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合集下载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政法学院096 张文清 2090712228摘要: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为维护其统治的“自救”运动,并希望借此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是到最后中日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从开始走到了它的尽头,洋务运动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通过写北洋海军覆没的原因来分析这场洋务运动的失败,由此来解开一些作为远东第一水师被日本海军击败的悲剧结局的面纱。

关键字:洋务运动北洋海军宝贵财富原因悲剧结局的面纱洋务运动,也称“自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改革运动,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最初瞩目于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后逐步到政治、文教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增强国力,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①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标志着洋务运动正式开始。

洋务运动也从此开始了它令世人希冀和惋惜的一生。

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总纲在北洋海军覆没和洋务运动失败中的作用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原则:“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加上魏源在《海国图志》上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一论断发展成后来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其后主持同光新政的洋务派官僚的中体西用思想,并且贯彻洋务运动之始终。

洋务派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自始至终采取了坚定的甄别、遴选的审慎态度,他们对“自强”过程中学习、引进的认识,全在一个“用”字上,“他们虽然意在使国家实现富强,但却不敢提出文化、制度方面的改革,即变革国‘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体’本质上是优越的”③关于“唯技术论”,李鸿章有一个十分精到的解释:“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而这个所谓的世界无人能及的“文武制度”却成为北洋海军失败的最大原因。

中国当时四大海军,在管理上无一不采用封建衙门式管理,内部官僚化、贪污中饱、挥霍无度等现象严重,而且在晚清政治出现了中央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地方上还有淮系、湘系等权力集团,加上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中国洋务运动的干预,各个集团在权利中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博弈,北洋海军成了牺牲品。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阶段。

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近代工业化的启动与第一波的推进,对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科学教育及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深刻变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洋务运动论文范文一:浅析洋务运动的成与败摘要:洋务运动,满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

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同时改进陆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

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的。

关键词:洋务运动改革影响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

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

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

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的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里,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

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多方面的活动。

他们在中央已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那么你了解甲午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做为战败方,损失了一支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即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遭受全军覆没,中国的海上军事实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北洋水师在对抗日本时,究竟输在了哪些地方呢,是武器装备还是军事管理?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

在初期时管理森严,纪律以及训练等方面都堪称一流。

管理者都经过细心的选拔。

但是后期,管理方面冲突越来越明显,北洋水师的纪律等方面越来越差。

对于北洋水师的投资虽然巨大,但是却买不到好的纪律和管理。

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北洋水师的内部矛盾极为尖锐,内部不团结。

在做事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调动兵力的权力甚至光绪帝都没有。

所有的人全部听从李鸿章的调遣。

在甲午战争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方面武器装备方面差距较大。

虽然在人数方面,北洋水师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却大大落后于日本。

当时,虽然洋务运动使得中国的生产制造等方面有了大的突破。

但是,大部分的重要的机器都是靠国外进口,并不是自己国家生产,对于武器装备相对于日本还是较落后的。

使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失败因素主要有武器装备和军事管理。

纪律的败坏,内部的不团结,管理观念的落后,军费的滥用,权利的不平等都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失败。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

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

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一、内容摘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使得名噪一时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应运而生。

然而,其在战争中惊人的归于覆灭的速度,让人们痛心疾首。

这也激起了人们探求这只伟大舰队全军覆没的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兴趣。

二、关键词北洋舰队、李鸿章、军费挪用、洋务运动、贪污、幕僚、谎报战况三、正文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于是乎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

北洋水师(又称北洋舰队)就此应运而生。

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飘扬的刘公岛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师成立,中国人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是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上舰队。

然而,万众瞩目的、在李鸿章口中“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则有余”的亚洲第一舰队——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以其震惊中外的速度归于覆灭。

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也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空前的失败产生空前的震撼,整个社会人人痛心疾首。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与入侵之外敌交战时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

它又是近代史以至现代史上,中国军队败得最惨的一次战争。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差巨大的结局?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到底原因何在?北洋舰队的覆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政治的腐败将北洋海军推向了灭亡首先,政治的腐败导致的海军经费的挪用,是北洋海军覆灭的重要原因。

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二十七年时间内,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统计,但投入无疑是巨大的。

北洋水师开头的独白

北洋水师开头的独白

北洋水师开头的独白【原创版】目录1.介绍北洋水师的背景和历史地位2.分析北洋水师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3.讨论北洋水师的失败原因及其启示4.总结北洋水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正文北洋水师,作为清朝末期中国建立的一支现代化海军力量,曾经在我国的海疆防线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的建立和发展,既是近代中国在国防建设上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洋水师的建立,始于 19 世纪末。

当时,西方列强的海军力量已经十分强大,清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抵御外敌入侵,开始大力发展海军。

北洋水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建立初期,北洋水师实力较弱,但在清朝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

到了 20 世纪初,北洋水师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北洋水师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次重要的海战中。

第一次是 1894 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这场战斗中,虽然最终败给了日本海军,但是,北洋水师的英勇抵抗,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次是 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北洋水师成功地阻止了八国联军从海上进攻北京,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然而,北洋水师最终的失败,也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衰弱。

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战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矛盾,导致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

此外,北洋水师的失败,也揭示出清政府在国防战略上的失误,过于依赖海军,忽视了陆军的建设,导致在战争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

总的来说,北洋水师在中国海军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尽管它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衰弱,但是,北洋水师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都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上。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

大沽口炮塔
• 大沽口炮台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 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是入京 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即为海防重镇,素有 “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 大沽口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从 1840年至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特别是第二次 鸦片战争期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特权,于1858年、1859年、1860年、 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侵略战争。他们依 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 甚至进逼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侵略者 枪炮威逼下,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 近代海军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又名天津水师学堂,1880 年8月19日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 朝廷,于1881年8月正式落成的。1900年八国 联军入侵后停办。 北洋水师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 校。从 1881年开学至 1900年停办, 20年间培 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 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 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 父谢葆璋、民国总统黎元洪,人们熟知的著名 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 当 年都曾就读于天津水师学堂。
兴盛
• 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刚建成时亚洲第一、 世界第六,拥有大小船只50多艘,排水量 达4万多吨,成为亚洲第一舰队。 • 在人员方面,各舰的管带都是马尾船政学 堂中最好的学生,并且有一大半是出国学 习过军事技术的,有的还有过作战经验。 • 先进的舰船和优秀的作战将领,使得北洋 水师在成立之初耀眼于世界。
北 洋 水 师 的 兴 衰
小组成员:
李娜 1002034114 植保一班 王曌莹 1002034102 植保一班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作者:张慧芬来源:《卷宗》2014年第12期摘要:发生在晚清的甲午中日战争,带给中国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其中,在至关重要的海战环节,北洋水师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在海军人才、技术管理、封建制度和海防观念方面,当时的北洋水师都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这些没能解决的问题导致了最终的覆灭。

本文通过对北洋水师的成立背景、壮大过程和覆灭原因的分析,透析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对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建设,国家重视和政策支持、国防技术能力自主以及先进的海防观念,都是海防实力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北洋水师;甲午中日战争;海军现代化;李鸿章1 绪论中国海军的挫败影响了百年近代史。

如果甲午海战胜利方属于中国,那么历史将有重大改观。

足见在海军失败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

张其昀教授曾说过,“中国为大陆国,又为海洋国,海权和陆权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海权强则国势盛,海权弱则国势衰,国史昭然,历历不爽。

”从同治年间到甲午的二十年间,北洋水师经历的极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兴起、壮大直至消亡,也反应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兴衰。

相比于陆军和空军的发展,当今中国海军的发展比较薄弱。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眸,可以为当今海军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北洋水师产生和覆灭2.1 北洋水师成立的背景19世纪,各国对海权的争夺日渐激烈。

海洋强国都以坚甲巨舰为后盾,成为海上战争中胜利的凭借。

然而,中国在很长时间内仅仅止步于水师,且各省间缺乏足够沟通。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有识之士魏源就曾经提请设厂建船,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朝野终于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提议仿造西洋船舰,之后逐渐设立了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局。

虽然清政府筹办三洋海军的方针已定,但限于财力,工作无法齐头并进,只能有所侧重,于1879年(光绪五年)确定“先于北洋创设水师一军,由一化三”。

李鸿章成为这一大事件的主导者。

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

偶然因素
用人的失策
颐和园和吉野号 战略与战术败笔
六 失败和教训
北洋水师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要高度重视部队风气建设。否则,即使武 器装备再先进、体制编制再合理、指挥能力再超强, 也难以保证打胜仗。风气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 部,因为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部队的 风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带部队就是带风气、带习 惯。领导干部应该以对未来战争高度负责的态度, 从事关军队建设兴衰成败的高度,自觉践行军委胡 锦涛主席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用自身 的优良作风带动和促进部队的风气建设。 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
北洋水师的兴衰
北洋水师,或称北洋舰队、北洋海军, 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 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师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 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 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一、北洋海军的成军史
1 成立原因: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 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 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 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 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 也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 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 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 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丰岛海战中“济远”舰被打坏的露天舵轮
大东沟海战
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师从威海出发,总 共主力舰12艘、炮舰2艘、鱼雷艇4艘,赴鸭绿江 口的大东沟,护送轮船运载的陆军。17日,北洋 水师护送的运兵船卸载完毕。10时半,舰队操练 结束。镇远舰的哨兵发现敌舰,立即下达战斗准备。 舰队呈楔形前进。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50分, 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定远发炮射击。日军十二 艘军舰采用了能自由机动的纵队队形,充分发挥了 速射炮的威力。在这场中日双方海军的主力决战 (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损失了5艘战舰,其 它各舰也都重伤。从此只能藏身于威海卫,联合舰 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对北洋水师的思考(总结)

对北洋水师的思考(总结)

对北洋水师几点看法第一、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北洋水师的战败首先,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获得了制海权,在威海卫战役全歼了北洋水师的剩余兵力,丁汝昌等畏罪自杀。

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庸俗无能、欺下瞒上的将领,不需要他们把北洋水师败坏光后怯懦可耻的自杀,我们需要的是这场能根本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战争的胜利。

正是这场关键的战争引出了八国联军的前奏、抗日战争的惨状和50年的殖民历史。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2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6亿两。

但总括清廷30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2千万两,而战前李鸿章因颐和园等工程挪用海军款致不足更新装备之数更仅不过区区6百万两而已。

一着之差,影响中日两国命运至今,重读这段历史怎能不令人悲叹。

——身为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舰队司令)的丁汝昌德才平庸,只因为是淮军将领李鸿章的亲信而被委以重任。

——在一艘最大而且被北洋水师引以为骄傲的军舰上,士兵把一门新型速射炮当作储藏狗肉、米饭和腌菜的地方。

为不让人发现,巡航时用帆布把大炮严实地裹起来。

——当某个军官被派到一艘舰上任职时,通常都任命他的姐夫或妹夫当水手长,安排他们的堂兄弟或表兄弟当厨师。

——一艘巡洋舰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触礁,为逃避惩罚,不向上级报告而私自找一家船坞修理了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亨利·诺曼在他的书中最后写道:“我的观点是,中国离成为一个强国还很遥远,它的陆军甚至不能抵挡外国军队哪怕一个星期,而它的海军,在外国舰队的第一次攻击下,就会全盘崩溃。

”结论虽然有些残酷,但后来的事实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观点一:风气,是一个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精神状态、习惯爱好、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

风气好坏对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尤为重要。

古人讲打仗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还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说:“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谈洋务运动的兴衰

谈洋务运动的兴衰

谈洋务运动的兴衰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背景来看,它是清政府的一种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当时的国内环境。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大清都是以天朝自居,对外来事物差不多都持不屑的态度。

然而在鸦片战争等反侵略战争中多次惨败,以致割地赔款,丧失大量主权。

这些教训让一部分思想较先进的封建统治者开始反思,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他们意识到只有洋枪洋炮能够强壮军事实力,同国英俄等国抗衡,才能镇压农民起义,从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立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派最初兴办的是军用企业,目的在于自强。

奕䜣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五个规模较大的军用工业:曾国潘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在天津建立的天津机器局;张之洞在汉阳创办的湖北枪炮厂。

后期洋务派又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带有求富的目的。

例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

这些企业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形式。

这些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能够开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会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后期一些官员中饱私囊,使得再生产难以进行。

洋务运动除了兴办近代企业外还实施了两项项具有建设性的举措,那就是建立新式海军和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建立新式海军是军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北洋水师,它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20多艘舰艇,是一支装备强大的军队。

新式学堂培养翻译人才,技术人才以及军事人才。

派遣留学生出国更是表现了当时主动与国际交流接轨,开阔眼界的意识。

洋务运动开展一定程度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此期间创办的民用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开办新式学堂开辟了教育的近代化。

下面谈下一下洋务运动的成败问题。

我认为洋务运动具有一些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从整体上看仍是失败的。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洋务兴衰,边疆变迁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洋务兴衰,边疆变迁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洋务兴衰,边疆变迁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洋务运动无疑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而与此同时,边疆危机也如影随形,给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洋务运动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是一场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实现自强求富的运动。

当时的中国,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国门洞开,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不仅仅在于武器装备,更在于制度和科技。

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

比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工企业之一。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

此外,还有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这些军工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

除了军工企业,洋务派还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是其中的代表,它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开平矿务局的设立,为近代工业提供了能源支持。

汉阳铁厂则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开端。

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还开始组建近代海军。

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然而,就在洋务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中国的边疆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西北边疆,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

他在新疆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

面对新疆的危机,左宗棠力主收复失地。

他率领清军,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收复了新疆。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理,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在西南边疆,英国不断蚕食中国的领土。

他们通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侵占中国的西藏地区。

在东北边疆,沙俄也虎视眈眈。

他们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大原因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也叫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主、客观原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一:官场上的明争暗斗从装备方面来讲,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当时的对手日本联合舰队。

尤其是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

从经费方面来讲,当年日军在海军方面的投入仅是同期清朝对海军经费投入的60%。

这样一支在实力上远远强于日本的水上舰队如何不堪一击,反被不如自己的日军打了个全军覆没呢?北洋水师,是由清朝大臣李鸿章一手创立的。

李鸿章在清廷官场上争权夺势,与相当一部分人相互对立。

这些对手们为了打击李鸿章,就将目光瞄准了他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

当时任户部尚书的翁龠禾就找了个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

后来李鸿章的后台恭亲王失势以后,他不得不笼络满朝大臣,答应削减海军军纲,这其实就是在削减海军的实力。

从这以后,清朝海军的军费投资就越来越少,这样的舰队上战场后还能有多大的战斗力?难道这就是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二:舰船上的假公济私在清朝腐朽统治中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军风受到严重侵蚀。

当时,北洋军舰实行“责任承包制”,各船管带把下发的经费挪用到别处,只顾个人的贪图享乐,平时根本不去维修、保养舰船,甚至还参与走私,大小舰船也不作水战训练。

让北洋水师一直引以为傲的定远、镇远两艘战舰在1894年接受检阅时,两艘主舰竟然只有三枚炮弹,而海军的练习用弹倒是数量很多!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战备、这样的实力如何去抵御外强入侵?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三:战场上的混乱厮杀北洋水师的总指挥是丁汝昌,当日舰逼近时,他立即下令各舰分段纵列,但定远号管带刘步蟾却摆出个“一字雁行阵”,当与日舰交火时,战斗队形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胡乱变动的阵形让北洋水师队形大乱,等到日舰绕到背后时,北洋舰队已不成形状。

北洋水师失败原因新解

北洋水师失败原因新解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实力如何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长期以来,北洋舰队战败的最主要原因,人们总结为军舰长期不更新,政府的主和,清政府上层领导人的腐败无能等等。

但是这些原因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的原因,什么才是导致北洋水师在这样一场近代海战中全面崩盘的真正原因,需要进一步的去探索和揭示。

一、军队统帅素质低及军纪腐败。

(一)一支优秀的军队,最起码要有一个军事能力强,管理作风硬的领袖。

事实上北洋水师为了养兵是有做极大投资的。

一八八零年,在天津就成立了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等配套设施。

一八八一年起,又先后的修建了威海卫以及旅顺口两个海军基地,又在天津设立检修船坞,一八八二年聘请外国专家英国人琅威理及德国人式百岭来做总教习。

而海军司令是国人丁汝昌。

在当时我国的现代军事经验还完全不具备,我们只能靠外国专家来帮助我们。

“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副将”。

这句话在当年的北洋水师中一直流传着。

为什么不怕丁军门却要怕琅副将?那必然是治军严谨,训练有方,对于部队的训练、军纪等多个方面严格要求,这方面总帅做的自然是不如他,而中国的总帅不严格要求纪律,一个外国副将却严加看管,这也说明了在近代军事建设上,我国确实缺少经验。

事实上琅威理不单是在治军方面十分严谨,还主张中国在北洋水师前期应利用自己的强大实力来提高国家威信,因为在当时,中国附近的敌人如日本,还是根本丝毫不敢和中国在海上一较高下的,1885年,北洋水师的两大主力战舰“定远”、“镇远”曾经与“济远”、“威远”两舰前往日本长崎,然而“镇远”舰上的水兵门在上岸后与日本浪人和巡捕爆发了流血冲突,致使中国水兵多人受伤,该冲突被称为“镇远事件”。

琅威理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甚至要求丁汝昌使用军舰上的重炮对长崎给予炮击来警告日本,但是丁汝昌拒绝了。

这样的主张或许有些激进,但是对于宣扬我国当时海战的战力确实是有作用的,而且也不可否认,他虽然是一名外国人,却真心真意的为中国的海军建设尽力。

近代史《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合集五篇)

近代史《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合集五篇)

近代史《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合集五篇)第一篇:近代史《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甲午海战战败之反思观《北洋海军兴亡史》后感这两天我看了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

这部纪录片改变了以往我对甲午战争战败原因的看法,让我对北洋海军及甲午战争的失败有了新的认识。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受某些原因的影响(比如我曾在某历史方面的书中看到过清军在朝鲜战场上士气低不怎么抵抗就逃跑的片段)我总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军士气低下,将领无战心。

但看了《北洋海军兴亡史》后我发现事实可以说跟我之前的认知基本是相反的。

在整个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高级将领中一半以上殉国,这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并且北洋海军大部分官兵都是英勇抗战的。

可以说北洋海军的将士门已经竭尽全力了,那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甲午海战结束后,李鸿章去日本与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前,他们之间曾有这样一段对话,伊藤博文: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打,如今真的打了,结果又怎样呢?李鸿章: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伊藤博文: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并且当时北洋海军被认为是东亚第一,虽然后来发展停滞了,但武器装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这从解放战争就可以看出来)。

因此甲午海战的失败是有着更深层次原因的,而不是所谓的将无战心,士气低落。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认为甲午海战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不足:思想制度落后、战略失误。

首先是思想制度落后。

事实上在建造北洋海军的过程中,李鸿章、沈葆桢、丁汝昌等人甚至清政府都做了大量努力。

如李鸿章主持创建了江南制造总局,而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又创建了福州船政局、上海轮船招商局、金陵机器局等军工企业;并且多次向英德购买一流船舰,打造出了一支一度位居东亚第一的海军。

但是清政府官员的思想、清朝的相关制度却很落后。

清政府官员几乎没有意识到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醇亲王为首的海军衙门成立后,成为为太后“修园子”的重要资金渠道。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北洋水师的覆灭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在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是中华人民向西方学习的一次重要尝试,虽然最后它失败了,但是他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北洋水师建立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始于北洋水师的覆灭。

所以,从北洋水师的覆灭场景可看出不少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北洋水师是西化的中国部队,装备之精良号称世界前列,但为什么会如此简单的就被打败,究其根源可以说是当权者的原因。

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为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的慈禧对洋务运动并不太支持,经常克扣本因用于军事的费用来为自己挥霍。

上行下效,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官员在处理人员调配和军事采购的时候更多的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中饱私囊,这为北洋水师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北洋水师的覆灭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军事指挥者的无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几次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的官员都对列强有了自心底里的惧怕阴影,在对战时的表现就是临阵脱逃和龟缩防御。

连李鸿章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电报里都多次要求他防御退守,可见当时中国官员对列强是惧怕到什么地步了。

在军事指挥能力上,中国官员普遍比不上日本将领,中国官员大多为读书入士,对打仗之类的事并不在行,延误战机等事情时有发生,排兵布阵等等太过于古板,不知变通,所以在黄海一战全军覆没。

从主观来看,从北洋水师的覆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只是遵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而引入高新的装备和技术,对于西方先进的体制和思想并没有引进,取而代之的是妄想“中体西用”,再加上在洋务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顽固派就一再阻挠,只为了维持中国封建主义而存在的洋务运动注定会迎来失败。

从客观方面来看,西方列强是不可能看着中国因洋务运动而富强起来,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中拥有特权的外国人在洋务运动中进行敲诈,贪污,技术保密,使中国的民族企业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而中国越是弱小则前来欺负的列强越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北洋水师》中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

《北洋水师》中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

《北洋水师》中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1. 引言1.1 概述北洋水师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海军力量。

其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在近代中国的抗击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爱国情怀以及英勇精神进行探究,以彰显这一历史时期中的崇高价值观和精神风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阐述北洋水师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

首先,我们将回顾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包括其成立背景、发展与壮大以及战争与挫折。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爱国情怀在北洋水师中的体现,包括忠诚军旗与国家意识、铁血守卫海疆的勇气与决心以及捧心为国、壮志凌云的精神追求。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英勇精神在北洋水师中的彰显,包括血战沙河口中舍生忘死的英勇豪情、蜕变之路上锤炼心志的艰辛历程以及石岩湾之战中顽强拼搏的血性品质。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北洋水师对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的启示,并探讨其历史意义与影响,以及对当代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北洋水师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研究,展现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与英勇精神。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团结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为当代社会注入正能量,助推国家发展。

2. 北洋水师的历史背景:2.1 成立背景:北洋水师是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中国最重要的现代化海军力量之一。

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北洋船政局于1888年在天津设立,旨在整合中国近代化所需的军事实力。

该计划由清朝政府主导,得到了当时西方列强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2.2 发展与壮大:北洋水师经过长期发展和努力壮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它不仅拥有先进的船舰技术和武器装备,还有一支由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的舰队和陆战队组成的精锐部队。

2.3 战争与挫折:然而,北洋水师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和战争。

1894年至1895年间,它参与了中日甲午战争,但最终被日本海军彻底击败。

重读北洋水师的覆灭

重读北洋水师的覆灭

军事实力差距,是清日战争成败的直接因素要想进入战争失败原因的“城池”,总是绕不过军事因素这道“城门”。

凡是用现实诉来解读历史,军事因素往往被轻掷于偏角僻落,现实诉求多着重于抽象、道德因素,诸如民心、腐败等。

军事是蛮横的物质力量,赤裸的暴力,甚至一种莫名的偶然之力。

“枪杆子出政权”中蕴含的味道与现实和平环境南辕北辙,被置之冷宫自属常理。

但一场战争胜负的直接因素必然是军事,其他一切均是衍生出来的附加值。

巧合的事,在120年前对清国战败的“教训总结会”上,由于大国心理、政治斗争、记忆建构等因素,军事落后的观点同样无人问津。

“亚洲第一舰队”的光芒至今仍然嚣声于国人耳中。

然而甲午之年,北洋海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已经落后于日本,所谓第一舰队的桂冠五年前尚可担待,甲午之年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海战火炮威力强弱至关重要,北洋海军装备的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仅54门,而日本联合舰队拥有104门。

北洋海军火炮射速迟缓,而日本舰队则装备了大量速射炮,足以弥补准确率低的弊病。

北洋舰队有大量的本国产有缺陷的开花弹和已经不能爆炸的实心弹,这些炮弹的杀伤力全凭运气。

所以多次击中日本舰船,却无法重创敌舰的一幕在黄海海战中反复上演。

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优质开花弹,黄海一战结束后,日本舰船还留有大量有效弹药。

北洋舰队的弹药更多填充的是黑火药,而日军则填充的紧跟时代潮流的苦味酸火药,效果锐增。

此外,北洋舰队中舰艇大多购买年月已久,缺乏新式船只,其中超勇、扬威两艘舰龄已达13年,致使整个舰队的航速比之日本联合舰队远逊后勤方面,黄海一战后,日本受伤舰船回国修理,可以迅速再次投入战斗,而北洋受伤舰船只能沦落到无人能修的境地。

北洋海军的燃煤也极为劣质,燃烧后浓烟盈空,而日本联合舰队则青烟袅袅。

尽管海军官兵个人战术素养强于日本海军,但由于炮弹质量低,火炮射速慢,舰船航速,、燃煤质量差、修复能力弱等因素,在战争已经朝着技术化的方向愈加发展的19世纪末期,装备上的落后是致命的,是官兵个人素质无法扭转的。

北洋水师的兴衰

北洋水师的兴衰

摘要北洋舰队曾经是国人的荣耀,时至今日,许多影视作品还在对当年黄海上的硝烟津津乐道。

还在因为“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的那句:“撞沉吉野!”而热血沸腾。

那么作为当时世界第五大舰队,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很多人习惯于把所有对外战争和外交的失败都归罪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或者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但我们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北洋水师兴衰的过程,衰败的原因以及我们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北洋水师,三大海战,覆灭原因,经验教训。

一、北洋水师的兴起在隆隆的火炮声中中国迎来了19世纪,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大清帝国再也不能以“天朝大国”自傲,面对着水师的次次败绩、同胞的鲜血、国土的沦丧,朝野上下有识之再也清朝旧式水师师船坐不住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深感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革新。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不久后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抗英名将林则徐的外甥沈葆祯接任,沈葆祯接任后一面扩大马尾船厂规模,一面加紧制造战舰、培养海军人才“成一船即练一船之兵、配一船之官”,经过其数年苦心经营,马尾船厂成为了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而福州船政学堂培养出的人才更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骨干中坚,马尾由此成为了近代海军的发源地。

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

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于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南洋大臣沈葆祯总税务司赫德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从大局出发,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从此北洋水师登上近代史的舞台。

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提起北洋水师,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两个字:屈辱。

确实,说到晚清的那些屈辱,北洋水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词。

但是,这支当初号称“亚洲第一”的水师,并不是一夜建成、一夜覆灭的,它究竟是怎么建立的?做过哪些事?1一般来说,一个人想要发奋图强,总是从受刺激开始的。

在建立北洋水师这件事上,清朝不仅仅是因为受到了刺激,还因为挨了打——而且挨了不止一次。

1840年的鸦片战争,让清政府第一次见识到了洋人的“坚船利炮”。

作为亲临第一线的大员,林则徐是第一批意识到中国也应该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近代化海军的人之一。

但是这些想法因为各方面的阻力而石沉大海。

当然,这也是因为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只是被打蒙,还没被彻底打疼。

曾国藩。

当初曾国藩发怒据说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舰队司令阿斯本扬言可以率舰队直接攻破太平军最后的大本营天京,这让长期围困天京准备最后拿下战果的湘军大佬大为恼火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再一次领教了大船加大炮的威力。

不过,两次都占了便宜的英国人自此决定和中国修好关系,主动提议卖给清廷一整支海军舰队以加强海防。

这支由7艘中小舰船组成的“阿斯本舰队”在1863年已经成军交付,但英国人要求这支由清廷出了上百万两白银购买的舰队,从舰队司令到船上雇员都必须是洋人,且英国人要拥有整支舰队的掌控权。

清朝大员们即便头脑再发昏也不至于如此糊涂,他们勃然大怒。

最终,当时说话最有分量的曾国藩大笔一挥:“我们不要了!原地解散!”到了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爆发,英法俄等国二话不说,直接把舰队开到大沽口示威,扬言轰平天津。

清廷震动,却毫无办法,只能派出时任直隶总督曾国藩去擦屁股。

以曾国藩之韬略,苦于手中没有舰队,最后只能做了“夹心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最后被骂“卖国贼”,不久之后黯然离世。

在这件事之后,清廷终于意识到了加强海防的重要性,但还是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真正把清廷一巴掌打醒的,还是日本。

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

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
推荐此帖给好友 我的好友 推荐好友
加为好友 加为好友 加为亲友
个人信息
修改头像
修改密码
修改信箱
找回密码
用户名: 密码:1天1周1月1年欢迎您: 博客 公社 好友 经济 设置 帮助
军事 | 海军 | 尖端 | 警察 | 中国史 | 二战 | 社会 | 情感 | 游戏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社 会图 | 休闲图 | 海外图 | 精华 | 热血文明 | 资料 陆军 | 空军 | 军品 | 历史 | 世界史 | 环球 | 职场 | 汽车 | 国货 | 影视 | 幽默 | 小说 | 历 史图 | 丽影图 | 手机拍 | 摄影 | 搜索 | 旅游论坛 铁血军事 > 铁血军事论坛 > 海军论坛 > > [原创]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长 城军团] [原创]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长城军团] jnd0827 发帖于:海军论坛 发布时间:2010-4-2 13:35:06 查看原帖收藏复制链接
演习不是做给人看的,敌人是不会象静止的靶子一样等着我们去打,敌方的行动也不可能像导演部 预先安排的那么死板和愚蠢。把演习搞成演戏,那纯属自己在逗自己玩。现代战争中影响战局的因 素更多,多军兵种的合成作战使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想提高部队战斗力,就更需要贴近实战的演 习,这对我军正在成长中的海军更为重要。我国海军在建国以来只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海战,自1988 年至今已经20余年没有实战经历了,如不搞好贴近实战的演习,再先进的战舰也只是摆设。对于这 一点,笔者认为我军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远谈不上成功。建立海军的蓝军部队,研习美军、日 军的海军战法,加强复杂海况下的实战操练,强化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和指挥的研究都有大量的工 作要做。更何况我军的海军航空兵在实施战区范围内的打击方面怎样与水面舰艇配合,潜艇部队怎 样与水面舰艇联合作战,大型预警飞机怎样引导岸基导弹、舰-舰导弹的攻击等课题要进行演习耗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的兴衰摘要:作为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甚至当时被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然而装备如此精良的水师却为何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装备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最终导致全军覆灭。

本文主要通过史实介绍了北洋水师的兴建、发展和覆灭,见证了北洋水师的兴衰,深刻分析了甲午战争,并对北洋水师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字北洋水师创建覆灭海防北洋水师的兴起与发展创建背景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而且也深深的刺痛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以林则徐和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一时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着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逐渐感到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改革更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兴起,他们建立了一大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这些为海军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侵略台湾使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所以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

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

创建过程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1875年5月30日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同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并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中国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

期间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后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7年,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

正式创建与发展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

至此,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正式建成。

此时,中国在外定购的所有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已制造的军舰,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达4万多吨。

加上南洋、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舰艇,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达到巅峰时期,一下就跃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的覆灭及其影响第一阶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

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

舰队是实力相当的舰队,但结局却是一边倒,当面临的是战场而不是操场、面对的是敌舰而不是靶舰的时候,“节制精严”的北洋舰队变得毫无节制可言。

首先舰队布阵就陷入混乱。

丁汝昌与洋员汉纳根、泰莱商定“分段纵列、掎角鱼贯之阵”,到刘步蟾传令后竟变为了“一字雁行阵”;接着针对日方的阵式我方又发生龃龉,接战时的实际战斗队形摆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临战前短时间内阵形如此变乱,致使今天很多人还在争论考证,北洋舰队用的到底是什么阵形。

此种勉强之阵形维持时间也不长,“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

战斗中掉队的日舰“比睿”号从我舰群中穿过,“来远”舰在400米距离上发射鱼雷,不中,其侥幸逃出。

火力极弱的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发4炮,2炮未中;“福龙”号鱼雷艇赶来向其连发3颗鱼雷,最近的发射距离为40米,竟也无一命中,又侥幸逃出。

仅600余吨的“赤城”号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前炮弹药断绝、大樯摧折居然也不沉,再侥幸逃出。

李鸿章夸耀北洋海军的“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之说,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烟消云散。

由于先击之不中,后中之不沉。

在有效射距外总兵刘步蟾就命“定远”舰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重伤了丁汝昌。

首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泰莱回忆道,“此桥之名甚佳,而其竟飞,而丁与予亦随之飞。

鸭绿江之战以是开始”)。

这场命运攸关的海战持续4个多小时,由于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旗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

北洋舰队几乎始终在无统一指挥的状态下分散作战。

只在战斗将结束时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指挥残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已。

此役之后,北洋海军已不能独立成军,但被日军畏怕甚过虎豹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尚存。

如果重整旗鼓,抓住战机,仍有可能挽回战局。

可是丁汝昌再不敢出洋巡逻作战,只把舰只龟伏在旅顺和威海港内。

第二阶段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为司令官的日军2万人,在联合舰队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进攻威海卫东南10余里处的荣城,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开始了围歼北洋舰队的第一步。

1月23日,李鸿章电令丁汝昌“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位烟台。

这本是当时一个较好的作战方案,但丁汝昌不愿与封锁洋面的日舰正面交锋,却以“至海军如败,万无退烟之理,惟有船没人尽而已,旨屡催出口决战,惟出则陆军将士心寒,大局更难设想”。

后清军阻击失利,威海卫后防要塞尽失。

30日,日军进攻南帮炮台,联合舰队也从海上封锁港口,正面炮击威海卫。

30日下午南帮炮台失守,统领刘超佩逃至北岸。

2月1日,北帮炮台也失守,北洋舰队陷于日陆、海军的夹击之中,此时威海卫军港中的战舰已完全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自2月3日,日舰及占据南帮炮台的日军水陆合击北洋海军,“定远”中雷后搁浅,不久自毁,“来远”、“威远”、“宝筏”等相继沉没,擅自逃跑的12艘鱼雷艇,皆被俘。

日旗舰“松岛”受重创,沉毁鱼雷艇5艘。

其时,北洋海军内的外国顾问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等,勾结部分贪生怕死清军将领,公开威胁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

丁汝昌在得到陆路增援无望密报后,令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遭到抵制,旋又令剩余舰船拼死突围,也无人执行。

此后,李鸿章也害怕被日军反击,提出所谓“保船制敌”“避敌保船”,将水师全军藏在威海卫的避风港中,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白白送给日军。

17日,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掠,遭到陆上和水上四面包围的北洋水师,终因猝不及防而全军覆没于山东半岛。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

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

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

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甲午战争彻底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促使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各阶层纷纷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表现有三:一是促使了维新运动的兴起。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正在北京会试的康有为联合各省的举人1300多名联合进行了有名的公车上书,把改良主义思潮推到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运动阶段。

在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一部分封建贵族的支持下,掀起了变法运动。

二是各地民众进行反抗斗争,表现为对侵略的愤慨和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自卫本能。

如甲午战争中及战后山东就遭受列强侵略特别严重,首先在山东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台湾人民从台湾被割以后就进行了连绵不断的反割台斗争,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仿照美国样式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来摆脱民族危机,振兴中华。

四、从1901年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也推行“新政”来维护统治五、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

北洋水师的重建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

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珪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

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珪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

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革命,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