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的兴衰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水师的兴衰

摘要:作为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甚至当时被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然而装备如此精良的水师却为何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给装备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最终导致全军覆灭。本文主要通过史实介绍了北洋水师的兴建、发展和覆灭,见证了北洋水师的兴衰,深刻分析了甲午战争,并对北洋水师的覆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字北洋水师创建覆灭海防

北洋水师的兴起与发展

创建背景

隆隆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美梦,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不但使清王朝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而且也深深的刺痛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以林则徐和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提出向西方学习,一时间“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夷攻夷”等主张充斥着中华大地,清廷面对对外作战接连败北的局面也逐渐感到海防的重要,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进行改革更新;以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兴起,他们建立了一大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这些为海军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1874年5月日本利用冲绳渔船飘流至台湾与当地高山族人民发生冲突为借口,派兵侵略台湾使中国举国上下大为震惊,清政府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所以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清政府在战争结束后当即下旨“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

创建过程

1866年,清廷批准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建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并开设造船厂和水师学堂,迈出了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步

1875年5月30日沈葆祯和李鸿章分任南北洋大臣,从速建设南北洋水师,并决定每年从海关和厘金收入内提取400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军费,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祯认为“外海水师以先尽北洋创办为宜,分之则难免实力薄而成功缓”,清政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主要假想敌是日本,北洋水师负责守卫京师,遂采纳沈葆祯的建议,先创设北洋一军,等北洋水师实力雄厚后,“以一化三,变为三洋水师”,决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水师,北洋的成军之路由此开始。

同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并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开始清朝海军向国外购军舰的历史。

1879年,中国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期间由于对在英国定造的军舰不满意,后经过反复比较向德国船厂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

1881年,先后选定在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

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遣驻外公使分别向英国、德国订造巡洋舰致远、靖远与经远、来远。

1887年,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与1887年秋驶回祖国。

正式创建与发展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宣告成立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至此,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正式建成。此时,中国在外定购的所有军舰已全部回国,加上原有的自已制造的军舰,北洋水师的舰艇总数达到50多艘,排水量达4万多吨。加上南洋、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舰艇,中国海军的装备实力达到巅峰时期,一下就跃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

北洋水师的覆灭及其影响

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展开了一场极具惨烈的遭遇战,即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刚在运兵东北大东沟返航途中突遭日军,双方开战。舰队是实力相当的舰队,但结局却是一边倒,当面临的是战场而不是操场、面对的是敌舰而不是靶舰的时候,“节制精严”的北洋舰队变得毫无节制可言。首先舰队布阵就陷入混乱。丁汝昌与洋员汉纳根、泰莱商定“分段纵列、掎角鱼贯之阵”,到刘步蟾传令后竟变为了“一字雁行阵”;接着针对日方的阵式我方又发生龃龉,接战时的实际战斗队形摆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临战前短时间内阵形如此变乱,致使今天很多人还在争论考证,北洋舰队用的到底是什么阵形。此种勉强之阵形维持时间也不长,“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即不复能整矣”。战斗中掉队的日舰“比睿”号从我舰群中穿过,“来远”舰在400米距离上发射鱼雷,不中,其侥幸逃出。火力极弱的武装商船“西京丸”经过“定远”舰时,“定远”发4炮,2炮未中;“福龙”号鱼雷艇赶来向其连发3颗鱼雷,最近的发射距离为40米,竟也无一命中,又侥幸逃出。仅600余吨的“赤城”号在炮火中蒸汽管破裂,前炮弹药断绝、大樯摧折居然也不沉,再侥幸逃出。李鸿章夸耀北洋海军的“攻守多方,备极奇奥”、“发十六炮,中至十五”之说,在真枪实弹的战场上烟消云散。

由于先击之不中,后中之不沉。在有效射距外总兵刘步蟾就命“定远”舰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重伤了丁汝昌。首炮之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总指挥(泰莱回忆道,“此桥之名甚佳,而其竟飞,而丁与予亦随之飞。鸭绿江之战以是开始”)。这场命运攸关的海战持续4个多小时,由于刘步蟾、林泰曾二位总兵,无一人挺身而出,替代丁汝昌指挥,“旗舰仅于开仗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北洋舰队几乎始终在无统一指挥的状态下分散作战。只在战斗将结束时才有“靖远”舰管带叶祖圭升旗代替旗舰,升起的也是一面收队旗,收拢指挥残余舰只撤出战斗而已。

此役之后,北洋海军已不能独立成军,但被日军畏怕甚过虎豹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尚存。如果重整旗鼓,抓住战机,仍有可能挽回战局。可是丁汝昌再不敢出洋巡逻作战,只把舰只龟伏在旅顺和威海港内。

第二阶段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为司令官的日军2万人,在联合舰队25艘军舰、16艘鱼雷艇的掩护下,进攻威海卫东南10余里处的荣城,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开始了围歼北洋舰队的第一步。1月23日,李鸿章电令丁汝昌“若水师至力不能支时,不如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