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背景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2. 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们对数学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数学应用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购物、找零等生活场景,学习人民币的使用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生活化,就是要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和方法来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呢?以下是几点可以做到的做法。
一、引入教学资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需要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来感受数学知识。
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进行教学,比如水果、文具、玩具等等,通过这些实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
二、情境化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加减法的应用。
比如在购物、做饭等情境中,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游戏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游戏化的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实践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数学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
比如可以带学生去超市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或者到花园进行度量和面积的测量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学案例以上就是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可以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生活化教学案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我们家现在都有电话。
有的小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有的家里有手机,那么你会打电话吗?生:(齐声说)“会!”……师:“谁能说说怎样才能打电话给别人呢?”生:“先拿起电话,然后拨数字。
”……师:“拨的数字是什么?”生:“是电话号码。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还会打电话。
那你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现在用数字写出家里的电话号码。
”生:“写好了。
”师:“请你们数一数,你们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分别由几个数字组成?”生:“ 7 个…11个…”师:“我们县的家庭固定电话号码都是 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 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同样你打手机的时候,11个数字也是一个都不能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师:“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活动去记一下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记电话号码。
)……师:“同学们刚才都记得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生:“想。
”(教师写出电话号码,学生记。
)师:“如果学习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吧,老师帮你解决!”生:“谢谢老师。
”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寻找生活中的数、让数学走进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特意设计了一节《我们身边的数》的活动课。
一、在选择教学内容和定位教学目标上寻求创新本节课将“我们身边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对教材的把握与创新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一、引言数学教学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更是数学学习的起点。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教师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方法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如蛋糕、水果等)进行分数的切割和比较。
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测量、计算、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并计算出面积。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在课堂练中,我们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
例如,在讲解《面积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然后再让他们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面积的概念,还能亲身体验到测量和计算面积的过程。
又比如,在讲解《时间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让学生用手机或手表计时,然后让他们计算出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学到时间的概念,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教育家___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在21世纪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
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出了几个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导课生活化在教授《整理房间》这一课时,我们将情景图放大到半个黑板大小,并让广告公司打印出来。
当将情景图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显著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样地,在讲解《看一看(一)》这一课时,我们直接出示一个布娃娃玩具,让表现好的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不同的位置用老师的手机给布娃娃拍照。
然后将照片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所有学生观察。
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受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不同结果。
通过创设情境,我们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欲望。
案例二:研究过程生活化___版的数学课本中有几个人物:淘气、笑笑、智慧老人,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陪伴着学生一起研究。
但是,这些人物毕竟是静态的,缺乏活力。
因此,我们经常让学生扮演___和笑笑,或者扮演课本上的一些题目中的人物。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想要成为小演员。
例如,在讲解《上下》这一课时,我们选了三个学生在讲台前赛跑,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领奖台,将获胜者的照片贴在讲台的最上面,第二名的照片贴在奖台的第二层,第三名的照片贴在最下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根据新课程标准,为了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新课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上我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认识图形》一课,这节课是继“认识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操作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并且融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为一体,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案例描述】:片断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图形请在白纸上呢?生:能!师:老师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积木,用它的一面在纸上画一个图形。
师:小朋友们动作真快啊!现在请你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你画了个什么图形,好吗?生互说。
(出示图形屋)师:看,这里有什么?生:屋子。
师:是谁的屋子呢?生1:长方形。
生2:正方形。
生3:圆形。
生4:三角形。
师:嗯,真好!这些屋子真漂亮啊,你想不想让你画的图形住到这么漂亮的家里去呢?生:想!师:那就请你自己上来帮它们找到自己漂亮的家。
生分小组上来,为画好的图形在黑板上找到自己的家。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找对了家?我们来看看这间漂亮房子里是不是住的全是长方形呢?生:是的!师:这个呢?都是什么图形啊?生:正方形。
师:这间屋子呢?生:全是圆形。
师: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间漂亮房间,它们找对了吗?生:对了。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基于 此 , 《 数 学课程标 准 》要 求 : “ 学 生的 积计 算 ”时,不能让学 生抽象 地记公式 ,应 认识 到数 学存在 于现实生 活中 ,并被广 泛应
数学学 习 内容 应 当是 现实 的、有意义 的、富 引 导他 们观察 生 活 中的实物 : 教 室 、纸箱 ,
用于现 实世界 ,才能 切实体会 到数学 的应 用
点拔学 生就能轻松掌握 。
生更感 受到数 学的作用 ,学 习数学 的主动性
什 么叫做 角的边 ?角有几种 ……让学 生体验
再如 ,在教学 速度 、路程 、时间这 一数 和积极性也得到 了提升 。 事实证 明:利 用学生 丰富的生活经 验来
自己生活 中存在 的数学 ,加 深理解教材 所学 量关 系时。先让学生沿着一条路量 出一千米 ,
化 ,把教 材 内容 与生活 实际有机结 合起来 教 学 知 识 学 ,使学 生体会 到数学 就在身边 ,领悟到数 学 的魅 力 ,感受到数学 的乐趣 。
学 生是学 习知识 的主体 ,在他们 身上蕴 仅 是数学教 学保持生 机勃勃 的首要 条件 。也 藏着丰富 的、宝 贵的教育资源—— 生活经验 。 是数 学教 学取得成 功的保证 。 例如 ,在教学 “ 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面积”
成 因之一 便是数 学脱离 实际 。”其 实 ,在我 就找到 了许多这样 的物体 ,如幼儿 喝的钙奶 、 3 5元 / 块 ,请你 帮爸爸算算 要买多 少块砖 ,
们 的生活 中,到处 都充满 着数学 ,只要教师 健 力宝 、矿泉水 、墨水等 多种瓶子 。这样通 共需 多少钱 ? 在 教学 中善于从学 生 的生 活 中搜集 信息 ,抽 过学生 实际调查 、学生 与学 生 的交 流 、师生 又如 ,在教学 “ 长方体 和正方体 表面积” 象 出数学 问题 ,就 能使学生 感到数学 就在 自 的共 同探 索 。学 生不仅学 到 了知识 ,而且体 后 ,我们让学 生测量一下 教室 的长 和宽 ,门 己身边 ,从 而消除 学生对数 学的畏惧感 和神 会 到 了数 学知识 的来源 ,同时也培养 了学生 窗 、黑板 的长 和宽 ,然后利 用所学 的知识 , 秘 感 ,进 而让学生对 数学产 生亲近感 和浓厚 从 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生活 。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
用情境打造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是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情境打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关于生活化课堂的情境打造的例子,用于教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请注意,以下所示的情境打造方法仅做示例,实际情境打造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群体需求进行设计。
情景一:小明买水果小明要去水果摊买苹果和橙子,他拿了5元钱,一只苹果的价格是1元,一只橙子的价格是2元。
请问小明最多能买多少只苹果和橙子?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示或实际的水果,并询问学生问题的答案。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使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用算术、图示或模型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例如让学生先计算可以买几只苹果,然后再计算可以买几只橙子,最后将两个结果相加,以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二:小华的广场边长小华拿尺子测量他家楼下的广场,并发现它的两条边长是3米和4米,请问这个广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个情境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问题,并告诉他们需要通过测量边长来计算广场的面积。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计算面积的方法,如将两条边长相乘,或者使用公式计算面积等。
学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亲自测量边长,然后计算广场的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测量长度和计算面积的方法,还能理解到数学在测量和计算中的应用。
情景三:小杰的蔬菜园小杰种了一块蔬菜园,他在地里种了4行白菜和3行萝卜,每行有5个蔬菜。
请问小杰一共种了多少个蔬菜?通过以上情境打造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创造更多的生活化课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
设生 活 化的 情境 。可 以 说 , 小学 数学 教 材的 任何 一 节 内容 , 都 可 以在 生活 中捕捉 到相 关 的情 境 。学生 在生 活 化的 l 青境 中才 能 产 生对 所 学 知 识 的兴 趣 , 发 现 数 学 与生 活 的 密切 联 系。 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 从 而激 发 学 生探 究数 学 知 识 的 主动性 和 积极 性 ,发展 学 生的 数学 思维 和数 学 能力 。如
四、 实现 生活 与数 学 的统 一
在 小学 数学 课堂 教学 中 , 我 们既 不能 远离 生活 , 为 学生 理 解数 学 知 识造 成 障碍 , 也 不 能过 度 地追 求 数学 教 学 的生 活化 , 因为 这 样就 会 使数 学 的 课堂 教 学变 得 “ 生活 有余 , 数 学 不足 ” 。只 有生活 化和 数 学教 学达 到和 谐统 一的 状态 下 ,
综合 平 台 - 教学一得
例 谈小学数学课 堂教 学 中的生活化 策略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 金沙小'  ̄( 2 2 6 3 0 0 )李
数 学来 自于生 活 , 在 小学 数学 课堂 教学 中 , 结 合学 生 已
有 的生 活 经验 创设 生活 化 的情境 , 可 以激发 学 生的 兴趣 , 增 强 学生 对 数 学 的理 解 力 , 发 展 数 学 思维 、 情 感 态度 等 , 凸显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开放性 、 实 践 性 的特 点 , 小 学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生 活 化 已 成 为 广 大 小 学 数 学 教 师备 受关 注和 深 人探 讨 的课题 。基 于 此 , 本文 结 合笔 者 的教 学实 践 , 对 小
下是我在执教《 年、 月、 日》 时课堂教学开头的片段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生活化案例分享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数学这位“老师”每天陪伴着学生们,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以生动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每天早晨,数学老师准时出现在课堂上。
她喜欢用各种形式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她会把自己比作是一个探险家,带领着孩子们探索未知的数学世界。
比如,她会把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变成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忘记他们正在学习数学。
例如,她可能会讲述关于小动物们如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数学老师总是表现得充满耐心和温暖。
她明白每个学生的学习步伐不同,因此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示范,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解释和指导。
数学老师善于观察和倾听,她会根据学生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数学老师还时常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她可能会在学生们购物时,帮助他们计算货币的换算;在一起玩游戏时,引导他们通过计数和比较来理解游戏规则。
她把数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不仅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更存在于他们的日常体验中。
有时候,数学老师会以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
她可能会提出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勇敢地面对挑战。
当学生们成功解决问题时,数学老师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这种挑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的来说,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一堂单调的课程,而是一段充满生活化体验的学习旅程。
数学老师通过她的生动教学和日常互动,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她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引导者和启发者,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
案例采撷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文|于荣山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的关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生活化和实践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魅力,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生活浸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构(一)紧密结合生活实例为了让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简易方程”一课更加生动、有趣并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称重实例。
活动一:商家老王拥有一定数量的玩具需要找人搬运,但他不知道一些玩具的重量,且他只有一架天平和砝码。
因此,学生需要利用这些物品来表示玩具的重量。
例如:小兔(重量为50g)和50g砝码的重量在天平上的重量与100g砝码的重量是相同的,他就可以将这个例子化为等式“小兔(50g)+50g=100g”,从而理解等式的概念。
在数学中,等式通常由“=”连接两个相等的关系式。
而如果小兔的重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得到等式“x+50=100”,这个等式就变为了方程。
学生也可以从中得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即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可以用图1表示。
图1(二)创设生活情境除了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创设具有实际背景的教学情境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种情境化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构建真实、具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探索,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当教授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实际情境。
活动二:学生作为环保组织的成员,需要为即将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筹备物资。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共3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共3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1.设置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很多教师以往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经常过多地关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理论,而忽视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了解、认识、体验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数学教学的呆板化、机械化和抽象化,人为地加大了数学学习的难度,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直观认知是小学生的主要认知方式,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情景设置,借助生活化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结合生活现象来认识数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农村小学生对情景、游戏等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从农村生活实践中寻找素材,创设生活化情景,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在生活化情景中体验数学,引起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学生思维和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矛盾。
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教学计算小数应用题时,针对传统应用题教学题材内容死板、人为编造生硬情境、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教师创造性地把数学问题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上设计了学校食堂向种菜大户李大爷购买土豆20千克,每千克3.6元,茄子15千克,每千克2.8元,请你为食堂算算应付给李大爷多少钱。
将上述实际问题提供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2.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易于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成长的环境与城镇小孩明显不同,其认知能力有限,社会知识有一定欠缺,此外农村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多是农村的见闻,他们所接触的父母、亲朋和玩伴又多是说当地的方言,因而对课本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这也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语言应该精炼实用、通俗易懂,避免照本宣科,这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摘要:低段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我们在教学生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和游戏中去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只有当他们觉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和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这时,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效果明显,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所以我们在教低年级学生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
1、以活动为载体,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原来那么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比如教学一年级教材“几个和第几个”这一节课时,请8位学生排成一排(没有排头和排尾之分),当问到谁排在第二个时,同学们马上有了争论(两种不同意见),各个抢说理由,互不相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终得出“在确认谁是第几个时必须讲清从哪里数起”。
借此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第几个”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水平、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2、以故事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好奇心。
天,小猴子在小白兔家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宝宝,快回家吃饭了”,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到家,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
贴近生活学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如 , 学 “ 度 ×时间 = 路 程 ” 后 , 布 置 了这 样 教 速 之 我 的活 动 : 明天 告 诉 老 师 , 家 到 学校 的路 程 是 多少?第 二 你 生: 1元 1角 天课 堂上 , 生的 回 答相 当具 体 。 学 师: 刚才老 师拿 出来 的都 是角 币, 同学们都说成 几 生 1我家 离校较远 , : 我是骑 自行 车上 学的。我先测 元几角, 这是 怎 么 回事 ? 试 了骑 车 1 钟 大 约 能 行 多 少米 , 学 时 又把 从 学 校 到 分 放 生 : 个 5角是 1 两 0角 ,(角就 是 1 。 1 ) 元 家的 骑 车 时 间记 下 来 。 用 骑 车 的 速 度 乘 以骑 车 的 时 间 , 师: 能拿 1 钱来换换, 谁 元 说说 你是 怎样 换 的 。 就 得 到 了我 家到 学校 的 大 约路 程 。 ( 生进 行 换 币活 动 ) 学 生 2 我是 步行上 学, : 我也是把 1 分钟 大约走的米数 师: 通过 换 币活动 你发 现 了什 么? 乘 以走 的 时 间得 出路 程 的 。 生 :f角等 于 1 。 1 】 元 生 3 我 的 方 法和 他 们 一 样 , 速 度 测 的 不 准 确 , : 但 所 上述 教 学 片 断 , 生 在 现 实 的 数 学 情 境 中参 与 数 学 以计 算 的路 程 也 不 太准 确 。 二 学 活动 , 从事 数学探索 , 进行数学 交流 , 开展数学 操作 , 在 概 括 生活 经验 的 基 础 上 , 建 构 起 “0角 就 是 1 ” “ 1 元 ,1 这 样的教学 安排不但 能使学生 更好地掌握解 题方 元 :1 0角” 这一数学知识。 这样的学习 , 让学生感 到数学 法 , 而且通过实 际应 用提高 了学 生 的应 用能力 , 促使学 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 中已经会 的, 但没有找 生创造性地参 与学习 , 出数学 题的新 的外延 , 悟 更好地 到规律 , 我们町以运用经验 , 通过创设活动 , 把经验提炼 培养 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师 : 个 5角 、 个 1角合 起 来 是 多少? 两 一
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2019第9期上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杨洁数学知识单纯理解起来有难度,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实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去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解决所学内容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一个生活事例,让学生去分析对错。
父亲节要到了,小刚想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就拿出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他数了数5角的有10个,1角的有20个,他拿着这30个硬币有点不方便,于是找隔壁大哥哥想办法,隔壁大哥哥说这好办,他收了小刚的30个硬币,于是给了他一张5元的纸币和一张2元的纸币。
小刚当时心里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
教师创设问题:你们觉得小刚拿了5角硬币10个和1角硬币20个换来一张5元的钱和一张2元的钱亏还是不亏?有的学生将5角的硬币10个一个一个的数,得出5角的硬币10个是5元,一角的硬币是20个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是1元,然后20个是2元,最后告诉大家10个5角和20个1角加起来是7元,小刚没有吃亏。
虽然步骤有点繁琐,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能判断出题目中的对错。
此时教师简单引导元和角的关系,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元等于10角,也就是说10个1角就是1元,同时1元还等于两个5角,也就是说2个5角是1元。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知识,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二:根据儿童喜欢玩积木和做游戏的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事例,渗透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统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最后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积木的游戏,如统计本小组最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每一种颜色的积木代表一种水果,比如红色表示苹果,黄色表示香蕉……各组同学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拼出了本组同学的积木情况,有的组红色的积木多,有的组蓝色的积木多这……这样哪种颜色积木搭的越高,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就最多。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夯实“四基”培养“四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夯实“四基”培养“四能”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新课标中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过去的“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是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去仅仅强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现在加了两个,就是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好的体现。
以前学生更多的习惯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以前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老师或者书本上,给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结果都有了,是已经数学化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的数学问题,它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在一个具体的事情里边,你能不能看到它里边有数学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或者是一种创新的动力,是创新直接的来源。
在现实世界里边,很多具体情境里边,其实不是现成的问题摆在那里,所以你只会解决现实问题,那就变成解题的工具,而不能创造性的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重要。
今天我们谈谈四基中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
基本活动经验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在特定数学活动中积累的,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数学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积累仅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更主要的是依赖学生亲自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依赖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注重结果性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更要注重过程性目标。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doc
让数学生活化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而这种生活化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让我们老师帮学生轻轻地推门,让他们自己发现生活数学这个大的游乐园,在里面尽情欢乐,玩耍。
关键词案例分析应用能力数学素养生活情境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
"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由为必要。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例谈
“数学生活化”是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它让数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有效沟通了生活与数学思考,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是需要我们冷静、理智地审视当前的生活化教学,让生活化数学回归数学理性,让生活化之花在数学课堂上绽放。
一、生活情境是数学学习的有效促进,而非挤兑
研究表明,生活化素材蕴含着众多的数学元素和非数学因素,对学生来说,在现实生活的粉饰下,非数学元素更易为学生所感兴趣,而且往往会冲淡甚至挤兑内在的数学元素,使其失去应有的数学味。
[教学片段]:人教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
老师创设了一个转盘抽奖的情境。
老师问前来体验的同学:“你想得几等奖?”学生很爽快地回答“一等奖!”老师鼓励道:“好吧,试试你的手气如何,祝你成功!”结果转盘指针指到了三等奖的位置。
老师问:“你满意这个结果吗?”这位同学有些腼腆:“还行,不过我还是想得一等奖,因为一等奖的奖品更值钱,我还能再转一次吗?”接着老师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不过还是未能如愿。
接下来老师就在“得几
等奖”上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功利意识得到空前的激发。
[思考]:生活化数学教学并不是盲从“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信条,“数学是生活的抽象与概括,而不是生活的简单反映”。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转盘抽奖是大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但是老师在活动中的旁白、点拨明显缺乏数学化,激活了抽奖固有的功利元素,反而将应有的最重要的“可能性”这一数学元素挤兑得荡然无存,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因数学元素的流失而少了预设的实效。
生活情境的运用是数学学习过程的有效补充与促进,生活元素不应该独立存在或因为生活元素而挤兑了数学元素,忽视了数学思考。
在实施生活化的同时,要让数学思考渗透到生活情境中,不忘适时的数学化点拨和旁白,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
如在本案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体验前问:“你觉得获几等奖的可能性比较大?获几等奖的可能性较小?为什么?”在转盘体验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大一些?你是怎么想的?”这样转盘体验的生活化教学,数学问题才能得以凸现,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
二、生活实践是数学思考的有效借鉴,而非干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新教材中呈现了大量建立在生活实践之上的数学素材和数学问题,由于教师以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为由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也出现了生活实践经验干扰数学思考的尴尬。
[教学片段]:人教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学。
在巩固练习环节,老师出示题目:“一个旅游团有53名游客,一辆客车有50个座位,一辆这样的客车够吗?”学生汇报出现了两种想法:一辆车不够,因为剩下3人没座位;小孩子让大人抱着或挤一挤,一辆车就够了。
[思考]:生活化数学教学鼓励学生以生活实践的眼光和经验去审视数学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生活实践就可以完全解释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思考不能违背数学本身内在逻辑,不能丢失必要的数学思考。
生活化必须紧扣问题的数学本质,要严格按照题目的既定条件,进行有理、有序的推理计算。
很显然,在这里学生受到了平时乘车“大人抱小孩”、“挤一挤”等生活实践的干扰,以致影响了他们对这个数学问题本身(进一法)的思考。
在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生活实践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如本例子中的车辆超载。
生活实践应是思考数学问题的必要参考,是一种服务的角色而非决定因素,它必须建立在严密的数学思考之上,才能真正让生活实践经验促进数学的有效学习。
三、生活经验是数学经验的有效提升之源,而非替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往往能在他们遇到数学问题时得到激活,并借助生活经验去解决数学问题。
但是,生活经验并不代替数学经验或意味他们已经获得了数学经验。
学习中只有把生活经验向数学经验作有效的运用和提升,才能形成宝贵的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建构。
[教学片段]:人教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
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齐读题目,明确数学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14-9=5,这一环节的教学即告结束。
[思考]:就学生而言,这个问题以平时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即使不思考也完全可以很快地解决,或者有的同学通过看图也能直接数出有5个没有套中。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问题解决的结果,并未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数学学习前后的数学经验并没有得到提升,大有以生活经验代替数学经验之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而教师往往就是在解决问题之余少有考虑到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过程。
事实上,生活经验只有通过有效的数学加工和数学提升才能成为学生的数学经验,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并形成数学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就数学问题:“几个没有套中?”而言,生活经验足以让他们成功应对,但在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教师要在问题得到解决之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将“生活减法”提升为“数学减法”,突出减法运算的建构过程:看图时让学生明确三条数学信息(共有14个圈,已经套中了9个,几个没有套中?)再引导学生交流: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以此提升为数学经验:知道了两部分的总和与其中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如此以程序性数学去解释生活经验,把肤浅的生活经验向理性的数学经验转化,建立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从本质上认识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但并不意味对生活化的盲从。
生活化作为优化数学教学的一个理念支持,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要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的高度,紧扣数学本质,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本质,从数学学习的本质需要出发,科学提取生活素材,理性运用,教学理念上克服肤浅、盲从、随意和冲动,有效沟通生活与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