主观感受,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发展
随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 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环境对行为的 影响,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推 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的关系
与传统心理学的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有所不同,传统心理学更关注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强调外部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技术进步
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功能磁共振成 像(fMRI)、脑电图(EEG)等,将为神经行为 主义提供更多研究手段。
理论拓展
神经行为主义将进一步拓展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揭示更多关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和内在机制。
行为主义与其他心理学的整合
认知行为主义
将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相结合,研究认知过程对行为的 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行为改变认知。
组织管理
通过行为激励和奖惩机制,提高员 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
03
02
临床心理学
利用行为疗法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 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市场营销
利用消费者行为学原理,制定有效 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手段。
04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领域
行为塑造与强化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提高 学习效果。
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
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逃课等,采 用行为主义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纠正。
技能训练
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各种技能训练, 如口语表达、数学解题等。
临床心理学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治疗采用行为疗法,如系统脱敏、厌 恶疗法等,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和 行为问题。
动物福利与行为管理
关注动物福利,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动物的行为,确保其生 存和繁殖不受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木箱内装有一个杠杆和一个提供食物的食 盒。动物在无意中按压杠杆,就出现一粒 食物。食物的出现,对动物的操作行为给 予强化,使动物按压杠杆的动作反应概率 增加。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 It is a mistake to suppose that the whole issue is 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 how to free man. The issue is to improve the way 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 in which he is controlled. 把人类的根本问题说成是如何获得自由,这是个 操作性条件反射。
误区。人类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被更好地控制。
正 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给予实验体期望的东西,以此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
当儿子将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时,父亲给儿子糖果。 如果儿子“将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这个行为的频率增加的话糖果就是正强化。
正 惩罚(Positive Punishment)
有奶就是娘?
一、把狗教成神经症:
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 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 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 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 水,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 焦虑症一样 二、吊胆的羊 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 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 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继续随意运动。 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 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 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避被触电。如此一来长期处在战战兢兢状态下 的羊,就出现一些慢性焦虑症的症状。 提示:不能预先知道危险来临的时间,比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而造成的伤害更 大。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生理学和行为主义的关系很密切,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依据。俄国生理学之父谢切诺夫19世纪70年代根据 新的反射图式提出了把心理学改造成客观科学的纲领。巴甫洛夫反对内省主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华生则直 接利用条件反射法作为他的实验技术和一切习得性行为的理论基础。另外,数理逻辑还对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之一 赫尔的行为主义思想产生了影响。赫尔主张用数学语言来说明和表示行为规律。
诱因动机理论
斯彭斯是赫尔的合作者和继承者。他对赫尔理论和体系最主要的修正和发展,就是关于诱因动机 (incentive motivation)的理论。赫尔认为,诱因动机是刺激—反应联结的中介者,其强度受强化条件的影 响。也就是说,强化在某一特定刺激做出某一特定反应上的奖励作用越大,那么它在那个刺激—反应上所产生的 诱因动机作用也越大。而斯彭斯则主张把奖励设想为对习惯有激励作用,而不认为它直接影响习惯强度本身。这 是假定习惯强度是S-R接近次数的函数,奖励是通过诱因动机作用而对反应发生影响的。这个学说兼顾了诱因动 机和接近原理。
行为主义历经几代学者的发展,从开始的极端排斥研究意识,到新行为主义对其进行改造,再到面对认知主 义潮流的再次改造和发展,到了20世纪中叶,行为主义研究陷入了泥潭,影响越来越小,心理学的发展开始朝着 多种理论综合的方向发展。
理论体系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学科任务 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批评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认为要使心 理学取得与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同样的地位,就必须放弃心理学研究中一切主观性的概念和术语,而采用 更客观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规定其研究对象是可观察的客观行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就是一种可以外部观察的有 机体的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2年《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 正式提出了其目的性行为主义理论体系
• 193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195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
献奖金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 整体行为的特征:
• (1)它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的 • (2)整体的行为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总是选择一定的方式 • (3)最小努力原则
1、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 (1)全盘否认意识 • (2)忽视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 (3)过于强调外在刺激对行为的意义,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Tolman,1886-1959)
• 1922年《行为主义的新准则》,首次提 出了他的心理学观点
(三)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2、条件反射法
• 条件反射分为两种:(1)用以获得条件分 泌反射的方法(2)用以获得运动反射的方 法
• 3、言语报告法 • 4、测验法
(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
• 1、本能和动作流学说 • 2、情绪理论
• 三种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恐惧、愤怒和爱
• 3、思维理论 • 4、人格理论
•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需求变量 • 认知变量
• 3、托尔曼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论
3、托尔曼的学习理论
• 主要观点: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学习者 在学会完成有目的行为的过程中,必须 “认知”所遇到的各种环境条件,才能克 服困难,达到目的。这里的周围环境即符 号,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就是认识符号 及其意义。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两种不同的行为适应手段
• (1)用神经组织固定下来的感受器-效应 器联结
• (2)有机体去自动获得有适应作用的感受 器-效应器联结
• 学习或行为建立的基本条件
• 接近 • 强化
• 初级强化 • 次级强化
3、反应势能说
• 反应势能构成的两因素:
• 内驱力:引起有机体组织状态的刺激,是有 机体一切行为与反应的动力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 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 倾向、本能和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 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
三、评价
• (一)积极意义
• 1、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使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 3、进一步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 (1)期待 • (2)位置学习 • (3)潜伏学习
(1)期待
• ①记忆性期待:由于过去对某一特定对 象有过经验而产生的期待。
• ②感知性期待:由当前目标物的直接刺 激而引起的期待。
• ③推理性期待:由以往经验和目标物的 当前刺激综合起作用而产生的期待。
(2)位置学习
• 实验之一:位置学习 • 实验之二:堵塞途径
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 背景
• (一)哲学背景
• 1、逻辑实证主义 • 2、操作主义 布里奇曼(Bridgman)
• (二)心理学背景
• 1、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危机 •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1、逻辑实证主义
•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维也纳小组”
• 含义:一切科学命题皆源于经验,一个命题是 否科学、有意义,取决于它是否为经验所证实,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命题直接与经验相印证, 如果二者相符则命题为真,是有意义的,反之 则命题为伪,是无意义的。但在某些情况下, 这种直接证实收到许多局限,因而也可采取间 接证实的办法,如将该命题以逻辑推理的方式 演绎为另一能直接证实的问题,通过对后一命 题的证实或证伪来间接证实前一命题的真与伪。
学》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 论体系
• (一)心理学的性质
• 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
• (二)心理学的对象 --人和动物的行为
• 按照反应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是习惯的还是遗传 的 把行为分为(1)内隐的习惯反应(2)外显的 习惯反应(3)内隐的遗传反应(4)外显的遗传反 应
• (三)研究方法 • (四)在其它心理学问题上的主张
• 孔德主张的实证主义原则是: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 在来自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 (三)新实在论 • (四)实用主义
• 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 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四、心理学背景
• 首先,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难以 适应当时美国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
• 习惯强度:感受器冲动与反应发生间的力量
• 反应势能是内驱力与习惯强度的递增函 数,以公式表示:sER=D×sHR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心理学
• (一)简介 • (二)理论体系
(一)简介(Skinner,1904-1990)
• 1938年《有机体的行为》 • 1953年出版《科学与人类行为》 • 1954年《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 • 1958年《教学机》 • 1963年《五十年的行为主义》
一、华生简介(Waston,1878-1958)
• 1903年以《动物的教育:白鼠的心理发 展》获得博士学位
• 1909年任《心理学评论》的主编 • 1908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华生第
一次提出了行为主义观点 • 1913年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
学》 • 1919年,《行为主义者立场上的心理
• 操作及强化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二)理论体系
•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 • 心理学的任务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情
境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公式为: R(反应)=f(S·A)
•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 3、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 (1)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两个因素
• 其次,20世纪前10年动物心理学的研究 也直接影响着行为主义的产生
• 最后,行为主义心理学也是机能主义心 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华生简介 •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 • 三、评价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以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 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 倾向、本能和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 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
与反应学习的对比
实验
S2
F2
F1

S1
S2
F1 乙
S1
(3)潜伏学习
• 实验:白鼠分3组, A:有食物奖励组; B:无食物奖励组; C:实验组前10天不 给食物奖励,从第 11天给食物奖励
三、赫尔的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简介
• 《机械学习的数学演绎论-科学方法论研究》 (1940)
• 《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1943)
• (二)理论体系
(二)理论体系
• 1、基本立场 • 2、赫尔的学习理论 • 3、反应势能说
1、基本立场
• 心理学应该研究有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 刺激痕迹(s) :作用于有机体的外在
刺激消失后,其作用不会马上停止,而 是持续一段时间。这时这种持续的作用 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r),而后又最终 导致了外在行为反应。 • 赫尔的公式S-s-r-R
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
•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背景 •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行为主义的背景
• 一、社会背景 • 二、哲学背景 • 三、自然科学背景
• 主要是生理学
• 四、心理学背景
二、哲学背景
• (一)机械唯物主义 • (二)实证主义
• (二)消极方面
• 1、把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活动规律扩大到人身上,没有 考虑人类的特殊性,犯了拟人论错误
• 2、否认意识和内省,竭力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其极 端发展犯客观主义错误,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 3、对人行为的解释犯了机械的环境决定论错误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心理学
• 一、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 三、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 •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