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标理解性默写期末复习教师版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附答案)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高中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1、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3、“”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逍遥游》1、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等内容。
2. 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表明算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3)《师说》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
高一(下)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带答案)
一、《谏太宗十思梳》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越人之口描写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的诗句是“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夸张手法,以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的诗句是“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夸张的手法,以五岳和赤城山衬托天姥山的高大巍峨的诗句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瀛洲是海上的仙山,“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姥是地上的高山,“云霞明灭或可睹”,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两句由现实过渡到梦境。
7.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拟人手法写明月与自己如影随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自己对自然的热爱的诗句是“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8.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句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投宿过的地方清幽的环境。
9.“月”是李白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他《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两句与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10.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脚著谢公屐”写自己登山的装备,用“身登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的高峻陡峭,形象贴切。
1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两句表达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1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描写在天姥山半山腰的见闻,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1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两句描写攀登天姥山时山路崎岖,自己迷恋花石美景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的景况。
高一语文下学期理解性默写期末复习
高一语文下学期理解性默写期末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无比谦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愿意成为负责“如会同,端章甫”的小相。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5.《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
他说:“,。
”6.《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7.《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针对“礼乐教化”说的“,”两句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这几句关于为官的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020-2022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2020-2022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6.《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提示: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中新课程标准高考推荐背诵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琵琶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古诗诵读篇目:《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4. 《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是:,。
5.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8.《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9.《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初中部分一.《论语》1.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鱼我所欲也》1.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曹刿论战》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1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
5. 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
《雨巷》(戴望舒)
1. 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2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 )(《战国策》)
1. 2.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 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
5. 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 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 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 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
3 3. 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高一期末语文考试必备精品——必修2理解性默写整理专辑
高一期末语文考试必备精品|必修2理解性默写整理专辑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1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20.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25.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28.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1.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2.描写诗人喜好修养美德、自我约束,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谪的句子4.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名句5.写诗人怨恨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昏聩,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7.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8.表现当时社会人们违背准绳、追求邪曲,以苟合取容作为处世标准的句子是:17.通过写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来18.写自己因入朝为官遭受责骂就退而修服来加强品德修养的两句20.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21.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自己的佩带来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22.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的两25.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27.(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28.(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29.《离骚》一诗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高一下学期期末理解性默写汇编
高一下学期期末理解性默写汇编(7诗2文《滕王阁序》《秋声赋》)(2013-06-26 14:50:51)转载▼分类:资料库---语文高考标签:健康高一下学期期末理解性默写汇编(注意字形,请兼作机械性默写用!)班级姓名组别学号组编:2013.6.12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教师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2.13.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new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试卷及答案(精品文档)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起到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体现“书生意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是:“ , ?”5.《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8.戴望舒在《雨巷》中反复咏叹“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9.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 , ”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10.“易水诀别”是《荆柯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1.“易水诀别”一幕中。
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柯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荆轲和着高渐离击筑而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悲壮。
15.《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描写送行人员愤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了荆轲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诗词理解性默写静女-扬州慢 教师版
静女1.在《诗经·静女》中,通过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男主人公在赴约时因见不到女主人公而十分焦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头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3.《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地方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搔首踟蹰爱而不见静女其姝、静女其娈4.在《诗经·静女》中,对于女主人公赠送的礼物,男主人公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内涵,如对于“有炜”的彤管,男主人公“_____________”;对于“洵美且异”的荑草,男主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在《诗经·静女》中,有两句动作神态描写非常生动,表现出女孩的活泼淘气,男孩的耿直憨厚,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6.几千年前的人们很朴实,即便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对物质要求也不高,即便是赠送一颗野草,对方也觉得漂亮非常,《诗经·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便是证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国风·秦风·●根据句意,默写《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
●①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____________●②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____________●③我同你一起上战场_____________●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④《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武器的句子是、、。
●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⑤古人衣服有上下之分,从《无衣》中的一句可以看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理解性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包含父亲对自己美好期望并给自己取美好名字的句子是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3、我们可以从《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比喻自己操行高洁,博采众善)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5、在《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6、《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7、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充当楚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8、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9、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0、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静女》《无衣》理解性默写1、《静女》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两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3、《无衣》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奋起作战的爱国情怀。
表现“我和你一样仇恨敌人”的句子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我和你一起行动”的句子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表现“我和你一起上战场”的句子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4、诗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5、“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两句用双关来赞美姑娘。
6、“非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7、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其诗句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8、描写男子赞女子送给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9、写到女子送给男子的第二个礼物的两个句子: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这,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作者又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至”。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3.这篇奏章意在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5.文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说明人们开始做的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的。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默写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其文约,其辞微。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列传》)15.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6.屈原“穷”“怨”的原由是“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17.《离骚》的内容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展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历程和生活情怀的典型特征。
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表示自己在实践中穷究事理、驳斥旧说的决心。
2.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接下来讲的三方面情况“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都是在说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3、《石钟山记》中,苏轼在夜游石钟山时听到的声音像两种乐器的语句是: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4、《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石钟山时看到的阴森恐怖之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1.《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登高》杜甫1.杜甫《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
2.杜甫《登高》中写秋天衰败景象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 .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杜甫在《登高》中说自己多种复杂情感交织,不得不停止喝酒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虞美人》李煜4.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绪之重,难以排遣。
《锦瑟》李商隐1、《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锦》诗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李清照的《声声慢》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今有谁堪摘。
”的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6、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