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doc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doc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复习材料(参考版)(一)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 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 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 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彖5、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Z 差7、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吋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 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

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 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1()、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屮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 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11、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12、 生长:是指作物个休、器官、纽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 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來完成的13、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 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14、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 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主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乂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15、 作物生育期: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6、 作物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英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特性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17、 作物营养生长:器官根、茎、叶的生长18、 作物生殖生长: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19、 生物产量: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农学概况考试题.doc

农学概况考试题.doc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直接或间接为人类需要而栽培的植物。

2.作物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经济产量,是植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可直接供人们食、用或作其它用途的产品的重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生产的鲜重或风干重或干物质重表示。

4.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5.生活因素,6.种植制度,:一个农业地区在一定时期或者几年内适应当地条件而形成的一整套农作物种植方式。

7.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8.日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结果的作物9.生物灾难,指大量有害生物对作物侵害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10.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11.作物布局,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即根据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确定适应该地区的主要作物,安排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与田块配置。

12.农产品品质,:指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13.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14.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适宜的温度,日照长度条件下可提早花芽的分化,反之则延迟甚至阻碍花芽的分化这种反应称为作物的温光特性15.作物生长周期,16.作物环境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17.作物品种混杂退化,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的种子或植物混有杂草。

经济和质量的各种功能恶化的现象所造成的遗传变异18.作物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19.作物轮作,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耕种不同作物的作法。

20.作物复种,同一块土地上在一年内连续种植超过一熟(茬)作物的种植制度,又称多次作。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
13.同为收获籽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蛋白质和脂肪为主
的作物经济系数高。
()
1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
高,经济系数高。
()
作物增产值与土壤耕作深度呈直线相关,即耕作深度越深增产效果越显著。 (

四.选择题
1.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
12.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分别包括哪些措施?
13.农田培肥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4.作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5.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6.影响复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
17.简述良种繁育的概念和任务。
五、论述题
1. 请分析目前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
26.诱变育种
二、填空题
1.农业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2.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和。
3.作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进程呈现出
形生长曲线。
4.根据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可将作物分为
、、
和定日照作物四种。
5.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




6.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



7.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




必检指标。
15.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 、 、 。
16.影响施肥的环境条件主要有


17.作物染病后,首先发生的是生理变化,称为
;接着发生的是
内部组织的变化和外部形态的变化,分别为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农学概论(通识)复习题库完整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45分)1.油菜叶片生长的位置是。

A.节间 B.叶枕 C.节 D.叶舌2.三沟按由深到浅的顺序排为。

A.腰沟,围沟,厢沟 B.围沟,腰沟,厢沟C.腰沟,厢沟,围沟 D.围沟,厢沟,腰沟3.一般植物的胚乳是。

A.两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五倍体4.生长环境适宜条件下,如果小麦主茎叶片数为7,则其二次分蘖数为。

A.1 B.2 C.3 D.45.两年三熟的复种指数为。

A.66.7% B.100% C.150% D.200%6.日平均气温℃以上的持续期,称为耐寒作物生长活跃期。

A. 0B. 5C. 10D. 15 7.作物一般在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营养生长期C. 生殖生长期D. 成熟期8A.地面 B.真叶.根系9.经济产量不是生殖生长产物的作物包括。

A.禾谷类作物 B.豆类作物C.薯类作物 D.油料作物10.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11.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

A.基肥B.种肥 C.追肥 D.苗肥12.下列哪种追肥可能使用有机肥。

A.苗肥 B.花费 C.穗肥 D.腊肥13A.细菌.线虫 D.病毒14A.水稻 B.大豆.菠菜15.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糖类 C.纤维 D.脂肪16.作物的将来将发育成果实。

A.柱头 B.花柱C.子房 D.雄蕊17.面筋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18.下列不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烟草 C.玉米 D.花生19.土壤中最有效的土壤水分是。

A. 重力水 B.毛管水 C.束缚水 D.降雨20.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中小于的土粒。

A.0.002mm B.0.02mm C.0.002um D.0.02um21.以下不属于作物三基点温度的是。

A.最低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高温度 D.致死温度22A.50% .0.5 D.223A.变态块根.变态叶 D.球茎24.成熟的胚囊中有个核个细胞。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2011.12)

《农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1、广义的农学、广义的农学 P1 P12、中义的农学P13、狭义的农学P14、农学的性质P1-25、农学的地位P2-3 6、农学的特点P3-4 7、营养素P5 8、产能营养素P5 9、必需脂肪酸P8 10、必需氨基酸:P9 11、根据我国的实际,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有哪些?P20-22 第二章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12、资源P24 13、种植业资源具体包括哪些P24-30 14、自然资源P24 15、社会资源P24 16、气候资源包括:P24-25 17、由于光热水资源的不同组合,在我国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

即:P27 18、土地资源P28 19、生物资源P29 20、社会资源P30 21、生态因子P30 22、生态因子分为哪五类?P30 23、生态因子作用机制P30-31 24、光补偿点:P32 25、光饱和点:P32 26、光周期反应(光周期现象)。

P32 27、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三种类型。

P32 2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称为称为温度三基点。

P33 29、积温:P35 30、无霜期:P35 3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冷害和霜害三种。

P35 32、冻害P35 33、冷害P35 3 109、远缘杂交。

P101 110、杂种优势。

P102 111、杂种优势的表现、杂种优势的表现 P103 112、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P103 113、诱变育种。

P105 114、诱变育种的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P105 115、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 P108 116、品种审定。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农业概论复习题[管理资料].docx

农业概论复习题[管理资料].docx

一、名词解释1、农业:I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地理:III作为人文地理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农业牛产布局与地域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农业区划:m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资源:IV泛指人类生活所需的全部物质和能量基础。

5、土壤资源:IV是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的总称。

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自然资源6、农业环境:IV是以农业纶物(包括各种栽培植物、林木植物、牲畜、家禽和尙类等)为主体,包括围绕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条件。

7、农村产业结构:V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系统,是指以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的农村地域内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各层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农村三大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量的构成与比例。

农业产业化: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

8、农业产业化经营:VI指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冇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机制的一种现代农业经营形式。

9、农业组织:VII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冃标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群体。

10、农业企业:vn是指以企业经营方式为主,为社会提供农业产品或相关农业服务的经济组织。

11、农业政策:VIII是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原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而制定的具冇激励或约朿经济活动功能的各种行动准则。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模拟试题

(完整word版)农学概论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1)农业: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调节生物体(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取得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资源: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

按来源分为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按是否可更新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3)作物:农作物,即大田中生产的粮、棉、油、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北方称“庄稼”4)生育期:作物从籽实出苗到新籽实成熟所需天数。

5)生育时期: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时期始期的天数计。

6)温周期现象:作物对温度有节奏的昼夜变化的反应7)春化作用:需低温刺激才能开花的过程8)需水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需求最敏感的时期9)茬口:作物在轮作过程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茬地的泛称10)种植模式:一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于同一季或同一年在同一耕地上形成的规范化种植11)间作:同一地上,于同一生长时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其共生期大于全生育期的一半的方式12)套种:在前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在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其共生期小于全生育期的一半13)作物布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14)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据人类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15)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16)杂种优势:两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17)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的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的农业技术措施18)农田培肥:为维持农田养分平衡,利于土地资源的持久利用而采取的保护,恢复,提高地力的综合技术体系19)水蚀:水土流失,雨水和融雪和灌溉水流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和迁移20)风蚀:土壤颗粒被风吹起、移动、降落,从而破坏土壤,危害农业生产的过程二、填空1)农业发展阶段:原始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阶段2)农业发展时期:起源,过度,确立,发展3)农业区划特征:地域性,综合性,宏观性,长期性,超前性,战略性4)农业区划步骤:准备工作,资料收集和室外调整,室内分析研究提出成果,区划结果应用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把作物分为四部分,九类:(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类作物,嗜好类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6)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把作物分为三类: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7)必需营养元素:N P K Ca Mg S Fe Mn Zn Cu Mo B Cl8)三大棉区:新疆、长江中下游、黄淮平原9)棉花生长五时期: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10)据春化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小麦分为三类: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11)据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敏感性不同,小麦分为: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12)小麦生长阶段:籽粒形成阶段籽粒灌浆阶段籽粒成熟阶段13)据作物对连作反应的不同,把作物分为:忌连作作物不耐连作作物耐短期连作作物耐连作作物14)种植方式类型:单作一熟型单作多熟型多作一熟型多作多熟型15)作物类型:区域型布局单作型布局16)研究作物常用的温度指标:①≥0度活动积温②≥10度积温③无霜期④某些界限温度17)据作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分为:喜水耐涝型中间水分型耐旱怕涝型耐旱耐涝型18)据作物对水肥适应性分为:适砂型土壤型适粘性土壤型适壤土型19)土壤耕作:(1)基本耕作:翻耕深松耕旋耕(2)表土耕作:镇压中耕耙地耱地平地开沟培土20)翻耕作用:①翻土②松土、碎土③翻埋肥料、作物残渣、杂草、草籽、病虫、绿肥和牧草21)诱变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三选择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2、复种指数=收成数/时间3、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杂交4、前3S-GPS GIS RSS;后3S-ES SS DSS四判断1、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2、新疆常用的棉种:陆地棉海岛棉3、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4、连作:在同一耕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5、单作:同一田地上,种一种作物的方式6、旋耕较特殊,有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双重功能7、精准农业的核心:建立一个完善的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五简答1、农业生产的特性与规律:①生物性和社会性②地域性和季节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资源的分散性⑤经营的综合性2、提高产量途径:①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②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③降低呼吸消耗④采用合理栽植技术3、轮作作用:①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②改善土壤理化性质③有效减少病虫草害④利于经营管理连作的利:①某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某种植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②种植作物种类少,投资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③可取得较好的整体效益连作的弊:①长期连作导致土壤感染病虫草害②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③使土壤中积累有毒物质4、复种增产作用:①利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作物年产量②能缓和粮、经、饲、果、菜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全面增产③利于稳产5、间、混、套种增产原因:⑴充分利用空间、时间:①提高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系数②充分利用光能③延长光合时间④改善CO2供应状况⑵充分利用不同作物间的有利因素⑶利于抗灾保收6、作物布局原则:①社会需要是前提②生态适应是基础③生产经济与科学技术因素是主要条件④经济效益决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7、优良品种的作用: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品质③保持产量和品质稳定④扩大种植面积8、引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①机械混杂②生物学混杂(天然杂交)③品种遗传性发生变化④自然突变⑤不正确的人工选择⑥自然选择9、土壤耕作的作用:①松碎土壤②翻转土层③混拌土肥④平整地面⑤压紧土层六论述(注:仅为提纲,其他内容自己扩展)1、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⑴人均占有资源少⑵各地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⑶用地与养地相互脱节,阻碍农业持续发展⑷掠夺式生产方式和短期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⑸作物结构不合理2、新疆土地资源特点;⑴耕地质量差,生产水平低(高、中、低产田并存)⑵耕地94%以上为灌溉农业农田⑶土地沙化严重⑷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⑸草地退化严重⑹后备土地资源中,宜农荒地数量少,质量差3、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特征:⑴无限生长习性⑵喜温好光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重叠并进,时间长⑷根系发达⑸可塑性强,便于控制4、少耕、免耕及其优缺点:⑴少耕:传统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⑵免耕: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⑶免耕三环节:覆盖直接播种化学除草⑷少、免耕的优点:①由于不翻耕和残茬、秸秆或牧草覆盖,水蚀和风蚀减轻②免耕不动土和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③通过秸秆覆盖,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④农耗时间减少,前作收获后,免耕或少耕播种后作物既争农时,又减轻农忙时的紧张度,赢得了农时的主动权⑤节约成本,免耕节省机械投资,减少燃油消耗⑸少、免耕的缺点:①多年少、免耕之后,土壤可能变紧实②耕作表层有机质与氮磷养分富化而下层贫化③影响有机肥、化肥与残茬的翻埋,土肥难于融合,肥料利用率低,氮素损失加重④杂草虫害增多⑤残茬覆盖导致低温下降5、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因:(优点多,请大家酌情缩减)⑴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必要性:①有效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②科学处理有机与无机关系,是我国农业资源持续、有效利用的保障⑵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能性:①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产出的根本途径②可形成以无机促有机的良好土壤养分平衡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发展⑶有机肥优点:①供给作物必需养分②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基础肥力③有机质含多种微量元素,可补充农产品所需的特殊养分⑷有机肥缺点:①含N低②肥效迟缓,需在土壤中分解,且分解过程受控于诸多因素影响,认为难控制⑸化肥优点:把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doc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doc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农业?(名词解释)答: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四个方面)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地域性和综合性(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4)农产品的特殊性3.我国农业目前的现状,以及今后的方向答:(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与社会成就(二)农业科技成就(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2.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3.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4.农村市场经济进程的制约因素太多我国农业今后的方向:一是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第二章农业的形成与发展1 .四个发展阶段主要成就与不足答:一。

原始农业。

意义:一是标志着人类由采猫自然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同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二是促进人类财富的增加;三是使人类由游牧转为定居特征: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技术建立在直接粗浅的经验上,掠夺式农业%1.古代农业。

成就:一是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二是改变了提高地力的方法;三是形成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不足:一是投入能量有限,产出也有限,效益低下,进步缓慢;二是对环境的维持是低水平的%1.近代农业。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提高不足:一是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二是能量输入技术不完善;近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1.现代农业。

成就:农业化学方面,农业水利方面,遗传有种方面,生物科学方面,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第四章农业资源及环境1.什么是农业自然资源?(名词解释)答: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

3、社会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

4、杂交育种:同一种作物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为杂交育种5、农作物:(狭义)主要指大田中生产的粮、油、棉、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

(广义)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被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

6、品种: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

7、发育:是指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它的表现是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8、营养生长: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成为营养生长。

9、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10、作物产量:即作物产品的数量1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列,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

12、活动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13、有效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值的总和。

14、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种类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15、杂种优势: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由于双亲的现象叫杂种优势16、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17、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18、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9、间、套、混作:间作:再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题
《农学概论》
一、选择题
(C团粒结构)是各种土壤结构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12)个。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A.农家肥)和(B.商品肥)肥。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B.种子纯度)。
关于作物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大豆开花后延长光照,可使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C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D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则较高
(2)检疫工作:对有检疫对象的材料,要及时加以药剂处理。为确保安全,对引种品种除进行严格检疫外,还要先通过特设的检疫圃,隔离种植,在鉴定中如发现有新的危险性病虫和杂草就要采取根除的措施。这样繁殖的种子才能投入引种试验。
(3)引种材料的选择:品种引进本地区后,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往往会加速其变异,所以必须进行选择以保持种性,或培育新的品种。有三种途径进行选择:一是去杂去劣,将杂株和不良变异的植株全部淘汰,保持品种的典型性和一致性;二是混合选择,将典型而优良的植株混合脱粒、繁殖、参加试验;三是单株选择,选出特别优良的少数植株,分别脱粒、繁殖、按系统育种程序选育新品种。
简述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根系的特点?
(1)单子叶作物:如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它由种子根(初生根或胚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不定根、节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1条初生根,然后有的可长出3~7条初生根;随着幼苗的生长,基部茎节上长出次生根,次生根是从地下接近土表的茎节上发生的,所以叫节根;因为其数目不定,所以又叫不定根;它的出生顺序是自芽鞘节开始,渐次由下位节移向上位节,节根在茎节上呈轮生状态。当拔节以后,多数作物的茎节不再生出节根,但有些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则在近地面茎节上常发生一轮或数轮较粗的节根,称为支持根,又叫气生根,这些根入土以后,对植株抗倒伏和吸收水分、养分都有一定作用,还具有合成氨基酸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 园艺作物、 林木
3. 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作物、 ( ) 作物和 ( ) 作物。
禾谷类、豆类、薯类
()
4. 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作物、 ( ) 作物、 ( ) 作物和 ( ) 作物。
B. 大豆
)。 C. 棉花
D. 甘蔗
17. 水稻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由 ( )所构成。 A. 单位面积穗数 B.每穗粒数 C. 结实率 D.千粒重
18. 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属于
( )种。
A. 圆锥小麦 B. 普通小麦 C.一粒小麦 D.提莫菲维小麦
19. 世界上小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 。 A. 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A . 1/2 B. 1/3 C. 1/4 D. 1/5
C
26. 起源于美洲的重要作物包括:
A .普通小麦和陆地棉 B.马铃薯和玉米 C.水稻和小麦 D.高粱和大豆
B
27. 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水稻 B .棉花 C.大豆 D .玉米
B
28. 日平均气温
℃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喜温作物生长活跃期。
第 2 页 共 10 页
A . ≥0℃; B. ≥5℃; C. ≥ 1℃0 ; D. ≥ 1℃5 ;。
7. 植物的大生长周期是指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 )生长曲线
A. 直线;
B. S 型;
C. 对数;
D. 指数;
8. 根据作物源库流理论,下列器官属于源的是 ( )。
A. 叶片
B. 茎杆
C. 根系
第 3 页 共 10 页
C B A A ABD ACD D BCD A A BC ABCD B D
20. 世界上小麦总产最多的国家是 ( ) 。
A. 印度 B.俄罗斯 C.中国 D.美国
C
21. 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特点不包括
A .精耕细作 B.合理轮作 C.培肥地力 D.劳动生产率高
D
22. 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改良品种的应用为标志的农业发展阶段是
A .水稻和玉米 B .大豆和花生 C.棉花和芝麻 D.小麦和油菜
D
32. 长江流域最常见的套作方式之一是:
A .小麦套作棉花 B.油菜套作棉花 C.小麦套作水稻 D .油菜套作玉米
A
33. 我国气候资源中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
A .降雨受季风影响 B.雨热同季 C.太阳辐射量西高东低 D.降水量东高西低
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
A 烟草
B 棉花
C 玉米
D 大豆
D
2. 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
A. 玉米
B. 大豆
C. 油菜
D. 甘薯
C
3. 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 )规律。
A. 慢 -慢 -快;
纤维、 油料、糖料、嗜好
()
5. 糖料作物主要是 ( )和 ( )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 )。
甘蔗、甜菜、甜菜
6. 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 ( )和 ( ) 等。
棉花、麻类、木棉
7. 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 ( )和 (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 可可、咖啡、茶叶
二、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 4 个备选项中,选择 1-4 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
第 1 页 共 10 页
一、填空题 (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
意义。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 农业生产具有 ( )、 ( ) 和 (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 周期性与持续性 .综合性与复杂性
2. 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 ) 和 ( ) 三类。
D.种子
9. 施用基肥可供给作物 ( )的矿质营养需要。
A. 全生育期
B. 生长初期
C. 生长中期以前 D. 生长中期以后
10. 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 ( )等。
A. 地域性
B. 季节性
C.社会性
D. 持续性
11. 属于 C3 作物的有 ( )。
A. 小麦
B. 大豆
C. 棉花
D. 甘蔗
12. 属于 C4 作物的有 ( )。
37. 农业产业化提倡 “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A .农户 B .政府机构 C.企业 D .科研机构
”,其龙头通常是:
A. 小麦
B. 大豆
C. 棉花
D. 甘蔗
13. 属于喜温作物的有 ( ) 。
A. 小麦
B. 大豆
C. 棉花
D. 甘蔗
14. 属于耐寒作物的有 ( ) 。
A. 小麦
B. 大豆
C. 棉花
D. 甘蔗
15. 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有 ( )。
A. 小麦
B. 大豆
C. 棉花
D. 甘蔗
16. 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 小麦
B
34. 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
A .基肥 B.种肥 C.追肥 D.苗肥
A
35. 符合生态农业原则的立体种植模式是

A .玉米间作大豆 B.稻田养鱼 C.水体中多种鱼和蚌的混养 D.秸杆 →沼气 → 沼渣还田
A
第 4 页 共 10 页
36. 育种家种子是: A .原种 B.原原种 C.良种 D .优种
B. 快 -快 -慢;
C.慢 -快 -慢;
D.快 -慢 -快;
C
4. 作物一般在 (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 B. 旺盛生长期; 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
D. 成熟期
C
5. 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C
6. 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
A .原始农业 B.古代农业 C.传统农业 D.近代农业
D
23. 下述哪种农业类型需要利用 “ 3S技”术:
A .设施农业 B.立体农业 C.都市农业 D.精准农业
D
24. 我国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 B.成都盆地 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
A
25.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 0.1hm2,约为世界平均数的
A. 0 B. 5 C. 10 D. 15
C
29. 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B. 营养生长期 C. 生殖生长期 D. 成熟期
C
30. 长江流域的稻田复种方式不包括:
A .中稻 — 油菜 B .早稻 — 晚稻 — 绿肥 C.中稻 — 小麦 D .早稻 — 晚稻 — 甘薯
D
31. 长江流域冬播作物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