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合集下载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

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和常见并发症一、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心脏手术中广泛应用,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的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体外循环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先检查体外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并确认气泵、氧合器、温度控制器等设备可靠。

然后,准备一定量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结。

2. 连接逻辑将静脉导管插入右房或双腔插管,并将其连接到抗凝剂混合物和氧合器上。

同时,将主动脉导管连接到体外循环系统,并通过左心室插入了放血回路。

3. 启动设备开启气泡回路,并调整流量计到适当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启动氧合器并调整其温度,通常会使温度保持在36-38摄氏度范围内。

4. 血液引流先用测压器排除体内残留气体,然后将采血袋连接到静脉导管,并逐渐增加引流速度。

同时,检查回路的氧合情况,确保血液充分与氧进行接触。

5. 抗凝剂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使用肝素等抗凝剂来防止血液凝结。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调整抗凝剂的剂量以维持合适的凝血状态。

6. 来自患者体外循环辅助的动力学控制通过心脏冷却、调节泵速等手段来控制患者体外循环深度和平均动脉压。

7. 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之前,需要向患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高锰酸钾溶液以保护心脏组织。

停止心跳后,开始心肺复苏术。

8. 体外循环观察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体外循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监测参数。

定期检查气泡回路和氧合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9. 放血在手术结束时,适度放血以减少液体负荷。

同时,停止气泡回路,关闭抗凝剂输入并拆除静脉导管。

注射逆转剂来中和抗凝剂的作用,并加压提高动脉压。

10. 恢复循环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确保除颤器、呼吸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恢复到生理性循环。

二、体外循环的常见并发症虽然体外循环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并发症。

体外循环机器使用流程

体外循环机器使用流程

体外循环机器使用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体外循环机器使用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检查机器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

2024年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年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序言 (4)一、制度建设与员工手册 (4)(一)、公司制度体系规划 (4)(二)、员工手册编制与更新 (5)(三)、制度宣导与培训 (6)(四)、制度执行与监督 (8)(五)、制度评估与改进 (9)二、市场分析 (11)(一)、行业基本情况 (11)(二)、市场分析 (12)三、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选址说明 (13)(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选址原则 (13)(二)、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选址 (15)(三)、建设条件分析 (16)(四)、用地控制指标 (17)(五)、地总体要求 (19)(六)、节约用地措施 (20)(七)、总图布置方案 (21)(八)、选址综合评价 (23)四、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概论 (25)(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25)(二)、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概况 (26)(三)、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评价 (26)(四)、主要经济指标 (27)五、原辅材料供应 (27)(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27)(二)、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28)六、劳动安全生产分析 (29)(一)、设计依据 (29)(二)、主要防范措施 (30)(三)、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32)七、进度计划 (33)(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进度安排 (33)(二)、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34)八、财务管理与资金运作 (36)(一)、财务战略规划 (36)(二)、资金需求与筹措 (36)(三)、成本与费用管理 (37)(四)、投资决策与财务风险防范 (38)九、实施计划 (39)(一)、建设周期 (39)(二)、建设进度 (39)(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39)(四)、人力资源配置和员工培训 (40)(五)、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实施保障 (40)十、供应链管理 (41)(一)、供应链战略规划 (41)(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42)(三)、物流与库存管理 (43)(四)、供应链风险管理 (45)(五)、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 (46)十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47)(一)、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管理方法论 (47)(二)、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48)(三)、团队组建与角色分工 (49)(四)、沟通与协作机制 (49)(五)、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 (50)十二、招聘与人才发展 (51)(一)、人才需求分析 (51)(二)、招聘计划与流程 (52)(三)、员工培训与发展 (53)(四)、绩效考核与激励 (54)(五)、人才流动与留存 (55)十三、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发展 (56)(一)、高效团队建设原则 (56)(二)、团队文化与价值观塑造 (58)(三)、领导力发展计划 (60)(四)、团队沟通与协作机制 (61)(五)、领导力在变革中的作用 (62)十四、人力资源管理 (63)(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63)(二)、人员招聘与选拔 (65)(三)、员工培训与发展 (66)(四)、绩效管理与激励 (67)(五)、职业规划与晋升 (68)(六)、员工关系与团队建设 (68)序言本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和规划一个创新性的体外循环血液处理设备项目,以满足需求。

体外循环设备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合常用于心脏手术等

体外循环设备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合常用于心脏手术等

体外循环设备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维持患者血液循环和氧合常用于心脏手术等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体外循环设备是一种常用于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的医疗设备,用于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它被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等医疗领域,成为了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

一、体外循环设备的原理体外循环设备主要由体外循环机和氧合器组成。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通过导管与体外循环设备相连,然后通过氧合器氧合并清除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再将血液重新输送给患者,从而起到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的作用。

二、体外循环设备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1. 心脏手术前的准备:在心脏手术前,医生会将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并将血液引出体外,然后与体外循环设备连接,确保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合。

这样一来,医生可以在保证患者血液供应的同时进行手术操作。

2. 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在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设备能够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保持血液循环和氧合,为医生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这样,医生可以进行各种心脏手术,如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等,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脏和肺脏。

3. 心脏手术后的恢复:心脏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患者的血液重新输回体内,将体外循环设备取下,然后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心跳。

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使得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更加安全可行。

三、体外循环设备的优点1. 代替心脏和肺脏功能:体外循环设备能够代替心脏和肺脏的功能,保持血液循环和氧合,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体外循环设备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使得手术操作更加安全可行。

3. 增加手术成功率:体外循环设备的应用使得手术中患者的心脏和肺脏得到充分保护,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四、体外循环设备的风险和注意事项1. 患者感染风险:由于体外循环设备需要与患者的血液相接触,因此存在感染的风险。

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过度出血风险:由于手术中患者的血液需要被引出体外,存在过度出血的风险。

第二章 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

第二章 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

第二章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要点:●体外循环是由滚压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储血装置和管道组成,尽管传统的储血装置在逐渐消失。

●附加的装置还有热交换器、心肌保护装置、气体和微栓滤器。

还有用于回收术野血液以及用于心脏排气作用的左右心吸引。

●目前使用的膜式氧合器是集储血和热交换为一体的,使用安全简单有效。

●与滚压泵相比,离心泵的血液破坏小而且安装简便,但其费用高一些。

它可以缩短病人ICU的带管时间以及总的住院时间。

●大量的经验表明在体外循环期间使用肝素涂层的耗材可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病人的全身炎性反应。

●灌注师可以通过持续的流量监测,灌注压监测,酸碱平衡,氧合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监测来确保机体各个脏器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注。

一、体外循环的历史最初的人工循环是1812年Le Gallois从兔颈动脉灌注兔脑。

自1848年到1853年Brown Sequard 发现将黑的静脉血暴露于空气中并震荡可以变成红色的动脉血,于是进一步用它来灌注独立的大脑标本。

最早的鼓泡式氧合器就是Shroder在1882年同样利用空气与血液混合的原理来制作的。

而两年以后V on Frey和Gruber 则发明了膜式氧合器,它避免了空气和血液在气泡的表面相接触。

1900年,Howell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肝素可以抗凝的特性,于是体外循环过程中就没有了凝血的风险。

最早在临床上应用体外循环是在1953年由Massachusetts医院的John Gibbon医生进行的,他们成功的修补了一例房间隔缺损的女性病人。

1955年明尼苏达大学的C Walton Lillehei医生和其他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仍然坚持发展这项技术和设备。

鼓泡式氧合器最早是在1956年被Rygg引入商业化生产。

经过这些年的改进和发展早已不像最早的设备了,他们可以用完就扔掉了。

整个氧合器的发展简史见表2.1。

表2.1 氧合器的历史非膜式氧合器1937 Gibbon 肺滤过氧合1951 Dennis/Bjork 旋转屏或碟式氧合器1955 Lillehei/Dewall 最早的鼓泡式氧合器1956 Kay/Cross 将屏式氧合器的预冲降低到4000ml1956 Pygg/Kyvsgaard 最早塑料的氧合器1962 Cooley/Beall 最早商业化的鼓泡1966 Dewall/Najafe/Roden 最早带热交换的鼓泡氧合器膜式氧合器1955 Kolff/Balzfer 采用动物膜的膜式氧合器1956 Kolff 卷筒膜式氧合器1958 Clowes 最早使用特富龙1968 Lande 甲基聚酯折叠式氧合器1969 Pierce 碳聚合体作为主要材料1969 Pierce Pierce-GE1971 Kolobow 硅树脂聚合物的氧合器1972 Eiseman/Spencer 延展了特富龙的氧合器1975 Travenol Labs 以聚丙烯为材料1985 J&J Cardiopulmonary 最早的中空纤维氧合器二、鼓泡式氧合器鼓泡式氧合器是最早被应用于商业的,使用时间超过了46年。

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维护

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维护

外科手术中的体外循环设备操作与维护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从身体中引出,经过体外循环设备的处理后再回输体内,来维持手术期间完整的血液循环。

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对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外科手术中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日常维护要点。

一、体外循环设备的操作流程1. 设备准备在进行体外循环手术前,首先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泵、气体混合器、温度控制器等;检查管路是否畅通无阻塞,并确保无气泡存在;检查血液透析机是否可正常运行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如血液凝固功能、肝肾功能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 体外循环建立当设备准备就绪后,需要将患者连接到体外循环设备上。

首先,进行静脉穿刺,将静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实现血液引流;然后,进行动脉穿刺,将动脉导管插入患者体内,实现血液回输。

同时,还需要将体外循环设备的管路连接到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上,确保血液的流动畅通。

3. 体外循环操作一旦体外循环建立完成,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这包括调节泵的输液速度和流量,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调整;监控气体混合器的氧气浓度,调节氧合器的工作状态以维持适当的氧合水平;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通过温度控制器进行调节等。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血液透析机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4. 体外循环结束当手术结束或需要停止体外循环时,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

首先,逐步减少泵的输液速度,降低血液流量;然后,将体外循环设备与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断开;最后,对患者的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进行相应处理,如包扎、拔除等。

二、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要点1. 设备清洁体外循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洁和无菌。

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设备和管路,除去血液和组织残留物,防止细菌滋生。

清洗时应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并按照清洗剂的说明进行操作。

2. 设备检查定期对体外循环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

体外循环-住院医师课程

体外循环-住院医师课程

体外循环使用范围
心脏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 肝移植手术、布加综合征 颅内复杂动脉瘤 呼吸道严重阻塞的抢救 急救 (农药中毒、CO中毒) 治疗肿瘤 (热疗) 心搏呼吸骤停 其它
二 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CPB组成
体外循环机 氧合器 变温水箱 体外循环管道 微栓过滤器 动静脉插管
血液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的基本原则
消除低温引起的血液粘度增加,减少血液 破坏,避免低温引起的动静脉短路 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灌注 保证有效的脑灌注,减少微血管栓塞 减少使用异体血液,防止输血源性疾病的 传播 维持适当的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血液稀释的安全范围
ECMO
用钱向上帝买时间 用心向死神要生命
ECMO Type
VV – ECMO
VA - ECMO
各种辅助方法的特点
IABP 时间 用途 管理 花费 并发症 较长 左心辅助 简单 少 少 VAS 长 左右心辅助 复杂 多 较多 ECMO 短 心肺辅助 复杂 较多 多
CPB与ECMO区别
血液稀释程度分级
轻度血液稀释 HCT 0.3 中度血液稀释 HCT 0.2~0.29 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 0.15~0.19
体外循环中HCT
手术病种 :一般病种转中HCT控制于0.2~0.25,紫绀型 心脏病应控制于0.25~0.3,深低温低流量、停循环的手 术 HCT可低至 0.2,冠状血管病变患者需维持 HCT 0.25~0.3。 患者年龄 :青年和成年人HCT可稍低,而小儿代谢较旺 盛,老年人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HCT应稍高。 转流进程 :转流初期和低温期HCT可稍低,转流后期尤 其是复温时HCT应提高至0.24以上,紫绀型先心病应在 0.27以上。 手术时间 :外科术者操作熟练、转流时间较短,HCT应 稍高,转流时间较长者稀释度可酌情降低。

体外循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体外循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体外循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监管,规范体外循环技术操作和管理,全面提升体外循环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特制定本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完善体外循环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2. 提升体外循环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 加强对体外循环设备的监测和维护,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4. 提升体外循环服务的全过程质量和安全可控性,切实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5.加强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促进诊疗质量提升和医疗安全保障。

三、工作内容1. 完善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1.1 制定《体外循环管理条例》,明确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1.2 修订《体外循环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技术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1.3 完善《体外循环设备维护和备案制度》,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管理。

2. 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2.1 组织开展体外循环技术操作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2.2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选拔,确保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3 制定专业操作手册,规范技术操作流程,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3. 加强设备监测和维护3.1 设立体外循环设备监测和维护中心,负责设备的监测和维护工作。

3.2 制定设备定期检测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3 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安全操作水平。

4. 提升服务全过程质量和安全可控性4.1 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确保体外循环服务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4.2 推动体外循环服务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

4.3 加强对体外循环患者的随访和回访,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5.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考核5.1 加强对体外循环相关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作。

体外循环机的正确使用指南

体外循环机的正确使用指南

体外循环机的正确使用指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体外循环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一种用于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设备,因此正确使用体外循环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外循环机的正确使用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一、体外循环机简介体外循环机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在心脏手术等操作中代替或辅助心脏和肺部的功能。

它通过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经过氧化、去除二氧化碳等处理后再回输体内,以保证患者血液的循环和供氧。

正确使用体外循环机可以有效避免术中并发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体外循环机的准备工作1. 设备检查:在使用前,必须对体外循环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无损坏和故障,并适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检查项目包括机器的电源、管路连接、气泵、心血槽、加热器等,确保一切正常运行。

2. 手术准备:术前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准备好适量的透析液、预冲液以及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等。

三、体外循环机的正确操作1. 导管插入:在开始使用体外循环机前,需要准确插入导管,保证导管的位置正确,避免造成血管穿刺或损伤。

2. 机器启动:启动体外循环机前,需要逐个检查各项参数,包括血泵流量、温度控制、氧气浓度以及压力等。

确保各项参数符合手术需求后,方可启动机器。

3. 监测与调整:在体外循环机运行过程中,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等,并根据需要调整设备参数,以确保患者的生理状态稳定。

4. 麻醉药物管理: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患者需要接受局部或全身麻醉,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管理,确保麻醉效果和安全。

5. 抗凝剂的使用:体外循环过程中,为防止血凝块的产生,需要使用适量的抗凝剂。

但使用抗凝剂时需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四、体外循环机术后处理1. 设备清洁和消毒:在使用完体外循环机后,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洁和消毒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

2. 功能检查与维护:术后需要对体外循环机进行功能检查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

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

第二章体外循环的设备和原理要点:●体外循环是由滚压泵(人工心脏)、氧合器(人工肺)、储血装置和管道组成,尽管传统的储血装置在逐渐消失。

●附加的装置还有热交换器、心肌保护装置、气体和微栓滤器。

还有用于回收术野血液以及用于心脏排气作用的左右心吸引。

●目前使用的膜式氧合器是集储血和热交换为一体的,使用安全简单有效。

●与滚压泵相比,离心泵的血液破坏小而且安装简便,但其费用高一些。

它可以缩短病人ICU的带管时间以及总的住院时间。

●大量的经验表明在体外循环期间使用肝素涂层的耗材可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病人的全身炎性反应。

●灌注师可以通过持续的流量监测,灌注压监测,酸碱平衡,氧合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监测来确保机体各个脏器都能得到充分的灌注。

一、体外循环的历史最初的人工循环是1812年Le Gallois从兔颈动脉灌注兔脑。

自1848年到1853年Brown Sequard 发现将黑的静脉血暴露于空气中并震荡可以变成红色的动脉血,于是进一步用它来灌注独立的大脑标本。

最早的鼓泡式氧合器就是Shroder在1882年同样利用空气与血液混合的原理来制作的。

而两年以后V on Frey和Gruber 则发明了膜式氧合器,它避免了空气和血液在气泡的表面相接触。

1900年,Howell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肝素可以抗凝的特性,于是体外循环过程中就没有了凝血的风险。

最早在临床上应用体外循环是在1953年由Massachusetts医院的John Gibbon医生进行的,他们成功的修补了一例房间隔缺损的女性病人。

1955年明尼苏达大学的C Walton Lillehei医生和其他人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仍然坚持发展这项技术和设备。

鼓泡式氧合器最早是在1956年被Rygg引入商业化生产。

经过这些年的改进和发展早已不像最早的设备了,他们可以用完就扔掉了。

整个氧合器的发展简史见表2.1。

表2.1 氧合器的历史鼓泡式氧合器是最早被应用于商业的,使用时间超过了46年。

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体外循环灌注方法体外循环灌注(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Perfusion, ECP)是一种在体外进行的心血管灌注方法,用于维持机体生命功能,主要应用于心脏手术等需要停止心脏功能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外循环灌注的原理、设备和应用。

体外循环灌注设备主要包括循环泵、氧合器、过滤器、温度调节器等。

循环泵是体外循环灌注的核心装置,它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流量,保证全身循环的灌注需要。

氧合器则负责将氧气与循环液体接触,实现氧合功能。

过滤器则能够去除血液中的杂质、血栓等,保证循环液的纯净。

温度调节器则能够调节循环液的温度,使其与体温相近。

体外循环灌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最常见的是心脏手术,如冠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等。

由于需要停止心脏的功能,体外循环灌注能够维持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保证组织器官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此外,体外循环还可用于治疗部分心脏功能不全或心脏骤停的患者,通过提供机体必需的氧合和循环支持,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此外,体外循环灌注还应用于肝脏移植、肾脏移植等器官移植手术,为移植器官提供保护、灌注和输注环境。

体外循环灌注不仅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还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率。

但是,由于体外循环会导致血液的接触与机械装置,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凝血异常、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体外循环灌注时,应尽量减少循环时间,掌握合适的流量和压力,以及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目前,一些新技术正在研究和应用,如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它可以通过静脉或动脉插管,将患者的全身血液引入到体外膜肺氧合器中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从而实现心肺支持和肺部功能的辅助。

此外,体外循环灌注在其他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如生物医学研究、器官保护、疾病治疗和病理研究等。

总之,在医学领域,体外循环灌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婴幼儿体外循环简介

婴幼儿体外循环简介

ECMO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
VAD
体外循环相关资料








Dr. John Gibbon的资料照片
Dr. Gibbon夫妇和他们的发明
Dr. Gibbon 和他的病人
苏鸿熙教授近照

体外循环的相关内容
体外循环是与医学、仿生学与生物医学工程 等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病理生理 学、药动学和药效学、生物医用材料、机械电子等领 域。
(一)体外循环设备和装置
肝素和鱼精蛋白:天生一对?
超滤器(Ultrafiltrater)
(三)体外循环的管理
3.3 体外循环的终止
当心内畸形矫治操作完毕,患儿心功能恢复并稳定后, 可部分阻断静脉回流使心脏充盈并逐渐降低动脉灌注量(后并行 循环),如血容量适宜,心率良好,有创血压监测及血氧饱和度 在允许范围内,血气及电解质正常,麻醉恢复通气,与术者沟通 无误后可以停机。停机后暂不撤离动静脉插管,根据血流动力 学、气体交换情况、尿量等指标适量恢复血容量。当鱼精蛋白中 和肝素完毕,患儿无异常后,才可撤离体外循环管路及设备,以 防二次转机。复杂或危重病人由于心功能较差,体外循环时间较 长,有时难以一次顺利停机,此时需与麻醉师和手术者协同,调 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尽快稳定心功能,争取尽快停 机。

(三)体外循环的管理
体重 动脉插管型号 静脉插管型号
• 动静脉插管的型号由病人的 体重或体表面积及心脏的功 能来决定。 • 体外管道的选择由病人体重 (体表面积)和所需流量来 决定。
<5 kg
8-10 Fr.

体外循环整治实施方案

体外循环整治实施方案

体外循环整治实施方案体外循环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心脏病急救和心脏功能支持等领域。

为了确保体外循环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套科学的整治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体外循环整治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一、设备准备。

在进行体外循环治疗前,首先要对体外循环设备进行全面的准备和检查。

包括检查体外循环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管路的完整性以及各种辅助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体外循环治疗的首要保障。

二、团队配备。

体外循环治疗需要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来进行协作。

这个团队通常包括心脏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和技术人员等。

各个成员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三、术前准备。

在进行体外循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心脏彩超等检查。

术前准备的充分性,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四、操作流程。

在进行体外循环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

包括体外循环设备的连接、气泡的排除、抗凝剂的使用等。

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五、术中监测。

在体外循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

包括心电图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是体外循环治疗的关键。

六、术后处理。

体外循环治疗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处理。

包括体外循环设备的拆除、伤口的处理、患者的监护等。

术后处理的规范性,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七、风险评估。

在进行体外循环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手术风险、体外循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等。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八、质量管理。

体外循环治疗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包括设备质量管理、操作流程质量管理以及术后效果的质量管理等。

质量管理的完善性,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

体外循环发展史一、体外循环的定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是指通过特殊装置将回心血液引流至体外,经氧合后再输回人体,从而临时完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的一种专业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体外循环技术使常规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心内畸形、高难大动脉疾病纠治手术得以开展,开创了心、血管外科学的新纪元,其也成为心脏、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必备技术。

二、体外循环的发展简史(一)组织灌注1812年,Le Gallois死亡动物的组织器官以血灌注后出现短暂生命恢复现象。

建立体外模型,以保证器官的存活。

19世纪中叶,Brown-Sequard 以血液灌注死刑犯尸体,尸僵消失。

1929年,Brukhonenko和Tchetchuline以血灌注断头犬的头或全身,头及其它组织器官功能能维持数小时。

血液灌注的意义:向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及其他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保持生命内环境的稳定。

研究证明:保持含氧血液的灌注能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

(二)医疗要求呼唤体外循环技术的诞生先天性心脏畸形、大血管等疾病治疗的需要1930年10月,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外科,一女病人行胆囊切除术后两周出现肺大块栓塞死亡,促动其监护医师、刚毕业的Gibbon产生设想:如果将此病人的静脉血氧合变成动脉血后再输入其动脉内,也许能救活此病人。

1953年5月,Gibbon用其自制的体外循环装置为一18岁患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女孩cecelia bavolek 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房缺修补术。

(三)进行体外循环三个基本条件:①足够的血流动力(人工心或血泵)②充分的血液气体交换(人工肺)③满意的血液抗凝(四)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1.血泵:注射器、活塞泵、隔膜泵、螺旋推进泵、指压泵、单滚压泵、多滚压泵、锥面滚压泵、离心泵、涡流泵、重力皮囊滚压泵等。

目前临床体外循环中最常用的为滚压泵和离心泵,其具有足够的驱动力、精确控制流量、使用方便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
❖ 心脏外科手术(如先心病、心瓣膜病、冠心病、
心脏肿瘤及主动脉外科)
❖ 非心脏外科手术(如肾癌患者下腔静脉取癌栓) ❖ 循环或/和呼吸功能不全的心肺支持 ❖ 心跳呼吸聚停抢救 ❖ 心肌炎的治疗 ❖ 全身热疗、全身降温(如恶性高热)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SVO2监测
❖ 2.浅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30~32 ℃。适用于病情 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时间 较短的手术。此时成人流量2.0~2.4L/m2·min,儿童 2.8~3.2L/m2·min。轻中度稀释,HCT 24~30%。
❖ 3.中低温体外循环:鼻咽温25~28 ℃。适用于病情 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较差,手术时间偏长 的手术(如重症单瓣置换、双瓣置换、冠脉搭桥、 部分大血管手术等)。可减至中等灌注流量。中度 血液稀释,HCT 24%体外左循环右设备。与实施
❖ 5.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鼻咽温15℃,肛温20℃。 适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大血管或非心脏血管 手术(下腔静脉取癌栓等)。中深度血液稀释, HCT18%左右。停循体外环循环时设备间与实不施超过40min。
体外循环中监测项目
❖ 1.温度、流量、HCT:不同温度有不同的流量和HCT要求。 ❖ 2.平均动脉压:成人50~80mmHg、小儿30~50mmHg。 ❖ 3.中心静脉压:反映上、下腔静脉引流情况,和停机前右心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概念
❖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是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
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 生命支持技术。由于特殊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心肺 功能,又称为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 简称CPB. 目的:是暂时取代心肺功能,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 血液供应和气体交换,为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提供无 血或少血的手术野。
血气分析



超滤器
合 器
变温水箱、 空氧混合器
微栓 过滤 器
动静脉插管
含 钾 液
变温水箱 血泵体外循环右设备心与吸实引施 左心吸引 心肌灌注
动、静脉插管
❖ 上、下腔插管 ❖ 主动脉插管 ❖ 主动脉灌注管 ❖ 左房引流管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膜式氧合器
❖ 膜式氧合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储血罐:内含滤过网和去 泡装置,用作贮存静脉血等。 2.氧合器:相当于人工肺, 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 排出二氧化碳。 3.变温器
体外循环的温度选择
❖ 4.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鼻咽温20℃,肛温25℃。 适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枝循环丰富的 手术(如紫绀型先心病矫治、部分大血管手术等), 以减少心内回血,防止气栓的发生,避免重要脏器 缺血。流量10ml/kg·min左右。中度-中深度血液稀 释,HCT 21%左右。
体外循环的预充
❖ 预充量:350~2000ml,尽量减少预充量,降 低血液稀释度。
❖ 基本预充成分:成人使用乳酸钠林格氏液, 小儿使用醋酸钠林格氏液,均加入肝素。
❖ 辅助预充成分:甘露醇/速尿、碳酸氢钠、甲 强龙/地塞米松、乌司他丁、白蛋白,婴幼儿 还需要加血浆、红细胞,其他还包括抗菌素、 电解质等。
❖ 左心吸引,从右上肺动脉放置在左心房,用 于持续吸引来自肺循环的血液,营造无血的 操作环境;停机前用于监测左房压,了解前 负荷情况。
❖ 右心吸引,吸引台上 任何地方的血,防止血 液流失。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的实施
❖ 1.体外循环准备:安装、排气、预充。 ❖ 2.切开、暴露、肝素化。 ❖ 3.建立体外循环。 ❖ 4.转机开始(前并行)、降温。 ❖ 5.阻断、灌注:保持心电图一条直线。 ❖ 6.全体外循环阶段:手术操作。 ❖ 7.复温、超滤:主要操作完成。 ❖ 8.开放、复跳、辅助循环(后并行)。 ❖ 9.停机。 ❖ 10.中和肝素:鱼精蛋体外白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肝素化
❖ 开胸止血后加入肝素:3mg/kg。 ❖ 插管要求ACT大于300秒,转机要求ACT大于
480秒。 ❖ 转机中每30分钟监测ACT一次,接近480秒时
可追加肝素:1mg/kg。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方式
❖ 完全性体外循环:简称全体外,指心脏停止 跳动,全部静脉血引流体外氧合再注入体内, 用于绝大多数的心脏手术,目的是形成良好 的手术视野。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超滤器
❖ 超滤器,术中或术后根 据血液的浓缩情况(HCT), 排出多余的水份,防止器 官水肿。有常规超滤、平 衡超滤和改良超滤三种方 式。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微栓过滤器
❖ 微栓过滤器,主要滤过 体外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 泡、血小板凝块、纤维素, 脂肪粒,硅油栓以及病人 体内脱落的微小组织块等, 防止体循环栓塞的发生。
负荷情况。 ❖ 4.左房压:反映左心前负荷。 ❖ 5.泵压:主泵压<300mmHg,灌注泵压<200mmHg 。 ❖ 6.心电图:观察心脏停跳、复跳情况,有无心律失常、心肌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血泵
❖ 血泵,相当于人工心脏,是代替心脏排出血 液,供应
全身血循环 的装置,分 为滚压泵和 离心泵。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变温水箱、空氧混合器
❖ 1.变温水箱:变温时水温和血温相差< 10℃ 为宜,水温设置不超过42℃,防止血球破坏。
❖ 2.空氧混合器: 一般气体流量: 血流量=0.8:1, 与生理肺的气血 比相同。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心肌灌注管
❖ 心肌灌注管:阻断后灌停心脏(含钾停跳液) 并降低心肌温度(冷灌),达到保护心肌的 作用;或开放前灌注心肌(温灌),去除代 谢产物和气栓,加快心肌复苏。
❖ 目前成人常用4:1含血 停跳液;小儿常用1:4含 血停跳液、晶体停跳液
或HTK液。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左、右心吸引
❖ 部分性体外循环:又称并行循环,指心脏跳 动时,一部分血引流至体外再注入体内,主 要用于心肺支持,目的是减轻心肺负担,促 进其功能恢复,如冠脉搭桥、右心系统手术。
体外循环设备与实施
体外循环的温度选择
❖ 1.常温体外循环:鼻咽温35 ℃以上。适用于简单、 短时间的心脏手术。此时成人流量>2.4L/m2·min, 儿童>3.2L/m2·min。轻度血液稀释,HCT 3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