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通过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开放拓展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精神格局。

开放拓展性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究和发散思维。

1.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好奇心的教学内容,如设置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课题或者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研等科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4.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发散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开放拓展性教学的特点所谓开放拓展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自主地获取、建构、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主导和参与学习过程。

2.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教师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实验材料、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自我定制的空间。

3. 强调实践探究:通过实践活动、实验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注重团队合作: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 评价多元化: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通过表现、作品、成果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实验活动、观察、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科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学习光的折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感受光线的折射奥秘,激发他们对光学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才能生长?”让学生自己去调查、观察,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反思。

浅谈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浅谈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浅谈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是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良好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宽,其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方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比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符合学生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拓展性活动中,学生们往往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就特别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合各学科信息,发展其综合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拓展性活动的设计形式及实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设计实践正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是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良好载体。

小学科学拓展性活动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发掘教材的拓展点、空白处,让学生们围绕着某一主题,运用科学的方法、技能、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宽,其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方法、时间与空间等方面比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在符合学生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拓展性活动中,学生们往往兴趣盎然,情绪高涨,接受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就特别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整合各学科信息,发展其综合素养,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从拓展性活动的设计和实践两方面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拓展性活动设计如何发掘小学科学教材的拓展点、空白处,设计让学生们能运用已有的科学方法、技能、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外实践活动是重点。

这样的拓展性活动形式多样,起点较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

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从活动的生成点来看可以分为预设型的拓展性活动设计和生成型的拓展性活动设计。

预设型的拓展性活动设计包括一堂课的拓展性活动设计、一单元的拓展性活动设计。

因为拓展性活动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所以,一堂课的拓展性活动可以一个月一次,一单元的拓展性活动最好一学期一次。

(一)一堂课的拓展性活动设计小学科学教材有许多课内容都能设计拓展性活动,但一堂课的拓展性活动设计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双减理念下小学科学拓展性教学应用探析

双减理念下小学科学拓展性教学应用探析

双减理念下小学科学拓展性教学应用探析发布时间:2023-04-11T18:55:26.151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3年3月作者:朱琳[导读]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更多人的眼光注意到了小学科学等非主流学科,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抽象性、思维性较强,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双减”政策的实施也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挑战。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特征以及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双减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性教学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朱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更多人的眼光注意到了小学科学等非主流学科,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抽象性、思维性较强,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双减”政策的实施也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挑战。

基于此,本文就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特征以及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双减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性教学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双减;拓展性教学;特征;现状;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3-030-01随着“双减”等政策的实施,通过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经验,技能与本领,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就小学科学学科来说,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科学教育的本身,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打磨每个教学环节,减少课堂无用提问、无用探索,提高教学效能,提高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特征以及现状1.小学科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特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也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

实际教學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感受科学知识学习的快乐,采用拓展性的教学方式就能有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桎梏。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如何在科学课堂中进行开放拓展性教学是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

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以及实践性学习等元素,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拓展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1. 科学课题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科学课题,如“为什么月亮有时大有时小”、“为什么水可以上升”等,要求学生展开探究和研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种子发芽实验”、“水的沸点实验”等,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总结规律,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科学知识。

3. 项目式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项目式学习活动,如“制作简易的电路模型”、“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等,要求学生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拓展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拓展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拓展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拓展性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拓展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验课上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和模仿,而是能够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本文将探讨拓展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益处。

一、拓展性学习的定义及特点拓展性学习是一种基于探究和发现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拓展性学习更加注重探索和实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和研究来解决问题。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拓展性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参与度高:学生在实验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而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获取新的知识。

2. 培养实验技能:拓展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等实验技能。

3. 促进深层次学习:通过拓展性学习,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设立假设并进行验证,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鼓励创新思维:拓展性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合作意识: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拓展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拓展性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验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设立假设和实验计划:在确定实验课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计划。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自主实验和探究: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自主实验和探究,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等方式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知识。

4. 数据分析和思考: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思考,从中总结规律,并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者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而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正是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源自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实践,其核心理念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深层次的学习理解。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组织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小学科学课堂是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的理想实践场所。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世界的态度和方法。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正是与这一目标相契合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通过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更好地构建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些真实的科学问题,可以是一些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也可以是一些科学探究项目。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实践和探究,构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共建和思想碰撞。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放拓展性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则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形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开放性的概念和意义、实施方式、案例分析、对学生的影响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开放拓展性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passively 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积极参与和探究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passivity 接受程度较高,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习者。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在此背景下,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放拓展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设置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和探究性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传统的科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性的应用,学生只需要背诵和重复,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打破这种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调动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包括对问题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怀疑精神等。

而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比较数据等活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学生需要分组或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达成共识,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还可以通过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拓展彼此的思维和知识,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性项目和任务,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开放拓展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舞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在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开放拓展性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探究温度变化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寒冷”,让学生自主探索温度变化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开放拓展性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热情。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让学生观察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让学生探索昆虫的生存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来。

开放拓展性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植物种子进行种植,然后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合作进行观察和实验,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小学生科学课外拓展的意义与方法

小学生科学课外拓展的意义与方法

小学生科学课外拓展的意义与方法科学拓展课程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科学课外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科学课外拓展的意义,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开展这一领域的学习。

一、科学课外拓展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课外拓展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实践和科学探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课外拓展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开展实验、观察和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课外拓展活动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4. 促进学科综合发展科学课外拓展活动可以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

比如,在绘制天体模型时,学生需要运用物理、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这些学科的综合认识。

二、科学课外拓展的方法1. 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科技馆和博物馆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拓展活动的理想场所。

学生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科学实验和展示,并参与一些互动活动,增加了解科学的机会。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规划参观路线,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参观中学习和思考。

2. 进行实验和观察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小学生科学课外拓展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如观察花朵开放的过程、比较水的沸点等。

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学习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观察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参加科学竞赛和展览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和展览,如科技创新大赛、科学模型展览等。

这种参与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的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发展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而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提问、实验、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提问和实验等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拓展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开放拓展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

学生在选择探究课题时,可以选择与自己兴趣和特长相关的课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提高学习效果。

而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等多种活动,这能够促进他们的多元智能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的开放拓展性教学在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发展,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广泛推广和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论文: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摘要: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小学科学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从拓展型课程的定义、背景、开展与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开设拓展型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拓展型课程,并对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定义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背景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了“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科学教育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不可否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兴趣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保障。

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应用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的体现以下五个方面:(1)自主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所发展,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主,尽可能的在选题中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集体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

(2)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但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与基础型课程中相应内容联系紧密但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原有的知识底蕴。

(3)开放性: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教室、教材、时间、空间的限制,积极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场地,拓展知识,训练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思维。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析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析

科学探究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完善。

小学教育是对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进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的科目中科学课程,是一门内容相对简单、趣味性相对较强的科学启蒙课程。

通过对科学课堂的开放性拓展教学,正是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

本文将论述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等相关问题。

一、引言在教育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教学的目标已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小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开拓性的思维、自主探究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的自然课程其内容丰富有趣,又不失自然科学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在进行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要求,通过课堂的开放拓展性教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应具备的相关思维和能力。

二、开放拓展性教学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开放拓展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开放拓展性教学,是随着教学重点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下,已经习惯了长期以来的照本宣科模式,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进行的教学工作,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和学习方法上,均存在思维定势,灵活的教学方式难以展开。

开放拓展性教学,在起步阶段对于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学生反馈不积极,教师也会缺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的热情。

(二)开放拓展性教学时间不充裕在进行开放拓展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对课堂内容进行准备,并且要用原先有限的教学时间,在完成原先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虽然时间并没有得到扩充,但是教学任务的目标却增加了多个,这就使得原先已经紧迫的教育时间变得更为紧张。

这需要学校、教师和课程安排等多方协调。

小学生科学知识拓展课程

小学生科学知识拓展课程

小学生科学知识拓展课程科学知识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课程的设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将从科学知识拓展课程的必要性、拓展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知识拓展课程的必要性为什么需要为小学生设置科学知识拓展课程呢?首先,拓展课程可以让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更深入地了解科学领域,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科学知识拓展课程也可以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世界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最重要的是,科学知识拓展课程可以让小学生培养出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内容的选择在选择科学知识拓展课程的内容时,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结构来确定。

可以选择小学科学课程中未涉及的主题,如天文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性科学知识,如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选择,拓展课程既能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拓展课程,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拓展课程,通过模拟场景和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起来,科学知识拓展课程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置拓展课程,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选择适合年龄的拓展内容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愉快。

希望科学知识拓展课程能够广泛开展,为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能够让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

一、理论基础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能。

而传统教学模式则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主要学习场所。

开放拓展性教学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实施方法1. 开放拓展性教学注重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发现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实践,发现科学事实,提高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来实现。

2. 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的又一种重要实施方式。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可以锻炼其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提出问题并且喜欢寻找答案。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和满足感。

三、实施效果1. 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行动,提升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而且也让学生发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

2. 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3. 开放拓展性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探析开放拓展性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探析开放拓展性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应用

教学篇誗教学创新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我国教育的发展相当迅速,教学体系也渐渐得到完善。

小学科学学科的开设是想让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同时,发现并了解周边事物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开放拓展性教学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书面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开放拓展性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帮助做出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策略。

关键词:开放拓展性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应用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也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小学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内容丰富并且十分有趣,但是我国小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一直不高,正是由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科学仅仅有一个概念,局限于书本,不能与现实相结合去发现周边事物与科学的联系,更不能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所以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运用开放性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一、开放拓展性教学运用中的问题1.教学理念的影响随着小学教育重点的变化,开放拓展性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教育愈加重要。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学生和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当前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应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如此,而开放拓展性教学方法在初期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没有显著效果,所以就导致开放拓展性教学难以展开,以至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所以教师要对开放拓展性教学方法给予重视。

2.教学时间不充足在小学课程中,科学学科的课程较少,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拓展,所以只能花费心思备课,尽量在课堂中既完成科学的教学知识,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但是在本来就不多的时间里这是很难办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协作。

二、开放拓展性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策略1.为科学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科学学习是学生走进科学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是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被束缚在教室里。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

首先从理论基础入手,解析开放性教学与拓展性教学的概念,阐明二者之间的联系。

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并分享成功的案例分析。

在评价标准部分,提出如何评价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性。

分析开放拓展性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拓展性教学、理论基础、实施方法、案例分析、评价标准、效果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而开放拓展性教学则是一种有益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教学和拓展性教学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

开放性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而拓展性教学则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延伸和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其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及时给予反馈并激励学生探索更多的知识领域。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成功的开放拓展性教学案例分享和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以及分析开放拓展性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探讨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理论基础:开放性教学与拓展性教学的概念解析开放性教学与拓展性教学是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概念。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

小学科学课堂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探讨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学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而在科学教育中,开放拓展性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课堂是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的话题。

一、开放拓展性教学的定义开放拓展性教学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支撑,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开放拓展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源泉,而是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和方式,积极探究、发现和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建立自主学习的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例如,搭建一个科学探究角,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学习知识;或者提供一些实验室设备,给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自由。

在这样的探究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天性。

2、选择合适的课题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选择课题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科学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课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增长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可以选用“口腔卫生”这一课题,让学生通过采集和比较数据,了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引性的材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有一些指导。

例如,在学生选择了“口腔卫生”这一课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积极阅读和比较,探究出哪些方式对口腔卫生有利。

4、开展交流和展示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示。

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彼此讨论探究的结果和心得,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在展示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探究成果呈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宝贵的指导和反馈。

拓展科学知识引领小学六年级科学思维

拓展科学知识引领小学六年级科学思维

拓展科学知识引领小学六年级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拓展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广泛且具体的学习,他们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科学概念,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拓展科学知识来引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观察与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应该被鼓励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科学事实,并从中推断和总结。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状态变化时,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加热冰块观察其融化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现象的变化,并培养起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在拓展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阅读相关资料、观看科学实验视频等方式,自主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观察星象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拓展科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方法解决。

例如,在学习动力学时,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重物比轻物下落得更快?”然后通过实验和推理来回答这个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跨学科思维科学知识的拓展不应该仅限于科学科目内的学习,还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扩展到地理学科,了解植物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思维,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五、探索科学背后的原理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拓展科学知识时,应该逐渐理解科学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他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资料和实验来揭示这些原理。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传播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拓展型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
摘要: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在小学科学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从拓展型课程的定义、背景、开展与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开设拓展型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拓展型课程,并对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的定义
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背景
在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提到了“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科学教育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两点: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不可否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从而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学生兴趣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提供了课程保障。

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应用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的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1)自主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有所发展,因此,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主,尽可能的在选题中体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集体思考等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形成自主选择的意识及能力。

(2)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但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与基础型课程中相应内容联系紧密但更深层次的知识,拓宽原有的知识底蕴。

(3)开放性: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教室、教材、时间、空间的限制,积极寻找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场地,拓展知识,训练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思维。

(4)时代性: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变化、更替,科学教师要善于搜集、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底蕴,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克莱绿茵(M.F.Klein)认为知识选择包括知识本位取向、学习者本位取向和社会本位取向。

(1)知识本位
教育的职责是传播和发展科学知识。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所以知识本位仍然是当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纬度。

为此,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首先应当从知识本位出发。

在当今社会,生命科学发展是迅猛的,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对于大量的信息,教师要精心选择,选择与小学生命科学密切关联的生物学知识,尤其是教材由于编写时间原因不能正确反
映当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的内容。

(2)学习者本位
学习者本位是指以学习者为本位来选择知识,聚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不同于初中学生、高中生或者科学老师,因此,教师在实施拓展型课程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事先发放课题资料,让学生选择,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确定课题。

(3)社会本位
社会本位取向是指通过传授与社会相关的知识,促进学习者了解和改造社会。

对于小学生,教师不能对他们冠于太高的社会本位取向,小学阶段,只要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尊重科学,尊重科学伟人以及树立远大的志向就行了。

3.拓展型课程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拓展型实验课,完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实际实施起来效果并不理想,这个时候就需要拓展知识以完善教学。

比如,在《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教材有一部分内容是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科学实验室有现成的切片可观察,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直观并确实弄清楚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呢?这里,我安排了一节拓展型实验课。

我准备了材料,教会学生制取临时装片,然后学生动手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再让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学生制作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准备0.1mol/l的碘液给口腔上皮细胞染色,便于学生观察。

这节拓展课上的很成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直观地认识到生命体的“积木”是细胞。

这节课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初中的生物课中,将进一步的学习此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将知识、学习
方法教给了他们,让他们有了基础,能更好、更快地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2)拓展型理论课,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一单元中,教材分别介绍了动物、植物、人的繁殖方式。

本单元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并且也贴近生活,有很多知识还是常识性的知识,也适合讲解给小学生听,因此,我着重从无性繁殖方面设计了一节拓展型课程。

我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生物繁殖领域科技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生在感叹生物繁殖的多样之余,还领悟了生命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对他们的生命观也不失为一种震撼!
(3)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开展拓展型课程,优化教学。

小学生命科学课里的实验主要以观察为主,很少有深入性的研究性实验,所以涉及的实验器材非常的少,最多就是有显微镜、放大镜,药品有碘酒、酒精、高锰酸钾等。

虽然材料少,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开设拓展型课程的。

比如,显微镜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结构、血细胞、草履虫以及做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观察霉的结构等。

放大镜可用来观察蜗牛、蚕、霉等。

在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写实验报告或者绘出结构图,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在我们学校设有种植园,在三年级《植物的一生》一单元中,教师就可开设拓展型课程。

从种子开始认识,播种,出苗,长大长高,开花,结果。

在这期间,
学习上,学生亲身经历学来的知识,记忆要牢固得多;科学方法上,学生养成了长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以及自身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另外,多媒体也可利用。

在我们的教参上配备有光碟、课外资料,有些还有连接相关知识的网址。

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个内容,专门利用一节课时间来上拓展型课程。

影视、网络引入教学,由于方法新颖,学生兴趣浓厚以及使用频率低,会让学生记忆犹新且学习效果好。

关于拓展型课程的几点思考
科学课在小学教育现状得不到重视,但是小学科学课是初中、高中物、理、化的基础,其他国家早就把科学课提到重要议程,所以,我们科技教育者更应该重视科学的教育,加上日新月异的知识变化,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辅于拓展型课程,用左手牵着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 右手牵着生命科学研究型课程来完善我们的教学。

鉴于此,我有几点思考:
1.每星期专设一节拓展型课程。

学生的科学素养参差不齐,对科学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基础性课程之外实施拓展型课程,以满足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对科学有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2.引进专业型老师,加强师资建设。

拓展型课程对专业的要求很高,专业的教师能敏锐的捕捉到教材里的相关专业知识,他们拓展的知识具有针对性,知识的讲解也便于学生理解。

3. 充分利用地域性资源,扩充拓展型课程。

科学的教学应注重地域性的差异,应事先调查当地的有助于科学学习的资源,收集整理成数据库,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比如:当地的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包括引种与栽培养殖的种类等等;当地的自然环境:公园、田园、山地、水域等;当地的设施:科学馆、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中学、大学、市场等;当地的人力资源:学生家庭成员、当地农民、科学馆解说员、技术员、科学研究人
员等。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初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吕晓颖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的知识选择》杨光
《科学(3-6年级)课程“生命世界”的知识特点与教学建议》黄晓冬黄晓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