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兴衰史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政法学院096 张文清 2090712228摘要: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为维护其统治的“自救”运动,并希望借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是到最后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从开始走到了它的尽头,洋务运动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通过写北洋海军覆没的原因来分析这场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来解开一些作为远东第一水师被日本海军击败的悲剧结局的面纱。
关键字:洋务运动北洋海军宝贵财富原因悲剧结局的面纱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改革运动,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最初瞩目于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后逐步到政治、文教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增强国力,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①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也从此开始了它令世人希冀和惋惜的一生。
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总纲在北洋海军覆没和洋务运动失败中的作用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加上魏源在《海国图志》上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论断发展成后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其后主持同光新政的洋务派官僚的中体西用思想,并且贯彻洋务运动之始终。
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自始至终采取了坚定的甄别、遴选的审慎态度,他们对“自强”过程中学习、引进的认识,全在一个“用”字上,“他们虽然意在使国家实现富强,但却不敢提出文化、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变革国‘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体’本质上是优越的”③关于“唯技术论”,李鸿章有一个十分精到的解释:“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而这个所谓的世界无人能及的“文武制度”却成为北洋海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中国当时四大海军,在管理上无一不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无度等现象严重,而且在晚清政治出现了中央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地方上还有淮系、湘系等权力集团,加上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洋务运动的干预,各个集团在权利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博弈,北洋海军成了牺牲品。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第04期就在张之洞为创办汉阳铁厂奔忙时,战争的阴云又笼罩到了中国头上。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廷协助镇压,日本便乘机出兵侵占朝鲜。
7月下旬,日本军舰公然击沉了中国驶往朝鲜的运兵船“高升”号,清政府被迫在8月1日向日本宣战,日本也在同一天向中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大小小十三艘军舰当中,有两艘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舰,有三艘被日军击沉。
其余7艘,包括旗舰“定远”号在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致远”号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
这一战,可真的使李鸿章吓破了胆。
1894年9月,北洋舰队退回旅顺港修理。
一个月以后,李鸿章等舰队修理完毕,就命令它开到威海卫躲起来,不许出海。
旅顺遭日本军队进攻时,丁汝昌曾经请求李鸿章,让他带领舰队去援助,不料被李鸿章大骂一顿。
李鸿章说:“你只要在威海卫好好地守住你的几条船,别的事不用你管!”就这样,北洋舰队只好躲进威海卫军港内,轻易地丢了制海权。
第二年1月下旬,当日本人探知北洋海军的动向后,就出动舰艇二十五艘,军队二万多名,从成山头登陆,然后兵分两路,向威海卫大举进犯。
面对日军的攻势,负责山东防务的巡抚李秉衡,防备不足,使得威海卫南北两岸的炮台相继失守。
在这同时,日本舰队也从海上对威海卫军港实施围攻。
停泊在港内的北洋舰队完全处于日军南北夹击的劣势,几乎成了瓮中之鳖。
面对危急的形势,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在丁汝昌、刘步蟾等指挥下,奋起抵抗,开始了艰苦的刘公岛防御战。
日本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见正面强攻没有效果,就冒险利用鱼雷夜袭。
2月4日晚,一艘日军鱼雷艇以夜色作掩护,进港偷袭,抢在“定远”舰发现前施放了一枚鱼雷,把这艘旗舰炸成重伤。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甲午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做为战败方,损失了一支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遭受全军覆没,中国的海上军事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北洋水师在对抗日本时,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呢,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管理?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
在初期时管理森严,纪律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堪称一流。
管理者都经过细心的选拔。
但是后期,管理方面冲突越来越明显,北洋水师的纪律等方面越来越差。
对于北洋水师的投资虽然巨大,但是却买不到好的纪律和管理。
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北洋水师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内部不团结。
在做事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调动兵力的权力甚至光绪帝都没有。
所有的人全部听从李鸿章的调遣。
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差距较大。
虽然在人数方面,北洋水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日本。
当时,虽然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
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机器都是靠国外进口,并不是自己国家生产,对于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还是较落后的。
使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因素主要有武器装备和军事管理。
纪律的败坏,内部的不团结,管理观念的落后,军费的滥用,权利的不平等都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失败。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
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
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北洋水师 诗句
北洋水师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海军力量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支近代化的现代海军力量。
北洋水师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走上了新的航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诗句来回顾北洋水师的兴衰历程。
1. 勤王卫国北洋水,劝民儆俗力敌寇。
——清·廷韩日这句诗描述了北洋水师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保家卫国,驱逐外敌,维护海疆稳定,此刻的北洋水师令人瞩目。
2. 微章监部有神功,水师推破几秋风。
——清·陆载陆载在这一诗句中称赞北洋水师才能神异,战功突出,几经风波,仍然屹立不倒,显示了北洋水师在海上的强大实力。
3. 千年帆影稳东洋,北洋水师建基扬。
——清·林风眠林风眠的这句诗表现了北洋水师建立之初,就已经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为东洋上的稳定力量。
4. 寸步踏星析锦模,宵车望帝穿芳阁。
——清·孙五田孙五田的这首诗中描述了北洋水师风头正健,势不可挡,可以说北洋水师在海上的表现就像一位行走在星辰上的英雄,一马平川。
5. 瓜水枂光旋已崔,东门武校宠霑衣。
——清·阿豹阿豹在这句诗中赞赏了北洋水师水师精神的无与伦比,时而犹如瓜水劲浪高昂,时而又如东门武校赞颂衣,堪称一代豪杰。
6. 行板涵衣料,松园翠岫稠。
观灯乍闻语,迎舞柳开鸥。
——清·歧文这首诗描述了北洋水师水师精神不仅体现在海上作战,更体现在平日的训练和生活中,象是一派和谐丰美的景象。
7. 能战日今立,知兵若鸿勇。
去冬今春夜,刳木兴家风。
——清·王耀武这首诗反映了北洋水师在近代的发展历程,展现出北洋水师的奋斗精神和军事才能。
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支重要的海军力量,通过以上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北洋水师的威武雄壮、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他们在海上战斗中,保家卫国,展现出了他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北洋水师的光辉历程,不仅是中国海军史上的辉煌篇章,也成为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记忆。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一、内容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使得名噪一时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应运而生。
然而,其在战争中惊人的归于覆灭的速度,让人们痛心疾首。
这也激起了人们探求这只伟大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兴趣。
二、关键词北洋舰队、李鸿章、军费挪用、洋务运动、贪污、幕僚、谎报战况三、正文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于是乎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
北洋水师(又称北洋舰队)就此应运而生。
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中国人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上舰队。
然而,万众瞩目的、在李鸿章口中“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则有余”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以其震惊中外的速度归于覆灭。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空前的失败产生空前的震撼,整个社会人人痛心疾首。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
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巨大的结局?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到底原因何在?北洋舰队的覆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政治的腐败将北洋海军推向了灭亡首先,政治的腐败导致的海军经费的挪用,是北洋海军覆灭的重要原因。
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但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北洋水师
大沽口炮塔
• 大沽口炮台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 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是入京 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即为海防重镇,素有 “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 大沽口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从 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 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 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 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 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 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 近代海军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又名天津水师学堂,1880 年8月19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 朝廷,于1881年8月正式落成的。1900年八国 联军入侵后停办。 北洋水师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 校。从 1881年开学至 1900年停办, 20年间培 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 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 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 父谢葆璋、民国总统黎元洪,人们熟知的著名 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 当 年都曾就读于天津水师学堂。
兴盛
• 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刚建成时亚洲第一、 世界第六,拥有大小船只50多艘,排水量 达4万多吨,成为亚洲第一舰队。 • 在人员方面,各舰的管带都是马尾船政学 堂中最好的学生,并且有一大半是出国学 习过军事技术的,有的还有过作战经验。 • 先进的舰船和优秀的作战将领,使得北洋 水师在成立之初耀眼于世界。
北 洋 水 师 的 兴 衰
小组成员:
李娜 1002034114 植保一班 王曌莹 1002034102 植保一班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作者:张慧芬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摘要:发生在晚清的甲午中日战争,带给中国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其中,在至关重要的海战环节,北洋水师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在海军人才、技术管理、封建制度和海防观念方面,当时的北洋水师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没能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最终的覆灭。
本文通过对北洋水师的成立背景、壮大过程和覆灭原因的分析,透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建设,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国防技术能力自主以及先进的海防观念,都是海防实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海军现代化;李鸿章1 绪论中国海军的挫败影响了百年近代史。
如果甲午海战胜利方属于中国,那么历史将有重大改观。
足见在海军失败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
张其昀教授曾说过,“中国为大陆国,又为海洋国,海权和陆权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海权强则国势盛,海权弱则国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从同治年间到甲午的二十年间,北洋水师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兴起、壮大直至消亡,也反应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兴衰。
相比于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当今中国海军的发展比较薄弱。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眸,可以为当今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北洋水师产生和覆灭2.1 北洋水师成立的背景19世纪,各国对海权的争夺日渐激烈。
海洋强国都以坚甲巨舰为后盾,成为海上战争中胜利的凭借。
然而,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止步于水师,且各省间缺乏足够沟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有识之士魏源就曾经提请设厂建船,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朝野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议仿造西洋船舰,之后逐渐设立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
虽然清政府筹办三洋海军的方针已定,但限于财力,工作无法齐头并进,只能有所侧重,于1879年(光绪五年)确定“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由一化三”。
李鸿章成为这一大事件的主导者。
北洋舰队的覆灭(课件)
丁 汝 昌
威海卫海战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 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 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由于李 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 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 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仍然 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 胁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 昌宁死不降,于2月11日自杀。北 洋海军全军覆灭。北洋水师全军 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日军十年扩军励精图治 4.
中国削减经费停歇不前
技术方面
日本舰队的速射炮相当于清军同口径火炮的3-6倍 缺乏与日军舰艇抗衡的快速巡洋舰。
弹药不足,炮弹击中战舰而不爆炸吧,所用炮弹不 合适的情况
战略方面
北洋水师无明确的作战计划
↕
日军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的海军致胜方案
小结
战略失利
技术无能 经费削减 贪污腐败,得意自大
大清国北洋水师的铁甲舰>队,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队之一。
亚洲第一巨舰
铁甲舰在当时 海军中的地位 类似今人眼中 的航空母舰, “定远”、 “镇远”二舰 堪称当时“亚 洲第一巨舰”。 北洋水师成军 时,军力曾达 亚洲第一。
镇远舰
定远舰
甲午中日战争之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 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 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 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 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 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 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 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 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 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 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重建
“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 “非添设海军,铸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际” 再度经历波折 巡洋与长江 九江易帜,民国海军
THANKS
黄海海战失败的那些不被熟知的原因
北洋水师
偶然因素
用人的失策
颐和园和吉野号 战略与战术败笔
六 失败和教训
北洋水师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部队风气建设。否则,即使武 器装备再先进、体制编制再合理、指挥能力再超强, 也难以保证打胜仗。风气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 部,因为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部队的 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带部队就是带风气、带习 惯。领导干部应该以对未来战争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事关军队建设兴衰成败的高度,自觉践行军委胡 锦涛主席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用自身 的优良作风带动和促进部队的风气建设。 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
北洋水师的兴衰
北洋水师,或称北洋舰队、北洋海军, 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 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 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 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一、北洋海军的成军史
1 成立原因: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 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 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 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 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 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 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 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 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丰岛海战中“济远”舰被打坏的露天舵轮
大东沟海战
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从威海出发,总 共主力舰12艘、炮舰2艘、鱼雷艇4艘,赴鸭绿江 口的大东沟,护送轮船运载的陆军。17日,北洋 水师护送的运兵船卸载完毕。10时半,舰队操练 结束。镇远舰的哨兵发现敌舰,立即下达战斗准备。 舰队呈楔形前进。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50分, 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定远发炮射击。日军十二 艘军舰采用了能自由机动的纵队队形,充分发挥了 速射炮的威力。在这场中日双方海军的主力决战 (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损失了5艘战舰,其 它各舰也都重伤。从此只能藏身于威海卫,联合舰 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北洋水师名词解释
北洋水师名词解释北洋水师,又称北洋军队,是清朝最后一个分支,也是最强大的海军军队。
在1884年,按照清政府的要求,康有为通过《北洋统一改制条例》正式成立了北洋水师。
此后,北洋水师经历了灾难般的洗礼和伟大的发展,成为中国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海军。
水师除了担负国家的海军任务外,还具有许多特殊含义。
首先,北洋水师是清末最后一阵容,在政治上,其意在铲除相对西方宣扬的“文艺复兴”观念,把中国海军变成最后一道屏障。
其次,水师的创建以两种极端的政治方案不断改进,有效地促进了清朝海军的发展,并为清朝最后挽留国家的独立而做出了巨大贡献。
北洋水师的名称也包含了其他含义。
首先,“水师”指的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军队组织模式,其特点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政治机构、军事机构、海军行政机构和水军部队。
此外,“北洋”指的是清朝的北京朝阳,后来也可以指天津或任何其他的港口。
最后,水师的名称还带有丰富的神秘色彩,传说清朝水师是能够快速消灭外族侵略者的强大军队,有着传奇性的魅力。
水师也有许多固有名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水师将领、水师徽、水师骑兵、水师冠等。
水师将领是指指挥北洋水师军队的将领,其中最著名的有康有为和郑西坡。
水师徽是指有“护国神符”之称的高级荣誉勋章,是水师士兵的特权。
水师骑兵是指受到大量特殊训练的北洋水师的骑兵,是北洋水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师冠则是纪念水师的荣誉军礼,象征着水师士兵的勇敢与永不言败。
本文仅涉及到北洋水师的一些基本含义,并未深入研究北洋水师的历史与文化。
但是,我们从中不难感受到水师传统的坚定信念,北洋水师的不朽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
北洋水师的历史变迁扣打着中华民族的自强历史钟,提示着中国人民“水师除了负责国家的海军任务,也为打败压迫民族的外族侵略者作出贡献”的永恒主题,也激励中国人民一如既往地坚守抗争,尊重英雄,维护祖国的繁荣昌盛。
北洋水师
观纪录片《北洋水师》有感精仪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班3015202014李言liyan8660@北洋水师,又称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清朝后期建立的四支近代化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
五集纪录片《北洋水师》讲述的正是这支实力曾是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舰队从成立到覆灭的经历,同时还展现了晚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不同侧面的情况。
北洋水师于1867年创议,1874年筹划,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
舰艇总数50多艘,排水量4万多吨。
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因此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大清帝国的强国梦、强军梦就此破灭。
从表面上看,北洋水师的覆灭是由于清政府削减海军经费造成的。
1888年北洋水师成军后,清政府觉得可以一劳永逸,不知道海军是一个要持续投入、持续发展的军种。
在户部尚书翁同龢主张下,严禁北洋水师再添新的舰、炮、军火。
从1887年至1894年,8年间北洋水师按规定应获得拨款约3000万两白银,实际只有1400万两,年均175万两,就是这每年175万两白银也没有都用在北洋水师的身上。
经费大幅削减令北洋水师举步维艰。
首先是燃煤问题,北洋水师用煤来自开平煤矿。
由于报价太低,加之朝廷大员包括直隶衙门与煤矿总办张翼多有瓜葛,北洋水师无法购到优质煤。
其次是锅炉问题,北洋水师的军舰舰龄较久,在甲午战争前夕,大部分军舰的锅炉已经到了报废年限,丁汝昌多次申请更换锅炉而未果。
三是炮弹问题,北洋水师所用炮弹多是天津机械局生产的实心弹,“穿而不炸”、尺寸不合格的现象很普遍。
而日舰发射的炮弹含有烈性炸药,不但杀伤力大,并且可以引燃大火。
四是是战舰无法更新,从1888年到中日爆发战争前的十年间,北洋水师不但买不了新的战舰,连原有战舰火炮不配套、不齐全、老旧不堪使用等问题十分突出。
而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购买了大量新式战舰,海军实力迅速窜升至世界第11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发生了逆转。
北洋水师失败原因新解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实力如何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长期以来,北洋舰队战败的最主要原因,人们总结为军舰长期不更新,政府的主和,清政府上层领导人的腐败无能等等。
但是这些原因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原因,什么才是导致北洋水师在这样一场近代海战中全面崩盘的真正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去探索和揭示。
一、军队统帅素质低及军纪腐败。
(一)一支优秀的军队,最起码要有一个军事能力强,管理作风硬的领袖。
事实上北洋水师为了养兵是有做极大投资的。
一八八零年,在天津就成立了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等配套设施。
一八八一年起,又先后的修建了威海卫以及旅顺口两个海军基地,又在天津设立检修船坞,一八八二年聘请外国专家英国人琅威理及德国人式百岭来做总教习。
而海军司令是国人丁汝昌。
在当时我国的现代军事经验还完全不具备,我们只能靠外国专家来帮助我们。
“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
这句话在当年的北洋水师中一直流传着。
为什么不怕丁军门却要怕琅副将?那必然是治军严谨,训练有方,对于部队的训练、军纪等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这方面总帅做的自然是不如他,而中国的总帅不严格要求纪律,一个外国副将却严加看管,这也说明了在近代军事建设上,我国确实缺少经验。
事实上琅威理不单是在治军方面十分严谨,还主张中国在北洋水师前期应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来提高国家威信,因为在当时,中国附近的敌人如日本,还是根本丝毫不敢和中国在海上一较高下的,1885年,北洋水师的两大主力战舰“定远”、“镇远”曾经与“济远”、“威远”两舰前往日本长崎,然而“镇远”舰上的水兵门在上岸后与日本浪人和巡捕爆发了流血冲突,致使中国水兵多人受伤,该冲突被称为“镇远事件”。
琅威理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甚至要求丁汝昌使用军舰上的重炮对长崎给予炮击来警告日本,但是丁汝昌拒绝了。
这样的主张或许有些激进,但是对于宣扬我国当时海战的战力确实是有作用的,而且也不可否认,他虽然是一名外国人,却真心真意的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尽力。
重读北洋水师的覆灭
军事实力差距,是清日战争成败的直接因素要想进入战争失败原因的“城池”,总是绕不过军事因素这道“城门”。
凡是用现实诉来解读历史,军事因素往往被轻掷于偏角僻落,现实诉求多着重于抽象、道德因素,诸如民心、腐败等。
军事是蛮横的物质力量,赤裸的暴力,甚至一种莫名的偶然之力。
“枪杆子出政权”中蕴含的味道与现实和平环境南辕北辙,被置之冷宫自属常理。
但一场战争胜负的直接因素必然是军事,其他一切均是衍生出来的附加值。
巧合的事,在120年前对清国战败的“教训总结会”上,由于大国心理、政治斗争、记忆建构等因素,军事落后的观点同样无人问津。
“亚洲第一舰队”的光芒至今仍然嚣声于国人耳中。
然而甲午之年,北洋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已经落后于日本,所谓第一舰队的桂冠五年前尚可担待,甲午之年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海战火炮威力强弱至关重要,北洋海军装备的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仅54门,而日本联合舰队拥有104门。
北洋海军火炮射速迟缓,而日本舰队则装备了大量速射炮,足以弥补准确率低的弊病。
北洋舰队有大量的本国产有缺陷的开花弹和已经不能爆炸的实心弹,这些炮弹的杀伤力全凭运气。
所以多次击中日本舰船,却无法重创敌舰的一幕在黄海海战中反复上演。
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优质开花弹,黄海一战结束后,日本舰船还留有大量有效弹药。
北洋舰队的弹药更多填充的是黑火药,而日军则填充的紧跟时代潮流的苦味酸火药,效果锐增。
此外,北洋舰队中舰艇大多购买年月已久,缺乏新式船只,其中超勇、扬威两艘舰龄已达13年,致使整个舰队的航速比之日本联合舰队远逊后勤方面,黄海一战后,日本受伤舰船回国修理,可以迅速再次投入战斗,而北洋受伤舰船只能沦落到无人能修的境地。
北洋海军的燃煤也极为劣质,燃烧后浓烟盈空,而日本联合舰队则青烟袅袅。
尽管海军官兵个人战术素养强于日本海军,但由于炮弹质量低,火炮射速慢,舰船航速,、燃煤质量差、修复能力弱等因素,在战争已经朝着技术化的方向愈加发展的19世纪末期,装备上的落后是致命的,是官兵个人素质无法扭转的。
北洋水师的名词解释北洋水师的创建背景
北洋水师的名词解释北洋水师的创建背景北洋水师的名词解释: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
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中国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
舰队实力曾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国、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清政府也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北洋水师的创建背景: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
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浙江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北洋水师的覆灭原因:削减经费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颐和园是挪用海军经费300万两(还有几种说法,数字略有上下)修建的。
这种说法的最初依据来自梁启超《瓜分危言》、王世和《造陶庐日录》、池仲佑《海军大事记》等私家记载。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光绪十四年二月上谕改名,修园工程公开化,但相当部分在这以前已经完工或加紧施工。
李鸿章于光绪十三年六月致函奕劻:“万寿山各坐落陆续经营,截长补短,实费尽筹。
鸿章愧不能效一臂之助”。
有断定“截长短补”即为挪用海军经费,并认为海署十二年春定将南北洋海防经费按“二两平”核放,系扣除平余用于园工;又说十二至十四年海防捐输亦挪于园工。
这些推论似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明。
北洋水师的兴衰
摘要北洋舰队曾经是国人的荣耀,时至今日,许多影视作品还在对当年黄海上的硝烟津津乐道。
还在因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的那句:“撞沉吉野!”而热血沸腾。
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舰队,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很多人习惯于把所有对外战争和外交的失败都归罪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或者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我们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北洋水师兴衰的过程,衰败的原因以及我们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北洋水师,三大海战,覆灭原因,经验教训。
一、北洋水师的兴起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清朝旧式水师师船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南洋大臣沈葆祯总税务司赫德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从此北洋水师登上近代史的舞台。
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提起北洋水师,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两个字:屈辱。
确实,说到晚清的那些屈辱,北洋水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词。
但是,这支当初号称“亚洲第一”的水师,并不是一夜建成、一夜覆灭的,它究竟是怎么建立的?做过哪些事?1一般来说,一个人想要发奋图强,总是从受刺激开始的。
在建立北洋水师这件事上,清朝不仅仅是因为受到了刺激,还因为挨了打——而且挨了不止一次。
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清政府第一次见识到了洋人的“坚船利炮”。
作为亲临第一线的大员,林则徐是第一批意识到中国也应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近代化海军的人之一。
但是这些想法因为各方面的阻力而石沉大海。
当然,这也是因为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只是被打蒙,还没被彻底打疼。
曾国藩。
当初曾国藩发怒据说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舰队司令阿斯本扬言可以率舰队直接攻破太平军最后的大本营天京,这让长期围困天京准备最后拿下战果的湘军大佬大为恼火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再一次领教了大船加大炮的威力。
不过,两次都占了便宜的英国人自此决定和中国修好关系,主动提议卖给清廷一整支海军舰队以加强海防。
这支由7艘中小舰船组成的“阿斯本舰队”在1863年已经成军交付,但英国人要求这支由清廷出了上百万两白银购买的舰队,从舰队司令到船上雇员都必须是洋人,且英国人要拥有整支舰队的掌控权。
清朝大员们即便头脑再发昏也不至于如此糊涂,他们勃然大怒。
最终,当时说话最有分量的曾国藩大笔一挥:“我们不要了!原地解散!”到了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爆发,英法俄等国二话不说,直接把舰队开到大沽口示威,扬言轰平天津。
清廷震动,却毫无办法,只能派出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去擦屁股。
以曾国藩之韬略,苦于手中没有舰队,最后只能做了“夹心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最后被骂“卖国贼”,不久之后黯然离世。
在这件事之后,清廷终于意识到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但还是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真正把清廷一巴掌打醒的,还是日本。
大清帝国——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威海卫北洋水师舰队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创建背景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北洋水师驱逐。
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创建过程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广东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是在哪一次战役中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是在哪一次战役中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经过黄海海战、威海卫海战等战役,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收场。
大清亚洲第一的海军,为何打不过日本海军呢?北洋水师为何会全军覆没呢?咱们来分析一下其原因。
原因一、制度劣势。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极大解放了生产力。
实行君主立宪,经济改革,学习西方科技,重视教育,走上工业化道路。
而大清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皇权代表一切,清廷腐败堕落,不思进取,禁锢百姓的思想与行为,不重视科技。
一优一劣,一进一退,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原因二、大清不重视海权。
清朝闭关锁国,不重视海权。
虽然从西方巨资购买了军舰,但其目的,仅是守卫大陆。
这种不思进取的思维,就决定了国家海军战略就是被动挨打。
虽然1888年建立了亚洲实力第一的海军,但其目的仅是守卫大陆,之后再不肯在海军方面投入一分钱。
而日本早就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天皇节衣缩食、百姓主动捐款,举国之力发展海军,是一支强有力的进攻型海军。
甲午海战原因三、疏于备战。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征服台湾、征服朝鲜、征服满蒙、征服中国、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
为此,日本大办军火工业,建立先进海军,1890年,日本军费占国家预算的百分之三十,1892年,军费占比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一。
1875至1894年期间,大清军费总支出4600万两,军工投资4200万两,一共8800万两,而日本1888年至1895年军费支出就高达4.63亿两,是清朝二十年军备支出的5.2倍。
没有钱,怎么发展海军?海军本来就是非常烧钱的军种。
买军舰、买先进大炮、买炮弹、军饷开支,哪样不要钱,分到海军的可怜巴巴的几个钱,连维持正常运行都捉襟见肘,更别提发展了。
黄海海战中,丁汝昌所在的定远舰开炮,日舰没打中,反倒把舰桥震塌,丁汝昌身受重伤。
大清军备可见一斑!丁汝昌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有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总排水3.4万吨;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军设海军提督一员,统领全军,驻威海卫。总兵二员,分左右翼,各统铁舰,为领队翼长。副将以下各官,以所带船舰之大小,职事之轻重,别其品秩。总兵以下各官船居,不建衙署。副将五员,参将四员,游击九员,都司二十七员,守备六十员,千总六十五员,把总九十九员,经制外委四十三员。
军衔
由大至小依次是:
经过
「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
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中国军舰随後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济远」舰在接战初始就有了伤亡,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管带方伯谦立刻怯阵,没有取得较大战果就开始逃跑。
方伯谦 -- 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 (处死)
林永升 -- 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 (战死)
邱宝仁 -- 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 (革职)
黄建勋 -- 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 (战死)
林履中 -- 右翼右营副将,扬威号管带 (战死)
杨用霖 -- 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 (自尽)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甲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和联合舰队面临著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
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清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
1875年,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 1875年,李鸿章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1880年,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1888年以后,舰队经费大幅减少。时而正为海军技术突飞猛进之时,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北洋舰队已多年未置新舰,部分应进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换新式火炮亦未能进行。原有的战舰已开始落伍,无论航速、射速皆落后于日本。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而後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操江」舰也被俘虏。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凡副将以下经制外委以上人员,应得记过、降、革处分,由提督按季汇册报明北洋大臣查考,并咨报支应局、营务处备案。降、革人员并由北洋大臣随时咨会海军衙门备查。
凡经制外委以上人员应得参革、撤任处分者,不准在原船当差,亦不准回籍,不准投效他营,由提督酌量移送岸上船坞、机器局等处效力,或调往别船效力。倘有私逃者,拿获照逃宫例加等治罪。
凡船上官弁、兵匠人等,损坏器械、军火等件,由堤督及管带官、督查官讯明,实系疏懈不慎,分别轻重,罚令赔偿。倘系有意损环,按行军例从重洽罪。
凡船上官弁人等违犯军令,照以上所拟各条惩治外,其余不法等事,由提督等援引会典所载雍正元年钦定军规四十条参酌办理。并先恭录通行各船,一体懔遵。”9战役经过丰岛海战 丰岛海战发生于1894年7月25日清晨,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
海军衙门关防黄模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实际用在购置军舰款项只为每年一百万两),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广东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蚊炮船:
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
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略)
6.人员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凡该船管带之属宫,游击以下守备以上人员,如违犯军令,由管带官随时秉公酌办。轻则记过、停资,重则禀请提督究办,分别降、革、撤任。倘有酗酒、聚赌不法等事,由管带官一面先行监禁,一面禀办。其记过停资之法,与管带官同。并由提督随时报明北洋大臣查核。
凡副将以下守备以上人员,如获降、革处分,仍留任者,作为署事,官俸只给一半;若本系署事人员,官俸只给四分之一,船俸概准照支。
凡船上头目、水手及一切无官职人物如违犯军令,由管带官分别轻重惩处。或遇每月放假之日,罚令不准登岸,仍以若干日为度;或鞭责;或械击;或革退。其革退遗缺,即在本船水手内调补,并移知练营调练勇补额。仍即报明提督查核。
凡水手逃亡者,拿回鞭责八十,监禁一个月;临阵时逃亡者,斩立决。
凡管带宫遇罚办之事应报明提督者,如提督他往,即应报明督队官,不得专擅。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5.舰艇编成
甲午战争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定远、镇远 (定远级铁甲舰)
快船:
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
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济远」舰藉机西撤,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
[编辑本段]7.主要将领
邓世昌丁汝昌丁汝昌 -- 水师提督 (自尽)
刘步蟾 -- 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 (自尽)
林泰曾 -- 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 (自尽)
邓世昌 -- 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 (战死)
叶祖珪 -- 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 (革职)
北洋水师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政府也因此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2.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汝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4.官制等级
北洋水师官弁号衣 北洋水师官制等级分为管带,帮带大副,鱼雷大副,驾驶二副,枪械二副,船械三副,舢板三副,正炮弁,水手总头目,副炮弁,巡查,总管轮,二、三等管轮,水手正副头目,一、二、三等水手,一、二等管旗,鱼雷头目,一、二、三等升火,二等管舱,一、二等管油,一等管汽,油漆匠,木匠,电灯、锅炉、洋枪、鱼雷等匠,夫役,文案,支应官,医官,一、二等舵工,一、二等雷兵,一、二、三等练勇,教习,学生。
3.军旗纹章
清朝时中国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军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军旗、国旗的质地、章色。
黄龙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四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8.军规制度
北洋水师成军后拟定《北洋海军章程》,奕譞与李鸿章奏请旨批准。内容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饷、恤赏、工需杂费、仪制、钤制、军规、简阅、武备等相关事项。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一 ——军规
“凡管带官违犯军令,由提督秉公酌拟呈报北洋大臣核办。轻则记过,重则分别降级、革职、撤任。凡记一过者,停资一个月,记二过者,停资两个月;记三过者停资三个月。遇推升之日扣资。资不足者,不准升补。
凡船上属官千总以下人员由学堂出身者,如违犯军令,由管带官分别轻重,酌予记过、停资、降革、撤任,与惩办守备以上人员同。其应降、革、撤任者,须先禀请提督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