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建议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猝死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典型表 现:胸痛、呼吸困难、突发心悸/头晕,部分病人 可无预兆。
• 多数在猝死前的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有心电活动的 异常:Eg室颤之前常有室速发作。
大量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心肺复苏—BLS(CAB)
• 人工呼吸 : •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 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 体呼出 胸廓回落 •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心肺复苏—BLS(CAB)
定义
• 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 能的突然终止。
•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 2、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 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 死亡。
• 无论有无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均无法预料。
心肺复苏—BLS(CAB)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 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 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 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
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 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 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 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
病理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1、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
64%,仅20%左右为急性心肌梗死。 • 2、陈旧性心肌梗死。 • 3、左室肥厚,伴或不伴有急/慢性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
• 1、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 3、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较少,
• 4.除颤:有条件尽早除颤。
识别心脏骤停
•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
沟内。 •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
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识别心脏骤停
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 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 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 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 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复苏后处理
• 1、维持有效的循环 • 2、维持呼吸:吸氧、机械通气。 •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 1.降温,体温33-34℃为宜; • 2.脱水:甘露醇、白蛋白、地塞米松,谨防过
心跳骤停的处理
•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
•
尽早复律治疗。
• 处理顺序:
• 一、识别心脏骤停;
• 二、呼救;
•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
• 1.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按压幅度、按压频率(30:2)。
• 2.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 3.人工呼吸:有条件进行球囊辅助呼吸、气管内插管。
•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均为30:2。
球囊面罩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病因
•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 • 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预测因素:
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 • 2、各种心肌病:5%-15%;肥厚性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为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小 于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肺复苏—BLS(CAB)
心跳骤停的处理
• 四、高级生命支持
•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
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 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 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 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监测心电图、血氧 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中心动/静脉 压等。
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急 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 • 4、无脉性电活动: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 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可见于急性心梗时心 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
临床表现
• 1、前驱期:有或无非特异性症状,胸痛、心悸、 气促、疲乏等;
• 2、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 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 除颤能量选择: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 360J。
高级生命支持
• 3、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 • 碳酸氢钠:初始剂量1mmol/kg,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
中每15分钟持续1/2量,根据血气分析调整。 • 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至500mg,维
持静滴,日总量2.0g。 • 美托洛尔: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 阿托品: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缓慢性心律失 • 常。 • 异丙肾上腺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心肺复苏—BLS(CAB)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
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开放气道时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 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 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 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 液体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高级生命支持
• 1、通气与氧供:尽早气管插管、高浓度吸氧,纠 正低氧血症。
•
院外:面罩、简易球囊辅助呼吸;
•
院内:呼吸机辅助呼吸。
• 2、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 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 对于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除颤无益。
• 除颤电极位置:右锁骨下、左下外侧胸部。
• 多数在猝死前的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有心电活动的 异常:Eg室颤之前常有室速发作。
大量实践证明:
•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心肺复苏—BLS(CAB)
• 人工呼吸 : • 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
“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 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 体呼出 胸廓回落 •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BLS(CAB)
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心肺复苏—BLS(CAB)
定义
• 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 能的突然终止。
• 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 2、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 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 死亡。
• 无论有无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均无法预料。
心肺复苏—BLS(CAB)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 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 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 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
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 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 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 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
病理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1、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
64%,仅20%左右为急性心肌梗死。 • 2、陈旧性心肌梗死。 • 3、左室肥厚,伴或不伴有急/慢性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
• 1、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 •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 • 3、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较少,
• 4.除颤:有条件尽早除颤。
识别心脏骤停
•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
沟内。 •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
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
识别心脏骤停
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 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 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 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 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 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复苏后处理
• 1、维持有效的循环 • 2、维持呼吸:吸氧、机械通气。 • 3、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 1.降温,体温33-34℃为宜; • 2.脱水:甘露醇、白蛋白、地塞米松,谨防过
心跳骤停的处理
• 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
•
尽早复律治疗。
• 处理顺序:
• 一、识别心脏骤停;
• 二、呼救;
•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
• 1.胸外按压:按压部位、按压幅度、按压频率(30:2)。
• 2.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 3.人工呼吸:有条件进行球囊辅助呼吸、气管内插管。
• 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均为30:2。
球囊面罩
•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
3、用右手挤压气囊 • 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
病因
• 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 • 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预测因素:
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 • 2、各种心肌病:5%-15%;肥厚性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为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小 于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肺复苏—BLS(CAB)
心跳骤停的处理
• 四、高级生命支持
•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
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 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 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 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监测心电图、血氧 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中心动/静脉 压等。
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急 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 • 4、无脉性电活动: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 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可见于急性心梗时心 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
临床表现
• 1、前驱期:有或无非特异性症状,胸痛、心悸、 气促、疲乏等;
• 2、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 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 除颤能量选择: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 360J。
高级生命支持
• 3、药物治疗: • 肾上腺素 • 碳酸氢钠:初始剂量1mmol/kg,在持续心肺复苏过程
中每15分钟持续1/2量,根据血气分析调整。 • 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可重复给药至500mg,维
持静滴,日总量2.0g。 • 美托洛尔: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 • 阿托品: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缓慢性心律失 • 常。 • 异丙肾上腺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
心肺复苏—BLS(CAB)
开放气道: ●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
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开放气道时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 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 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 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 液体分泌物。 ●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
高级生命支持
• 1、通气与氧供:尽早气管插管、高浓度吸氧,纠 正低氧血症。
•
院外:面罩、简易球囊辅助呼吸;
•
院内:呼吸机辅助呼吸。
• 2、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 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 对于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除颤无益。
• 除颤电极位置:右锁骨下、左下外侧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