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三氯化氮排污操作规程

三氯化氮排污操作规程

三氯化氮排污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及监控分析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编制依据:三氯化氮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遇碱液迅速分解,反应式为:NCL3+6NaOH=N2+3NaClO+3NaCl+3H2O三氯化氮在湿气中易分解成一种常见的漂白剂,显示酸性,三氯化氮与水反应的产物为HClO和NH3,反应式为:NCL3+3H2O=NH3+3HClO操作要求1.汽化器必须每两天排污一次,精氯气缓冲罐必须每两天排污一次。

碱液处理罐每月清洗两次。

2.排污、清洗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劳保防护用品。

3.排污、清洗作业的时间、操作人员等内容必须认真记录,且记录要保存一年以上!4.排污前必须仔细检查各阀门的开关状态,确认碱液处理罐在无液位、无压力状态,方可开始排污作业。

5.排污、清洗作业时必须班长监督,主操进行操作,班长不在时不允许作业。

6.排污时,碱液处理罐压力不得超过0.5mPa.液位不得超过15%。

7.排污、清洗作业过程中不准离人。

8.排污过程中不允许敲打排污管线和排污罐,防止发生危险。

9.排污完毕后,必须立即用泵子把反应后的残液送至氯氢处理车间的次氯酸钠罐中,不允许排污罐内长期存有介质。

10.排污管线和排污罐必须每小时巡检一次。

排污操作方法(以汽化器为例):1.排污时,先关闭泵的进出口阀门,碱液处理罐上的加水阀门。

通知离子膜车间往碱液处理罐打碱,液位控制在60%左右。

2.然后开汽化器排污阀门,开始排污操作,注意排污液位控制在10%左右。

碱液处理罐压力控制在0.45 MPa以内。

3.等待半小时后,通知氯氢处理车间,开启次氯酸钠输送泵把反应后的残液送至氯氢处理车间的次氯酸钠罐中。

4.待碱液处理罐的液位和压力成零后,开启进水阀往碱液处理罐中加水,液位控制在60%左右,压力控制在0.45 MPa以内。

静止半小时后再次把介质送往氯氢处理车间的次氯酸钠罐中。

完成排污操作。

三氯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化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化氮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化品中文名称氯化氮;三氯化氮危化品英文名称Nitrogen chloride;Trichlorine nitride;分子式:NCl3;分子量:120.38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本品对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人接触本品较高浓度,可发生粘膜充血、声哑、呼吸道刺激甚至窒息,恢复过程较慢。

经口食入有高度毒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燃烧性助燃自燃温度引燃温度(℃):无意义建规火险分级甲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火源。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雾状水,减少蒸发。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中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黄色油状液体,有特异的气味。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一、引言三氯化氮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化学品,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和毒性。

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可能导致火灾、爆炸和严重的人身伤害。

为了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标准。

二、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尽量避免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

2. 安全第一:人员安全应置于首要位置,保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3. 规范管理:对三氯化氮的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环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

4. 风险评估:对可能产生三氯化氮的工艺、设备和操作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修正潜在的安全风险。

5. 法律法规:制定管理标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培训。

三、管理措施1. 生产环节(1)选择安全生产工艺,尽量避免使用三氯化氮或者减少使用三氯化氮的工艺。

对于必须使用三氯化氮的工艺,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加强生产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建立操作规程,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 储存环节(1)建立三氯化氮储存区域,确保储存区与其他危险品、易燃物品分开存放,防止火灾和事故蔓延。

(2)储存容器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采取防漏保护措施,防止泄露。

(3)储存区域应配备防火、防爆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确保储存区域的安全。

(4)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巡检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修复。

3. 使用环节(1)使用三氯化氮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在无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2)使用过程中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面具等。

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3)使用过程中应使用专用容器,不得随意倒入非专用容器中。

(4)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使用场所,确保无残留物。

氯中三氯化氮的安全技术

氯中三氯化氮的安全技术

7. 2004年4月,西部某厂因氯气冷凝器泄漏,含高浓度铵的氯化 钙盐水通过泄漏的冷凝器进入了液氯系统(液氯气液分离器,计量槽, 汽化器),导致铵与氯反应生成三氯化氮,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发生了 大爆炸,9人死亡失踪,15万人紧急疏散。
8. 2006年1月,北方某厂,新建的氯碱生产装置开车不到一个月,
2004.4.16 0时48分 排污罐爆炸
2004重庆“4.16”事故处理现场
三、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技术
1.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技术 1.1 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 控分析手段。 1.2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 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 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1.3 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 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1.4 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 1.5 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 1.6 测定仪器的技术要求 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 术鉴定。
4. 1990年12月,北方某厂将一只5吨液氯贮槽改为气化器用, 且较长时间不排污,导致翻转式液位计下端死角发生爆炸,伤1人。 作者在现场测定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高达107.8~207.8ppm,精制 盐水中无机铵含量为4mg/L,总铵量为6mg/L,在精制盐水含铵量超标 的情况下测定化盐水含铵量,五路化盐用水中其中有一路冷冻冷却水 无机铵含量为3.0mg/L,超标15倍(原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65 文规定,精制盐水中无机铵≤1 mg/L,总铵≤4mg/L,化盐用无机铵 ≤0.2mg/L),车间立即切断了这路化盐用水,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 很快下降至30ppm以下。 5. 1991年夏天,南方某厂的液氯包装工段操作工在包装结束后 没有关闭液氯汽化器上出口阀,就擅自离开岗位,汽化器内剩余液氯 继续汽化,导致汽化器底阀被炸毁。经查定,该厂液氯中三氯化氮含 量达150ppm。 6. 1997年年初,南方某厂的一台液氯汽化器因液氯进料量大于 汽化器汽化效率,液氯进入了缓冲罐,待缓冲罐内液氯汽化完时,缓 冲罐发生了爆炸。这是缓冲罐内液氯汽化,三氯化氮浓缩造成的爆炸。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完整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完整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程规定了液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三氯化氮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使用与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

2、引用文件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55号文氯碱生产技术(上册)化工部化工司 1985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3、三氯化氮的主要理化性质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的刺激性臭味,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在空气中易挥发;它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可能。

60℃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镁光直接照射下。

瞬间爆炸。

与臭氧、氧化物、油脂或有机物直接接触,易诱发爆炸。

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放出110千卡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5361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

4、安全监控比重1.653千克/米3 ,熔点小于-40℃,沸点小于71℃,自然爆炸温度95℃。

(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3)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4)无机胺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5)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6)测定仪的技术要求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术鉴定。

(7)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

(8)分析频次化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企业自定工业盐中无机铵和总铵每批一次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和总铵车、船运:每车、船一次管道运输:每天一次电解进槽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每天一次氯气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液氯中三氯化氮每批一次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当无机铵、总铵及三氯化氮超标时应适当增加频次5、安全生产(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1 客观的为了防止生产系统中产生三氯化氮、积聚而发生的爆炸事故,规范三氯化氮的检测、控制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防止三氯化氮危害的相关操作和措施。

3 管理职责3.1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对各系统总铵含量提出具体检测要求。

3.2质检部门负责对水、盐、应根据标准要求或生产技术部提出的检测要求,定期分析助剂系统中的总铵,定期检测液氯储槽等储存设施中三氯化氮含量。

3.3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 管理要求4.1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4.1.1加强物资管理4.1.1.1原盐的管理:首先要避免运输、堆垛、原盐在储存过程中受到含铵物质的污染。

4.1.1.2精制剂、助沉剂的控制:在盐水精制过程中,应选择无铵或低铵的精炼剂、助沉剂等辅助用剂。

4.1.2做好材料检验工作4.1.2.1定期分析原盐中总铵和无机铵的含量,必要时调整盐种。

4.1.2.2定期对水源进行分析。

化肥使用季节应加强水源监测,应严密监视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避免化盐水含铵量超标。

4.1.2.3加强入槽盐水的分析,根据生产情况调整分析频率。

4.2防止三氯化氮累积4.2.1应加强对氯气液化系统换热器内部泄漏的定期检查,防止冷媒窜入液氯系统。

4.2.2各种液氯生产、储存容器的使用温度应低于45℃,盛装的液氯严禁完全气化,必须留有足够的液氯余量。

4.2.3液氯储罐和其他储存设施应定期排放,每月不少于一次。

4.2.4液氯储罐和其他储存设施应定期分析三氯化氮的含量,气体三氯化氮体积分数严格控制在50×10-6,如高于此指标,则增加排污次数,确保三氯化氮含量低于指标。

4.2.5每年彻底清洁一次液氯储罐。

4.3污水处理三氯化氮控制4.3.1在排污时必须带液氯排放,即禁止“干排”。

有文献表明,液氯残渣中三氯化氮的质量分数&lt;l8%不会发生爆炸,但要防止液氯气化。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范文(二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范文(二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范文三氯化氮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和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其在储存、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防止三氯化氮的产生和积聚,并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储存、使用和处置三个方面,探讨防止三氯化氮产生和积聚的安全管理措施。

一、储存安全管理措施1. 储存场所选择:应选择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易爆物的室内储存场所,场所应通风良好,保持温度适宜。

禁止将三氯化氮与其他危险物品混储。

2. 储存容器选择: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储存容器,容器应密封良好,耐腐蚀,不易发生泄漏。

容器表面应清洁,无明显腐蚀、破损等缺陷。

3. 标识标志:每个储存容器上应贴有明确的标识标志,包括三氯化氮的名称、性质、危险性等信息。

标识标志应清晰可见,不易褪色,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辨认。

4. 储存监控:对储存区域进行定期巡查,确保容器完好无损、密封良好。

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通风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排除可能导致气体积聚的隐患。

二、使用安全管理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使用三氯化氮前,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三氯化氮造成危害。

2. 操作规范:在使用三氯化氮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反规定或盲目试验。

严禁吸烟、饮食和饮酒等行为,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3. 通风设施:使用三氯化氮的场所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畅通,防止气体积聚。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通风口畅通。

4. 废气处理:处理产生的废气时,应使用符合要求的排放系统,确保废气被有效处理,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三、处置安全管理措施1. 废物分类:将使用后的三氯化氮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分类,禁止将有毒废物乱倒乱放。

2. 安全封存:对产生的废物三氯化氮,应采用安全封存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妥善保存。

废物应置于密封容器中,防止泄漏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3. 专业处理:废物三氯化氮应交由专业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确保废物在环境无害、无污染的条件下得到处理和处置。

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

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

安全管理文书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日期: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三氯化氮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在氯碱生产过程中,三氯化氮爆炸事故曾多次发生,爆炸不仅会造成氯气泄漏事故,而且爆炸本身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做好三氯化氮爆炸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三氯化氮的性质及危险性三氯化氮(NCI3)分子为三角锥形,由于分子内3个氯原子聚集在同一侧,相互间有较大的排斥力和阻碍,同时氮氯元素电负性接近(氮稍大于氯),在外界较小能力的激发下,就可能引起氮氯键(N-CI)断裂而造成三氯化氮发生分解。

自燃爆炸点95C。

三氯化氮是一种危险且不稳定的物质,在60C以下逐渐分解产生氮和氯,在一定条件下与生成反应达成可逆平衡。

纯的三氯化氮和臭氧、磷化物、氧化氮、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

液体加热到60-95C时会发生爆炸,空气中爆炸温度约为1700C,密闭容器中爆炸最高温度为2128C,最大压力为543.2MPa。

气体在气相中体积分数为5.0%-6.0%时存在潜在爆炸危险。

在密闭容器中60C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非密闭容器中93-95C时能自燃爆炸。

在日光、镁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有实验表明三氯化氮体积分数大于1%寸有电火花即可引爆。

三氯化氮爆炸前没有任何迹象,都是突然间发生。

爆炸产生的能量与NCI3积聚的浓度和数量有关,少量NCI3瞬间分解引起无损害爆鸣。

大量NCI3瞬间分解可引起剧烈爆炸,并发出巨响,有时伴有闪光,破坏性很大。

爆炸方程式为:2NCI3二N2+3CI2+459.8kJ三氯化氮液体在空气中易挥发,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溶于二硫化碳、三氯化磷、氯、苯、乙醚、氯仿等。

在(NH4)2SO4溶液中及暗处可以存放数天,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NCI3在湿气中易水解生成一种常见的漂白剂,显示酸性,NCI3与水反应的产物为HCIO和NH3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NCI3+3H20=NH3+3HCIONCI3遇碱迅速分解,反应式为NCI+6NaOH二N2+3NaCIO+3NaCI+3H2ONCI3+3NaOH=NH3+3NaCIO2三氯化氮的来源在氯气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有和氯气接触的物质,当其中含有铵盐、氨及含铵化合物等杂质时,就可能产生三氯化氮。

三氯化氮排放管理制度

三氯化氮排放管理制度

三氯化氮排放管理制度
HJTD/AQ ZD(67)04-20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控制三氯化氮含量,进一步规范三氯化氮排放,杜绝因三氯化氮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排污装置三氯化氮定期排放和含量检测。

第三章职责
第三条生产部定期对排污装置进行排污。

第四条质检部定期对排污装置中三氯化氮含量取样检测,事故碱池碱含量取样检测。

第四章管理内容
第五条三氯化氮的检测、排放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

第六条液氯库液氯储罐、液氯泵、过滤器、氯气缓冲罐应设置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置设施。

第七条三氯化氮排放前应对事故碱池碱含量进行检测,碱含量不得低于20%,否则立即更换为30%的液碱。

第八条排污装置排污物中三氯化氮含量应小于50g/L,否则增加排污次数和排污量,并加强监测。

第九条生产部每月对排污装置污物排放至事故碱池,排污后质检部对排污装置中污物三氯化氮含量进行检测。

第十条三氯化氮的排放应设置专人进行监护、记录。

第十一条三氯化氮取样检测方法应根据GB/T 5318规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规定的内容,依据《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引言:三氯化氮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和爆炸性的化合物,容易与有机物和可燃物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工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其产生和积聚。

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三氯化氮安全管理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的安全管理标准,旨在指导相关行业单位开展工作,并保障全社会的安全。

一、三氯化氮概述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呈淡黄色液体,常温下具有刺鼻气味。

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包括有机物、可燃物和其他氧化剂。

三氯化氮的分解产物之一是高度剧毒的氮氧化合物,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威胁。

二、三氯化氮的危害性1. 爆炸性:三氯化氮在接触火源或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爆炸,产生大量高温和高压气体,对设施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2. 毒性:三氯化氮分解产生的氮氧化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等部位的严重损伤。

3. 环境影响:三氯化氮的泄漏和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空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2023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标准(二)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三氯化氮的风险,制定以下安全管理标准:1. 生产、储存和运输阶段的管理(1)生产设施的安全设计:生产三氯化氮的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设计,在设备选择、布局和防火防爆等方面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严格控制原料和工艺参数:对于制备三氯化氮的原料和工艺参数,设立严格控制标准,确保生产过程具备安全性。

(3)安全储存与运输:建立严格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制度,确保三氯化氮的容器和包装符合相关标准,并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和泄漏措施。

2. 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1)设立作业规程与操作指南:针对与三氯化氮有关的作业,制定详细的作业规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安全要求和操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2)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为从事与三氯化氮有关的工作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等。

三氯化氮排放安全操作规程

三氯化氮排放安全操作规程

三氯化氮排放安全操作规程一、配碱1、操作者应带好防毒口罩,防酸碱眼镜,耐酸碱手套。

备好氨水,F扳手。

2、将中和槽中加入电解工序送来的32%NaOH并加入生产水配置成13%左右的碱液(比例按1~2:1),液位在三分之二处,液位不要太高,以防止中和液倒流入排污槽的下料管中造成腐蚀和堵塞。

检查中和液排放泵是否能正常运行,管线是否畅通,无漏点。

准备就绪后,通知班长和中控,正常排污。

DCS操作员注意排污槽液位及压力变化。

二、排污操作1、将排污槽进中和槽的第一道阀门关闭,打开排污槽至废气处理的DN25的截止阀门,以减少排污槽排污时的液位及压力的变化。

2、用F扳手缓慢打开所需排污设备的排污阀门一圈至两圈,等约四五秒钟关闭,用氨水检测排污管道,以及各个法兰焊缝连接处,有无漏点。

如果正常继续排放,现场操作人员控制排放液位,跟中控联系。

3、排污时先打开运行中的液化器排污阀1~2圈,2分钟后依次关闭运行液化器排污阀门。

然后依次打开运行液氯分离器排污阀1~2圈,约1分钟后依次关闭运行液氯分离器排污阀门。

三、饱和中和液的排放1、盘中和液排放泵轴承,看有无卡阻,看机封油位是否在1/2~2/3处,打开中和槽出口阀,关闭中和液排放泵出口阀,打开中和液排放泵冷却水进口阀门,给轴承降温,准备完成后按中和液排放泵启动按钮,缓慢打开中和液排放泵出口阀门,出口压力小于0.5MPa,电流小于 4.2A,经常检查中和液排放泵轴承温度,出口压力,电流以及中和槽是否过氯。

2、打完中和液停泵,开进中和槽生产上水阀加水至正常液位,开启中和液排放泵往废气处理打水清洗中和液管线,依次2~3遍,防止管路堵塞。

四、注意事项1、为保证达到排污日的,每次排放量不得小于排污槽液位的20~25%,但不能超过50%的液位,防止液位过高,液氯流入分配台去氯处理的管线。

2、取样前微开进中和槽的第一个截止阀将排污槽与中和槽之间的下料管中的原存氯气进入中和槽,排至下料管上微结霜为止,确保取样的准确度。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3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3篇)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1 目的为了预防三氯化氮在生产系统中的产生、积聚而发生的爆炸事故,规范三氯化氮的检测、控制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贮运过程中为预防三氯化氮危害而采取的相关操作与措施。

3 管理职责3.1生产技术部具体负责对各系统总铵含量提出具体检测要求。

3.2质检部门负责对水、盐、辅剂系统中的总铵按标准要求或生产技术部提出的检测要求进行定期分析,定期检测液氯储槽等储存设施中三氯化氮含量。

3.3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检查本制度执行情况。

4 管理要求4.1防止三氯化氮产生4.1.1加强物料管理4.1.1.1原盐的管理:首先要避免运输、堆垛、仓储过程含铵物质污染原盐。

4.1.1.2精制剂、助沉剂的控制:在盐水精制过程中,应选用不含铵或含铵低的精制剂、助沉剂等辅助用剂。

4.1.2做好物料检测4.1.2.1定期对原盐总铵和无机铵含量进行分析,必要时调整盐种。

4.1.2.2定期对水源进行分析。

使用化肥的季节要加强水源监控,应严密监视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避免化盐水含铵量超标。

4.1.2.3加强入槽盐水的分析,随生产情况调整分析频次。

4.2防止三氯化氮积聚4.2.1应加强氯气液化系统换热器内漏的定期检查,防止冷媒窜入液氯系统。

4.2.2各种液氯生产、贮存容器的使用温度应低于45℃,盛装的液氯严禁完全气化,必须留有足够的液氯余量。

4.2.3液氯储槽等贮存设施应定期排污,每月不少于一次。

4.2.4液氯储槽等贮存设施定期做三氯化氮含量分析,气体三氯化氮体积分数严格控制在50____10-6,如高于此指标,则增加排污次数,确保三氯化氮含量低于指标。

4.2.5对液氯贮罐每年彻底清洗一次。

4.3排污处理三氯化氮控制4.3.1在排污时必须带液氯排放,即禁止“干排”。

有文献表明,在液氯残液中三氯化氮质量分数<l____%不会发生爆炸,但要防止液氯气化。

排污时严禁敲击排污阀门或管线,严禁排污物同油脂、橡皮等物质接触。

2024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二篇)

2024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二篇)

2024年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安全管理为确保生产安全,防止三氯化氮在生产系统中产生与积聚,进而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本机构特制定如下标准,以规范三氯化氮的检测与控制管理。

一、标准宗旨本标准旨在确立一套完善的检测与控制体系,以预防三氯化氮在生产系统中的产生与积聚,从而保障生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与贮运过程中为预防三氯化氮危害所采取的相关操作与措施。

三、职责划分3.1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针对各系统总铵含量的具体检测要求。

3.2 质检部门负责按照标准要求或生产技术部提出的检测要求,定期对水、盐、辅剂系统中的总铵进行分析,并对液氯储槽等储存设施中的三氯化氮含量进行检测。

3.3 安全环保部负责定期组织相关部门检查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四、管理措施4.1 防止三氯化氮产生4.1.1 加强物料管理:4.1.1.1 原盐管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在运输、堆垛、仓储过程中原盐受到含铵物质的污染。

4.1.1.2 精制剂、助沉剂控制:在盐水精制过程中,应选用不含铵或含铵量低的精制剂和助沉剂等辅助用剂。

4.1.2 做好物料检测:4.1.2.1 定期分析原盐的总铵和无机铵含量,根据检测结果必要时调整盐种。

4.1.2.2 定期对水源进行分析,尤其在化肥使用季节,应加强水源监控,防止化肥污染水体,导致化盐水含铵量超标。

4.1.2.3 根据生产情况,适时调整入槽盐水的分析频次。

4.2 防止三氯化氮积聚:4.2.1 定期检查氯气液化系统换热器内漏情况,防止冷媒窜入液氯系统。

4.2.2 液氯生产、贮存容器的使用温度应控制在45℃以下,严禁液氯完全气化,必须保留足够的液氯余量。

4.2.3 液氯储槽等贮存设施应每月至少排污一次。

4.2.4 定期对液氯储槽等贮存设施进行三氯化氮含量分析,确保气体三氯化氮体积分数不超过50×10^-6。

4.2.5 液氯贮罐应每年彻底清洗一次。

4.3 排污处理三氯化氮控制:4.3.1 排污时必须带液氯排放,严禁“干排”。

氯气中三氯化氮安全处理手册

氯气中三氯化氮安全处理手册

氯气中三氯化氮的安全处理手册 2013 年 1 月 21 日 邬琪麟译
In concert with the initial edition of this pamphlet, the Institute's Properties, Analysis and Specifications Committee (PASC) developed a method for analysis of nitrogen trichloride in liquid chlorine which was subsequently issued by ASTM (9.1). The PASC believed at the time that there were suitable appropriate instrument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to measure ammonia concentrations in brine (9.2). Additionally, CI Pamphlet 21 Nitrogen Trichloride - A Collection of Reports and Papers, Edition 6 (9.3) is a compilation of report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subjects that have been presented at past Chlorine Institute Plant Operations Seminars or otherwise provided to the Institute. 在最初的版本,性质研究所、分析和技术委员会(PASC)开发了一种分析液氯中NCl3的方法,随后发 行在ASTM(9.1)。 PASC认为应定期用适当的仪器检测盐水中的氨(9.2)。此外,氯气手册21收集 了NCl3的相关报告和论文,编译版本6(9.3)已经提出的课题,包括在过去氯气协会工厂运营研讨会或 以其他方式提供给研究所的报告和讨论。 1.3 CHLORINE INSTITUTE STEWARDSHIP PROGRAM 氯气协会管理计划 The Chlorine Institute (CI) exists to support the chlor-alkali industry and serve the public by foster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to safe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connected with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chlorine, sodium and potassium hydroxides,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hydrogen chloride. This support extends to giving continued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of chlorine handling operations. 氯气协会(CI)的存在是为了支持氯碱行业,为公众服务,促进持续改进安全和人类健康保护,环境与 氯、钠碱和氢氧化钾、次氯酸钠、氯化氢的生产、经销和使用。这种支持延伸到继续关注氯气处理操作 的安全性。 Chlorine Institute members are committed to adopting CI’s safety and stewardship initiatives, including pamphlets, checklists, and incident sharing, that will assist members in achieving measurable improve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Institute’s stewardship program, visit CI’s website at . 氯气协会成员致力于氯气使用的安全和管理措施,包括手册、清单和案例的共享,这将有助于实现可量 化的改进。研究所管理程序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网站。 1.4 DISCLAIMER 声明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pamphlet is drawn from sources believed to be reliable. The Institute and its members, jointly and severally, make no guarantee, and assume no liability, in connection with any

氯气泄漏及三氯化氮爆炸的控制与预防

氯气泄漏及三氯化氮爆炸的控制与预防

氯气泄漏及三氯化氮爆炸的控制与预防三氯化氮(NCl3)是威胁氯碱行业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三氯化氮诱发的事故屡见不鲜,近年来氯碱行业这类事故更呈上升趋势。

1 三氯化氮诱发的爆炸事故1996年8月8日,浙江某厂使用含有铵(20g/L)的废碱液配置6000m3盐水,由于氨味太大,加入盐酸中和,进入电解槽系统产生了NCl3,导致了1#液化器发生爆炸。

经分析是1#液化器数月未排污,使用后残余液氯中的NCl3浓度增高而发生爆炸。

1994年3月18日,山东某厂在拆除液氯气化器底部排污管时,排污管爆炸,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

原因是使用卤水含铵超标,造成系统NCl3积累、浓缩发生爆炸。

尤其是2004年4月15日19时,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后,16日凌晨及下午液氯储罐接连发生爆炸,氯气泄漏。

整个事故造成9人死亡、失踪和3人受伤,15万人大转移。

导致爆炸的直接原因就是NCl3造成的。

2 NCl3的性质、产生及危险2.1 NCl3的特性三氯化氮分子量为120.5,常温下为黄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密度为1.653,-27℃以下固化,沸点71℃,自燃爆炸点95℃。

纯的三氯化氮和橡胶、油类等有机物相遇,可发生强烈反应。

如果在日光照射或碰撞“能”的影响下,更易爆炸。

当体积分数为5%-4%时,在90℃时能自然爆炸,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

在容积不变的情况下,爆炸时温度可达2128℃,压力高达531.6MPa。

空气中爆炸温度可达1698℃。

分解方程式为:2NCl3→N2+3Cl2+459.8kJ2.2 NCl3的产生NCl3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精盐水(或Cl2洗涤水)中存在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有机胺和无机氨(铵),当这些物质遇到Cl2、HClO等含氯强氧化剂时,即发生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生成NCl3,典型的反应如下。

无机氨(铵):pH<5NH3+3Cl2──→NCl3+3HClpH<5NH3+3HCl2──→NCl3+3H2OpH<5NH4Cl+3Cl2──→NCl3+4HClpH<5NH4Cl+3HCl O──→NCl3+3H2O+HCl有机胺:R-NH2+Cl2→R-Cl+NCl3氯碱生产过程中,电解槽阳极室具备发生以上副反应的基本条件,即有Cl2、HClO存在,介质为酸性。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作者:————————————————————————————————日期: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液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三氯化氮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使用与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

2、引用文件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55号文氯碱生产技术(上册)化工部化工司1985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GB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3、三氯化氮的主要理化性质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的刺激性臭味,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在空气中易挥发;它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可能。

60℃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阳光、镁光直接照射下。

瞬间爆炸。

与臭氧、氧化物、油脂或有机物直接接触,易诱发爆炸。

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放出110千卡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5361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

4、安全监控比重1.653千克/米3,熔点小于-40℃,沸点小于71℃,自然爆炸温度95℃。

(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3)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4)无机胺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5)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6)测定仪的技术要求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术鉴定。

(7)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表1、无机铵和总铵含量项目无机铵总铵指标样品化盐水≤0.2mg/L≤1mg/L工业盐≤0.3 mg/100g ≤ 1 mg/100g工业用卤水≤1mg/L ≤ 2 mg/L进槽电解盐水≤1mg/L≤ 2 mg/L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

安全规程

安全规程

液氯汽化岗位安全技术规程一、安全目标氯气是有毒物质,沸点-34.5℃,比重3.2,空气中的允许浓度标准﹤1mg/m3,浓度过高将使人和动物窒息死亡,植物枯萎死亡,破坏环境。

因而不能发生大量泄漏。

多晶硅生产是使用液氯汽化为氯气后合成氯化氢,从运输、存放、汽化到使用,都必须做好安全工作。

掌握安全操作技术,管好设备防止发生大量泄漏的意外事故。

并备有意外事故处理设施,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好环境。

二、安全技术规程1、使用氯气(液氯)需报安全部门审批,办理使用准许证。

2、液氯的包装钢瓶必须使用国家批准的专业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钢瓶使用中还必须定期检验合格,才能继续使用。

3、液氯的运输用专用运货车,车上标明危险品标志。

驾驶员要经过培训合格,持有公安部门发的危险品运输资格证。

4、液氯储存,汽化站为敞开式框架房,满瓶、空瓶、汽化瓶分开摆放,满瓶只能堆放一层,用吊车吊运。

5、液氯钢瓶汽化后空瓶必须余留数KG的液氯,不要全部汽化。

6、液氯中含少量三氯化氮,汽化时易在死角处聚集,见光遇热易发生爆炸。

因此汽化器的加热水温必须<45℃。

三氯化氮易在汽化器底部管道、阀门处聚集、易发生爆炸,因此要定时从底部打开阀门,排放少量氯气到碱淋洗塔处理,降低三氯化氮浓度,保证安全。

7、要经常检查汽化器的冷却水管夹套是否往内漏水,一旦发生漏水,要停车修好。

因一旦往内漏水,易大量产生三氯化氮,引起危险。

8、经常检查液氯钢瓶和所有设备,加强维护、修理,保持良好运行。

不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9、操作人员需经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操作,上班时要穿好工作服和劳保用品,不得擅离岗位。

10、钢瓶阀有问题时,要尽量把液氯用完,才能换阀门。

如两个阀门都打不开,无法使用,则运回氯碱厂处理。

11、汽化站要设一碱池,一旦液氯钢瓶破裂漏气,无法处理,尽快把钢瓶吊入碱池中用碱吸收减少处漏或吊到事故排风房,把漏出氯汽送碱淋洗塔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
1、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规程规定了液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关三氯化氮的安全要求。

本规程使用与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

2、引用文件
化学工业部(81)化化字第655号文
氯碱生产技术(上册)化工部化工司1985
GB 5138-2006 工业用液氯
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
3、三氯化氮的主要理化性质
三氯化氮是一种黄色粘稠液体或斜方形晶体的含氮化合物,有类似氯的刺激性臭味,在酸、碱介质中易分解。

在空气中易挥发;它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可能。

60℃时,在震动或超声波条件下,可分解爆炸;在、镁光直接照射下。

瞬间爆炸。

与臭氧、氧化物、油脂或有机物直接接触,易诱发爆炸。

2摩尔三氯化氮爆炸时,分解为1摩尔氮气和3摩尔氯气,同时放出110千卡热量,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5361大气压,在空气中爆炸温度为1700℃。

4、安全监控比重1.653千克/米3 ,熔点小于-40℃,沸点小于
71℃,自然爆炸温度95℃。

(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项目分别为: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
方法,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
量的分析方法。

(3)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可选用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

(4)无机胺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A)(5)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详见附录B)
(6)测定仪的技术要求
用于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的测定仪器必须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技术鉴定。

(7)三氯化氮安全监控指标
无机铵和总铵含量见表1.
表1、无机铵和总铵含量
三氯化氮含量见表2。

表2 三氯化氮含量
(8)分析频次
化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企业自定
工业盐中无机铵和总铵每批一次
工业用卤水中无机铵和总铵
车、船运:每车、船一次管道运输:每天一次
电解进槽盐水中无机铵和总铵每天一次
氯气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
液氯中三氯化氮每批一次
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企业自定
当无机铵、总铵及三氯化氮超标时应适当增加频次
5、安全生产
(1)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全管理人
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
证上岗。

(3)严格控制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各项指标,特别要严格控制液氯和
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的指标。

(4)工业盐和工业用卤水的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铵类物质的污
染。

(5)电解盐水的生产环境要避免氨的污染。

(6)眩晕感不含铵或含铵低的助剂处理盐水。

(7)企业必须使用经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鉴定的除铵、除三氯化氮
的技术和装置。

(8)严禁氯化钙冷冻盐水系统的压力大于液氯系统的压力,严防冷
媒和液氯的混合,加强冷媒中有害组分(氨、游离氯)的监控分析。

(9)液氯汽化器、氯气缓冲罐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压力
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10)用于液氯生产的设备、阀门不准使用能与氯发生化学反应
的润滑剂。

(11)液氯汽化器等设备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等安全装置。

(12)严禁将液氯钢瓶、贮罐作为汽化器使用。

(13)严格控制液氯汽化器液氯进料量和汽化量的平衡,严禁将
液氯压入氯气缓冲罐,严禁将液氯汽化器的液氯蒸干(连续进料、液氯完全汽化的汽化器不在此例)。

(14)严禁使用没有液氯残液(带液氯)排放出口的液氯汽化器,
液氯残液(带液氯)排放后经过有效处理。

(15)液氯设备停用时,不允许作为原氯管道通过。

(16)对液氯钢瓶的灌装和贮存运应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
程》。

6、危情现场的处理
(1)必须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情现场的处置工作,非抢险人员一律撤离现场。

(2)根据生产实况和现场采集相关样品的检测数据,指导安全排险。

(3)在液氯汽化器等设备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偏高的状况下,严禁用汽化排氯的处置方法。

(4)严格控制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小于0.5%(质量分数)后排放处理。

(5)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偏高,可用不和氯发生化学反应的溶剂或含三氯化氮低的液氯稀释后排放,经过有效处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化司
编写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二零零八年四月
附件:
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编制说明
1意义
三氯化氮(NCL3)是威胁氯碱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几十年来,氯碱行业曾发生过多起严重的三氯化氮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004年“4.16”氯爆事故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召开了全国氯碱安全工作会议,举办了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技术培训班,派专家到部分氯碱帮助检查整改,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目前不少氯碱企业对三氯化氮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特别是还有众多的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存在很大的安全盲区,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近年来三氯化氮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彻底消除三氯化氮爆炸隐患,由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提出制定的《氯中三氯化氮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2编制依据和特点
《规程》的“安全监控”部分强调“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建立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手段”。

同时规定了分析方法、分析项目、分析指标和分析频次。

编入《规程》的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的分析方法引用了1987年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编制宣贯的《氯碱盐水分析规程》(暂行),早已解决了以前总铵测定结果经常出现负数的技术难题,有效地指导安全生产近二十年之久。

编入《规程》的三氯化氮含量的分析方法引用了国家标准GB5318-2006《工业用液氯》中的相关容。

编入《规程》的分析项目从化盐水、工业盐、工业用卤水和电解盐水
中无机铵含量和总铵含量到氯气、液氯和液氯残液(带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覆盖了从原料到产品和残液的主要生产面。

为确保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含量≤0.004%(质量分数)(国家标准GB5138-2006《工业用液氯》合格品指标),《规程》将电解进槽盐水总铵量的指标控制在≤2mg/l较之化工部(81)化字665号文规定≤4mg/l,有明显下降。

化工部(81)化化字665号文规定液氯排污(即残液)三氯化氮含量<60g/l,60g/l相当于4%(质量分数)左右,显属偏高,而《规程》将液氯残液(带液氯)三氯化氮含量控制在0.5%(质量分数)是基于“三氯化氮在气体中体积百分比5~6%时有爆炸的可能”。

由此可见,在《规程》的“安全监控”部分,不论是分析方法的技术水平还是分析指标的安全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规程》的“安全生产”部分明确了“液氯生产企业及有液氯汽化工序的企业必须要有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三氯化氮安全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管理、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安全管理人员和三氯化氮安全监控分析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是确保有效实施《规程》的重要保障。

《规程》的“安全生产”部分明确了从工业盐和工业用卤水的运输开始到生产中各个环节,一直延伸到产品液氯及用户的安全要素。

针对2004年“4.16”氯爆事故的起因,《规程》强调“严禁氯化钙冷冻盐水系统的压力大于液氯系统的压力”。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液氯缓冲罐、液氯汽化器发生的爆炸事故原因,《规程》强调“严格控制液氯汽化器液氯进料量和汽化量的平衡,严禁将液氯压入氯气缓冲罐,严禁将液氯汽化器的液氯蒸干(连续进料、液氯完全汽化的汽化器不在此列)。

《规程》的“危情现场的处置”部分是吸取了2004年“4.16”氯爆事故的经验教训,同时根据处置同类事故的成功经验而编写的,具有十分可靠的安全性和便易实施的可操作性。

3结论
《规程》的编写是集氯碱行业几十年经验之总结,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宣贯执行《规程》,对确保氯碱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危化司

国氯碱工业协会
二零零八年四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