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GROUND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分享
威尼斯双年展之建筑盛会
外
其他 国 日 木的
馆也售具特 . ∞英国馆 钢 都为 毓背 建 等等 ( *外 讯 肖 莹瑛 )
姜
J 干 遗 咄 的 新 筑 厦 新 都 计 划 何 的 位
佳 Βιβλιοθήκη 瓦 和竹 慧善 料修 本 威 靳 建 筑 蕞 拓t 桥莹
^ 可 通 1
# 自l
# 或 萎 缩 蚤 E 现 状 的 抖
上 远 眺威垲斯觇景艰
{ 赢*讧 豫l 檀目1 自 ¨ 与戚
瓦目 国 建筑
摊
目f建蟑牟 身∞±
境驻社台的*
甚簧划 B
海 蛆 约
而 题材 的蛆 《 瓦 自瓦*精 挂
对 成 一 位 筑 币 位艺术家的对
f 等 建 筑 城 市化 } 现
冲 击 代 赢 城 市 作 域 在拄展过程中社会
¥ 舟 ^ 探 代 建 筑 进 ^ 际 建 筑 嚣 重 要 的 诗 女
直 接 吏
维普资讯
#
^口
=
威尾 r 半
j18年 90
建筑觋年 艘 引7 世界血 多目 崭响 居民 的生活作 息 I作 意
目 具 力
体 境 n 化 々
是世弊上
奉攻 中目镕
国
月 冶 音 印象 颛 0 自 目 术馆馆忙 范迪
旅 美 目 艺 术 嘉 藜 目
T 1 十 国 家 代 表 都 市 惜 5 一 馆端 上 目 z = 度 拳 目
±
掘 m
研 究 皖 筑 研 究 所 副 所 I 蚯
车 双 年 展 上 揖 穰 组威执 行_ 】 _
瓦目
威尼斯处士花 目的一块 地 处8 0 0 米的制耕&m 里
浅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摘要:得益于世界级大师与事务所和顶尖策展团队在展览中对人与生活根本联系和对问题方案的呈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已为全球公认为最权威和盛大的建筑展示平台。
从第一届到第十七届,它通过建筑记录了期间人类聚焦的所有关键性突破和趋势铺垫。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该双年展发展趋势和影响力,同时讨论其与国内建筑的主要关联。
关键词:建筑,材料,空间,设计浅谈威尼斯建筑双年展A Brief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the Venice Biennale罗江玫1 Luo Jiangmei最具权威的建筑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由世界级大师和事务所、慕名参观者组成,建筑界最盛大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成果前沿动向的展示平台,她所传递信息的专业性被世界公认为建筑发展的风向标。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实时抓住了反映各地区人类状况的积极面,因此她不仅得以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创造精神,能够深刻地表达人与生活的根本联系,还提出了解决思路,这是她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视为一册具有权威性甚至预测性的地缘政治和材料科学进展的观察指南来对待的原因。
1968年,欧美学生与工人阶层针对根据法西斯政府建立的包含建筑相关的一系列规则进行的声势浩大的讨伐,其中,充斥着浓厚的政治目的性,被纳入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单元,也被放置到结构重建的计划中。
为了将国际艺术展览从陷入到长期官僚化的危机中解脱,主办方认为建筑展需要通过与大众对话而非限于业内交流来实现,1974年,威尼斯双年展增设了建筑部,6年后,第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过去的呈现”为主题,在威尼斯主岛的兵工厂内为公众展示了红极一时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这次展览意为建筑历史承上启下,由于其特性区别于其他展品,第一届的展品都事先通过资料转化,以剧场的形式打造出沉浸式艺术体验。
这种“建筑相关而非建筑”2,专业圈与大众层的重叠令展览在获得意料外成功的同时也拟定了其后建筑双年展的基本模式。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丹麦国家馆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丹麦国家馆: possible greenland'possible greenland' - '居住'单元by quarsoq tegnestue, clement & carlsen architects and tegnestuen vandkunstenimage © designboom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丹麦馆的主题是“possible greenland”。
展览展出了不同的丹麦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方案,他们都提出了对格陵兰的未来设想。
丹麦国家馆由丹麦建筑中心(danish architecture centre)组织策划,策展人是minik rosing和NORD architects,展览被分解成几个独立的部分-组织/管理,连接,迁移和居住-每个独立的单元都围绕着格陵兰岛的建筑规划来解决问题,并由不同的团队进行展示。
浏览designboom之前对丹麦馆的报道和作为“possible greenland”展览“连接”单元的BIG architect's 'air + port' project方案。
这座轻质住宅仅需两到四个工人就能装配完成arsoq tegnestue,clement & carlsen architects和tegnestuen vandkunsten负责“居住”单元的展览,他们的任务是在北极区提出一个全新的居住设计方案和规划。
在格陵兰,山腰是建筑的共同基础,在这一区域许多住宅都靠的很近。
通过他们的调研,“居住”团队设计了一个轻质的,可装配系统,它本身的形态勾勒出山腰的轮廓,建筑师不再设计多层的住宅建筑,而是让这些房子彼此靠近,每个住宅都有一个实用的挑高空间,让住户能观赏到周围美景,另外住宅本身能够用其它方法抵御寒风。
每间住宅仅需两到四个工人就能建造完成,不仅能在条件恶劣的地区顺利是同,也保持了高度的独立性。
充斥着残骸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充斥着残骸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拱门,一度曾是结构中的驮马,已被滥用为‘社区’的符号,欢迎着无数虚拟人口来到无有之地。
”在10年前的文章《垃圾空间》里,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对“拱门”死而不僵的当代命运表达了哀叹。
而今,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现场,他将建筑拆解开来分门别类地诉说着它们各自的历史与故事:门、窗、榫卯、楼梯、墙壁、屋顶……自此,世人见识了一届没有“建筑”的建筑双年展,有的只是建筑的断肢残骸……而这似乎正是库哈斯所要传达的内涵。
建筑的诸种元素曾经各自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哥特式教堂高耸入云的尖顶和排列齐整的飞扶壁分别指向对神圣信仰的追求和与地心引力的较劲,两者之间的张力共同铸就了建筑师这个行业的意义和尊严。
然而,这种具有深厚渊源的交响乐般的结构体系正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被重置还原。
一个世纪以前,世人见识了现代摩天楼的诞生——1913年,57层楼的伍尔沃斯大楼立起在美国纽约。
伍尔沃斯大楼穿着一件哥特式教堂的“外衣”,但其方形地基源自于城市的网格机理。
库哈斯在1975年的书籍《癫狂的纽约》中解读了摩天楼的内涵。
电梯的运用使摩天楼成为可能,而城市内不断的相互挤压导致其建筑不再有结构逻辑,建筑外观不再能传达——也不需要符合——其理性内涵。
现代科技将建筑师从理性结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但建筑师并未因此获得全然的自由,他们陷入了新的泥沼,而拱门、穹顶、壁炉这类元素依然像鬼魂般萦绕在身边。
“垃圾空间的图像学是13%的罗马式,8%的包豪斯,7%的迪士尼(不相上下),3%的新艺术主义,紧随其后的是玛雅式……”与其说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风格,毋宁说它是一块空白画布,平庸的建筑师受困于虚无的荒谬,不得不依赖僵死的旧物填补空洞。
而这些旧物同样是开发商和政治家喜闻乐见的元素,既可以表达怀旧敏感,又可以展现底蕴内涵。
钢筋和混凝土的组合几乎可以完成建筑师的任何梦想,与此同时,结构隐匿于装饰的华服背后,或者更为糟糕,结构变成了装饰的断片和元素。
威尼斯砖头——评《第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设计双年展》
一
方面正不断吸引各国建筑师 ,成为引入注目的建筑现场 ,另一方面 ,中国建筑也正日益具有自己的份量和独特地位 ,并
逐 步融 入到 国际 建筑 的潮 流之 中 。所展 示 的公 共性 建筑 ,大都 具有 让 人惊 叹的独 特性 、标 志性形 体和 叙 事诗 般的 魅力 ,让
人窥见建筑的无尽可能。同样 ,其他一些主题下呈现的建筑 ,也同样五花八门,精彩异常,震撼人心。书中最后的作者和 设计师索引,则让我1 门找到这些建筑以及概念的出处。 应该说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物理的、现实的以及未来的建筑和城市图景,它们和我们的生活如 此密切相关,水乳交融 ,几不可分,并以其清晰的压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生活质量, “ 而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建 筑 ,明天将会走向何处? 有关城市、建筑的种种疑惑,会在这样一种狂欢式的展览中找到一个答案吗?这本 《 第九届威
精 彩又形 式 内容 各异 以及 内容 多样 的展览 。
aI 1 d 7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二 大 部分 “ 点 ( 筑 、建 筑的 影像 和 沉思, 变/ 术 、建 筑 和科 学 的结构 直 觉与 变形 思 维, 式识别, 码建 焦 建 蜕 艺 模 数
筑与计算化的思论/ 崇高的变形 )则演化为一系列叙事诗般的描述和剖析城市与建筑的缜密的文字 ,这些由不同资历 、教育
背景 的 作者撰 写 的文 字 充分 展示 了作 者对 建筑 和城 市 的深度 思 考 ,及其思 维 可能 达到 的空 间和 高度 市中的存在就像日常事物一样是多么的显而易见 ,它们与建筑一起,构成实体和言说的两
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 日本国家馆
2012年威尼斯双年展: 日本国家馆从左到右: 建筑师乾久美子, 平田晃久, 总策展人伊东丰雄, 建筑师藤本壮介image © designboom由伊东丰雄领衔的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日本国家馆展出了几位日本青年建筑师,包括乾久美子(kumiko inui),藤本壮介(sou fujimoto),平田晃久(akihisa hirata)和摄影师畠山直哉(naoya hatakeyama)的作品。
日本馆的主题是“archi tecture. possible here? home-for-all”,这个提案旨在为所有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失去家园的人们解决居住问题,特别以陆前高田市(rikuzentakata)为例。
为了反映当下的建筑,日本馆以正在经历灾后复兴的场地为研究对象,重新评估了它们的建筑美学和形式定义。
一系列潜在的建筑项目模型在实木块基座上展示。
天然木柱从下方的庭院升起,穿过楼板将展馆托起,与每个住宅方案模型相呼应,这些小模型也被锚固在一系列垂直木柱之间。
灾后城市的全景照片作为展览背景展示。
伊东丰雄阐释日本国家馆策展概念:“…home-for-all‟有一个显著特点,那些…建造‟建筑设施的人和那些将要…居住‟在这的人会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坐下来一起讨论方案...为什么要建房子,为谁建造——已经被忘记了。
一个经历灾难洗礼,失去全部的城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从头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
”'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home-for-all' commissioned by toyo ito for the 2012 architecture biennale in venice模型和视频放在实木块上展示住宅方案以三维柱梁网格为基础的住宅设计方案方案像圆锥形帐篷的茅草屋顶住宅住宅方案住宅方案“在一个风力较强的地区,我们提出了由围墙堡垒构成的结构概念。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04
CATALOGUE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社会与文化影响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促进旅游业发展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吸引了大量国 内外游客,显著提升了当地的旅
游业收入。
提升城市知名度
威尼斯通过举办艺术双年展,使 其在国际艺术界的知名度得到显 著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文
化交流与合作。
创造就业机会
艺术双年展的举办为当地提供了 大量就业机会,包括展览策划、 安保、导游、餐饮和住宿服务等
03
CATALOGUE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场馆与设施
主场馆介绍
主场馆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核心 区域,通常位于大运河畔的军 械库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 特的建筑风格。
主场馆承担着展示来自世界各 地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 任务,是双年展最重要的展览 区域。
主场馆内部通常包括多个展厅 、展室和多功能空间,供艺术 家和策展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展 示和表演。
影响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对全球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 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人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分场馆介绍
分场馆是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常分布在威尼斯市区的各 个角落,以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双年 展中。
分场馆不仅提供展览空间,还举办各 种相关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表演 等,丰富了双年展的内涵和形式。
分场馆通常由当地的文化机构、博物 馆、学校等组织运营,展示的内容和 形式各具特色。
参展艺术家与作品
01
02
03
知名艺术家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吸引了 众多知名艺术家参展,如 安迪·沃霍尔、杰夫·昆斯 、草间弥生等。
经典作品
展览中呈现了许多艺术史 上的经典作品,如杰夫·昆 斯的《气球狗》和草间弥 生的《无限镜屋》等。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建筑杂货铺 - 2014年7⽉月27⽇日威尼斯双年展,是当代最主要的艺术展览,也被称为是最古⽼老的艺术展览,每两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举办⼀一次(奇数年)。
威尼斯电影节是双年展的⼀一部分。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包含在内,在偶数年举办。
舞蹈的部分,“国际当代舞蹈节”在1999年举办过。
在系统的介绍建筑双年展之前,我们不得不对威尼斯双年展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内容1 威尼斯双年展历史!2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历史!3 201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3.1 本届双年展概述!3.2 库哈斯—本源!3.3 建筑元素!3.4 意⼤大利的宏⼤大图景!3.6 评委会及获奖情况!3.7 其他威尼斯双年展历史!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语:La Biennale di Venezia)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艺术节,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
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
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份。
第⼀一届双年展在1895年举⾏行,期间,装饰艺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世纪初,威尼斯双年展越来越国际化。
从1907年开始,⼀一些国家开始在展览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展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于将传统艺术演绎为现代艺术,双年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许多重要的现代艺术家在双年展已有他们⾃自⼰己的展厅。
!1930年,双年展的控制权从威尼斯市议会厅转移到国家政府。
在20世纪30年代,双年展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如1930年的⾳音乐节、1932年的国际电影节和1934年的戏剧节。
从1938年开始,各种⼤大奖被授予在艺术展厅展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的六年间,双年展在1948年重新关注欧洲的先锋派运动,后来发展到全世界的当代艺术运动中。
抽象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的,这归功于波普艺术的先驱--罗伯特·劳申伯格,他在1964年被授予最⾼高奖。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ppt
•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始于1975年, 2008年为第11届。展览主题为“Out There: 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 (那里:超越房屋的建筑学)。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禅简 姚仁喜 / 台湾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水墨狂草 刘育东 / 台湾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与艺术双年展掠影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展览之一,吸引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建筑师、策展人和艺术家。
它通过展示各种不同的建筑作品和理念,探讨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历史、特点以及对于建筑界的影响。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起源于19世纪末,最初是为了展示威尼斯的建筑设计和艺术作品而举办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展览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建筑界的盛会。
每两年一次,建筑师们会从世界各地齐聚威尼斯,展示他们的创意和作品。
这个展览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广度和多样性。
在展览期间,参展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作品,包括建筑模型、设计草图、艺术装置和实际建成的建筑物。
展览涵盖了从住宅建筑到公共建筑,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
这些作品的多样性,使得观众可以对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思维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国际性。
每届展览都有不同国家的代表团参展,展现各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文化背景和艺术观念。
这种国际交流和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为各国的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除了展览作品,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设有一系列的活动和讲座,探讨一些当代建筑领域的热点议题。
这些讲座通常由建筑界的知名人士和专家主持,他们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
通过这些活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成为了建筑师们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推动了建筑界的发展和创新。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对于建筑界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给予了年轻的建筑师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无论是通过参展还是参与讲座,年轻的建筑师可以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接触,扩大人脉,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展览中的作品和讲座也激发了建筑师们的创造力和思考方式。
他们可以从中获取灵感,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应用。
最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影响甚至超出了建筑界。
它引起了公众对于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的关注,促进了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理解和关心。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知名建筑师,试图解决最普通的问题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知名建筑师,试图解决最普通的问题本文由由 Coolhunting 授权《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本文了也不许转载。
第 15 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上(15th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the Venice Biennale),迎接各位游客的是一百多吨堆叠完美的碎石。
这不是一种挑衅,反而传递了一份声明。
这些碎石完美地体现了今年的展览主题:“来自前线的报道”(Reporting from the Front)。
双年展的主席保罗·巴拉塔(Paolo Baratta)和今年的策展人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Alejandro Aravena)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既想展示先锋派建筑艺术和各地特色,又想让游客们体验到所有文化的魅力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展览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不惜代价地给世人带来震撼和惊喜,它应该来能让人们产生思考才对。
而这也正是每一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真正使命所在。
阿拉维纳(智利建筑师,2016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亲自布置了展览上的第一件展品。
本届建筑双年展有两个会场——威尼斯的 Arsenale 和贾尔迪尼的 Central Pavilion。
在每一个会场里,我们都能看到这件展品。
它是一个立式金属建筑的天花板部分,有很多金属像钟乳石一般悬挂在上面。
同时,你还能在周围看到一面由剪报制成的石膏板墙。
阿拉维纳利用去年艺术双年展中参展建筑物的二手材料制成了这件展品,本身就向游客传递了一种强大的信息。
它的存在不是让人感到愧疚,也不是为了抨击。
相反,这件展品给人以鼓励和希望。
本届建筑双年展中没有什么定论,人们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
因此,我们自然能在很多区域的墙上和展品上看到人们写下了大量不容置辩的问题。
人们提出的问题包括:耐久性重要吗?我们真的有必要制造如此之多的浪费?为什么公益这个主题无处不在?很多参展项目设计新颖,实在令人惊叹。
建筑实例 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澳大利亚国家馆
地点:意大利,威尼斯
设计时间:2011年
竣工时间:2015年
获奖:澳大利亚馆设计竞赛头奖,2012
这是一个激进的反声明,与正统的民族特征和细致入微的如画风景相抗衡。
它的存在就像被遗忘的大地从它的故土传来不住萦绕的回声:一块跨越40000年的土地,和它的树木、河流、湖泊、巨石,都是有着意义的开放领域,它曾是、至今依然是自身的艺术源泉。
在极富盛名的威尼斯艺术建筑双年展场,一座造型优美而简约的建筑将作为澳大利亚的代表展现于世人面前。
这个两层的展馆占地320平方米,作为一个可灵活布局的艺术陈列空间,向全世界的参观者展示澳大利亚的视觉艺术及建筑设计作品。
展馆的设计将简约推向了极致。
一个黑色的盒子包裹着一个白色的盒子,使展馆看上去更像一座雕塑,而非一座房子。
这座展馆的价值不在于建造所用材料,而是更多体现在设计理念上,而它所承载的设计理念则需要参观者自己去体会。
展厅平面是一个简洁的正方形。
剖面亦简约,展馆的主楼层悬于运河之上,参观者可以由水上进入展馆后方的地面层。
四块三米见方的石板像百叶窗一样可以打开,一块作为门,其他三块用于采光,同时可以作为展窗。
建筑采用钢结构外挂南澳黑色花岗岩石板。
展馆内墙为普通白色墙面,地面采用磨光混凝土。
在这座展馆中看不到建筑设计的矫揉造作或民族主义的表现。
它仿佛是一座茂密花园中的一分子,既充满力量、自信,又不失稳重自持。
澳大利亚馆是一座永久性建筑,将于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作为澳大利亚的代表向公众开放。
概念草图
平面图。
超越并探寻——解读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人
限 于 功 能设 计 的建 筑 时代 似 乎 已 被 抛 之 脑
.
但却
让
。
作为
记
,
一
个 载 体 从 影 像 中获 取 对 于 建 筑 的 印 在 当代 世 界
很 多信 息 都 跟
而 是人 对
展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的是
一
件 件 自 由 的艺 术
。
术灵感
。
M a tt h e
w
R it c h i e
他 将现 代 建筑 从 盒
,
他 们 自 身 的作 品 设 想 未来 的建 筑 模 式
M a tt h e
w
屋 修 建 的 限 制 中解 放 出 来
评
R it c h i e 是
,
一
。
装 置 的正 反 2 个立 面 完:
个艺术家 次探 索
,
同 时他 也 经
e n in
常在 建 筑 领 域 工 作
这 次 的Th e E v
.
设想
但他们 并没 有给 予 回 答
.
.
而
是 试验 性地 去发展
也 许 等持 着 观 者 自 己 的
0
答案
‘
。
实 验 性 的 建 筑 颠 覆 了 传 统 意 义 上 的标 准
造就是给新标准 新 的标 准
筑
”
一
,
创
个生 存 的空 间
.
我们需 要
. “
。
而 在 这 里 无 论 是 大 师还 是 新 秀
他们都在 发挥 极致 的想 象去享受 着
,
具 戏剧 化 地 变幻 着 色 彩 和 造 型
提 醒 着每个
全球连线 第11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报道
“
“
,
军 火库
“
和
”
“
花园
” 。
建筑 的 项 级 展 览
威 尼 斯举 办 的 国 际 建 筑 展 在 全 球 享
。
H o l le i n
) 主 题 为 感 知 未来
,
“
—
—
建 筑 有如地 震 计 (S e
”
n s in
g
主题 展”Fra bibliotek和国 家馆
两 个部 分
,
有极 高 的 知 名 度 与 号 召 力
,
B ie
n n a le
?
S i n g le T o
,
Ho
m e
y O r d in
?
家 / 出 普通 建 筑 : 建 筑 涅 磐 波兰 旅 店 外
A B S T R A CT
a n
A r c h it e p o in t
ts o
n
n
c t u re
A rc h iP h o
e n ix
一
,
H o t e I P o lo
,
如 期开 幕
题
,
,
围绕
在那 里
超 越 房 屋 的 建筑
”
的主
依 照 威 尼 斯 双 年展 的惯 例
19 9 6
第 1 ] 届 国 际 建筑展 在
”
国 际 展 览 城 市威 尼 斯 再
,
一
次人 潮 涌 动
。
作 为前 卫
年 第 6 届 国 际 建 筑 展 策展 人 霍 莱 因 ( H a
,
,
n s
“城市翻修”教学系列报告(十八):摆脱束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学生参展作品
从最终的参展成果可以看出.以上众多的限
束缚学生的思维.但实际上却从另外的方面释放 学生摆脱束缚.释放思想 .在思考主题的过程中: 模型制作。通过整个参展过程 .学生回归建筑本.
的思想浪潮 .让全世界的建筑师共同思考建筑、探讨 思考的可能性 ,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赛的兴趣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 Mo d e l w o r k s o f s t u d e n t s ,G e t r i d o f
S T U D E N T W OR K S OF 2 0 1 2 V E N I CE AR CH I T E C T U R E B I E N N AL E
朱文 一 .王毅 ,任俊宇 / Z H U We n y i , W A N G Y I , R E N J u n y u
且不能 出现任何说 明性标识 .这给 学生制作模i 达理念提 出了很高的挑战 。
述7清华 大学建筑学院 的参展情况
Abs t r aCt :f t j nt r o du c e s V e ni c e Bi e nn a f e & Ve ni c e
A r c h ,  ̄ t e c t u r e 8 i e n n a l e a n d s t u d e n t w o r k s o f S c h o o l o f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逢偶数年举行 .作为威 尼斯双年展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s i n g h u a U ni v e r s i t y .
关键谪 藏尼斯 建筑双年展 国际建 筑皖校设计襞 学生
模型作 品 摆脱 束缚
K e y wo r d s :V e n i c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b i e n n a l e ,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a r c hf t P c t Ur af d es f g n ex hf bf t j 0n f n c o¨e e s an d
2012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2012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住宅设施》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本届双年展主题“Common Ground(共同点)”将包含一个贯穿绿园城堡和军械库中心展馆的单独展览项目。
主策展人大卫·奇普菲尔德计划呈现一个包含58个项目的展览,它们分别来自建筑师,摄影师,艺术家,评论家和学者。
一些新兴的和成熟的事务所都受到了邀请,共有103个参与方。
【总页数】7页(P45-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共同基础”?2012年第十三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题记 [J], 张晓春
2.“城市翻修”教学系列报告(十八):摆脱束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学生参展作品 [J], 朱文一;王毅;任俊宇
3.2012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展场设计概念图公布 [J],
4.2012年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回顾 [J], 陈颖
5.“共同基础”-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J], 刘小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MON GROUND2012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分享【摘要】 201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心得分享
【关键词】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共同的基础
1 威尼斯双年展历史背景
威尼斯双年展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它已有上百年历史,并成为世界上最具盛誉的文化机构之一。
起源于1895年,当时第一场国际艺术展诞生,到1930年,音乐、电影、戏剧作为新的参展形式出现,而建筑展则在1980年首次出现,后来更在1999年有了舞蹈主题的展览。
2 2012年建筑双年展主题精神
今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为common ground,若直接翻译,可以理解为“共同的基础”,本次展览是由双年展在建筑领域的研究足迹中衍生和发展出来的,主策划人是英国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一个被称为“在建筑实践中抱有强烈的建筑学洞察力”的人。
david chipperfield阐述他选择的这个主题时说,“现今盛行的专业和文化倾向性常常将个体和孤立的行为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位置,我鼓励我的同行去反抗这种倾向性,我鼓励他们去表达共性,和分享那些能形成一个建筑文化基础的想法,而不是费力的去证明影响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意大利保留了建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的理解建筑的重要性不是作为一个个独特的建筑奇观,而是作为集中价值的体现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
这些
可感知的文脉和历史提醒我们--我们的建筑世界是建筑语言持续
演变的证据,同时它对我们理解这个世界非常重要。
这点启发了我策划本次双年展的主题关注于延续性、文脉和记忆,关注于分享影响和期待,同时关注于专业领域和公民社会之间存在着的不足理解。
”
公民社会是由个体和机构组成的,但这不足以明确人们对空间组织的要求。
他们常常不能发掘建筑所赋予的潜力,不能看到或考虑新的、不同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看看当今的建筑师世界:他们常常被要求去建造一些与众不同的“哗然之作”,去设计一些使人感到惊讶并吸引注意力的建筑,由此去获得社会知名度。
这样的思考方式使得这些建筑和所谓“平庸”建筑以及城市发展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
在过去的双年展中,建筑师被委托展览他们的得意之作,如展览馆、美术馆、银行总部等等,他们就像是名人御用甜点师,为名人们做让人震惊的婚礼蛋糕。
正是因为这样,公众逐渐的把建筑师看做盛宴中的大人物,他们能做一些轰动性的作品但却与个人或市民生活毫无关系。
为了弥合这个裂缝,双年展以此为主题,并希望藉此做出贡献。
当然这并不是要否定这是一个存在于建筑学和生态学、建筑和技术、建筑和规划之间的问题,其更核心的内容是缝合建筑领域和公民社会之间的裂缝。
3 参展建筑师对主题精神的诠释
由david chipperfield设计的两个主展场分别在giardini和
arsenale,总面积共约1万平米,其他分馆则大大小小的散落在威尼斯城区里,主场馆共展示了来自建筑师、摄影家、艺术家、评论家和学者的69个项目,大部分通过原创提案、装置去响应本次展览的主题。
3.1 norman foster
在双年展中,norman foster联手艺术家charles sandison 和电影导演carlos carcas,运用投影和声音对“共同的基础”做出的两大试验性诠释分别是建筑历史以及城市的公共空间,这个试验呈现的结果就像是一幅拼贴画:foster利用同时投影的方式将近乎百科全书般的建筑影像投影在墙上,并请观展者在这些多种多样的信息中寻找联系。
有代表性建筑师们的名字被投影在地面上,墙上则投影着西方古老的宗教场所、亚洲和南美的新兴城市、出现社会动荡的场所以及现今巨大的体育馆、展览馆、机场室内等。
图1
整个展览空间几近全封闭,内部无任何摆设,除了落在中间的两棵arsenale的原汁原味的古柱外,这种展览空间的基调基本上属于欧洲常用的极简套路,但音响结合影像的效果则如一部重口味的电影,让人置身于如外太空般的虚幻世界。
天花投影下来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师名字在做着不规律的变化,流动或消失,这除了使空间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外,它更吸引着观展者与之产生更多的互动。
3.2 herzog & de meuron
herzog & de meuron主要展示了他们在德国汉堡的易北河交响
音乐厅,在这个项目里面,他们阐述“建筑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战场而不是一个公共的场所”,这个音乐厅变成了汉堡政治、经济、思想意识争辩的场所。
herzog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大体量的实体模型来展示音乐厅内部的无柱空间,同时在墙上粘贴了德国的报纸记录着音乐厅从概念到现在的过程。
他们所想表达的是那些不可见的社会压力形成了每一个建筑项目的背景(如图2)。
3.3 zaha hadid
个人认为zaha hadid就是那种将个体和孤立的行为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的建筑师代表,其对于形式主义的追求远远高于一切。
而在当今利益做为首要驱动力的社会,这些“哗然之物”能迅速的吸引眼球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zaha对于建筑的积极贡献是开创了一条建筑形式前所未有的道路。
在patrik schumache提笔的双年展介绍中,第一句话就对来自专业领域的普遍质疑做了回应“zaha hadid本次展出的装置,其有趣形式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件为了满足自我的艺术品,却在与常规惯例的影响做出对抗”,“zaha认为她的这件作品和壳体结构、张拉结构的大师如felix candela、heinz isler有着线性的联系。
这件新的作品叫做 arum,它展示着对这些结构大师作品的全然相反的诠释。
相比她的所有展品,个人更喜欢这个由砖砌成的壳体建筑,这个壳体上每一块砖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受力,一块砖掉落就会让整个结构解体。
之所以喜欢,并不是因为结构研究上的石破天惊,而
是看到zaha在形式的生成过程中有了理性和对材料以及结构的关注,这样的形式对于我来说更具说服力。
3.4 其他
arsenale参展的内容巨多,用不算太慢的速度走一圈下来也将近两个小时,基本只能挑个别重点,其他则一览而过,无法一一叙述。
giardini的展览主要是不同国家的主题展馆,俄罗斯和日本馆都让人感觉深刻。
日本馆的主题是关于被海啸摧毁的mijato-jima 岛的重建,主策划人kazuyo sejima通过社会语言去思考建筑,她的作品运用透明度和简单形体传递出非等级制的、尊重功能的信息(强调建筑是一个人们相遇、生活和交流的场所)。
俄罗斯馆则是一个用三维码图形组成的室内空间,所有的展览内容需要通过一个类似ipad的设备扫描后,才能显示在设备上面。
4 感触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好像一个硕大的舞台,每个参展者都在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着对主题的理解。
而在我心中最好的参展作品却是威尼斯这个城市本身,它既谦虚又张扬,这里的建筑与水结合创造了超越自然本身的力量,它的美丽让我们感到惭愧,并提醒我们建筑真正的可能性是来自对人们生活的理解以及伟大的想象力。
这,不正是对“共同的基础”最好的解答吗?
作者简介
邹莉,女,汉族,出生于1978年9月,现任职于广东省深圳奥
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