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设规范.doc

合集下载

社区网格化平台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

社区网格化平台数据库系统建设规范

1.数据库系统建设1.1.数据标准规范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人、地、事、物、情、组织数据等。

这些数据是“智慧XX”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系统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标准的建设。

1.2.“人”数据建设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刑释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法涉诉人员、重点青少年、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生活困难补助家庭、育龄妇女和失业人员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2.1.表常住人口1.2.2.表常口与流口公共字段1.2.3.表流动人口1.2.4.表境外人员管理1.2.5.表艾滋病危险人员管理1.2.6.表社区矫正人员1.2.7.表刑释解教人员1.2.8.表易肇事肇祸精神病1.2.9.涉法涉诉人员1.2.10.表重点青少年1.2.11.表治安危险人员1.2.12.表失业人员管理1.2.13.表社保信息1.2.14.表低保信息1.2.15.表残疾人信息1.2.16.表计生信息(显示家庭成员(分流口、常口))1.2.17.表育龄妇女1.2.18.表党员信息1.2.19.表生活困难补助家庭1.2.20.表其他人员1.2.21.表需要救助人员1.3.“地”数据建设对辖区内住房信息、出租房、宗教场所、医疗卫生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治安重点、消防安全重点、学校、企业、要害单位、金融单位和护路护线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3.1.表住房信息1.3.2.表出租房1.3.3.表宗教场所1.3.4.表医疗卫生单位1.3.5.表行政事业单位1.3.6.表治安重点1.3.7.表安全生产重点1.3.8.表消防安全重点1.3.9.表学校1.3.10.表企业1.3.11.表要害单位1.3.12.表金融系统1.3.13.护路护线1.3.14.表其他场所1.4.“事”数据建设对辖区内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和民生服务事件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1.4.1.表事件管理1.5.“物”数据建设对辖区内供水供电设施信息、消防设施、市政公共设施、通信设施信息、物防技防设施、危爆物品、燃气油设施等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共享。

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库规范

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库规范

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库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不动产登记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数据库设计1. 数据结构:数据库应采用统一且标准的数据结构,包括必要的字段和关联关系。

2. 层次结构:数据库应按照清晰的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便于数据的检索和编辑。

3. 数据类型:数据库中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保证数据存储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4. 标准化:数据库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录入与更新1. 权限管理:数据库应设立不同的权限级别,限制数据录入和更新的人员范围。

2. 数据验证:在数据录入和更新过程中,应设置数据验证机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3. 审批流程:对于涉及重要数据的录入和更新,应设立审批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定期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保持数据库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数据安全与保密1. 数据备份:数据库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2. 安全控制:数据库应设立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3. 数据加密:对于敏感数据,应采用适当的加密方式,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4. 访问日志:数据库应记录访问日志,用于追踪和审计数据的访问情况。

数据共享与开放1. 共享原则:数据库应遵循开放、平等和有序的原则,提供公开、便捷的数据共享方式。

2. 授权管理:对于需要共享的数据,应设立授权管理机制,限制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

3. 数据开放:数据库可以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供其他系统和平台进行集成和访问。

4. 数据格式:共享的数据应提供标准的数据格式,方便数据的解析和利用。

数据质量管理1. 数据清洗:数据库应定期进行数据清洗,清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和冗余信息。

2. 数据纠错:对于发现的数据错误,应及时进行修正和纠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监测:数据库应设立数据监测机制,监测和报告数据质量问题,并进行及时处理。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前言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内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证数据库成果质量,促进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的相关要求,制定《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其中,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对本规范的未尽事宜制定补充规定,但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并须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土地调查办”)备案。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 附录R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全国土地调查办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温明炬、韩永顺、张炳智、孙毅、曾珏、高莉、李琪、吴明辉、辛丽璇参加编写人员:杨祝晖、戴建旺、胡小华、陈红兵、梁耘、曾巍、陈金、王莉、王永俊、刘凤君目录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DOCX 36页)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DOCX 36页)

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DOCX 36页)附件2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试行)目录1范围72规范性引用文件73术语与定义84总则12 4.1目标与任务124.2基本原则134.3整合流程145工作步骤18 5.1准备工作185.2规范化整理215.3整合关联255.4数据入库276成果检查28 6.1检查方法286.2质量控制要素287主要成果31 7.1数据库成果317.2文字成果32参考文献72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程序。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开展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TD/T1001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1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CJJ/T 115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JGJ/T 246房屋代码编码标准JGJ/T 252房地产市场基础信息数据标准HY/T 123海域使用分类NY/T 253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8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LY/T 1955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不动产 real estate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3.2不动产单元 real estate unit权属界线固定封闭且具有独立使用价值的空间。

3.3 地籍区 cadastral district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3.4 地籍子区 cadastral sub district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培训手册入户调查———信息卡登记填写篇以下几个率,我们各级检查中是要考核的,数据库的建设必须达到如下指标:1、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要求达到95%以上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去除重复个案后数据库包含人口数/应纳入全员库人口总数×100%应纳入全员库人口包括本地户籍人口(含流出人口)与流入人口。

2、准确率(已采集信息正确的人数占已采集所有人数的比例)(具体计算可能要通过逻辑审核或者是实地调查核与信息卡数据库核对结果计算)95%以上。

3、项目完整率(每人约有50项采集内容,其中每人已采集项目与总项目数的比例)(在实际计算中可能选择其中几项必须填写项来计算,如逻辑审核中重点核实的缺少必填写项目审核)4、数据库更新及时率(出生或者是四术发生变动时,数据库是否及时变更,数据库中出生和四术的上报日期与实际的出生日期和实际避孕措施开始日期的变更不应超过三个月或者是更短日期,否则视为不及时)以上各项指标的高低是关系到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只有信息采集达到上述标准要求,才能为下一步全员录入奠定基础。

下面将全员人口信息采集步骤详细叙述如下:一、全员人口数据库要求实现以房管人,内蒙采集规范对房屋的编码要求如下:内蒙至村级编码示意图:(系统中已经固定编码)村级至户级示意图:(小区至户未固定编码)二、具体到平房或楼房中编码规则如下:如图:这个平房小区共有三排:第一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三院,一院大门向东开,一院里有三户人家,二院大门向南,院内有两户人家,三院有一户人家;第二排共两列,第一列共一院,院内有两户人家,第二列共有两院,第一院有两户人家,第二院有一户人家;第三排共一列,这一列有两院人家,第一院有两户,第二院有一户。

那么这个小区内的房屋编码依次为:注:平房小区内的排是按从南到北,列是从东到西的,院也是从东到西,院内户是由大门起逆时针方向编号,暂时无人居住的房屋要预留编号。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库作为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在现代信息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库建设规范。

本文将从数据库设计、数据规范、性能优化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数据库建设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建设的初期阶段,良好的数据库设计能够为后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规范:1. 数据库表命名规范表名应具有具体的描述性,能够准确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并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order_info"。

2. 字段命名规范字段名应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缩写和数字等模糊的命名方式。

同时,字段名也应采用小写字母与下划线组合的方式命名,例如"create_time"。

3. 主键和外键规范每个表应有主键,并使用自增长或唯一性约束来保证主键的唯一性。

同时,在设计关联表时,外键应与关联的主键类型一致。

4. 索引规范为常用作查询条件的字段创建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在创建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过多的索引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二、数据规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需要制定以下数据规范:1. 数据类型规范在对字段进行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节省存储空间,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例如,对于存储日期时间的字段,应选择合适的日期时间类型。

2. 数据录入规范为了避免数据录入错误,需要制定数据录入规范。

规定数据录入格式、校验规则和必填字段,同时提供数据录入的帮助文档和提示信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3. 数据清洗规范对于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错误、缺失和异常数据,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

三、性能优化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需要进行以下优化措施:1. 查询优化使用合适的查询方式、优化复杂查询语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和子查询,以提高查询效率。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doc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doc

地震数据库系统技术规范.doc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技术标准EDS/T3—2005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Guidelines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arthquake-related databases(试用稿)(本稿完成日期:2006年2月20日)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国地震局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地震科学数据》系列标准的第三项,该系列标准的结构为:——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模式编写指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库建库指南;——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元目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标准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代光辉、顾左文、赵仲和、冯义钧、周克昌、黄志斌、吴敏、杨辉、赵宇彤、纪寿文、田丰。

目次引言 (4)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5)4 共享地震数据库体系结构 (6)5 共享地震数据库建库原则 (7)6 共享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配置 (7)7共享地震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8)8 共享地震数据库数据入库软件开发 (8)9 共享地震数据库质量保证 (8)10 共享地震数据库安全保障 (9)11 共享地震数据库元数据编写 (9)12共享地震数据库数据模式编写 (9)13 共享地震数据库建库文档编写 (9)引言关于建立数据库的一般性要求和方法已在相关规程、规范和IT技术资料中有充分的论述,本标准不涉及建立数据库的一般性问题,只是根据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要求和地震数据的特点,对建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所涉及的全局性问题做统一的规定,或提出基本要求和原则。

随着工程的实施,本标准的内容会进行修改和扩充,有些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化,形成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科学数据汇交到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和分中心(或区域节点)后,为了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地震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服务,在建立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库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摸清文物家底、提高文物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文博信息化建设为目标,搞好澧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工作。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1、目标与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澧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调查和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

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⑴完成澧县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工作;⑵实现与国家文物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⑶举办业务培训和加强队伍建设;⑷项目总结、宣传和利用。

2、任务目标采集藏品总数为2179(套),实际数量5000余件。

三、人员组织及职责1、为加强对文物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经澧县文物处班子研究,成立了文物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领导小组:组长:熊莲珍文物处主任副组长:曹毅文物处副主任成员:王琼孙冰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小组主要由曹毅、王琼、孙冰进行鉴定、审核、拍摄、计算机录入、藏品信息的确认、审核、影像采集和录入、汇总等工作。

四、实施办法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包括文物数据采集、录入和计算机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工作。

其中数据采集、录入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所在。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数据质量,根据澧县博物馆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以现有藏品档案为基础,分散采集,集中录入的办法进行,具体做法是:1、以原有的档案、卡片为基础,按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填报湖南省文物藏品信息指标登记表。

总之,数据采集要真实、全面、准确。

2、数据采集完毕后及时上报市文物局组织审核后集中录入。

五、实施步骤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5年7月)⑴组建领导小组;⑵编制实施方案和规范。

2、第二阶段:培训、数据采集(2005年8月——12月)⑴参加市文物局举办的数据采集培训;⑵填报湖南省文物藏品信息指标登记表;⑶影像采集。

XX集团数据库开发设计规范

XX集团数据库开发设计规范

xx数据库开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集团公司数据格式,提高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和数据访问高效性,同时便于阅读和理解数据库的结构,以提高各子集团之间数据共享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数据库编码的标准化,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由集团总公司信息管理部负责制定和修改,最终解释权由集团总公司信息管理部所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集团总公司及各子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所有包含数据库开发的软件开发项目。

第二章设计规范第四条数据库规范:建议使用Oracle,Sql Server等主流的数据库,禁止使用任何开源数据库(MySql等)。

第五条表设计规范:(一)一行记录必须表内唯一,所有表必须必须有主键。

(二)尽量少使用数据库外键,如有外键完整性约束时,尽量使用程序控制)(三)新加的表,所有字段禁止NULL。

(四)在表创建完成前,应该为表添加表的注释,对表中字段也要有相应的注释和说明第六条索引设计规范:(一)表中索引的数量最好控制在5个以内。

(二)一个索引关联的字段在5个以内。

(三)禁止在更新十分频繁、或者区分度不高的属性上建立索引。

(四)建立组合索引,必须把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在前面。

第七条字符设计规范:(一)字符类型建议采用varchar/nvarchar数据类型(二)手机号采用varchar(20)进行存储(三)金额货币采用money或者number数据类型(四)科学计数采用numeric数据类型(五)自增长标识采用bigint数据类型(数据量一大,用int类型就装不下,那以后改造就麻烦了) (六)时间类型建议为datetime数据类型,对于日期类型的建议采用date数据类型(七)禁止使用text、ntext、image等老的数据类型(八)禁止使用xml数据类型、varchar(max)、nvarchar(max)第八条SQL查询设计规范:(一)禁止在数据库做复杂运算,例如XML解析,字符串相似性比较,字符串搜索等。

(二)禁止使用SELECT *(三)禁止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或计算(四)尽量避免使用游标(五)尽量避免使用触发器(六)禁止在查询里指定索引(七)变量/参数/关联字段类型原则上要求与字段类型一致(八)参数化查询(九)限制JOIN个数,单个SQL语句的表JOIN个数不能超过5个。

数据库建设方案范文

数据库建设方案范文

数据库建设方案范文一、引言在信息化时代,企业面临着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数据库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数据库的建设是基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业务特点,通过科学、规范、合理的方法来设计和实施的。

本文将从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基本原则、流程、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企业的数据库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方案。

二、数据库建设目标1.提高数据管理和处理效率:通过建设健全的数据库系统,实现对企业大量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建设具备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控制措施的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3.提供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构建高可靠性的数据库系统,保证数据的24小时稳定运行,并能够实时扩展和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4.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共用:建设集中化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共用,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共享起效率。

三、数据库建设基本原则1.依据业务需求:数据库建设必须围绕企业业务需求来展开,根据业务特点确定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

2.规范管理:建设数据库要规范管理,采用统一的命名规范、命名方式和数据字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安全可靠:数据库建设必须重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密码加密、备份恢复、权限控制等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

4.灵活可扩展:数据库建设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业务变化,方便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和扩展。

5.易用性和维护性:建设的数据库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维护性,操作简单明了,方便管理和维护。

四、数据库建设流程1.需求分析:通过与企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业务流程和数据存储要求,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和构建做准备。

2.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表结构、索引、视图等关键设计。

3.数据库开发:根据数据库设计的结果,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工作,包括数据表的创建、字段定义、数据类型设置、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

数据库设计规范及指南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

(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数据库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技术和知识:a.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技术;b.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c.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d.应用领域的知识;二、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的结合,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数据库设计应该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结构(数据)设计:设计数据库框架或数据库结构;行为(处理)设计: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结构和行为分离的设计:传统的软件工程忽视对应用中数据语义的分析和抽象,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推迟数据结构设计的决策早期的数据库设计致力于数据模型和建模方法研究,忽视了对行为的设计如图:三、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手工试凑法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常又不同程度地发现各种问题,增加了维护代价规范设计法手工设计方基本思想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规范设计法(续)典型方法:(1)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S.B.Yao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五个步骤I.R.Palmer方法:把数据库设计当成一步接一步的过程(2)计算机辅助设计ORACLE Designer 2000SYBASE PowerDesigner四、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最新

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最新

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仓库作为企业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核心工具,其标准化建设对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的最新概述:# 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最新引言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框架,以支持数据的集成、存储、管理和分析。

这些规范有助于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数据定义和分类- 明确数据的定义,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

- 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特性,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类。

2. 数据集成- 规定数据集成的方法和流程,确保数据源的多样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 采用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等技术实现数据的抽取、清洗和加载。

3. 数据存储- 规定数据存储的格式和结构,支持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存储需求。

- 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

4. 数据质量管理- 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时效性。

- 实施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问题。

5.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规定数据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 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

6. 数据分析与报告- 规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支持高级分析和数据挖掘。

- 制定报告生成的标准格式,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7. 数据治理- 明确数据治理的职责和流程,包括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责任。

- 建立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数据仓库的建设和维护。

8. 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 规定数据仓库的技术架构和接口标准,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 支持开放标准和API,促进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

结语数据仓库国家标准规范的最新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数据管理基础。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提升决策质量和业务竞争力。

主题数据库建设规范.pdf

主题数据库建设规范.pdf

项目编号INFO-115-C01文档编号TR-REC-001 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主题数据库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国科学院数据应用环境建设与服务项目组2009年6月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2)3.1主题数据库 (2)3.2概念体系 (2)3.3概念树 (2)3.4逻辑数据库 (2)3.5索引库 (2)3.6元数据 (3)4主题数据库基本要求 (3)5总体架构 (4)6内容组织 (5)6.1数据库类型约定 (6)6.2概念体系 (6)6.2.1概念体系的要求 (8)6.2.2概念体系的构造方法 (8)6.2.3概念体系和概念树的表达 (8)6.3逻辑数据库 (10)6.3.1逻辑数据库的要求 (12)6.3.2逻辑数据库的构建 (12)6.4物理数据组织 (14)6.4.1专业库内容整理 (15)6.4.2建立映射转换规则 (15)6.5元数据 (16)6.5.1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元数据 (17)6.5.2专业库的元数据 (17)6.5.3逻辑数据库的元数据 (18)6.5.4主题数据库的元数据 (18)7技术架构和接口规范 (18)7.1专业库 (20)7.1.1功能要求 (20)7.1.2应用系统与工具要求 (20)7.1.3接口规范 (20)7.2主题数据库 (21)7.2.1功能要求 (21)7.2.2应用系统与工具 (21)7.2.3接口规范 (22)7.3数据中心 (23)7.3.1功能要求 (23)7.3.2应用系统与工具 (24)7.3.3接口规范 (24)8服务 (24)8.1服务对象 (25)8.2服务方式与要求 (25)8.2.1在线发布方式 (26)8.2.2离线发布方式 (26)8.3数据交换格式 (26)8.4共享分级分类设置 (26)8.5其他服务要求 (27)8.6服务案例 (27)9运行维护 (28)9.1运维人员 (28)9.2基础运行环境 (28)9.2.1机房 (28)9.2.2互联网接入环境 (29)9.2.3网络服务器与存储设备 (29)9.3运行 (29)9.3.1运行模式 (29)9.3.2日志管理 (29)9.4安全保障和故障处理 (31)9.4.1基础设施安全 (31)9.4.2软件安全 (31)9.4.3数据安全 (32)9.4.4非技术防护措施 (32)9.4.5故障处理 (32)9.5备份和恢复 (33)9.6主题数据库的质量 (33)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准实施一致性测试 (35)A.1内容组织 (35)A.1.1数据集名称及标识符 (35)A.1.2概念体系 (35)A.1.3逻辑数据库 (36)A.1.4物理数据组织 (36)A.1.5关系型数据集 (36)A.1.6文件型数据集 (37)A.2技术架构与接口规范 (37)A.3服务 (37)A.4共享 (38)A.5运行维护 (38)A.6主题数据库质量 (38)主题数据库建设规范1范围本规范定义了主题数据库的总体架构,规定了主题数据库在内容组织、技术实现方面需要完成的工作和需要满足的要求,并提出了对主题数据库在运行维护和服务方面的要求。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

数据库建设的规则1.数据库规范:建设数据库前,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一套数据库规范,包括数据库命名规范、表和字段命名规范、数据类型约定等。

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混乱和错误。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设的关键,要进行合理的表结构设计。

主要原则包括遵循正规化原则、避免冗余和重复数据、合理使用关联关系,确保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数据完整性:数据完整性是指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符合预期规则和约束条件。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定适当的数据完整性规则,包括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数据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数据库时,应设置必要的访问权限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以保护敏感数据免遭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

5.性能优化:数据库建设应考虑到数据量的增长和系统的并发访问。

要进行性能优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建立索引、分区表、存储过程、视图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和响应速度。

6.数据备份和恢复:建设数据库时,必须规定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恢复计划。

这样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意外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快速恢复数据库,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7.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机制,定期检查数据库的性能状况,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数据库的优化和维护工作,包括垃圾清理、索引重建、统计信息更新等,以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文档和记录: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有详细的文档和记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文档、测试记录等。

这些文档和记录可以为数据库的维护和升级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后续人员的理解和沟通。

9.合规性和法律遵循: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规定,确保数据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同时,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遵循相关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总结起来,数据库建设的规则主要包括数据库规范、数据库设计、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性能优化、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监控和维护、文档和记录、合规性和法律遵循等方面的原则。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篇一: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地理数据普查及地理数据建库技术规范1.技术标准依据(1)CJJ8—99《城市测量规范》(简称《规范》)(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简称《规程》)(3)GB/T 7929-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简称《图式》)(4)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规定》(5)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6)CJ/T 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7)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8)CJ/T 213-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9)CH/Z1002-2009《可量测实景影像》2.地理数据普查建库与实景三维影像采集3.坐标系统及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万米单元网格及责任网格划分原则单元网格是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所定义的基本管理单位.在基本地形图上,根据实际城市监管工作需要,划分的边界应清晰,并呈多边形的闭合图形.单元网格作用在于:作为城市监管的基本单位,将城管部件和事件划分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管理;责任网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责任网格是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网格组成的)是对街道、社区及城市监督员的责任鉴定的最小单位.其划分原则是:(1) 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不应跨越社区分割.(3)地理分布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湖泊等地理自然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 km2,不应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位进行划分.(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院落出行习惯,考虑步行或骑车方式能方便到达.(6)管理对象原则:兼顾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的完整性,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市政管理对象,并使各单元网格内的市政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相等.(7)无缝拼接原则:任意一个下级区域(如社区对于街道)必须完全包含于上级区域内;与其他区县相邻的街道办事处边界必须和区县边界吻合;下级区域与所属上级区域如有接边,必须保证接边正确;同级区域必须正确接边,不能互相叠压或出现空隙;单位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连接,不得重叠.5.城管部件普查需求部件普查的范围为建湖县建成区公共区域范围的室外地面公共空间的城市管理公共设施.根据文献的有关规定,结合建湖县实际,按照城市管理功能体系设定为7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及扩展部件)和88小类。

数据库建库规范

数据库建库规范

数据库建库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库成为了企业和组织存储、管理和利用数据的核心工具。

一个设计良好、规范建设的数据库能够高效地支持业务运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而一个不规范的数据库则可能导致数据混乱、错误、丢失,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遵循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建库规范至关重要。

一、数据库规划与设计在开始建库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这包括明确数据库的用途和目标,确定要存储的数据类型、规模和访问需求。

例如,如果是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库,就需要重点考虑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沟通历史等数据。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库架构设计。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并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需求确定数据库的模式,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定义、主键和外键等。

在设计表结构时,要遵循规范化原则,尽量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命名规范清晰、一致且有意义的数据命名是数据库建库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名、字段名应该能够准确反映其包含的数据内容。

使用具有描述性的名称,避免使用模糊、简短或无意义的缩写。

例如,“customer_information”比“ci”更具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命名规则应保持一致,采用统一的大小写格式(如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并遵循一定的命名约定,如使用名词来命名表,使用动词或形容词来命名存储过程等。

三、数据类型选择为每个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能够优化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和性能。

例如,对于整数类型,要根据数据的取值范围选择合适的整数类型(如 tinyint、int 或 bigint)。

对于字符串类型,要根据预计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如 varchar 或 char),避免过度浪费存储空间。

四、主键和索引设计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主键的选择应该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通常建议使用自增整数类型作为主键。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数据仓库建设原则
一、完整性
数据仓库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有需要的数据都能够在数据仓库中获取。

数据的完整性不仅包括数据的准确性,还涉及到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规范性
数据仓库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命名、数据分类等方面的规范。

规范化的数据结构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易用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易用性,能够方便用户查询和使用数据。

易用性包括数据查询的简便性、数据可视化的清晰度、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等方面。

四、安全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安全性,能够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或篡改。

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方面的措施。

五、可扩展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可扩展性,能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数据量的增加而扩展。

可扩展性包括数据库的性能、存储空间、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扩展。

六、稳定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稳定性,能够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
性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容错处理、故障恢复等方面的措施。

七、高效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高效性,能够快速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

高效性包括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数据处理速度、查询速度等方面的提升。

八、可维护性
数据仓库应具有可维护性,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可维护性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数据的清理和整理、数据库的监控和维护等方面的措施。

以上是数据仓库建设的八大原则,这些原则有助于确保数据仓库的建设质量和效果,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管理效率。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

数据库管理规范一、引言数据库管理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规范的数据库管理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能力。

本文档旨在制定数据库管理规范,以确保数据库的高效管理和运维。

二、数据库命名规范1. 数据库名称应具有描述性,能够清晰表达其所存储的数据内容。

2. 数据库名称应使用小写字母,不得包含空格或特殊字符。

3. 数据库名称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三、数据库表设计规范1. 表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2. 表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3. 表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4. 表中的字段名应使用小写字母,采用下划线分隔单词,具有描述性。

5. 字段名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长的命名。

6. 字段名不得使用数据库关键字。

7. 字段的数据类型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避免浪费存储空间。

8.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约束,如主键、唯一约束、外键等。

9. 表中的字段应设置适当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四、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规范1.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2.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3. 备份策略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进行调整,以保证备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 定期进行数据库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数据库权限管理规范1. 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只授权给需要访问数据库的用户或角色。

2. 对于不同的用户或角色,应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定期审计数据库权限,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权限设置。

六、数据库性能优化规范1.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

2. 对于性能瓶颈进行分析和优化,如调整SQL语句、增加索引等。

3. 合理规划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定期清理无用数据和日志,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七、数据库安全管理规范1. 定期更新数据库的安全补丁,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建设技术规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建设技术规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建设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以下简称“县级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县级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数据库内容与结构、建设方法与流程、质量控制、成果内容、质量要求等内容。

一、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的制定及部分规定,参照了以下规范性文件:NY/T 2537-201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9-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8-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7930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1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90 1:5000 1:1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T 9009.3-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9.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栅格地图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CH/T 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二、建设任务建设县级数据库,包括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经营权权属数据、栅格数据,以及相关表格、文档、图件资料,实现对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数据、文档、图件资料的统一组织和管理。

三、数据库内容与结构1、数据库内容县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农村土地权属数据和栅格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管辖区域、以及对承包地块四至描述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地物信息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可编辑可修改数据库建设规范目录1.前言 (3)2.范围 (3)3.术语和定义 (3)范式 (3)关联 (3)关系模型 (3)视图 (4)外键 (4)约束 (4)主键 (4)4.命名规范 (4)规范约定 (4)表名 (5)视图 (5)存储过程 (5)函数 (5)触发器 (5)字段 (6)索引 (6)v1.0可编辑可修改5.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 (6)概述 (6)需求分析阶段 (7)需求调查 (7)内容分析 (8)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8)定义实体 (8)定义关系 (9)定义属性 (9)定义键 (9)定义索引 (10)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 (11)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11)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12)实施、运行、维护规范 (13)6.数据库建设安全性规范. (14)概述 (14)完整性设计 (14)物理安全 (17)访问控制 (17)数据备份 (18)1.前言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通过数据建库的命名、结构、建库过程及安全性措施等几个技术方面进行约定,目的就是提供一套规范、合理、科学的建库技术体系,应用系统提供建库技术参考。

2.范围本规范主要从关系数据库的命名、关系和结构以及建设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规定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3.术语和定义范式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 1NF。

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

一般而言,数据库的设计应至少满足第三范式。

关联关联是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彼此联系的方法。

关联同时存在于形成不同实体的数据项之间和表实体本身之间,构成了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核心问题。

它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关联形式。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视图视图是一个定制的虚拟表。

可以是本地的、远程的或带参数的;其数据可以来源于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它是可更新的,可以引用远程表;它可以更新数据源。

视图是基于数据库的,因此,创建视图的前必须有数据库。

外键外键是一个关系中的一组属性(一个或多个列),它同时也是某种(相同的或其它的)关系中的主键。

它是关系之间的逻辑链接。

约束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一种机制来检查数据库中的数据,看其是否满足语义规定的条件,这些加在数据库数据之上的语义规范,称为约束。

约束又可以分为完整性约束、唯一性约束等。

主键每张表都应该包含相同的一个或一组字段,它们都是保存在表中的、每一条记录的唯一标识,通常这些字段(即主键)需要在建立数据表时就设定并标记。

4.命名规范规范约定命名采用 26 个英文字母(一律大写)和0 -9 这十个自然数,加上下划线“_”组成,共63 个字符,不能出现其他字符(注释除外)。

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字段、数据库文档。

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体名称组成,长度不超过30 个字符。

前缀描述对象类型,实体名称包括系统标识等信息尽量详尽描述实体的内容,不以数字或下划线开头,对象名称中的标识用下划线“_”进行分隔。

其中“[] ”内的内容表示是可选内容。

表名T_[< 系统标识 >_][<.> _] <表标识>如: T_NPCP_ORDER视图V_ [< 系统标识 >_][<.> _] <视图标识>如: V_NPCP_ORDER存储过程P_ [< 系统标识 >][<.> _]<存储过程标识>[_< 存储过程行为标识>]如: P_NPCP_ORDER_ADD函数F_ [< 系统标识 >_][<.> _]<函数标识>[_<函数行为标识>]如: F_NPCP_ORDER_ADD触发器TR_ [< 系统标识 >][< 表标识 >_][<.> _]<触发标识>如: TR_NPCP_ORDER_ADD字段[< 外键表标识 >_][<.> _]<字段标识>如: ORDER_ID索引IN_[< 系统标识 >_][< 表标识 >_][<.> _]<索引标识>如: IN_NPCP_ORDER_NAME5.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概述建库过程建议参考以下的建库流程如图 1 所示。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科学数据用户的应用需求,形成规范的需求调查表、需求规格书、功能需求表。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的概念模式,用E-R 图来描述。

逻辑设计阶段将E-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关系数据和非关系数据,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最后进行数据(或元数据)录入。

建库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对其前一步骤的检验,对于发现的错误或偏差需要进行及时的评估,并进行修正完善。

对由于数据库的设计而在应用当中的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出现数据误差等现象进行修缮、更新、完善。

图 1 数据库建设过程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需求调查和内容分析。

数据大概分为两类数据:关系型数据和非关系型数据(如文件,文档)。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对这两种数据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分析。

需求调查数据信息来源有以下几种方法,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书,组织调查会,咨询业务专家。

非关系型数据要分析哪几类类型,如文件的格式。

内容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数据项数据项含义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可选性注释表 1 数据字典规范模式图 2 数据流图的表达方式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确定建模目标,开发建模计划,组织建模队伍,收集数据资源,制定约束和规范。

定义实体找出潜在的实体,形成初步实体表,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整。

满足下述两条准则的事物,一般均可作为属性对待。

(1)作为“属性” ,不能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

“属性”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不能包含其他属性。

(2)“属性”不能与其他实体具有联系,即 E -R 图中所表示的联系是实体之问的联系。

定义关系模型中只允许二元联系,n 元联系必须定义为n个二元联系。

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和规则,使用实体联系矩阵来标识实体间的二元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连接关系的势、关系名和说明,确定关系类型,是标识关系、非标识关系(强制的或可选的)还是非确定关系、分类关系。

如果子实体的每个实例都需要通过和父实体的关系来标识,则为标识关系,否则为非标识关系。

非标识关系中,如果每个子实体的实例都与而且只与一个父实体关联,则为强制的,否则为非强制的。

如果父实体与子实体代表的是同一现实对象,那么它们为分类关系。

即在这一步工作中确定任意有关联的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类型。

定义属性从源数据表中抽取说明性的名词开发出属性表,确定属性的所有者。

定义非主键属性,检查属性的非空及非多值规则。

此外,还要检查完全依赖函数规则和非传递依赖规则,保证一个非主键属性必须依赖于主键、整个主键、仅仅是主键。

定义键通过引入交叉实体除去上一阶段产生的非确定关系,然后从非交叉实体和独立实体开始标识侯选键属性,以便唯一识别每个实体的实例,再从侯选键中确定主键。

为了确定主键和关系的有效性,通过非空规则和非多值规则来保证,即一个实体实例的一个属性不能是空值,也不能在同一个时刻有一个以上的值。

找出误认的确定关系,将实体进一步分解,最后构造出IDEF1X 模型的键基视图,确定关系中的主键和外键等。

键选择规范:1)键设计原则:为关联字段创建外键 ; 所有的键都必须唯一 ; 避免使用复合键 ; 外键总是关联唯一的键字段。

2)使用系统生成的主键 , 设计数据库的时候采用系统生成的键作为主键,那么实际控制了数据库的索引完整性。

这样,数据库和非人工机制就有效地控制了对存储数据中每一行的访问。

采用系统生成键作为主键还有一个优点:当拥有一致的键结构时,找到逻辑缺陷很容易。

3)不要采用用户可编辑的字段作键( 不让主键具有可更新性) 在确定采用什么字段作为表的键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用户将要编辑的字段。

通常的情况下不要选择用户可编辑的字段作为键。

4)可选键有时可做主键 , 把可选键进一步用做主键,可以拥有建立强大索引的能力。

定义索引索引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最高效方式之一。

95%的数据库性能问题都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得到解决。

1)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查询条件中出现,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或组合索引);2)如果一个属性经常作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等聚集函数的参数,则考虑在这个属性上建立索引;3)如果一个(或一组)属性经常在连接操作的连接条件中出现,则考虑在这个(或这组)属性上建立索引;4)逻辑主键使用唯一的成组索引,对系统键(作为存储过程)采用唯一的非成组索引,对任何外键列采用非成组索引。

考虑数据库的空间有多大,表如何进行访问,还有这些访问是否主要用作读写。

5)大多数数据库都索引自动创建的主键字段,但是可别忘了索引外键,它们也是经常使用的键,比如运行查询显示主表和所有关联表的某条记录就用得上。

6)不要索引 MEMO(备注 ) 字段,不要索引大型字段(有很多字符),这样作会让索引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

7)不要索引常用的小型表。

不要为小型数据表设置任何键,假如它们经常有插入和删除操作就更别这样作了。

对这些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索引维护可能比扫描表空间消耗更多的时间。

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精度、非空、缺省值、约束规则等。

定义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角色、同义词、序列等对象信息。

最后形成的概念模型用E-R 图进行表示。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设计逻辑结构应该选择最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数据库文档。

将 E-R 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

E-R 图则是由实体、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三个要素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