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

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

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上)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一、杂物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这些物品有些是可以分类的,有些是杂乱无章的。

比如路边的堆放的垃圾,家庭垃圾桶里的垃圾等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物质的分类原则为了方便我们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就把物质按照自然属性、形态、用途等进行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

其中,元素是化学上最基本的物质,无法再分解成其它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合成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溶剂中均匀溶解而成的。

2、按形态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其中,固体的特征是形状不易变化,体积不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液体的特征是形状容易变化,体积不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的特征是形状和体积都容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等离子体的特征是是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原子和分子流失电子形成的。

3、按用途分类物质可以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

例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药品原料等等。

三、物质的循环利用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好习惯,遵守正确的物质循环利用规律,减少浪费和污染。

1、生物循环生命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自然界中的生物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生物循环是指物质从有机生命体中脱离出来,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土壤和空气中不断循环利用。

2、非生物循环非生物循环是指从非生命物质源头产生的废物,不断经过处理、利用,使其成为新的可用物质。

例如,汽车废料、家电废料等等。

四、材料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正确的材料可以提高日常物品的使用寿命、防止危险性和节省资源。

当我们购买日用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成本、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总之,物质的分类既是一种理论,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人们通过对物质不断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并提高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必定的标准。

2、同一种资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己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会沉。

5、一块橡皮在水中会沉,把这块橡皮切成本来的1/8 ,橡皮会沉。

6、胡萝卜在水中会浮,把他切成一半大小会浮。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要素有关1、 1、不一样样资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相同,重的物体简单沉,轻的物体简单浮 ; 假如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简单沉,体积大的物体简单浮。

2、相同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经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经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己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调。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4、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形状就简单浮起来。

5、为何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因此简单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简单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遇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遇到的浮力等于它遇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遇到的浮力就越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1.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拥有一定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能够自由流动。

1.2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体积或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成分没有变化。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2. 火的产生和燃烧
2.1 火的产生条件
- 可燃物: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 氧气:空气中的一种气体,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 火源:引发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的能量,如火柴、打火机等。

2.2 燃烧的过程
- 点燃:将火源接触到可燃物上,使其开始燃烧。

- 进一步燃烧:燃烧物质与氧气进行剧烈反应释放出大量热和光。

- 消失:当可燃物燃烧完全,燃烧过程终止。

- 灭火: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燃烧过程停止,如用水、灭火器等。

3. 地球运动和太阳系
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自转: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天。

-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年。

3.2 太阳系的组成
-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要能量来源。

-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如地球、火星等。

-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如月球围绕地球运行。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复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所帮助,加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的繁殖方法。

二、知识点概述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 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种皮、胚乳和胚芽。

-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乳提供营养,胚芽发育成植株。

2. 种子的萌发条件- 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内部条件:完整的胚、活的胚和种子不在休眠期。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从胚芽发展出根、茎和叶。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

4. 植物的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 无性繁殖:通过分株、扦插、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

5. 植物的生命周期- 从种子开始,经过幼苗、成熟植株,到最后结出种子,完成生命周期。

6. 植物的分类- 根据植物的形态、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7.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氧气和生活材料。

- 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如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三、实验活动建议1. 观察种子的结构- 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形和细节。

2. 种子萌发实验- 准备透明容器,填充湿润的棉花或纸巾,放入种子,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植物生长记录- 种植一种植物,定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变化。

4. 植物繁殖实验- 尝试通过扦插或分株的方式繁殖植物,观察新植株的生长情况。

四、思考与讨论1. 为什么植物的种子需要在特定的季节播种?2.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各有什么优缺点?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和它们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植物的生长,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六、参考资料1. 《五年级科学教材》2. 相关植物学科普书籍3. 网络资源,如植物学相关的教育网站和视频请注意,本文档是为了满足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述而编写的,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调整。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点1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自身的(体积)和(重量)都有关.体积大小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也就是:(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时,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的.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水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水艇就开始上浮.2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石块)、(铁片)、(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木块)、(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在水中是浮的.2.同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体积)、(重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体积)、(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把橡皮泥挖空做成(船)形或做成各种(空心)的形状,因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比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公式:(排开的水量=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原来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3.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在重量相同情况下,大轮船排开的水量比铁块大得多,它受到的浮力也大很多,所以,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4造一艘小船1.船的发展史:(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轮—现代客轮—航空母舰).2.船(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装载量)越大;可用(分隔船舱)的方法来保持船的平衡.5浮力1.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与重力(相反).静止浮在水面上或浮在水中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上浮的物体,浮力(大于)重力.2.实验:如何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实验材料:泡沫塑料块、细线、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滑轮或钩码、烧杯、水.实验过程: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测出泡沫塑料块的重力;2)把细线一端固定在泡沫块上另一端通过杯底滑轮或钩码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3)提起弹簧测力计使泡沫沉入水底,测出拉力;4)通过公式“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浮力大小;5)重复几次,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整理材料.实验结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3.阿基米德定律:(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4.曹冲称象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定律,船浮在水面时,船的重量+大象(或石头)的重力=浮力=排开水的重力;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样,则排开的水量相同,即排开水的重力相同,而船本身的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量就一样了.)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1.下沉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2.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材料:石块、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实验过程:1)弹簧测力计调零,并用棉线绑住小石块,测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2)将石块放入水中测出拉力;3)根据“浮力=重力—拉力”计算出浮力.4)重复几次,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整理材料.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浮沉子原理:当我们用力挤压瓶子时,笔帽里的空气被(压缩),一部分水进入笔帽,导致“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它就(下沉)了;反之,当我们松手时,水的压力(减小),笔帽里的空气体积(增大),“浮沉子”(排开水的体积随之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它就浮起来了.4.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或液体的比重)有关.比重: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大小.2.(达到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而这样的液体有许多.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或液体的比重)有关.比重: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大小.2.判断物体在某种液体里的沉浮时,往往利用(相同的体积比较轻重).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3.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比水银(轻),马铃薯在浓盐水中是浮而在清水中沉,因为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浓盐水(轻)而比清水(重).4.比较同体积液体重量的仪器叫(比重计).原理:(物体浮在水面时,浮力等于重力).1立方厘米水银铜铁浓盐水清水冰轻重(克)13.6 8.9 7.9 1.3 1 0.91立方厘米蜡烛塑料块酒精食用油空气轻重(克)0.9 0.9 0.8 0.8 0.00129第二单元知识点1 热起来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吃热的食物)、(运动)、(烤火)、(晒太阳)等方法来增加热量.2.衣服和棉被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少热量散失),起(保温)的作用.2 给冷水加热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会(浮);装有冷水的塑料袋在热水盆中,开始会(沉),一段时间后会(浮),因为相同重量的水,热水的体积(大),浮力(大).2.在加满冷水的试管上面裹一块气球皮,加热后气球皮会(鼓起来),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加热前后试管的重量(不变),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加热前后水的重量不变).3 液体的热胀冷缩1.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塞上插有空心玻璃管的橡皮塞,加热烧瓶,水变热时玻璃管里的水位会(升高);再冷却烧瓶,水变冷时水位会(降低),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大部分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水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但水在(4℃)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所以,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如:冬天自来水管或水表冻裂,就是管子里的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3.实验: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用一个瓶口装有气球的锥形瓶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锥形瓶放入热水里时,气球会(鼓起来),再把锥形瓶放入冷水里时,气球会(瘪下去),最后把锥形瓶放入冰水里时,气球会(倒吸进锥形瓶里).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且,空气热胀冷缩的本领比水(强),2.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3.夏天自行车轮胎容易爆胎的原因是(轮胎内空气会热胀).4.实验: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变(粗).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所以铁桥通常架在(滚轴)上.3.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锑)、(铋)等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4.每根钢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是为了(钢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空间,不会相互挤压而变形;在冬天不会因为受冷收缩而断裂).5.野外的电线,夏天看起来比较(松弛),冬天比较(紧绷),因为电线会(热胀冷缩).如果在夏天架电线,应该(稍微松弛一些).1.用酒精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的一端,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传递.用酒精灯加热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向(四周)传递.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叫(对流).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热辐射).3.实验:热是怎样传递的.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大理石这样的物体传热性能(强),被我们称为(热的良导体),它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木头)、(泡沫塑料)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可以用它们作为(保温)材料.2.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钢>塑料>木勺).3.寒冷的冬天,我们触摸室外的钢铁和泡沫塑料,为什么会感觉钢铁要冷得多?答:因为钢铁是热的良导体,它迅速把手上的热量吸走并快速的散发开去,而泡沫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所以感觉钢铁要冷的多.9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在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水,一段时间后,(不锈钢杯)温度最低、(陶瓷杯)其次,(塑料杯)温度最高.因为不锈钢是(热的良导体),它吸热(快),散热也(快);而(陶瓷)、(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2.保温杯并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第三单元知识点1 时间在流逝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用(数心跳约80下)、(测脉搏约80下)、(有节奏拍打约60下)等来估计1分钟,用(阳光下的影子)、(上下课的铃声)来估计几点钟,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2.在一分钟里,大约可写(40)几个字、看(10)行字、跑(300)米路.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3.古代计时仪器有(沙漏)、(日晷)、(圭表)、(水钟)等,现代计时仪器有(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石英钟)、(电子钟)、(原子钟)等,其中(原子钟)精确度最高.2 太阳钟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圭表)与(日晷)是根据(光影变化规律)制成的.日晷由铜制(晷针)和石制的(晷面)组成.在晷面的正反面有(12)大格,每个大格代表(2)个小时.日晷是利用利用阳光下影子(方向)变化来计时的.当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计时的.日晷根据(晷面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圭表是利用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来计时的.3.中国古代把一天分成(12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3 用水测量时间1.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两种.受水型水钟是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泄水型水钟对计时容器内水面逐渐(下降).2.在滴漏实验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是(先快后慢)的,与容器内(水位高低)有关.容器中水位越高,则水流的速度就(越快),容器中水位越低,则水流的速度就(越慢). 4 我的水钟 组长签名: 家长签名:1.受水型水钟,刻度标在(下面)的受水容器上,每分钟刻度间隔(上密下疏);2.泄水型水钟,刻度标在(上面)的泄水容器上,每分钟刻度间隔(上疏下密).5机械摆钟 组长签名: 家长签名:1.机械摆钟由(钟面)和(摆)组成,摆由(摆绳)和(摆锤)组成.(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发明摆钟.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摆在自由摆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单摆,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3.单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6 摆的研究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2..实验: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摆长是指(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2.在木条(或塑料棒)的底端固定一块金属圆片,摆的摆动快慢变化吗?怎么解释?答:实验结论:无金属圆片的摆摆动得快,金属圆片固定在底端的摆摆动得慢.解释:无金属圆片,重心在木条中心,摆长较短,摆动较快;金属圆片固定在底端,重心发生变化,在金属圆片中心,摆长较长,摆动较慢.3.金属圆片在木条(或塑料棒)上固定的位置不同,摆的摆动快慢变化吗?答:金属圆片离固定点越近,摆长越短,摆动越快;金属圆片离固定点越远,摆长越长,摆动越慢.10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摆钟的几个部件主要是:(齿轮操纵器、摆锤、垂体、齿轮).2.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齿轮操纵器可以控制(齿轮)的转动.摆锤每摆动(一次),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第四单元知识点1 昼夜交替现象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2.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事实是(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①驶离海岸的船的桅杆会降低;②太阳和星辰不是同时出没;③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3.“日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著有(《天体运行论》).主要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太阳)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③(地球)及其他行星都一起绕着(太阳)转动,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3 证明地球在自转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2.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有哪些?答:①太阳(星星、月亮)的东升西落;②傅科摆;③人造卫星、航天器观察.3.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的?答:①太阳(星星、月亮)的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5谁先迎来黎明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从0度经线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3.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4.我们为什么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答: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我们看到景物会向反方向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1.夜间观星时,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它(逆时针)旋转.2.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3.北极星“不动”的原因:因为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来北极星是“不动”的.6 地球在公转吗1.在A点观察,1号在2号星的(左边);在B点观察,1号在2号星的(右边).由于我们的观测距离不同,近时观测时,星星的视觉位置差异范围(大),远时观测时,星星的视觉位置差异范围(小).2.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首先发现恒星周年视差.(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公转一周是(一年),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4.证明地球公转的证据有哪些?答:①恒星周年视差;②四季星座交替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5.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因为地球公转引起的?答:①昼夜长短变化;②四季变化;③极昼极夜变化.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1.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是倾斜的)有关.2.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阳光(直射),处于(夏季),南半球阳光(斜射),处于(冬季);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阳光(斜射),处于(冬季),南半球阳光(直射,处于(夏季);春分、秋分,阳光直射(赤道),所以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相等).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组长签名:家长签名:1.南极圈和北极圈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这种现象叫(极夜),也会出现几个月太阳不下山,这种现象叫做(极昼).2.地轴倾斜的角度是大约(23度),如果倾斜角度加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将造成(①气温、气候、日照时间等较大变化;②会极大影响地球上的生物).南纬23.5°北纬66.5°北纬23.5°南纬66.5°。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202X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202X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归纳
202X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月相变化:学习了月亮在不同时间的形状和位置。

了解了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的形状及其出现的时间。

2. 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原理,地球自转对于昼夜更替的影响。

了解了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昼夜的变化。

3. 地球公转与季节更替:学习了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了解了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4. 地球的倾斜轴和四季:学习了地球轴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了解了地球的赤道、南极圈、北极圈的位置和作用,地球赤道周围气温相对稳定,而极
地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5. 节令和气候:学习了春、夏、秋、冬四个节令及其特点。

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气候与自然环境相关。

以上是202X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第1页/共1页。

(完整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五下科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温度水分空气温度水分阳光空气向光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春:繁殖夏:捕食秋:挖洞冬:冬眠冬眠迁徒换毛储食生长叶植物青蛙动物越冬环境变化动物蚯蚓其他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瓶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肉食动物终止箭头指向捕食者多条食物链交叉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阴暗潮湿天鹅:水域青蛙:淤泥、水域蜥蜴:沙漠企鹅:低温、水域狼:森林生态关系知识要点一、植物与环境1、绿色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土壤和阳光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5、绿豆苗的叶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

6、植物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叶子非常阔大,可以利用叶子散发体内多余的水分,带走多余的热量。

②松树一般生长在土壤比较贫瘠的地方,叶子细长呈针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自身温度。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叶子退化成了叶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二、动物与环境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动物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

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从东北的繁殖地迁飞到温暖的南方过冬。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三、食物链与食物网1、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分)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4)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5)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6)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2)完全浸泡在水里的种子不易发芽是因为缺少空气。

(3)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给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

这个实验设计是在研究光照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4)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同一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给另一组种子放在室温环境。

这个实验设计是在研究温度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5)移植绿豆芽幼苗时,不能破坏幼苗的根。

3.绿豆苗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研究的问题: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预测: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的方法:保持其他条件相同,把一盆绿豆苗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光照。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五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总结

五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总结

五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总结五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总结第一章的科学知识点主要围绕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展开,涉及了热能、电能、声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和能量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下面我将对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不灭性物质具有不灭性这一科学原理,即物质无法被创造或者消灭,只能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变化改变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的质量守恒,即在任何物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称量实验来证实。

二、物质的相互转化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变化发生相互转化。

以燃烧为例,当我们点燃一根蜡烛时,蜡烛上的蜡通过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放出热能和光能。

这个过程中,蜡烛蜡的物质转化成了气体和水蒸气,燃烧释放出的热能和光能也是能量转化的结果。

三、热能的传递与转化热能是物体内部微粒热运动的能量,是一种能量形式。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例如,我们常常使用的热水袋中的水被加热后,热能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热水袋的外侧,从而使我们感到温暖。

热能也可以通过热能转化装置,如蒸汽轮机和内燃机等,转化成其他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和电能。

在这些装置中,燃料通过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机械部件运动,最终产生动力输出。

四、电能的转化和利用电能是指带电粒子流动所具有的能量。

电能可以通过电池、发电机等装置转化为电流,然后再通过电线传输到我们所需要的地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电能来点亮灯泡、驱动电机运转、充电等。

电能不仅可以直接使用,还可以通过电能转化装置,如电动机、电热器等,转化成其他能量形式。

例如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得机器可以运转。

五、声音的传播与效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随之振动,形成声波,最终传递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才能够听到声音。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沉与浮
单元概念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例外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简易沉,轻的物体简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简易沉,体积大的简易浮。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沉的。

7、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也是浮的。

8、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9、一块泡沫塑料在水中是浮的,把两块泡沫塑料粘在一起放入水中是浮的。

0、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大小无关。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简易浮在水面上。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4、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小。

排开的水量越多,受到的浮力越大。

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得货物就多。

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向上的。

7、当小船漂浮在水面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8、浮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9、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

20、漂浮在水面的泡沫,被拉入水中后,泡沫塑料受到的浮力=拉力+重力。

21、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22、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石头要省力。

23、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因为排开的水量相同,所以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24、把大小例外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有大小。

25、马铃薯在例外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例外的。

26、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也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27、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不一定能浮起来。

28、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不一定是盐。

29、钩码在例外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一样的。

30、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

3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

32、如果1立方厘米的某物体的重量为1克,那么它在浓盐水中就会上浮。

33、比重计是一种能够比较每立方厘米液体轻重的仪器。

34、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浓盐水。

35、塑料块在食用油中会沉。

36、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37、当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时,物体在液体中就会沉。

38、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39、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盐,所以人比同体积的盐水轻。

40、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重量来解放沉浮的。

往水舱里注满水,潜水艇变重就下沉;往水舱里排空水,潜水艇变轻就上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