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总结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总结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对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方面组成,人体也不例外。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观念。
五行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界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平衡五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经络学说则强调人体内有多条经络,它们贯穿全身,运行气血和信息,中医养生会根据经络来进行调整和保养。
二、饮食调养中医重视饮食调养,认为“药食同源”,用食物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饮食方面,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
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生姜、大蒜等;夏季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等。
此外,中医还倡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保持适度的饮食节制,忌食油腻和过多刺激性食物。
三、运动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也注重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一些静态的运动如瑜伽、气功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气机和情绪。
另外,中医强调运动要适度,过量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四、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促进气血流动。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风池、合谷等,通过按揉、推拿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舒缓疲劳、缓解疼痛和调整情绪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五、草药调养中医还借助一些天然草药来调养身体。
常用的草药包括人参、灵芝、枸杞等,它们具有调理气血、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但是在使用草药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因为草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和调配。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征,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
要说中医,这可不是简单的看病吃药,里面的门道多得很。
想象一下,古人坐在竹椅上,喝着茶,神情自若,似乎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中医养生,就像是一种生活艺术,讲究的是“顺应自然”,就像是和风细雨,轻轻抚摸大地。
说到中医,首先得提提“阴阳”理论。
这就像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咱们得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过得更舒心。
阴阳的变化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讲究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哲学,像是白天黑夜的轮换。
没错,就是那种“有失必有得”的感觉。
很多人觉得中医神秘,但其实它就像一个老朋友,懂得你身体里的各种小秘密。
你今天心情不好,可能是“阴气”重了;明天吃得太油腻,可能是“阳气”上来了。
这种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再来聊聊“气”。
在中医里,“气”可是个大角色。
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没了气,肯定活不下去,对吧?气就像是身体里的能量,流动得顺畅,才会让你觉得神清气爽,活力四射。
我们常听说“气血”,其实就是气和血的合作。
要是气血不足,那整个人就像是没电的手机,随时都可能关机。
中医的养生之道,往往就是要让这股“气”流动得更顺畅,怎么做到呢?当然少不了运动,打太极、散步,甚至就随便在家里扭扭腰,这都是给“气”加油!再说说“经络”。
这玩意儿就像是身体里的高速公路,连接着你各个器官。
想象一下,堵车的时候,心情多糟糕啊!经络通畅,身体就像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能量快速流动。
中医养生讲究“调理经络”,常常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来疏通这些“交通枢纽”。
你要是听过“针灸”这门艺术,肯定会觉得特别神奇。
那些小针头就像魔法棒,扎在身上,居然能让你整个人轻松不少,疼痛感瞬间消失,简直就像是重生一样。
还有中药,那可是中医的一大法宝。
想象一下,药材们就像一群个性十足的明星,各自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
有些药材专门调理气血,有些则可以清热解毒。
中医养生特别讲究因人而异,别人喝得好的药,你未必适合,这就是个性化的魅力所在。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保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保健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保健学“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养”指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生”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保健”即保持健康。
简单而言,“养生保健”就是保养生命、保持健康。
养生保健活动贯穿于人的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是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通过调节饮食、活动形体、调养精神、调适环境等多种方法或手段以达到保养生命保持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目的所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古人将养生理论和方法统称为“养生之道”。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处的“道”,就是养生之道。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能否懂得养生之道,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学是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理论、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知识体系,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生命及健康长寿规律,研究中国传统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方法,并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指导人类保健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养生家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从养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相应的学术流派,如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释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养生理论和方法,丰富了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内容。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基本特点、基本原则,以及中医养生保健发展概要、现阶段的研究任务等。
二是中医养生保健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睡眠、饮食、运动、环境、季节、体质、推拿、房室、沐浴、娱乐等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及其应用。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2.1天人相应在很多人眼中,“天人相应”似乎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修炼方法,与普通人无关。
事实上“天人相应”是中医学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人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身就是一个小天地,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的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说,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
中医养生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六气的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顺应自然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二是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
然而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地适应,而应是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持健康,免患疾病。
2.2形神合一在前面强调了,养生学脱胎于中医,与中医是密不可分的。
养生学的很多理论,实际上也就是在中医的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
所以,通过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理论,养生学提出了“形神共养”理论,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要重视形体的保健,也要重视心理和精神上的保健。
形,即人之形体,包括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五官九窍、肢体以及筋、脉、肉、皮、骨等,其中主要是精与气这两个方面。
神,即以神情、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因为一般来说,形体健壮的人都精神饱满;而精神饱满、健旺,反过来又能促进形体健康。
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得形体健壮,精力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身体和精神都能够均衡统一与和谐。
形神共养在具体运用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简介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注重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养生保健课程。
本课程旨在传授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知识,培养学员掌握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为养生保健打下基础。
2. 四季养生: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指导如何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 体质调理:分析不同体质类型,针对个体特点制定养生调理方案。
4. 传统养生方法:传授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方法,以及艾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技术。
5. 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讲解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方法。
6. 食疗与药膳:介绍常见食材的功效与食用方法,以及药膳的制作技巧和养生功效。
7. 心理调适与养生:讲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以保持身心健康。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讲座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艾灸、推拿等实践操作,以加深对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中医养生保健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学员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交流:鼓励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养生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程优势1. 理论体系完整:本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四季养生、体质调理、食疗药膳等养生保健知识。
2. 实践操作性强: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员对中医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 内容丰富多样:本课程涵盖了传统养生方法、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心理调适与养生等多方面内容,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4. 师资力量雄厚:本课程教师具有丰富的中医教学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5. 适合各类人群:本课程适合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白领阶层等不同群体。
五、课程安排1. 上课时间:每周2小时,共计36个课时。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概念解析中医养生保健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对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延长寿命而进行研究的学科。
2024-中医养生保健学4
平均睡眠时间长。
③ 由于性激素分泌差异有关,女性比男性
〔2〕体质与性格因素:① 体质:阳盛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 痰湿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多。
眠时间多。
② 体型:肥瘦分类,肥人较瘦人睡
第一节:睡眠养生保健
2〕睡眠的质量标准: 〔1〕“久卧伤气〞:过多睡眠和恋床可造成大脑皮层抑制,使大脑细胞乏氧。 〔2〕睡眠的质量决定于睡眠深度和REM的比例,REM对改善大脑疲劳有重要作用。 〔3〕睡眠质量标准:一般说来,睡眠5分钟进入睡眠幢态; ② 睡眠深。睡中呼吸匀长,无鼾声,不易惊醒; ③ 无起夜。睡中梦少,无梦惊现象,很少起夜; ④ 起床快。早晨醒来身体轻盈,精神好; ⑤ 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第一节:睡眠养生保健
〔三〕睡眠的方位与姿势 1〕睡眠的卧向:
〔1〕定义:指睡眠时头足的方向位置。睡眠的方位与健康紧 密相关。中国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五行相生理论, 〔2〕对寝卧方向提出过几种不同的主张:
① 按四时阴阳定东西: “凡卧,春夏首宜向东,秋冬首宜向西〞:认为春夏属阳, 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 养阴〞的原那么。 ② 寝卧恒东向: “寝恒东首,谓顺生气而卧也〞。头为诸阳之会,人体之
4〕老人及病人睡姿: 〔1〕老年人仰卧、俯卧、左侧卧均不适宜,以右侧卧最好。 〔2〕心衰病人及咳喘发作病人宜取半侧位或半坐位,同时将枕与后背垫高。 〔3〕肺病造成的胸腔积液患者,宜取患侧卧位,使胸水位置最低,不阻碍健侧肺的呼吸功能。 〔4〕有瘀血病症的心脏病人,如肺心病人等一般不宜取左侧卧或俯卧,以防心脏负荷过大。 〔5〕“凡人眠勿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头低脚高位置睡觉,易得肾脏疾患。
中医养生保健学 〔四〕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保健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学,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医养生保健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养生学吸取各学派之精华,形成养生基本原则。
如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形神统一,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平衡;和调脏腑,阴平阳秘;修德养身,“仁者寿”等等,使养生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人生存于自然界中,其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即“人与天地相应”。
在自然界变化中,存在着以四时、节气、昼夜为标志的年月日周期性节律变化,并由此产生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所呈现的生、长、化、收、藏等规律。
比如睡眠,中医主张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而每天中重要的是“子时觉”,即晚11时入睡(子时—23时-1时)。
中医强调“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睡前可适当喝点温水或牛奶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各种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节律有序而稳定,机体则处于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若违逆自然,则各种生理功能节律紊乱,适应外界变化和防御抗邪的能力减弱,而易罹患疾病。
所以,只有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才能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自然条件。
养生顺应自然,旨在要求人们要适应自然界变化而调节自己,把能够适应自然界变化作为健康的标志和维护健康的基本要求。
形神统一,形神共养。
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十分重视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形指人之形体,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形神共养,体现了形神统一的生命观。
一方面,形体为生命的基础,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为生命的主宰。
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运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响。
形体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即“形与神俱”,此为身心健康的标志。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核心理念是:A. 预防优先B. 治疗为主C. 病后调理D. 寻求快速疗效答案:A. 预防优先2. 以下哪种饮食习惯符合中医养生的要求?A. 膳食结构不均衡,以高脂肪、高糖分为主B. 多食用热气性食物,少食寒凉性食物C. 注重膳食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类食物D. 快餐、加工食品成为主要饮食来源答案:C. 注重膳食多样化,适量摄入各类食物3. 下面哪种运动方式是中医推崇的养生方式?A. 长时间高强度的高强度训练B. 频繁参与竞技运动C. 中低强度的适度有氧运动D. 没有固定规律的不规范运动答案:C. 中低强度的适度有氧运动二、判断题1. 中医养生保健学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2. 中医养生保健学强调养生需因人而异,根据体质、气候等因素进行具体调整。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3. 中医养生保健学认为养生关注的重点是治愈疾病,强调快速解决健康问题。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三、问答题1. 请简要阐述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优先、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循序渐进。
预防优先强调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人而异强调养生需根据个体的体质、气候等因素进行具体调整。
辩证施治是指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中医辩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循序渐进则是指养生需持之以恒,通过长期的坚持和不断调整,达到养生的目的。
2.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饮食调理的原则有哪些?答案:饮食调理的原则包括:平衡膳食、禁忌过度、食物相克、适量多样。
平衡膳食要求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禁忌过度是指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等对身体不利的食物。
食物相克指不宜同时食用相克的食物,如鱼和萝卜、牛肉和柿子等。
适量多样则强调食物摄入应适量,并保持多样化,避免偏食。
3.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如何进行适度的锻炼?答案:适度的锻炼包括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中医养生保健学名词解释
中医养生保健指的是生活中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调理身体,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颐养生命的一种医事活动。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方式也有很多,主要包括推拿按摩、艾灸、针灸、经络养生等等。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养生。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养生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实际养生效果显着,所以很多的人都想要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但是对于中医养生保健却不是很了解。
那么,中医养生保健是什么?中医养生保健,就是通过多种方法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规律,可以科学地调理和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的目的。
一、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等其他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推拿按摩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中医养生项目之一。
对于有扭伤,关节脱位,腰肌劳损、偏头痛、四肢关节痛、因风湿而引起的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的朋友们适用。
二、艾灸采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等制品,点燃通过熏烤人体的穴位,已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具有增强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以有发挥镇静、镇痛作用。
这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医养生项目呢。
三、针灸针灸与艾灸非常相似,但是针灸是用针刺入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
四、经络养生经络养生是在经络理论基础上,通过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
经络养生可以削减无害物质在体内积累和停顿的时间,为人体各构造器官的细胞供给精良的留存环境。
通过疏通经络,可使体内气血通顺,促成各类养分物质和能量的流畅,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濡养脏腑、加速推陈出新速率的感化。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保健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养生保健学中的“治未病”是指什么?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疾病的病因C. 预防疾病发生D. 治疗疾病的症状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A. 整体观念B. 阴阳平衡C. 五行相生相克D. 随机应变答案:D3.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要是指肾的哪项功能?A.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B. 主运化水液C. 主呼吸D. 主神志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中的“饮食养生”?A. 饮食有节B. 饮食多样化C. 饮食偏嗜D. 饮食清淡答案:C5. 中医养生保健中提倡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什么?A.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生活习惯B.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居住环境C.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工作强度D. 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睡眠时间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中的“情志养生”?A. 保持心态平和B. 避免过度情绪波动C. 追求物质享受D.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答案:C7. 中医养生保健中“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中的“动”主要指的是什么?A. 体力劳动B. 运动锻炼C. 社交活动D. 脑力劳动答案:B8. 中医养生保健中“药食同源”的理念是指什么?A. 药物和食物可以相互替代B. 药物和食物都具有治疗作用C. 食物也具有药物的保健作用D. 药物和食物都应适量食用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保健中的“起居养生”?A. 早睡早起B. 保持个人卫生C. 适应四季变化D.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答案:D10. 中医养生保健中“顺应自然”的原则主要是指什么?A. 根据自然环境调整生活习惯B. 根据自然环境调整饮食习惯C. 根据自然环境调整工作习惯D. 根据自然环境调整情绪状态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中医养生保健中“调和阴阳”的方法包括哪些?()A. 调整作息时间B. 调整饮食习惯C. 增加体力劳动D. 调整情绪状态E. 增加社交活动答案:A B D12.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精神养生”?()A. 保持乐观心态B. 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C. 避免过度劳累D. 追求物质享受E. 保持心态平和答案:A B C E13. 中医养生保健中“饮食养生”的原则包括哪些?()A. 饮食有节B. 饮食多样化C. 饮食偏嗜D. 饮食清淡E. 饮食定时定量答案:A B D E14.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保健中的“运动养生”?()A. 太极拳B. 瑜伽C. 散步D. 跑步E. 长时间静坐答案:A B C D15. 中医养生保健中“药食同源”的理念,意味着哪些观点?()A. 食物可以作为药物使用B. 药物可以作为食物使用C. 食物和药物都有治疗作用D. 食物和药物都有保健作用E. 食物和药物都应适量食用答案:A C D 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中医养生保健学认为,人的健康状况完全由先天因素决定。
中医养生保健学习计划
中医养生保健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本人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专业方向,希望在学习计划期间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 全面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2. 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3. 学会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自我调理和保健;4. 深入研究中医养生保健的相关经典著作和现代研究成果;5. 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能力,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有效的养生保健指导。
二、学习内容1.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1. 中医养生的基本观念和理论体系2.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中医保健的重要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4. 中医养生保健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2. 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见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法1. 中医的四季养生保健方法2. 中医的饮食保健方法3. 中医的运动保健方法4. 中医的心理保健方法5. 其他常见疾病的中医养生预防方法3. 中医养生保健的自我调理和保健1. 中医的自我诊断方法2. 中医的自我调理方法3. 中医的经络保健方法4. 中医的穴位保健方法5. 中医的养生保健饮食和药膳4. 中医养生保健的相关经典著作和现代研究成果1. 黄帝内经2. 神农本草经3. 本草纲目4. 中医养生保健的现代研究成果5. 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能力提高1. 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技能培训2. 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案例研究3. 中医养生保健的实际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三、学习方法1. 阅读中医养生保健相关书籍和论文1. 精读中医养生保健的经典著作2. 阅读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3. 总结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要点2. 找寻中医专家进行学习交流1. 了解中医专家的经典著作和相关研究成果2. 听取中医专家的养生保健建议和指导3. 参与中医专家的养生保健培训和实践活动3. 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1. 参加中医养生保健的培训班和实践课程2. 实践中医养生保健的自我调理方法和技能3. 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案例研究和分享4. 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1. 定期进行中医的自我诊断和调理2. 运用中医的养生保健饮食和药膳进行实际应用3. 积极推广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经验四、学习安排1. 阅读中医养生保健的相关书籍和论文1. 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中医养生保健的经典著作和研究成果2. 每周总结、整理并分享所学内容2. 找寻中医专家进行学习交流1. 至少每月参加1次中医专家的讲座或交流活动2. 每次活动后撰写学习笔记并整理学习收获3. 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1. 每周至少进行2次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2. 将实践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并分享给他人4. 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1. 每日进行中医的自我调理和保健方法2. 每周制定中医养生保健饮食和运动计划,并进行实施五、学习评估1. 定期向中医专家进行学习成果汇报1. 每季度向中医专家汇报学习进展和成果2. 接受中医专家的指导和评价,并进行学习反馈和调整2. 参加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经验分享1. 每半年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经验分享活动2. 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中医养生保健水平3. 学习成果的运用和推广1. 每月总结学习成果的应用情况和推广效果2. 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方法,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更好的养生保健服务。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
中医养生学就业方向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和营养学知识研究养生的学科。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养生学已成为热门的就业方向之一。
1. 中医养生保健行业:中医养生保健行业是中医养生学的主要就业方向。
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工作,可以为客户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包括中医养生咨询、中医养生按摩、中药膳调理、气功养生等。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健康保健机构合作,如医院、保健品公司等。
2. 科研机构:中医养生学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中药研究、中医养生理论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等。
在科研机构工作,可以参与中医养生学的研究工作,推动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3. 教育机构:随着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开设中医养生相关专业。
在教育机构工作,可以担任中医养生学科的教师,为学生传授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技能。
4. 自主创业:中医养生学可以成为自主创业的方向之一。
可以开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养生产品销售等业务,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事业。
总之,中医养生学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有多种就业方向供选择。
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中医养生服务。
- 1 -。
中医养生保健的所学课程
中医养生保健的所学课程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针对中医理论进行实践和应用的学科,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养生保健的所学课程。
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和中药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生理构造和功能,并且可以根据理论指导实践,如调整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等,以维持健康。
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针灸推拿等技术。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如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特色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用功效、配伍禁忌等内容。
通过学习中药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草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从而在养生保健中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草药。
中医养生保健还包括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保健技术两个专业课程。
中医养生学主要研究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如养生方法、养生原则、养生调理等。
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我们可以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制定养生计划。
中医保健技术是中医养生的实践技术,主要包括按摩、拔罐、刮痧等。
这些技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通过学习中医保健技术,我们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保健手法,如自我按摩和拔罐,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养生保健。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保健的所学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学、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保健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们可以了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养生保健,以达到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医养生保健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中医养生保健学》PPT课件
,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1)立志修养:
① 理想和信念是健康成才的精神保障。 ② 理想和信念是生活的主宰和战胜疾病的动力。 ③ 现代研究证明,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 抗力,故有益于健康长寿。 (2)道德修养: ① “大德必得其寿”;讲道德的人,待人宽厚大度,才能心旷神怡,体内安详舒泰得以高 寿。 ② 古代养生家把道德修养视作养生之根,养生和养德是密不可分的。 ③ 注意道德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助人为乐,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健康含义: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
(二)情志变化:
情志又称情感,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精神心理活动的综合反映。 1)情志变化的养生保健:不良的情绪是使人短命夭亡的最重要因素。
(1)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生理现象。 (2)若能恰当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3)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 (4)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第一节:精神养生保健
(√三)调摄情绪法
历代养生保健家都非常重视七情调摄。 1)节制法
(1)定义: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 (2)方法:
① 遇事戒怒:怒不仅伤肝,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导致各种疾病。 制怒之法,首先, 以理制怒, 其次, 提醒法制怒(提醒标识), 再次, 怒后反省。
(1)按环境的形成划分:自然环境: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等 人工环境:指人类为从事社会集居生活而建立的城乡生活居住环境。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标准
《中医养生保健》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传统养生方法,旨在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和谐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养生保健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能够运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自我保健和指导他人进行养生保健。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推拿、食疗药膳、运动养生等多个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自我保健和指导他人进行养生保健的能力。
同时,学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养生保健方案。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医养生保健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中医养生保健讲座、养生保健培训班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总结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的表现,总结性评价则通过考试或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建议提供以下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权威的中医养生保健教材,如《中医养生保健学》等。
中医养生保健学(2015-2)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九点 三十九分。
第一节:绪论
三、基本特征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 它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 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
特征:
1)独特的理论体系: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
(一)、上古时期(萌芽)---源流:养生保健原始思想的萌芽
1)人类先祖已经注意到改善居住和衣着条件
2)火种的发动促进上古时期人类社会进步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命规律 支配、改造自然界
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九点 三十九分。
第二节:中医养生保健学发展简史
(二)、先秦时期:中医养生保健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提出了有关养 生保健思想观点。 1)先秦养生保健思想 (1)《周易》:“变易观”. 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 是对自然界发生、发展、
变化规律的总结。 (2)道家养生思想 :代表人物:老、庄 子。“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贵柔” 、
第二节:中医养生保健学发展简史
4)先秦对中医养生保健学理论建立指导意义 先秦时期是我国从原始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里:
(1)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认识自然,认识生命。 (2)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经验。
(3)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建立理论体系. (4)《内经》--系统总结和结晶,为建立理论体系。 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 保健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学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学秋季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也是自然界的收获季节。
在中医养生保健学中,秋季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调养脾胃、保护肺气、调节情绪和合理运动等方面。
首先,秋季是调养脾胃的关键时期。
中医养生学中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也是人体能量的源泉。
秋季气候干燥,易伤津液,容易导致脾胃功能不足,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因此,秋季养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一些易消化、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莲子、银耳等,以补充体内的津液。
其次,秋季要保护好肺气。
中医认为,肺主气,主管呼吸,而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伤害肺气。
因此,在秋季养生中,要注意保护好肺气,多吸入新鲜空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调、电风扇等干燥环境下。
此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养肺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以养护肺部健康。
此外,秋季还要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秋季是阳气开始收敛的季节,人体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忧郁等问题。
因此,秋季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多参与一些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阅读等,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最后,秋季适当运动也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秋季的气候适宜,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总而言之,秋季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核心主要是调养脾胃、保护肺气、调节情绪和合理运动。
通过饮食调理、呼吸运动、情绪调节等方法,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因此,我们在秋季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时间,加强锻炼和保护肺气,保持良好的心情,以达到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愉快的情绪
满意
快乐
喜爱
和悦
好感
分 类
不愉快的情绪 愤怒 不满 痛苦 焦急 害怕 厌恶
沮丧
不合客观实际的 过高思想意向
学习成绩差考不上理想的学校
主观
情绪产生 的因素
外界
情绪失控
汽车噪声引起心烦意乱
生物因素
外伤引起的情绪变化
社会因素
朋友变心而致失恋 发生地震亲人亡故
情绪会引起人体内环境的变化
体内的温度 血液的酸碱度 血压 血糖 血氯 血钙 血钠 血磷 血细胞数
名人名著论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黄帝内经》
人是一个有情欲的存在。(马克思)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适宜也。(吕氏春秋· 贵生)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 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 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人和动物的真正区别,在于他内在的、无形的力量和价值。 (泰戈尔) 人是高贵的创作物,像设计所要求的那样完美;没有疑问,他是构成大 全的一部分,比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地位要高。 (普罗提诺) 人是一个有感觉的、能反映的、有思想的生物,他自由自在地游历全世 界,他似乎在他所能制服的一切动物之上,他合群而生,他发明了科学 和艺术, (狄德罗)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黄帝内经》
原发性高血压和低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心动 过缓、雷诺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溃疡性结肠炎、贲门痉挛 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异食癖等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内分泌 代谢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換气综合征 心源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 糖、肥胖病等
2、根据美国海弗里克提出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推算
海龟的肺成纤维细胞分裂72—114次,其寿命为175年。
鸡肺成纤维细胞分裂13—35次,寿命30年。
人肺成纤维细胞分裂40—60次,寿命110年。
3、根据哺乳动物性成熟期的“寿命系数”推算
哺乳动物寿命=性成熟期×(8—10)
人的寿命=14×(8—10)=112—140
房室养生
《房中补益篇》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 顺应自然 房中禁忌,大风大寒,安静环境
刘完素 张子和 李东垣 朱丹溪 陈直 忽思慧
重调气法、吐纳,创内固丹、 何首乌丸、大补丸、地黄饮子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宋 金 元 时 期
重元气,补脾胃
色欲箴、饮食箴、养老论
《养老寿亲书》
《饮膳正要》
养生学 专著达 60多种 明清时期
养心八珍汤
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分 孝顺常想,老实适量,丰献不拘,回报不求
通向心灵的桥梁
打开心扉的钥匙
爱情
羸得更多人的尊重 宽容 通行无阻于天下 获得从内到外的健康
驱逐严寒的火炉
抵挡酷暑的甘露 增添精神生活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美· 爱默生)
人的寿限是多少? 人到底能活多久?
“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
“上寿百二十岁,中寿一百,下寿八十”
《左传》
人类寿命三种推算方法: 1、根据蒲丰氏的“寿命系数”学说推算 (寿命系数为5—
7)
哺乳动物寿命(年)=生长期(年)×寿命系数 狗的寿命=2年×(5—7)=10—14年 象的寿命=25年×(5—7)=125—175年 人的寿命=25年×(5—7)=125—175年
运动系统
生殖 泌尿系统 耳鼻 咽喉科
全身肌肉疼痛、脊柱过敏症、类风湿关节炎、心源性运动 异常等
性欲低下、性欲亢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症等
耳鸣、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眼睑疲劳 眼肌痉挛、复发性口腔溃疡、口吃、咽喉部异物感、 特发性舌痛症、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梅尼埃病
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斑秃和全秃、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银屑病、湿疹、白癜风等
友谊
“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孔繁森) “人生无友,恰如生命无太阳”(法国谚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恒 心
希望、信念、志向
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
有效调节调动机体的潜能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黄帝内经》
静 心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宋·刘河间) “静者寿,躁者亡”《养生延命录· 教诚篇》 “心静可以固元气,万病不生,百岁可活”《遵生八笺》
《颜氏家训· 养生》 《抱朴子· 内篇》 《养性延命录》
食养、导引、气功、按摩
隋唐时期
列证候1720 种,后附养生 方、导引法
“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
《诸病源候论》
“小儿啼哭,呼吸定时,不可哺乳”
“小儿始生,宜见风日,令母将儿拘日中嬉戏。 背日而坐,晒以朝阳” 精神养生
《千金要方》
食养食疗
笑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增强抗病能力 笑可以在体内产生良性的化学反应
“举世皆从愁里老,乐观才是长寿药”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订增养生药言》
爱
心
“养生莫如养性,养性莫如养德”“养德尤养生第一要也”
“性自既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生之大经也” (孙思邈)
洪 昭 光
平常状态
机体内环境稳定
正 常
情绪
心情 愉快 情绪变化 愤怒
消沉 悲伤
脉搏、呼吸、血液、消化液、新陈代谢正常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血压 升高,呼吸急促,胃肠蠕动减慢,新陈代谢率增高 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生物化学调节失常
情绪不调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病变
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更年期综 合征、心源性知觉异常、慢性疲劳等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健康的形象化标准
吃得快 便得快
良好的个性人格
五快
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三良好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概念
健 康 的 概 念
精神
身体
社会交往
健全的状态
健康的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 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皮肤科
其他
癌症等
情志与内脏气血
怒
喜
思
悲
恐
肝
心
脾
肺
肾
怒
喜
思
悲
恐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 悲则气消
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
目
肝
魂
怒
舌
心
神
喜
口
脾
意
思
鼻
肺
魄
悲
耳
肾
志
恐
心灵登高五要素
笑可加快体内气体的交換
笑能调节神经,改善胸部血液循环
欢
心
笑能增强迷走神经兴奋,促进食欲 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 笑能消除疲劳、消除疼痛
中医养生保健学
陕西中医学院 高新彦
报告内容
引言:走进健康 一、心理养生法 二、饮食养生法 三、运动饮食法 四、推拿养生法 五、四季养生法 六、环境养生法 七、睡眠养生法 八、体质养生法 九、疾病养生法 十、药物养生法
健康的重要性
奔小康,先健康 ;小康时代需要健康的身体
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珍惜独一无二的你
恬淡虚无
淡于名利
静 以 养 神 闭目养神,习练静坐气功
养性
《千金翼方》
运动养生
起居养生
房室养生
精神养生
提倡十要
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 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 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 十曰禁忌。
反对十二多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 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 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速不理, 多恶则憔悴无懽。
地理环境因素
气候因素
气温、气压、湿度、风速、日照、大气电磁场
情志因素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饮食不节,饥饱无常 饮食因素 任凭喜好,饮食偏嗜
不知食宜,违背体质
不按时起卧
生活起居因素
生活不规律 过劳、过逸
性生活因素
频繁性交 反复而高度的全身性兴奋 能量高 度消耗 器官功能适应性减弱 免疫系统调节 功能减退
• • • • • • • • •
5、身体机能明显下降; 6、英年早逝屡见不鲜; 7、形形色色的综合症; 如:信息过盛综合症 下岗焦虑综合症 城市拥挤综合症 情绪紧张综合症 退休孤独综合症 8、当代文明在进步,健康相对在退步。
中医养生学发展史略
有巢氏
构木为巢 钻木取火 制作衣服、制九针 尝百草 创医药
沐 浴 帚
人类之始就有养生实践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黄帝
历史人物
夏 商 周 时 期
文字记载
甲骨文
有草焉——(如韭)食之不饥
《山海经》
有嘉果——(如桃)食之不劳 有箴鱼——食之无疫疾
《周礼》
食医
疾医
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