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上)

时间:2009-09-18 作者:信息发布

财务状况

不良资产逐年降低

经过近几年的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城商行作为一个群体已基本摆脱由历史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近几年来城商行信贷不良率逐年下降。2008年城商行平均信贷不良率已下降至2.51%。共有117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5%,占全部城商行的95.9%;其中66家城商行不良率低于2%。全国城商行中只咸阳市商业银行一家仍处于高危状态,不良率高达22.55%。处于较高风险状态(不良率在10%~15%)的城商行也只有广州商行一家。

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

截至2008年底,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58%,比上年上升了2.79个百分点。所有城商行资本充足率都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其中96家城商行资本充足率超过10%,占全部城商行的78.7%。2007年未达标的17家城商行均顺利达标。

盈利水平保持高位

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城商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1%,比之2007年的1.03%略有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城商行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盈利增长势头。资产利润率超过1.5%的有23家,比上一年度的29家有所减少;资产利润率超过1%的有58家,超过上一年度的53家,比例接近一半。

区域差距重新显现

随着财务重组的完成,城商行过去显著的地区差异大幅缩小,只有江浙地区城商行业绩依然出众。从2008年的情况来看,各地城商行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已基本没有差距。然而各地在盈利水平上的差距还是有所体现。东部地区城商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平均资产利润率高达1.43%。

此外,与往年相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差距有所增大,表现为西部、东北地区信贷不良率的下降幅度低于东部地区。2007年不同地区间信贷不良率的差距均不过0.3个百分点,而在2008年这一差距扩大到超过1个百分点。

出现财务差异缩小这种现象可能部分得益于财务重组的短期效应。财务数据能通过财务外科手术得到迅速改善,从而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但将短期的丰硕盈利转化为稳定的、可持续的业绩表现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所赖以生存的地区环境依然存在巨大差异,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所以不同地区的城商行经营状况上的差异可能会再次表现出来。因此,存在明显差距的资产利润率和差异再度显现的信贷不良率数据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东部地区具备极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能有效降低银行的外部风险和运营成本,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更为优异。这种地区环境差异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形成的制约将在我国长期存在。

变局时代的城商行

大变革时代,一些变化往往来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概念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随着城商行的规模扩张以及内部分化,新型的、不同层次的金融力量将会出现,中国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体系将被冲破,从而形成基于市场需求的银行格局。

2008年是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时期,却也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高速发展、剧烈分化的时期。城市商业银行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亦已大相径庭。当有些银行正在向如何上市、如何向外扩展机构之时,还有些银行正在考虑如何生存下来。当有些银行正在考虑学习与大客户打交道之时,有些银行则需要千方百计完善其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因此,用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概念来统称它们已显得不合时宜。相应地,把这些差异越来越大的银行放在一起讨论的意义可能越来越小。

从2008年的情形来看,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区域性银行、社区银行均已出现并走向成熟,多元化的银行体系必将逐渐成形。金融垄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被打破,顺应市场形势的金融格局将诞生。新形势下的银行大致可根据业务范围与规模划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最可能由目前的大规模城商行发展而来,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地方性银行则多半是立足本地做社区银行的中小型城商行。

2008年,新的格局在酝酿。

更名

更名、扩张、上市,被称为城商行发展“三部曲”。自2007年始城商行更名便蔚然成风,各家经过公司化、股份化改造之后的城商行纷纷更改名称,洗掉“**市商业银行”的印记。2008年有16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更名。

对于更名问题,银监会也曾提出过两点原则意见,一是原则上应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水平或监管评级在三级以上;二是新的名称应充分体现地域特征,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事实上更名后的城商行确实依然采用了有本地特色的名字,多数银行仍以城市名命名,个别用了省份的名称或是其他有关联的名称。然而城商行更改名称的最终目的却正是为了突破地域限制。城商行要跨区开展业务,第一步便从名称上淡化自身的地方色彩。

可以看到,城商行早已不满于某一城市的商业银行这一传统身份设定,希图获得一个至少在法律身份上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等的地位,但事实上这些更名并没有放弃所在地的地方色彩。这就引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猜想。一种观点认为,在一些经济上具有优势或特色的城市,城市名本身就具有某种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更名后的城商行能更好地利用城市名做出品牌,比如杭州银行、汉口银行。另一种观点认为,城商行更名主要还是为了能方便在本市以外的区域开展业务,如果名称依然带着地域标签,那这一目的至少是没有彻底达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城商行二次更名或不可避免。

无论城商行按照什么思路进行更名,都是为了破除监管上的限制,获得异地经营的资格。作为“三部曲”的第一步,更名的目标导向必然是跨区扩张与上市。城商行中的“先行者”沿着这条道路做大做强,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这条思路是否适合所有银行必定是一件值得怀疑的事情。然而一波接一波的更名热潮显示了城商行大力跟进的热情。这种冲动会给城商行带来什么样的突破或危机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可以确定的只是三步走战略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灵丹。

引资

引入外资一直是城商行发展中的热门话题。无论如何强调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内涵的丰富性,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即城商行引入外资的原始动力具有明显的短期功利特征。城商行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负担。长久以来深重的财务困境一直是城商行挥之不去的梦魇。因此,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以达到监管标准对城商行而言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