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汇总

合集下载

心电图(2)异常

心电图(2)异常

异常心电图
----心肌缺血
T波-ST段改变--心室复极过程改变
内膜面--- T波高耸、ST段压低
异常心电图
----心肌缺血
T波-ST段改变--心室复极过程改变
内膜面--- T波高耸、ST段压低 外膜面--- T波倒置(复极顺序逆转)、ST段抬高
异常心电图
----心肌缺血
T波-ST段改变--心室复极过程改变
按发生原理
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型 缓慢性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异常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窦速:HR>100bpm 窦缓:HR<60bpm 窦性心律不齐:P-P相差>0.12S 窦性停搏:P波脱落
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AVB
一度 传导时间延长,全部下传 二度Ⅰ型 QRS脱落,P-R间期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 QRS脱落,P-R间期固定 三度
异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AVB
一度 传导时间延长,全部下传 二度Ⅰ型 QRS脱落,P-R间期逐渐延长 二度Ⅱ型 QRS脱落,P-R间期固定 三度 房室分离
异常心电图
异 常 心 电 图
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
左心房 ←双峰P 右心房 ←肺性P 双心房 →左+右
左心室
右心室
双心室
异常心电图
----心房心室肥大
左心房 ←双峰P 右心房 ←肺性P 双心房 →左+右
左心室 ←左心室高电压+缺血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房室结、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上述传导通路的任何部位。

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P 波能下传至心室,称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P 波不能下传心室,称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 P 波均不能下传心室者,此时房室分离,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任何传导和被传导的关系,被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工作中一度和三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好鉴别,所以我们简单描述一下后,重点来辨别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PR 间期延长大于 0.20 秒;2.每个 P 波后都有 QRS 波群,房室始终保持 1:1 的关系;3. 病人多无不适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即(心电图中有 P 波,有 QRS 波,但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关系) ;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3.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当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率约为 40~60 次每分,QRS 波群正常,心律较稳定,当组织部为较低时,心室率可在40 次每分以下,QRS 波群增宽,心室率常不稳定。

如下图 (A 为阻滞部位较高时,B 为阻滞部位较低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于健康人,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且预后良好);二度 2 型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下,预后不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容易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面我们来依次介绍。

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1.一定是窦性心律;2.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次 QRS 波群,造成心室脱落,每次仅有一个 P 波无波下传;3.心室脱落后的第 1 个下传 P 波的 PR 间期通常缩短。

常见的17种心律失常,看图一目了然,你体检时仔细看心电图了没?

常见的17种心律失常,看图一目了然,你体检时仔细看心电图了没?
10.预激综合征
11.室性期前收缩
12.室性心动过速
13.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14.室性扑动与心室颤动
15.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16.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7.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的17种心律失常看图一目了然你体检时仔细看心电图了没
常见的17种心律失常,看图一目了然,你体检时仔细看心电图了没?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停搏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逸搏心律
3.房性期前பைடு நூலகம்缩
4.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5.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6.心房扑动
7.心房颤动
8.房实交界区性期前收缩
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2、兴奋功能失常 心肌对各种刺激均可产生兴奋引起反应心肌一次被激动后在整个收缩期对另一刺激不发生反应称为不应期收缩期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称为绝对不应期以后对强刺激起弱的反应称为相对不应期心肌相对不应期中如有另一刺激作用于心肌则可引起心肌一个提早的收缩称为过早搏动 3、传导功能失常
三、过早搏动
135页
预激综合征
房室间有传导旁束的存在室上激动首先通过旁束先使部分心室肌预先激动以后延正常通路传至心室引起整个心室激动 1、P波为正常P波 2、P-R间期缩短<0.12秒 3、QRS时间加宽>0.10秒以上 4、QRS综合波起始部常有显著的模糊或粗钝称为&波
185
心律失常危急值
1、心室扑动、颤动 123
房早未下传
交界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形态与窦性基本相同伴有差异传导着则与窦性下传者不同 2、逆行P波可在QRS波之前或之后或重叠 3、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少数可不完全
P之前交界早搏
P之后交界早搏
室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 2、代偿间歇大多完全如果室早侵入窦房结使之节律重整则代偿间歇不完全 分类:1、按形态分为单源性、多源性、多形性2、按发生的多少分为偶发<5次/分、频发>5次/分、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3、按联律间期分为特早型室早联律间期<0.43秒、RonT型、舒张晚期型RonP4、其他隐匿性、插入性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
心律失常常见心电图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失去正常活动的规律即心脏自律、兴奋、传导功能异常的现象
二 心律失常的类型

心电图心率失常2

心电图心率失常2
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 搏心律。
按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逸搏。
房性逸搏:频率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最常见,频率40—60次/分, 慢而规则
室性逸搏:QRS波宽大畸形,频率20—40次 /分,慢而规则,也可不规则。
四、洋地黄类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作用曲线: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 斜型或水平型压低与负正双相T波形成“鱼钩状” 或“水槽状”改变。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 P波与QRS波群无关,各按自身的频率出现(房室分离)。 2. 心房率>心室率(P-P<R-R); 3. QRS波群形态可接近正常或宽大畸形。 4. 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
发生机制: 房室传导系统绝对不应期无限延长。 房室传导完全中断,出现房室分离现象。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
(二)洋地黄中毒心电图表现:
(1)各种早搏和心动过速(以室性早搏二联律多见) (2)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AVB多见)
洋地黄作用曲线
五、血钾异常对心电图的影响
(一)低血钾(<3.5mmol/L)
1. T波降低、U波明显,呈T-U融合;或出现T波倒置、 U波增高,T、U矛盾出现。
2. 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表现:室性早搏、阵发性 心动过速等。
delta波
J点
典型预激综合征 A型
• 左侧旁道, Kent束 位于左室后基底部。 心室除极向量指向前。
• V1~V6导联delta波及 QRS波主波方向均向上
Kent束
典 型 预 激 综 合 征
A 型
典型预激综合征 B型
•右侧旁道, Kent束位于 右室前侧壁。心室除极向 量指向左、后。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34/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35/94
4.扑动与颤动
当心房或心室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超出异位性心动过速频率时, 便形成扑动或颤动(纤维颤动), 可发生于心房和心室。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36/94
1)心房扑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F波; F波呈波浪形或锯齿状,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F波频率普通为250350次/min。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27/94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次室性早搏连续发生; QRS增宽>0.12s; 继发性ST段、T波改变; 心室律基本匀齐,频率120200次/min。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28/94
室早与室速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29/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30/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64/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65/94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V5或V6导联R波呈“M”型或平顶型;R波上升支或 下降支挫折、顿挫;继发ST、T改变。 完全性:(QRS波群≥0.12s); 不完全性:(QRS波群<0.12s)。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66/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67/94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78/94
心脏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P-P间隔逐步缩短,出现漏搏后至最长
(文氏现象)。 Ⅱ度Ⅱ型:规则窦性心律中有漏搏,长间隙等于
正常P-P间隔整数倍。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79/94
房室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
Ⅰ度 Ⅱ度
异常心电图图谱汇总
61/94

常见异常心电图

常见异常心电图

向。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19页
冠心病患者心电图 1、倒置深尖、双肢对称T波,反应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也见 于心内膜下或透壁性心肌梗塞。 2.暂时性ST段抬高伴T波高尖及对应 导联ST段下移,为变异性心绞痛。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20页
(三)判别诊疗 除外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低钾、 高钾;药品影响。 除外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 综合征引发继发改变。
第12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一、心电图类型 (一)缺血型改变 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出现高大T波 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对应导联T波倒置
第13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14页
(二)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 心外膜导联ST 段压低,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 心外 膜导联ST段抬高。 普通缺血时, 缺血部位导联上ST段压 低;严重缺血时, 缺血部位导联上ST 段抬高。
(P′R间期<0.12s),或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 或与QRS波群重合而隐匿不出现。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间距 等于正常P—P间距两倍)。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53页
6.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QRS-T波,其前无相关P波。
2)期前出现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常>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2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3页
(四)不经典图形改变及判别诊疗 1.非Q波型心肌梗塞: 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 ST段可动态演变,但无Q波。 多见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常见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之二异常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之二异常心电图





V1
V6
V1
V6
第五十三页,课件共有92页


阵发性室上性
心动过速
V1
V6
PSVT
ECG特征: 1. P’波不易辨认,QRS波快速均齐,
形态时限基本正常
2. 心室率为160~250次/min,绝对匀齐 3. 常伴继发性ST-T改变
第五十四页,课件共有92页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VT
窦性心律,在规则的P-P间隔中有P波脱落,形 成长的P-P间距。且此间距与正常P-P间隔不成倍 数关系 病理因素:急性心梗、心肌炎、药物中毒 生理因素:迷走神经张力增加、颈动脉过敏
第四十页,课件共有92页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传导 异常,导致心脏节律、速率的改变 统称为心律失常。
2. 3.
P正P-R间常间期窦期差性在值心0.应律12<-频00率..210一2ss般为频正60率常-1规P00-次整R/min;同一导联中P-
第三十六页,课件共有92页
(一)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ECG特征:
窦性心律,频率低于60次/min
病理因素:多见于颅内高压 、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窦综合症或β受体阻滞剂作用时
*相应导联出现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的倒置T波
冠状T
第六页,课件共有92页
(一)T波改变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同时缺血 *相应导联出现T波低平、双向
第七页,课件共有92页

异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 心肌缺血与其它图形异常
窦性心动过缓
• 窦性 波 窦性p波 • 频率﹤60次/分 频率﹤ 次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 波 窦性p波 • 频率>100次/分 频率> 次
窦性心动过速
HR> 100bpm
窦性心律不齐
• P-P间期差异 间期差异>0.12s 间期差异 • 常伴有窦缓
QRS-T 存在 - 室性心动过速 VT
房性早搏
窦性静止 交界性逸搏
P
P’
P
P
P’
室上性QRS 室上性
室性逸搏
窦性静止
延迟出现、 延迟出现、宽大畸形
P
P
PR 0.24S 干扰性
起 搏 心 电 图
AAI
VVI
DDD
VAT
Thank you﹗
室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搏 二联律
房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 快速心室率 偶发室性早搏 P波消失 波消失 f波
RR间期绝对不等 间期绝对不等
心房扑动
• P波消失,代之以250-350/min、 间隔均匀、 波消失,代之以 波消失 - 形状相似的F波 形状相似的 波 • F波与 波与QRS波群成某种固定比例 波与 波群成某种固定比例 • QRS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波群形态一般正常
心房扑动
4:1下传 : 下传
RR间期规则 间期规则
锯齿形、 锯齿形、规则 >250次/分 次 分
F波 波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QRS-T消失,出现形态、高低、频率相似的VF波 - 消失,出现形态、高低、频率相似的 波 消失 心室扑动( 心室扑动( VF) )

异常心电图2

异常心电图2

心电图特点:
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约200次/分
未见P波
心电轴正常
QRS波节律规则
QRS波、ST段、T波形态正常
心电图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轴正常
QRS波形态正常
下斜型ST段下移,在V5、V6导联最清楚
心电图诊断: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谢谢!
3、 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4、 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 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 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二) 右心室肥大
1、 V1导联R/S≥1,V5导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 重度肥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塞);aVR导
(二)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由于左房最后除
极,当左房肥大时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时间延长(图4-122)。心电图表现为: 1、I、II、II、 AVL导联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 呈双峰型,两峰时距≥0、04s,以I、II、aVL导联明显, 又称“二尖瓣型P波”。
联的R/q或R/S≥1,
2、 Rv1+Sv5>1、05mV(重症>1、2mV);Ravr>0、5mV。 3、 心电轴右偏≥+90°(重症可>+110°)。 4、 ST-T改变 如以下心电图改变同时伴右胸导联(V1, V2)T波双相、倒置,ST段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室上性 室性
小结
窦性心律及心电图特点 1.P波 方向: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时限:<0.11s。 形态:呈锥形,顶端钝圆、光滑,可有小切迹, 但峰距<0.04s。 电压:<0.25mV。 2.P-R间期 0.12s0.20s。 3.P-P间距 匀齐,同导联P-P间距差值<0.16s。 4.频率:60100次/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 续出现的规整大波动,不能辩认出 QRS波 群,为正弦曲线。频率为150~250次/分。 (2)心室颤动(Vf)简称室颤
P-QRS-T波群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极 不规整的波动。频率为250~500次/分。
五、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异常
房室传导阻滞
分度 1.Ⅰ°A-VB 2.Ⅱ°A-VB (1)Ⅱ°Ⅰ型A-VB (2)Ⅱ° Ⅱ 型A-VB 3.Ⅲ°A-VB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为150~220次/分。 (2) 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限>0.12s。 (3)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五、扑动与颤动
扑动和颤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 为快速的自动性房性或室性的异位节律。发生于 心房者称为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发生于心室者 称为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五、扑动与颤动
房扑
五、扑动与颤动
2、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不同、节律不规则
的心房颤动波 (f 波),等电线消失。 (2)f 波的频率:350~60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4)心室律绝对不齐。(特征之一)
五、扑动与颤动
房颤
五、扑动与颤动
4、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心室扑动(VF )简称室扑
①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前,P-R 间期<0.12s。 ②逆性P波在早搏QRS波群后,R-P间期<0.20s。 ③与QRS相重叠,无逆性P波。 (3)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6.室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无P波或有无关窦性P波。 (3)QRS-T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2s。 (4)多出现完全代偿间歇。
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 1.P波与QRS波群无关,无固定的P-R间期。 2.房率>室率(房率、室率均齐,室率常在60次/分以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五、传导异常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规律的窦性心律中,窦性P波未下传(心室漏搏)。 2.心室漏搏使房室之间呈比例传导。2:1、3:2、4:3
等。(P波个数与QRS波群个数之比) 3.心室漏搏前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可延长)
五、传导异常
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型)
五、传导异常
3.联律性:期前收缩与正常心律间的关系。
4.房性期前收缩诊断标准:注意与窦性心律不齐鉴别 (1)提前出现P`-QRS-T波群。 (2)P`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P`-R间期≥0.12s。 (3)QRS波群形态同窦性QRS波群。 (4)多数代偿间歇不完全。
5.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 - T波群。 (2)逆性P波:PⅡ、avF倒置,PavR直立。
五、传导异常
Ⅱ°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在规律的P-QRS-T节律中 出现QRS波脱落。
(1)Ⅱ°Ⅰ型A-VB (2)Ⅱ° Ⅱ 型A-VB
五、传导异常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1.P波规律出现。 2.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心室漏搏)。 3.脱落前的R-R间期逐渐缩短。
五、传导异常
五、传导异常
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1)P-R间期延长。 ①成人≥0.20s,老年人≥0.22s。 ②按心率换算P-R间期>正常最高值。 ③同一病人P-R间期动态变化>0.04s(心率相 近或增快时)。 (2)每个P波都能下传心室,引起QRS-T波群。
五、传导异常
P-R=0.28S
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2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二、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诊断: 1. 窦性P波: PⅠⅡ、avF V4-V6直立, PavR倒置。 2.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3. P-R间期≥0.12秒。 4. 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0.12秒。
二、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二)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
(一般为101~160次/分,偶见18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ST-T改变。
(二)窦性心动过缓(sinus arrhythm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成人<6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1.心房扑动(AF) 2.心房颤动(Af) 3.心室扑动(VF) 4.动 (1)P波消失,代以形态和间距相同,连续出现的
扑动波(F波),等电线消失。 (2)F波的频率:250~35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 (4)有不同比例的房室传导,常见为2:1---4:1。
2.代偿间歇
定义: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 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称为代偿间歇。 (1)完全性:代偿间歇 ≥ 2倍窦性心动周期。(P-P 间期) (2)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倍窦性心动周期。(P-P间期)
不 完 全 性 代 偿 间 歇 完 全 性 代 偿 间 歇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二)分类: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四、阵发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 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160~240次/分,注意与窦性 心动过速的区别
(2) 有房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有逆性P波者为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不清楚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1.窦性P波。 2.P波频率:60~100次/分。 3.P-R间期≥0.12秒。 4.P-P间期之差在同一导联≥ 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三、期前收缩
1. 概述:期前收缩指异位起节律点兴奋性增高,过早 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激动提前。是最常见的心律失 常。可分为房早、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室性最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