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眷恋祖国”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3. 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4. 学生应如何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到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定义、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祖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祖国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讲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国家的特点。
4. 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6.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应如何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的课程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课程的看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材,提供全面、系统的祖国知识。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特点。
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对祖国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对祖国的看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 介绍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和成就。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祖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国家历史简介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2. 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国家的历史发展脉络。
2. 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1. 讲述国家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历史资料或历史书籍,提供详细的历史信息。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第三章:文化遗产探索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激发学生对国家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国家的文化遗产介绍。
2.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教学活动:1. 展示国家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文化遗产地。
教学资源:1. 文化遗产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表达。
第四章:国家节日庆典1. 培养学生对国家节日的认识和庆祝意识。
2. 激发学生对国家社区的归属感。
教学内容:1. 国家的主要节日和庆典活动。
2. 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活动:1. 介绍国家的节日,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组织学生参与节日庆典活动或模拟庆祝活动。
教学资源:1. 节日庆典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节日庆典活动的积极性和对节日的理解。
第五章:国家象征和标志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家象征和标志的认识和尊重。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
2. 祖国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3. 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地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和国家现状。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祖国的了解和感受。
3. 观看视频:播放与祖国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祖国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祖国的基本情况:介绍地理位置、人口、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
3. 讲解祖国的历史背景:介绍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4. 讲解国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介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地位等。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祖国的了解和感受,讨论祖国的发展和未来。
6. 观看视频:播放与祖国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7. 总结新课:强调学生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祖国的短文。
2. 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思考国家发展。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开展祖国知识竞赛:设计一些关于祖国的知识题目,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了解祖国。
2. 举办祖国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组织祖国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参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等,加深对祖国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o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章中提炼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
o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围绕主题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感。
o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o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准确理解《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o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2.难点:o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
o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
三、教学准备•《始终眷恋着祖国》原文及注释材料。
•文中关键语句的PPT展示。
•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预习文章,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o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壮丽景色,感受祖国的伟大。
o提问:你们对祖国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热爱自己的祖国?o引入课题《始终眷恋着祖国》,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眷恋”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作者会用“始终眷恋着祖国”作为文章的标题?2.背景介绍:o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及文章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o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朗读文章:o教师播放文章朗读音频,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文章的情感。
o学生尝试自己朗读文章,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初步体会文章的情感。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3. 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2. 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背景知识。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的主题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
(2)写一篇关于诗歌《始终眷恋着祖国》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眷恋祖国”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 培养学生感恩祖国、服务祖国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定义,知道祖国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2. 国家的历史:介绍我国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3. 国家的文化:讲解我国的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4. 国家的地理:介绍我国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自然风貌。
5.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概念、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祖国”、“为什么我们要热爱祖国”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祖国的概念:详细讲解祖国的定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3. 介绍国家的历史:讲解我国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4. 讲解国家的文化:讲解我国的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5. 介绍国家的地理:讲解我国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国家的自然风貌。
6.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8.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祖国”的作文。
2. 调查家人、朋友对祖国的了解程度,汇总结果并分析。
3. 搜集有关爱国人物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2. 作文评估:评价学生作文中对祖国的认知、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历史:介绍中国的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祖国的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
3. 祖国的美丽风光: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4. 爱国情怀:学习古代诗人对祖国的赞美之作,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5. 民族自豪感:学习现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郭沫若的《我爱这土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等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爱国歌曲,如《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导入新课。
2. 讲授: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3.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心中的祖国。
4.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任务型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热爱之情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加深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通过讲述杰出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历史:介绍我国悠久的历史,重点讲解各个朝代的兴衰过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变迁。
2. 祖国的文化: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诗词、书画、戏曲等,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 祖国的自然风光:介绍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名胜,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
4. 杰出人物事迹:讲述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如孔子、屈原、诸葛亮、毛泽东等,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贡献。
5. 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了解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以及杰出人物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材: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教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
3. 纸笔:为学生准备纸笔,方便他们记录重要内容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幅祖国美景的图片或一段诗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2. 讲解历史:介绍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脉络。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2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
3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1预习检测.正确读出下列词语眷恋庚子恐吓诬蔑募集变相据理力争无言以对与世隔绝饱受折磨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3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钱学森归国遇到哪些险阻?最后怎样归国?这件事与中心有关吗?时间顺序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最后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同志亲自过问此事,才促成钱学森一家顺利回国。
这件事既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也表现了祖国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有力地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4合作探究,精致赏析.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5合作探究,精致赏析.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祖国”的概念,认识到祖国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等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为国家做贡献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爱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二、教学内容2.1 第一课时:祖国的定义与重要性(1)讲解“祖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祖国的含义。
(2)阐述祖国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影响。
2.2 第二课时: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1)介绍国家主权的概念,解释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2)讲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
2.3 第三课时: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1)阐述爱国主义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2)讲解民族精神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4 第四课时:为国家利益奋斗(1)分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为国家利益奋斗的意义。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2.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关爱社会,服务国家(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共建等。
(2)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出发,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知识。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品格。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 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5. 激发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意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意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和文化底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践行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意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祖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和文化底蕴。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践行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意愿。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将爱国情怀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祖国基本国情、历史和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价值观认同:评估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对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认同程度。
4. 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将爱国情怀付诸实践的意愿和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始终眷恋着祖国。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程背景,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祖国的悠久历史2.1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阐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和独特文化。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章:祖国的丰富文化3.1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丰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四章:祖国的伟大成就4.1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体育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祖国的发展进步。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章:爱国主义精神5.1 教学内容介绍爱国主义的概念、内涵和表现,分析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学生报效祖国的信念。
教学评价: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6.1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做出的英勇斗争和巨大牺牲。
6.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7.1 教学内容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第一章:祖国的美丽风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风光,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名山、大川、湖泊、海滨等自然景观。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第二章:丰富的历史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文化遗产等。
2.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视频观看、小组分享。
第三章:伟大的科技成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科技成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航天、信息技术、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3.3 教学方法:视频观看、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第四章:优秀的体育事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体育事业,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体育明星、体育赛事、体育成就等。
4.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视频观看、小组活动。
第五章:团结互助的精神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结互助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在自然灾害、重大事件中团结互助的故事。
5.3 教学方法: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第六章:繁荣的经济建设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培养他们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6.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经济改革历程、重要经济政策、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比较。
6.3 教学方法:数据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七章:保护环境的责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7.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环保成就以及公民如何参与环保活动。
7.3 教学方法:游戏互动、视频观看、小组行动计划。
第八章: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祖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8.2 教学内容:介绍祖国的孝道、礼仪、诚信等传统美德及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介绍课程主题:始终眷恋着祖国。
2. 阐述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1. 引入课程主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2. 阐述课程目的,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繁荣和发展。
教学作业:1. 思考并记录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2. 准备对祖国的赞美之词。
第二章: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环境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祖国的自然风光,如山水、湖泊、海滩等。
2. 介绍祖国的地理特点,如高原、平原、丘陵等。
教学步骤:1. 展示祖国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2. 介绍祖国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多样性。
教学作业:1. 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
2. 准备对祖国美好环境的赞美之词。
第三章:祖国的文化瑰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祖国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画、戏曲等。
2. 介绍祖国的艺术成就,如建筑、雕塑、园林等。
教学步骤:1. 展示祖国的诗词、书画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 介绍祖国的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其独特性。
教学作业:1. 学习和欣赏祖国的诗词、书画等作品。
2. 了解并记录祖国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祖国的伟大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尊重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介绍祖国的历史发展,如古代、近代、现代等。
2. 介绍祖国的重要事件,如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
教学步骤:1. 讲述祖国的历史发展,让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2. 介绍祖国的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教学作业:1. 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和感受。
《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共3篇
《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共3篇《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1《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如何把爱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份优秀的爱国主题教育教案——《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具有强大的解放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力量和作用,具有大无畏、艰苦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并时刻牢记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做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强大的力量和作用;2. 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3. 了解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育课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和作用;2. 如何通过教育课程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图片和视频资源;2. 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题材的基本知识,为学生的疑问提供答案;3. 安排看电影、播放视频等实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一部有关解放战争或者人民军队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具有的大无畏、艰苦奋斗精神;2. 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红色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让他们对教育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4.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教具,阐述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以此引导学生始终眷恋着祖国;5. 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方式1. 视听教学: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和作用;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教育:通过红色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4. 实物教具: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对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有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国家荣誉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
(3)掌握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生僻词语的意思,弄懂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讲解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以及对其组员的学习贡献。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延伸:1. 开展爱国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爱国情怀表达自己的情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爱国主义的诗词、文章、视频等。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初中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
2. 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3. 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如作者的背景、创作风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掌握课文中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风格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介绍课文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6.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8.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
2.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伟大和可爱,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地理特点: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2. 祖国的历史文化:古代文明、传统节日、著名历史人物等。
3. 祖国的发展现状: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4. 国家的象征:国旗、国歌、国徽等。
5.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发展现状。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悟。
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祖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祖国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
2. 第二课时: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如古代文明、传统节日、著名历史人物等。
3. 第三课时:分析祖国的发展现状,如经济、科技、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4. 第四课时:讲解国家的象征,如国旗、国歌、国徽等。
5. 第五课时:讨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眷恋祖国”的情感内涵,认识到作为公民应该有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使学生领会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
3. 培养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2. 课文作者简介3. 相关背景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并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素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知识。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分段讲解课文,深入分析作者的爱国情怀。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6.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表达的真诚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口头反馈和课后意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始终眷恋着祖国》的官方教材或复印版本。
2. 作者简介: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素材: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
八、教学时间1. 授课时间:根据课程安排,本教案建议授课时间为2课时。
2. 作业时间:学生在课后完成个人感悟写作,预计需要1课时。
九、教学建议1. 建议在讲解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第一章:祖国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员理解祖国的定义和内涵。
强调祖国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祖国的定义和内涵:祖国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拥有的土地、文化和历史。
祖国的重要性:祖国是人们的家园,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祖国的热爱: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1.3 教学活动:讲解祖国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员思考祖国的意义。
通过案例和故事,展示祖国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员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我国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强调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员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我国的文化特点: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培养学员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提高他们对文化保护的意识。
2.3 教学活动:通过PPT或视频,介绍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讲解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引导学员思考和分享。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员提出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的实际行动。
第三章:我国的政治制度与公民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势。
强调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培养学员履行公民责任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公民责任:遵守法律法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履行公民责任的能力: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3.3 教学活动: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优势,引导学员理解公民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履行公民责任的具体行动。
组织角色扮演或模拟活动,让学员体验履行公民责任的过程。
第四章:我国的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4.1 教学目标:让学员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
强调我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教学目标】
1.了解精心选材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3.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1.“眷恋”一词是什么意思?
2.请给文题补一个主语:始终眷恋着祖国。
二、人物介绍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2.成语积累
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
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或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四、研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2.怎样理解文题中的“始终”一词?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划出来,说明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二)精讲点拨
1.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钱学森的印象。
钱学森是一位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事业上非常成功的爱国科学家。
2.(1)课文哪些词句写出了钱学森始终眷恋祖国的深情?
①第5自然段:“不止一次地写信感叹“旅客生涯作到何时”,不止一次梦见上海和伴他
度过童年的房子”
提问: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②第13自然段: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③第14自然段:租房只签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
④第15自然段: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⑤第18自然段: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才回国,“五年多”说明时间长,斗争之艰苦,表现钱学森冲破阻力回到祖国历程的艰辛,表现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吗?
望穿秋水、归心似箭、望眼欲穿、魂牵梦绕
过渡:钱学森是那么的眷恋祖国,归心似箭,但是他的回国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美国海军次长听到钱学森想要回国时的反应:(第7节)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指名朗读,重音、语气)
①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
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②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3)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
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可见受折磨之大。
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每月报到一次,不准离开洛杉矾,监视,捣乱,检查他的信件和电话等等。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在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在祖国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终于胜利返回祖国。
五、合作探究。
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链接: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
原因: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