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

合集下载

医学知识之慢性肝炎

医学知识之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病因】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

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

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

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

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

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

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慢性肝炎的饮食调理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

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

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

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

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

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

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论文

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论文

探讨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摘要】慢性肝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从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以及“郁证”等疾病的范畴。

以下本文简单介绍了该疾病的发病因素,并对该疾病的中医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慢性肝炎;中医治疗;发病原因【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98-011 引言根据古代的中医理论研究,慢性肝炎具有的临床表现及症状均从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以及“郁证”等疾病的范畴。

古今中外,多数学者均在深入研究慢性肝炎的病理及病原学,而我国传统中药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还处于初步探究的阶段,因此,在古代医学的各种类型上并无慢性肝炎的病名[1]。

慢性肝炎包括慢性的迁延性肝炎与慢性的活动性肝炎两种类型,是由于体内湿热的停留时间过长、情绪郁闷而造成正气虚弱、邪气入侵,最终导致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淤积等。

2 慢性肝炎的发病因素2.1 长期卧病及气血、肝血淤积首先体内的肝气淤积而使肝气无法畅通,体内的机能运行不畅,造成体内的毒素难以正常排出,进而引起气血淤积、肝血受阻。

其次,这种疾病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症状多变等,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显著,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饮食不畅、腹痛、腹胀等症状。

第三,病患经常感到肝脏部位疼痛,肝脏肿大,用手轻轻按压便疼痛剧烈,特别是当病患出现疲劳时,以上的病症均会加剧。

对此,根据上述的描述得知,慢性肝炎的发病原因就是体内的正气虚弱、邪毒滞留所致。

2.2 过度操劳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过度操劳,将使体内的正气逐渐衰退。

加上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最终造成体内的残留毒素无法彻底排出。

湿气受阻、脾气虚弱等均是慢性肝炎发作的重要病因,对此,健脾利湿则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首要选择。

利用茯苓、党参、大枣以及陈皮等药材一同煎熬服用,有助于恢复脾气、健脾。

而金钱草、黄芩、黄连及茵陈等则是清热利湿的首选药物。

患者长期卧病,机体的各脏器均有所损伤、肝肾阴虚等,因此,在给予中药治疗同时,应结合病患的病情,适当添加养阴柔肝、滋补肝肾等中药。

活动性肝炎 诊断标准

活动性肝炎 诊断标准

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活动性肝炎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

在临床上,对活动性肝炎的准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目前,国际上对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本文将对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其中,黄疸是活动性肝炎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患者的眼睛和皮肤会呈现黄疸的特征。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区不适、肝大等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综合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活动性肝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血液学方面,患者常常出现ALT、AST升高,ALT/AST比值<1,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等情况。

此外,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肝炎病毒DNA检测也是诊断活动性肝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急性期的活动性肝炎,病毒学指标可能尚未出现阳性,因此需要多次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如肝脏肿大、肝内血流改变等情况。

此外,CT、MRI等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病变情况,对于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活动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确立活动性肝炎的诊断。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脏疾病,如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涉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肝炎病理与原因

肝炎病理与原因

肝炎病理与原因各类型肝炎病理变化有那些相似处?各种疾病的症状病理虽然都不同,但却也有相似之处。

太原市中心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专家表示:各型肝炎的肝脏病理改变基本相似。

各种临床类型的病理改变如下。

一、淤胆型肝炎有轻度急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伴以明显的肝内淤胆现象。

毛细胆管及小胆管内有胆栓形成,肝细胞浆内亦可见到胆色素淤滞。

小胆管周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二、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型肝炎肝脏大多较正常为大,质较软。

镜下改变有以下3类。

(1)慢性小叶性肝炎: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小叶内炎性细胞侵润为主。

汇管区改变不明显。

(2)慢性门脉性肝炎:肝细胞变性较轻,有少数点状坏死,偶见嗜酸性小体。

汇管区有多数炎性细胞浸润,致便汇管区增大。

但无界板破坏或碎屑状坏死。

(3)慢性间隔性肝炎:有轻度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伴以小叶内炎性细胞浸润。

汇管区纤维组织伸展入小叶内,形成间隔,间隔内炎性细胞很少,无假小叶形成。

2、慢性活动型肝炎肝脏体积增大或不大,质中等硬度。

镜下改变可分为中、重二型。

(1)重型慢性活动肝炎:桥形坏死范围更广泛,可累及多数小叶并破坏小叶完整性。

(2)中型慢性活动型肝炎:小叶周边有广泛的碎屑状坏死和主动纤维间隔形成。

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及坏死均较严重,可见融合性坏死或桥形坏死以及被动性间隔形成。

小叶结构大部保存。

三、急性肝炎肝脏肿大,表面光滑。

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以气球样变最常见。

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显着扩大,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减少,嵴断裂,糖原减少消失。

高度气球样变可发展为溶解性坏死,此外亦可见到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凝固性坏死,电镜下呈细胞器凝聚现象。

肝细胞坏死可表现为单个或小群肝细胞坏死,伴局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汇管区的改变多不明显,但有的病例出现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其次是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肝窦内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肝细胞再生表现为肝细胞体积增大,有的有核丝分裂,双核现象,以致可出现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现象。

肝纤维化五项

肝纤维化五项

2. PIIINP(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正常参考值] 血清 <120 μg/L III型前胶原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peptide缩写为PIIIP。是指III型前胶原被氨
基端肽酶切掉进入血液循环的部分。由于这部分位于III型前胶原的氨基端,也称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对应英文Procollagen III N-terminal peptide缩写PIIINP 所以III型前胶原(PCIII)≠III型胶原(CIII)≠III型前胶原肽(PIIIP、PIIINP) III型前胶原肽(PIIIP)== II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 肝纤维化时血清PCIII和PIIINP(PIIIP)均升高。都反映PCIII的合成情况;都和纤 维化有显著的定量相关关系。但它们都是间接反映肝纤维的分化情况,都是相对 值。所以国内外不同的实验室报道的正常或病理参考值都有较大的出入。因此, 不同的试剂盒切不可类比。应以所购试剂盒提供的标准品和参考值并结合临床做 为判断的依据。 作者认为,最恰当的名称应统一为III型胶原(CIII)放免诊断试剂盒。
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清中的CIV含量依次升高。
2.是诊断早期肝纤维化的较敏感的血清指标。
3.动态检测用于监测肝硬化的预后。
4.用于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效。
5.且于酒精性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
G(甘胆酸)
[正常参考值] 空腹 (注意:餐后测定值大大升高!) 血清参考值:<2.7μg/ml。
以上提供的正常值范围,均为我所自身实验室使用 本所药盒设定的正常人范围。
因检测分析方法、检测分析体系、实验条件、技术 水平以及受检人群、受检时间之间存在差异,所测 的正常值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本正常值仅作参 考,各实验室最好能建立自己的正常值范围。

民政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认真做好滞留部队伤病残义务兵退伍交接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认真做好滞留部队伤病残义务兵退伍交接工作的通知

民政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认真做好滞留部队伤病残义务兵退伍交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布日期】1992.04.21•【文号】民电[92]119号•【施行日期】1992.04.21•【效力等级】军事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军官转业安置正文民政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关于认真做好滞留部队伤病残义务兵退伍交接工作的通知(1992年4月21日民电(92)1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国防科工委司令部、后勤部、总参管理局,总政直工部,总后司令部、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院(校)务部: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民政部、总参谋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伤病残义务兵退伍和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4号]精神,为认真做好当前滞留在部队和今后伤病残义务兵退伍交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滞留部队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义务兵,今年先采取集中处理办法。

部队军级单位于五月底前将其简要情况及人数集中预报给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同时抄报总参谋部军务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接到部队预报后,要在六月底前将第一批接收人数汇总报民政部安置司。

今后每年需移交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义务兵,要按照文件规定,在年度退伍工作前二个月,即每年十月份,由部队军级单位集中预报给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同时抄报总参谋部军务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接到部队预报后,要将接收人数于翌年元月份汇总报民政部安置司。

特等、一等伤病残退伍义务兵所需建房经费,由民政部、财政部根据各地实际接收人数作为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予以下拨,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

各地接到经费后,要在一年之内落实建房任务。

住房建好后,要及时函告部队办理交接事宜。

二、退伍义务兵精神病病员按照规定,随时派人与地方民政部门联系。

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活动性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2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每年有60万人死于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

临床表现方面,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HBsAg阳性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检测血清ALT水平,ALT水平持续升高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另外,肝脏病理学特征也是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改变、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患者有HBsAg阳性,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2.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慢性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改变;3. 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

这些条件的满足可以确诊患者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保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

总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 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 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 乙、丙、丁、戊型,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除乙型肝粪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 型均为RNA病毒,而且4型之间也有较大差 异。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甲型肝炎病后免疫 力一般认为维持终身。
乙型肝炎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且为无黄疽型多见, 感染后对有同一亚型HBsAg的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 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 检出抗-HBs,故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情继续发展,病程超过一年仍有明 显的症状,全身乏力、消瘦、面部及下肢浮肿等,可有黄疸、 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腹水及进行性脾大等。肝功能反复 不正常,或波动明显。肝大明显,质地较硬。部分病人可有肝 外脏器损害,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及干燥综合征等。
三、重型肝炎 (hepatitis gravis)
2.蛋白代谢功能检测 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对诊 断有一定价值。
3.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定量 和直接胆红素定量等,有助于确定有无黄疸及性质、程度等, 用于诊断。
4.其他 凝血酶原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有助临床观察病 情轻重。
1.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以通常的急性黄疸型开始,病情急剧恶化, 黄疸迅速加深,肝脏明显缩小。于起病10日内出现精神症状, 如烦躁、错乱、谵妄、嗜睡、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等,后 期多因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脑疝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 周。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急慢性肝炎试题预测(题库版)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急慢性肝炎试题预测(题库版)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急慢性肝炎试题预测(题库版)1、单选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变为()A.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B.肝内胆管增生、淤胆和纤维组织增生C.肝内炎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江南博哥)生D.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E.肝细胞再生和纤维化正确答案:A2、单选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干扰素B.护肝片C.贺普丁D.泛昔洛韦E.某些中药正确答案:B3、单选不符合肝细胞气球样变的描述是()A.细胞内水分增多B.细胞内糖原增多C.内质网扩张,囊泡变D.线粒体肿胀嵴消失E.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颗粒消失正确答案:B4、配伍题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A.注射、输血B.飞沫传播C.唾液传播D.粪-口传播E.虫媒传播正确答案:D,A,D5、填空题急性黄疸性肝炎按病程经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期。

正确答案: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6、单选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是()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广泛变性,桥接坏死D.肝细胞大片坏死E.肝细胞广泛变性,亚大片坏死正确答案:A7、单选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自身免疫性肝炎正确答案:A8、多选关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正确的说法有()A.阳性说明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B.阳性可能是乙肝病人C.阳性也可能为病原携带者D.阴性可以排除乙肝E.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定阳性正确答案:A, B, C9、问答?男性,25岁,因发热、食欲减退、恶心3周,皮肤黄染1周来诊。

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无发冷和寒战,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部不适,偶尔呕吐,曾按上感和胃病治疗无好转。

1周前皮肤出现黄染,尿色较黄,无皮肤瘙痒,大便正常,睡眠稍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时间受到病毒、药物、毒素等因素的侵害,引起肝脏炎症持续活动的一种疾病。

它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是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常见问题的健康宣教。

一、病因和传播途径慢性活动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因此,保护性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勿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二、预防措施1.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按疫苗接种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建议成年人每10年注射一次加强针。

-避免与患者共用针筒、注射器等医疗器械。

-使用保护措施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不与他人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等。

2.预防丙型肝炎-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吸毒器具等可传播病毒的物品。

-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在医疗机构接受临床操作时,注意选择具备消毒和无菌措施的机构。

三、饮食习惯1.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饮食对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2.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高盐食物对肝脏的负担。

3.限制高糖饮食,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4.增加蔬果和谷物摄入,维持肝脏功能的稳定。

5.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如鱼类、蛋类、豆类等。

6.减少炸、烤、煎等高温油炸食物的摄入。

7.避免食用过量和高脂肪食物。

四、药物治疗与药物禁忌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腹泻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2.药物禁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如白酒、啤酒等。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氨基比林、四环素类药物等,以免加重肝脏病变。

五、生活习惯调整1.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体力状况。

肝炎有什么症状?看完后要懂得正确判断

肝炎有什么症状?看完后要懂得正确判断

肝炎有什么症状?看完后要懂得正确判断肝炎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疾病,这种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两种不同的性质症状差别比较大,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肝部疼痛、容易疲倦、尿液发黄以及恶心呕吐等诸多症状。

★一、肝炎有什么症状1.症状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

2.体征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二、急性肝炎大家知道,肝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症状,那就是身体发黄,包括眼睛发黄、指甲发黄、皮肤发黄、尿发黄等,一般将其称为黄疸。

其实,也有身体不发生黄疸的肝炎,这就是无黄疸型肝炎,而有发黄症状的肝炎则被称为黄疸型肝炎。

如果是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那么,主要症状包括近期内突发乏力、厌食、恶心、厌油腻、腹胀右上腹肝脏区不适,有压痛舌苔厚腻(或为黄苔,或为白苔)。

如果是急性有黄疸型肝炎,症状会非常明显,除了上述所有症状之外,还会全身发黄。

无论是有黄疸还是无黄疸,急性肝炎患者都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感到精神困倦、想睡觉,但似乎怎么睡也睡不够。

★三、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实际上也分为两种,分别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是指曾经被确诊为肝炎或被怀疑患有肝炎,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的患者。

临床上无症状,有的则是经常、反复地出现疲倦乏力、肝区疼痛、胃口不佳、腹胀等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常可发现肝肿大,按压会有疼痛。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以前曾患肝炎,病程超过一年,而不时出现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肝区痛等,还能反复出现程度较轻的黄疸另外,患者后期进入肝硬变时常出现性功能减退用手触摸右肋下缘,可发现肝脏肿大,并有中等程度的硬化手掌上常常出现红色蜘蛛状的血管网,或是手掌呈现异常的红色面容晦滞。

病毒性肝炎概述

病毒性肝炎概述

病毒性肝炎疾病医学概述[定义]肝炎:即肝脏的炎症,是指累及所有肝细胞的弥漫性或片状肝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内炎症过程,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的,可以是病毒性,也可以是非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型]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可将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症肝炎(急性和亚急性)和淤胆型肝炎。

一、急性肝炎:是病毒感染的结果,这些病毒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等病毒,还可以由药物或中毒(如酒精中毒)造成的损伤引起的。

1.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约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大约在3-6个月内,但部分病例转为慢性,常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2.临床表现: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以甲型肝炎多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为多,大多数缓慢起病,临床表现无黄疸症状。

二、慢性肝炎:是急性肝炎发展的结果,不论病因如何,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任何肝脏炎症均可被定义为慢性肝炎。

最常见的类型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或是自身免疫性(或狼疮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和毒性物质)、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酒精性肝炎。

慢性肝炎中的肝脏活检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性不强且不太严重的肝炎)或预后不良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是指急性肝炎病人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以上情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慢性迁延性肝炎常见于丙型肝炎感染。

预后通常较好,且病变没有恶化的倾向。

此病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可能性较小。

2.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指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

肝脾多肿大,常有压痛和质地改变,肝功能持续异常或有明显波动,部分病人出现皮肤黝黑,进行性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不良,通常进展为肝硬化、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高。

慢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肝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肝炎有什么症状当您看到慢性两个字,也许觉得这并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如果您真这么想,那可就错了。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在半年以上的肝脏慢性炎症糖尿病。

慢性化后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治疗起来非常麻烦的疾病,即使在医学发达的昨天,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愈也十分棘手,并且慢性肝炎的传染性高还比较强。

导致慢性肝炎的因素大多数。

一般来说,慢性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或非所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甲非导致。

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甲基多巴等,酒精中毒会引起肝炎的发生也及某些慢性肠道炎有时候也会成为引起慢性肝炎的导火线’。

此外,铁贮存过多的血色病、铜贮存过多而引起的肝豆状免疫病核变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干燥综合症等,都会导致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性肝炎分为慢性迁延还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

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不适、食欲不振、四肢无力、下肢酸软,同时伴有胀痛、隐痛、腹胀、大便不调等,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头痛头晕、胸闷、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官能症食欲症状。

隆生活动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肝区疼痛、黄痘、食欲不振、头晕胸闷等症状,有的患者还表现为面容黝黑、下肢浮肿、有出血倾向,甚至还会出现痊疮、多毛等症状;另外还有的病患会出现肝脏、脾脏肿大,有明显压痛感,并会出现蜘蛛痣、肝掌等特征。

慢性肝炎疗程很长,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可以配合该药运用其他疗法,如体育疗法、饮食疗法、情志疗法及刚刚问世第二年的外科手术干扰素疗法等,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实,说到底不论何种疾病,预防也是最重要的,对于肝炎更是如此。

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平时更要注意预防,尽量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

要做到这些,就希望您平时能够注意个人卫生,往往不干净的双手就是传播的罪魁祸首。

而且一些刮伤药物对于肝脏也有一定的刺激和损伤作用,因此平时没什么大病,最好不用或少用对肾脏有损害的危害药物,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注意饮食习惯也非常重要,平时尽量少饮酒,尤其是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在肝炎的恢复期更不能喝酒。

产品知识问答

产品知识问答

御坊堂海狗丸/特级御坊堂海狗丸1海沟知识海狗是生栖在加拿大北部,靠近北极纯净寒带海域的一种珍奇哺乳动物,常以珍贵的银鳕鱼为食,体态强壮,雄性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达200多公斤。

海狗具有超凡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它全身都是宝,国际医学界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海狗肌体内含有7种人体所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血红蛋白含量是牛肉的20倍;含铁量是鱼类的100倍;含磷量是鱼类的2倍;含锌量是鱼类的4倍,其它微量元素是鱼类的50倍,且各种微量元素均以有机形式结合,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其中不饱和Ω-3的含量(约为25%左右)是自然界动物体内比例最高的。

海狗的中医名称为腽肭兽(音:wa na shou)。

成年雄性海狗往往拥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雌性海狗,海狗的精力、体力和性力堪称是动物世界之最。

自古以来,我国中医便将动物的身体器官用来治疗人类相对应有疾病的部位,即中医的取类比象的方法。

古人认为海狗的精力绝伦,海狗肾与鹿茸的功效一样,都是数一数二的强精壮阳剂,据史料记载,我国从唐朝开始便有了海狗肾入药的历史。

很多配方中都记载海狗。

海狗油中富含DHA、EPA、DPA,其中DHA、EPA是我们所熟知的鱼油中的有效成分,而DPA则是海狗油所独有的,国际医学研究表明,DPA(二十二碳五烯酸)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且人体自身无法合成。

它具有降血脂、软化血管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显著功效,同时DPA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1972年,医学博士Bong和Dyerberg 发表爱斯基摩人因多食海狗肉、油与鱼类,很少发生心脑心管及高血压症的文章,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海狗油中还含有鱼油中根本不存在的角鲨烯(Squalene)这种物质能有效的抑制由于人体过量吸收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廿烷类等副产品,并被医疗界共认能治疗癌症。

同时具有改善皮肤机能和抑制食物中不良胆固醇的吸收和加速其代谢的作用,且是优良的供氧佳品。

海狗属于海狮科,它和海豹的差别为:海狗的鳍状后肢可朝向前方,所以能够在陆地上行走,而海豹则不能。

肝脏疾病的诊断

肝脏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肝脏实质内的弥漫性病理改变,常见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药源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肝硬化、肝充血以及各种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如脂肪肝、各种病因导致的肝内脂肪浸润、肝豆状核变性、糖原累积病等。

超声检查时,除外,大多在某一阶段具有类似的声像图改变。

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脏实质内弥漫病变的病理改变与声像图变化一般可有如下的关系。

1、肝脏实质充血、水肿常见于急性肝炎、药源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的早期,由于肝脏实质充血、水肿明显,肝脏常有肿大,在声像图上可计测到肝脏各切面和径线均有相应的增大、增厚,但轮廓仍大致正常。

由于充血、水肿引起超声透声良好,因而在声像图上肝内回声常呈减低、变弱、密度变稀,后壁及远侧回声出现相应增强。

2、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网状内皮系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常见的肝实质内出血、坏死、变性等明显的局灶性病理改变,以及肝内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均可引起肝内精心施工和声阻抗的较大变化,破坏了正常肝脏的显示规律,在声像图上常出现局限性或散在性不规则的回声增强、变粗、减弱、变细,密度增加、变稀;回声分布不均匀或欠均匀等一系列变化。

3、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往往导致肝脏外形及轮廓线收缩、变形,肝实质内出现条索状、网格状及结节状纤维化病变。

声像图上可见肝脏形态失常,表面高低不平,肝实质回声较正常肝明显增高。

可观察到呈直线状、鳞片样,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网格状,以及粗大条索状等增高回声,在声像图上甚易识别。

4、肝内脂肪浸润、堆积,糖破折号、类脂质或铁质沉积常见于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肝糖破折号累积病等,均可造成肝内回声增加和分布不均现象。

肝细胞内脂肪浸润所产生的弥漫性散射,常在肝实质内形成微细而致密的回声,形如一片云雾状改变,并呈现局限性回声减低区;纤维组织较多时,常呈回声增高区。

此种局灶性区域往往形状不一,境界较整齐,可位于肝实质内及肝边缘处。

5、肝内胆汁郁积肝内阻塞性胆汁郁积时,声像图上一般呈现回声增强、增密,但分布尚较均匀或欠均匀,大多无明显肝管扩张现象。

【肝病】乙肝3

【肝病】乙肝3

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急性肝炎相同,程度较轻,小叶界板完整。

(2)慢性活动性肝炎较急性肝炎重,常有碎屑坏死,界板被破坏,或有桥样坏死。

严重者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肝小叶及汇管区有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可分两型(1)坏死型以大块肝细胞坏死为特征。

肝脏缩小,肝细胞溶解消失,仅肝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

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淤积。

(2)水肿型突出病变为肝细胞广泛呈现显著的气球样变,相互挤压,形成“植物细胞”样,尚有肝细胞灶状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新旧不等大小不同的亚大块、大块肝坏死,与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并存,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亚大块或大块肝坏死。

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假小叶形成,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乙肝的临床表现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5~90日)。

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肝炎缓慢(1)黄疸型临床可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与恢复期,整个病程2~4个月。

多数在黄疸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较甲型肝炎常见。

其病程进展和转归与甲型肝炎相似,但少数患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肝炎。

(2)无黄疸型临床症状轻或无症状,大多数在查体或检查其他病时发现,有单项ALT升高,易转为慢性。

淤胆型与甲型肝炎相同。

表现为较长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而胃肠道症状较轻,肝脏肿大、肝内梗阻性黄疸的检查结果,持续数月。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

相关整本阅读:/ebook/682570407fd5360cba1adbb3.html(1)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临床症状轻,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脾脏一般触不到。

肝功能损害轻,多项式表现为单项ALT波动、麝浊及血浆蛋白无明显异常,一般无肝外表现。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一、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二、肝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三、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有哪些区别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1、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

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

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

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

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

2、肝炎诊断标准之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3、肝炎诊断标准之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过六个月后,仍然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障碍的病症。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上腹不适,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

难以区别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难以区别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难以区别的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王润华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2004(000)017
【摘要】我在专家门诊时,常常可以遇到有一些慢性肝炎病人,困惑不解的问: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我跑了多家医院说法不一,如何正确认识?
【总页数】1页(P43)
【作者】王润华
【作者单位】北京友谊医院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J], 侯天武
2.中药联合热敏灸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27例 [J], 许娟;肖军翔
3.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J], 吴忠珍
4.胎肝输注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护理 [J], 周灵杰;谢昱
5.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J], 张世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迁延性肝炎
概述1: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仍然迁延不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较轻,无自身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的肝炎。

病人经常出现轻度乏力、肝区痛、食欲差、腹胀等,亦可无明显症状。

常伴有肝脏稍大,脾脏有时亦可肿大,但无进行性肿大。

一般无黄疸,转氨酶持续或间歇升高,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基本正常,硫酸锌浊度正常。

如经化验及临床检查仍不能确认,必要时可做肝活检,以助诊断。

急性黄疸性及无黄疸性肝炎,均可转为迁延性肝炎。

但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

此型肝炎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一般都可恢复健康。

概述2: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有时不明确),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临床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这些症状可多可少,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往往无一致性关系。

体格检查肝有轻度肿大或不大,一般无脾大。

病程经过一般无黄疸出现,肝功能检查多以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间有出现轻度蛋白代谢功能异常,多呈阳性,病程经过虽较长,但病情稳定,不易发展为肝硬化,预后较好。

据西方国家的资料分析,约有30%左右的慢性迁延型肝炎(简称慢迁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引起。

来自我国台湾省的报告,慢迁肝患者HBsAg阳性率高达60%。

根据我国的资料分析,大部分慢迁肝也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儿童的慢迁肝多由母婴垂直传播或
幼婴儿期水平传播所致。

HBsAg阳性、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有85~95%可被HBV 感染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大部分携带者实际上是慢迁肝。

我国目前约有HBsAg慢性携带者达1亿人以上,可以推算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慢迁肝。

吴秀淦等报告,慢性小叶性肝炎的肝组织,用双桥PAP标志染色,HBsAg阳性率达80%,说明HBV是慢性小叶性肝炎的主要病因。

最近资料报告,90%的输血后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其中40~50%的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1.慢迁肝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慢迁肝的症状比较轻微,约2/3乙型慢迁肝有急性肝炎病史,病程迁延半年以上。

不少病人否认有肝炎病史,偶尔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HBsAg阳性,继续追查,发现肝功能异常才被诊断为慢迁肝。

输血后HCV感染所致肝炎的症状更为隐匿。

所以,临床及时诊断慢迁肝并非容易的事。

慢迁肝患者常见的症状有间歇性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

多数患者一般状况好,多无黄疸。

少数病例有恶心、厌油、便溏、失眠、多梦,男性在生殖期可能有频繁遗精现象。

体征方面,可有轻度肝肿大。

脾亦可肿大,但非进行性的。

肝功能检查,ALT(谷丙转氨酶)呈轻至中度升高,且常有波动,时而正常,时而增高,持续数年。

有的患者ALT升高可能是唯一的肝功能损害指标。

也有的患者表现为单项y—GT(谷氨酰转肽酶)持续损害。

浊度试验多为正常或轻度至中度异常。

白/球蛋白比例和蛋白电泳大致正常。

血清中一般测不出自身抗体。

若为乙型慢迁肝,患者血清HBsAg 可持续阳性,亦可伴有HBsAg阳性,抗一HBclgG阳性或HBV—DNA、DNA—P(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阳性。

提示部分慢迁肝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

2.慢迁肝的诊断标准
根据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方案,慢迁肝的诊断依据为:
①有确诊或可疑的急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

②病情较轻,可有肝区痛和乏力,并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或血清转氨酶升高。

③不够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或经肝活检符合慢迁肝的组织学变化者,皆可诊断为慢
迁肝。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

其特点是:
(1)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

(2)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3)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痿、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

(4肝功能检测可有谷丙转氨酶(GPT)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试验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Υ-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

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

对那些隐慝发展长期不缓解,澳抗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
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

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既往有肝炎病史(有时不明确),有较显的肝炎症状如疲倦乏力、食欲差、腹胀等症状,肝脏多肿大、并可有脾大,多有反复发作性黄疸,面色较灰暗,前胸可见有蜘蛛痣或肝掌征。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性升高,多伴有蛋白代谢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病例有肝外系统表现,如关节炎、肾炎等。

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部份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