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淡妆浓抹总相宜---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道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 》
小组展示:翻译文段,注意重点词句。 求医识一异人朋友
小组展示:翻译文段,注意重点词句。 同游异地作歌抒怀
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什么是 异?
异人 皆一时异人
异人 皆一时异人 异水 流水西流
异人
异人
“异人”异在何处?
异人
“异人”异在何处?
1.庞安常 “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 作一村医
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 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 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 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老来无用啊)。
1.庞安常 “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
苏轼 “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才子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 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 才”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 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 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到黄 州(今天湖北黄冈一带),为团练副史。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 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 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 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便写出这首《定风波》来。 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 了,求医遇一“异人”并结 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游沙湖》一 文。
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 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老夫聊发少年狂)。 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 哲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6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淮南一中周锦坤【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辨析语言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语言色彩,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辨析语言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语言色彩,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请一个学生模仿韩复榘在齐鲁大学校庆上的演讲。
二、新知学习(一)知识梳理1、根据本节工具箱中知识点,完成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
词义的色彩语言的色彩词义的色彩词义的色彩2、明确色彩词和色彩义(二)具体研讨:怎样辨别语言的色彩1、辨清语体色彩(1)阅读下面的小故事,体会语言的色彩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只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几何?”卖柴的人只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于是讨价还价了:“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故事结果会如何呢?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2语体色彩分类一是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不同: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用词规范,多长句,表意严密,结构严谨;口语用于即兴交际的环境,用语灵活,多短句。
二是科学语体和文学语体不同:科学语体大量使用限定成分构成的长句,插入成分多;文学语体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用语灵活。
三是政治语体和事务语体不同:政治语体富于逻辑性,概念精确而严密,如报告、社论等;事务语体大都应用于公文,讲究简要,平实,程式化,常用习惯语。
(3)高考原题展示(2021年高考全国卷)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6分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第一篇: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二必背文章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内容[范文模版]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2017-2018高中语文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档: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3课含答案
第23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谷(yúndāng) (2)蜩.腹蛇蚹.(tiáofù)(1)筼筜..(3)兔起鹘.落(hú)(4)庖.丁解牛(páo)(5)斫.轮者也(zhuó) (6)持缣.素(jiān)(7)相蹑.(niè) (8)箨.龙(tuò)(9)曝.书画(pù)(10)畴.昔(chóu)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解释成语(1)成竹于胸:原指画竹时心里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2)兔起鹘落:兔的跃起、鹘鸟(属鹰类)的降落.二者都是迅疾的动作,用以形容运笔的神速。
(3)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4)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期齐国的造车工人;斫轮,砍木料制车轮.比喻技艺纯熟高超。
2.通假字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通“稍”,稍微3.古今异义(1)废.卷而哭失声古义:废置、搁下.今义: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
(2)余因而实之..古义:因,于是;而,连词。
今义:表示结果,连词。
4.一词多义(1)遗错误!(2)诸错误!(3)间错误!(4)乃错误!(5)其错误!5.词类活用(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名词作状语,如剑从鞘中抽出一样。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
(3)余因而实.之:名词作动词,证实.6.文言句式(1)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判断句。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状语后置句。
(3)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宾语前置句.7.翻译句子(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译文:如今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一叶一叶地堆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目前吉林省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为人教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该套教材由必修教材(5册)和选修教材(4册,分别为《先秦诸子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新闻阅读与实践》)组成。
全套教材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大中文系和语文教育研究所编著,由袁行霈担任主编,顾之川和温儒敏担任执行主编。
必修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选修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其中选修教材中的《新闻阅读与实践》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6年初审通过)。
必修教材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部分组成,选修教材根据不同专题和内容特点进行编排,结构不尽一致。
必修教材中,下划线的篇目为略读课文,其余为精读课文;选修教材中,下划线的篇目为选读材料,其余为必读材料。
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第三单元:纪念刘和珍君(鲁迅)小狗包弟(巴金)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第四单元: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包身工(夏衍)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些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荷塘月色(朱自清)故都的秋(郁达夫)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形势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祝福(鲁迅)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蜀道难(李白)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第四单元: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窦娥冤(关汉卿)雷雨(曹禺)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拿来主义(鲁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 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朱光潜)(林庚)说“木叶”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教无类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王何必曰利民为贵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人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愚物畜而制之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五单元《庄子》选读无端崖之辞鹏之徙于南冥东海之大乐尊生恶乎往而不可第六单元《墨子》选读兼爱非攻尚贤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郑人有且买履者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迷幻陷进——“误读”和“异读”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第三课神奇的汉字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第五课言之有“理”四两拨千斤——虚词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變)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治邺(褚少秋)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欣赏[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导引阅读[动态消息两篇: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孙杰)14名下岗工人竞得道路保洁权(丁晓波等)综合消息两篇:上课能否晚点儿(邓兴军)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张继民)外国消息两篇: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比昂尼克)广播电视消息两篇: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邱建浩等)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肖振生等)]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导引阅读[彭德怀印象(埃德加·斯诺)世界选择北京(王军等)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吴晓东)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郭亮等)]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导引阅读[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彭子冈)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漫步在无人区(理查德·克雷默)]实践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导引阅读[社论两篇: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人民日报》社论)时代的轴线在此拉开(《大公报》社论)短评两篇:奴隶与盗贼(梁启超)台上他讲,台下讲他(汪道衍)外国评论两篇:车文明(《朝日新闻》评论员)我们一定是疯了(理查德·艾里古德)] 实践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导引阅读[儒学飞人(陈祖芬)澳星风险发射(李鸣生)]实践。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与赏析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与赏析【译文】晴天的西湖波光粼粼多么美好,雨中的山峦苍茫也很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不管淡妆浓妆总是如此多娇。
【赏析一】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
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苏轼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
诗人苏轼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
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赏析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不管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6.3《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课件(人教版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真题回放
例1
(2011· 高考山东卷)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
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
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 意。不超过80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
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 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接到电话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她悄悄跟踪他。他开
着摩托车到一间私人的小针织厂,吃力地把货搬到车上 ,再开到车站。她清楚地看到密密麻麻的春雨打在他已
脱发的头
上,像蒙上了一层霜。当他正把货搬下来时,看到了泪 如泉涌的她。原来,一年前,他已下岗了。
二、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 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 通知要使看通知的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
4.什么叫词义的形象色彩?怎样才能造成形象色彩的 效果? 【点拨】 词义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
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在语言
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成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 象色彩。如“天蓝”、“桃红”、“鹅卵石”、“狮
子狗”、“马尾松”、“席卷”、“俯身”、“侧耳
”等都是以摹状方法构造的词语,
5.举例说明怎样才能使词语的形象色彩搭配得当。 【点拨】 要使得词语的形象色彩搭配得当,首先要做到用
词准确,使词的形象色彩跟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性质和特点相
适合。比如“笑”,由于笑的情景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笑 的声音也应有所不同,比如一般“笑”的形象性描述是“哈
哈大笑”、“嘿嘿冷笑”、“嘎嘎傻笑”、“嘻嘻顽皮地笑
一代。
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小编寄语】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一起来学习一下。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淡妆浓抹总相宜---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道路52页PPT
文发展道路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淡妆浓抹总相宜__语言的色彩》课件
(2)辨认两可。 如:关于金字塔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丰富的想象力。“想入非非”一般指完全脱离实际或胡思乱想,用在此处非常 恰当。因为产生神话的人类远古时代在对大自然一切奥秘不了解的情况下,想 用一种超自然力去征服和解释大自然的一切,故而“想入非非”。此外,这类 熟语还有灯红酒绿、苦心孤诣、拭目以待、左右逢源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小弟比较愚钝,虽百思仍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应用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口语化这一要求。 口语化要求语言简洁,多用短句,使人易于接受。 答案(示例):(1)嗨,没什么,学无止境,还得下工夫才行。 (2)请不要过多地夸奖我,会使我陶醉;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将开始新的拼搏。
7.下面是一封求职信,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最近我浏览你校网站,得知你们招聘语文教师,我决定应聘。我是××师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在朋友的书房里坐下来,书桌上摆着我惠赠的《红楼梦》,我翻了翻,随手
丢开。
B.在那样艰巨的情形下,你自己过得并不好,却还能对我鼎力相助,我现在怎能
忘记?
C.您这么优秀,您推举的舍妹也一定很优秀,这次去和外商洽谈合作事宜,非她
莫属。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被选篇目[大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被选篇目[大全]第一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被选篇目[大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被选篇目诗歌之部第一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蜀相(杜甫)书愤(陆游)第二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第三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虞美人(李煜)第四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阿房宫赋(杜牧)第五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第六单元(6个课时)鉴赏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项脊轩志(归有光)散文之部高一备课组 2011-5-24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备篇目《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20-11-09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
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设置的根本意图。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效层面上的着力点。
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
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
因声求气重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融会贯通就是阅读的综合运用。
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种渠道。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
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14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选14篇)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
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1)叶适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2)宋代·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3)宋代·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4)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5)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6)清代·顾太清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7)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8)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9)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10)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5-6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有文采详解
佳作·悟评
突破·点拨
提升·演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佳作 悟评
满满分分作作文文 名师点拨 综 评 我的跟帖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 “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而此时的你是否想起幼时与伙伴在村落里嬉戏打闹,爽朗的 笑声传遍了山谷?你是否想起慈祥的奶奶坐在小河边洗衣,清晨 的阳光让年迈的她看上去很美很内美容?你是否怀念起曾经的自己还 有一份对着山林放声大喊的勇气和倔强?
我们无法不去感谢炽热的科技时代,让身处异地的人们仿佛 触手可及,手指轻轻一点便可与远方的爱人视频会面。在指尖的 滑动中可以阅读书籍,甚至足不出户就能游览世界。科技让原本 渺小的人类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在科技中行走,我们看到了更广 阔的天地,领略到了不同以往的内涵。
用好动词、量词和叠词,增强语言表现力。动词运用得好,能 表现动态,凸现形态,传递情感;巧用量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准 确,还能使语句形象生动;叠词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极尽绘 情状物之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荷塘月色》:
佳作·悟评
突破·点拨
提升·演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突破 点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 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 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
内容
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 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赏析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全诗赏析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赏析之【原⽂】:《饮湖上初晴后⾬⼆⾸》作者:苏轼(宋)⽔光潋滟晴⽅好,⼭⾊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赏析之【注释】:1、湖:即杭州西湖。
2、潋滟(liànyàn):⽔⾯波光闪动的样⼦。
3、⽅好:正是显得很美。
4、空濛:细⾬迷茫的样⼦。
5、西⼦: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美⼥(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环)之⾸。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6、相宜:也显得⼗分美丽。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赏析之【译⽂】:译⽂⼀:西湖⽔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在云雾的笼罩下。
半明半暗,隐隐约约,⾬中的西湖也显得⾮常奇妙。
想把西湖⽐作古代美⼥西施。
空蒙的⼭⾊是她淡雅的装饰⽔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译⽂⼆: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天时,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迷迷茫茫,若有若⽆,也显得⾮常奇妙。
若把西湖⽐作古美⼥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分适宜。
“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诗赏析之【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学家、书画家、美⾷家。
字⼦瞻,号东坡居⼠。
汉族,四川⼈,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市郏县)。
⼀⽣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诗⽂书画皆精。
其⽂汪洋恣肆,明⽩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家”之⼀;诗清新豪健,善⽤夸张、⽐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派,对后世有巨⼤影响,与⾟弃疾并称苏⾟;书法擅长⾏书、楷书,能⾃创新意,⽤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淡妆浓抹总相宜--试论古典诗歌的含蓄和现代诗歌的直白
淡妆浓抹总相宜--试论古典诗歌的含蓄和现代诗歌的直白彭雪燕【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年(卷),期】2016(000)011【总页数】2页(P123-124)【作者】彭雪燕【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市玉龙县一中【正文语种】中文从古到今,诗歌作为直面现实、抒写人生的一种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中国人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美好的生活理想,自古就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探求“诗意的栖居”的生存方式。
因此,中国诗歌就具有了有独特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东方文化的智慧。
笔者结合中国古典文化的特点以及现代人的需求,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和现代诗歌的直白美这一艺术特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虽然中国古代诗歌风格不一,但是从其构思与语言角度来考察,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共同追求的艺术境界。
因为古典诗歌最讲究的是意境,而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
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要有“韵外之致”。
这就是说诗歌一定要含蓄,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诗中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复杂情感,它的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味之无穷;至于李商隐以《锦瑟》为代表的“无题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
因此,“含蓄”是古代诗歌语言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含蓄,诗歌便失去了其特有的韵味。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这正讲出了诗歌含蓄的妙处。
应该说,中国古代诗歌含蓄特点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艺术和社会原因。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也不一而足。
然而,无论是何种诗歌,都格外注重“含蓄”二字。
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除了艺术上的考虑与追求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文人的含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 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淡妆浓抹总相宜
—————— 漫步古代散文发展道路
学 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 (二)方法与过程: 从我们学过的散文中,来寻找古代
散文发展的脉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热爱。
概述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相对的散体文章 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之外, 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包 括经、传、史书在内,都一概称之为 “散文”。
• 曹植 《洛神赋》 • 向秀 《思旧赋》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唐代——散文发展的高峰
唐宋散文
一方面扬六朝余波,有讲究辞采的骈文 另一方面革六朝旧习,有散行流畅的古文 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
• 唐承六朝和隋之后,骈体文盛行的局 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初唐王勃 的《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李敬 业传檄天下文》可算骈文中的双壁。 其中警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请看今日之域中, 竟是谁家之天下”,更是传诵不衰。
先秦散文 ——开创者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起点
先秦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 官)
诸子散文 (说理)
历史散文 (记事) (春秋战国 哲学家、 史学家)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把诸子 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
代表: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 道家有《老子》、《庄子》; 法家有《韩非子》;墨家有《墨子》; 杂家有《吕氏春秋》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时期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①在内容上抒情色彩越来越浓,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 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写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 小赋)
②在形式上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 术技巧,体裁愈益多样化。(骈文) 代表作家: 魏 曹氏父子
魏晋 阮籍、嵇康
总结 从总体看,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 散文并不发达,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 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而这些著作,其文风在 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 有几部著作,即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 《洛阳伽蓝记》以及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颜
之推的《颜氏家训》。
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
文风方面
《论语》言简意赅 《墨子》讲究逻辑 《孟子》言辞雄辩 《庄子》想象奇特 《荀子》论证缜密 《韩非子》犀利峻峭
历史散文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只是编 年的大事记,写得比较简约。其中的褒贬是通过一字一句 来显示的。
后人称之为“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其 中的意义很不容易为读者所领会,后来就有解说、补充
——
安家通 书之古 》言今究 ) 。之天
(变人 《,之 报成际 任一,
《汉书》的成就不 如《史记》,但在 史传文学的发展上 仍然有贡献。班固 笔法精密,重视规 矩绳墨,行文谨严 有法;在塑造人物 形象上,也有不少 优秀的篇章。
汉代政论文
两汉政论文的发展颇为迅速。政论文的功 利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它与时代需要、社会风气, 特别是与士人心态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
元明清散文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远为逊色。 明代的散文取材较为广泛,后期散 文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多样,尤其是 晚明小品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骈文。
唐代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伴随着政治变 革,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 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 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的散文, 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 相对立。在他们的影响下,中 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 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 的统治地位。这次文体革新被
称为唐代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发展的另一高峰期
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 后世良好的先导。
史传文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东汉 班固 《汉书》
政论文
西汉
贾谊 《治安策》《论积
贮疏》《过秦论》
晁错 《论贵粟疏》
赋文
东汉 王充 《论衡》
司马相如 《子虚》《上
西汉
林》
扬雄 《甘泉》《河东》
梅乘 《七发》
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张
东汉
衡《二京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等
文人喜借题发挥,以史为鉴而述治国方略, 东 汉后期文人常径遂直陈,横议朝政以痛斥时弊,文 风刚劲质朴。
赋
赋的特点:体物写志,注重铺陈,词藻华美, 色彩绚丽。
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 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正由 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 把辞赋连称。
它的书出来。现存的有《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春秋左氏传》, 世称“春秋三传”。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 形式,即议论文和记叙文。后代散
文尽管有许多发展变化,但与以 上两种形式都有密切联系。虽然当 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 的光芒已不可掩抑,在叙事写人、
欧阳修在北宋中叶发起继韩柳 之后的再一次古文运动,欧阳 修以他文坛盟主的地位,快速 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 王安石、三苏在内的文学集团, 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 统得到继承与发扬。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唐文奇特,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词语上也追求新奇;宋 文从容,曲折舒缓,不露锋芒,语言
明白如话。
总结
唐宋的散文是在先秦两 汉散文和六朝散文的基础上 发展和提高,各类文章丰富 多彩,艺术水平也超越前代。 八大家的散文成为元明清三 代学习的楷模。
元明清三代,戏曲、小说 兴盛起来,而诗文的成就 已不能和唐宋相比。元代 散文也处寂寞,缺少名家 和名篇。考试的八股文, 是骈文的别支,形式死板 ,严重束缚作者的创作自 由,给文学发展带来负面 影响。至于一般的散文, 有正宗的古文,也有以稍 稍偏离正宗的晚明小品文 为代表的各类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