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2000字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学生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2000字左右

费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学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高二学生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2000字左右,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学生读《乡土中国》有感作文2000字左右

自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很早便随父母外出,但心里的故土和记忆中的村落始终留有一个美好的印象。机缘巧合遇见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小小一册,内容精练,意味颇深,自觉其中内容或也与庄子所言有相应、相通之处,便在粗粗拜读一番后写下自己所感。

1. 礼治秩序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与法律所言的行为规范不同之处在于“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而“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礼”,很多时候,不是如这个字一般,表面上十分得体的规范,它不容许外来力量改变承袭下来的传统,它不接受任何的质疑,它某些时候以我们现代人眼光来看甚至十分残酷,杀人有时候会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而我们所推崇的儒家学说,坚守着礼存在的绝对必要,而所谓恻隐之心,也并不能让孔子同意剔除掉礼中残忍的行为。

“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但我们可以想象,祖祖辈辈告诉你这件事就是这样,你必须要去做,他们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抹去源头,只把这条路和这个结果摆给你看并且强压

着你去服礼,“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成为了“仪式”。

说到仪式,我又想谈谈今日被众人拥护的“仪式感”,以己拙见,所谓仪式常常是一套固定流程,我们不必多思考些什么,照着做便是了。“仪式感”又是什么呢?或许是现代人在久未认认真真去实践一些事情的时候,所拉扯出来的一个用以伪饰的名词。

在穷极无聊的时候,在生活沉闷无趣的时候,在感受到所谓孤独的时候,人们拿“仪式感”这个词,来伪造自己幸福的错觉。然而真正在生活的人,从来不会拿仪式感出来说事。这或许也是孤独的一种表现,正如老师所言:孤独是因为缺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人们尝试着用“仪式”来构建与这个世界更多的联系,这也是现代人所失落的。

再说礼,庄子在《知北游》一篇中借黄帝之口曾言:“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

礼,礼治,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它能有效解决眼前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但这种“有效”决计是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社会情态中方能生效,在这种时候,时代发展不会太快,礼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教化他人,形成传统。但与此同时,礼治社会也意味着一种自我而固执的思维模式的传承,而这种传承,也决计不是所谓的“道”,道无法言传,礼却可身教,那是一种虚伪的行为。

同时,礼治于庄子看来,亦是“治之末”,它使得本该自然生长的万物违背其天性,被加以桎梏,将万物框定成固定的模样,将思想

雕刻成相同形状。这注定不会是这个世界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

但再思索一下,庄子所抨击的礼,放到现代社会,是一无是处的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一层层剔掉身上的累赘,只为了能走得更远,所以,我们所扎根的地方呢?我们只顾埋头苦干,为了飞得更远,为了探索本源,但往往也把自己的来处抛弃。所以把老子所言反过来说一下,我们能否通过礼得义,再知仁,德与道或许最终也能解其一二。礼治不可取,但礼多少还是能说出些什么。当然,这种所起到的积极意义上的“礼”,也应当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时代进步再剥除掉不合适的部分,留下千锤百炼的精髓。

2. 乡土与城

混沌初开,生灵诞生之际,世界充满着的是野性,是荒野,是那放荡不羁的野蛮,是那万物浑然一体的自然。渐渐地,万物有了灵智,大自然造就出了人类,人类开始在无边的蛮荒上与野兽争斗,与自然争斗,为自己开辟出生存之地。

人们生于斯,长于斯,那一片片栖居地,如此,乡土油然而生。

乡土乡土,本乡本土,家乡故土。

往回追溯,想必在人们脑海中是没有“乡下人”一说的。

大家都生长在这片乡土上,谁不是扎根在泥土里,战战兢兢勤勤恳恳耕作生活?人与人之间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每个人生来便自带“土气”——那种虔诚而敬畏的“土气”,这使人们怀有谦卑之心,不蔑视万物,不践踏自然。

那幕幕光荣的历史,都是从土地深处生长出来,扎根在泥土里的,是如此的坚强厚实,不容置疑。

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开辟了朝代,建立了国家;人们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建造起了“城”;为了生存交易,发展出了“市”,更因此逐渐衍生出了“城市”,自然也有了“乡下人”与“城里人”的分别。

令人疑惑的是,当人类的都城越发繁荣,虽依旧祭拜土地、向自然祈福,但却生出了对向土地讨生活的人们的不屑,“城里人”开始自恃高人一等,阶级意识逐步衍生,“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人们因为历史上取得的种种荣光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却又嫌弃它们生长于土地,觉得那历史被土地束缚,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人们觉得不够骄傲,开始有了阶级高低之分,天子血统最是神圣,贵族身份又是高不可攀,所谓皇权富贵都依附着土地、依赖着农民吃饭存活,却将农民百姓们踢到社会底层,踩着土地过着世间最奢侈的日子。

那个时候,人们虽不忘故土,依然敬畏大地,依然视“乡”为衣锦荣归的去处,但是,人类的横暴的有为之策,摧残着自我。

时光轮转,现代社会,人类奉发展为第一要义,人们被欲望掌控,丧失理智大刀阔斧地向时代最前方迈进,把一切“负累”统统扔掉,向着缥缈未来横冲直撞,心无旁骛。

人们千方百计地想着挣脱泥土的约束,直冲九霄,将曾几何时赖以生存的大地视为累赘,弃之如敝履,忙着将片片乡野推翻,堆砌座座城楼。我们追求着现代化,我们将自己的身子,从土地里连根拔起,

自鸣得意,却不见淋漓的鲜血。

我们将世界用看不见的网笼罩着,人与人的距离骤然缩短,但却拒绝着面对面的社群交流;我们踩着自然建造着高楼大厦,自顾自蜗居在空阔的房间里;我们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往返穿梭,用嘀嘀车笛声塞满城市每一角,用哒哒键盘声压迫他人思想……

我们失落了那仅靠眉目就能传情达意的理解熟络;我们失落了那同一片乡土上屋沿相接的左邻右舍,更丢失了那世世代代黏着着的渊远人情;我们失落了那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风卷江河的清静耳根,也丢失了那真情实意立体可感的秘密窃语……

无法否认,乡土社会的缺点是如此明显——固执、守旧,它甚至十分局限,人们被圈在一方村落,不知外界不解世界……

另一方面,乡土社会更多奉行的是一种表面意义上的“无为而治”,大多数人们遵循旧制的“礼”便可好好生活在乡村之中,如鱼得水,只要不走出框架,很多时候都是任由人们自然发展的。但一旦探出一点点,便是不道德的。然而现代社会奉行的“有为之策”,也就不允许一点点的“无为”,于是乡土社会在时代的浪潮中失去了自身的立足地,被打翻、泯灭。

引用费孝通先生曾在书中提及的一个概念:曾经的乡土社会像是一种有机的团结,然如今的现代社会更像是一种机械的团结,有序、先进、发达却丧失生气。现代社会的运转,似是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在无脑地工作着,没有灵魂,更没有对万物的敬畏之心,因而它不断地破坏又不断地重建,毁灭的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搭建的是一叶障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